•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英語論文>淺談外語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淺談外語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時間:2022-08-17 17:43:07 英語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外語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外語學習作為一種認識活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并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要取得優異成績,除了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還更多地依賴于非智力因素。因此,為提高外語教學質量,教師不僅要發揮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在此同時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并進而促進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

    一、激發動機, 培養興趣

    1. 創設問題情境, 激疑問難, 以疑促思,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起于思, 思源于疑”。設疑能激發學習興趣, 是一種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進而開發學生智力的教學藝術。教師在教學中, 應通過設置問題, 以疑促思, 激發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讓學生從存疑、質疑到釋疑的過程中體驗到求知樂趣, 進而提高思維能力。但教師一定要注意, 問題必須有一定難度, 提問時要層層推進, 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 步步深入, 使問答之間充滿妙趣。

    2. 建立語言信息庫, 形成學生獲取新知識的內驅力, 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所謂信息差, 是指人們在交際過程中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缺乏信息差距, 交際雙方就會失去傳遞信息和獲取信息并達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動力, 就會失去交際的意義。在外語課堂教學過程中, 如果學生僅僅是進行機械的語言操練和模仿就不存在信息差, 而且時間一久, 就會使學生感到外語學習單調呆板,從而失去學習外語的興趣和動力。為此,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 必須為學生提供建立在信息差基礎上的言語交際活動, 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表現出相當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生動性, 使他們在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活動中, 通過縮小或填補信息差, 不斷學到新知識, 提高語言技能, 不斷提高外語交際能力。

    3. 創設競爭情境, 形成競爭氣氛,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成就動機的驅使下, 學生總是努力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想得到最優秀的成績和榮譽, 并贏得別人的贊揚和喜歡。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勝心和表現欲, 有意識地在同學之間創造競爭氣氛, 讓每位同學都有參與競爭的意識和熱情, 在競爭中得到鍛煉和提高。為此, 教師在課堂上可通過小組討論, 然后各小組輪流發言, 分組比賽以及默寫單詞比賽、演講競賽等形式來活躍課堂氣氛, 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其學習效率。

    二、教會學法, 培養習慣

    1. 教給學生如何預習和聽課教師在講新課前必須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熟悉將要學習的內容和材料, 并在預習課文、生詞和語法等項目時, 將疑難問題記下, 以便在聽課時能突出重點, 有的放矢, 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教師若能長期堅持下去, 必將有助于學生形成勤于思考, 愛動腦筋的習慣, 并不斷提高自學能力。在聽課時, 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遵守紀律, 認真聽講, 做好筆記, 而且還應要求學生調動一切感覺器官進行活動, 養成眼、耳、口、手一起動的良好習慣, 鼓勵學生積極思維, 大膽發言, 敢于質疑。質疑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可有助于學生挖掘潛能, 增長知識, 提高能力。

    2. 教給學生如何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方法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運用外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 而且還要通過大量反復的實踐練習, 使學生掌握必要的聽、說、讀、寫的技能、技巧, 達到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目的。

    3. 教給學生如何復習和記憶遺忘是正常人的正常生理現象, 要戰勝遺忘就必須及時復習, 反復強化, 加強記憶?茖W的復習方法既鞏固了知識, 又增加了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和信心。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所揭示的遺忘先快后慢的規律,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材料尚未出現大規模遺忘之前及時進行復習。復習時最好能按照遺忘曲線圖來安排識記的時間間隔, 還可采用集中復習和分散復習相結合的方法。有效的重復是提高記憶效果的關健, 但重復要適度, 復習時注意多樣化, 不斷改變復習的方式、方法, 以使大腦不感到疲勞。為了提高記憶效率, 教師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超時學習, 即在學習達到剛好就能背誦時附加學習。實驗證明, 超時學習量比剛能達到背誦的學習量增加50%為宜。所以, 教師要教會學生在能背誦外語材料之后再加上一些時間的學習, 就能使學到的內容得到長期保持。除此之外, 教師還可教會學生運用聯想記憶法、分類記憶法、整體與部分相結合的記憶法以及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相結合的記憶法等。

    4.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 是對各種學習方式的優化組合并形成動力定型,是更具包容性的學習方法。因此廣義的學習方法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所謂教育, 無非是從各方面給學生好的影響, 是學生在修養品德、鍛煉思想、充實知識、提高能力、加強健康各方面養成好的習慣!绷己玫膶W習習慣一旦形成, 不僅能提高外語學習的效率, 促進外語各項能力的發展, 還有利于我們提高學生的素質。然而, 良好習慣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 而在于教師的投入, 嚴格的訓練。教師應通過表揚好的行為, 批評和糾正不良的行為等方式, 不斷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樹立信心, 培養意志

    1. 為學生創造各種表現的機會, 讓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成功感是外語學習中非常寶貴的情感體驗。實踐證明, 學生進取的動力和自信心來自于他們自身的不斷成功和才華的充分展現以及自身價值得到承認。因此, 我們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 對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 使學生能以愉快、無拘束的情緒去鉆研學習。上課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程度設計問題,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另外, 還可布置一些英譯漢、漢譯英、編寫小對話、總結課文大意等作業, 讓他們在課后或者獨立完成, 或者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合作完成。由于學生是有備聽課, 課堂上做這些練習就不會緊張, 對他們取得的進步及時表揚和鼓勵, 從而幫助他們逐漸恢復學習外語的興趣和自信心。

    2. 引導學生對學習失敗進行正確歸因, 培養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質學生對待自己學習成績成功或失敗往往有兩種歸因傾向, 即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屬于內部歸因傾向的學生, 成就動機強, 往往認為自己外語學習成績不好是由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夠, 是由自身的內部因素造成的, 所以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會更加勤奮刻苦, 不斷進;而屬于外部歸因傾向的學生卻往往將學習成績差歸因于外語學習太難或其他外部因素, 總是強調客觀原因, 而不從自身找原因, 所以學習中懶散怠惰, 不思進取。因此, 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學習中的失敗, 發展積極的歸因傾向。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學習中所犯錯誤要客觀評價, 鼓勵學生只要勤奮刻苦, 就能取得好成績, 引導他們正確分析失敗原因, 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

    3. 因人而異, 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學生之間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著個別差異, 教師應因人而異, 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一般來說, 對那些學習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的學生, 主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 增強堅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克服一知半解、半途而廢的缺點;對意志軟弱、易受暗示和固執的學生, 應加強自覺性、目的性和原則性的教育;對好動、缺乏自制力的學生, 要提高他們的自控能力;對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心的學生, 要從精神上鼓勵他們, 增強信心, 加強肯定學習效率的暗示。只有這樣, 才能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逐漸形成健全、優秀的心理品質, 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 章兼中. 外語教育學.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2. 賈冠杰. 外語教育心理學.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6.

    3.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淺談外語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山西大學大學外語部 李廣鳳 《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年第3期)


    【淺談外語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相關文章:

    淺析舞蹈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08-18

    淺談初中數學中的非智力因素08-22

    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08-17

    “人格本位”教育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08-17

    淺談如何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08-17

    略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08-17

    體育教學中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08-17

    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促進學生數學的提高08-17

    淺論初中歷史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08-15

    重視非智力因素培養提高學生物理成績08-16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