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文教學要激勵學生表現自我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其中書面表達能力又主要是作文能力。但 一段時期以來,社會上對學校作文教學頗多指責,而教師自己也抱怨作文教學投入多、產出少。教師的煩惱是 費盡心思,但吃力不討好,教學效益不高。學生的煩惱是越寫越寫不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學生厭 寫導致教師厭教,教師厭教以致不想去思考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去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當然學生就厭寫了。 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筆者曾在一些中學生和部分初中教師中作過一些口頭調查,事實表明,以下三項因素是 相當一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影響學生作文積極性的主要原因。
其一、過分強調作文教學的題材性。學生在作文前,教師就一而再、再而三感動引導學生選取題材時,一 定要選有意義、能提煉出主題、能概括出中心思想的題材來寫。每次這樣的反復強調,學生心目中就早已形成 了一個題材優先的框框。還未下筆,心里就受了束縛。為了要尋找一個能概括出有意義的中心和主題的題材來 ,煞費苦心,搜腸刮肚。這樣自然會使學生忽視自我和周圍很多豐富多彩饒有趣味的值得一寫的東西。這種做 法,恰好把作文的正確過程顛倒了過來:作文時,不讓學生有感而發,卻先要學生先懸一個中心和主題,再按 圖索驥找題材。這不僅封閉了學生心靈,而且,這樣的作文練習,其了無趣味是可想而知的,了無趣味的寫作 能寫出好文章來嗎?
其二,過分強調作文的思想性。既然要概括出主題和中心來,對這個中心和主題又有什么樣的要求呢?教 師又引導學生,主題必須是健康的,中心必須是向上的,表面上看,這些似乎都不錯。問題是,什么樣的中心 和主題才算是“健康”“向上”呢?這實際上又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主題先行。1998年,湖南省的中考題 目是《禮物》,一位閱卷的老師告訴我,有一個學生在作文里述說了自己的經歷,寫她父母早逝,只好與奶奶 相伴。有一天,她到一親戚家玩,發現親戚家有一條似狗似貓的東西,初次見面,他們就異常親熱。一段時間 的一來一往,簡直形影不離了。后來親戚就說,這只小東西你這么喜歡就送給你吧!這真是一件珍貴的禮物, 從這以后,小女孩有了自己的心靈伴侶,放學回來,小東西老遠就跳出來歡迎。有一天,小女孩竟跟小東西說 起話來了,她說,小狗啊小狗,我倆多么相似啊,你沒有了爸爸媽媽,我也沒有了爸爸媽媽。女孩子的話說得 感傷而又憂郁,把自己平日里的孤獨和寂寞都訴說出來了,讀來非常感人。給我講這篇作文故事的老師要求打 高分,但最后卻被大部分老師以及閱卷組長給否定了,理由是思想不健康,內容不向上。就這樣,一篇生動感 人的故事受到漠視。難道寫自己真實的經歷,說了自己內心真實的話就思想“不健康”“不向上”了嗎?可見 平時學生為了一味地寫所謂“健康向上”的東西,是如何脫離自我實際去編造虛假的東西,或者去寫千篇一律 的東西。
其三、過分強調作文的操作性。這集中表現在教師指導作文,熱衷于炮制作文的種種寫作方法,這法那法 ,讓學生削足適履,依樣畫葫蘆。作文教學,技巧性的訓練當然不可少,但那畢竟是末的方面。據說現在很多 熱心的老師為孩子們迎考早已把各種文體的作法都歸納出來了。學生只管用就是了,現在的新華書店相當一部 分學生用書就是作文選之類的。
以上弊端,集中到一點,就是忽視了學生的自我,學生作文與作理科習題不同,學生作文要投入自我情感 。作文其實是一種“自我”精神性的實踐活動,它與學生“自我”心靈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因此,在作文教 學中就是要激勵學生表現自我,進而引導他們表現好自我。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糾正目前作文教學中重術 輕道、舍本逐末的現象。
作文教學中激勵學生表現自我,指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不脫離自我、盡 情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自我經歷,描繪自我內心、或者,在寫人敘事繪景議論中融化自我的感受和體驗。一 般說來,這樣的作文,學生既寫得真實貼切,又寫得生動感人。從我指導過的“表現自我”的學生作文看,學 生表現自我的內容大多是寫自己過去熟悉的人和事,這些人和事烙印在他們的情感深處。比如寫對自己人生影 響最大的人,寫因為父母不和、家庭的陰影給自己心靈帶來的創傷及其對自己人生看法的影響,或寫父母早逝 給自己帶來痛苦的人生遭遇和對已逝親情的眷戀,或寫自己對身處其境的日常生活的觀察,或寫自己經歷的某 一社會生活場景的片斷,或寫自己對大自然動植物的觀察和贊美……,在這些作文中,“表現自我”包含著豐 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包含有或生動的敘事,或生動的描寫,或恰當的評析……。作文中表現的“自我”是真實 的自我,“自我”在作文中成了學生一個寫作的基點,現實的社會生活都通過學生的心靈折射,通過學生的情 感過濾,再寫到作文中來。寫出來的作文也就自然具有了學生情感的溫度,烙上了學生心靈的色彩。這里的“ 自我”完全有別于時尚寫作中的矯糅造作無病呻吟的虛假自我表現(像有些淺俗的流行歌詞)。
事實上,很多學生在學校讀書時,都有寫日記、寫書信的習慣。有的學生經常寫日記甚至于天天寫日記, 如果把作文的外延放寬一點,寫日記、寫書信不也是一種作文方式嗎?而且是一種更自覺的“表現自我”的“ 私人寫作”(見哲學家周國平《私人寫作》)。這種寫作往往給寫作者帶來極大的精神滿足,寫作時不厭其煩 ,樂此不疲。因而,倡導和激勵學生在作文中表現“自我”,正是要把學生寫日記寫書信這種自覺的“私人寫 作”形式加以轉換、擴展為一種有意識的作文訓練方式。作文教學中激勵學生表現自我,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這是培養學生作文素質和能力的根本途徑,也是作文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