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動中西部農村中小學跨越式發展
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是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工作的難點在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的中小學。通過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推動中西部農村中小學的跨越式發展,對于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乃至整個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中西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基本框架 教育部在2000年提出,要用5到10年的時間,努力實現全國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具體提出了兩個目標:一、在全國90%以上的中小學校開設信息技術教育的必修課,加快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教學的課程整合。二、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獨立建制的中小學能夠上網,使中小學的師生能夠共享網上的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 這個目標的提出,使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從分地區部分學校的實驗和試點,開始走入了全面普及的一個新階段。從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看,大量的中小學是在縣鎮以下的農村,一共有53萬所,占中小學?倲档88%。在校學生1.6億,占中小學總數的81%。由于種種原因,農村,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農村,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信息流通不暢,教師數量不足,培訓不夠,質量不高等一些問題,嚴重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使青少年從小樹立科學的觀念并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利用信息技術等新技術,使西部的貧困地區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不僅對兩基的鞏固提高和兩基攻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提高基礎教育的總體水平,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對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養和勞動者的素質,都具有深遠意義。 利用現代遠程教育,將外部的優質教育資源,以多種方式輸送到我國農村的中小學,并同時實現遠距離的教師培訓,縮小東西部教育的差距,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是目前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選擇。 由于各地經濟發展還很不平衡,各地、各校的自然環境、辦學條件、學校的規模等,也不盡相同。我們必須走一條低成本、高速度、大面積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道路,使我國的中小學,尤其是中西部農村中小學,能夠以經濟的成本獲得豐富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 在實現現代遠程教育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模式來實施。從整體上考慮,有三種模式值得推廣: 模式之一:建立教學光盤的播放點。這是一種最簡單的配置,每套包括一臺電視機、一臺DVD機和一套教學光盤。通過電視機和DVD機,來播放教學光盤,把經過精心組織的教學課程直接送到農村中小學的課堂。有些課程可以在課堂上反復地播放,教師進行教學組織并穿插必要的輔導。有些課程可以以教師授課為主,播放光盤為輔。這種模式將會在中西部農村,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中小學的英語和語文的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模式之二:建立衛星教學的收視點,它的每套裝置包括一套衛星接收系統、一臺計算機及其相應的外設,以及電視機、DVD機和成套的教學光盤。衛星教學收視點,在覆蓋教學播放點全部功能的基礎上,可以通過教育衛星寬帶網,快速地接收大量的優質資源,F在教育電視臺所播放的與同步課堂相關的教育科學資源、青少年教育和扶貧信息等,已經在部分中小學得到了很好的應用。相信進一步在農村初中和具備條件的小學建立衛星教學收視點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中國遠程教育》
【推動中西部農村中小學跨越式發展】相關文章:
服務新農村,推動村鎮建設檔案新發展08-18
精神推動發展 發展促進和諧08-15
推動高質量發展心得01-05
解放思想推動發展心得體會08-16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心得體會08-04
農村少先隊怎樣發展08-18
推動發展共享文明三八婦女節活動08-24
與時俱進推動新時期女職工工作向前發展04-06
農村發展工作計劃02-16
農村發展狀況調研報告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