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的幾點思考
2000年新修定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提出在教學中增設“實踐活動”,這既是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也是數學教育改革的必然。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注重實踐活動是國際數學課程的一個趨勢,強調讓學生做數學比讓學生知道數學事實更重要。實踐活動就是“做數學”的具體體現,它是以解決某一實際的數學問題為目標,以引起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的一種新型的課程形態。它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以知識記憶為特征的陳舊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和對數學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所面臨的新課題,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和習慣的束縛,一些教師對實踐活動在認識上存在偏差,在教學中易穿新鞋走老路,或是課堂競賽不斷、熱鬧非凡,或是將活動設計為智力訓練,要求層層拔高;有些教師苦于找不到活動的素材,或疲于為活動準備材料,對實踐活動望而生畏,不愿意開展;凡此種種。本文就此談談對“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的幾點思考。 一、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性解決問題的活動,它應該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始終 1.從廣義上來講,實踐活動包括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形成、建立數學概念的過程中所親自進行的動手、動腦、動口等一切操作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來說,他們所面對的都是些經過人類長期沉淀和錘煉的間接經驗,將知識完整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快捷地懂得這些成果,也許是一條高效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捷徑。但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意地創設一些對學生來說需要開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親自操作的過程中,經歷探索的“彎路”、“岔路”和糾偏的過程,將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形成知識、建立數學概念,同時啟迪創新思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2.從狹義上講,實踐活動是指一個個的“小課題”,即對學生而言它是一個比較大的綜合性問題,它具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的空間。新大綱上提出的“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實踐活動”就是指的這種小課題學習。小課題學習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學生應經歷一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得出結論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選擇,都可以由學生自己決定,如“教室的裝修問題”,教師只給出問題情節:“我們的教室在假期里要進行裝修,請同學們幫學校策劃一下,應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至于裝修時會遇到一些什么具體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應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采用怎樣的策略解決問題,都由學生自己來決定,教師則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通過對教室裝修中的數學問題的研究,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生的現實生活是實踐活動內容的豐富源泉 1.實踐活動的內容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學習和研究的問題是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吧钪械臄祵W”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小學數學具有現實的性質,它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再運用到他們的現實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學生應該用現實的方法學習數學,把數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并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樂趣。孩子們常會遇到的非常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如某校響應上級的號召,建議在校小學生每人每天喝一杯豆奶,此事立即成為學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許多人疑惑學校是不是為了賺學生的錢?學生每天喝一杯豆奶究竟有什么好處?有一天,幾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一杯豆奶到底需要多少成本?”“我們怎樣吃才合算?”教師及時抓住這一問題,并由此引發學生開展了“關于豆奶工程中的數學”的課題研究。又如,某人想在學校附近開一家襪子店,請同學們幫他出出主意,這家店該怎樣開生意才會好?這其中就蘊涵了許多數學問題。因此,教師應選擇在學生身邊發生的,或學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為實踐活動的主題,通過對這些事物中蘊涵的數學問題的研究,讓學生充分了解數學在商業、科技、交通、工農業生產等行業的應用價值,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實踐活動的內容要結合學生的知識經驗,使活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思考性、可操作性。教學中可結合教材的有關內容,安排相應的活動。如操作類的:學了面積、周長與體積的計算后,可實地測量操場的面積,或對生活用品進行估測,如有幾個包裝好了的禮品盒,如何裝進一個體積一定的大箱子;熟練了混合運算后可開展有關價格與購物的活動;認識了時間后可研究有關“鐘表與時間”、“旅行與行車時刻表”等課題;學習了概率問題可讓學生分析社會上一些模獎、買彩票的中獎概率問題等。 三、創設情境是開展實踐活動的基礎數學的學習必須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每一位教師都應努力創設一個鼓勵學生去探索的環境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投入。 1.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是思維的火花,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能激活學生的思維!霸鯓哟螂娫捠″X”“壓歲錢怎樣花”,這樣的問題對學生而言,既有現實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開放性,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愿意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在設計問題情境時,教師可將問題情境故事化,提高問題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將問題情境活動化,確保每個個體的有效參與。 2.創設生活情境。數學是對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的一種抽象。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盡可能讓抽象的數學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用學到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有關數學的現象,并能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如,“購房中的數學問題”、“鋪地磚問題”等,讓學生在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有的問題情境不能真實地在課堂中展現出來,但把問題情境模擬出來,讓學生觀察、思考。如,組織學生到商店觀察購物情況后,回到教室開展角色游戲“小小商店”,讓學生在實際購物活動中掌握四則運算知識。 3.創設大課堂情境。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使課外學習與課堂學習結合起來。如“分數”問題在課后可以讓學生去超市調查、尋找有關的分數問題!瓣P于行車路線的規劃”,需要學生考慮公交車的行車路線、?空军c、停車時間、車站距學校和家的距離等等問題。因此,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實際,調查了解有關問題,收集相關信息。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本身的魅力。 四、促進活動中的數學交流是實踐活動深入進行的基礎數學之所以在信息社會應用廣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數學能夠用非常簡明的方式、經濟有效地、精確地表達和交流思想。在數學學習中,交流能幫助教師獲得反饋信息,做出有根據的教學決策,交流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數學認知的發展。實踐活動通常采用的是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的形式進行。教師首先應提供讓學生積極參與的寬松環境,讓每個學生有效地參與;同時為學生創設一個便于交流的情境,將學生放在問題情景之中,鼓勵每個學生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因此,在活動中,應看出學生間的人際交流、觀點交鋒和智慧的碰撞。教師應引導學生善于互相學習,善于與他人合作。鼓勵學生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力圖理解他人的想法,把別人的思想同自己的想法聯系起來,反思自己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學會在自己不贊同別人的意見時,不要批評而是提問,在向同學解釋自己的策略時,學生就不得不重新檢查自己的思維過程,從而加深了對數學的理解,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提高思維能力。實踐活動中的交流,既有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也有學生與社會的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就自己需要了解的問題,向老師和同學以外的其他人進行調查、訪談,以獲取相關信息和資料,或開啟自己的思路,以求更好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五、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是實踐活動的核心任務當今的信息社會直接用到原來學校學到的知識將會越來越少,因而讓學生從到數學思想的熏陶和啟迪,提高數學素養便顯得十分重要。數學素養主要是指獨特的數學能力,它既包括探索、猜想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也包括有效地利用多種數學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測方法、推理方法、轉化方法、統計方法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這些數學的思想方法都是通過解決問題而滲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師總是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課堂中充滿著研討、探究、思考的氣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要允許學生失敗,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探究。增強學生的策略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成為活動的落腳點。教師應努力提供機會,讓學生從事主動的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等活動,在活動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更應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而不只是問題的正確答案。教師應鼓勵學生學會總結學習方法,學會認定和尋找最佳策略!缎W數學教育》200年第4期
【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微課制作及應用的幾點思考08-18
網絡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應用08-19
對高校生物專業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08-27
關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幾點思考08-24
對中學體育教學的幾點思考08-25
關于地理美育的幾點思考08-20
初中地理教學的幾點思考08-19
關于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08-19
學校情感德育的幾點思考08-20
對企業稅收籌劃的幾點思考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