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組成
§概述
一.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組成
1.工序——工人,在工作地對工件所連續完成的工藝過程。
2.安裝——經一次裝夾后所完成的工序內容
裝夾——定位——加工前工件在機床或夾具上占據一正確的位置
夾緊——使正確位置不發生變化
增加安裝誤差
增加裝夾時間——應盡量減少安裝次數
3.工位——工件與工裝可動部分相對工裝固定部分所占的位置
多工位加工——提高生產率、保證加工面間的相互位置精度
4.工步——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變條件下所完成的工藝過程
一次安裝中連續進行的若干相同的工步→1個工步
用幾把不同刀具或復合刀具加工→復合工步
5.走刀——每進行一次切削——1次走刀
二.工藝規程
1.工藝規程的作用——①指導生產
、诮M織生產和管理生產
、坌陆、擴建或改建工廠及車間
2.工藝規程的設計原則——①技術上的先進性
、诮洕系暮侠硇
、哿己玫膭趧訔l件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
一.零件的工藝分析
1.零件技術要求分析
、偌庸け砻娴某叽缇
、谥饕庸け砻娴男螤罹
、壑饕庸け砻嬷g的相互位置精度
、芨骷庸け砻娲植诙纫约氨砻尜|量方面的其他要求
、轃崽幚硪蠹捌渌夹g要求(如動平衡等)。
1)零件的視圖、技術要求是否齊全——主要技術要求和加工關鍵
2)零件圖所規定的加工要求是否合理
3)零件的選材是否恰當,熱處理要求是否合理
2.零件結構及其工藝性分析
、俳Y構組成——內外圓柱面、圓錐面、平面、螺旋面、齒形面、成形面
、诮Y構組合——軸類、套筒類、盤環類、叉架類、箱體類
★分析剛度及其方向
、劢Y構工藝性——保證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能否以高生產率和低成本制造
二.毛坯的選擇
1.毛坯種類的選擇
鑄件、鍛件、焊接件、型材、沖壓件、粉末冶金件和工程塑料件
2.確定毛坯的形狀和尺寸——盡量與零件接近
毛坯加工余量——毛坯制造尺寸與零件相應尺寸的差值——加工總余量
毛坯公差——毛坯制造尺寸的公差
、贋楣ぜ惭b穩定,有些毛坯需工藝凸臺
、跒榧庸し奖,一些零件作整體毛坯——半圓形零件→合成整圓
小零件(墊圈)→合成1件
3.選擇毛坯時應考慮的問題
、倭慵牟牧霞傲W性能要求——鑄鐵、有色金屬→鑄
重要件→鍛
、诹慵慕Y構形狀與尺寸——復雜件→鑄
小臺階軸→棒料,大臺階軸→鍛
、凵a綱領的大小——大批量→先進方法
、墁F有生產條件
、莶捎眯鹿に、新技術、新材料
三.定位基準選擇
1.基準的概念——確定其他點、線、面的位置所依據的點、線、面
(1)設計基準——零件圖上的基準——尺寸→尺寸線的起點
相互位置→基準符號
(2)工藝基準——工藝中用的基準——①工序基準
、诙ㄎ换鶞
、蹨y量基準
、苎b配基準
2.定位基準的選擇——毛坯面定位→粗基準
已加工面定位→精基準
(1)精基準的選擇——可靠保證主要加工表面間的相互位置精度
1)基準重合原則——選設計基準為定位基準
2)基準統一原則——盡可能在多數工序中用一組精基準定位
3)定位穩定準確,簡單方便的原則——選面大、精度高的面為精基準
4)互為基準原則——為加工余量均勻,位置精度高——反復加工
5)自為基準原則——要求余量小而均勻——選加工面本身為精基準
●輔助基準——人為制造的基準——工藝需要而作的工藝凸臺、中心孔
提高精度——一面兩孔定位
(2)粗基準選擇——可靠方便地加工精基準
1)保證不加工面與加工面間的位置關系——選擇不加工面作粗基準
2)定位穩定可靠,簡單方便——選大面、平整面,無缺陷
3)合理分配各面加工余量——①應保證各加工面有足夠的余量
、谀承┲匾媸蛊浼庸び嗔烤鶆
4)同一方向上的粗基準原則上只允許使用一次
●基準選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綜合考慮,靈活運用,正確選擇
【例】選擇支架零件的精基準和粗基準
◆零件分析——加工面——底面、頂面、φ16H7孔、2-φ10孔、直槽、圓弧槽
主要加工要求——φ16H7、對稱度0.1、32±0.1、28±0.1
◆基準分析——底面——頂面、φ16H7孔高度方向的設計基準
φ16H7孔軸線——直槽、圓弧槽、2-φ10孔的設計基準。
◆精基準選擇:
底面——限制3個自由度( 、 、 )
、倩鶞手睾希ǖ酌媸琼斆、φ16H7孔高度方向的設計基準)
、诨鶞式y一(在大多數工序中使用)
、鄱ㄎ环定可靠、夾具結構簡單(定位面積大且平整)。
φ16H7孔——限制2個自由度( 、 )
、倩鶞手睾希ㄖ辈、圓弧槽、2-φ10孔的設計基準)
、诨鶞式y一(在大多數工序中使用)
、鄱ㄎ环定可靠,夾具結構簡單。
左邊φ10孔——限制1個自由度( )
、倩鶞手睾希ㄅcφ16H7中心連線是直槽、圓槽、右φ10夾角的設計基準)
、诨鶞式y一(在大多數工序中使用)
、鄱ㄎ环定可靠,離φ16H7中心遠,轉角誤差小,夾具結構簡單
◆粗基準的選擇:
φ40外圓——限制4個自由度( 、 、 、 )
、俦WC加工面與不加工面間的位置關系(φ16H7與外圓壁厚均勻)
、诙ㄎ环定可靠、夾緊方便(定位面平整光潔、可用三爪卡盤裝夾)
K面——限制1個自由度( )
、俦WC加工面與不加工面間的位置關系(保證尺寸12)
、诙ㄎ环奖悖ㄖ苯涌吭谌ūP卡爪上)。
左邊R10外緣——限制1個自由度( )
、俦WC加工面與不加工面間的位置關系(φ10孔中心與外圓對稱)
四.工藝路線的擬訂
1.表面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的選擇
。1)加工面的技術要求——經濟精度——正常工作條件下所達到的加工精度
。2)工件材料的性質及熱處理
。3)工件的形狀和尺寸
。4)結合生產類型考慮生產率和經濟性
。5)現有生產條件
2.加工階段的劃分
粗加工階段——盡快切除余量——高生產率
半精加工階段——繼續減少加工余量,為精加工作準備,次要面加工
精加工階段——達到要求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光整加工和超精密階段——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原因:①保證加工質量
、诤侠硎褂迷O備
、郾阌诎才艧崽幚
、芗皶r發現毛坯缺陷,保護精加工表面
★加工階段劃分——針對零件加工的整個過程、針對主要加工面
3.工序集中與工序分散
工序集中——工序少,內容多
——裝夾次數少,位置精度高,設備數量少,工人少
工序分散——工序多,內容少
——設備工裝簡單,調整方便,切削用量合理;設備多,工人多
4.加工順序的安排
。1)機械加工順序的安排——①先基準后其它
、谙却趾缶
、巯戎骱蟠、穿插進行
、芟让婧罂
●基準加工→主要面粗加工→次要面加工→主要面半精加工
→次要面加工→修基準→主要面精加工
。2)熱處理工序的安排
1)預備熱處理——正火和退火——粗加工前
時效處理——粗加工前、后
調質處理——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
2)最終熱處理——淬火——精加工、磨削前
滲碳淬火——半精加工后
滲氮——盡量靠后
表面處理(電鍍及氧化)——最后
●毛坯制造→退火或正火→主要面粗加工→次要面加工
→調質(或時效)→主要面半精加工→次要面加工
→淬火(或滲碳淬火)→修基準→主要面精加工
。3)輔助工序的安排
檢驗——粗加工后,精加工0前;轉車間前后;重要工序前后,完工后
去毛刺——鉆、銑、刨、拉后,淬火前
輔助工序——清洗、防銹、去磁、平衡等
五.加工余量的確定
1.加工余量的概念
。1)工序余量——切除的金屬層厚度——等于前后工序尺寸之差
被包容面:Zb=a-b
包容面:Zb=b-a
外圓表面:2Zb=da-db
內孔表面:2Zb=db-da
。2)總加工余量ZΣ =各工序加工余量之和 =毛坯尺寸與零件尺寸之差 =毛坯余量
●單向入體原則——被包容面——基本尺寸為最大極限尺寸,上偏差為零
包容面——基本尺寸為最小極限尺寸,下偏差為零
孔與孔(平面)間距離尺寸——對稱分布
毛坯尺寸——正負分布
●工序余量的變動范圍 =前后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2.影響最小加工余量的因素
。1)前工序的表面粗糙度Ra和表面缺陷層深度Ha
。2)前工序的尺寸公差Ta
。3)前工序的相互位置偏差ρa
。4)本工序加工時的安裝誤差εb
3.確定加工余量的方法——①計算法
、诓楸硇拚
、劢涷灩浪惴
六.工序尺寸的確定
●余量法
、俅_定各工序基本余量及各工序經濟加工精度
、趶暮笙蚯巴扑愀鞴ば蚧境叽缂懊鞒叽
、郯础皢蜗蛉塍w原則”確定各工序尺寸公差
●基準不重合時,必須用尺寸鏈的原理進行分析計算
七.機床及工藝裝備的確定
1.機床的確定
1)機床規格尺寸應與工件尺寸相適應
2)機床的精度應與加工精度相適應
3)機床生產率應與生產類型相適應——單件小批生產→通用設備
大批量生產→高效專用設備
4)機床的選擇應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類型,設備負荷,排列等
2.工藝裝備的確定
(1)夾具的選擇
單件小批生產→通用夾具,組合夾具
大批量生產→高效和自動化專用夾具
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可調夾具、成組夾具
◆夾具的精度——與工件加工精度相適應
(2)刀具的選擇——優先選用標準刀具 高效復合刀具、專用刀具
◆刀具的類型、規格及精度——與工件加工要求相適應
(3)量具的選擇
單件小批量生產——通用量具
大批量生產——高效專用量具--極限量規、專用量具和測量儀器
◆量具的量程和精度——與工件結構尺寸和精度相適應
八.確定切削用量和時間定額
1.切削用量的選擇
單件小批生產——不規定 批量較大——嚴格地確定
粗加工——保證高生產率
大的背吃刀量,較大的進給量,合理的切削速度
精加工——保證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
較小的背吃刀量和進給量、合理的切削速度。
組合機床、自動機床——比一般低一些
2.時間定額——生產1件產品或完成1道工序所耗的時間
。1)單件時間定額Tp
、倩緯r間Tb——直接改變對象的尺寸形狀、位置、狀態或性質所耗的時間
直接切除余量所耗時間(含切入切出時間)
、谳o助時間Ta——實現基本工藝所進行的各種輔助動作所耗的時間
裝卸、開停機、進退刀、改變切削用量、試切和測量等
◆基本時間+輔助時間=作業時間
、鄄贾霉ぷ鞯貢r間Ts——工作班內照管工作地所耗的時間,作業時間2~7%
調整更換刀具、修整砂輪、潤滑擦試機床、清理切屑
、苄菹⑴c生理需要時間Tr——工作班內滿足生理需要所耗的時間,
作業時間2~4%
、轀蕚浜徒K結時間Te——為生產一批產品準備和結束工作所耗的時間
Tp =Tb+Ta+Ts+Tr+
。2)提高生產率的措施
1)縮減基本時間Tb 外圓車削:Tb=
、僭龃笄邢饔昧俊操|合金——200m/min,陶瓷刀具——500m/min
金剛石、立方氮化硼刀具——普通鋼材——900m/min
↘淬火鋼或高鎳合金鋼——90m/min
高速磨削——80m/s;強力磨削深度——6~30mm
、跍p少或重合切削行程長度——多刀多刃加工
多件加工——順序加工
平行加工
平行順序加工
、蹨p小切削加工余量Z——毛坯精化
粉末冶金、壓力鑄造、精密鑄造、精鍛、冷擠壓、熱擠壓等
冷擠壓齒輪代替剃齒
2)縮短輔助時間——直接縮減、間接縮減
、僦苯涌s減輔助時間——大批量生產——先進高效夾具
單件小批量生產——成組夾具或通用夾具
主動測量法——加工過程中測量工件實際尺寸,并主動控制
數字顯示裝置——顯示尺寸變化、刀具位移量
、陂g接縮減輔助時間——使輔助時間與基本時間重合
轉位移位工作臺或多根心軸——加工時間內裝卸工件
主動測量或數字顯示裝置——使測量時間與基本時間重合
。3)縮短布置工件地時間——減少調刀對刀時間
快換刀夾、刀具微調機構、專用對刀樣板、對刀塊
。4)縮短準備和終結時間——擴大零件批量和減少調整機床、工裝的時間
成批生產——縮短安裝刀具、調整機床的時間,擴大零件批量
中小批生產——零件通用化和標準化,或采用成組技術
十.編制工藝規程文件
、贆C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成批生產
工藝路線——工序名稱、內容、車間工段、機床工藝裝備名稱、時間定額
、跈C械加工工序卡片——大批量生產、中批關鍵件、小批關鍵工序
工序加工要求——細實線畫工件外形(加工面用粗實線表示)
本工序尺寸及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它技術要求
定位基準、夾壓位置和方式
§3-3工藝尺寸鏈
一.工藝尺寸鏈的概念
1.尺寸鏈的定義——互相聯系的,按一定順序排列成的封閉尺寸圖形
、俜忾]性——首尾相接
、诠に囆浴S工藝方案變化而變
2.工藝尺寸鏈的組成: 封閉環——最后自然形成的尺寸,A0
組成環——直接獲得的尺寸
↘增環——該環增大,封閉環相應增大,
減環——該環增大,封閉環相應減小,
3.增、減環的判定方法——設封閉環為減環方向,沿減環方向繞尺寸鏈順次畫箭頭,
即為各組成環方向
4.工藝尺寸鏈的建立
、俜忾]環的確定——間接得到
、诮M成環的查找——從定位面到加工面的尺寸——直接得到
二.工藝尺寸鏈計算的基本公式
1.封閉環基本尺寸=所有增環基本尺寸之和減去所有減環基本尺寸之和
2.封閉環上偏差=所有增環上偏差之和減去所有減環下偏差之和
3.封閉環下偏差=所有增環下偏差之和減去所有減環上偏差之和
4.封閉環公差=各組成環公差之和
三.工藝尺寸鏈的應用
1.基準不重合時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確定
。1)測量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時尺寸的換算
【例】尺寸 不便測量,改測量孔深A2 ,通過 (A1)間接
保證尺寸 (A0),求工序尺寸A2及偏差。
解:①畫尺寸鏈
、诜忾]環A0= , 增環A1= , 減環A2
、塾嬎惴忾]環基本尺寸: 10 = 50 - A2 ∴ A2=40
封閉環上偏差: 0 = 0 - EI2 ∴ EI2=0
封閉環下偏差: 0.36 = -0.17 - ES2 ∴ ES2=0.19
、茯炈惴忾]環公差 T0=0.36 , T1+ T2 =0.17+0.19=0.36 計算正確
。2)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時尺寸的換算
【例】A、B、C面已加工。以A面定位鏜孔,求工序尺寸及偏差。
解:①畫尺寸鏈
、诜忾]環A0=
增環A2= ,A3
減環A1=
、塾嬎惴忾]環基本尺寸: 100 = 40 + A3 - 240 , ∴ A3=300
封閉環上偏差: 0.15 = 0 + ES3 - 0 , ∴ ES3=0.15
封閉環下偏差: -0.15 =-0.06+EI3 - 0.1 , ∴ EI3=0.01
=300.08±0.07
、茯炈惴忾]環公差 T0=0.3 , T1+ T2+ T3=0.10+0.06+0.14=0.30 計算正確 [ 此帖被luther021在2010-02-25 16:21重新編輯 ]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組成】相關文章:
車削加工通用工藝守則08-12
機械加工工作總結06-02
機械加工個人簡歷08-08
機械加工實訓心得01-11
(經典)機械加工合同07-30
機械加工合同(精選)07-31
機械加工合同06-29
機械加工廠實習報告08-16
機械加工專業實習報告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