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中職校邊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武清職工中學 孫永兵 一、問題的提出:
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天賦條件、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的差異,必然造成學生發展上的不平衡;在班集體中必然會有一些各方面的發展上處于劣勢的學生。他們往往處在教育的邊緣地帶,是常常被教育忽視的群體,是學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感到最頭痛的群體。但他們也恰恰是更需要學校、教師重點幫助的那部分學生。雖然這部分學生在班集體中是少數,但如果幫助、教育不得利,更會影響整個班級的健康發展。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生動活潑的發展。不使每一個學生掉隊,我們就必須更加關注班級中那些“邊緣”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師愛、更多的幫助,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一切為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它不僅是對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負責,更體現了教育“仁”的精神。
在中等職業學校中,班集體中的邊緣學生,他們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但最需要教師關心與幫助的是“心理問題”,他們往往在“心理問題方面”面臨更大的困難。這主要表現為:他們普遍存在厭學、懼學心理,缺乏理想;不少學生意志薄弱,在困難面前縮手縮腳,不會正常的交往,不能承受挫折,不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適應性差,欠缺基本的獨立生活能力,性格存在缺陷等等。
二、主要成因分析:班級中,邊緣學生的成因是千差萬別,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家庭貧困: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社會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種以金錢為惟一目標的亞文化,人際關系變得勢利和冷漠,加劇了貧困生對金錢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質利益的作用,導致心理失衡。一旦別人譏笑自己穿戴不時髦、經濟不寬裕,貧困生就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和焦慮感。我班的學生陳建紅是一名特困生,雖然學校減免了她的部分學費,但每月在校的生活費對于她的家庭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生活上的拮拘使她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常常自慚形穢,郁郁寡歡。因害怕被別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閉,很少與同學交流,不愿參加集體活動,顧影自憐。
2、先天素質差:一些學生由于先天生理發育,如身才短小,相貌不漂亮,氣質不佳等等其它方面的原因,而自形慚穢,不敢主動與同學和老師交流,造成自我心理封閉。
3、長期不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的影響使得中專生心理素質不高:當前,在現實的教育評價機制中,功利主義思想突出,在中小學,升學率、學生成績等對學校創品牌,對教師評優、職稱晉升產生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所以,很多學校、教師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上,而對學生其它方面的才、藝與良好個性發展,關心、考慮不夠,導致很多學校天天大喊實施素質教育,而下大力氣搞的卻是應試教育?上攵,那些在學校教育中,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他們很難得到學校、教師足夠的幫助,進而導致成績更差,由于學校是單純以學生的成績來評定他們,在學校中、班集體中,這些學生必然得不到老師與同學們的認可,也很難找到自尊、自信、成功與快樂,他們長期被人忽視,處在教育的邊緣,久而久之失落感、無足輕重感滋生。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加之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中過程中的盲目,很多學困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這直接影響到這些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4、缺乏自我奮斗、自我進取的精神:一些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中,由于得不到應有外部的激勵,同時內部自我激勵的水平不高,這樣往往造成這部分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報一種得過且過的思想,混一天算一天,雖也有美好的愿望,但為之付諸行動的勇氣與意志不夠堅定,對于學習的目的性認識模糊,缺乏自我奮斗、自我進取的精神,一但學習、生活上遇到挫折,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三、解決方法:
1、重在發現、及時引導:
。1)發現問題是揭露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前提。
。2)中專校的邊緣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等決定了他們不輕易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不主動尋求幫助。
。3)對許多邊緣學生來說,心理健康還是一個陌生的話題。他們缺乏基本的常識,對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無法判斷,遇到想不通的問題,產生了心理障礙,也不知道該向哪里尋求援助。班主任要善于和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要了解關心他們的變化。對因不同原因而暫時處于邊緣的學生,給予適當的幫助,使他們能盡快擺脫困境,重塑信心。我班的楊紅霞同學在一次參加校學生會干部競選中落選了,這使原本活潑、開朗的她,一下子變得寡言少語,精神抑郁,很少參加班內組織的各種活動,這直接影響了師生、生生關系的健康發展,而且一度產生了退學的想法。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找到她,幫她分析了落選的主、客觀原因,使她認識到落選經歷對于她健康成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于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應學會如何面對,同時表達出班主任對她的關心、信任與期待!她的心結打開了,并很快從陰影中走出,重新找回自信!
2、 建立邊緣學生的心理檔案,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點”。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有利于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對于提高當代中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這項教育中,目前許多學校包括我們學校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即注重到“面”的教育,通過上課、講座的形式教育全體學生,而缺乏深入細致的工作,即深入到“點”。我認為,“面“的教育固然重要,但現實中迫切需要幫助的是“點”。即為邊緣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詳細了解這些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不同原因,制定可行性措施,這樣才能針對不同學邊緣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他們長期的、具體的、有效的幫助。前文中提到的陳建紅同學,針對她的情況,我與學校的心理咨詢教師為她建立了完備的心理健康檔案,通過我們大量細致的工作,使她很快從自閉的陰影中走出,圓滿、順利地完成了學業,并且畢業后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
3、 配備專業心理醫生,完善隊伍建設。
在實踐中,憑著經驗我們有時可以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但在解決問題時由于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我們或者束手無策、或者事倍功半、或者根本就無效,總感到力不從心。心理輔導是一門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專業人員才能更好的勝任這項工作。據統計,國外專職心理咨詢人員與學生的比例大致為1:400,而在我國,心理咨詢是一項年輕的事業,專業人員相當少。目前學校心理咨詢隊伍中專業、專職人員少,而一般是由校醫、思想政治工作者、班主任等組成,且很多都是兼職,專業性不夠、數量也不足。于是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上大課、開講座,很難面對面個別交流,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實現其目標要求,在隊伍配備上必須講求科學性、專業性。
4、發揮班主任的職能作用
羅森塔爾效應表明,只要是常人,如果受到教師的關心、幫助、熱愛,那么他就會有所發展。教師的期待和熱愛而產生的影響具有激勵作用,使學生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對于班級中的邊緣學生他們更需要的是班主任在學習、精神上的關心、關懷。過分把時間、精力放在督促他們的宿舍衛生、紀律方面,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不利于其它工作的開展。
我認為班主任應把邊緣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作為自己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經常性的接觸,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地發現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成為他們傾訴的對象。并在日常工作中,與各方教育力量相互配合,要共同幫助弱者面對現實,調整心態,保持心理平衡,使心理處于健康而良好的狀態。
人本主義有一個基本假設:每一個正常的人猶如一粒種子,只要能給予適當的環境,就會生根發芽,長大并開花結果。每個人在其內部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潛能,對于弱者,他們只要得到別人適時的關愛、幫助,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成為強者。讓我們行動起來,付出我們的真心和關懷,與他們攜手走向美好的明天!
【淺析中職校邊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文章:
共生語境中的邊緣文化08-17
職業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析08-03
淺析實驗在化學啟蒙教育中的作用08-18
邊緣學科心理健康教育之于語文學科的意義08-05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08-03
淺析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08-11
淺析德育貫穿于初中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08-24
淺析通俗美術在美術鑒賞教育中的可行性08-05
淺談職校學生的道德體驗教育及方式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