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科學課論文>淺談低年級自然課觀察活動的把握

    淺談低年級自然課觀察活動的把握

    時間:2022-08-07 21:11:33 科學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低年級自然課觀察活動的把握

      (三明市梅列區教師進修學校 王金平)
        一、根據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培養觀察興趣
        濃厚的觀察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欲望。低年級學生對各種新鮮事物 有強烈的好奇心,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對于具體的、直觀的、形象的事物感知深刻,以直接興趣為主。所 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低年級學生這些心理特點加強直觀教學,有目的、有計劃地把實物、教具等展示給學 生,將學生觀察中的直接興趣發展為間接興趣。
        觀察活動與動手、動腦是不可分割的,而好動又是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之一。所以,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的 內容和當地實際情況,安排學生進行一些參觀、采集活動,在有目的的活動中,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 性。如,在教《各種各樣的葉》時,首先向學生出示栩栩如生的臘葉標本,利用豐富多彩的葉畫,激發他們的 學習興趣。然后,帶學生去采集植物的葉,讓其親自在大自然中觀察葉的形狀、特點,從而認識植物的葉形千 姿百態,顏色五光十色,真正了解自然界中植物的葉是各種各樣的。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觀察活動中,若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就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只有深入研究 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特征,才能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
        二、精心準備有結構的觀察材料
        觀察活動是否充分,效果是否明顯,依賴于教學中提供的觀察材料。所以,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內容,教學 的重、難點,精心準備觀察材料。觀察材料應具有結構性、科學性、啟蒙性、趣味性。
        在觀察活動中,為學生準備的觀察材料應能揭示與教學目的有關的一系列現象,能體現所要學習的知識,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并具有科學性。如《沙和粘土》一課,要使學生通過觀察“粘土能搓成條形,沙不能 搓成條形”兩種自然現象,分析研究后建立“粘性”的概念。觀察材料中,“沙”和“粘土”的選擇就要講究 科學性!罢惩痢睉M量選擇除去沙粒的,而“沙”應選用洗凈曬干的,假若隨意選用,就會影響觀察效果, 從而影響學生建立科學的概念。提供給學生的觀察材料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使他們有能力通過 觀察去發現問題。為此應把握觀察材料的啟蒙性,注意它的基礎性和可接受性,使觀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如,在教《各種各樣的種子》時,準備的種子應盡量讓學生自行去搜集一些自己認識的植物種子,教師可以 結合當地的實際,從顏色、形式方面準備一些常見的農作物種子和松果、蒼茸等野生種子。由于這些植物種子 學生較熟悉,觀察時便于學生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逐步認識各種各樣的植物種子。準備的觀察材料還 應有一定的趣味性,以便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如,《磁鐵游戲》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好中間有大頭針 的乒乓球和底部裝有大頭針的小紙船,讓學生通過觀察乒乓球在豎著的紙板上,上下、左右移動,小船在水面 上來回航行中獲得知識,在有趣的游戲中學到磁鐵能吸鐵,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等科學知識。
        只有精心準備有結構的觀察材料,學生在觀察中才不會感到枯燥無味,才可能順利地通過揭示自然現象的 規律,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建立正確的科學概念。
        三、指導學生觀察,提高觀察效果
        義務教育小學自然教學大綱對低年段要求:用眼辨別物體的形狀、顏色、大;用耳辨別物體的聲音;用 鼻辨別物體的氣味;用舌辨別物體的味道;用手辨別物體的冷熱、軟硬、粗糙光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 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
        1.邊觀察邊分析。在觀察中,教師要把觀察與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先通過提示,讓學生總體上對觀察對 象有一個明顯、完整的印象,再引導學生把整體分成若干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進行細致地觀察,最后,再讓學生 分析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達到觀察目的。如,《青蛙》一課,教師先出示青蛙生活環境圖和青蛙標本,讓學生 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青蛙生活的環境、食性以及運動方式。然后利用青蛙身體分解抽動投影片引導學生對青 蛙的各種屬性、各部分進行細致觀察,并分析、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明確青蛙身體分為三部分: 頭、軀干和四肢。頭呈三角形,兩側有一對大而突出的眼,嘴巴扁寬、軀干扁而闊,前肢短小,后肢長大,結 合分析,掌握青蛙后肢與其善于跳躍捕食、趾間有蹼與其能在水中游泳、大而突出的眼睛與其能捕捉空中飛蟲 、嘴寬與其能吞進較大的昆蟲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在觀察中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能掌握觀察的正確方法 。
        2.邊觀察邊比較。教師要指導學生把類似的對象通過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確定其事物的本 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從而對所研究的對象獲得正確的認識。如,在教《你怎么知道》時,把分別裝有糖水、 鹽水的兩個杯子讓學生觀察和比較,通過觀察感知,兩杯的顏色、形狀、容量都相同,學生往往受其表面現象 所迷惑,認為兩杯裝的東西一樣。這時,教師應排除學生的思維惰性,激發學生進一步比較,從這些相同因素 中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從而確定出甜的一杯是糖水,咸的一杯是鹽水的本質屬性。在觀察活動中,還可以對同 類事物進行比較認識。把類似的蘋果、梨子相比較,它們的形狀、顏色、味道不相同,再從這些非本質屬性中 抽象出它們的內在關系,蘋果和梨子都是水果。在觀察活動中,教師要切實抓住事物的特點和屬性,根據不同 的觀察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觀察的效果。
        3.邊觀察邊研討。在觀察活動中,指導學生研討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它可以使學生將各自分散的 感性認識集中起來,在集體研討中通過分析,獲得科學知識。在研討時,應盡量創設一種有利于學生探究的情 境,以便學生觀察、交流。如《玩石頭》一課,教師將形狀、顏色、硬度、質感等各種不同特征的石頭發給學 生,讓學生觀察、研討。這時,學生興趣盎然,爭著發表自己的見解。用眼睛觀察后分別指出石頭的顏色不同 ,形狀各異,花紋不同,大小不同;也有的學生用手摸石頭后指出石頭有光滑、粗糙之分;還有的學生用鐵釘 刻劃石頭后指出其軟硬不同。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把自己對石頭的認識通過與大家的共同研討后不斷充實、更 新,從而獲得新的認識。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自然課觀察活動中,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 正確運用感官去觀察自然事物,探究自然現象。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