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科學課論文>在自然教學中如何滲透環境教育

    在自然教學中如何滲透環境教育

    時間:2022-08-07 21:06:23 科學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在自然教學中如何滲透環境教育

        在小學開展環境教育,是當代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和客觀需要,保護和改善環境,提高全民族 的環境與發展意識是我國環境工作和現代物質文明建設的奮斗目標之一,也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 一。 在目前小學沒有專門開設環境課的情況下,通過自然學科向學生滲透環境知識,進行保護環境的教育,是 一個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適當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兩全其美的舉措。
        一、地位、任務
        國家教委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中明確規定:“小學自然、社會,初中 物理、生物、地理等學科應重視進行環境教育”。這就決定小學自然課是必須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主要課程 之一。
        《自然教學大綱》教學要求的第一項就是“指導學生認識周圍自然界常見的事物及其相互間的聯系,了解 人類對自然的利用、改造、保護和探索,從而對大自然的概貌和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從《課程計劃》和《自然教學大綱》的要求中不難看出,自然學科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是落實《課程計劃》的 規定和體現《自然教學大綱》的需要,決不是穿靴戴帽,另搞一套。
        根據課程計劃和自然教學大綱的要求,自然課要完成的任務中也包括向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是基本國策的教 育。在指導學生獲得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應獲得一些淺顯的環境科學基礎知識,增加環保 意識,在他們幼小、單純的心靈上烙下保護生態環境的印記,讓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影響他們一生, 以致他們將來長大了走向社會后,不做對生態環境有損害的事。
        二、內容、要求、方法
        在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時《教學大綱》規定“教學內容應正確反映自然事物以及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因 此,教師必須深鉆教材,挖掘教材中有關的環境內容,找好結合滲透點,應用適當的教學手段,有機地將環境 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之中。為了在教學中準確地把握滲透的尺度,我們將現行九年義務教育統編教材 中有關環境教育的內容,按其滲透和結合的程度,分為典型環境教育課和滲透環境教育課(簡稱典型課和滲透 課)。1~6年級典型課共14節,滲透課共38節,針對各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已有的知識能力,提出不同 的教學要求。
        基本要求:
        低年級:指導學生認識周圍自然環境的顯著特征,知道人類對自然界的利用,培養學生愛護花草樹木的行 為習慣。
        中年級:指導學生認識周圍自然環境的共同特征,知道人類對自然界的利用和保護,培養學生保護有益動 物的行為習慣。
        高年級:指導學生認識自然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它們的運動變化規律,以及人類對自然界的利用、保護、改 造和探索的一些情況,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習慣。
        基本方法:
        環境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認識環境及環境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有理論研究,又有 實踐活動,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有講授、觀察、考察、實驗、討論等方法。
        三、課堂教學
        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機地滲透環境教育,首先必須依據《自然教學大綱》和《武漢市小學學科滲透環境教 育指導意見》確立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做到全面、明確、具體、適當,然后圍繞目標組織教學活動。各個環 節的教學都必須指向目標這個核心,使每項目標都能在教學過程中得以落實。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必須符合教 學內容和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
        1.典型課
        這類課涉及的環境教育的內容比較多,集中突出地反映了環境和環境問題的一個方面的內容,一課就是一 個具體的環保內容。
        低年級以環境保護啟蒙教學為目標,結合實際,誘導他們對環境的感性認識。例如《美麗的大自然》,可 以用圖片、錄像、幻燈等直觀教具,展現大自然的旖旎風光、魚蟲鳥獸、神秘太空、珍稀動植物等,也可帶學 生游覽校園,讓他們用眼睛看大自然,用語言描述大自然,使之通過感官的感知和語言的加工,將感知到的一 個個具體事物聯系起來,在頭腦中形成關于大自然美麗的具體表象。以此實現本課環境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 熱愛大自然的情操。中、高年級則是小學環境教育的關鍵年級,此時的學生對環境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對 自然事物的個體、事物的表面現象和事物的外部聯系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此階段環境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同 學們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以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為主,使學生認識自然規律,知道環境與人類的生存 、發展的關系,知道人類在利用、保護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做過的探索。例如《水的污染與保護》、《空氣 的污染與保護》、《保護大自然》等課,要帶領同學們實地考察,或借助錄像資料,讓他們通過一個個具體的 事例,深切地感受到當人們的活動違反自然規律時,就會破壞大自然,甚至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使同學們從小 就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不做或少做違反自然規律的事。
        2.滲透課
        此類課涉及的環境和環境問題方面的內容不突出,或是間接的反映,這一類課教師授課時,環境教育的知 識不必展開,只是結合教材內容找到自然知識和環境教育的結合點,點到即可。例如《聲音》一課,通過教學 讓學生了解了聲音有悅耳和嘈雜之分,知道了悅耳的聲音對健康有利,嘈雜的聲音則損壞人體健康后,告訴同 學們:“嘈雜的聲音就是噪聲,噪聲也是一種污染!备鶕滩牡木幣盘攸c,在進行環境教育的滲透時,還要 注意教材前后有關知識的銜接。例如《溶解》可為《水域的污染和保護》以及《雨和雪》作鋪墊,空氣中如二 氧化硫的含量過高,溶解于雨雪,就可能形成酸雨,對動植物生長及人類的生存環境有破壞作用。
        總之自然課中滲透環境教育,無論是典型課,還是滲透課,都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可能 接受的能力,在不同的層次上進行滲透教育,切忌不分教育對象和教學實際用同一模式進行,在滲透的深度上 ,也要把握好。環境教育作為普及性教育,不能上成某一學科的知識拓寬課和環境專業課。喧賓奪主、牽強附 會,為滲透而滲透,只會影響教學效果,造成學生厭煩心理。
        四、課外活動
        要真正地將環境教育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之中,僅靠課堂的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借助其它媒體,利 用課外時間共同輔助完成。例如學校與環保部門掛鉤,組織學生開展環境科學實驗,開展社會環境調查,參與 社會各種環保宣傳活動,創辦校園教育園地,舉辦知識講座、演講征文競賽、學習動植物的養殖等。
        當然,開展課外活動,不必追求面面俱到,應當根據本地、本校的自然環境、儀器設備、實驗條件及教師 本身的專長,選擇一兩個項目,長期堅持下去,力爭搞出特色,并且起到以點帶面的典型作用。如有的學校開 展的紅領巾監測站,對大氣、噪聲進行監測的活動;還有些學校組織生物活動興趣小組,開辟紅領巾種植園, 將種植珍稀植物作為長期活動項目等。
        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又一課題,沒有成熟的教法可遵循,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 所以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在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上,遇到一定的困難,加之從事教學的教 師分散于各學校,因此建議通過相對集中的教研活動,組織起來進行教學研究。通過集體備課、公開課、觀摩 課等活動,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求備課中體現環境教育內容,授課中有目的地滲透,力爭通過 我們的努力使環境教育真正成為面向21世紀的現代教育。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