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信息技術論文>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轉換與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

    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轉換與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

    時間:2023-02-21 19:06:47 信息技術論文 我要投稿

    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轉換與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

    景德鎮第七中學  吳輝娥  汪為勤

    [內容提要]:當今世界,人類正在經歷一場全球性的科學技術革命,信息時代已步入人類歷史的舞臺,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給教育帶來了深刻的變化。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創新和教育要發展是時代的要求,基于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信息科學高速發展,給我們的學校教育發展也帶來的一個前所末有的機遇。面對著這些新的變化,教師要適應它,就應實現角色的迅速轉換和信息素養的盡快提高,為了能順利達到角色的轉換,那我們教師首先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在實際學習、生活中教導、影響學生,成為一名新時代合格的教師。
    [關鍵詞]:信息時代;教師角色;教師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為IT)是人類現代文明和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當人們還沒有來得及盡情享受工業文明所帶來的變化時,時光又把人類帶入了信息時代,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毫不客氣地闖入了我們的生活并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同樣,信息技術也對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利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活動也一直是我們所期盼和孜孜以求的。
        1、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
        信息技術改變著知識的數量和質量觀念。根據情報專家的統計,二戰以來,知識的陳舊周期不斷縮短,進入90年代,每隔四年,就有75%的知識被更新。
        2、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
        教育過程在本質上成為一種選擇過程,電腦和網絡以及其他多媒體設備成為教育的中介,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發送信息,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接受信息。
        3、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三次飛躍提供了平臺
        首先,信息技術的智能化,可以根據學習者的情況自動生成相應的教學進度,確定相應的針對個人的評價標準,實現教育的個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為現實。
        其次,信息技實現了人機互動模式,根據學習者的目標、選擇和努力程度等給予不同的反饋,給予象征性的獎勵和懲罰。在傳統的教育中,沒有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學活動可以照樣進行,而在人機系統中,沒有學習者的積極反映,教學活動將會終止,學習者的積極主動性乃是教育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第三,信息技術將促進師生關系的民主化。信息技術將使面對面的教學成為偶爾的情況,知識與長者和德者完全分離,教育中無法避免的師生尊卑差異將完全可以避免,這將極大地促進師生關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學生積極人格的養成。
        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它經歷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第一次是電報、電話和無線電的誕生與推廣應用;第二次是電視機、計算機和人造衛星的發明與應用;這兩次革命使得從幻燈、錄象機到VCD、電腦、視頻會議等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在教育中被廣泛應用。人類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又在迎接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即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標志的信息技術時代,其對教育的影響將是根本性的,教育開始邁向網絡時代。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作為教育活動中重要角色的教師無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沖擊,而沖擊最大的莫過于對其舊有角色的挑戰,信息時代呼喚著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要成功的從傳統角色轉換,其信息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成為轉換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的信息素養正在成為教師素質結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使其能較好的進行信息時代的角色轉換,成為當前教育界的一大課題。
        一、信息時代教師角色的轉換
        第一、由知識的傳授者轉換為學習的指導者
        隨著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信息科學的發展,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學習者通過網絡就可便捷快速地獲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識,個體的發展不平將越來越取決于不斷利用信息、培養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時代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不現是文化知識傳播的中介,而是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者。這個“導”可表現為以下幾種:(1)正確的“引導”。2)細致的“指導”。(3)巧妙的“誘導”。(4)耐心的“輔導”。(5)潛移默化的“教導”。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快速高效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由教材的執行得轉換為課程的設計者
        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極快,這就使得課程和教學形式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變化。為了跟上這種變化,教師應具備課程設計的能力,要以先進的媒體技術為基礎,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改革課程結構,制定最佳教學策略和信息組織形式,重組課程傳遞方式,使之適應時代的變化。
        第三、由教書匠轉換為課程教學的研究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課程作為系統的學科知識,是課程專家和學科專家設計的,教材也是由國家統一編訂的,教師雖然是教學的中心,但往往只是課程、教材的執行者,只是在教授課程、教材,幾乎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實際上,學校課程的設計,教材的編寫如果讓一線的教師參與,可能會吸引許多其他教師使用開發出來的課程教材。同時,因為有一線教師的參與,課程、教材可能會更清晰,更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師所理解。因此,教師更應該成為教學研究者,成為課程教材開發和設計的主體。
        第四、學生品德培養者轉變為未來生活設計者
        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網絡化學習豐富了學生品德發展的內函,開闊了品德培養的視野。教師要成為學生未來生活的設計者,建構具有前瞻性的道德價值觀體系。通過網絡滲透現代道德理念,積極引導學生的內在道德取向,培植學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
        第五、教育教學管理者轉變為人際關系藝術家
        信息時代,網絡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界限,拓寬了人際溝通的渠道,師生交往趨于多樣化、平等性。網絡形成的開放式教育系統,有利于師生之間平等民主關系的建立,教師作為人際關系藝術家應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學生,愛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應提高自身的道德呂質修養和情感素養,形成寬容、尊重良好個性和人格魅力,開展平等對話,提高師生之間的協作立平,創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總之,信息時代,教育有了新特征,教師也必然從傳達室統的角色中走出來,繼而重塑和轉換新的角色。
        二、教師角色轉換的落實
       (1)完善自身的轉換
        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要想成為科研型專家型教師,必須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它包括:普通知識、專業知識、教育科研知識。
       (2)完善教育人格品質的轉換
        人們常說,“言偉”不如“身教”,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能給予學生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一個教師應以“字根表的沉思、潛心的創造、愛心的奉獻、執著的追求、從容的表達、啟迪智慧的匠心以及對學生思想的呵護、對學生創造力的鼓勵”來影響、熏陶感染每一個學生,同時注重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引導,注重“人文關懷!
       (3)強化終生學習意識的轉換
        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多元學習的思想,不斷以知識的活水充實自己、教育學生。
        提高教師信息素養與幫助教師實現信息時代下角色的轉換是同一的,要實現角色的順利轉換,必須提高教師信息素養。
        三、教師信息素養的基本內容及培養
        信息素養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國信息產業主席保羅&#8226;車可斯基提出來的,他把信息素養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又于1979年解釋為“人們在解答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化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終生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結合我國教育現狀,筆者認為――
      (一)教師應具備的信息素養
       1、基本信息素養
        即傳統的信息基礎知識和計算機基本技能。教師必須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基本知識;必須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打印機及一些常用應用軟件的安裝和使用,并能熟練應用計算機處理學生考試成績、編寫測驗試題等。只有具備了基本的信息素養,才能培養信息處理的能力。
        2、多媒體素養
        教育對象,圍繞教學目標、授課內容選擇和使用不同的媒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學會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應用軟件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3、網絡素養
        信息時代的教師應具有網絡基本知識和素養。教師應當掌握電腦網絡的一般應用,學會利用網絡搜索數據、傳輸文件和網絡交互式教學,能利用電子郵件跟同行或學生進行交流,利用電子公告牌或自已制作的網頁發布自已的認識和觀點,同時必須具備尊重知識產權和遵守網絡道德的素養
        4、課程整合素養
        教師的宗旨是以自身的影響,培養下一代,不同學科的教師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必須具備信息技術和不同媒體優化組合、將信息技術有機融入學科教學過程的能力和素養,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信息素養的培養途徑
        (1)迅速轉變教師觀念,培養信息意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有效的培養教師的信息素養,首先得從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出發,培養教師的信息意識。培養教師對信息的敏感度,這是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前提條件。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教師的素質結構中一直忽視甚至缺乏教師的信息素養這一項指標,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各級行政部門及教育工作者的意識尚未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的角色發生轉變,許多教師一時不能知識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不和教師缺乏信息學的基本知識,信息思維能力弱,提出加強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具有特別的意義,而教師信息意識和信息觀念的培養的提出,更有著特殊的意蘊。
        (2)積極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學校應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配置相應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建設校園網。經濟條件許可的學?山⒍喙δ芫W絡教室、電子閱覽室、所有教室配備大屏幕彩電和計算機并全部聯入互聯網;可成立網絡中心和信息技術教研室,購進必要的軟件和教學資料,建成自己的教學資源庫;可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信息技術教科研領導小組,探索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策略和模式,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實驗研究,推動整個教師隊伍信息素養的提高。
        (3)將信息技術教育納入師資培訓內容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既包括對學生的信息教育,也包括對教師的信息教育。對教師而言,主要是指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育技術:具備現代教育技術是信息時代每一位教師不可缺少的職業職能;同時,這一職業職能的缺乏也是導致教師信息素養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把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加入教師的培養內容體系就顯得舉足輕重,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主要包括:CAI(計算機輔助教學)、CMI(計算機管理教學)等等。
        學校應組織教師進行計算機初級、中級技能培訓和網絡知識培訓,并組織信息技術教師“走出去”接受高層次的培訓學習,使大部分教師能熟練自如地編制多媒體教學課件并恰當地應用于教學。除了針對性較強的培訓,還應組織相關的活動,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主題論文評選等,調動方方面面教師的積極性。
        由于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育工作者忽視了教師素質結構中的信息素養的培養,導致我國教師隊伍信息素質低:在對教師所作的抽樣調查中,認為“我應該具有計算機教育、教學管理能力”的比率只占44.4%。另外,據報道,中國的信息能力處于世界較低水平,美國的信息水平總指數為71.76,日本為69.97,中國僅為6.17,這說明我國公民的信息素養低,而要提高我國的信息水平總指數,其基礎在教育,而教育的關鍵在教師:目前我國教師的信息素養低的主要表現為:(1)信息意識弱、信息敏感度低。教師的學位和學歷層次普遍偏低,這是因為我國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信息面窄,缺乏對信息的敏感和處理能力,甚至有不適應現代化教學的現象發生。(2)對現代教育技術掌握不夠,因此缺乏信息意識和觀念,許多時候教師不是去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而是逃避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他們更是裹足不前。因此當前,對我國教育界而言,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促成新形勢下的角色轉換,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參考文獻:http://syrmxx.bokee.com/3166742.html
             <<教育學考試大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新世紀科技發展知識讀本>>(<<新世紀科技發展知識讀本>>編寫組

    【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轉換與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相關文章:

    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轉換與教師信息素養培養08-07

    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轉換與教師信息素養培養08-07

    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的轉換與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論文07-05

    淺析信息時代教師角色轉換和信息素養培養08-07

    從“主演”到“指導”:淺談信息時代教師角色的轉換與定位08-07

    信息時代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08-07

    論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師的綜合素養08-07

    淺談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08-07

    新課標下英語教師角色轉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08-18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