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信息技術論文>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轉換與教師信息素養培養

    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轉換與教師信息素養培養

    時間:2022-08-07 20:43:59 信息技術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信息時代的教師角色轉換與教師信息素養培養

    胡設輝   塔山小學

    [內容提要]

    信息時代呼喚教師角色的迅速轉換和信息素養的盡快提高,如何進行角色轉換及培養教師信息素養成為當務之急。如何讓教師從傳統角色轉向新角色?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究是什么?二者的關系如何,具體的措施有哪些?本文將以信息時代為新一輪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為切入口理論聯系實際加以探討。

    [關鍵詞]信息時代,教師角色,教師信息素養

    世紀之交,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啟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已經到來,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所指出的,新技術使人類進入了信息傳播全球化的時代;它們消除了距離的障礙,正十分有效地參與塑造明日的社會,這些新技術正在我們眼前引起一場真正的革命,這場革命既影響著與生產和工作有關的活動,又影響著與教學和培訓有關的活動。的確,以個人電腦、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出現,為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的變更提供了新的物質基礎?床坏浆F代信息技術為提高教學質量、擴大教學對象、變革教學方式提供的物質支撐,就很難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為教學發展服務就很難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體現人類技術進步的成果。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教師,作為教育活動中重要角色,無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沖擊,而沖擊最大的莫過于對其舊有角色的挑戰,信息時代呼喚著教師角色的轉換,其信息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成為轉換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的信息素養正在成為教師素質結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使其能較好的進行信息時代的角色轉換,成為當前教育界的一大課題。

    一、信息時代教育的特征

    伴隨著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知識爆炸”時期的到來,過去對于書本知識的熱衷追求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厭學情緒不斷加重,學生為考試而學,教師為考試而教,必然導致重復訓練,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無法培養出適應網絡時代發展的新人。教育發展到今天,許許多多的人越來越感到無法適應新事物、新變化。因此,人類不但要與過去的時代告別,而且在信息時代還要扮演新的角色,即從消極接受的被奴役者變為獨立自主的創造者,從適應未來,復制未來的智者更為駕馭未來的先導者,為此,創新教育應具有新的時代特征:

    第一,教育觀念現代化。教育觀念現代化是指教育應面向未來,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識迅速更新的網絡時代,培養適應能力、創造能力的現代化人才。第二,教育內容信息化。信息時代,傳統的靜態的書本教材變為由聲音、圖像、文本等構成的動態的教材,并且通過互聯網,使教育內容信息化。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多媒體形象生動地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對信息有意識、有目的地應用與歸類,整合加工成真正的知識。第三,學習方式自主化。信息時代的學習,應是一種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性、依賴性變為獨立性、統一方式變為學生學習的獨特性、間接經驗通過參與變為直接體驗中“要我學”切實轉變為“我要學”。第四,師生交往平等化,信息時代是一個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時代。在師生教學交往中,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的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

    二、信息時代教師角色的新特點

    信息時代,教師的社會地位、身份等都發生了全新的變化,教師的理念要更新,原有的不適應信息時代的角色不斷要被解構、被消除、被更換,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這種轉變,是讓教師改變原先的擁有知識和權威者的形象,而側重于對學習過程的組織、引導,并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應用于學校教育、教師已不再是“講壇上的圣人”,不再是“先學先知”之師和信息的權威擁有者甚至惟一的傳播者。網絡四通八達的信息源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廣泛途徑,這就使教師的“講”必定大為減少,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信息體系,充當促進者角色,教師的職能也將由“教”轉變為“導”,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推動學生不斷地開拓創新、發展自己。

    (二)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在中小學教師的職業生涯中,傳統的教學活動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研究活動被認為是專家們的“專利”。教師作為一個研究者,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梢哉f,“行動研究”把教學與研究有機地融為一體,它是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的前提條件,教師持續進步的基礎,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

    (三)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上彼此分離的,教師成了課程的機械執行者,各種教學參考資料的簡單照搬者。信息時代,新課程的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要求課程必須與教學相互整合。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教師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四)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學校漸漸地不再只是社區中的一座“象牙塔”而與社區生活毫無聯系,而且廣泛地同社區發生各種各樣的內在聯系。一方面學校的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另一方面社區也為學校提供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教師的教育工作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課堂,教師不僅是學校的一員,而且是整個社區的一員,是整個社區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建設的共建者。教師的角色是開發型的,必須從僅僅是專業型教師、學校型教師拓展為“社區型”教師。

    三、如何幫助教師實現角色轉換

    面對教師角色提出的新挑戰,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問題,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毒V要》第十一條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第一,轉變教師的觀念和態度

    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我國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設備。面對新的教育技術,教師如果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觀念,再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發揮不了作用,首先要轉變和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知識觀、人才觀。要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技術意識,使他們對教育技術的發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重大變革有一個明確的理論認識。應讓教師認識到,教師是新的教育技術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現,為教師施展才華提供了契機,如果不把握住這一歷史機遇,就會成為時代的落伍者。其次,教師對新技術的態度影響到技術的應用以及教師角色的轉換。由于缺乏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培訓,不了解它們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師滿足于傳統的“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電化教學手段,存在種種不良的態度,不利于教師角色的轉換。因此,教師應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對新技術既要防止技術至上主義,又避免陷入技術無用論(技術害怕論)的泥沆,對新的教育技術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自覺自愿地運用教育技術。

    第二,加強中小學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

    目前,我國不少學校存在設備不足、陳舊落后的情況,阻礙著新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步伐。中小學充足而配置合理的信息基礎設施以及面向中小學教學和學習的豐富的信息化課程資源,是實現信息技術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需的物質基礎,為教師實現角色的轉換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

    第三,對教師進行培訓

    近年來,不少學校投入大量資金,添置了不少現代化教育技術設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閑置不用,“鎖在深閨人未識”。重要原因在于教師缺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知識和技能,沒有受到專門的培訓,通過在職培訓教師以一個“要我改”的被動角色成為一個積極參與的“我自己要改”的主動角色,盡快幫助教師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教學過程。通過培訓,使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參與到教學軟件的開發制作隊伍中,針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自行開發符合教學規律的CAI軟件。

    第四,學校行政領導的支持和激勵機制的建立

    學校行政領導應對新技術采取積極支持的態度,鼓勵教師在課堂中應用技術,參與在職教師培訓方案的實施。為實驗新的教學手段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必要的經費。同時學校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從而在教師隊伍中,形成一種教育科研風氣濃厚的氛圍,一種可持續發展的信息技術教育。

    四、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

    提高教師信息素養與幫助教師實現信息時代下角色的轉換是  一致的,要實現角色的順利轉換,必須提高教師信息素養,而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必然促成其角色的轉換。信息素養是美國信息產業主席保羅·車可斯基在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養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毙畔⒒鐣處煹男畔⑺仞B具體表現為:信息意識、信息道德、信息知識、信息能力。

    由于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忽視了教師素質結構中信息素養的培養,導致我國教師隊伍信息素養低,信息意識弱,信息敏感度低,對現代化教育技術掌握不夠,甚至有不適應我不去適應現代教學。因此,教師信息素養培養除了教育培訓機構的學 進修和短期集中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的進修活動外,還應大力推進學校組織的教師信息素養培養活動的校本培訓,主要有:信息技術培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觀察等。

    管好學校,校長是中心人物;教好學生,教師是中心人物。學校沒有教師,就談不上傳授知識和培養人才;學校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就談不上提高教育質量,教育改革就無從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有助于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在信息化時代,是全民素質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應該充分重視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當然,教師的信息素養上一個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而其內容不斷變化的概念,因此,教師的信息素養的培養也是一個其內容不斷發生變化的工作,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我們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內容和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漆權《創新與創新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3]《新編教育管理學》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