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透析基金發行難”系列之一:市場環境至關重要
本報記者余聞
編者按上周,基金一級市場爆出兩則新聞:基金景業創放棄配售最高比例,基金科瑞首開延長發行期先例;鹨患壥袌鲆虼硕蔀闀r下人們關注、研究和議論的焦點。新老基金同時出現認購不足,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它又意味著什么?應怎樣看待這個“難”字?本報從今天起特推出“透析基金發行難”系列報道,與大家一起探尋其中的答案和啟示。
基金發行出現認購不足的情況最早發生在去年8月底9月初。半年多來,由于市場大環境的不理想,不管新設基金公司還是老基金公司都遇到過發行冷場的局面。
近一段時期股票市場的震蕩走勢,既考驗了基金經理在熊市的運作水平,也打擊了投資者投資基金乃至股市的信心。受多種不明朗因素影響,我國股市經歷了持續的大幅下挫行情,許多投資者虧損累累。以股票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無法回避系統風險。截至3月8日,半年期的上海復合指數下跌11.2%,盡管36只封閉式基金同期平均資產只貶值5.79%,但接近一半的基金跌幅在7%以上,最高的損失13.11%,僅有4只基金保持微弱增長,使以前大力宣傳的“專家理財”的優勢通過現實的比照,遜色不少。2001年度分紅率較2000年直線下降,也使投資者調低基金的盈利預期。在疲弱或者方向不明的市況下,基金投資者變得越來越謹慎;鸬恼w需求與幾年前狂熱追捧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大多數封閉式基金二級市場處于折價狀態,直接制約了投資者認購新基金的積極性。凈值在1元以上的基金都以低于1元的價格交易,這給要發行上市的新基金的未來市場表現投下陰影,也給按面值認購帶來較大的壓力。特別是一些擴募基金,本身凈值很低,交易價格也低于1元,可其發行價卻高達1.01分,有讓新投資者為老投資者無償做貢獻之嫌。二級市場每況愈下的處境增加了投資者的交易風險。
最近一年我國基金公司和基金的數量明顯增多,擴容步伐卻有所加快。市場短期的供求關系好壞直接影響到基金發行的結果。有統計表明,從基金鴻陽到基金科瑞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網上認購從97億減至15億、網下認購由18億減到6億。進出基金一級市場的資金似乎變化無常,難以把握。
從長期來看,基金發行時機不完全取決于股票市場走勢。股市不景氣,不一定意味著基金發行就會有困難。北京國力民生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華生在介紹英國基金市場的經驗時指出,在市場低迷時發行基金,應該受到理性投資者的歡迎,因為從長期來看,熊市買基金超越股指表現的勝算要大得多。
進入三月以后,特別是上周,股票二級市場明顯轉入強勢。股市環境的這一變化能否扭轉基金一級市場的境況,值得關注。
來源:中證網
【“透析基金發行難”系列之一:市場環境至關重要】相關文章:
迷惘的季節系列之一——學會堅強08-16
糧食風險基金直補對基層農發行的影響及對策08-12
集體合同及其履行難現象透析08-15
集體合同及其履行難現象透析08-12
透析室工作有感08-17
透析工作總結01-09
《借書》 之一08-15
《下雨》 之一08-15
《孔繁森》 之一08-15
《春筍》 之一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