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加法結合律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加法結合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加法結合律1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14一15頁。
教材簡析:加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是在加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繼加法交換律之后的加法第二個運算定律,學好加法結合律,對于加法的簡便運算,提高計算速度和準確程度很有幫助。
由于加法結合律是在連加法運算順序發生變化結果不變基礎上,歸納概括出來的,同加法交換律相比比較抽象,因此我在設計時,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實例觀察嘗試探究得出加法結合律的具體內容。這樣從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不僅能夠分散教學難點,而且能突出教學重點,解決了教學關鍵,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結合律,并應用結合律使計算簡便。
2.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能力以及思維靈活性。
3.對學生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教學難點:加法結合律的推導。
教學關鍵:通過實例引出規律。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同學們,暑假期間,我們學校舉行軍事夏令營活動,三年級一班有營員42人,二班有營員45人,三班有營員55人,請你計算一下,這三個班共有營員多少人?
。1)全班試做,指名板演。
。2)集體訂正:42+45+55=142(人)
2.師:這道實際應用題同學們做得都很好,老師這還有一道例題(出示例2),同學們看能不能用兩種方法解答?
[說明:從近期生活實際入手,使學生置于情景之中,便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習例2連加法做好鋪墊。
二、嘗試探究構建模型
1.出示例2。
例2.四年級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三個班共有多少人?(用兩種方法解答)
。1)全班試做。(2)指名板演。
。3)做完的同學自己先說一說每種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結果怎樣?
。4)師:由兩種算法的結果相間,可以看出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這種關系可以怎樣表示?(同桌相互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教師板書如下:(48+50)+49=48+(50+49)
2.誰能編一道像例2這樣的應用題,(指2至3名學生編)然后全班同學用兩種方法解答。
3.觀察下面每組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樣的關系?(投影出示)
。12+13)+14○12+(13+14)
。320+150)+230○320+(150+230)
[說明:通過編題解答,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結合律,為后面歸納概括打下基礎。
4.歸納概括加法結合律。
。1)從黑板和投影上的算式同學們發現了什么規律?(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
。2)指名回答發現了什么規律。
。3)教師準確口述規律,然后出示加法結合律內容。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我們把這樣的規律叫做加法結合律。
。ń沂静鍟n題:加法結合律)
。4)全班整體感知加法結合律。(齊讀)
[說明:由小組到個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發散學生的思雄,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5.學習加法結合律字母公式。
。1)自學(a+b)+c=a+(b+c)
。2)弄清a、b、c的意思。
6.做一做。
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8)+32=25+(□+□)
130+(70+4)=(130+□)+□
7.探究復習題的另一種簡便算法。
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同學們想一想:復習題怎樣計算更為簡便一些?
42+45+55=42+(45+55)
[說明:學以敢用,強化簡算意識。
8.小結:加法結合律對于我們今后的學習很有幫助,希望同學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切實掌握好。
9.質疑: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說明:清除練習中的障礙與疑點,使學生真正學懂會用。
三、解決應用
1.應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學習例3.計算480+325+75
。1)同學們觀察這道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全班試做,指名板演。
。3)集體訂正,并指名說出這樣算的根據。
3.學習例4.計算325+480+75
。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例4怎樣算比較簡便?與例3有什么不同?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全班試做,指名板演。
。3)集體訂正,說出計算時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說明:把兩道例題放在解決應用這個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問:我們在以前學習過程中有什么地方應用過加法結合律?
5.練:(做一做)
137+31+63怎樣算比較簡便?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6.讀:
閱讀教材第14一15頁,看看還有什么地方不清楚?
7.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并應用運算定律進行了簡便運算,希望同學們在今后計算時,要根據題目特點,靈活運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說明:對學生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教育。
四、綜合練習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說明:鞏固結合律,打好基礎。]
2.在符合加法結合律的等式后面打"√"號。
a+(20+9)=(a+20)+9 ( )
△+(○+b)=(△+□)+b ( )
。10+20)+30+40=10+(20+30)+40 ( )
3.有一天,小明爸爸對小明說:你從1數到100,小明剛數完,爸爸便說出了這l00個數的結果是5050,你能幫小明說明為什么算得這么快嗎?
l+2+3+4+5+…+99+100=5050
[說明: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防止思維定勢。
4.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說一說是怎樣應用運算定律的?
91+89+1185+41+15+59
168+250+32135+49+65+24+11
[說明:鞏固例題,打好基礎。
5.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兩個算式的和嗎?
1+3+5+7+……+17+19=
2+4+6+8+……+18+20=
[說明: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創造性以及較高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加法結合律2
設計說明
1.在不斷的設疑中啟發學生思考、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根本,通過不斷地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比較中感知加法結合律的意義。接著通過驗證、猜想,使學生發現加法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
2.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體。本設計在探索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加法結合律的過程,初步感受應用加法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應用,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課前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形成疑問,提出問題
1.觀察、討論。
師:這里有兩組算式,在○里填上適當的符號。
(4+8)+6○4+(8+6)
(19+82)+38○19+(82+38)
師:觀察這兩組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相互說出自己的發現)
2.交流發現。
師:通過討論,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
(1)幾個數相加?(三個,且加數相同)
(2)分別先算了什么?(前兩個數,后兩個數)
(3)結果如何?(得數相同)
3.提出猜想。
師:根據剛才的發現,請你猜想一下,加法中除了交換律外,可能還存在什么樣的規律?
(學生猜想: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與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一個數所得的和是相等的)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計算給出的算式,發現兩個算式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自覺地產生探索的欲望。
⊙驗證猜想,總結規律
1.驗證猜想。
(1)仿寫算式,驗證猜想。
學生仿寫算式,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
(2)舉例驗證。
利用生活中的事例驗證自己的猜想。
學生自由舉例,小組內交流結果。
2.明確加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一個數,所得的和是相等的,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3.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
師:用語言來敘述加法結合律很不方便,能不能用簡單的方法表示出加法結合律呢?
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那么加法結合律應該怎樣表示呢?
(a+b)+c=a+(b+c)
4.加法結合律的應用。
(1)感知簡便的計算方法。
師:怎樣應用加法結合律呢?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
課件出示練習:
根據運算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8)+32=25+(□+□)
130+(70+4)=(130+□)+□
64+37+163=64+(□+□)
(指名回答)
師:這三個等式都是根據哪個運算律填寫的?(學生討論后匯報)
師小結:應用加法結合律有時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加法結合律3
設計說明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加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是在加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繼加法交換律之后加法的第二個運算定律。學好加法結合律,對于加法的簡便計算,提高運算速度和準確程度都有很大的幫助。創設連貫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在生活情境下學習知識,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因此,加法結合律的教學同樣在李叔叔騎車旅行的`情境下進行,讓學生根據筆記本上記錄的三天行程的數據提出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2.調動已有的學習經驗,自主發現規律。
因為本內容的學習是在剛剛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引導學生遷移運算定律學習經驗是學好本內容的基本策略。教學中,利用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兩種運算順序的意義,在比較運算意義和計算結果的基礎上得到等式,并請學生根據此等式的特點,舉一些例子,對此類等式的特點展開討論,然后初步小結得到加法結合律的內容。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根據加法交換律填空。
20+34=()+20
36+()=64+()
a+700=()+()
2.下面的算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1)230+270=300+200
。2)60+80+40=60+40+80
。3)48+d=d+48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知道了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那么加法還有沒有其他運算定律呢?這些運算定律又有什么用途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加法結合律。(板書課題:加法結合律)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加法交換律,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顧,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加法的另一個重要運算定律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加法結合律】相關文章:
加法結合律的數學教案01-15
加法結合律的數學教案(精選)09-19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加法結合律04-08
四年級數學教案加法結合律和簡便算法05-13
小學四年級教案數學11-20
小學四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1-20
小學四年級教案數學教案[經典]01-10
小學數學比教案11-22
小學數學的教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