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

    三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5-05-15 08:46:06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三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三年級數學教案

    三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并學會設計較復雜的對稱圖案。

      2.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課堂實錄】

     。ㄒ唬﹦撛O情境,建立模型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美無處不在,請同學們欣賞這幾幅圖案,你能說一說看到這些圖案的感受或知道圖案代表的意義嗎?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匯報。)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

      先在小組內交流評議課前收集的圖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匯報交流。生活中有這么多美麗的復雜圖案,它們都是怎樣得到的?

     。ǘ┙忉寫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復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4頁)。

      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

     。2)繼續畫下去(教材第24頁)。

      我們一起來欣賞,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么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

     。▽W生匯報。)

      2.小結:你有什么收獲?

      利用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的方法設計的圖案,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我們能不能把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設計出更美麗的圖案呢?

    三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2、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師: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師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師:每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研究一下.

      (師邊說邊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課件出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誰來說說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學具,開動腦筋,四人一小組動手操作一下。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小組匯報操作結果。

      生1: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0個,所以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師出示一面畫有100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們是用直尺去量

      師:還有想法嗎?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換算成10厘米,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總結并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學生齊讀。

      2、知識遷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師:仿照剛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小組在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師巡視,生匯報。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書)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學生讀。

      師:現在,誰來告訴我每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師在黑板上貼字條) 去掉“相鄰”行嗎?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鄰嗎?它們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師板書: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師領讀生跟讀(正讀反讀這三個關系式)

      3、根據進率,進行換算

      師:應用這些關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嗎?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個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過來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舉幾個例子嗎?(生舉例)

      三、深化新知,鞏固練習

      (一)、火眼金睛(下列說法對嗎?)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

      我們學校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機妙算(你能很快說出答案嗎?)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顯身手

      一個正方形桌面的周長是360厘米,邊長是多少厘米?這個正方形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顧整理、總結生成

      1、回顧一下我們今天所學內容,并把例題補充完整。

      2、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呢?(生暢所欲言。)

      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解決。

      五、布置作業

      1、83頁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四題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闖關)

      小紅家用邊長5分米的方磚鋪地,客廳正好用了96塊方磚,小紅家客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三年級數學教案3

      學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知道余數的意義,會計算有余數的除法式題。

      2、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策略意識和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看誰能很快說出( )里最大能填幾?

     。 )×5<6 ( )×3<20 5×( )<38

     。 )×4<22 6×( )<34 7×( )<24

      2、 游戲“猜猜看”激發孩子探索新知。

      出示情境圖:幾十個按紅、黃、藍順序排列的彩球。

      師;老師不看屏幕,同學們告訴我幾號球,我就能說出它是什么顏色,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生:老師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顏色呢?

      二、新課

      1、 設疑

      請同學們筆算題卡上的3道除法式題

      6÷3= 7÷3= 11÷3=

      學生提問:7÷3=、11÷3=該用哪句口訣,該怎樣計算?

      2、 解疑

     。1) 擺一擺

      師:①同學們動手分一分,7÷3、11÷3的結果是多少?

     、谑O碌臑槭裁床辉俜帜/

     、劢裉旆值倪@兩道與以前分的有什么不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的`不夠分的數就叫余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 出示課題)

     。2) 說一說

      師:剛才我們通過分知道7÷3的結果,那么筆算3 7 ,商是幾,豎式該怎樣列,余數該寫在哪兒,請同學們同桌議一議,也可以動手試著做一做。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 3 7 商是幾,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

     、7的下面應該是幾,為什么?“6”表示什么?

     、塾鄶凳菐?你是怎么算出來?“1”表示什么/

     、軝M式中的得數該怎樣寫?

      教師指導:

      先寫商,接著用6個點表示還剩,最后寫余數“1”。讀作;六余一

      師:有余數除法的筆算與整除除法的筆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 做一做

      請同學們筆算題卡中的式題

      把一位同學的式題用投影儀展示,并說一說是怎么想的,全班集體講評。

      3、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 請同學們觀察7÷3、11÷3的余數與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7÷3=2……`1 11÷3=3……2

      2 3

      3 7 3 11

      6 9

      1 2

     。2) 學生提出問題: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余數比除數大行嗎?余數和除數可不可以一樣大呢?等等

      4、 突破難點 解決問題

     。1) 情景圖:分四次蘋果,列出除法算式

      第一次:有15個蘋果,每4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還剩幾個?

      師:剩下的3個還夠分一盤嗎?為什么?那么“3”就是什么數?(余數)

      列出除法算式15÷4=3……3

      第二次:有16個蘋果,每4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還剩幾個?

      分3盤時,問;剩下4個是余數嗎?為什么?

      師:可見剩下的數都是余數嗎?為什么?(不是)那么,剩下怎樣的數才叫余數呢?

      列出除法算式:16÷4=4

      第三次:有17個蘋果,每4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還剩幾個/

      師:老師分了3盤,還剩下5個就不再往下分了,你們認為這樣分恰當嗎?

      列出除法算式:17÷4=4……1

      師;通過分蘋果我們列出了3道除法算式,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學生思索、討論,得出結論:①剩下不能再分的數才叫余數。

     、谟嬎阌杏鄶档某,余數要比除數小。

     。2) 小游戲

      小朋友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是6,余數有可能是幾?如果除數是8,余數有可能是幾?

      5、 筆練

      請學生筆算38÷5,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小結;①計算有余數的除法算式,要想幾和除數的積最接近被除數而且小于被除數,商就是幾。②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練習二的第11-15題。

      教學目的:

      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的計算法則,并能運用法則正確地筆算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多位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兩位數乘多位數法則的運用。

      教學關鍵:

      乘數與被乘數的積的個位要與乘數對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9×5+53×6+48×7+66×9+7

      9×3+85×9+67×4+9×4+5

      2、三個學生板演36×52,并復述兩位數乘多位數的計算法則。

      二、指導練習。

      1、板演和練習:18×32

     。1)讀題,表示32個18是多少?

     。2)討論算法:

      啟發學生思考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筆算時可以分成三步進行:

      第一步:先用乘數個位上的數“2”去乘被乘數18,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個位對齊;

      第二步:再用乘數十位上的“3”去乘被乘數18,得數的末位和乘數的十位對齊;

      第三步:然后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在相加的過程中教師明確地給學生指出乘數十位上的“3”,表示30,乘18得54個“十”,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這時把個位上的“0”擦掉)黑板上留下計算過程的完整的乘法豎式后再給學生點出所得576就是所求的積。

      2、學生講述算法的訓練。

      根據18×32的豎式計算,說一說: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第三步算什么?然后,再把三步連起來完整地講一遍。

      三、作業。

      做練習二的第11-15題。

     。4)乘數是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頁上的內容,練習三的第1-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地理解和鞏固兩位數乘多位數的計算法則,認真、比較熟練地進行筆算,提高正確率。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多位數的筆算,能提高正確率。

      教學難點:熟練地進行筆算,提高正確率。

      教學關鍵:乘數與被乘數的積的個位要與乘數對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4×243×226×325×2

      130×5100×3210×4160×3

      2、在()里填數。學校買來12個籃球,每個26元。

      3、5×6+44×7+66×9+7

      3×8+54×9+78×7+8

      4、板演:148×7409×5

      二、新授。

      1、引言。前面已學的兩位數乘法都比較簡單,數字小,今天我們來繼續做一些比較復雜的乘法,要算得迅速、正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定要認真計算,特別要注意乘法中的'進位、被乘數中間帶0的乘法。

      2、教學例3.48×72

     。1)審題:讓學生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怎么辦?

     。2)教師重點指導進位時怎樣計算。

      如用十位上的“7”去乘48時,7乘8得56,在十位上寫6,百位上輕輕地寫一個小“5”,7乘4得28,28加5得33,在百位上寫“3”時,把小“5”蓋上,以免兩部分積相加時,多加一個5。

      板書:想:百位為什么寫3?

      3、教學例4。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一周要用114分。繞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

     。1)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做完題。

     。2)講評時,讓做錯的和做對的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強調指出: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個位數時,得到的兩位數,它的末位是幾,就在十位上寫幾。例4中用乘數十位上的“5”去乘被乘數個位上的“4”,得20.20的末位是0,這個“0”不能去掉。

      板書:

      三、鞏固。完成教科書第11頁上的“做一做”題目。

      四、作業。做練習三的第1-4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鞏固一位數除兩位數、三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解決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流程:

      1、練習第5題,學生獨立做,然后說一說計算方法。

      2、6題,學生獨立做,交流是怎么做的。

      3、7、8題,學生獨立完成。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P19――P20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驗算方法。

      2、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3、能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鄢鍪菊n本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蹖W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鄢樯涣,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我們先來看“平均每小時裁19只風箏面,對嗎?”這個問題,你認為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蹖W生自己列出算式,嘗試計算,小組交流各自的算法。]

      三、熱鬧的民俗節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結合大量事例初步認識對稱現象和對稱軸。

      2、在探索活動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初步體會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對稱現象,欣賞、感受對稱美,初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材解讀

      對稱是自然界中較普遍的現象,在學生周圍的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物體有許許多多,學生對對稱現象并不陌生。本單元是學習對稱知識的起始單元,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情境和事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充分感知對稱現象,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感知對稱現象。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本單元的編寫特點:

      1、選取的視角新穎現實,我國的民風、民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素材呈現的是同學們欣賞、交流在民俗語節慶;顒由吓牡母鞣N照片的情景,照片內容豐富,既包括民間建筑,又包括荷包、風箏、剪紙等民間藝術品,新穎而現實的素材有得于吸引學生學習。

      2、提倡觀察志操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感受和體驗中學習知識。本單元的編寫突出了觀察與操作的學習方式,教材著力引導學生獨立觀察,積極交流,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認識對稱現象。通過折一折、拼一拼、做一做、找一找等到活動,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三、單元教學建議

      1、加強與生活的聯系,以現實生活的素材來初步學習對稱知識。

      2、突出實踐,加強操作。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到實踐活動,進一步體驗對稱現象,了解其特性。

      3、評價時,注重考察學生對對稱特點的理解,對于畫出給定圖形的另一半,不要提出過高要求。

      4、本單元建議課時數:2課時

    三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課本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引入兩、三位數與一位數相乘的乘法。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教學在生活中應用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教學重難點

      三位數與一位數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20×5 30×50

      50×4 6×700

      70×3 10×40

      2、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可以到哪些超市里去買東西呢?

      生:華聯吉買盛、大潤發、家樂!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到大賣場去逛一逛。

      二、新授引入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多,老師在昨天也就去過

      家樂福超市(出示:14、15頁的主題圖)。

      問: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師:小朋友們想不想買你喜歡的物品呢?

      出示:巧克力的圖

      “一袋里面有4包,23袋里面有多少包?”

      問:這題你能解決嗎?你是怎樣想的?

      生:23×4=

      師:23×4等于多少呢?你能利用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答嗎?

      生:4+4+4+4+4+……4=92 或 23+23+23+23=92

      23個

      小結: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就可以用乘法。

      出示:薯片圖

      師:從圖中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生:“12罐一箱,每箱42元。小胖要買3箱薯片,需要多少錢?”

      問:你是怎樣想的?

      生獨立解答

      出示學生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

     、 42×3

     、 12×3

      討論糾錯

     。ㄖ赋鲥e誤,著重“多少錢”每箱42元。指出12元罐一箱這一條件對問題來說沒有用處。)

      師:強調一定要根據問題找到合適的`條件來解答。

      問:根據題中給我們提供的信息,你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生:3箱一共有多少罐?

     。▏L試解答,說理)

      師:大賣場中還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其它的信息,請你們小組合作,根據信息再來提一些數

      學問題?并試著列出算式。小組合作,交流

      總結:今天我們到大賣場中找到了許多的乘法問題。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的數學知識,平

      時我們要善于動腦,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努力解決它。

      課后檢測:用分拆的方法計算。

     、 38×3=

     、 103×6=

     、 328×4=

    三年級數學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數字0-1000的讀法和寫法。

      2、掌握三位數的比較大小。

      3、能夠在1000以內進行加減法運算。

      4、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二、教學重點

      1、數字0-1000的讀法和寫法。

      2、三位數的比較大小。

      3、在1000以內進行加減法運算。

      三、教學難點

      1、三位數的比較大小。

      2、在1000以內進行加減法運算。

      四、教學過程

      1、數字0-1000的讀法和寫法

     。1)教師出示數字0-1000的卡片,讓學生依次讀出來。

     。2)教師出示數字0-1000的卡片,讓學生依次寫出來。

     。3)教師出示數字0-1000的卡片,讓學生讀出來后寫在黑板上。

      2、三位數的比較大小

     。1)教師出示三個三位數,讓學生比較大小。

     。2)教師出示三個三位數,讓學生在紙上比較大小。

     。3)教師出示兩個三位數,讓學生判斷大小關系,然后再加上第三個三位數進行比較。

      3、在1000以內進行加減法運算

     。1)教師出示兩個三位數的加法運算,讓學生計算出結果。

     。2)教師出示兩個三位數的減法運算,讓學生計算出結果。

     。3)教師出示兩個三位數的加減法混合運算,讓學生計算出結果。

      4、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1)教師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

     。2)教師讓學生自己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然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

      五、教學方法

      1、演示法

      2、問答法

      3、合作學習法

      4、情景模擬法

      六、教學評價

      1、學生能夠準確讀寫數字0-1000。

      2、學生能夠準確比較三位數的大小關系。

      3、學生能夠在1000以內進行加減法運算。

      4、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七、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數字0-1000的讀寫還不是很熟練,需要多加練習。另外,在加減法運算中,學生容易出現進位、借位等錯誤,需要加強練習。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練習,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三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6--7自主練習,克、千克相關知識及拓展練習

      教學目標:

      1、鞏固質量單位“克”“千克”,并能進行兩個單位間的轉化

      2、能結合生活嘗試估計出物品的大體質量

      3、能運用所學的克、千克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重難點:能結合生活嘗試估計出物品的大體質量

      教具準備:體秤、生活實物

      教學構想:通過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較、適當重量單位的填寫,以及結合所學質量單位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加深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增強與生活的聯系性。

      教與學的過程:

      一、導課復習

      1、師:同學們,你們想知道自己的體重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知道我們的體重呢?

      2、認識體秤,簡單介紹。

      3、小組合作稱一稱組中成員的體重

     。ㄒ龑W生把學到的'知識用于實際生活)

      4、你還知道哪些秤?(知識拓展,激發興趣)

      二、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P8-10部分內容

      練習比較克與千克之間的大小

      2、補充:填合適的單位

      1)小蘭體重32()

      2)一個雞蛋重50()考察學生對質量單位的把握

      3)2瓶礦泉水重約()

      4)7粒黃豆約重()

      3、自主練習P8-11

      1)引導學生看圖,明確“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細觀察圖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買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問,集體交流

      4、自主練習P8-8獨立完成,注意質量單位的字母表示

      三、拓展延伸

      薯片

      200g

      薯片

      150g

      2.5元2.5元你會買哪種,為什么?

      四、作業布置

      找一找周圍還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課后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鞏固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口算和筆算,及除法的驗算并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

      練習重點:

      1、一位數除兩位數的解法

      2、學會找到場景圖中的'隱含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難點:一位數除兩位數的解法筆算和驗算

      教學內容

      一、基本題練習

      1、做P5(1)?谒泐}。

      直接寫得數。(看那一小組做得最快)

      選擇幾題,說說是怎樣算的。

      2、做P5(2)前兩題。

      做在課堂練習本上。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叫一位學生說說驗算的方法。

      先算一算,填一填,再比一比。

      提問:哪個組平均每人收集的節數多?

      從這張表中,你還能看出什么?

      先獨立解決,再進行交流。

      注意指導學生觀察場景圖,圖中的隱含條件是每2個小朋友用一張課桌。

      先獨立思考,再進行交流,說說解題思路。

      提問:你準備怎樣安排這三輛車的座位?

      二、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三、課堂作業:

      P5(2)剩下兩題。

      四、課后作業(黑板上)

      1、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84÷4=77÷7=93÷3=66÷3=

      2、48位學生去看電影,有4排座位,每排應該做多少人?

    三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第五冊《三角形的分類(2)》P56到59.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能按三角形邊的長短對三角形進行分類,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

      2、能根據三角形邊之間的關系理解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ǘ┻^程與方法

      1、通過折疊,探索,初步體會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2、通過小組學習活動,養成協作精神。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應用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學準備】小棒、三角形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我們在二年級時已經初步學了一點有關三角形的知識。誰能說說你對三角形有哪些認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ㄒ唬﹦邮植僮、以舊引新

      1、三角形按角分

      教師出示8三角形,請你根據角的的特征,對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并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學生交流,媒體演示:

      三角形按角分:

      2、師:小朋友說得真好,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那么三角形除了按角的`特征分,還有其他分法嗎?(學生猜測)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ǘ┕餐骄,合作交流

      1、三角形按邊分

      把剛才7個三角形,請你通過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再一次進行分類,并說出分類依據。

      學生反饋:根據邊的特征,2條邊相等、3條邊相等、3條邊都不相等。

      師:3條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

      板:不等邊三角形。

      想一想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角度相等嗎?

      師:我們把三條邊和三個角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稱為:不等邊三角形。

      2、研究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你怎么知道這些三角形兩條邊相等和三條邊相等的呢?

      這些邊和角都有各自的名稱,它們叫什么呢?

      自學課本: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58頁,自學一下。

      認識等腰三角形

      媒體演示(教師不說出三角形的具體名稱)

      這些三角形我們稱為什么呢?

     。ò鍟旱妊切危

     。2)認識等邊三角形

      說說這個三角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征?

      學生動手折一折:發現這三條邊的長短一樣長,三個角也相等。

      根據三角形邊的特征,給它們取名字。(板書:等邊三角形)

      3、辨析三類三角形中的軸對稱圖形。

      師:我們剛才分出的三類圖形都是通過折的方法得出,那你想想看它們中有我們剛剛學過的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話它的對稱軸有幾條呢?請同學們挑選一些圖形畫一畫,來驗證一下。

      師: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它們的對稱軸分別是1、3條。

      4、小結并板書

      軸對稱圖形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不等邊三角形

      兩邊條相等 三條邊相等 三條邊不相等

      兩個角相等 三個角相等 三個角不相等

     。ㄈ┨骄康妊切闻c等邊三角形的關系

      1、探究: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關系

      媒體演示: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ㄌ崾緦W生:正方形和長方形之間的關系)

      3、小結:邊小結邊出示集合圈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ㄋ模┬〗Y:三角形按邊分可以分成兩類,即等腰三角形是一類,不等邊三角形是一類,等腰三角形中包含等邊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又都是軸對稱圖形。

     。ㄎ澹┚氁痪殻号袛啵▽Φ拇颉啊獭,錯的打“×”)

      1、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2、等腰三角形都是等邊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ㄏ胂虢裉鞂W的什么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ㄋ模﹦邮烛炞C、深入理解

      1、小組合作,用小棒搭等腰三角形。

      2、同桌交流,媒體出示

      既是鈍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鈍角三角形

      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既是銳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銳角三角形

      3、完成學習單

      圖1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圖6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4、小結:根據邊和角的特征,我們知道同一個三角形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三、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三角形進一步認識三角形。

      2、能根據三角形邊之間的關系將三角形進行分類。并能總結出: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通過折疊,探索,初步體會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部分特征:等腰三角形有一條對稱軸,它的兩腰、兩底角都相等;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它的三條邊、三個角都相等。

      【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部分特征:等腰三角形有一條對稱軸,它的兩腰、兩底角都相等;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它的三條邊、三個角都相等。

      【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學準備:剪各種類型的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

      師:在生活中你見過三角形嗎?誰能說一說?

      生:見過紅領巾、三角架、鐘面等。

      師:每個小組桌上都有許多小棒,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生:相同顏色的小棒長度相同,不同顏色的小棒長度不同。

      師:你能用這些小棒搭一些形狀不同的三角形嗎?比一比,誰搭的又快又多?

     。ㄉ鷦邮植僮,師巡視指導,注意小棒要首尾相連。)

      二、觀察分類

      師:你能把搭的三角形分一分類嗎?

      生匯報:

      按角分類:

      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按邊分類:三條邊都不一樣長的三角形、兩條邊一樣長的三角形(三條邊都一樣長的三角形)

      師:誰再來總結一下。

      生:三角形可以分為兩類:兩條邊相等的(其中包含三條邊都相等的)和三條邊都不相等的。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為三角形起名。

      看書P48

      出示板書: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師:在生活中你見過這些三角形嗎?

      生:舉例。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用手勢表示)

      生:手勢表示圖(1)是等邊三角形,圖(2)圖(3)是等腰三角形。

      師: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

      師:請大家再來搭一個等腰三角形和一個等邊三角形,看誰搭的有快又好。

      師: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分別有什么性質?你知道嗎?我們下一課來進一步研究。

      四、板書:

      三角形的認識

      三條線段首尾連接而成的平面圖形就是三角形。

      按邊分:

      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不等邊三角形

      按角分:

      銳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五、作業

      一、填空

      1、由()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三角形。

      2、銳角三角形有()個銳角

      3、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

      4、()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正三角形,也叫()

      二、判斷

      1、直角三角形沒有銳角()

      2、正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

    三年級數學教案12

      教材分析:《分數的初步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是91、92-93頁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因此在教學中要創設學生所熟悉并感興趣的情境,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已經表現出創造力傾向,他們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具體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賴對感性材料的概括,因此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獲取知識。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用幾分之一表示簡單圖形的`一部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操作、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難點 重點: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

      難點:理解幾分之一所表示的意義,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資源平臺:

      1、多媒體課件。

      2、正方形、長方形紙片及彩色筆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因此,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讓學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讓學生大膽說,寓情境于活動的教學方法。

      問題生成單:

      1.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 )。

      2.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 )。

      3.12里面有( )個6.

      四步三環 導 學 過 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 出示蘋果)

      1、把這4個蘋果分給小強和小芳,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人分幾個?學生說出想法后,教師板書:平均分。

      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板書:1

      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板書:一半

      提問:一半蘋果還有別的表示方法嗎?

      引出并板書課題:分數。

     。ǘ┨骄炕顒右唬簩W習例1認識二分之一

      教師:1. 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塊,每塊是這個月餅的一半,也就是二分之 一,寫作:1/2 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板書: ),讀作:二分之一。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師一起寫,先寫橫線,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2表示,邊讀邊寫。

      2.把它平均分給四個同學,每個同學又分到幾分之幾呢?下面用小組里的圓形平均分給本組四個同學,并將名字寫在自己的一份上。

      學生:活動一:學習例1

      1、看課件分月餅。

      2、跟老師讀寫分數。

      3、動手分圓片。

     。ㄈ┗顒佣簩W習例2生動手操作折出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

      教師:怎樣表示出一個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請同學們拿出課前發的正方形紙片試著表示出這個正方形的四分之一。用你喜歡的顏色涂出來。

      小結:揭示分數概念。 像1/2、1/4"",這樣的數就叫做分數。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認識幾分之一

      學生:活動二:學習例2

      1.學生自由讀要求。

      2、動手折,并給其中的一份涂色。

      3、小組合作:是怎樣想的?為什么要這樣分?

      4、展示成果。

      四:總結

      這節課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五、 鞏固練習,拓展深化

     。. P93做一做:

     。ǎ保┨钜惶。(2)組內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 P96。玻

     。ǎ保┳寣W生仔細觀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對嗎?為什么?

     。ǎ玻┠阍诓僮鬟^程中想到了什么?

     。▌邮肿鲱}、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認識幾分之一

      讀作:二分之一 讀作:四分之一

    三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估算一位數除三位數的商是幾位數,能正確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方法,運用除法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除數和被除數最高位的大小來判斷商是幾位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學生板演豎式計算。

      81÷9 84÷7 54÷3

      68÷2 80÷5 56÷4

      師: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商是幾位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

      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主題圖,并提出問題:從北京到四平的鐵路全長888千米,動車運行時間約6時。平均每時運行多少千米?

      師引導思考:求“平均每時運行多少千米?”怎樣列式?同時引導學生列出算式:888÷6=□。

      引導學生先估一估商是幾位數,再算一算。

      學生交流估算:因為600÷6=100,所以888÷6的`商肯定比100大,商一定是個三位數;或者先假設商是三位數,那么最小的三位數是100,100×6=600,而888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數;或者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個三位數。

      師質疑并引導:到底我們估計的對不對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指名學生上臺板演豎式書寫過程,師最后課件出示完整過程:

      888÷6=148(千米)

      2.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圖片,讓學生結合方格圖說一說豎式每一步的意思。

      先指名學生看圖說一說,再根據學生匯報加以說明: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豎式百位上商1;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豎式十位上商4;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豎式個位上商8.結果是100+40+8=148,所以888÷6=148。

      3.估一估商的位數。

      課件出示教材第6頁估一估練習題。讓學生按照上面學習的方法來估一估下面三個除法算式的商是幾位數,并在小組內交流估計的方法,再算一算驗證一下。

      4.小結:當被除數的最高位百位上的數字大于或等于除數時,商是三位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頁“練一練”第1題。

      (1)畫一畫,分一分,然后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2)在小組內交流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意思,再集體交流訂正。

      2.完成教材第7頁“練一練”第2題。

      (1)讓學生估一估每個算式的商是幾位數。

      (2)學生計算各題的商,并對照估計的商,初步判斷結果的正確性。

      (3)交流對照計算的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

      3.完成教材第7頁“練一練”第3、4題。

      第3題,第(1)小題是求把685本平均分成5份,求一份是多少,列式:685÷5=137(本);第(2)小題是看584厘米里有幾個4厘米,列式:584÷4=146。

      第4題,先求一共有多少顆幸運星,用375+309=684(顆),再把這684顆幸運星平均分成6份,裝在這6個盒子里,列式:684÷6=114(顆),即為每個盒子裝的顆數。這里要注意的是,“送給幼兒園的6個班”這個條件是多余條件,在這里與所解答的問題無關。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生交流后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的除法。還學習了判斷商的位數,當被除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字大于或等于除數時,被除數是三位數,商也是三位數。

      【教后思考】

      在求商的過程中,先讓學生估計商是幾位數,讓學生在除的過程中理解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百位上,然后嘗試列豎式進行筆算,并引導學生將前面掌握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方法,遷移到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三位數的計算上來,優化新知識的學習過程。

    三年級數學教案14

      一、填空題。

      1、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積可能是()位數,也可能是()位數。

      2、480×5的積的末尾有()個0,605×5的積的中間有()個0。

      3、一個因數是104,另一個因數是7,積是()。

      4、0與任何數相乘都得(),203×5×0的積是()。

      5、5個340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二、判斷題。(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1×2×3×4×5×0的積比0+1+2+3+4+5的和大。?()

      2、0×9+8=17?()

      3、三位數乘一位數,積可能是四位數或三位數。?()

      4、任何數與1相乘都得1。?()

      5、0與任何數相加都得0。?()

      6、300×5的積的末尾有3個0。?()

      7、在乘法里,積一定比其中一個因數大。?()

      8、計算124×2時,十位上的.2×2得4,4應寫在十位上。?()

      9、一個因數的中間有0,則積的中間也一定有0。?()

      10、一個三位數乘1,所得的積還是三位數。?()

      三、豎式計算。

      238×4=630×7=617×8=

      209×5=123×5=201×3=

      306×7=210×5=

      四、解決問題。

      1、每名同學發5本練習本,三年級一班有32名同學。一共要發多少本練習本?

      2、一叢棉花苗上有600只蚜蟲,一只七星瓢蟲每天吃103只蚜蟲,6只七星瓢蟲一天能吃完這些蚜蟲嗎?

      3、小寧每分鐘能打字192個,一份1000字的稿件,她5分鐘能打完嗎?

      4、張村計劃挖一條水溝,每天挖124米,挖了7天,挖了多少米?

      5、青山小學組織330名學生去春游,租了6輛汽車,已知每輛車上能坐56人,租6輛汽車夠嗎?

    三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7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過程中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復習了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方法,運用除法解決了簡單的實際問題,還記得嗎?

      指名說一說。

      小結:大家掌握了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通過除法計算發現計算中有趣的規律,大家有興趣嗎?(板書課題:復習)

      二、基礎知識訓練

      1、完成復習第6題

      要求觀察每組題的前后兩個算式,判斷每組題的大小。

      2、完成復習第7題

      觀察每組算式:先估算,猜猜每組算式的結果相等嗎?

      學生獨立計算后,在小組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結: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這兩個除數的積。

      3、完成復習第8題

      獨立計算并核對,說說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被除數有什么共同特點?(被除數的三個數字都是1、2、6)你能再選三個數字組成不同的三位數,使它們除以9都沒有余數嗎?

      三、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復習第9題

      觀察圖,說說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列式計算,說說你是怎樣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教師小結評價。

      2、完成復習思考題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補全豎式。

      左題:可根據除數和十位上的商求出它們的積,填在相關的方框內,再根據十位上余數2算出被除數的前兩位,然后根據個位上的余數2,填出被除數個位上的數9 。

      右題:商百位商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個位上可以是2、4、6、8中任何一個數,對應的被除數是5 1 2 、5 2 2 、5 3 2 、5 4 2 。案不唯一。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6.  >

      7. 106  106  150

      150  101  101

      8. 14  24  68

      18  29  69

      (1)沒有余數。

      (2)都是由1、2、6三個數字組成的。

      用2、3、4這三個數字組成不同的三位數,它們除以9都沒有余數。

      (65+5)÷6=11(頂)……4(人)至少搭12頂帳篷。

      思考題

      教學反思:

      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并通過體驗與感受,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梢,體驗性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學習活動,它旨在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的知識和方法,體驗探究的樂趣。

    【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小學三年級07-14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02-16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精選]04-19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01-18

    三年級數學教案02-26

    小學數學教案三年級01-09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02-24

    三年級下數學教案03-02

    三年級數學教案04-01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7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