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時間:2025-05-03 07:00:35 四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放大,培養類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計算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自己出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并筆算。算完后互相檢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書,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主要說清楚分別要用第2個乘數的個位、十位上的數去乘)。

      二、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圖:

      讓學生看圖后,讀讀題目的意思,說說怎么列式?

      隨學生回答板書:144×15

      指出: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三、探索算法:

      1、學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換算法,說說自己怎么算的?有問題么?

      2、找幾個學生的做法板演,分別說說各題錯在哪里?正確的該怎么算?

      [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數是兩位的,要分兩次乘。

     。2)分別用第一個乘數三個數位上的數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個乘數分別去乘]另外再指出:個位乘得的積末尾和個位對齊,十位乘得的積和十位對齊。

      總結:

     。1)用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依次分別去乘三位數;

     。2)用兩位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對齊;

     。3)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題

      1、做想想做做第2題(做在書上)

      2、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中很容易出錯,除了上面說的錯,還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怎么改正?特別要注意三位數中間有0時,不能漏乘;還要注意不能忘記每次計算時的進位。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升和毫升的實際意義,能正確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與梯形的分類;

      3、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平移、旋轉,加深對圖形變換方式的理解;

      4、進一步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作用,會選擇折線和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平移和旋轉等。

      教學資源: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揭題:今天,我們把幾個還沒有復習的單元來進行歸納和整理;貞浺幌,還有哪些單元沒有整理過呢?(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對稱、平移和旋轉,以及統計。)

      提問:在這些單元中,你覺得有困難的內容是什么?(自由發言)

      引入:接下去,我們來復習這些知識,希望大家通過復習,對各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所提高。

      二、復習升與毫升

      1、整理與復習第14題

      先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再啟發學生依據生活經驗和對升與毫升的認識說說自己的想法。

      2、整理與復習第15題

      學生先獨立填寫,再交流想法,進一步明確升和毫升的進率:1升=1000毫升,以及相關的換算方法。

      3、小結:升與毫升的'有關知識。

      三、復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整理與復習第16題

      學生獨立在點子圖上畫一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然后交流正確的畫法,強化學生對這幾個圖形的正確認識。

      2、整理與復習第17題

      先引導學生回憶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的含義,再讓學生分別在圖中畫出底邊上的高,并標上直角標記。

      3、整理與復習第18題

      先讓學生根據題目要求用2厘米、3厘米、4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分別圍出一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然后結合有關知識的理解,分別回答有關的問題。

      4、整理與復習第19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計算,指名兩位學生板演,然后匯報交流,進一步鞏固對三角形的內角和以及等腰三角形特征的認識。

      5、小結: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相關知識。

      四、復習平移、旋轉與統計

      1、整理與復習第20題

      讓學生在方格圖在分別畫出軸對稱圖形,并把簡單圖形進行平移和旋轉;交流畫法,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掌握把一個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進行平移和旋轉90度的方法。

      2、整理與復習第21題

     。1)預先布置學生通過不同途徑了解自己從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上學期每學期期末的身高情況;

     。2)說說: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分別有什么優點?

     。3)討論交流:某位同學一至四年級身高增長情況用哪種統計圖表示表示收集的信息比較合適?

     。4)獨立完成統計圖;

     。5)小組交流:說說從圖中能看出些什么?根據統計圖中的變化趨勢估計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3、小結:平移、旋轉與統計的重要知識點。

      五、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希望你們在接下去的一段時間里認真復習,迎接考試,以取得另自己滿意的成績。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p.13、14

      教學目標:

      通過對一些常見容器的實驗,進一步認識容量單位升,并注意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教學難點:

      形成一升的具體概念。

      學具準備:

      每生自帶2件左右常見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檢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對工作,檢查學生的口算完成情況。

      二、交流檢查學生昨天回家的實踐作業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個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較小的'容器)

      1個電飯煲是2升多,1個大油桶是5升,一個水池30升,一個臉盆5升(較大的容器)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劃該容器的大;(2)繼續補充

      三、完成書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別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鍋的差不多,臉盆的1/5

      可繼續讓學生估一估,整個容器的容量大約是幾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約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適的答案下面畫

      這里的4張圖,可以讓學生先挑一個最有把握的說,并說清楚理由。

      再以此為參照,進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進行,但都要學生充分說理,不能是簡單的憑感覺。

      四、指導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p.20、21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結合升和毫升的學習安排的實踐活動,分敲敲聽聽和編編唱唱兩個部分。敲敲聽聽讓學生通過兩個層次的活動,依次:發現不同的容器中倒入同樣多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相同的杯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在此基礎上安排編編唱唱,讓學生選擇一組杯子,合理調整各個杯子里水的多少,使之發出不同的音,制成一個杯琴;然后引導學生用自制的杯琴敲敲唱唱,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目標:

      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與科學、音樂學科的綜合,通過制作、欣賞杯琴,使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準備:

      水、各種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學過程:

      說明:昨天我已經讓個別音樂好的學生到自然教室用試管制作了一個杯琴。

      一、請學生介紹杯琴

      1、請該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來,并分別按順序敲出1~7七個音,在此基礎上,再用該杯琴敲出一個簡單的樂曲,激發同學的興趣。

      2、介紹該杯琴的制作過程

     。1)確定水的多少對音高的影響?煞謩e用裝滿水的和空的、裝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較,很明顯地發現水越多,音越低

     。2)把7個試管依次從多到少地裝入適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過調整水的多少來調整音的高低,直到滿意

      3、老師補充

      通過剛才的介紹,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樣容器中裝的水的多少有關,其實還和不同的容器有關。

      分別請學生把自己帶來的容器敲一敲。

      當然在敲的時候,用的力氣要均勻,選擇的材質要能發出比較清脆的聲音。

      二、學生分組實驗

      1、請每組同學把自己帶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剛才學到的知識,來制作杯琴。

      沒帶齊的組也可以到老師處借燒杯等容器。

      2、分組交流

      每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簡單、熟悉的曲子。

      全班評一評哪組制作的杯琴音質最好,音準最準。

      三、介紹你知道嗎?

      在玻璃杯里裝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氣的量也就不同,這樣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樂器正是根據這個原理來制作的。

      說說書上這幾樣樂器的名字。

      你知道這些樂器為什么會發出不同的音?請大家課后查資料,并互相交流。

      編輯推薦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買文具》教案

      學習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借助面積模型,經歷探索簡單小數乘整數算法的過程。

      2.能正確進行簡單小數乘整數的口算,并能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1.在學習了小數意義和整數乘法的基礎上,探索簡單的一位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與算理。

      2.通過多樣化算法,進一步鞏固小數乘整數的算法,滲透轉化思想。

      學習流程:

      一、學情調查

      1.讀出下面小數,結合情境說說它們的含義。

      0.2元0.3元0.6元0.4元0.05元

      2.填空。

      5角=()元8角=()元10角=()元1.58元=()元()角()分4.06元=()元()分2.4元=()元()角6角5分=()元

      二、質疑探究

      1.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課本33頁情境圖,誰能提出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

     。1)課件展示教材上的信息,教師引領提問題。

      生1提出問題:買4塊橡皮需要多少元?

      師:同組交流你的想法。

      生2:加法算式為:()

      生3:乘法算式為:()

      師:在這里,0.24表示的是(),乘法是加法的()。

     。3)師:你能用自己的辦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嗎?動腦試一試。

      [嘗試計算,四人小組交流算法,算法匯報。]

      生4:一個橡皮擦0.2元,四個橡皮擦就是0.2+0.2+0.2+0.2=()元。

      生5:0.2元就是2角,4個2角就是8角,8角等于0.8元。所以0.24=()元。

      生6:我們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24=0.8元。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2元,也就是一個橡皮擦的價錢,買4個就涂色4個0.2元,合起來是0.8元。

      生7:4個0.2就是()個0.1;8個0.1就是0.8。

      師:仔細看笑笑與你的做法一樣嗎?

      生8:一樣。我認為()

      師:多媒體演示面積模型;4個0.3=()

      生9:淘氣總結得也很容易懂。

      2.師:買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鼓勵學生將前面學習的方法加以運用,獨立、主動探索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并經歷交流各自計算方法的過程。)再嘗試提出不同問題,并列式計算。

      生10:化成角簡單。0.4元=()角3個0.4元=()角

      師:多媒體演示面積模型;3個0.4=()

      生:同組交流。

      0.4是()個0.1,3個0.4是()個0.1,是()

      三、達標檢測。(多媒體依次出現,便于匯報反饋)

      1.教材第34頁練一練13題。

      2.教材第34頁練一練第4題。探討:0.011000=()

      3.0.6+0.6+0.6+0.6+0.6=()()

      0.34可以看成是()個0.3連續相加。

      0.083=()+()+()

      一本作文本0.9元,買4本多少元?(只列式)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四、拓展延伸。(多媒體出示)

      ☆我們周村小學大門口的街道旁栽了一行柳樹,每1.2米栽一棵,那么從第一棵到第六棵共有多少米?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營養午餐》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營養與健康常識,培養學生運用簡單的排列組合、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根據營養專家的建議,運用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調配成科學、合理的午餐菜式。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

      3.懂得科學、合理的飲食的重要性,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調配成科學、合理的午餐菜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和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不低于、不超過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5分鐘)

      了解營養與健康常識,懂得科學、合理的飲食的重要性。

      1.學生觀看對比照片,并提出問題。(預設為何有這么大變化?)

      2.學生自由回答問題(可能是由于愛吃)

      3.學生試著追問。(預設:怎樣飲食才科學?)

      4.談話:這是老師以前的一張照片,和現在老師的樣子對比一下,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5.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6.教師小結變化的原因。(由于不注意科學飲食,所以才變得這么胖)

      7.誰還能追問?

      8.這是一個相當有價值的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它。(板書課題

      9.課件出示以前的照片。

      10.學生對老師的身材對比后進行簡單的評價,并提出問題、回答問題。

      11.教師對學生的分析予以小結,點評。

      設計意圖

      通過教師親身經歷的身材變化,讓學生在對比中感知科學飲食的重要性,更能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活動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30分鐘)

      1.了解營養與健康常識,培養學生運用簡單的排列組合、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根據營養專家的建議,運用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調配成科學、合理的午餐菜式。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

      3.學生齊讀營養專家的話。

      4.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說給小組同學聽,各組討論后匯報。

      5.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6.學生分組檢驗,看看是否符合營養標準,然后在小組里交流,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可用計算器計算)。

      7.學生匯報檢驗過程、并說說自己的發現。(盡可能葷素搭配方能符合營養標準)

      8.學生獨立思考配菜,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檢驗、修改,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選出本組最滿意的方案來。寫好的由匯報員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9.學生分工合作,統計全班最喜歡的菜式。

      10.究竟怎樣吃才有營養,我們一起來聽聽營養專家是怎么說的?

      11.提問:你是怎么理解營養專家的話,的?(營養專家說的熱量不低于2926千焦中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過50克中的不超過又是什么意思?)

      12.談話:那么誰知道如果我們長期獲取的熱量和脂肪過多、過少會對我們的身體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13.引導學生按照專家提供的這兩條基本的營養標準,檢驗一食堂師傅推薦的三種菜式,是否符合營養標準。并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14.引導匯報交流發現:怎樣配菜才能容易達到這兩條標準?

      15.根據你的發現,能結合營養專家所說的兩條標準,在這些菜中也選擇三道菜搭配出符合標準的菜譜來嗎?你覺得在配菜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16.引導學生統計全班最喜歡的五道菜式。

      17.課件出示營養專家的話。

      18.課件出示食堂師傅推薦的三種菜式。

      19.課件出示檢驗結果。

      20.課件出示菜譜,及其營養成分。

      小組互評對不低于不超過的理解是否正確。

      學生依據專家提供的兩條基本的營養標準,判斷食堂師傅推薦的三種菜式,是否符合營養標準,并說明理由。

      學生互評相互的發現,并提出不同看法。教師對學生討論結果的合理性予以評價。

      學生小組內互評方案,評出最佳方案。

      設計意圖

      這個活動過程的設計我力圖充分地把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把探究、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在有效的探究過程中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讓學生經歷信息的選擇與處理的過程,經歷觀察、猜想、探索、比較、選擇、判斷、調整、統計等數學活動的過程,從而使學生自己主動參與此活動,并且自己喜歡去驗證自己搭配營養午餐的實踐活動。

      三、活動三:回顧總結、引申問題(3分鐘)

      懂得科學、合理的飲食的重要性,使學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1.學生自由對老師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

      2.先相互交流對自身飲食習慣的評價,再全班交流。

      3.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給老師提一點合理化的建議嗎?

      4.能再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或身材做個評價并提出改進的措施嗎?

      學生對老師、同學或自身的身材及飲食習慣進行自評或互評,并提出建議。

      設計意圖

      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學會評價自己和評價別人,通過小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個總結式的提高,進一步明確學了知識后自己心中迸出的感悟與想法,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四、活動四:拓展提高、實踐應用(2分鐘)

      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學生課后獨立完成作業

      教師口頭布置課外實踐作業。

      課件出示實踐作業

      1.將全班最喜歡的5種搭配方案,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2.給父母設計一份科學、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譜。

      設計意圖

      鼓勵學生學以致用,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實踐是數學知識的延伸,也是數學知識的來源。

      板書設計:

      營養午餐

      熱量不低于2996千焦脂肪不超過50克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

      p.10~12。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包括初步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這是學生學習過長度、質量、時間及其計量單位后,認識的又一類量及其計量單位,這對于豐富學生對量及其計量單位的認識是十分有益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2、使學生初步了解測量、比較容量的方法,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3、使學生聯系實際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教學難點:

      形成一升的具體概念。

      學具準備:

      每生自帶2件左右常見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教學容量。

      1、(1)老師取兩個大小明顯有區別的容器,問:這兩個容器,哪個可以裝得更多?

      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教學生用容量來說一說,指出:這個容器所能裝的液體的多少,可稱之為容量。

     。2)拿兩個差不多大的容器,讓學生猜一猜哪個容量比較大。

      當有分歧的時候,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驗證猜想?(可裝水倒一倒)

      實驗,(略)得出結論。

      想象一下,如果反過來倒水,會出現什么情況?說明了什么?

      完成書上的練習(1)和(2)

      分別讓學生把圖的意思說一說,再得出某個結論。

     。3)議一議:小紅家水壺裝滿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壺可以裝滿后可以倒4杯。你認為哪家的水壺更大?為什么?

      在學生說理的基礎上,得出:要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因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來比是不合適的。

      二、認識1升

      說說你通過昨天的預習,知道關于升的哪些知識?

      1、計量液體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單位

      2、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容器正好可以裝1升水

      拿出該正方體,從里面量它的棱長。問: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倒滿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這么多水就是1升。

      3、用學生帶來的常見的容器來認識1升

     。1)請學生把從家里帶來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別指名問一問: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

      指出: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別請這部分學生舉起該容器,其他同學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約是幾升。

      可結合2.5升的'可樂瓶,請學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較接近,大約是幾升?

      老師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約是多少?(實驗得出:1升多一點)

      想象:以它為參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較接近,大約是幾升呢?

      比如:可用手比畫一下,像電飯鍋大約有2個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

      取一臉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臉大約要用幾升水呢?(實驗得出:2升)

      以這一臉盆為參照,估計一下,邊上的這桶水大約有多少升?(10升)

      再看一看,教室里的這桶純凈水有多少升呢?(18.9升)這桶水你拎得動么?

      介紹: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約是這樣的幾杯呢?

      分別取幾個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夠了么?

      4、練習,完成(3)和(4)

      三、全課總結

      說說今天的學習,讓你明白了哪些知識?

      布置實踐作業: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別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6

      一、教育目標:

      1、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師生氛圍。

      2、通過師生交流和討論,明確數學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好數學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方法,明確怎樣做一個會學習的人。

      3、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們明白每天的學習每天的作業都是在為自己打基礎,學習不是為他人,而是為自己而學,每天做事做作業的態度都決定著自己未來的發展。

      4、明確數學學習的各項要求。

      二、教學過程:

     。ㄒ唬┱勗捊涣,明確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數學學習的方法

      1、首先在黑板上寫上了“數學”兩個字,介紹了自己姓“申”,“你知道老師的姓幾劃嗎?” “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數出來的)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一種常用方法——數數,其實生活中很多地方離不開數數的。

      2、 “請你猜猜沈老師大概幾歲?” “你為什么猜我35歲的?”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觀察(板書:觀察),在數學學習中,觀察是一種常用的并且是相當重要的方法。我們要學會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3、“你為什么猜我28歲的?”學生一臉自信說:“老師比我媽媽要年輕,所以猜28歲!边@位同學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比較(板書:比較),在數學學習中比較也是數學學習常用的方法。

      4、“你為什么猜我30歲的?”學生解釋著:“我知道沈老師的兒子讀幼兒園,所以猜30歲!闭垎枺哼@位同學用到了數學學習中的哪種方法?用到了類推,從沈申老師兒子的年齡推測出老師的年齡,也是學習數學的好方法。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好數學要關注數學學習的方法,并告訴學生我的實際年齡,并表揚了那些猜得比較準的學生觀察能力強,有自己的想法,是肯定能夠學好數學的。

      5、總結:看來數學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學好數學。

     。ǘ┲v故事,讓學生知道態度決定自己的未來

      講故事《木匠的房子》。

      一個上了年紀的木匠準備退休了。他告訴雇主,他不想再蓋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過一種更加悠閑的生活。他雖然還留戀那份優厚的報酬,但他該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問他能不能再建一棟房子,就算是給他個人幫忙。木匠答應了?墒悄窘车男乃家呀洸辉诟苫钌,他不僅手藝退步,而且還偷工減料。木匠完工了。雇主來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誠懇地對他說:房子送給你了,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木匠感到十分震驚,太丟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為自己蓋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個木匠。你每天釘一枚釘子,放一塊木板,壘一面墻,但往往沒有竭盡全力。終于,你吃驚的發現,你將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來……

      但你無法回頭。

      人生就是一項自己做的工程,我們今天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聽后,讓學生說說想法,明白什么?老師為什么講這樣一個故事?

      我想讓孩子們明白每天的學習每天的作業都是在為自己打基礎,學習不是為他人,而是為自己而學,每天做事做作業的態度都決定著自己未來的發展。希望小故事比說教有力量有效果。

     。ㄈ┲販財祵W課堂聽說讀寫的要求。

      一、聽的要求

      1、聽講時身體坐正,雙手抱胸,雙腳放平,注意力集中,不隨便交談、打鬧、下位,不做小動作,不伸懶腰,不做與上課內容無關的動作。(訓練坐姿)

      2、珍惜課堂每一分鐘,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質疑,不但學懂學會,還要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做到會學。我們是中年級的高段學生,應有選擇地做好聽課筆記,寫在書本上,以提高學習效率。

      3、聽同學發言或提問時,做到不觀望、不插嘴、不嘲笑。當聽到見解、觀點一致時,自然地表示認可或贊許;當聽到不同意見時,待同學發言結束后,再提出建議或進行補充,“我補充……的意見”,不允許插話、搶嘴,隨意地打斷同學發言。

      二、說的要求

      1、課堂上回答提問與提出問題規范地舉起右手示意,不能站著舉手或是邊舉手邊喊,經教師允許后起立站直回答,如果不知道怎樣回答,應禮貌地如實告訴老師:“對不起,我不懂(我沒想好)!卑l言完畢,經老師同意后輕輕坐下。

      2、答題或提問態度嚴肅認真,立姿自然得體,講普通話,吐字清晰,聲音響亮。

      答題形式講究規范,用上“我認為……”、“我發現……”、“我補充……的意見”等說話形式,做到說話完整,條理清楚,有自己的獨特看法。

      三、讀的要求

      讀題,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普通話標準,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四、寫的要求

      1、在課堂上做作業時應該聽清要求,明確格式,不擅自離開座位或竊竊私語,保持教室的安靜。

      2、作業格式規范、行款整齊,獨立、按時完成。

      3、作業若有差錯,需要更改之處,不可亂涂亂改,只須在錯誤部分劃兩條斜線或直線,刪去即可,再在規定區域訂正。

      4、作業姿勢要端正,左手按住作業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離筆尖一寸,胸離課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自覺保護視力。

      5、作業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亂扔、亂寫、亂畫與撕毀,保持作業本的衛生與整潔。

      五、合作學習的要求

      1、圍繞主題人人參與小組討論,主動有序地發表個人意見,認真聽取他人發言,待同學講完后再補充自己的意見與看法。

      2、在班里發表小組意見時,用上“我們認為、我們覺得”等說話形式,尊重合作學習的勞動成果。

      3、評優獎勵

     、僬n堂作業評比

     、诩彝プ鳂I評比

     、壅n前預習評比

     、芸谒惚荣愒u比

     、莨P算比賽評比

      六、課本、本子、鉛筆的使用與保管

      1、課本要包上書皮,并在課本的封面的最上端寫上名字。

      2、本子:準備一個數學練習本和一個課堂作業本。

      3、鉛筆:每天至少帶兩根削好的,用完之后要放在筆盒里。

      4、每節上課之前,要把下節要上課所需要的學習用品準備好。

      教師小結:

      老師相信:在新的學期里,同學們都能快樂的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優秀10-25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6-09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11-07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3-28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09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09

    四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模板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設計08-29

    [集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5-15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推薦]06-12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優秀08-26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