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5-04-13 10:30:44 一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1教學目標

      理解“十幾減8”的算理,學會“十幾減8”的口算方法,正確計算“十幾減8”的題目。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和探索學習的樂趣。

      2重點難點

      重點:

      掌握十幾減8的口算方法,正確地計算十幾減8的題目。

      能夠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口算并且正確率高.

      難點:

      理解“十幾減8”的算理,學會“十幾減8”的口算方法,正確計算“十幾減8”的題目。

      3教學過程

      3.1第一學時

      3.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一、導入新課

      在前面的數學課,我們在游樂園幫助小丑叔叔賣了氣球,還學習了十幾減9的知識,小丑叔叔想考考我們,他設制了三道關卡。

      第一關填數游戲

      第二關擊鼓傳花

      第三關這里有12朵花,10朵是粉色的',2朵是紅色的,從中間拿走9朵,你想怎么拿你可以用算式來表示你拿的過程嗎

      你們還記得這種方法叫什么嗎

      活動2【講授】

      二、新授

      恭喜大家順利闖過三關,今天我們繼續去游樂園看看。

      課件出示例2

     、購膱D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谝蟮膯栴}是什么

     、勰隳芡暾卣f一說這幅圖的意思嗎

     、芮筮剩幾個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減法)12-8=

      怎樣做這一題呢請同學們拿出小棒擺一擺12-8的過程(師巡視)

      已經擺完的同學挑戰一下我不僅能擺,還能用算式把我擺的過程表示出來。

      再挑戰一下,我不僅能寫出來,我還能把我的想法說給我的同桌聽,試一試吧!左邊的同學先說,右邊的同學后說,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擺的,怎么想的,看誰說的好!

      請表現好的同學上臺來說一說,擺一擺。

      同學們更細化哪種方法呢

      我們請兩位同學出兩道十幾減8的題

      誰能做!先說說你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

      觀察一下第一步都算的是什么

      第二步都算的是什么

      想一想求十幾減8就是要求什么(同桌已逐漸討論)

      小結十幾減8就是求幾加2。

      活動3【練習】

      三、鞏固練習

      1.請大家把書翻到第13頁,完成“做一做”的第1題。

      2.課件演示。

      四、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4.拼一拼講課教案: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拼一拼講課教案

      教法設計:

      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一個風車,并以談話引入: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你們喜歡風車嗎?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要用哪些東西?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提問:你們說得很對,作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過面了,是個老朋友了,回憶一下,上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圖形?

      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為什么?

      2.提問: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

      上面的邊對著下面的邊,這樣相對的邊我們把它叫做對邊。

      3.引導學生繼續觀察長方形的`邊。

      提問:我們能想辦法證明長方形對邊相等嗎?

      生可以自由選擇證明方法,如對折、測量等,并請用不同的方法的學生上臺演示。(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4.引導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發現?

      你能證明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嗎?

      5.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你的觀察,動手驗證了兩種圖形邊的特點,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師發給你的長方形的紙做一個風車呢?(全班同學動手做風車,教師給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說一說你在做風車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圖形?

      6.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讓我們發現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試著用這些圖形來拼更多的圖形嗎?大家來試試!

      三、動手實踐

      1.學生獨立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2.第6頁的第4題。

      3.第6頁的第5題。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圖形的拼擺,同學們學得很投入,課下請大家留心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圖形拼成的圖案,說不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發現。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生活實際情景,體驗“改商”的過程。

      2、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學準備:主題圖。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某學校要秋游啦,同學們紛紛在做準備,四(1)班有41個學生,老師想讓同學們戴上紅色的帽子,這樣好識別自己班上的學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紅色帽子,而班費只有400元,請你幫老師算算,可以買那種帽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購買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學們都準備好了,來到了大操場,電腦出示書中的情境圖,學生根據情景圖,提出有關除法的數學問題。

      (1)說一說了解了哪些已知條件。

      (2) 學生獨立試做,然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

      討論估計試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幾輛車

      (3)全班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明確把除數“34”看作“30”來試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3、啟發學生想一想,怎樣試商?會發現什么技巧。

      (學生自由發言,或者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什么時候商會小?)

      4、由學生發現提出并解答:積大了說明什么?為什么會大呢?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怎樣確定商?

      5、繼續完成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在解題的過程中由學生發現提出并解答:積小了說明什么?為什么會小呢?

      6、引導學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進行計算。

      三、知識應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說一說商的`大小情況。

      第2題:認真觀察,小組內說一說,解決五年級學生如果都坐大客車,需要幾輛?

      3、完成“練一練”,可以適當擴充。

      四、小結本課

      五、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這是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體驗“調商”的過程。在試商的過程中,學生回把除數看作整十數試商,但在具體的計算時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教學中我重點讓學生討論理解“商為什么大了或小了”然后在掌握“調商”方法的基礎上,靈活試商。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27頁。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2)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

      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圖形卡片、實物風車,學生準備:圖形卡片、做風車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教師出示一個風車,并以談話引入: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生:風車。

      師:你們喜歡風車嗎?誰動手做過這樣的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要用哪些東西?

      生:圖釘、小棒、紙

      生2:我來補充,要用正方形的紙。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 師:你們說得很對,做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面了,是個老朋友了,請你回憶一下,上個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平面圖形?

      生: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師: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長方形。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它們都有四條邊,而且很直。

      生:因為它們都有四個角。

     。垡杂H切的談話幫助學生回顧了舊知識,很自然地引出了長方形,找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系,方便了下面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的教學。]

      2. 師:對,它們都有四個角、四條邊。先來看長方形,它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

      生:兩條長邊,兩條短邊。

      師:好,那我們先來看看兩條長邊,你發現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27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分類的過程,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

      2、體驗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確定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3、在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中,體會分類的目的和作用。

      重點難點

      學會按不同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設計

      一、情境引入

      孩子們,這兒分別是淘氣猴和萌小兔開的文具店,如果你要買練習本,在誰的文具店里能一下就找到?(出示畫面)

      生:萌小兔的店里。

      師:告訴老師為什么在萌小兔的店里能很快找到?

      生:因為它的店整齊。

      師:大家同意嗎?(同意)我也同意在萌小兔的店里去買。因為它的店里的物品擺放的很整齊。那么,生活當中,把這樣一類的物品擺放在一起叫分類。分類擺放物品能使我們的生活更整潔、更方便。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與整理。(板書:分類與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類的標準

     。ㄕn件出示)

      師:今天萌小兔遇到了一個小困難想請你們來幫忙,愿意嗎?

      生:愿意。

      師:這里有一些氣球,萌小兔想知道每種氣球有多少個?萌小兔該怎么辦?請大家先觀察這些氣球,你有什么發現?

      生1:顏色上有紅色、藍色和黃色。

      生2:形狀上有心型、圓形和糖葫蘆型。

      師:我知道啦,可以按顏色分,還可以按形狀分。

      2、操作體會分類過程,嘗試記錄分類結果

     。1)操作分類

      師:那這樣吧,今天我們就按形狀來給這些氣球分分類,好不好?老師給每個組都準備了一些,一會兒,請你們按形狀把它們分一分、數一數,整理一下,把你的結果記錄白紙上,聽明白了嗎?

      師:請同學們從抽屜里拿出信封,兩人一組,合作完成,現在開始。

      小組合作完成.

      展示成果

      a、作品展示(一堆一堆的)

      b、展示(擺成一排一排的)

      師:剛才xx組擺成一堆一堆的,你為什么把他們擺成一排一排的?

      生:一排一排的擺,看的更清楚。

      師:我有問題了,不用數,你們通過xx組的作品能一眼看出誰最多誰最少嗎?

      生:能。

      師:你們這兒有一個作品,老師發現,這兩邊一樣長,那它們同樣多嗎?

      生:不同樣多。

      師:明明是一樣長,為什么就不一樣多呢?

      生:因為在擺的時候沒有對齊。

      師:那在擺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生:擺的時候應該一個對一個。

      師:我們把它們一一對應以后,就可以一眼看出誰多誰少。

      師:為了讓我們的圖更加清晰,我還要補上一些內容,在圖的下面畫一條線,告訴大家我是從這開始數的,然后在下面做上標記,第一列是圓形,第二列是......,這下看這幅圖的人是不是一目了然。

      孩子們,你們真棒,可以用圖來表示自己整理的'結果。

     。2)記錄分類

      師:還有哪些組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給大家看看?

     。ㄕ故咀髌罚

      師: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他們都是用什么來記錄氣球的個數?(個數)

      來,我們在這幅作品上畫一條線,孩子們,你們看上面這一行都記的什么?下面記得什么?我們現在豎著看,通過這第一列你能知道糖葫蘆形狀有幾個嗎?第二列.......,給這個作品畫上一些線后,你發現它是不是特別像一張表格。

      同學們,你們真棒,不僅僅把這些氣球進行了分類,而且還把它們整理成圖或者表,你們真棒!

      3、體會分類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

      剛才我們是把這些氣球按形狀分類,現在萌小兔想請大家按顏色再來給這些氣球分分類?你們愿意嗎?

      好,現在聽清我的要求,請把這些氣球按顏色分,分完后,擺在這條線的上面。在擺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擺完后,別忘了把你的結果,填在這兒,大家清楚嗎?還是兩人一組,合作完成。

     。ㄐ〗M合作、交流)

     。ㄕ故咀髌罚

      師:來看看xx記錄的結果,跟你記錄的結果一樣嗎?

      比較分類

      現在請同學看看這兩幅作品,都是分的同一個信封里的氣球,為什么結果有的時候是5個、4個、3個,有的時候又是3個、3個、6個呢?怎么不一樣呢?

      師:看起來,雖然都是這些氣球,可是如果分類的標準不同,它們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請你們把氣球裝進信封,放在鉛筆盒的下面。

      同學們,謝謝你們幫萌小兔解決了難題。

      4、延伸拓展

      咦!老師這個又多出來一個氣球(拿出粉色糖葫蘆狀氣球),那如果按形狀分,我得把它擺在哪兒?

      生:擺在糖葫蘆的上面。

      師:為什么要擺在這兒?

      生:形狀相同。

      師:現在有幾個糖葫蘆?

      生:有4個。

      如果現在按顏色分,它應該擺在哪兒?

      生:擺在藍色的后面。

      師:因為這個糖葫蘆是粉色的,而這幅圖上沒有粉色的,所以要把它單獨放一類。在橫線下再加上粉字,F在這一共有幾類/

      生:現在有4類。

      同學們對分類和整理掌握的都不錯,生活中像這樣的分類有很多。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分類?

      老師這兒有幾張關于分類的圖片,大家想看嗎?(課件出示)大家看這是哪兒?(水果店、超市的飲料區、肉類區、垃圾分類)

      大家看這是垃圾分類,可以分為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這種分類大大方便了我們垃圾的整理回收和再利用。我們要愛護環境,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小做起,小小的垃圾分類,一定會讓我們的校園更整潔,我們的地球更美麗。

      看來分類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特別大,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其實在數學學習中,分類是經常用到的好方法,在剛開學,我們就用到分類的方法在學習了。同學們還記得這幅圖嗎?(課件出示)當時我們學習的時候是不是把一樣的圖形擺在一起,像這樣用分類來學習數學知識,以后還會經常遇到。

      三、鞏固深化

      我們現在用分類的方法繼續來探究知識,大家有沒有信心? 萌小兔想請同學們分分這些,(課件出示)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樣分?

      生1:圖上有蘋果、梨、桃子。

      生2:卡片的形狀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生3:可以按水果分、還可以按卡片的形狀分。

      同學們想到了不同的分類方法,好,那接下來,看看一會我們要怎么做,(課件出示)我們先來看看它的要求,這題有兩個要求,一個是要求按水果的種類來分,另一個是按卡片的形狀來分。在涂色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生1:不要數錯。

      生2:涂色的時候不要涂出格。

      生3:應該從下往上涂。

      現在請大家打開書29頁,請1、2、3列的做第(1)小題,4、5、6列做第(2)小題,聽明白了嗎?開始動筆。

      展示學生作業,進行評價。

      四、課堂總結

      孩子們,今天我們學會了把一些物品進行分類,而且還學會了把分類的結果整理成圖或者表,還知道了,分類的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這節課大家學的開學嗎?你想不想把你的收獲跟大家分享。

     。ㄕ埡⒆臃窒肀竟澱n的收獲)

      五、課外實踐

      要下課了,老師給你們留下一個課外小活動。(課件出示)

      你能用今天學過的知識把自己書包里的物品也分類整理一下嗎?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2、會用正負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知道正負可以互相抵消,會解決正負相差的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體會正負數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運用抵消的思想處理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感知正負數可以互相抵消。

      1、師生游戲

      師:同學們,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玩過嗎?(玩過)好,我們就來玩玩,誰愿意和我玩?

      (師生游戲,其它學生當裁判,并要求做好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的記錄結果,你認為誰贏了?

      師:比賽的時候還要給比賽雙方記錄成績,你認為怎樣記錄成績好呢?

      (揭示課題)

      出示評分規則:勝一局記1分,平一局記0分,負一局記-1分。

      【聯系學生實際,創設情境,體驗負數在生活中產生的必要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師生共同記錄比賽成績)

      師:現在我倆的得分分別是多少?

      師:你是怎樣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師: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結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戲

      師:你們想自己玩一次嗎?兩人一組,3局定勝負,必須有一人記錄成績。

      (學生活動)

      (反饋比賽結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應用

      師:如果老師想反敗為勝,你認為老師至少還要勝幾場?

      師:這時兩人得分分別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師:除了像+1和-1,+2和-2這樣的數相抵消結果為0,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5和-3,-5和+3還能互相抵消嗎?

      小結:意義想反的兩個數,我們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把正數和負數合并起來,我們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進行計算。

      【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正負數的意義,理解抵消在正負數計算中的應用,從而使機械的數學計算變得有趣。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只是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從時間軸上求正負數的相差數。

      (課件出示:天宮神八交會對接)

      師:從這張圖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師:你知道太空人兩餐相差多長時間嗎?

      師:你還能提出新的問題嗎?

      【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有趣、現實的情境,并以別開生面的“神八、天宮一號太空一吻”的場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負數所表示的意義,并通過學生自主討論、合作交流、不斷探索以獲得數學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應用于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綜合運用知識,解決正負數問題

      師:生活中除了贏分和輸分這樣的量可以用正負來表示,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邊。

      (課件出示:一個11歲兒童的標準身高150厘米我們把它記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應記作什么?)

      (學生思考后,全班反饋)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這一組同學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較兩種方法

      (4)仔細比較上面的數據,你有什么新發現?

      (5)認識數軸。

      【知識的鞏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并具有層次性,由自己的身高引入小組成員的身高,由實際向高引向正負數的記錄,由正負數的記錄又回到實際身高。在求身高的平均數時,通過兩種計算方法的比較體現了正負數抵消的優越性,從而使學生“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在兩組數據的比較中,學生主動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負數的大小及相差數?梢哉f習題設計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點。數軸的引入,重視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并形成認知結構!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對10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回憶整理,讓學生體驗分類總結,歸納整理的方法。

      2.學生鞏固整理信息,分析問題的方法。并能用不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生動有趣的“森林游園會”的活動,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培養數學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對10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回憶整理,讓學生體驗分類總結,歸納整理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鞏固整理信息,分析問題的方法。并能用不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入復習

      師:同學們,今天森林里舉行游園會,張老師得到了一張邀請卡,你們想跟著我一起去看看嗎?那我們就一起出發吧!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ㄒ唬┱韽土100以內加、減法!端阋凰 分一分》

      1、出示題目,學生計算

      師:看看,狐貍兄妹來迎接我們了,答對了題,才能進入數學王國參加游園會喲!下面請四人小組合作,把出現的數學題解答在你面前的答題卡上,比一比看哪個組最先答出。做好準備了嗎?(請最快的一組來回答。)

      2、請你認真觀察這些題目,可以根據我們學過的知識把它們分一分類嗎?誰愿意來試一試?

      問:你為什么這樣分?

      師: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找出了這么多種分法。

      3.問:那計算上面算式時要注意什么?(誰來說一說)

      總結:要注意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從左到右依次計算;要注意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的。

     。ǘ┱韽土暯鉀Q問題《解決問題我最棒》

      1.出示“小兔摘蘿卜圖”。

     。1)仔細看圖,了解圖意。(指名說一說)

     。2)你能提出不同的.問題嗎?

     、侏毩L試提問并解答

     、谛〗M討論,教師參與。

     、廴嘟涣,介紹思路。

      小結:解決問題要先看數學信息,再根據問題選擇相關條件,最后檢查結果。

      三、 重點練習,強化提高《練一練 想一想》

      1、出示“小猴子摘桃子圖”

     。1)在圖上你看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2)你能幫助小猴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回答)

     。3)這道題中有什么數量關系?

      2、出示“動物圖書室圖”

     。1)仔細看圖,這幅圖給了我們什么數學信息?

     。2)問題是什么?你能列式計算嗎?(學生解答)

     。3)在做這種題時我們要注意什么?

      3、出示“紀念品物品價格圖”

      師:我們要回去了,一起去看看紀念品館吧,但是每人只有一張100元的購物券,算算你夠買哪些你喜歡的物品,再算一算用去了多少錢。

      問: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自由提問)

      四、總結歸納,結束活動

      師:這節課在同學們的合作下,我們跟著森林里的小動物們共同歸納和整理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在以后的復習中,大家可以應用今天學的方法自己整理。我們下節課再見吧!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確定等量關系,正確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利用恰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弄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系,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P107)

      1.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倌猩藬凳桥藬档2倍.

     、诶鏄浔忍O果樹的3倍少15棵.

     、圩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馨褍筛瑯拥蔫F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小結)

      我們今天就復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3、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讀題,學生試做.

     、.學生匯報(可能情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問題?

      (由學生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660÷(90+75)=?

     、诜匠

      解: 設經過x小時相遇,(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3)、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660—90×4)÷4=?

     、、方程

      解:設貨車每小時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讓學生比較上面三道應用題,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比較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別?

      三、鞏固反饋.(P109---1題)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x 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xx=53

      xx=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x千克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xx=139.5

      xx=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x 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xx=280×3

      2.(P110----4題)解應用題.

      東鄉農業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客船開出12小時后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P110---5題)不抄題,只寫題號。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等量關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填寫百數表,使學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構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深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

      2、通過觀察,分析百數表,探究100以內數的規律,并培養學生探究的樂趣,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發現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的一般規律。

      2、初步構建數之間的關系,建立數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由小精靈帶來一張藏寶圖引出“百數表”

      二、解構百數表,探索數的規律。

      1、觀察百數表,找規律。

      出示41頁百數表第一、二行所給的數,觀察:這些數有什么特點呢?按照這個順序,你能填出它們之間的數嗎?

      依次出示兩支特殊的數隊伍(兩個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數你能填出來嗎?(學生按一定順序把百數表填完整)。

      2、涂色,找規律。

     。1)完成41頁例4(1)的涂色活動。并交流涂色中發現的規律。

     。2)你還發現哪些新的規律了嗎?

      自己觀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說一說。

      全班交流。

      3、課堂小結。

      三、依據規律,拓展提升。

      1、給數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41頁“做一做”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十幾減8

      預習要求:

      看課本第13頁,在課堂練習本試做“做一做”的習題。

      教學內容:

      十幾減8(第13頁 例2)

      教學目標:

      1、理解“十幾減幾”的算理,學會“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和探索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地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

      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口算并且正確率高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說出( )里應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說一說想的過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觀察畫面,理解圖意,復述畫面內容。

      (2)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分組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列出算式。

      12—8=4 談一談你是怎樣想的:

      (4)小結:剛才大家動腦筋想出了四種不同的思考方法,這幾種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種方法比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減”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也可以采用這種思考方法。

      2.補充練習:擺一擺,算一算。

      讓學生在書桌上擺出8個紅圓片,再擺出5個黃圓片,然后再擺上大圓圈。

      提問:

      (1)這種擺法表示什么意思?(8個紅圓片,5個黃圓片,一共有13個圓片。)

      (2)再用虛線套住7個紅圓片,這種擺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該怎樣列式?(13—8=5或13—5=8)計算時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13頁的“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個別題目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2.完成P15頁“做一做”的第二題。計算并說出上下兩行之間的關系?

      四、小結:

      這節課你學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本課內容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并學會了乘法豎式的寫法,這些都為學習本課內容作了知識上的鋪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是以后學習乘、除法的基礎,也是本單元中重要的學習內容。

      這部分內容先教學一位數乘幾十的口算,為學習一位數乘兩位數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準備,再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筆算。一位數乘幾十是一位數乘兩位數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礎的。教材用圖畫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能很清楚地顯示出求3個20是多少?引起學生對乘法的回憶。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又能讓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算法,然后組織學生交流算法,使采用連加或形象計算的學生學會比較抽象地思考,從而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在試一試中,繼續口算8頭大象能運多少根,把一位數乘幾十的積擴展到幾百幾十,再次引導學生利用表內乘法聯想一位數乘幾十的積。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教學也充分依-情境圖啟發學生思考。教材先安排學生自己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再介紹筆算方法,這樣安排,便于學生由口算方法聯想到要把乘數分別與被乘數每位上的數相乘,然后相加,這就有利于學生理解筆算的方法。接著,教材簡化了豎式筆算的中間過程,得出筆算的豎式的一般寫法,使學生明確一位數乘兩位數乘的順序和每一步積的定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一位數乘兩位數算法的過程,理解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

      2、初步學會一位數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3、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一位數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難點:理解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設計思路:

      1、 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通過教學內容引起學生主動地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本節課中,通過創設森林王國的情境,先引出一系列實際問題,然后依-森林王國的情境圖來啟發學生思考多種算法,并通過討論交流,結合情境圖懂得算理,從而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2、 重視筆算與口算相結合,在掌握口算的基礎上理解筆算。

      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本節課在教學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時,先引導學生掌握口算乘法,讓學生講清思考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結合口算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為什么要從個位起用一位數依次乘一個數各位上的數,這樣就揭示了筆算與口算的聯系,促進了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了筆算乘法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景導入,提出問題

      今天讓我們到森林王國去游玩,高興嗎?好,我們出發吧!(出示課件1:笛)森林王國到了,森林里真美,有茂密的大樹,野花遍地開放,小動物們在森林里高興地玩耍。

      瞧,大象在干什么呢?(有3頭大象在運木頭)每頭大象運了多少根木頭?大象把運來的木頭是怎么放的?(每頭大象運了20根木頭,每10根堆一堆)

      小猴在干什么?(有2只小猴在采桃子)每只猴子采了多少個桃子?(每只猴子采了14個桃子)14個桃子怎么放的?(先10個一筐,放了2筐,再4個一筐,也放了2筐)

      小朋友們,我們怎么玩呢?老師提議,我們一起來做看物編乘法算式的游戲,好嗎?

      1、學生看圖自編乘法算式,小組交流,再派代表匯報。

      2、學生交流:

      (1)你們編的哪些算式自己會口算的?

      (2)203=這道算式怎樣算呢?142呢?

      (3)我們已學過哪些乘法呢?會算的同學將自己的計算方法說給大家聽聽?不會算的同學再想想,看能不能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把這些題算出來。

      【評析】由有趣的編題引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富有童趣的畫面,有利于學生探索不同方法,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感悟算法。

      二、分組討論,尋找方法

      (一)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組內推薦一人向大家匯報。教師巡回了解學習情況并參與學習比較困難的.小組討論、指導。

      (二)學生匯報交流:

      1、匯報口算203這道題的口算思路。(可能會出現)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3個2堆是6堆,6堆木頭就是60根。

      方法三: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就是60。

      方法四:因為23=6,所以203=60。

      2、引導發現

      (1)你喜歡哪種方法?我們現在來想一想,照這樣算,8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呢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小組交流,最后選出比較簡單的方法匯報,匯報時,要求相同做法不重復說。

      (3)那么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時,用哪一種方法比較簡單呢?

      (4)歸納小結:口算時,只要想幾乘幾等于幾,那么,幾個十乘幾就等于幾個十。

      【評析】這里注意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經驗探索新的計算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念,傾聽同伴的解法,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間的數學交流,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鞏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師出示卡片,學生口算。

      4、匯報142的計算方法:(可能會出現以下口算方法)

      方法一:14+14=28

      方法二:210=20,24=8,20+8=28

      幫助學生看圖理解:這就是把14分成幾和幾?先算幾個10?(2個10)再算幾個4?(2個4)合起來是多少?(28)

      【評析】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這里著重幫助學生理解一位數乘兩位數的意義及其結果所表示的數,以便通過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的計算過程及方法。

      這一計算過程我們也可以用豎式來表示。怎樣列豎式計算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第82頁的中間,看看白菜老師是怎樣用豎式來計算的。

      5、學生看書自學。

      師生交流:

      (1)要先寫出橫式,再列豎式算得數。(板書:142=)

      (2)列豎式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和什么?誰和誰對齊?然后用尺畫上橫線,邊說明邊列出豎式。

      (3)想一想剛才口算142是分幾步算的?

      引導學生明白為了計算方便,筆算要用2先乘4,再乘10,然后相加。

      先算2乘個位上4得多少?

      再算2乘多少?為什么這里的1是10?得多少?20的2寫在哪一位上?0呢?

      最后要怎樣算?

      板書:

      1 4

      2

      8 42=8

      2 0 102=20

      2 8 8+20=28

      誰能說一說筆算14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評析】口算是筆算的基礎,這里緊扣口算,使學生明確先把乘數和被乘數個位、十位上的數分開乘,再把兩個積相加。這樣教學,就可以把口算方法遷移到筆算中來,既能使學生理解筆算算理,掌握筆算方法,又有利于學生認識口算與筆算之間的聯系。

      (4)說明:為了計算方便,筆算豎式還可以這樣寫:一般這樣寫:

      1 4

      2

      2 8

      (邊板書邊列豎式,說明書寫位置)

      誰能看著豎式說說在這個豎式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結果是多少?

      (5)小結:筆算14乘2,先算4乘2得8,8寫在個位上,再算10乘2得20,2寫在十位上,這樣就算得28。最后要在橫式等號后面寫上得數。

      6、試一試:321=

      說明可以用 2 1 來列豎式,這樣算起來比較簡便。

      3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共同交流。

      師:一般計算完后,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檢查自己算得對不對。

      學生驗算。

      7、小結: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時,也可以用豎式來計算。筆算時,要從

      個位起,用一位數依次乘個位、十位上的數,乘到哪一位積就寫在哪一位上。同

      時要注意養成驗算的習慣。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要求:看折疊卡計算。如:

      2 4 2 4 2 4

      2 2 2

      8 4 8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用豎式計算422和422(第3組題),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2)檢查訂正,重點講述筆算過程,并說說為什么和十位上相乘的積為什么要對齊十位寫?

      (3)比較兩題有什么不同?并說說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3、 解決實際問題: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電腦出示圖,讓我們到森林商店去看一看。

      森林商店有4箱礦泉水,每箱有12瓶,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瓶?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電腦繼續出示圖,森林商店的貨柜里有哪些商品?價錢分別是多少?

      (1)買3個機器人要多少錢?

      (2)買2只玩具狗要多少錢?

      (3)老師帶了80元錢,夠買4輛玩具汽車嗎?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電腦逐題出現,學生相應解答。

      四、活動小結

      1、這節課我們主要討論了什么問題?(揭示課題)你學會了什么?

      2、是的,我們在解決一個新問題時,盡量想辦法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方

      法去解決,想到一種方法后,不要滿足,再想想有沒有其它的方法,然后在多種方法中尋找最合理的方法。

      3、作業: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中剩下的三組題和第5題。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一年級教案04-07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24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07-06

    (經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12-08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11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3-18

    (精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6-06

    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案05-12

    一年級數學書下冊教案10-15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范文11-09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