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新青島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模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青島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模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例1、22頁做一做及練習五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復習米和厘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3、組織交流測量結果,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
4、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俸撩卓梢杂米帜竚m來表示。設疑: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谠趯W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匯報、交流。
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然后,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鬯伎迹含F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1厘米=10毫米
、苷垖W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菀龑W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拚f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些資料)
、邔W生填寫數學書的厚和寬并反饋。
2、畫線段。(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畫出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畫法
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厘米的線段,再接著畫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畫線段。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引導,注意線段從“0”刻度開始畫和不從“0”刻度開始畫的畫法區別。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學生根據本課的新內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滿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再指名匯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理由。
2、完成“練習五”第2題。
以毫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米不是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新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新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3-03
新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22
數學新七年級上冊教案模板01-24
四年級教案數學上冊教案11-06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6-23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經典)07-01
人教版數學上冊教案05-08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8-29
[合集]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