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模板集錦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2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6個。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昆侖山、騰云駕霧、藏龍山、神奇、漫山遍野、光輝、一畝、一丈、凝成、鐮刀、畫、普通、石筍、丘陵、折射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四自然段。摘錄、積累描寫水池形狀、色彩的句子。
3.了解五彩池的特點及成因,能想象五彩池的句子所描繪的具體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4.理解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五彩池的自然景觀及池水顯出不同色彩的原因
教師準備:
1、與課文內容相配套的教學掛圖(網絡圖片下載)或錄像資料片斷
2、準備一幅中國地圖,以備了解松潘、昆侖山的位置(或做在課件中)。
3、準備包括一二類生字在內的與教學需要相配合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九寨溝、五彩池的文字、圖片資料。讀通本課課文,讀準、讀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前熟讀生字詞比賽。
1、教師激趣。
今天在學《五彩池》這一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比賽一一按下面的方法,看哪一組讀生字詞讀得最熟:(1)正確地讀出生字(包括一二類生字);(2)讀出這個生字在課文'中組成的詞語;每個人先:自己準備,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自己學習。四五分鐘后,組織小組交流。:其間教師注意巡回輔導和督促,指導后進生!
2.反饋與強化
(方法:抽樣學習小組共同讀生字,并組詞。例:昆,昆侖山。)
(教師組織反饋方式可靈活,注意就生字詞的音、形予以點撥和強化。).
二、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到過哪些景色美麗的地方?那兒有湖嗎?說說好嗎?湖水怎么樣?什么顏色?.
那么,你們見過五顏六色的湖水嗎?(引出新課,板書課題:五彩池).
三、引導質疑。
1.那么,同學們看到這個課題,會想到什么問題?.
(教師有計劃地歸納學生質疑的問題,有計劃地板書,形成引導學生閱讀探究的主要問題。例如:真有這樣的五彩池嗎?它在什么地方?究竟像什么樣?為什么那里的水會是五顏六色的?)
2.談話:我們中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出示中國地圖),有許多山川湖泊?,這兒是我們的家鄉×××一一直彩池呢?就在四川省松潘縣以北的九寨溝,那兒景色特別美麗,真像仙境一樣呢!我們去看看好嗎?
《五彩池》這篇課文寫得也非常優美,我們如果一邊讀一邊通過課文中的語句去發揮想象,就會感覺到好像看到了那個地方的景色一樣。我們試著這樣一邊讀一邊想象,可.以輕輕地讀出聲音來。
我相信你們一定可以通過閱讀課文摘清楚你們提出來的那些問題。有實在想不明白的詞句,可以用筆做上記號,等會兒和其他同學一起想想、說說,也可以向老師提出來。
你覺得描寫特別美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做上記號,等會兒讀給大家聽。
四、學生初步自主探究閱讀。
1.教師巡視。提示學生讀課文時按上述要求用筆做適當的記號,也可以在課文旁邊寫出自己想到的內容。(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時間,要激勵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潛心閱讀的境界中去。)
2.引導和組織學生根據以下板書(或投影)的基本要求交流和討論:(1)同學們一開始提出的那些問題弄懂了沒有?還有什么不懂的詞句或問題?(2)覺得哪兒寫得特別好、特別美?五彩池獨特的地方是什么?(3)讀的時候你聯想到了什么?
五、反饋、點拔和強化。
1.在第一、二自然段中,你最喜歡哪些句子?為什么喜歡?哪個小組先說說?
(學生反饋,朗讀。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全班學生著重讀那些應該發揮想象的句子,如奶奶是哄著我玩兒去看看;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有像蓮花等;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并相機引導理解騰云駕霧、漫山遍野、一商、一丈、石粉凝成等詞語。)
啟發、點撥要點
(1)關于騰云駕霧:同學們看到這個詞語,想到看過的什么電視劇、什么鏡頭嗎?
(2)關于漫山遍野:課本上有沒有插圖能說明什么叫漫山遍野呢?
讀這幾句,聯系插圖或投影,引導學生既體會漫山遍野的意思,又想象好像是鋪展著巨幅地毯上的寶石一句的具體畫面。讀出贊美的語氣。
(3)關于一畝:看到××頁下面有一道橫線,橫線下面有小一些的字了嗎?這叫注釋,就是解釋詞語或句子意思的,同學們一定要學會看注釋,F在看一看、讀吧。那么666.6平方米是多大呢?我們的教室大約50多平方米,那么一畝就大約是十幾個教室那么大的面積。小學里一個小足球場那么大,大約有一畝。
(4)關于石粉凝成:這是同學們提出的一個問題。老師給大家說說好嗎?五彩池那里的水中含有像石灰一類的物質,時間久了就會在水里沉淀下來,凝結成一團團一塊塊的東西。所以說是石粉凝成的。
(5)好,我們看看課文插圖,再來讀讀課文,想想五彩池大大小小散落在漫山遍野、五彩繽紛的樣子。(教師此時在學生看完課文插圖后,可再適當展示搜集到的有關
2.進一步點撥和強化朗讀。
同學們如果真的看到五彩池,你會有怎樣的感覺?(美麗,神奇,令人驚嘆)我要讀出這種語氣。同學們先試著自己讀,然后,教師可請個別學生讀給全班聽。教師適當指點、強化,最后,教師可以配上旋律舒緩的音樂,請全班學生在音樂聲中入情入境地輕聲讀課文,提示學生在朗讀時注意發揮想象,要把文字想象成圖像,展現在腦海中。
六、小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大概了解了五彩池所在的地方,想象和欣賞了它那奇麗的景色,知道了我們祖國還有這樣如仙境一樣的地方。同學們還有哪些問題沒有弄明白?下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
七、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摘錄好詞佳句。
板書設計:
數量多
大小不一
11、五彩池
形態各異
神奇
顏色不同
說明原因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課題,出示有關掛圖或投影。
2談話: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五彩池神奇美麗的景象有了大致的了解,我和同學們一樣,也非常想騰云駕霧到那個像仙境一樣的地方去看一看呢!那么,讓我們憑借課文和這些掛圖、投影在腦海里去想象。
3.聽,音樂響起來了,讓我們打開課文,輕聲地朗讀課文,想象美麗的五彩池吧。.
二、引導探究第三自然段,進一步弄明白五彩池池水的特點。
1.談話引導。
剛才我們看到了五彩池的神奇美麗一一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然后交流一下,五彩池水的神奇之處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讀課文,讀兩遍以后再交流體會。)
2.反饋與強化。
(1)讀讀描寫池水神奇的句子,教師引導歸納神奇之點上層下層J左半邊右半邊回起來;引導讀出神奇、贊嘆的語氣,比比誰能讀得更好?指導全班學生讀好。}
(2)提出疑問。;
(3)關于咖啡色、擰橡黃、天藍色、橄欖綠、清水不同顏色,這須于掛圖、投影引導學生認識和想象!
三、引導探究第四自然段。-
1.談話引導:為什么五彩池的池水會是五顏六色的呢?我們一方面讀課文,一方面用學過的自然科學知識來理解,看看哪個小組能讀好課文,讀懂并說出產生這樣的池水的原因。
2.組織探討:每個人先自己認認真真地輕聲讀課文,結合自己了解的`自然科學知識想一想,然后在小組里討論。i
3.學生探究閱讀,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注意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四、反饋、點撥與強化。
1.同學們,你們最喜歡讀哪些句子?讀給大家昕聽好嗎?(教師適當引導啟發學生讀出贊美的感情)
2.學生在剛才閱讀和研究的過程中,還有什么問題不懂都可以提出來。
點撥要點:
(1)關于石筍、丘陵、珊砌。(以教師準備的圖片或技影片為教具,運用前一節課了解過的石粉凝成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生中曾經有人外出旅游的見聞,來幫助理解這類知識。)
(2)關于折射。(如果課前已經和自然課教學適當結合,現在便可啟發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來理解,可以請個別同學上講臺來講一講自己思考探究的結果。如果課前沒有與自然課結合教學,那么教師可在學生運用課外知識或經驗理解的基礎上,用人造彩虹的實驗方法適當點撥,并鼓勵課外繼續探究。)
(3)關于瑰麗。(應該請學生聯系上下文進行推測方法來理解。)J
(4)引導學生齊讀剛才理解的那些語句。有的同學發現了剛才我們讀的那些很美的句子,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嗎?找出這些句子,討論一下。
例:池底長著許多石筍,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一一各句都有一個相同的字像。像什么,這就是打比方的方法。打比方『是把不容易說明白的事物很形象地說出來。我們再來讀讀這些句子,體會一下這樣寫的好處。要一邊讀一邊想象句中描寫的景象。
3.作者在課文最后講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為什么這樣講呢?!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五彩池》這篇課文,知道了我們國家四川省松潘地區以北有這樣一個像仙境的地方。其實,我們國家美得像仙境的地方有很多呢!我們家鄉的有些地方在清晨或是傍晚的晚霞中,也是很美的呢!希望同學們把家鄉的美景寫下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寫法,寫出景物的特點。
六、布置作業。
1.背誦第二、四自然段。
2.寫自己家鄉一處美景。
數量多
大小不一
11、五彩池
形態各異
神奇
顏色不同
說明原因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多音字“縫”,會寫12個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裁縫和顧客對話時的語氣,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故事的前因后果,能復述故事。
過程與方法:
1.分角色朗讀課文,透過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2.默讀課文,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試著續編故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課文內容,感知人物特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想象興趣。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感知故事的趣味性,激發想象的興趣,會復述故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讀寫本課生字詞。
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知道課文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
3.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初步感受人物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題導入。
1.課件出示裁縫店圖片,學生觀察欣賞。
2.教師講解“裁縫”和“顧客”。
“裁縫”是指裁剪、縫制衣服,后來指以制作或拆改衣服為職業的人,是以人體為依據,通過測量制定服裝型號規格,合理使用原輔料進行服裝裁剪、縫制的人員!邦櫩汀笔侵傅讲每p店定做衣服的人。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一個有關裁縫和顧客的故事。
3.板書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
提問:(1)什么是“慢性子”?(2)什么是“急性子”?
“慢性子”做事遲緩!凹毙宰印比菀准、脾氣急躁。那么,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一個“慢”一個“急”,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讀讀課文吧。
設計意圖:
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抓住重點詞語揭示課文題目,提升學生對課文題目的多元理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畫出來。
2.在小組內交流勾畫出的生字和詞語。
3.出示課件,檢查生字詞。
(1)我會讀。
箱(xiānɡ)夸(kuā)歪(wāi)承(chénɡ)
袖(xiù)襯(chèn)衫(shān)負(fù)
泄(xiè)藝(yì)裁縫(fénɡ)縫(fènɡ)隙
、僦该醋x生字。
、谔崾:“承”“襯”“衫”是翹舌音,“襯”“衫”是前鼻音,“箱”“承”“縫”是后鼻音!翱p”是多音字。
、蹖W生利用生字組詞。
(2)詞語解釋。
耐心適合納悶羨慕不耐煩合時
驚訝惱怒提醒
近義詞:耐心——耐煩適合——恰當
納悶——疑惑合時——適時
驚訝——驚奇惱怒——憤怒
提醒——指示
反義詞:耐心——厭煩納悶——明白
羨慕——討厭驚訝——鎮定
惱怒——高興提醒——隱瞞
、僦该x詞語。
、趯W生在小組內交流理解的詞語。
、蹖W生提出不懂的詞語,大家討論。
(3)寫一寫。
性子布料交貨笑話大方夸獎道理
實在提前服務襯衫負責名聲手藝
感動
、僮x詞語,注意生字的寫法。
、谔崾:注意“夸”“藝”最后一筆的寫法。
、蹖W生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提示易寫錯的地方。
設計意圖:
提示生字的讀音,指導學生寫字,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運用近義詞、反義詞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滲透理解詞語的方法。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
(1)你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為什么?
(2)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想一想:在不同的時間里,發生了怎樣的事情?
2.討論交流。
(1)在冬天,急性子顧客為了做一件棉襖,跑了好幾家裁縫店。這一天他來到慢性子裁縫的店里,說明來意,最后確定就在這家店里做棉襖?墒,從第二天起,他三番五次更改要求,想盡快穿上新衣服,慢性子裁縫每次都答應他的要求,因為他把急性子顧客的布料放在柜子里,還沒有開始裁料呢。急性子顧客知道后非常驚訝、惱怒,氣得瞪大了眼睛。
(2)表示時間的詞語。
板書:冬天第二天第三天又過了一天
故事發生在冬天,第一天……第二天急性子顧客要求把棉襖改成夾襖,第三天他要求把夾襖改成短袖襯衫,又過了一天,他要求把短袖襯衫改成春裝。那么,第一天做了什么呢?讀讀課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寫了第一天發生的事情。
設計意圖:
從“有趣”入手,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弄懂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讀對話,體會特點。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句子表現了顧客是個急性子,裁縫是個慢性子。
2.匯報交流,課件出示句子。
(1)“我想做件棉襖。我已經跑了三家裁縫店了。第一家說要到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問我有沒有等到夏天的耐心。第三位師傅倒是強些,但他最早也要到開春才能交貨。我可等不及,都沒讓他們做。告訴您,我和別的顧客不一樣,我是個性子最急的顧客。請問師傅,您準備讓我什么時候來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顧客說出了來這家裁縫店的原因,急切地詢問取衣服的時間。體會破折號、省略號的作用)板書:做棉襖
(2)“裁縫又補充一句:‘不過,我指的是明年冬天!(裁縫不慌不忙地回答了取衣服的時間。做一件棉襖要一年的時間,是有點兒慢)
(3)顧客噌的一下子跳起來:“這么慢啊!”(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顧客的動作和語言,裁縫的回答讓他出乎意料。把句子中的“噌的一下子”去掉好嗎?讀讀,談談體會)
(4)“我和別的裁縫不一樣,我是個性子最慢的裁縫啊!(裁縫承認自己是個慢性子)
(5)“那就算啦,我還是去找剛才的師傅吧!鳖櫩蛫A起布料就要走。(顧客不滿意裁縫的回答,打算去找剛才的師傅)
3.分角色朗讀對話。
設計意圖:
通過朗讀對話,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五、總結歸納,留有懸念。
急性子顧客一連走了三家裁縫店,都嫌做棉襖的時間太長,來到慢性子裁縫的'店里,訴說了自己的苦衷,希望這家店能很快給他做好棉襖,讓他穿在身上,結果慢性子裁縫的回答讓他大失所望,他夾起布料就要走。他走了嗎?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品讀句子,透過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2.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故事的前因后果,能復述故事。
3.感知想象的趣味性,激發想象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詞語,指名朗讀。
2.上節課我們品讀了裁縫和顧客的對話,體會到了他們的性格特點。急性子顧客聽了慢性子裁縫的回答后很失望,夾起布料就要走。后來的事情是怎樣的呢?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引出新授內容。
二、品讀對話,體會特點。
1.學生讀描寫急性子顧客做出決定的句子:這位顧客歪著頭想了想,不得不承認裁縫說得有道理。于是,做衣服的事兒就算說定了。
急性子顧客做出了怎樣的決定?(在這家裁縫店做棉襖。理解“不得不承認”)
2.慢性子裁縫是怎樣說服急性子顧客的?
(1)“依我看,我做的活兒最適合您這種性子的顧客啦!(裁縫看出了顧客的特點,所以說自己做的活兒最適合急性子顧客)板書:勸說
(2)“照您的性子,您肯定會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不是嗎?”(這句話說出了急性子的顧客拿到新衣服會立刻穿在身上。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肯定)
(3)“那么,您要是在別的季節拿到新棉襖,也不得不由著性子穿上?墒悄鸁o論在秋天、夏天還是春天穿一件棉襖,人家都會笑話您的。我呢,決不會讓人笑話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觀大方的新棉襖的時候,大家還會圍著您直夸獎,甚至羨慕您呢!(先說在秋天、夏天或春天穿上新棉襖會讓人恥笑,再說“我”不能讓人恥笑您,要讓人們夸獎、羨慕您。理解“無論……都……”“非但如此”)
3.分角色朗讀課文第8~13自然段。
4.小結:通過朗讀課文,我們知道了在冬天,裁縫店里走進一位顧客,這位顧客要做一件棉襖,通過他的言談舉止,裁縫看出他是個急性子,于是勸說顧客把做衣服的事說定了。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我們采用了什么方法呢?(總結學法:讀對話,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設計意圖:
通過朗讀對話,感悟人物性格特點?偨Y學習方法,是為了讓學生運用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三、依據提示自讀自悟。
1.出示表格。
2.默讀課文,填寫表格。
3.出示多媒體課件(棉襖、夾襖、短袖襯衫、春裝圖片),交流匯報表格里填寫的內容。
第二天,急性子顧客要求把棉襖改成夾襖,裁縫答應了;第三天,急性子顧客要求把夾襖改成短袖襯衫,裁縫答應了;又過了一天,急性子顧客要求把短袖襯衫改成春裝,裁縫又同意了,并說明他還沒有開始裁料呢。這時急性子顧客驚訝、惱怒了,裁縫提醒顧客說自己是慢性子。
板書:把棉襖改成夾襖沒說的把夾襖改成短袖襯衫沒問題把短袖襯衫改成春裝沒裁料
4.第四天了,急性子顧客的布料還在裁縫的柜子里放著,裁縫還沒有開始裁料,還提醒說自己是個慢性子。急性子顧客知道后,驚訝、惱怒地瞪大了眼睛,這時,他會說什么呢?
板書:沒裁料提醒驚訝惱怒
5.指名讀描寫第二天、第三天、又過了一天的句子。
6.自由朗讀全文,在小組內復述課文。
設計意圖:
運用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復述課文,深入理解內容,感受想象的趣味性。
四、回顧總結,續編故事。
1.這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急性子顧客到慢性子裁縫的店里做衣服的經過,故事一波三折,生動有趣。讀了故事,我們感受到了想象的樂趣。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故事簡要地介紹給大家嗎?板書:想象
2.出示課后選做題,在小組里互講。
設計意圖:
回顧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復述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啟發學生想象、續編故事,激發學生想象的興趣。
語文教案 篇3
一、多音字
盡jǐn(盡管)jìn(盡頭)
溜liū(溜走)liù(眼尖手溜)
二、近義詞
倦—累 一瞬—一霎 霸占—侵占
三、反義詞
斜—正 扁—圓
四、理解詞語
歸巢:返回巢穴。
斜陽:傍晚時西斜的太陽。
蘆葦:草本植物,生長在淺水里,莖中空。
一瞬:轉眼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
紅顏:指貌美的女子。
霸占:倚仗權勢占為己有;強行占據。
偷渡:偷偷通過封鎖的水域或區域,現多指偷越國境。
滴溜溜:形容旋轉或流動。文中指花牛的尾巴甩得速度快。
五、詞語搭配
。^白)的蘆葦 一(穗)剪秋羅 甩得(滴溜溜)
六、詞語擴展
ABB式詞語:滴溜溜 慢吞吞 慢騰騰 香噴噴 辣乎乎 甜津津 軟綿綿
七、句子解析
1、歸巢的鳥兒,盡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
歸鳥倦了,這是詩人的想象,同時也是詩人情感的`移入。鳥倦實在也是人倦。
2、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鳥翻雙翅,抖落斜陽,這種夸張的描寫體現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通過“妝”和“紅顏”二字,把蘆葦擬人化了,給全詩平添了一些情趣與生氣。
3、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
“滴溜溜”一詞形象的寫出了小花牛的活潑、可愛。
八、問題解疑
1、《秋晚的江上》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鳥歸巢、夕陽西下、蘆葦在夕陽的映襯下變得格外漂亮的畫面。
2、怎樣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鳥兒”和“斜陽”?
“鳥幾”代表人,“斜陽”可以理解為人要做的事。一開始,鳥兒背負著重擔(斜陽)努力飛行,面當完成任務(抖落斜陽)時,眼前一片紅色,此時鳥兒該多么高興、輕松啊。
3、《花牛歌》這首詩表面上寫花牛,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什么呢?
告訴我們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活,珍惜時間,不辜負青春。
九、課文主題
《秋江的晚上》描寫了夕陽西下,江面上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無比喜悅的心情。
《花牛歌》寫了小花牛在草地上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現了小花牛的活潑、可愛。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十五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知道恐龍滅絕原因的五種說法,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相信的一兩種說法。
4.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出相信的恐龍滅絕原因的說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實際引入新課
1.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目前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
(聯系舊知《稱象》談談大象有多大)
2.個別說自己知道的恐龍的知識。師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二.(恐龍博物館)
1. 指導學生進入恐龍博物館,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相關知識。
2. 指名說說。
三.(在線影院)重溫恐龍時代那美妙的世界
1. 看恐龍的動畫片。
2. 請生質疑。
四.(識字園)自讀課文,認讀生字,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生進入“識字園”自讀生字,如有困難點擊該字聽示范讀再讀。
3.看大屏幕開火車認讀生字。
五.(你說我說)再讀課文,說說恐龍滅絕原因的.幾種說法。
1.請生說說文中說了幾種恐龍滅絕的原因?
*若學生意見不統一,再引導讀課文。同桌可互相交流:有幾種說法。
2.請生分別讀讀書中關于恐龍滅絕的五種說法。
3.看連環畫,說說自己最相信的一種說法。
師巡視指導同桌互說。
4.請個別同學反饋說自己的看法
六.拓展思維訓練。
討論:恐龍滅絕還可能有什么其它的原因?(師鼓勵生探究未知領域)
七.(勇敢闖一闖)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八.師生小結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辨別和篩選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夠把握文中關鍵句,進而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2、了解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學習達爾文尊重客觀事實、深入細致、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2、難點:提高學生對說明性文字的閱讀興趣。
教學方法
1、點撥引導。
。ㄕf明:本文內容比較艱深,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疏通一些疑難點。通過對疑難點的點撥、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師生互動。
。ㄕf明:通過一些富有啟發性的提問展開討論,使學生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篩選文中各種信息,掌握篩選信息的一些技能。)
媒體設計
擬采用圖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擴大課堂的容量。
教學思路
一、由題目導入課文
先簡介導言(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本文文體有一個了解,直接醒目),再請學生介紹達爾文、進化論,教師補充,運用多媒體展示《物種起源》一書及作者的照片(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認識)。
二、明確本課學習重點
1、請學生速讀課文,畫出本文的思路圖,分組交流。
。ㄕf明:通過速讀,整體感知文章并初步篩選出文章的關鍵句及主要觀點;通過討論交流、理清文章結構,整體把握全文;通過簡潔的段意概括,意在培養學生提煉觀點、準確表達的能力。)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請學生說出所畫的關鍵句,而后集體加以確認。
明確:關鍵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語句,它突出地體現著文章的旨趣,標示著文章的思路,顯示著文章結構的特點。其類型為:①從內容來看,中心句是關鍵句。它是集中提示說明對象的特征或標示主要事理的語句。第1段“。。我之所以說明這些,是為了要表明我并沒有輕率地下結論”。②從結構看,總結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是關鍵句?偨Y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內容,總提句、過渡句顯示出文章說明內容的推進。如第4段“關于物種起源的問題。。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這個總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第5段“因此我們對于生物變異及相互適應的原因和方法。!边@個過渡句提示下文的主要內容。③從出現的'頻率來看,反復出現的文句是關鍵句。一方面是作者著力要表達的觀點需要強調,另一方面也用于顯示層次。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復說“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生物的種不是不變的”。
。2)如何篩選關鍵句?
明確:從內容人手,找出中心句;從思路、結構人手,確認總提句、過渡句和總結句。
。ㄕf明:篩選關鍵句,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并不難。但如何篩選得正確、準確,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導。教師可以先試著讓學生總結規律,然后一定要給學生講明白?捎没脽羝@示出來。)
3、欣賞品味。
思考:這篇“導言”主要說明了《物種起源》的寫作經過和作者對物種起源問題的一些基本看法。透過說明文字,我們可以看到達爾文怎樣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夠體現這種精神的文字。
明確:第1段,從“遠航”到“現在”,其間“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專心思考”、“又把這些札記加以充實”等等。一個正確的結論,從考察到研究,從感性到理性,從綱要到全書,歷時十多年,可以看出達爾文對待科學工作的嚴謹審慎的態度和長期刻苦鉆研的精神。
第2段,“華萊斯先生。。一般結論,幾乎和我完全相同。!苯Y合注釋,可以看出達爾文實事求是的態度。
第3段,指出本書的缺陷,“還是摘要的性質”;說明今后的打算,“詳盡地刊印出來”避免使別人“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結論”,反映出達爾對理論著作嚴肅、審慎的態度及謙遜的精神。
第4段,“仍然難以令人滿意”表明作者決不輕率地作出結論的科學態度。
第5段“這類的研究,雖然常為一般博物學家所忽略,但是我卻相信它的價值的重大”說明作者注重親身實踐的科學態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很簡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與不足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第7段,“毫不懷疑地斷言創造論的錯誤”、“我深信”、“我又確信”,這些突出地說明了達爾文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毫不動搖的信念和勇于堅持真理的精神。
教師引導學生對上述精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并板書:長期考察,實事求是,謙遜審慎,決不輕率,親身實踐,不避缺陷,毫不動搖。
。ㄕf明:從對文字表層意義的闡明深入到對文字深層含義的探究,從了解偉大科學家的基本觀點、理論深入到追求他的精神世界、人格魅力,這不僅是在完成教學目標,也是在教會學生如何解讀文章,如何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與作者。)
三、布置作業
1、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片段。
2、請同學們思考達爾文“進化論”的“適者生存”的觀點是否適合于人類社會,它與“關懷底層”是否矛盾? (王岱)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要求
1、懂例文《鉛筆刨刀》,知道這篇例文寫了有關鉛筆刨刀哪幾方面的內容。初步感知狀物文章的寫法。
2、能借助"習作要點討論"的提示,對照例文,懂得寫一種文具的要領。
3、按習作的要求觀察自己的鉛筆刨刀或其他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狀怎樣,上面有什么圖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說再寫。
二、教學重點
按習作要求觀察自己的鉛筆刨刀或其他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狀怎樣,上面有什么圖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說在寫。
教學難點:懂得寫文具的要領:按順序寫,寫的生動逼真。
三、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片、小黑板、各種文具
四、教學過程
(一)練習說話,激發興趣
1、說話,提要求
出示說話句式:我的真棒,因為它。
2、學生自由練習
3、集體交流(選擇四、五名學生,夸不同類型的文具)
4、小結過渡
老師真想不到同學們的文具那么美,用途那么廣,真是各有所長,難分高下呀!這樣吧,我們來把它寫成文章再比。怎么寫呢?我們首先要學會觀察。
(二)學習例文,感知寫法
1、出示圖畫,指導觀察
。1)討論確定觀察方法
觀察要仔細,要有順序,你想按什么順序觀察鉛筆刨刀?
。ㄕw部分、上下、外里等)
。2)按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觀察鉛筆刨刀
先從它的質地、形狀兩方面觀察。
。3)口頭交流
。4)再觀察它主要部分的顏色,有什么用途。
。5)口頭交流
。6)小結過渡
2、導讀例文,知道寫什么,怎樣寫。
。1)輕讀例文,想想:作者觀察描寫了鉛筆刨刀的哪些方面?
。2)讀后交流。(提示:質地、形狀、顏色、用途)
。3)繼續讀文,說說你最喜歡哪句,為什么?
。4)交流
3、小結文具的`一般寫法:
寫文具,一般要先有順序地仔細觀察,再抓住文具質地、形狀、顏色、圖案、用途等方面的特點進行生動逼真的描寫。當然,觀察還可以從局部到整體,這都要根據文具的特點。
(三)運用寫法,集體口述。
1、出示轎車文具盒。
2、交流觀察方法并觀察描述。
。1)你想先介紹文具盒的哪些方面?(質地、形狀、顏色、圖案)
。2)練習口頭表述并交流(先一一分述,再把三方面連起來說,注意引導表述方式變化。)
。3)指導描述內部特征及用途。(先分后總)
。4)指名口述。(一、二名,并簡單評價)
(四)個人說寫,運用寫法。
1、話題要求。
2、各自按順序,抓特點練說。
3、同桌交流。
4、集體交流,詳議(兩三名)
5、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文具,說自己的特點。
6、學生各自完成習作。
板書設計:
寫一種文具
按順序仔細觀察抓特點描寫逼真
整體質地
形狀
顏色(圖案)
部分用途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14個生字,摘錄課文中描寫人物的精彩句段。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這三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肖像、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一、談話引入
1.談話
你們看了《小兵張嘎》后,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張嘎與胖墩兒摔跤比賽的情景。老師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學生讀,正音。如“擻”,應讀“sǒu”,不要讀成“shǒu”;“綻”,應讀“zhàn”,不要讀成“zàn”,也不要讀成“dìng”;“扳”,應讀“bān”,不要讀成“bāi”。
3.思考:文章的主要寫了什么
4.組內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三、精讀課文,感受形象
1.再讀課文,邊讀邊在頭腦里浮現小嘎子與胖墩摔跤的情景,讀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動作體會。
2.播放小嘎子與胖墩摔跤的電影片段讓學生觀看。
3.再次模仿小嘎子的動作
4.談談:讀了課文,小嘎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課文又是通過什么方法塑造這一形象的。
出示重點語句:
、傩「伦釉诩依锔怂,一向仗著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
、谄鸪,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
、蹆蓚人走馬似的轉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朝天。
寫小嘎子摔跤時的動作描寫,作者用了“站、圍、蹦、轉、揪、推、拉、拽、頂、扳”等表示動作的詞語
小組交流,這些語句體現了小嘎子什么樣的性格,全班交流。
四、朗讀課文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形象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1.組內進行朗讀,各組推薦最佳選手進行比賽。
2.體會人物形象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怎樣刻畫人物呢?方法是多樣的.,有以環境描寫來烘托的間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的直接揭示,還有以動作描寫來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會生活的寫法。其中對動作描寫的偏好,可以說是任何一個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說,只有描寫行動,人物才能站起來。這一意義上說,動作的確是透視人物心理的多棱鏡。
動作描寫動作細節,尤其是凝聚人物個性的細微動作,往往是個性化人物的特有標志。重筆特寫凸現人物的個性,提示人物復雜而深邃的內心世界!度辶滞馐贰分械膰辣O生監死前“伸”最終使其成了世界文學名著人物畫廊中的又一吝嗇鬼的典型。至于窮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臺上“排出”九文大錢時的得意,
濃墨潑寫體現人物性格動作是無聲的語言,是人物個性的符號。濃墨潑寫人物一連串的動作,在動作群的刻畫描寫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來。
心理描寫:心理描寫是刻劃人物的一項基本功,其表現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內心獨白、表情描摹、展開聯想等。心理描寫經常與動作描寫結合在一起,目的在于準確地傳情達意,但無論用哪一種方式表現,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這篇短文采用的是內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樣想"來表現。這種寫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跡。如“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边@句心理描寫。
五、拓展
閱讀《三國演義》。
語文教案 篇8
課題:山中訪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有關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學習作者運用的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在以前,我們學過《尋隱者不遇》 這一首詩,還記得嗎?請大家背一背。
2、請說一說這首詩講了什么?
(詩人去山中尋找一位隱者朋友,向童子打聽隱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訴詩人,隱者去采藥了。童子只知道隱者在山中云霧深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沒找到。)
3、假如你進山拜訪朋友而朋友不在,你會空手而歸嗎?
4、你喜歡在山里做些什么呢?
5、如果同學們進了山,收獲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漢榮也到山中拜訪朋友,帶回了好心情,好記憶,他拜訪了怎樣的朋友?就請我們來共同欣賞李漢榮的《山中訪友》。(出示課題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請同學們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學生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在這些 朋友的名稱下做上記號,看看作者到底去拜訪了哪些朋友。
、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反饋,簡單地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動物、風云雷雨等。)
三、學習出門,感受心情
1、作者輕裝上路,讀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當時的心情。
(心情好;高興。)
2、你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心情很好?
出了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
、 自由地讀讀這句話,感受話中所包蘊著的.情意與心情。
、 理解與微風撞了個滿懷的寫法及所包含的韻味。
、 帶著輕松愉悅激動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
語文教案 篇9
設計指導思想
文言文教學最難的地方在于對“言”和“文”的處理。無疑,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言”,但在如何重視“言”上,各人的理解很不一樣。很多人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梳理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現象上,以為這樣才是重視“言”。自然,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現象需要我們把它們明確地“分離”出來,但除了這種“分離”,我們能否搞一點整體性的把握,搞一點信息篩選?事實上,信息篩選、整體把握,是駕著飛機在文本上作低空盤旋,是對“言”的充分尊重和照顧。本著這一思想,我在梳理本文(蘇教版選修課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第四課)字詞的基礎上,首先讓學生跟文本對話,通過推理與想象,了解張良成功原因的兩種不同的觀點,進而比較不同的文本,讓“言”反復出現在學生的學習視野。有了這種對“言”的充分重視,現代文教學的一些方法自然就能合理地使用起來,就能做到“言”、“文”結合。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立意的創造性和新穎性,學習蘇軾的治學精神。
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主次分明的寫作特色。
3、培養學生辨證思維和逆向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在學習本文立意新穎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
2、難點:比較不同的文本、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通過提問,解決文中字詞
在課前充分預習的前提下,讓學生自由提問、共同解決字詞問題,同時教者也可以在自由提問的基礎上,適當加以補充。提問與補充,估計更多地要涉及以下一些內容,教者最好能心中有數。
1、實詞
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見:通“現”,表現,顯露)
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折:使……受摧折,使動用法)
鄭伯肉袒牽羊以逆(逆:迎接)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居于……之下,謙遜地對待,名詞活用為動詞)
臣妾于吳者(臣妾:稱臣稱妾,或充當奴隸)
忍小忿而就大謀(就:成就,完成)
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驚:使……受驚。怒:使……發怒。都是使動用法)
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王:立王,稱王,名詞活用為動詞)
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全:成全)
2、虛詞
匹夫見辱(見:被)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間(卒:通“猝”,突然)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安:怎么)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方:正)
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特:只)
句踐之困于會稽(之:連接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乃:竟)
3、一詞多義)
過:必有過人之節(超過,超越)/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錯)
怪:其事甚怪(奇怪)/油然而不怪者(以為……怪異,意動用法)
其:非子房其誰全之?(語氣副詞,表示反問,相當于“難道”)/此其所以為子房歟(語氣副詞,表示揣測,相當于“大概”)
所以:所以微見其意者(用以……的方式)/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的原因)
二、熟悉文本,感知不同觀點
《留侯論》是一篇史論,屬于議論文。本文集中論述了張良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能忍”,“忍”字貫穿全篇。但作者的立論,是建立在駁論的前提和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對于張良成功的原因,在作者之前已經有流行的看法——得益于圯上老人所授的奇書《太公兵法》。按照目前流行的說法,在文本之中存在著一場圍繞張良成功原因的對話——蘇軾與前人的對話。在補充《留侯世家》的記載之前,應該讓學生首先接觸文本,跟文本對話,通過推理與想象,了解張良成功原因的兩種不同的觀點。
討論:本文蘊含著關于張良成功原因的不同觀點,你能根據文中有關語句來談談嗎?
明確:作者認為張良成功在于他能“忍”,而前人認為張良成功在于他讀得到了一本神奇的書。
,三、比較閱讀,了解治學精神
在前面比較不同觀點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了解蘇軾文章立意的新穎性,可以通過投影,把《留侯世家》里的相關文字提供給學生。引用如下: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绷家蚬种,跪曰:“諾!蔽迦掌矫,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蔽逶浑u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蔽迦,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背鲆痪帟,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下黃石即我矣!彼烊,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子房始所見下邳圯上老父與《太公書》者,后十三年從高帝過濟北,果見谷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黃石。每上冢伏臘,祠黃石。
討論:《留侯世家》和《留侯論》二文,除了對于張良成功原因的說法不同之外,還有哪些不同點?
明確:圯上老人為誰?前者認為是鬼物,是谷城山下的黃石,他能預見到張良“后十年興”;而后者認為是秦之世出而試之的隱君子。老人來到圯上的用意是什么?前者認為是為了授書,這樣張良“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來“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而后者認為是為了“深折”少年張良,教他“能忍”。
歸納:剛才討論出來的兩個不同點,加上前面觀點的不同點,這三個不同點在蘇軾的文章里都有體現。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北疚氖且黄氛,實際上也是一篇讀書筆記。作者認真讀書,卻并不迷信前人的看法,他善于思考,敢于懷疑,一翻舊案,自抒新見,這樣治學精神和思維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四、梳理材料,歸納對比特點
提問:剛才發生在張良身上的這件事,根據課本第2段開頭的一句話,我們可以用最簡潔的字眼來概括它,這就是“受”,即受兵書。那么,除此之外,本文還寫了張良的幾件事?你能用文中現成的詞語加以概括嗎?
明確:一件事是“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擊之間”,這“一擊”用課本的注釋來說,就是指“張良曾與力士用鐵錘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遂”一事,這樣可用“擊秦帝”三字來概括。還有一件事是“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時“子房教之”,這可用“教高祖”三字來概括。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本文共寫了有關張良的這樣三件事:擊秦帝、受兵書、教高祖。
提問:這三件事有什么內在的聯系?
明確:都圍繞“忍”字,分別是不忍、能忍、用忍。它們分別是從反面、正面、正面來論證“忍”的,通過正反對比,觀點顯得鮮明、有說服力。
提問:本文還提到了哪些人物?
明確:還提到伊尹、太公,荊軻、聶政,鄭伯、勾踐,項羽、劉邦。
提問:他們又是分別從什么角度來論證中心論點的?
明確:伊尹、太公是從正面,荊軻、聶政是從反面,鄭伯、勾踐是從正面,項羽是從反面,劉邦既是從正面又是從反面(因為劉邦有能“忍”之時,也有不能“忍”之時,而需張良教之)。由此可知,本文在論證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正反對比。
五、解讀題目,學習史論寫法
提問:本文題目是否可以換成“忍論”或“論忍”?
明確:不能,因為本文屬于史論,是由史書上有關張良的荒謬說法引發思考的,而作者所引用的主要也是張良的事例!傲艉钫摗边@一題目表明了本文論述的主要對象。這說明,史論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寫作時應該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提問:如果以“忍論”或“論忍”為題,最好怎么處理張良的事例?
明確:對張良的理性分析少一點,對前人關于張良奇遇的荒謬說法不提或盡量少提,對張良的三件事進行集中論述。
六、適當遷移,進行思維訓練三槐居語文論壇!
1、蘇軾的觀點,是針對前人對張良成功的荒謬說法而樹立的,自有其合理之處,可是一旦離開了這種針對性,去泛泛而談“忍小忿而就大謀”,無疑在事理上是有漏洞的,因為當忍則忍,不當忍則不能忍。
討論:是不是一切情況下都要“忍”?
明確:假如是敵我之間,假如是邪惡與正義之間的交戰,假如問題已涉及到人格、國格、民族尊嚴,假如一位國家一級飛行員已然倒在歹徒的刀下,假如一位同胞姐妹正在光天化日之下遭禽獸蹂躪,假如某位惡霸已然仗勢凌法、為霸一方,假如敵寇的鐵蹄已然踏上母親的國土……假如這個時候,你還是一味地隱忍,一味地退讓,那可就無異于犯罪了。真若如此,天理何在?正義何在?因此,當忍之時自當謙忍退讓;不當忍時,自當拍案而起,挺身而出!這就是“忍”之辯證法。
2、《留侯論》為蘇軾著名的翻案文章,內容創新是其特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有一些“想當然”的共識,但我們不見得同意的事情?比如植物會“向光”生長,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植物“怕光”,故兩邊生長速率不一,造成植物有不同的生長情況。又如“沉默是金”、“謙受益、滿招損”是否為必然的結論?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03-28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09-17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教案09-06
語文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