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精華】小學美術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船的知識,知道船的基本結構和用途。
2、能用蠟筆(或油畫棒)、水彩畫等形式創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想象力。
3、使學生從小熱愛航海事業,培養不怕困難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船,從原始的獨木舟演變到現在,種類繁多,用途各異。它悠悠地漂浮于小河上,或疾速行駛在蔚藍的大海中,賦予人們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很多人渴望坐一趟船,去體味大海的遼闊和深沉,甚至渴望親自造一艘船,讓它航行在迷人的大海上,即使是世界上最簡陋的一艘船,也會覺得滿足與快樂。船是連接古代文明的紐帶,是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
本課以《船兒出航》為題,目的是使學生對未來懷有美好愿望,樹立起朦朧的個人理想。教材通過提問船的類型、用途、造船特點,使學生了解有關船的知識,為進一步設計自己心目中的船準備素材。教材提供了用蠟筆、油畫棒和水彩創作并結合拼貼的示范作品,展示富有特點的行駛中的船,為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和想象力打下基礎。教材還提供了一些學生作業,有繪畫的,有手工的,還有許多學生一起放船出航的場面,進一步激起學生創造的欲望。
2、重點、難點。
重點:航行中船的特點的表現。
難點:描繪航行中的船,體現學生的想象和創意。
三、教學設計
●方案一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W生)觀察自己喜歡的船的特點;收集有關船的資料,體會航行中船的魅力;準備油畫棒(或蠟筆)、水彩筆、紙張等常規作畫工具
。ń處煟┱n件、范畫等
教學過程
1、認識航船。
播放課件:航行中的船。思考: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點?怎樣表現航行中的船(教師強調航行中的船與環境的變化)?
2、欣賞范作。
。1)播放課件:欣賞美術作品,體會各種各樣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點等。思考: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現方法(構圖、造型、技法、情感、創意)?
。2)師生共同講講有關航行中的船的故事。
。3)教師小結。
3、學生創作。
。1)創作主題:船兒出航。
。2)學生提出創作意向。
。3)教師建議:可以以故事單幅的形式畫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畫觸礁或風浪中的船,還可以畫各種形態各異的航行中的船。
。4)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4、評價作業。
。1)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稱、創作過程、想法等)。
。2)采用自評、他評和教師評相結合的方法。
5、回家作業。
回家修改自己的船,下節課用手工的形式創作出來。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W生)準備各種拼貼材料工具(如剪刀、紙張、布、膠水、兩面膠等)
。ń處煟┐.模型、課件等
教學過程
1、評價作業。
讓學生上臺介紹回家修改后的繪畫作品,說說存在的優缺點。
2、比較異同。
。1)播放實物投影:繪畫的船與手工的船。思考:它們有什么異同點?
。2)播放課件:船兒出航了(進一步體會手工船的特點)。
。3)師生共同小結,理出創作思路,可以創作多功能的船、外形美觀的船、有創意的船等。
3、示范制作。
。1)播放課件:以剪貼為例的手工船的制作過程。思考:這條手工船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它有什么優缺點?
。2)教師強調制作手工船時應注意的問題(如整體觀察、剪、貼、安全等)。
4、學生創作。
。1)提供創作主題:航船在我心中。
。2)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5、評價作品。
。1)以自評為主,他評和教師評為輔。
。2)評價建議:船的造型是否獨特美觀、富有創意。
。3)進行思想教育,如:假如你是船長,遇到危險時怎么辦?
。4)舉辦一場航模比賽,看誰制作的船最棒。
6、課外作業。
收集有關船的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加航模比賽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古代青銅藝術,了解青銅藝術的發展史及其特色。
2、指導學生學習欣賞的基本方法,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了解青銅器的發展,欣賞青銅器藝術的方法。
教具學具:課本、圖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ㄒ唬┮龑щA段:
1、播放幻燈片,初步讓學生瀏覽,導入本節課要學習的課題:珍愛國寶--古代的青銅藝術。
2、讓學生來說自己所了解的青銅器及其發展過程。(課前布置學生收集相關內容)
3、師:我國古代青銅器的鑄造,遠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經開始出現。商帶和西周是青銅器鑄造的鼎盛時期。
。ǘ┌l展階段:
1、欣賞教材中的青銅器圖例:先讓學生看書中的圖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說明。
2、探討怎樣來欣賞,請學生來說說。
3、歸納欣賞的基本方法:
。1)從造型上來欣賞,根據不同用途,青銅器有各種不同的造型。
。2)從紋樣上來欣賞,青銅器上常有動物紋、幾何紋以及人事活動等圖案,反映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
。3)從文字上來欣賞。
。ㄈ└鶕厦鎺c欣賞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欣賞青銅器藝術
。ɑ脽簦
夏:
乳釘紋爵
商朝的青銅器:
1、獸面紋方鼎。
2、四羊方尊
3、青銅縱目面具
西漢時期:
長信宮燈
戰國時期:
1、虎噬鹿青銅器座
2、宴樂攻戰壺
東漢時期:
銅奔馬
。ㄋ模⿴煶鍪粳F代的青銅器,引導學生欣賞,看看與古代的'青銅器又有什么不同。
。ㄎ澹┲R窗:青銅是紅銅和錫的合金,也有的是紅銅和鉛的合金。紅銅加了錫、鉛以后,使銅的熔點降低,硬度加強,因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銅。
三、讓學生討論要怎樣來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藝術。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第1課:
課題:魔幻的顏色
領域 造型、表示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三原色。
2. 觀察兩個原色調和之后發生的色彩變化,說出由兩原色調出的第三個顏色(間色)
3. 能夠調出預想的色彩,并用它們涂抹成一幅繪畫作品。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用三原色調出三個間色
2. 能否分別說出三個間色分別是由那兩個原色調出來的。
3. 能否調出預想的顏色。
4. 能否記住三原色以和用他們調出的間色(間色這一概念可以不出現)。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范作。
2. 同學準備學具:水彩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因為三年紀的同學對水彩畫接觸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導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顏色,然后,讓同學挑選兩個最喜歡的顏色,調一調。再說一說變成了什么顏色。接下來可以讓同學自由調配顏色,但要有兩個要求,只將兩種顏色相調,并且要記住它們調出的第三個顏色。(可以做一些筆記)。然后交流。
2.發展階段
讓同學認識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義
將紙弄濕,將調出的色彩涂抹在作業紙上:讓同學用兩個指定的原色調出教師出示的那個間色。同學調出顏色胡 色相一定會有差別,讓同學比一比。說說原因。教師分別出示兩個間色。讓同學自身尋找兩種顏色調出它。同學繼續嘗試調出喜歡的顏色并填在畫面的空白處。
3. 收拾與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主同學將水彩畫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進行作業展評。
三、課后拓展
在課堂練習的基礎上,可讓同學做以下練習:繪出七色彩虹,繪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覺,表達心情,天氣,味道……
教學參考資料
蒙德里安與《紅。黃。藍的構成》
蒙德時安
Mondrian.Piet:[荷蘭](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蘭的阿麥斯特一個教會學校校長家庭,14歲開始學畫,20歲成為當地的一位中學美術教師,開始從事學院派和寫實主義創作,后又從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寫實主義創作,后又從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養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蘭看到畢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體主義作品后,次年就趕赴巴黎,開始按立體主義方法作畫。最初使用最單純的紅,黃,藍和綠等顏色來描繪風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籠統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來表示風景,1914年回到和來創建風格派,提倡新造型主義。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義視為一種手段,通過這種籠統符號把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簡化成有一定關系的表示對象。他認為:“唯有純造型才干完成最后的籠統。在造型的藝術中,真實性只能通過形式和色彩,有動勢的運動的均勢才干表示出來,純手段才是提供達到這一點的最有效的方法!边@一思想使他通過直角,通過把色彩簡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為一種非全等的,對立的的均衡。正如他自身所說:“我一步步地排除著曲線,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線和橫線完成,形成諸如十字型,各個相互分離和隔開,直線和橫線是兩相對立力量的表示,這類對力的平衡到處存在著,控制著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畫中,曲線已經消失,垂直與水平結構居主導地位;19196年以后通過垂直與水平線結構的動勢平衡,以和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示宇宙的理想,達到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都t,黃,藍的構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見方,現歸紐約私人(Mn and Mrs,Armand P,Bartos(收藏)
第2課
課題萬花筒
領域 設計、應用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并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 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示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
3. 試著按自身的設計來表示色彩。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表示對稱的圖案。
2. 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 能否表示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4. 如何引導同學在設計、應用領域學習。
5. 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小學中年級同學制定設計方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一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范用的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2. 同學準備學具:有萬花筒的同學將其帶到課堂。帶好彩色紙,剪刀,繪畫筆等。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讓同學看看萬花筒然后討論:萬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點?主要引導同學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引導同學觀察萬花筒中歸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并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2. 發展階段
首先可以讓同學討論一下思路:我們要創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制作其余五個“鏡子里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然后讓深長考慮用什么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同學很難將對稱表示得精確,這并不重要,對于三年級的同學只要能表示出萬花筒的圖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同學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并且將它表示出來。
3. 收拾與整理
同學應該已經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么結束時只要再檢查一下周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萬花筒:
一種光學裝置。由幾面鏡片組成,能使人從其中窺見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對稱幾何圖形;轉動裝有玻璃碎片的局部即可顯示出千變萬化的圖案。由布魯斯特于1816年前后發明,1817年取得專利權。簡單的萬花筒包括兩片楔形條狀反射鏡,成60度或45度相連,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鋁片折成。鏡片裝在筒內,筒的一端裝有可轉動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屬箔或圓珠。有些萬花筒不裝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鏡片反映遠方的物體。如在窺孔上裝一目鏡則效果更佳。
在萬花稠中歸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面,還有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同學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同學試著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的形狀,表示它的繽紛。試著做一個萬花筒。
第3課
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領域 造型,表示,欣賞,評述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 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制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 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示方法是否有創意。
3. 構圖是否完整。
4. 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身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一些玩具汽車,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與這些物品大小較匹配的景物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的動畫片,電影等影像資料。
2. 同學準備學具:同學將自身過家家用過的各種玩具“娃娃,動物,積木,汽車,廚具……)帶來。帶齊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讓同學回憶看過的有關大人國或小人國的故事,簡要說明一下故事內容。然后討論故事是如何表示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小人國)的?
請同學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說說感覺并討論: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提非常小,讓同學舉例說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影像資料告訴同學: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2. 發展階段
同學考慮:你想表示大人國還是小人國?你想有那幾樣物體的大小反差來表示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或小人國?繼續啟發同學考慮:畫面的主體是什么?用什么背景來烘托它的大或者?
同學根據自身的創意開始作業。
3. 收拾與整理
4. 同學的創作往往要兩課時才干完成,在第一課時結束的時候,教師可將作業收起來。
三、課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示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參考資料
《格列佛游記》
〔英〕喬納森。斯威夫特著。第一部是“厘麗浦之游”,俗稱“小人國”,第二部是“勃羅廷奈之游”,俗稱“大人國”。
第4課
課題前前后后
領域 造型、表示、欣賞、評述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一規律。
2. 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示物體的前后關系的作品。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例舉“近大遠小”的現象。
2. 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律來表示前后關系。
3. 畫面是否表示出了物體的前后關系。
4. 三年級的同學怎樣學習透視知識。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一些有明顯透視效果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2. 教師根據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在課前讓同學觀察道路兩旁的樹,電線桿等有明顯透視現象的景物,如有條件,可讓同學用照相,速寫等方式記錄觀察結果。
3. 同學準備學具:剪刀,漿糊,彩色紙,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交流課前觀察的結果,教師同時出示相應的圖片,影像資料等。說說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規律?舉例說明。
2. 發展階段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示前后關系的?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水墨畫的特點;
2、認識幾位水墨畫大師及其作品特點;
3、嘗試樹石的畫法;
教學重點:
認識水墨畫、嘗試水墨畫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出示圖片)請看張老師左手拿著的是什么?(紅墨水)右手拿著的是什么?(藍墨水)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墨水) 師:同學們回答得真好!我手里拿的確實是墨水,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不是墨水,而是叫做水墨的`一種東西。(出示圖片“水墨”?)誰來猜猜“水墨”是一種什么東西呢?
出示圖片文字描述【齊讀】:(水墨一般是指水墨畫,它是中國傳統的繪畫表現形式,它一般利用清水和墨汁來作畫。相對外國畫種而言,水墨畫也叫做“中國畫”。)
2、欣賞水墨效果視頻
提問:你都看到了些什么?(魚、鳥龍等)這些東西有什么特點?(若隱若現、變換莫測)教師小結:我們中國畫里面有一種繪畫表現形式叫做“寫意”,它就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力求筆情墨趣,以追求畫面的“神似”謀求意境)(圖片出示完整敘述)
二、學習新課
師:水墨畫在繪畫過程中不要求太細致的刻畫,要追求神似,大膽概括,大膽表現,下面我們來認識幾位水墨畫大師以及他們的作品
1、欣賞黃賓虹大師、陳子莊大師、張朋和李可染大師等的水墨畫作品(圖片出示相關大師的簡介和代表作品)
觀察提問:這副景物中近景是什么?中景是什么?遠景又是什么?(教師板書:近景、中景、遠景)
2、提問:你最喜歡哪一位大師的作品呢?為什么?
師:同學們,現在我跟大家介紹另一位國畫大師,他的名字叫戴暢,請看他的簡介。(出示圖片和簡介)
設問:看完他的簡介,你最想問張老師什么問題?
3、展示認識“一平方尺”大小的宣紙。
設問:你想成為一位有名的國畫家嗎?你想讓你的繪畫作品也很值錢嗎?那就認真地和張老師一起學習,享受繪畫的樂趣吧!
三、學習石頭和樹的畫法
教師利用宣紙示范石頭的畫法 教師巡視學生的練習情況 教師選出優秀者上臺示范或給同學示范 教師點撥:無限的石頭堆積即成了山! 師生觀看視頻《樹的畫法》
四、練習作業展示和小結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教案01-07
小學美術教案06-12
(經典)小學美術教案10-08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18
小學美術的教案07-22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23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5-29
小學美術教案[經典]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