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10-24 10:33:40 四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優】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數學廣角主要是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方法。它通過生活中常見實際問題,讓學生發現規律,抽取出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再用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課時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是探討關于一條線段并且兩端都要栽的情況。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植樹問題”,是后繼學習的準備,需要正確建立數學模型。

      教學目標

      1、發現“植樹棵數”與“間隔數”的規律,建立“樹的棵數=總長÷間距+1”的數學模型。

      2、能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建立模型,應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決植樹問題的方法。

      4、體會數學模型的生活意義與作用,體驗到學習的喜悅。

      學習重點:采取什么策略正確解決“一條線段并且兩端都種”的'植樹問題。

      學習難點:發現“植樹棵數”與“間隔數”的。規律,建立“樹的棵數=總長÷間距+1”的數學模型。

      預設過程

      一、嘗試解題發現問題

      1、揭題:今天我們來研究植樹方面的問題。(板)

      2、課件呈現學習材料,請學生嘗試。

      3、反饋,形成爭議:

      1)100÷5=20

      2)100÷5+1=21

      4、提出研究問題:植樹棵數正好等于間隔數,還是間隔數加1呢?(板)我們來研究。

      二、研究規律

      1、議:在曬場的一側(8米)種小樹,兩端都種,可以怎么種?

      2、生述師畫,發現棵數比間隔數多1。

      3、自己嘗試畫圖,完成表格。

      4、議:你發現什么?

      5、:當在路的一側種樹時,如果兩端都種,棵數=間隔數+1,也就是等于總長÷間距+1。(板)

      6、分析嘗試題的正確解法

      三、練習

      1、變式練習

      2、擴展練習

      1、完成1-1。

      1)議:已知什么,求什么?(師在模型的相應地方畫√)

      2)嘗試完成,并反饋。

      2、完成1-2。

      1)議:已知什么,求什么?(師在模型的相應地方畫√)

      2)議:怎么求總長?(板)

      3)嘗試完成,并反饋。

      3、完成2。

      1)議:已知什么,求什么?(師在模型的相應地方畫√)

      2)議:從間隔10米,能停41輛,能求出什么?求出總長后,怎么安排這51輛車?

      3)嘗試完成,并反饋。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設計說明

      連減的簡便計算是簡算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通過不同解法的比較,使學生感知在計算連減時,可以使用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減去兩個減數的和,還可以先減去第二個減數,再減去第一個減數。

      1.以情境為依托導入新課。

      在生活情境中研究數學問題,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這一理念。因此,本節課以前面“李叔叔騎車旅行”中遇到的問題為引子,引出李叔叔讀書時遇到的實際問題,導入本節新課。

      2.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各種方法,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解決“還剩多少頁沒看”這一問題時,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積極主動地嘗試解決。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最后得出三種方法,讓學生介紹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領悟各種計算方法的簡便之處及適用范圍,在交流探索中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

      3.設計多種練習,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本節課設計了很多練習題,而且題型多樣。這些練習題都是學生經常會混淆的計算題,也是很容易出錯的`題。把這些比較常見的錯誤類型題放在練習題中,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計算讓學生切實感受簡便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醒學生要先審題,再根據數的特點選擇最簡便的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游戲激趣

      1.師生共同計算下面各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45-168-32 576-52-276

      763-528-72 944-268-344

      質疑:老師為什么算得又對又快?猜一猜,老師是怎樣計算的?

      2.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做計算題時,總是希望做得又對又快,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除了仔細外,有時還需要用一些方法來幫助計算,這樣才能做得又對又快。你們想學這些方法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比賽做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探究連減的簡便算法的熱情。

      ⊙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那個騎自行車旅行的李叔叔嗎?他在旅行之前閱讀了《自助安全旅行手冊》這本書。(課件出示教材21頁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畫面)

      (1)從情境圖中,你們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

      (2)如果知道這本書一共234頁,那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課件出示例4:這本書一共234頁,還剩多少頁沒看?

      2.教學例4。

      (1)你能幫李叔叔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并計算。(學生交流列式,教師巡視)

      (2)指名匯報。

      預設

      算法一從總頁數中先減去昨天看的66頁,再減去今天看的34頁,最后求出還剩多少頁沒看。

      234-66-34

     。168-34

     。134(頁)

      算法二先求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頁,然后從總頁數里面減去看了的頁數。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頁)

      算法三從總頁數中先減去今天看的34頁,再減去昨天看的66頁,最后求出還剩多少頁沒看。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頁)

      (3)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理解這三種算法。

      3.優化算法。

      以上三種算法都是正確的,都計算出了還剩134頁沒看。你最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發表各自的意見)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課本58頁例1和做一做,59頁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頁練習十的第

      1、使學生理解什么是小數的性質,1,2,3題。

      教學目標:

      學會運用小數的性質把一些小數化簡或進行改寫;

      2、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教學難點:

      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主題

      1、學校門口的兩家文具店,左邊一家的三角板套裝售價是2.8元,右邊一家的三角板套裝售價是2.80元,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的價格比較起來怎么樣?你們是怎么樣比較的?

      2、為什么2.8元末尾添個0大小不變呢?這是怎么回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板書:小數的性質)

      二、探索性質

      1、教學例1。

     。1)投影出示例1,讓學生讀題,明確要求。

     。2)啟發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長度在米尺上標出來(教師投影米尺圖),并用整數表示。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以0.1米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圖:

      關于0.10米、0.100米,讓學生獨立或討論完成。

     。3)反饋學生完成情況,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見投影出示: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圖:

      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如圖:

     。4)教師肯定學生的學習活動,并把三幅米尺圖投影重疊兩次,讓學生觀察后問:你認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請把道理講出來。(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板書: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導學生觀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問:比較這三個小數,你發現了什么?啟發學生從左往右、再從右往左觀察,初步得出結論: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板書)

      2、驗證性質

     。1)同學們自己完成58頁“做一做”。

     。2)讓學生從直觀圖上比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這個結果說明了什么?

      三、運用性質

      1、教學例2

     。1)教師對學生說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數點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數化簡。(板書:化簡)

     。2)學生自己完成105.0900=

     。3)學生討論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嗎?為什么?

     。4)全班交流、強調小數的性質中說的是“小數的末尾的0”。

     。5)完成59頁做一做第1題。

      A、學生自己完成。

      B、全班訂正答案。

      2、教學例3:

     。1)教師說明:利用小數的性質,根據需要可以"把一個數改寫成具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板書"改寫")

     。2)學生自己完成。

     。3)大家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

     。4)說明任何整數都可以看作小數部分是0的小數。強調把一個整數改寫成具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時,不要忘記在個位的右下面點上小數點。

     。5)完成59頁做一做第2題。

      A、學生自己完成。

      B、全班訂正答案。

      3、在應用小數的性質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1)討論下面的3個問題:

      A、0.70,去掉0,小數的大小變不變?

      B、4.08去掉0,會怎么樣?

      C 、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嗎?

     。2)全班齊讀小數的性質,強調性質中的“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課本58.59頁,提出質疑,大家交流解決。

      五、鞏固練習

      1、下面的說法哪個正確,不正確的請舉出反例。

     。1)小數點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一個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這個數的大小不變。

      練后問:你認為在小數性質的表述語中,哪幾個詞語最重要?(教師在"小數"、"末尾"的下面加上著重號)

      2、做64頁練習十第1、2、3題。

      第1題讓學生練習后說說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

     。1)整數中的0不論何處都不能去掉;

      (2)小數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評價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學本節課的學習積極性。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一、教材

      《三角形邊的關系》這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通過動手操作活動導出所要研究的問題,接著介紹以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進而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原理。教材篇幅簡短,但思路清晰,要點突出,教法學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師教學。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編寫者力圖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探索過程,自己發現和得出結論。為了讓學生獲得更深的感受和體會,我遵循編寫意圖,對教材還做了適當的擴充處理,增加了一些環節,讓教學過程更顯層次性和動態性。這一內容的教學,能使學生在已經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穩定性特性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另一個重要特性,豐富三角形的知識。同時,也為以后繼續學習三角形與四邊形及其它多邊形的關系打下基礎。

      二、教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貫徹直觀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原則。根據本課的內容特點,我將實踐性原則擺在重要位置,將教學過程設置為學生自主活動的過程。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實驗法、演示法、發現法等。教學中我將把這些方法有機結合在一起,靈活運用,期望實現最佳效果。

      三、學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弊裱@一理念,考慮與上述教法相適應,突出主體性和實踐性,本節課我引領學生立足“三自”,主動學習,即:自由探究,自我總結,自主運用。安排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

      四、教學目標

      1.通過擺一擺登封操作活動,探索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規律。

      2.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分析數據,體驗探索和發現三角形邊的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及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探索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引導學生樹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氣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悅。

      五、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三角形三條邊的之間的關系

      難點:在探索中發現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

      六、教學過程

      這節課以“讓學生主動學習”為教學指導思想,為突出重,突破難點,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個環節:

     。ㄒ唬┱勗拰

      1.出示一個三角形。(同學們,這是什么圖形?)

      2.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強調首尾相連的封閉圖形。)

      3.那你們想不想知道三角形的三條邊有什么關系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

      來研究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板書課題)

     。ǘ┳灾魈剿,合作交流,學習新知

      1.合作用小棒擺三角形

      請同學們將我們課前準備好的四組不同長度的小棒拿出來,同桌兩個相互合作,看看哪組小棒能擺成三角形,哪組小棒擺不成三角形?

      2.小組匯報

      3.小組討論:

      同樣是用三根小棒來擺三角形,為什么有的能擺成,有的卻擺不成呢?觀察、比較一下這兩組實驗結論,你能發現三角形三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4.全班交流

     。1)怎樣的三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呢?各小組派代表匯報一下你們組的發現。

      組1:三根長度不相同的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組2:兩邊長度加起來大于第三條邊的長度的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組3:…………

      根據學生回答,舉出反例:引導學生辨析,逐步完善學生認識,達成共識: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板書)

     。2)這邊的各組小棒為什么不能擺成三角形呢?(強調“任意兩邊的和”)

      5.教師小結

      同學們,祝賀你們探索和發現了三角形邊的關系,讓我們自豪地再說一遍這個結論。

     。ㄈ┛磿柟套约嚎唇滩牡27頁的內容

     。ㄋ模┩卣箲

      1.教科書第28頁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

      2.出示小明上學的路線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明上學可以怎樣走?有哪幾條路線?在這兩條路線中,走哪條路線最近?請你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這種現象。

      集中分析,總結匯報

      3.課本第28頁練一練第2小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結果

     。ㄎ澹┱n堂小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贾米鳂I課本28頁練一練第3,4小題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學習目標:

      1、學習解形式為ax=b 、ax+b=c的方程,并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繼續滲透“猜想—驗證”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初步的科研意識。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形成應用意識。

      學習重點:

      解形式為ax=b 、ax+b=c的方程的方法。

      學習難點:

      分析應用題的等量關系,設未知數。

      學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很多珍稀動物,你還知道哪些珍稀動物呢?黑鸛這種動物大家見過嗎?出示信息窗三,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閱讀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可能提出問題:我國現存黑鸛多少只?

      師生共同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找等量關系,列出方程:3X=1500

      二、自主探究-----發現數學問題

     。ㄒ唬⿴熒骄縜x=b這類方程的解法。

      1、師:你會解這個方程嗎?打開課本14頁,看書完成導學案中的1.

      2、學生獨立研究這類方程的解法。(通過天平的原理探索等式的另一性質— —等式的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或同時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3、生交流解這類方程的'依據和方法。

      解:設我國現存黑鸛X只?

      3X=1500

      3X÷3=1500÷3

      X=500

      答:我國現存黑鸛500只。

     。ǘ⿴熒骄縜x+b=c這類方程的解法。

      1、師:20xx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東北虎?(信息窗1)

      2、先引導學生找出等量關系,根據“20xx年的只數×3+多的只數=20xx年的只數”,列出方程3x+100=1000。

      學生看書完成導學案2.

      3、學生嘗試解方程,并把自己的解法與同伴交流:在解此方程的過程中首先把3X看作一個數,再運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其次,要讓學生明確在解方程的過程中運用了兩次等式的性質。3X+100-100=1000-100這一步應用了“等式的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3X÷3=900÷3”這一步應用了“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4、生討論檢驗的方法。

      5、概括解ax=b 、ax+b=c這類方程的依據。關注學生的歸納、概括水平。

      三、課堂練習

      1、P15頁第1題、判斷對錯

      師:你認為判斷對錯的依據是什么?

      2、P15頁第2題,哪個X的值是方程的解?

      3、P15頁3、4、列方程解應用題。(關注學生列方程是否會找等量關系及解方程的依據)

      四、鞏固練習

      完成導學案3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堂檢測

      出示導學案課堂檢測。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在方格紙上涂一涂,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的活動,經歷用幾何模型研究小數的過程。

      2、用直觀的方式體會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的規律。

      3、在尋找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中,培養數感,獲取數學學習方法。

      基本教學過程:

      一、一、創設問題情境

      1、比較大小。1.26()2.03 0.23()0.31

      2、0.2()0.20

      二、自主探究,創建數學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誰大?你是怎樣想的。?

      2、我們一起驗證一下,在圖上涂一涂,再來比一比。學生在書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說一說。

      3、0.2和0.20怎么會相等呢?這是不是一種巧合?

      4、在下面兩幅圖中涂出相等的'兩部分,并寫出相應的分數和小數。

      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發現了什么?

      三、鞏固與應用

      1、第10頁試一試1、2。

      2、第11頁練一練1。

      3、第2、3題。

      4、閱讀!赌阒绬?》

      四、總結。

      這節課你發現了什么?

      教學反思:學生通過圖一圖、比一比,發現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一規律。并能熟練的應用這一規律。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材分析:

      學生在四年級之前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圖形,這些知識在學生頭腦里是零散的。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這些學過的圖形進行整理歸納,把這些圖形練習在一起,建構初步的圖形知識體系,培養學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發現三角形的穩定性與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并利用生活實例,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穩定性和四邊形不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分類活動,整理圖形,認識不同類別圖形的特征。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到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及三角形穩定性,認識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目標:在圖形的認識的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探索的過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標:能根據圖形的特征,將圖形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教學重點:

      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圖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體會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和三角形的穩定性。

      教學準備:

      由硬紙片做成的各種平面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展示課件,提問:我們以前已經學過哪些圖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或找出相應的圖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據各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呢?教師板書課題:圖形分類

      (一)分一分:讓學生獨立嘗試分類,采用標號的方式進行。(也可以畫出圖形來分類)。并與同桌交流分類的方法。

      匯報與交流:分小組匯報分幾類及分的理由。

      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

      (1)立體圖形;

      (2)平面圖形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線段圍成的)。

      師:剛才我們分出的平面圖形還能再分類嗎?試一試。

      1.平面圖形(根據是否線段圍成)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五邊形…)圓形

      2.平面圖形(根據角的數量或根據邊的數量)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

      3.平面圖形(根據是否有直角組成)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師生共同小結分類的方法。

      二、實踐活動:(探究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活動四邊形和三角形。

      師:拉一拉,你發現了什么?同桌交流。

      2.匯報與板書。

      小結:平行四邊形易變形,不具有穩定性。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3.展示課件。觀賞這些圖形的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鞏固與應用。

      斷一斷

      1.梯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四邊形。( )

      2.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具有穩定性。( )

      3.由四條邊構成的圖形是四邊形。( )

      畫一畫

      1.請你用一根線段把一個正方形分成兩個相同的三角形。

      2.請你將下面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可抽生回答;虿捎眉w回答的方式。

      五、作業

      1.用你自己的方式,畫出圖形分類表。

      2.完成校園作業本13頁。

      板書設計:

      圖形分類

      立體圖形

      圖形:曲線圍成的圖形

      平面圖形

      線段圍成的圖形

      我們發現: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材分析:

      這個教材內容是在學生經歷了“有趣的算式”、“乘法的結合律”、“乘法的分配律”三個探索與發現的學習過程后,教材再次以“探索與發現”為主題,其宗旨是讓學生經歷觀察、對比被除數與除數的變化及對應的商的關系,從而發現“商不變的規律”的學習過程,感受探索與發現的成功與快樂,進一步掌握探索與發現的方法;并使學生在深刻理解了“商不變的規律”的內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計算中和實際中的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并能運用這一規律口算有關除法;培養學生觀察、概括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概括、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中,發現總結規律。

      3、情感態度: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概括、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成功,同時滲透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歸納出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課件演示故事內容)請看大屏幕猴子分桃花果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兒住著一大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讓小猴分桃子。猴王說:“給你8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小猴子!毙『镒右宦,連連搖頭,“不行,太少了!太少了!”“那就給你80個桃子,平均分給20只猴子!毙『镒雍暗溃骸斑少,還少!薄斑少呀?那就給你800個桃子,平均分給200只猴子吧!毙『镒拥么邕M尺,試探地說:“大王開恩,再多給點行不行呀?”猴王一拍桌子,顯出慷慨的樣子:“那好吧,給你8000個桃子平均分給20xx只小猴子,這下你該滿意了吧!毙『镒有α,猴王也笑了。(我看大家也笑了)

      師:為什么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ㄗ尭嗟男『锒汲缘搅颂易。師:你心地真好!真善良。

      生1:因為猴子吃到了更多的桃子了。

      師:其他同學認為呢?

      生2:因為無論怎樣分,每個猴子吃到的個數都一樣,都是4個。

      師:是這樣的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8÷2=4 80÷20=4 800÷200=4 8000÷20xx=4

      師:哦,原來是這樣,你真聰明!為什么每只猴子每次分到的.桃子都一樣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索規律,概括性質。

     。ㄒ唬┯^察算式,發現規律。

     。1)課件出示

      8÷2=4

      80÷20=4

      800÷200=4

      8000÷20xx=4

     。2)觀察討論

      A、從上往下看,被除數和除數有什么變化?商有什么變化?

     。▽W生觀察討論后,代表匯報結論,師板書: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一個數,商不變。)

      B、從下往上看,被除數和除數有什么變化?商有什么變化?

     。▽W生觀察思考,個別匯報結論,師板書:被除數和除數都除以一個數,商不變。)

      C、再看第二個例子,是不是也這樣呢?

      D、你能舉些例子說明你的發現嗎?在老師發給你們的表格中寫出一個例子(師巡視,收上展示)

      被除數

      除數

      商

      E、要使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都乘0或除以0,可以嗎?為什么?

     。ㄉ赏烙懻,再匯報,舉例說明)

      師:真棒,能把你的發現用一句話說給大家聽聽嗎?

     。▽W生嘗試歸納發現的規律,師板書規律)

      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商不變。

     。ǘ)教師小結,揭示課題:這就是商不變的規律(板書課題)

      三、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1、填數。

      20÷5=4

     。20 ×6)÷(5 × □)=4

     。20 ÷ □)÷(5 ÷5)=4

     。20 × □)÷(5×8)=4

      2、已知48÷12=4,判斷下列各式是否正確。如果不對,怎樣改一下就對了。

     、牛48×5)÷(12×5) =4 ()

     、疲48×3)÷(12×4) =4 ()

     、牵48÷6)÷(12×6) =4 ()

     、龋48÷4)÷(12÷4) =4 ()

      3、搶答。

     、旁谝坏莱ㄋ闶嚼,如果被除數除以5,除數也除以5,商( )。

     、圃谝坏莱ㄋ闶嚼,如果被除數乘10,要使商不變,除數( )。

     、窃谝坏莱ㄋ闶嚼,如果除數除以100,要使商不變,被除數( )。

      觀察與思考

      下面是淘氣計算“400÷25的過程,仔細觀察計算的每一步,你受到什么啟發?

      400÷25=(400×4)÷(25×4)=1600÷100=16

      請你說說這樣做的好處:看到25想到4,把除數變成100,除以100就是把被除數去掉兩個0,這樣便于簡便計算。

      你能用這個方法計算下面各題嗎?

      150÷25   800÷25

      20xx÷125   9000÷125

      四、課堂總結。

      誰能用一句話說說這節課你的感受或收獲。(思考半分鐘后作答)

      五、作業布置。

      1、從上到下,先算出每組題中第一題的商,然后很快地寫出下面兩題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填空(在□中填數,在○中填運算符號)

      200÷40=5

     。200×4)÷(40×□)=5(200÷2)÷(40÷□)=5

     。200×3)÷(40○□)=5(200÷4)÷(40○□)=5

     。200×□)÷(40○□)=5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聯系生活實際并動手操作,能正確辨認照片分別是從什么位置拍攝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辨認照片分別是什么位置拍攝的,體會不同方向觀察對象形狀的變化。

      2、能正確辨認以正面、側面、上面觀察一組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活動1

      1、事先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人行道上觀察從面前開過的汽車,先看到什么?最后看到什么?觀察周圍的社區或村莊,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畫面怎樣,從高樓上或山頂上觀察地面的景物,看到地畫面是什么樣的。

      2、師:同學們都很注意周圍的事物,如看從面前開過的汽車,從不同位置觀看附近的社區和村莊,同學們都有體會,我們交流一下。

      3、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很多觀察景物的實際體會,現在請打開課本第58頁的。上半部分。

      從①②③三個不同的位置,拍攝了天安門廣場的三幅照片,請你辨認一下,各是從幾號位置拍攝的。

      先個人思考,再與同伴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二、活動2

      1、師:根據同學們的體會,同一個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畫面不同,現在請同學們看“練一練”第一個問題,先想一想,再用小立方體搭一搭、看一看。

      2、與全班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師:兩輛汽車從攝影師面前開過,攝影師自拍攝了以下三幅照片,請大家在○內標出攝影師的拍攝順序。

      與同伴交流,說說你的想法。

      師:因為兩輛車以攝影師面前開過的,先看到什么?(車頭)再看到什么?(車身)最后看到什么?(車尾)

      4、P58、試一試

      a、師出示掛圖,引導學生看懂從空中拍下的照片,說一說圖中有哪些物體。

      b、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嗎?

      c、先嘗試解答第(1)題第(2)題,并與同伴說一說理由。

      d、師用模型驗證,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想像。

      三、活動3

      P59、1、連一連

      先獨立觀察、填寫,再用相似的實物擺一擺、驗證。

      P59-2

      審題、填寫

      全班匯報交流想法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鈍角、銳角、直角、平角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直觀操作來認識和學習的。

      1.重視知識的探究與發現。

      在教學中,概念的形成沒有直接給出,而是整節課都是在引導學生的實驗操作、活動探究中進行。在探究活動中,不但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主動探究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歸納出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

      2.重視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

      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能在實踐中感知、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所帶來的滿足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量角器直尺三角尺

      學生準備:量角器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常識導入。(3分鐘)

      1.介紹帕斯卡:早在300多年前有一個科學家,他在12歲時驗證了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他就是法國科學家、物理學家帕斯卡。

      2.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也來驗證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

      1.傾聽教師的介紹,了解帕斯卡。

      2.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1.填空。

      (1)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2)平角=( )°

      直角=( )°

      周角=(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8分鐘)

      (一)量算法。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內角和。

      (1)出示一副三角尺,引導學生說一說各個角的度數。

      (2)引導學生算一算它們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

      (3)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2.探究一般三角形的內角和。

      (1)引導學生猜一猜其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2)組織學生驗證一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僖龑W生量出每個內角的`度數,再計算三個內角的和。

     、谝龑W生分工合作,把結果填入記錄表中。

     、垡龑W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3)引導學生明確由于測量有誤差,實際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剪拼法。

      1.組織學生用剪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內角和。

      2.引導學生總結發現。

      3.課件演示,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

      (三)折拼法。

      1.引導學生結合剪拼法嘗試折拼法。

      2.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3.課件演示折拼法。

      (一)1.(1)說出每個三角尺中各個角的度數。

     、90°;60°;30°。

     、90°;45°;45°。

      (2)獨立算出每個三角尺的內角和。

      (3)得出結論:這兩個三角尺的內角和都是180°。

      2.(1)同桌之間互相說說自己的看法。

      猜測:一種是內角和可能是180°,另一種是內角和一定是180°。

      (2)小組合作進行探究,量一量,算一算,說一說。

      通過觀察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都在180°左右。

      (3)聽老師講解,明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1.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小組內拼合。在拼合過程中要注意:頂點重合,三個角拼合。

      2.發現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正好拼成了一個平角,也就是180°。

      3.觀看課件演示,明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了一個平角,所以它的內角和是180°。

      (三)1.動手折一折、拼一拼。

      2.得出結論: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個平角,所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3.觀看課件演示,再次明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算一算。

      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個銳角是35°,另一個銳角是多少度?

      3.在能組成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后面畫“√”。

      (1)90°;20°;70°。 ( )

      (2)100°;50°;50°。( )

      (3)70°;70°;70°。( )

      (4)80°;70°;30°。( )

      4.猜一猜。

      有一個三角形,其中一個角是20°,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5.已知∠1、∠2、∠3是三角形的三個內角,請你計算出每個三角形中∠1的度數。

      (1)∠2=58° ∠3=48°

      (2)∠2=∠3=70°

      (3)∠1=∠2=∠3

      三、鞏固練習。(16分鐘)

      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把兩個小三角形合成一個大三角形,這個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 )。

      A.90° B.180° C.360°

      2.一個三角形中有兩個銳角,則第三個角( )。

      A.也是銳角

      B.一定是直角

      C.一定是鈍角

      D.無法確定

      小組合作,選一選,明確答案。

      1.明確任何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大小無關。

      2.通過討論,明確任何一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所以無法確定。

      6.如下圖,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2=30°,不計算,你知道∠1的度數嗎?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3分鐘)

      1.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布置課后作業。

      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教案03-16

    四年級蘇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20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02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5-28

    四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2-25

    四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20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1-15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5-27

    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精選)05-29

    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教案03-06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