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

    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4-05-20 12:50:52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經典)五年級數學教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五年級數學教案15篇

    五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xx頁的內容及第xx頁練習的第x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并總結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操作用長方形紙片(長3Cm,寬2Cm)與方格紙。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前面,我們通過研究兩個數的因數,掌握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知識。今天,我們來研究兩個數的倍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在數軸上標出4、6的倍數所在的'點

      拿出老師課前發的畫有兩條直線的紙。

      在第一條直線上找出4的倍數所在的點,畫上黑點。在第二條直線上找出6的倍數所在的點,圈上小圓圈。

      2.引入公倍數

     。1)學生匯報,多媒體課件出現兩條數軸,并根據學生報的數,仿效出現黑點和小圓圈。

     。2)觀察:從4和6的倍數中你發現了什么?

     。3)學生回答后,多媒體課件演示兩條數軸合并在一起,閃現12和21。

     。4)我們發現:有些數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如果讓你給這些數起個名,把它們叫做4和6的什么數呢?(板書:公倍數)

      說說看,什么叫兩個數的公倍數?

      3.用集合圖表示

      如果讓你把4的倍數、6的倍數、4和6的公倍數填在下面的圖中,你會填嗎?試試看。同桌兩人可以討論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數

      學生匯報后問:

     。1)為什么三個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號?

     。2)4和6的公倍數還有哪些?有沒有最大公倍數?

     。3)有沒有最小公倍數?4和6的最小公倍數是幾?(板書:最小公倍數)

      4的倍數6的倍數

      4,8,

      16,20,

      12,24,

      4和6的公倍數:

    五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練習十五第7~12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通過增加一個條件和改變問題成為四步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對比練習

     。、(1)解放軍某部進行軍事訓練,要行軍502千米,開始3天共行了180千米,余下的路程每天行80.5千米,還需要幾天可行完?

      (2)解放軍某部進行軍事訓練,要行軍502千米,開始3天,平均每天行60千米,余下的路程每天行80.5千米,還需要幾天可行完?

      (3)解放軍某部進行軍事訓練,要行軍502千米,開始3天,平均每天行60千米,余下的路程每天多行20.5千米,還需要幾天可行完?

     。、(1)某噴霧器廠計劃在30天里完成10800部噴霧器,由于改進技術,每天比原計劃多制造180部,這樣幾天完成?

      (2)某噴霧器廠計劃在30天里完成10800部噴霧器,由于改進技術,每天比原計劃多制造180部,這樣提前幾天完成?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小結:四步計算應用題是在簡單應用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們的結構較為復雜,種類很多,敘述方式也不一樣,解答方法更不同,但只要掌握好數量關系,學會分析方法,掌握解題規律,認真把好四個步驟,一定能正確解答應用題。

      二、只列式不計算

     。、解放軍某部搶修一條17.4千米長的.河,計劃12天修完,在當地群眾支援下,結果提前4天就完成了,平均每天比原計劃多修多少米?

     。、印刷廠計劃20天裝訂48000本書,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裝訂600本,提前多少天完成?

     。、一個化肥廠裝化肥10000千克,先裝160個大袋,每袋裝50千克,剩下的改裝小袋,小袋比大袋要少裝30千克,要裝多少個小袋?

      集體訂正

      三、第66頁第10、12題

      第10題用兩種方法解答

      四、小結

      五、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十五第7、8、9、11題

      7、兩個工程隊合開一條670米長的隧道,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第一隊每天開12.6米,第二隊每天開14.2米。這條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時兩隊各開鑿了多少米?

      8、長沙到廣州的鐵路長726千米。一列貨車從長沙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米。這列貨車開出后1小時,一列客車從廣州出發開往長沙,每小時行77千米。再過幾小時兩車相遇?

      11、某車間用兩臺機床同時加工2160個零件。第一臺機床每小時加工24個,第二臺機床每小時加工30個。如果每天工作8小時,加工完這批零件需要多少天?

      六、教后感:

    五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P14練習三第4、6、7、8、1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熟練運用小數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過程與方法:經歷小數乘法運算定律的運用過程,熟練掌握小數乘法運算的簡便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感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熟練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計算策略進行簡便運算,提高學生計算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質疑引導,講解。遷移推理,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回顧問題

      1.回顧問題,加深認識。

      上節課我們共同探究了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那么在計算中你有什么感受?(指4-5名學生回答:包括學困生、中、優生)

      學生說在小數的混合運算中運用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變得簡便,也就是說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出示練習

     、1.25×7.7×8=□×□×7.7

     、6.1×5.4+3.9×54=(□+□)×5.4

     、2.5×(10+4)=□×□+□×□

     、13×10.1=13×(□+□)=□×□+□×□

      讓學生在獨立填空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讓學生說一說填空的依據,加深對乘法運算律的認識和鞏固。(交流時找中下等學生回答)

      2.運用定律,快速判斷。

      每組題中你只需在A或B中選一題來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你會選哪題呢?請你做在練習紙上。

      A、(8×5.27)×1.25 A、4.5 × 99 A、2.3×0.6+2.3×0.4

      B、(8×5.27)×1.24 B、4.5×100-4.5×1 B、2.3×0.6+0.4

      為什么選?運用什么定律?(匯報時指名中等學生回答)

      二、分層練習

      1.基本練習,鞏固新知。

     。1)出示練習。

      0.25×368×40 1.7×101 7.8×9+7.8

      5.5×9.8 12.5×2.5×0.8×4 19.7×5.3+4.7×19.7

      學生獨立練習的同時,指名板演,做后共同訂正。

      2.綜合練習,應用新知。

     、懦鍪窘滩牡14頁練習三第6題。

      組織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分析:每箱有24瓶,每1.3元,則每箱要(24×1.3)元,圖中一共有5箱,一共需要(24×1.3×5)元,該算式用交換律計算比較方便。

      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仆瓿山滩牡14頁練習三第7題。

      完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練習,并指出板演學生是否正確。

     、峭瓿山滩牡14頁練習三第8、11題。先理解題意,獲取題目所給的已知信息,再由學生獨立完成,小組討論,互相交流解題方法。

      三.拓展新知。

      (1)說一說:7.69×101 2.5×(3.8×0.04) 0.125×72

      觀察這三道算式,哪個數最引起你的注意?你馬上想到了幾?它的好朋友8在哪里?你能找到嗎?

      小結:我們要找出能湊整的數時,要根據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來。

     、圃囈辉嚕1.5×0.8+1.5×0.2 1.5×0.8+15×0.02

      第一小題:能直接說出得數嗎?運用了什么定律。

      第二小題:能直接說出得數嗎?還能直接用運算定律嗎?為什么?。

      利用積不變,因數變化規律進行變形15×0.02=1.5×0.2,1.5×0.8+15×0.02=1.5×0.8+1.5×0.2出現了相同因數再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小結:在不同的情況下,要靈活地選用不同的技巧把數進行湊整,使計算簡便。

     、歉鶕䦟嶋H情況求近似數

      每千克白菜0.45元,媽媽買了3.7kg,一共要付多少錢?

      學生思考:

      分析解答:根據“單價×數量=總價”列出算式0.42×3.7≈1.67(元)

      教師提示:因為人民幣的最小面值是“1”在以“元”為單位的小數中,“分”所對應的是百分數。所以在計算有關錢的問題時,即使沒有要求取近似數,如果最后結果的小數位數多于兩位,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保留兩位小數。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練習三

      24×1.3×5

      單價×數量=總價

      0.42×3.7≈1.67(元)

    五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正確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認真審題和檢驗的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們解答過許多應用題,有一步計算的、也有兩步計算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答較復雜的應用題,并歸納出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檢驗的方法。(板書:應用題)

      二、講授新課

      1、學習例1

      例1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ㄒ唬⿲W生分組討論思考題:

     。1)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意?如何分析數量關系?

     。3)怎樣分步列式?怎樣列綜合算式?

     。4)怎樣驗證是否正確?

     。ǘ﹨R報討論結果

     、傺菔菊n件1下載(出示摘錄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及線段圖)

     、谔釂枺阂笫O碌钠骄刻熳龆嗌偬,要先求出什么?

      后3天做了多少套怎么求呢?

      已經做的套數怎么求?

     、蹖W生列式

      分步:75×5=375(套)

      660-375=285(套)

      285÷3=95(套)

      綜合:(660-75×5)÷3

     。剑660-375)÷3

     。285÷3

     。95(套)

     、芙處熜〗Y檢驗過程。

      方法一:按照原來的題意,依次檢驗每一步列式和計算是不是對。

      方法二:把最后結果當做已知數,按照題意倒著一步一步地計算,看結果是不是符合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

     。ㄈ、規納概括:

      1.總結解答應用題的步驟。(由學生討論)

      2.出示課件2下載

      提問:這四步你感覺你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一步上?哪一步最重要?

      3.小結:解答應用題時,我們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題意上,因為解題思路是根據題意確定的`。第二步是最重要的,它決定著思路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1.四年級和五年級要給500棵樹澆水,四年級每天澆50棵,澆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級來澆,澆了5天。五年級每天澆多少棵?(解答并檢驗)

     。1)由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2)集體訂正,要求學生敘述解題思路

      2.李小勝拿3.2元錢買文具,買了4支鉛筆,每支0.6元。剩下的錢買圖畫紙,每張0.2元,可以買幾張?

      3.新豐農具廠趕制540件農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制多少件?(畫圖并檢驗)

      獨立解答后,把題目的結果當成已知條件,把一個已知條件當成問題,編一道應用題,并解答。

      4.一個裝訂小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需要多少小時能裝訂完?

     、傧扔蓪W生獨立完成。

     、诮處煶鍪静煌惴,請同學討論是否正確。

      四、質疑調節:

      1.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還有什么問題?

      3.教師提問:①審題除了以上方法外,還有什么方法?檢驗呢?

     、诮獯饝妙}為什么要檢驗?(討論)

      五、課后作業

      練習十二1、2、3、

      六、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教案5

      一、教學目標:掌握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二、教學重點:掌握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弄清有括號的運算順序。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準備題:

      19 ×(935-875÷ 25) [51÷(120 -103)+24]×64

      1、先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

      2、讓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B、導入新課:

      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有括號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C、講授新課:

      例 3 :4.38 ÷ (36.94 + 34.3×0.2)

      提問:1、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 。校對。

      4.38 ÷ (36.94 + 34.3×0.2)

      = 4.38 ÷(36.94 + 6.86)

      = 4.38 ÷ 43.8

      = 0.1

      例 4 : [(5.84 - 3.9 ) ÷0.4 + 0.15] ×0.92

      提問: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獨立完成。校對。

      3、做錯的說一說錯的原因。

      [(5.84 - 3.9 ) ÷0.4 + 0.15] ×0.92

      = [1.94 ÷0.4 + 0.15] ×0.92

      = [4.85 + 0.15] ×0.92

      = 5 ×0.92

      = 4.6

      D、鞏固練習:

      1.8×(1.4 - 0.26 ÷2) [7.6 - 5 ×(0.3 + 0.9)]÷10

      1、先說一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2、抽兩名學生板演。

      E、課堂小結:

      在既有中括號,又小括號應該先算什么,再什么?

      F、布置作業:

      P - 52 第一題、第二題和第三題。

      課堂作業本

      練習 十一

      一、教學目標:1、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學會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二、教學重點: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學會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三、教學準備:卡片和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口算訓練:

      6 + 4.4 = 0.01×80 = 7.4-0.9 = 6.3÷0.63 =

      2.3×5 = 0.4×0.5 = 0.2÷0.04 = 5÷0.02=

      18.6-6 = 5.4 + 6 = 9-1.35= 0.3×0.05 =

      1、以小組開火車形式看口算報得數。

      2、錯的說一說錯的原因。

      B、比較訓練: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1、說一說每題的計算順序。

      2、括號有什么作用?

      3、抽三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幫助學困生。

      4、校對,錯的說出錯在哪一步?

      C、求未知數:

      7.2 + X = 15.4 X - 0.8 = 3.6

      1、抽兩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2、說一說每題求X的依據什么?

      D、應用題:

      P - 53 第五題:

      1、說一說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先讓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兩人相互討論。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4、 42 ÷1.5 表示什么? 42 + 42 ÷1.5 表示什么?

      E、布置作業:

      P - 53 第三題。

      《課堂作業本》

      練習 十一 (二)

      一、教學目標:1、運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二、教學重點: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簡便運算:

      0.27 ×99 + 0.27 0.25×1.25×40×8

      (0.25 + 2.5 + 25)×0.4 8.4 + 7.66 + 2.34 +1.6

      1、抽四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2、說一說錯的原因。

      B、四則混合計算:

      8.4 -8.4×1.5÷18

      (1 - 0.99)×(38.6- 8.6)

      [0.05 ×(83 + 117)]÷(9.6-5.6)

      1、先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2、抽三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3、校對,錯的訂正。

      C、文字題:

      2.5 乘以 6.6與1.4的和,積是多少?

      1、求什么?積是哪兩個數相乘?

      2、所以我們要先求什么?

      3、列式計算。

      D、應用題講解:

      P - 55 第十二題:

      1、要求平均每天的營業收入四月份比三月份多多少元?我們 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2、四月份每天怎么求?三月份每天怎么求?

      3、四月份為什么要除以30,而三月份要除以31呢?

      E、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練習了哪些內容?哪些方面還掌握的不夠呢?

      F、拓展題:

      先讓學生討論完成。

      G、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本》

    五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道數與數軸上的點的關系及原點的含義。

      2.理解單位長度所表示的意義。

      3.會原點“0”的位置的選擇。

      教學重點:

      1.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

      2.在數軸上表示負小數。

      教學過程:

      一、進一步認識數軸

      1.出示數軸:(小組討論)

      2.提問:

      1)在原點右邊表示的是什么數?(正數)

      2)在原點左邊表示的是什么數?(負數)

      3)原點“0”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是表示正數和負數的點的`分界點)

      4)單位的長度指的是什么?(取適當的長度作為一個單位長度)

      二、探究練習

      1.填空:

      表示+3的點在原點的( )邊,離開原點( )個單位長度。

      表示-5的點在原點的( )邊,離開原點( )個單位長度。

      2.在數軸上找出表示-4,+3,-1,+5,-5的點,并分別用字母A、B、C、D、E表示。

      3.寫出下面數軸上A、B、C、D、E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A表示( ) B表示( ) C表示( ) D表示( ) E表示( )

      4.集體討論:

      1)數軸與它所放的位置有關系嗎? (與放的位置無關)

      2)原點的位置有可選性嗎?(舉例)(原點位置選擇的任意性)

      注意:原點位置選擇的任意性。

      三、拓展練習:

      1.選擇題:

      1)

      數軸上A表示( ) B表示( ) C表示( ) D表示( )

      A -1 B +2 C -5 D +5

      2)數軸上,若點A和點B分別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并且這兩點距離原點都是20,則這兩個點所表示的數分別是( )。

      A +10和-10 B +20和-20 C +5和-5 D 無法確定

      3)數軸上,若點A和點B分別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并且這兩點距離是20,則這兩個點所表示的數分別是( )。

      四、小結

    五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P101例2及練習二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會用數學的語言描述(分數)獲勝的可能性。

      2、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用概率的思維去觀察和分析社會中的事物。

      3、通過游戲的公平性,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

      知識重點

      讓學生認識到基本事件與事件的關系

      教學難點

      讓學生認識到基本事件與事件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出下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紅、白、黃三種顏色的球各一個,只取一次,拿出紅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黃色?

      2、商場促銷,將獎品放置于1到9號的罐子里,幸運顧客有一次猜獎機會,一位顧客猜中得獎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紅色球5個,藍色球12個,取一次,取出紅色球的可能性大還是藍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題中,我們知道取出藍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藍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出示擊鼓傳花的圖畫。

      請學生說一說,擊鼓傳花的游戲規則。

      小結:每一個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個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畫圖轉化,直觀感受

     。1)每一個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發表意見,全班交流......

      我們可以畫圖來看看同學們的想法是否正確。畫圖......

      生:從圖中可以發現,每一個人得花的可能性是,兩個人就是,......9個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師:如果18個學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練習本班實際,同桌同學相互說一說,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

     。3)解決復習中的問題

      拿到藍色球的可能性是......

      課堂練習

      P101做一做。

     。2)題講評中須注意,指針停在每個小區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數也大體上相等,紅色區域占了這樣的3個,因此停在紅色區域的次數就是一個區域的3倍。要讓學生感受到這只是一可能性,出現的次數不是絕對的。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追記

      本課是在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基礎上學習事件的可能性,這時候要看看總共有多少基本事件,每種基本事件有幾種結果,占用了所有基本事件的幾分之幾。在此基礎上構成了“事件的可能性”

    五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教材P29例5及練習七第2、4、6第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注意被除數位數不夠時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

      過程與方法:經歷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過程,體驗遷移應用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體驗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和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感受發現知識的快樂,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歸納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掌握被除數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再除。

      【教學方法】

      講解法。遷移轉化,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教師:我們上節課已經對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師現在就來考考大家。

      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填空,并說明理由。

      4.68÷1.2=( )÷12 2.38÷0.34=( )÷( )

      5.2÷0.32=( )÷32 161÷0.46=( )÷( )

      指定一個小組學生輪流回答。

      教師:同學們都掌握得很好,那同學們可以總結一下這些題目所考查的知識點嗎?這個知識點的內容是什么?(引導學生向商不變性質的知識點靠攏,并回憶商不變的性質的具體內容。)

      教師:既然同學們都已經掌握了,那我們現在就更進一步地來學習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知識。[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2)]

      二、探索新知

      1.教學第29頁例5。

      (1)教師出示第29頁例5:12.6÷0.28=

      (2)組織學生嘗試計算,然后指名匯報。

      學生計算時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結果:

      (3)教師:你們認為哪一個計算是正確的?說說你的理由。

      組織學生觀察計算過程,并在小組中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確:計算時,被除數和除數應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當被除數位數不夠時,要在被除數的末尾用“0”補足,再計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將錯誤的.計算擦掉。

      2.歸納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

      教師:一個數除以小數應怎樣計算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歸納后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歸納總結:計算一個數除以小數,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在末尾用“0”補足);然后按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計算。(一看,二移,三算)學生在教材第29頁填空。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9頁“做一做”第2題。

      (1)教師出示第2題。組織學生觀察計算過程,判斷計算得對不對,錯在哪里,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

      (2)指名回答問題。

      (3)教師:正確的計算是怎樣的呢?請大家自己算一算吧!

      學生在練習本上重新計算這些題。

      2.教材第30頁練習七第4題。

      (1)教師:觀察這些算式,你能很快算出來嗎?

      學生練習,然后匯報結果。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第2組算式,使學生明確:被除數不變,除數除以多少,商就乘以多少;除數乘以多少,商就除以多少(0除外)。

      3.列豎式計算。

      621÷0.003= 72 8÷0.56= 5.04÷0.012= 2.7÷0.75=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

      4.小明幫李奶奶買西紅柿,每千克2.98元,付給售貨員阿姨20元,找回5.1元。他買了多少千克西紅柿?

      指名讀題,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能不能靈活地運用呢?

      五、作業:教材第30頁練習七第2、6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理解公式并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知識重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和手段

      引入

      1、什么是面積?2、請同學翻書到80頁,請觀察這兩個花壇,哪一個大呢?假如這塊長方形花壇的長是3米,寬是2米,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書),得出長方形花壇的面積是6平方米,平行四邊形面積我們還沒有學過,所以不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花壇的面積,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

      二、講授新課

     。ㄒ唬、數方格法

      用課件投影出示方格圖

      1、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如果每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這是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每一個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數一數是多少平方厘米?

      請同學認真觀察一下,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出現了不滿一格的,怎么數呢?可以都按半格計算。然后指名說出數得的結果,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2、請同學看方格圖填80頁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請學生回答發現了什么?

      小結:如果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則它們的面積相等。

     。ǘ┮敫钛a法

      以后我們遇到平行四邊形的地、平行四邊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邊形的東西,都像這樣數方格的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方不方便?那么我們就要找到一種方便、又有規律的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

     。ㄈ└钛a法

      1、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請同學們把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沿著所作的高剪下來,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圖形?

      2、教師示范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剛才發現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時,就把從平行四邊形左邊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邊,拼成長方形。在變換圖形的位置時,怎樣按照一定的規律做呢?現在看老師在黑板上演示。

     、傧妊刂叫兴倪呅蔚母呒粝伦筮叺闹苯侨切。

     、谧笫职醋∈O碌奶菪蔚挠也,右手拿著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

     、垡苿右欢魏,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著直角三角形繼續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到兩個斜邊重合為止。

      請同學們把自己剪下來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處,再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向右慢慢移動,直到兩個斜邊重合。(教師巡視指導。)

      3、觀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長方形左面放一個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便于比較。)

     、龠@個由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谶@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樣的關系?

     、圻@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樣的關系?

      教師歸納整理: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它的長、寬分別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

      4、引導學生總結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長方形右面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邊形右面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5、教學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板書:S=a×h,告知S和h的讀音。

      說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寫成a?h,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頁中間的“填空”。

      6、驗證公式

      學生利用所學的公式計算出“方格圖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積相比較“相等”,加以驗證。

      強化: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底和高)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課后追記

      本課利用數格子和割補法來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利用“割”或者“補”的方法,或者兩者配合使用是將未知圖形化成已知圖形的一種常用手段和方法。這個方法在以后的求面積上仍然會應用到,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多動腦筋想想如果割補,化未知為已知。

    五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64~65頁數學“實踐活動”。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小數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能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日常生活里的一些實際問題,并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2.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1.每個學生帶一件物品作為商品(如文具、玩具或小說書等),用小數標明每件商品的價格,擺成購物小超市。

      2.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為每個小組準備一些人民幣(面值大小不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本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四則運算,掌握了小數四則運算的方法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今天這節課,我們來運用小數運算的一些知識,進行一次超市購物的實踐活動。(板書課題)看看哪位同學到超市的任務完成得比較好。

      二、組織活動

      1.總價計算活動。

      (1)了解活動要求。

      出示教材上的超市圖及商品價格,讓學生先熟悉有哪些商品以及商品的單價。說明這些商品的單價在我們的課本上,自己可以去看一看。

      提問:課本上要我們解決哪些問題?你會解決嗎?

      (2)解決問題。

      要求每個學生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自己依題次根據需要選擇商品,作好記錄并計算結果。

      (3)每個同學在小組里交流自己購物和解決問題的'情況。

      (4)指名學生談談自己解決問題的情況,在全班進行交流。

      結合學生的交流提問:你最喜歡的玩具是哪幾種,買回家一共要多少元?

      買8包方便面、一包餅干、5瓶什錦菜和10枝鉛筆,帶50元。

      錢夠不夠,你是怎樣計算的?

      2.購物活動。

      我們這里已經有一個小超市,上面擺滿了小商品,先來進行一次購物活動。大家來推派一個小組的同學做小小營業員,其余每組派兩名同學帶錢來購買你們喜歡的商品,并且要當面付款結清。買回商品后,向自己小組的同學匯報所買的物品和單價,以及所付的錢款和找回的余錢。然后小組的同學幫助他們算一算,他們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錯誤。讓學生進行購物活動。購物結束后,讓每組學生交流自己小組的購物情況,說說買了哪些物品,怎樣計算購物總價的,一共付出多少錢,找回多少錢。

      說明:我們在購物時,一般要選擇我們需要的商品,并考慮需要買多少。在購物以后,我們可以按單價乘數量計算出每種物品的價錢,再算出購物的總價。

      三、交流體會

      今天我們開展的什么活動?你能把自己在活動中的做法和體會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嗎?

    五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并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簡單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學生經歷把實際問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表達的抽象過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概括與簡潔,發展符號感。

      3.培養學生用字母表示數的意識和興趣,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掌握求含有字母式子值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熱身(2分鐘)

      0.24÷0.4  1÷4  3.7+3

      1.1×3.2 0.24×2.5

      1-0.08 4.02÷0.1 12×0.99

      1.1×3.2、0.24×2.5、12×0.99是怎樣算的?這樣算的依據是什么?

      二、揭題認標(2分鐘)

      情境:我們學校的好人好事不少,最近學校通告欄上有一則招領啟事:

      一同學在學校操場主席臺上拾到一個粉紅色錢包,里有n元錢,請失主速到學生處認領。

      20xx年12月2日

      問:猜猜錢包里有多少錢?啟事中用什么表示?n可以表示哪些數?

      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用字母表示數”。(出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量關系,并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自學例1。

      學習目標:

      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量關系

      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三、小組交流(5分鐘)

      學生交流預習單。

      交流內容:

      1.三角形的個數與小棒的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2.這里的a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嗎?可以怎么表示?

      3.這個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全班匯報。

      四、研究例2、例3(10分鐘)

      1.填表

     。1)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280千米

      已經行駛/千米 50 74.5 … b

      還要行駛/千米 280--50

      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b可以表示哪些數?

      2.這里的b和剛才的a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指出:a表示小棒的個數,必須是整數;b表示已經行駛的路程,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解決問題:

      當b=120時,剩下多少米?

      當b=200時,剩下多少米?

      當b=(。⿻r,剩下( 。┟。

      2.研究例3

      導學單:

      1.我們曾經用字母表示過哪些公式?把它們寫出來。

      2.這些字母公式還可以怎樣寫?自學書本P100例3下面的一小節,把這些

      公式再寫一寫。

      集中匯報

      追問:還要行駛的千米數280-b可以化簡嗎?為什么?

      指出:在字母表示的乘法算式中,通常都要化成最簡。

      五、課堂練習(10分鐘)

      1.完成書本P100練一練第1題和第3題

      第1題注意1×χ的省略寫法,χ×χ的省略寫法。

      問:這樣省略有什么好處?

      2.完成書本P103 練習十八 第1至3題

      第3題第(1)小題,追問蘋果樹的棵數可以用省略寫法,梨樹可以嗎?

      六、課堂總結(1分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用字母表示數有什么好處?

    五年級數學教案12

      學習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

      2、結合現實情景,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重點、難點:

      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易混點、易錯點:感受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一些相反意義的量

      學生認知基礎:生活中見到過負數。

      時間分配學20講10練10

      教法學法

      自主探索法,練習法,講授法。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

      一、自學例1

      1、通過查資料了解“℃”和“℉”的含義,并學會看溫度計的方法。

      2、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北京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

      3、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

      4、那你知道在數學上是怎樣區分和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的呢?

      二、自學例2

      1、了解海拔的意義。

      2、思考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3、試著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

      學生活動教師助學課后改進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學生匯報預習情況。第二板塊:根據預習情況,學習例1

     。1)交流“℃”和“℉”的含義,說明我國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并指導看溫度計的方法。

     。2)交流: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北京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

     。3)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

     。5)那你知道在數學上是怎樣區分和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的呢?(零上4攝氏度記作+4℃或4℃,零下4攝氏度﹣4℃)

      第三板塊: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根據課本要求,記住讀寫方法。

      學生看溫度計,選擇合適的卡片表示各地氣溫。

      第三板塊:交流學習例2

      交流: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共同小結:以海平面為基準,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稱為海拔8844.43米,可以計作+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稱為海拔負155米,可以計作﹣155米。

      學生根據今天所學知識把這些數分類。

      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先指名讀一讀,再用正數或負數表示圖中數據。

      先讀一讀,再說說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別顯示三個城市某一天最低氣溫的溫度計圖。

      根據學生的預習,共同學習交流認識新知。

     。4)上海的氣溫是零上4攝氏度,北京的氣溫是零下4攝氏度。以0攝氏度分界,一個在0攝氏度以上,一個在0攝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2.教學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4”讀作正四,“+4”的正號也可以省略不寫,直接把“+4”寫成“4”!癌4”讀作負四。

      3.指導完成“試一試”。

     。ǹㄆ戏謩e寫有+11℃、﹣11℃、19℃、+19℃、﹣7℃、+7℃)

      二:教學例2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2.出示例2中珠穆朗瑪峰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圖。

      三:初步歸納正數和負數。

     、懦鍪+4、﹣4、﹣7、﹣11 、19、+8844.43、﹣155這些數,提出要求:前面,我們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大家仔細觀察這些數,你能將它們分分類嗎?

     、菩〗Y:像+4、19、+8844.43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4、﹣7、﹣11 、-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翘釂枺赫龜、負數和0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關系怎樣?

      四:練習

      做“練一練”1,2題

      2.做練習一第1題。

      3.做練習一第2題。

      4、練習一4、5、6題。

      五:作業

      練習一第3題。

      交流認識新知。

      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根據課本要求,記住讀寫方法。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正數、負數和0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關系怎樣?

      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課后反思

      得:

      首先,對教材的編排作了重新的審視。在教材編排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學習負數的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經歷“具體情境中的數——解釋數的意義”這樣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盈虧、收支、增減及朝兩個相反的方向運動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明白用正負數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讓學生體驗負數產生的原因,接著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實例。

      失:

      《認識負數》單元的教學看似簡單,教起來似乎覺得輕松,學生學習起來也看似輕松,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卻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由于正負數表示的是相反意義的量,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的解決實際生活情境下的正負數問題,這是值得我們在教學中進行思考的問題。由于問題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辦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13

      目標

     、龠\用遷移規律使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②會運用”轉化“的數學方法。

      教學及訓練

      重 點

      把異分母的分數轉化成同分母的分數進行計算。

      儀器

      教具

      表示和的圓形投影片。

      教學內容和過程

      教學札記

      一、創設情境

      1、把下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通分。

      和和和

      2、指名說一說兩個分母不同的.分數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使它變成分母相同的分數。

      二、探索研究

      1、教學例1。

      教師出示例1:計算+。

      學生讀題,出示教具,教師說明用和圓片表示,用的圓片表示。

      請學生觀察、思考:

     、龠@個分數加法題和過去學過的有什么不同?(分母不同)

     、诤偷姆謹祮挝桓魇嵌嗌?

     、鄯謹祮挝徊煌,能不能直接相加?

     、苡袥]有辦法把這道題轉化成能直接相加的分數加法呢?

      啟發學生說出可以把這兩個分數先通分,就成同分母的分數,就可以直接相加了。

      請幾名學生說說能分過程,教師演示板書如下:

      誰能說說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2、教學例2。

      出示例2:計算

      學生讀題。

      問:這是一道分數減法題,兩個分數的分母不同,能不能直接相減?該怎樣計算?

      讓學生獨立計算,同時點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評講板演,請板演的學生說計算過程,最后集體訂正,注意書寫格式。

      誰能說說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不同分母的分數的加、減法,也就是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板書課題: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誰能總結一下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學生交流,教師幫助概括總結。

      學生齊讀教材第120頁上面方框里的計算法則。

      四、課堂實踐

      做教材第120頁例3上面的”練一練“。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提醒學生注意:①這兩題計算后的結果都不是最簡分數,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化成最簡分數,是假分數的要化成帶分數。②分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相同,計算時要養成自覺驗算的習慣。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1~4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及其特點,知道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學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圖上畫出條形,表示要說明的數據。

      2、使學生能看懂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條形統計圖的數據作數量的簡單分析。

      3、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認識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初步形成統計的思想,并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教學準備:復習用的統計表和用口表示數量的象形統計圖,例題的橫軸和縱軸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你能說說下面統計表的意思嗎?

      二月份天氣情況統計表

      提問:上面表格和圖形統計的是同一數量嗎?

      你認為用圖形來表示與上面的統計表比較,它有什么優點?

      (形象具體,很容易看出誰多誰少)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一些簡單的統計,知道整理出的數據可以制成統計表,了解統計的結果。這樣的數據除了可以制成統計表,還可以制成統計圖。(板書:統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數量之間關系的特點是形象具體,便于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板書:形象具體便于分析研究)統計圖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條形統計圖。(在“統計圖”前面板書:條形)

      二、教學例題

      1、出示例1。

      出示例1的統計表,讓學生說一說統計表的意思。

      提問:如果我們用一個口表示5人,怎樣制成方數據塊圖來

      表示上面的'數量呢?

      出示方塊圖,讓學生說說從圖里知道了什么。

      提問:如果把這些方塊連起來,就成了什么形狀?

      2、制作條形統計圖。

      說明:我們可以直接用直條的長短來表示數量的大小,把上表中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

      怎樣來制作條形統計圖呢?請同學們看例題下面的說明和統

      計圖,討論一下可以怎樣畫。

      你能在草稿紙上畫出一個條形統計圖的草圖表示例題統計表里的數據嗎?自己試一試。

      讓學生自己試畫條形統計圖。

      [評析:通過對用口表示的象形統計圖的觀察、認識,并結合對條形統計圖進行了描述,使學生初步形成條形統計圖的概念,這就使制作條形統計圖有了一定的形象基礎。再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自己試一試,就更有了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感性認識。這樣就有利于學習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步驟和方法。]

      提問:誰來試著說一說,條形統計圖可以怎樣畫出來?

      出示畫有橫軸和縱軸并有統計圖名稱的小黑板。

      說明:我們可以這樣來畫條形統計圖。一張統計圖先要有統‘

      計圖的名稱和制作時間兩個內容。(接著說明制作步驟,并結合說 明的步驟,畫出條形統計圖)

      提問:誰來說一說,畫條形統計圖分哪幾步?

      小結:根據整理出的數據畫條形統計圖,分這樣幾步:

      (1)寫出統計圖名稱和時間;

      (2)畫出橫軸和縱軸;

      (3)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4)確定長度單位和數量;

      (5)制成直條寫數據。

      指出:像這樣每個數量用一個單條的直條表示,是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在統計圖下面填空。

      指名口答,相互校正。

      說明:從制成的條形統計圖更加可以看出,條形統計圖很容易比較出數量的多少,知道哪個季度過生日的人數最多,哪個季度過生日的人數最少。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八第1題!

      提問:主要淡水湖有哪幾個?每個長度單位表示多少數量?

      指名學生口答每個淡水湖的面積是多少。

      說明我們祖國山水美麗,但又人口眾多,既要保護環境,又要節約用水。

      2、做“練一練”的題。

      讓學生完成統計圖,老師巡視輔導。

      提示學生檢查:年、月有沒有填寫;直條表示數據的長度對不 對;直條上的數據有沒有寫。

      提問:你從圖中看出了哪些問題?(最多的、最少的等)

      四、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學習的什么內容?統計的有哪些內容?你覺得統計的內容可以是哪些方面的內容?

      條形統計圖的主要特點和作用是什么?畫條形統計圖要分哪幾步?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八第2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15

      第6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7課時 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內容】:教材P99例4及練習二十二第1~6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并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補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自身條件,選擇有效的計算方法進行面積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運用組合圖形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 點:理解組合圖形的多種面積計算方法,會找出計算每個簡單圖形所需的

      條件。

      難 點:根據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

      【教學方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各種平面圖形。

      生:七巧板、簡單圖形學具、少先隊中隊旗實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創設情境導入:同學們都玩過七巧板吧,在七巧板里都有哪些圖形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2.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圖形來?指幾名學生用七巧板拼出圖形,并展示。

      通過學生拼出的圖形引出組合圖形的定義: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圖形組成的大的不規則圖形叫組合圖形。

      3.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板題:組合圖形的面積)

      二、互動新授

      l.談話: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圖形都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出示教材第99頁的各種圖形。

      這些組合圖形里有哪些是學過的圖形?同學們試著找一找。

      小組合作,嘗試找出情境圖中的組合圖形是哪些圖形組成的,并交流匯報。

      匯報時學生可能對相同的圖形有不同的組合方法,特別是對隊旗的組成,在此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

      學生可能會想到:隊旗是由兩個梯形組成,或是由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組成,還可以看成由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組成。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組成的。風箏的面是由四個小三角形組成的`,2.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組合圖形?請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可能會想到:廚房里的三角架、房子的分布圖、桌子等。

      3.引導思考:關于組合圖形,你還想研究它的什么知識?

      學生可能想到研究它的周長,也可能想到研究它的面積。

      適時點撥:它們的周長就是圍成圖形的所有線段的長度。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組合圖形的面積。

      4.出示教材第99頁例4: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并思考:怎樣計算出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說一說是怎樣分的,然后再算一算。

      集體匯報,學生可能會想到兩種方法:

      (1)把組合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先分別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再相加。

      教師可將學生的分法用多媒體展示:

      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5×5+5×2÷2

     。25+5

     。30( m2)

      (2)把這個組合圖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先算出一個梯形的面積,再乘2就可以了。

      教師可將學生的分法用多媒體展示:

      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5+5+2)×(5÷2)÷2×2

     。12×2.5÷2×2

     。30(m2)

      教師鼓勵學生算法的多樣化,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1頁“練習二十二”第1題。

      先讓學生對組合圖形分一分,說一說是如何分割的,再計算。

      學生可能會把組合圖形分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也有的可能分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這時要讓學生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從而選擇較簡便的方法解決問題。

      2.完成教材第101頁“練習二十二”第2題。

      本題圖形是隊旗,在例題里已經對其進行了簡單的分析,這里可以讓學生思考“能用幾種方法計算”,拓展學生的思維。

      學生可能會想到:把隊旗分成兩個梯形,求兩個梯形面積的和;或者把隊旗分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求它們的面積之和;或者用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減去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求隊旗的面積。

      3.完成教材第101頁“練習二十二”第3題。

      先獨立思考如何計算,再自主算一算。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讓學生知道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不只是能用加法計算,有時也可以用一個圖形面積減去另一個圖形的面積。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引導總結:

      1.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圖形組成的大的不規則圖形叫組合圖形。

      2.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可以把它分割成我們學過的簡單圖形,計算出簡單圖形的面積后再相加。

      3.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不只是能用加法計算,有時也可以用一個圖形面積減去另一個圖形的面積。

      五、作業:教材第101頁練習二十二第4、5、6題。

      【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圖形組成的大的不規則圖形叫組合圖形。

      5×5+5×2÷2 (5+5+2)×(5÷2)÷2×2

     。25+5 =12×2.5÷2×2

     。30(m2) =30 (m2)

    【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數學教案10-12

    [經典]五年級數學教案05-08

    五年級數學教案09-29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2-27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01-14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22

    【經典】五年級數學教案12-12

    五年級的教案數學教案02-17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07-02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8-16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