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精選]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3、4的組成,知道把3分成兩份有2種份法,知道把4分成兩份有3種份法。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并學會記錄。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
3.在游戲中學習3、4的組成,發展動手能力及觀察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荷葉與蜻蜓的圖片若干,黑板、糖果。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起幼兒興趣。游戲:分蜻蜓。
2.初步探索3的組成。
。1)出示3只蜻蜓的圖片請小朋友動動腦把它們分成兩份、提問幼兒。 (2)老師小結: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來都是3、讓幼兒指讀加深映象。
3.初步探索4的組成。
。1)出示4片荷葉的圖片請小朋友動動腦把它們分成兩份
。2)讓幼兒把荷葉分成兩份你們會怎么分?有幾種分法?
。3)老師寫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還有3和1這兩組數都有一個相同的數字幾?它們的數字相同,但是它們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種分法后,將兩個部分數的位置交換一下,就是另一種分法,左邊的數后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多1,右邊的數后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少1,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4。
。4)老師小結:4分成兩份有三種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還有2和2,1和3,3和1,還有2和2它們合起來都是4。
4.幼兒操作練習,鞏固游戲----"分糖果 ":3的組成3顆糖分成2份,4的組成4顆糖分成2份。
5.集體講評幼兒操作練習,進一步鞏固3、4的`組成。
活動反思: 教學不能只光教學當下的知識點,更要為以后的教學服務,好的方面是準備充分課堂氛圍比較好幼兒積極性高,不足的方面是幼兒造作較少應讓幼兒多動手多探索。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我們應"引導幼兒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感受科學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萌發對科學的興趣"。
在本節活動中,我通過生活經驗引導幼兒了解"鄰居",通過鄰居引出相鄰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用數學的思維理解10以內數的相鄰數,發展幼兒思維能力。并鼓勵幼兒參與活動,用游戲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探索結果,通過活動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相鄰數,知道找10以內數的相鄰數的'方法。
2、通過游戲活動能夠找出10以內數的相鄰數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1—10的數字卡片、PPT課件。
2、學具準備:裝有1—10的數字卡片的紙箱。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
1、在美麗的森林王國里,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城里有一座漂
亮的城堡,住著三個動物好朋友,你們猜一猜,它們會是誰呢?
2、(播放PPT)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到底是誰呢?
3、小朋友都知道它們是誰(小狗、小兔子和小猴子)也知道了小動物的鄰居是誰了,那請你們找出你們自己的鄰居是誰?
二、基本部分
認識相鄰數:
1、通過找小動物、小朋友的鄰居,潛移默化嘗試找"數字寶寶"的鄰居。(出示PPT數字寶寶)
2、舉例:找3、7的"鄰居"。
通過舉例讓幼兒知道一個數的相鄰數就是比它小1和大1的數。
3、唱《找朋友》兒歌,讓幼兒找相鄰數。
4、做游戲找"鄰居"
游戲一:摸彩票找"鄰居"其中一名幼兒在一個裝有2—9的數字的箱子里摸,摸出一個數字卡片,并大聲說出它的相鄰數,正確的即可獲獎。用不同方式繼續找相鄰數。
游戲二:填表格找"鄰居"發給每位幼兒一張表冊,請寫出中間數字的"鄰居"。
三、結束部分
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幫數字寶寶找到了鄰居,知道了什么是相鄰數(就是比它大1和比它小1的數就是它的相鄰數)。數字寶寶們非常開心,小朋友們開心嗎?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的真棒!回家后考考自己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知道相鄰數嗎?小朋友們再見!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于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如何讓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是我們數學老師一直思考的問題。對于幼兒來說, ">"和"<"看起來很抽象,而實際上,我覺得只要讓孩子記住它們的開口方向,學起來就很容易了。在本次活動中,我的設計有兩大特點:1、運用兒歌、肢體動作、生動化的語言來感知、認識大于、小于號,理解其含義;2、在活動內容中穿插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從而充分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在此活動中,我還大膽運用了數學嘗試教學法,讓幼兒在初步認識、理解">"和"<"的基礎上就嘗試選擇運用新符號,從幼兒的交流討論中和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知識經驗。在最后的操作練習中又一次大膽嘗試,讓幼兒運用逆向思維解決難題,從而培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真正讓幼兒在數學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經驗,獲得提升。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它們所表示的含義,并能正確選擇。
2、嘗試修改不等式的某一部分使其成立,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可逆性。
3、在操作中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和"<"大符號,放大作業紙,數卡。
學具:作業紙。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初步認識">"和"<"。
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在一個美麗的數字符號海洋里,生活著一條快樂的小嘴魚,它有個習慣,只喜歡和小的朋友玩,因此每當它外出,看見比別人小的朋友時,它就會熱情地親一下它們,把尾巴沖向比它大的朋友。在這個美麗的海洋里,還有一條快樂的大嘴魚,它常常哈哈大笑,特別是看到比自己大的朋友就高興地控制不住,張著嘴巴向比它大的朋友表示友好。(教師邊講故事邊出示形象的大嘴魚、小嘴魚圖片)2、出示符號,初步感知。
大嘴魚、小嘴魚長得真可愛,其實它們還有個名字"大于號"和"小于號",我們可以用身體動作學一學它們。
二、游戲互動,認識理解">"和"<"。
1、講述游戲要求。
我們來玩個游戲:擊鼓傳包。鼓聲停止后,包落在哪個小朋友的手里,就請他左右兩邊的小朋友從包里各拿出一張數字卡片,請中間的小朋友用自己的動作來演示大于號或小于號。
2、初次嘗試,合理選擇">"和"<"。
。1)、提出要求。
數字寶寶也想和">""<"做游戲,請小朋友先看看卡片上的數字誰大誰小,然后在兩個數字寶寶之間選擇一個正確的符號,并讀一讀。
。2)、幼兒操作。
3、交流討論,加深認識">"和"<"。
。1)、幼兒交流分享。
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過程。
。2)、教師總結提升。
不管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開口方向都朝著大數,尖尖的尾巴朝著小數。我們可以記這樣一首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于號,尾巴撅給小數瞧。"三、再次嘗試,提升運用">"和"<"。
1、講述操作要求。
我這里還有一些練習題,不過是錯誤的,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把它改過來。
2、幼兒再次嘗試練習。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認真聽清楚各項活動的規則,用過的物品能歸還原處。
3、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容,并能根據歌詞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4、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材料準備:
1、幼兒人手一本《幼兒園課程指導.數學》。
2、小黑板一塊,粉筆若干。投影儀
活動過程:
1、發放《幼兒園課程指導.數學》,幼兒人手一本。
2、集體活動
。1)按數拍手。
“我們來聽數拍手,我報幾你們就拍幾下!
。2)認識序數。
老師在投影儀上出示書畫面!坝袔讖埿∫巫,椅子上有幾個小朋友?第幾張椅子是空著的?我們按順序說說空著的小椅子的位置!苯處熓种傅谌龔埧找巫!斑@是第幾張空椅子?誰會用一個數字來表示這張小椅子的位置?”“你在這里寫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們平時還可以用‘3’來表示什么?”“現在你知道數字有幾個用處了嗎?”(表示物體的位置,表示物體的`數量。)
“能在每張空椅子上都寫上一個數字來表示它們的位置嗎?”老師蓋著第三第六第九張空椅子!罢l能說說,哪幾張椅子不見了?你又是怎么發現的呢?誰幫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幾張椅子不見了?”
3、分組活動。
數數第幾張椅子是空的。
“說說范樣上每張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幾張椅子沒人來,是空的,請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數字寫在書上,邊做邊講,第幾張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說說哪幾張椅子是空的!
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反思:
《認識鐘表》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了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采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鐘表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說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并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了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后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根據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并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兩根指針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里,分針在哪里。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后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鐘”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松掌握難點呢?我采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說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說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說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最后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字的中間。對于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借助實物大鐘邊撥鐘邊解釋:看現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么時針已經走過的數字4,有沒有走到數字5上,所以現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說說幾點半時,發現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著又讓幼兒看數字時間,自己撥一撥學具,幫助他們對于半點的鞏固。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游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0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9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