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數學三年級教案

    數學三年級教案

    時間:2023-02-15 18:18:18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學三年級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三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三年級教案通用15篇

    數學三年級教案1

      教材分析:

      “旅游中的數學”實踐活動是由三部分組成的系列活動。在“租車”的活動中,通過解決40人如何安排車輛的問題,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在“用餐”活動中,通過搭配快餐,讓學生懂得合理選擇的重要性。同時,通過計算用餐的費用,復習、應用小數的加減法。在旅游計劃中,通過讓學生了解旅游的路線、景點、費用等活動,提高他們收集與處理數據的能力。

      學情分析:

      由于本課之前,教材已有類似內容分別編排在其他各冊中,學生已有初步的活動經歷、體驗。加之我班學生經濟條件有限,外出旅游的機會少,要體會旅游中的情境稍有困難。但學校處在旅游之地,離旅游景地較近,對旅游有所了解,因此,我在創設情境時,選擇了帶領同學們去模擬旅游。將租車、買門票、參觀、用餐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發展數學思維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經歷觀察、思考,運算等數學練習過程,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們都去過那些美麗的地方?誰來告訴老師。(指名學生回答)

      2、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們臨潼也是一座旅游名城,著名的旅游景點有華清池、驪山、鴻門宴遺址、西安事變蠟像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你們最想去哪旅游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這節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去兵馬俑博物館旅游,去探究旅游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旅游中的數學)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喚起學生對以前旅游美好經歷的回憶,為后面旅游活動作鋪墊;接著利用臨潼豐富的旅游資源, ,創設去臨潼兵馬俑博物館參觀的情境,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模擬旅游的活動中。創設這樣的旅游情境,有利于引發學生強烈地學習興趣,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

      二、合作探究。

      活動一:租車

      1、師:那么,我們要想去旅游,該怎么去呢?(乘車)讓我們一起去租車吧!請大家看,從屏幕中你發現了哪些信息呢?(課件出示情境信息)

     。1)共有40人去參觀。

     。2)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以租:大車限乘18人,每輛160元;小車限乘12人,每輛120元。

      2、提出問題:我們怎樣租車呢?

     。1)同桌討論租車方法,指名口答。

     、倏梢宰獯筌。大車坐的人多。②可以租小車,小車花的錢少。

     、畚矣X得兩種車都可以租……

      3、教師總結:同學們的想法很好,我們租車時不僅考慮怎樣租車比較省錢,還要考慮讓車的座位盡量坐滿,如果不可能坐滿,空位必須盡可能少。

    數學三年級教案2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第一課時:

      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教學內容:

      萬以內進位加法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認識過程,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進位的加法題

      四、教學重點:

      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五、教學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難)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以內進位加法。

      (二)新課展開

      1、春天到了,學校安排我們坐車去動物園春游,三年級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輛車限坐88人,兩個班坐一輛車能坐的下嗎?

      2、列式計算。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么不行?說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學們用了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沒有同學直接用45+47算的,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請生上臺演示)

      5、列豎式計算

      6、多媒體出示例1圖片,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7、列豎式計算(重點講解)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做一做1、2

      2、請生回答,集體講解訂正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位數的運算法則,你們學會了嗎?

      (五)作業

    數學三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推算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條件推算日期。

      教學難點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 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 創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 。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數學三年級教案4

      一、教學內容:

      兩位數的乘法。

      二、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解決,使學生感知兩位數的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知數學就在生活中。

      2、能獨立思考、探索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并能交流計算(含估算)過程。。

      3、能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三、重難點、關鍵:

      重點:理解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

      1、能結合具體情境,正確進行估算,為計算結果指出某個取值范圍。

      2、理解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算法。

      關鍵:

      1、充分利用和發揮教材主題圖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

      2、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

    數學三年級教案5

      教學內容:

      第五冊數學教材第51-52頁例2、例3。練習十二的第7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初步的試商能力,理解商和余數的實際含義,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3、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商和余數的實際含義。

      教具:

      口算卡、電腦、投影儀、圓片

      學具:

      小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1.看誰能很快說出()里最大能填幾?

      ()×5<6 ()×<20 3×()<38

      ()×4<22 6×()<34 7×()<24

      2.用豎式計算

      8÷445÷5

      請兩組同學上臺板書,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做。

      二、新課教學:

      1.初步理解余數的意義

      (1)擺一擺

     、賻煟簢鴳c節快到了,班級將舉辦聯歡會,同學們正忙著布置會場呢!同學們搬來了23盆花,每組要擺5盆,可以擺幾組,請你幫他們算算看(用一個圓代表一盆花,學生實際分一分)。

     、23÷5的結果是多少?

     、凼O碌臑槭裁床辉俜至四?

     、芙裉旆值母懊娣值挠惺裁床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做余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余數”除法(出示課題)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余數?

      (2)說一說

      師:剛才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4組。還多3盆,那么筆算23÷5的商是幾、豎式該怎么列,余數該寫在哪兒?請四人小組議一議,也可以動筆試著做一做。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23÷5商是幾,你是怎么想的'?

     、23的下面該寫幾,為什么?“20”表示什么?

     、塾鄶凳菐?表示什么?

     、軝M式中的得數該怎樣寫?

      教師指導:先寫商,接著用6個點表示還剩,最后寫余數“3”,讀作:商4余3。

      師:有余數除法的筆算與整除除法筆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菄L試練習

     、倜總學生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擺完后,教師提問,每份幾根?還剩下幾根?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輔導。

     、谡埻瑢W們筆算做一做的題目,把一位同學的試題用投影儀展示,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全班集體講評。

      2.理解余數要比小道理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電腦演示情景圖

      師:如果只有16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多幾盆?

      師:“剩下的1盆還夠再分嗎?為什么?那么“1”就是什么數呢?列出除法算式:“16÷5=3(組)……1(盆)

      師:添加一盆花后問:“現在可以擺幾組?還剩幾盆?如果花的盆數是18盆、19盆、20盆、21盆、22盆、23盆等,會出現什么結果呢?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列出算式:

      16÷5=3(組)……1(盆)

      17÷5=3(組)……2(盆)

      18÷5=3(組)……3(盆)

      19÷5=3(組)……4(盆)

      20÷5=4(組)

      21÷5=4(組)……1(盆)

      22÷5=4(組)……2(盆)

      23÷5=4(組)……3(盆)

      24÷5=4(組)……4(盆)

      25÷5=5(組)

      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算式的余數與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匯報

      歸納出:計算有余數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2)小游戲:

      小朋友想一想,在一個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是6,余數可能是幾?如果除數是8,余數可能是幾?

      三、課堂練習

      1.基本練習

      直接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發展性練習

     、艓汀靶●R虎”改錯

     、菩∶鄯渌托

      每個小組都有一些信,小組討論交流后派代表送信。把余數是1的信送1號信箱,把余數是2的信送2號信箱,把余數是3的信送3號信箱,把余數是4的信送4號信箱。

     、且晃焕蠣敔數昧烁哐獕翰,要長期吃藥,藥瓶的標簽上寫著共50片,醫生囑咐老爺爺每天吃6片,老爺爺有事要外出9天,請你幫他算一算,他帶一瓶藥夠吃嗎?

      3思考性練習(機動題)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追記:

      有余數除法練習

      練習內容:教材練習十二

      練習目標:通過各個方式的練習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練習過程:

      教學過程

      個人加減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其實不管是不是有余數,只要是平均分我們就用除法來解決。

      現在老師有12個羽毛球,我要分給5個同學,那么先請同學們想想能不能剛好分完,如果不能,那么每人能分到幾個,還剩幾個?(解決第1題)生做完后老師實際分分,驗證學生的答案。

      先請學生讀第2題,然后讓學生用圓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寫出算式,并把結填在書上。最后說說為什么選擇那種裝法。

      先讀第3題,說說題目是什么意思?

      在獨立做,集體訂正。

      獨立完成第4題,也可以留在課后獨立做。

      師出示:35÷8=4……3

      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5里面有4個8還多3個。也就是4×8+3就能得到35。

      也就是說除數×商再加余數就能得到被除數。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來驗算有余數除法的計算結果。學生用這種方法來完成第5題。

      學生先試著做,老師提示這道題目是平均分的。

      幫助學生理解彩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

      正5邊形的周長,一部分是剩余的。

      教學后記: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除法、沒有余數的除法問題嗎?

      (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現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

      練習十三的第1、2題。

      教學后記:

      練習

      練習內容:練習十三

      練習目的:通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有余數除法的價值,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其中也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練習過程:

      練習過程

      個人加減

      一、師:同學們,現在書店對小朋友進行書的優惠,每本兒童讀物都只賣4元,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同學都要買些什么書吧。

      師出示書店買書的情境圖,讓學生找出問題,獨立解決。

      二、師出示森林餐廳的情景圖,讓學生先說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老師板書。

      問: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樣分的?

      那么該如何解決?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匯報不同解決辦法。

      三、出示叢林探險的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自己所了解到的數學信息。并說說要解決每個問題所需的數學信息是不是知道。獨立解決。

      四、觀察花店的圖,把了解到的數學信息列出來。理解題目的要求。

      讓小組一起用圓片、三角形、正方形來代替花進行扎花。最后一起確定解題策略。

      (略)

      五、給班級分組,怎樣分比較科學,說說理由。

      教學后記:

    數學三年級教案6

      設計說明

      教學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經驗開始。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除法和整十、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知識,為實現知識的遷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針對學生的知識經驗,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特色:

      1.借助直觀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實現知識的遷移。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小棒的實際作用,讓學生將計算過程用分小棒的形式呈現出來,再用算式來表達分小棒的每個步驟,幫助學生從操作中將整十、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和表內除法遷移到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中來,使學生體會到轉化的思想方法在數學學習中的實際應用,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在觀察比較中體會計算規律,鞏固口算方法。

      在教學中,出現兩組有規律的算式,讓學生邊計算邊觀察,一方面根據算式的特點推斷出商,另一方面從計算中進一步體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經過,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提高了學生觀察與思考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 小棒 帶有點子圖的題卡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口算。

      50÷5= 420÷6= 540÷9= 200÷5=

      2.說一說整十、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口算除法。

      ⊙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36頁上面例題。

      (1)思考:要想知道“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樹苗”,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請學生獨立觀察情境圖,從圖中獲取信息,并完整地表達數學問題。

      (一共有36棵樹苗,分給3個班去植樹,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樹苗?)

      (2)獨立列式,嘗試計算。

      請學生列出算式后,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記錄操作的過程。

      (3)集體交流,理解算法。

      師:你們是怎樣列式的?能說出這個算式的意義嗎?

      預設

      生:36÷3,表示把3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師:你們是怎樣擺小棒和分小棒的呢?這個過程怎樣用算式表示呢?

      預設

      生1:先擺出3捆小棒,再擺出6根小棒。

      生2: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捆,也就是1個十,用算式表示是30÷3=10。

      生3: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根,用算式表示是6÷3=2。

      生4:最后把兩次分的結果加起來,即10+2=12。

      師:剛才我們通過分小棒算出了36÷3的得數,誰能用語言敘述一下計算過程。

      引導學生說出:把36分成30和6,用30和6分別除以3,然后把兩次得到的商加在一起。

      設計意圖:借助分小棒的環節,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兩位數的`組成,直觀地理解先分整十數再分一位數的意義和過程,進而體會到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過程就是轉化成整十數除以一位數和表內除法的過程,使他們輕松地掌握并理解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課件出示教材36頁中間例題。

      (1)根據情境圖和問題,請學生獨立解答。

      師:有了剛才的計算經驗,你們能不能自己解決這道題呢?

      學生自己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算式后嘗試用剛才的方法口算出得數。

      (2)圈一圈,驗證計算結果。

     、偬釂枺阂罂梢苑殖蓭捉M,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求可以分成幾組就是求48里面有多少個4,列式為48÷4=12)

     、谡垖W生根據算式的意義在課前準備的題卡中圈一圈,驗證自己的計算是否正確,然后匯報一下自己圈的過程和結果。

    數學三年級教案7

      一、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這一單元內容的綜合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更好地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以及加減計算。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并比較。

      2、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了解小數的產生,知道一些事物的發展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地認識事物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1、用小數表示下面各圖的涂色部分:(圖略)

      讀完題目要求,讓學生說說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小數、涂色)

      把答案寫在書上,交流。

      指出:完整的一個正方形,我們可以用“1”表示。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小數(題略)

      同樣,讀完題后要求學生說出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

      學生練習,并交流。

      3、三位小朋友儲蓄的錢數如表,說說每人儲蓄的錢是幾元幾角?誰最多?誰最少?

      你還能發現什么信息嗎?

      4、在□里填上合適的`小數

      注意:1后面是一點幾,2后面是二點幾,數的時候要數完整,前后要兼顧。

      在填出的數中,哪個最接近0。5,哪個最接近2?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沒有“在填出的數中”這一要求,你會怎么考慮呢?

      5、加減對比練習:

      0.5+0.32.6-0.87.8+1.16.2-3.9

      0.5-0.32.6+0.87.8-1.16.2+3.9

      提醒學生看清楚加減符號,再計算。

      6、繩子長10。5米,綁樹苗用去3。2米,修籬笆用去4。6米

      兩次一共用去多少米?還剩多少米?

      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數如表(表略)

      (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注意指出:一般我們會提一些求和、求差的問題,在提的時候,要聯系生活實際去考慮該問題是否有實際的意義。比如說這道題,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褲子用布合起來,顯然是不合適的,那就不要問這類問題。

      更明顯的例子:兩個學生跳高,我們只能比他們誰比誰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們合起來一共跳得有多高,顯然后面這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提問題也不能隨便提,還要考慮到現實的情況。

      8、你能根據每一組數排列的規律,接著往下寫嗎?

      先請學生說說每一組的規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發現的。再說說按照這個規律接著往下寫,應該寫什么。

      課后小記:

      書上的第107頁的思考題,難度過大了,很多學生看見題目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很刻意的講解我覺得也沒有多大的意思。我覺得思考思考題應該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學生能自行解決,更多的是有點模糊的感覺,這時老師的講解可以讓他們茅塞頓開,才是有效的,而這道題我覺得對學生而言太難,反而學生會沒有興趣。

    數學三年級教案8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結合實際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熟記1千米=1000米。

      教學步驟

      二、通過觀察等實踐活動為新授知識作好準備。

      教學前可利用課外活動、隊活動等時間進行一些觀察度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知識。

      A、參觀車丫和碼頭,看看汽車、火車和輪船的航運里程票價表。

      B、觀察公路的里程碑,并從這塊里程碑直到下塊里和碑,實地觀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體會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

      C、測量操場四周的長度(或跑道的長度),算一算要繞幾圈(或直幾個來回)才是1000米。這樣使學生對“千米”的長短有初步的了解。

      三、復習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口答:1米等于幾分米,1分米等于幾厘米,1厘米等于幾毫米,1米等于幾厘米。

      3、填括號(說一說推理過程):

      2米=()分米50分米=()米

      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

      四、新授

      1、導入新課

      量比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單位;量課本的長、寬一般用厘米作單位;量教室的長、寬可用米作單位;那么

      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用什么單位合適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聯系實際,初步認識“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長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長嗎?

      (2)出示運動場遺產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想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約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進率。

      A、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B、引導學生對上式等號兩端進行比較:用等號連接,說明它們所表示的長度怎么樣?等號兩端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一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么?

      C、熟記進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當于1000中的幾個“0”?1000中的幾個“0”相當于一個“千”?

      五、練習

      1、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用單位。

      教室長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長50();鉛筆尖長4()。

      2、把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

      3、帶領學生觀察:課前在一條直的路邊量出100米的距離并在兩端插上標桿。問學生: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4、要求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做第71頁“做一做”,中的兩道實踐題。

      六、總結(略)

    數學三年級教案9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研究和差問題解答的一般方法,并準確解答。

      2、借助線段圖進行分析,理解用假設法將和差問題轉化,完整口述思路。

      3、優選方法,體會和差問題在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作用。(拓展)

      4、營造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探求問題特征與解答方法。(情感)

      二、活動重點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能較熟練地列方程解"和差問題"。

      三、活動難點

      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越性。

      四、活動過程

      (一)課前游戲

      (意圖:感知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大數與小數)

      寫數猜數:

      學生選擇1-9中的任何一個數,寫在卡片上,算出與同桌卡片上數的和與差。填入統計表中。(同桌學生報數,全班猜數,教師輸入,指導學生驗證)

      教師填寫后兩列的和與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質疑:當和與差比較大時,還能猜嗎?有必要去尋找方法。

      揭示課題:

      共同特征: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就能找到大數和小數。我們把這類題型稱為和差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和差問題。

      (二)創境新授

      (意圖:借助線段圖,通過小組探究,理解假設法進行轉化的三種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畫形結合圖的'意思,明確大數是蘋果,小數是桔子。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PPT三種方法配合進行分析與匯報。體會三種假設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方法一:假設拿去了4個蘋果,還有10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就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小數桔子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個數。

      方法二:假設再拿來4個桔子,就有了18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也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大數蘋果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蘋果的個數。

      啟發: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是和+差,第二種方法是和—差;相同點是都用了假設轉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將總數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蘋果個數,用7-2算出桔子個數。這也是巧妙運用假設,將平均數運用到和差問題的解答中。

      完整板書,規范學生對綜合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數—差=小數的2倍,再除以2=小數

      小數+差=大數的2倍,再除以2=大數

      3.嘗試應用:

      小強和爸爸年齡和45歲,爸爸比小強大25歲,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1)讀出兩個信息與問題,課件展示線段圖,學生空畫。

      (2)理解列式:假設爸爸少25歲就和小強年齡一樣,小強和爸爸的年齡和45歲就變成了是45-20=20歲。20歲表示是兩個小強的年齡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強的年齡。知道了小強的年齡,爸爸的年齡又怎樣算呢?完整口述假設過程,上臺板演,學生欣賞

      (3)再次強調求和差問題的方法:解答和差問題你最感欣賞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設法

      生:(和+差)÷2=大數(和-差)÷2=小數

      4.鞏固方法,準確填數:

      回到猜數游戲,用假設法求出大數與小數: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導學生根據數據對第一組選擇(和+差)÷2=大數的方法,對后一組選擇(和-差)÷2=小數的方法。

      (三)探究變化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差問題。

      1、小強在本單元測試中語文數學的平均成績是96分,數學比語文多8分。語文和數學各得幾分?(一題多變,你能有幾種轉化的方法。再判斷分析。)猜測語文與數學分數。理解平均分數的意義。

      A、數學:(96+8)÷2=104÷2=52(分)語文:96-52=44(分)

      語文:(98-8)÷2=88÷2=44(分)數學:96-44=52(分)

      對方法A進行反思和質疑。尋找錯誤的原因。

      B.數學:96×2=192(分)(192+8)÷2=200÷2=100(分)語文:192-100=92(分)

      語文:96×2=192(分)(192-8)÷2=184÷2=92(分)數學:192-92=100(分)

      C、數學:96+8÷2=96+4=100(分)

      D、語文:96-8÷2=96-4=92(分)怎樣理解8÷2?

      2、認真選擇(機動題):大強和小強共有300元去買書,大強給小強50元兩人的錢就一樣多了,你知道大強和小強各有多少錢?

      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選擇合理的算式。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記憶最深的是什么?評價同學或老師。

      學習總結: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的問題就是和差問題。解和差問題的策略很多,用假設法將大數轉化成小數,(和-差)÷2=小數;或者將小數轉化成大數,(和+差)÷2=大數;巧用平均數移多補少等。

      (五)欣賞變化

      1.轉化成3個大強

      2.轉化成3個小強

      3.轉化成3個爸爸

      五、課堂延伸:

      讓我們在音樂中帶著思考,將假設轉化的思想,將優化選擇的策略帶回家,去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數學三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買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經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2、能力目標: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情感目標:增加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

      教學難點:

      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

      師出示:星期六,淘氣和笑笑一起到書店買書。笑笑買了一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花了148元,還剩下53元。笑笑帶了多少錢?學生獨立解答問題,師巡視。學生計算結果,師注意關注學生計算過程中的進位問題。才同學們幫笑笑解決了這個問題,真棒!在買書的時候,淘氣也遇到了一個問題,你能幫他解決嗎?

      二、互動解疑

      1、師出示:淘氣在書店買了一本《童話故事》花了3。2元。他又買了一本《數學世界》,花了11。5元。淘氣一共花了多少元?學生自主列出算式并匯報

      板書:3。2+11。5=

      2、師:為了幫淘氣解決買書付錢的問題,大家都正確地列出了小數加法的算式?墒俏覀儚膩頉]有嘗試過兩個小數怎么相加,現在就來試一試,看誰能獨立發現小數加法的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3)匯報交流結果。

      師:你是怎樣計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生2:可以用豎式計算。 3元2角3。2元+11元5角+11。5元16元7角16。7元

     。4)小組討論。

     。5)完成課本試一試的題目,你會做嗎?

      三、啟思導疑

      師:同學們真棒,想出了這么多好的方法,這幾種算法各有什么特點?小數相加時,為什么智慧老人特別強調“小數點一定要對齊”?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師:多位數相加時,個位數字一定要對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相同數位(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個位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都對齊了小數相加時,小數點一定要對齊,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小數點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都對齊了。教材中前兩種算法的共同特點是化去小數點,把小數相加變成整數相加,但“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的算理沒有變。所以,只要把小數點對齊了,小數加法的計算與多位數的加法計算就沒有什么不同了。

      四、實踐應用

      1、完成課本第7萬狀的第1題。

      2、用豎式計算。

      2。5+0。2 3。9—2。9 6。5+3。1 3。小小文具店:小麗到文具店購買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筆記本2。1元,一個文具盒5。3元,一支鋼筆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鋼筆一共多少元?

     。2)一個文具盒比一本筆記本貴多少元?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五、總結評價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數學三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1、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2、培養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歡迎來到《同步課堂》。

      本校的“妙味快餐店”開業了。今后同學們可以在學校吃到可口營養的盒飯了。盒飯中的菜只限一個葷菜和一個素菜,快來選一選自己愛吃的葷菜和素菜搭配成一個盒飯吧。

      二、配菜

      1、初步感知搭配的意義

      菜譜一

      葷菜:肉丸子

      素菜:白菜冬瓜

      師:你想選哪一個葷菜和哪一個素菜?

      搭配方法一、肉丸子、白菜。

      師:還有別的配菜方法嗎?

      搭配方法二、肉丸子、冬瓜。

      師:通過剛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個葷菜和兩個素菜可以有2種不同配菜方法。

     。ㄔO計思考:學生從熟悉的生活走進課堂,使數學教學更具體;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培養創新思維。)

      2、體會搭配的有序方法

      師:大家不僅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菜,還學會了配菜,現在本店已貼出了明天的菜譜,請大家看一看有幾種不同的配菜方法。

      菜譜二

      葷菜:牛排素菜:豆腐

      魚油菜

      師:請同學們自己試著配菜,可以用學具擺一擺、搭一搭,然后把你的配菜方法說給大家聽,看看你能有幾種不同的'配菜方法。

      配菜方法一:牛排豆腐

      牛排油菜

      魚豆腐

      魚油菜

      這種搭配方法是先確定葷菜搭配素菜,每樣葷菜有兩種搭配素菜的方法,這樣一共搭配出了4種不同的盒飯。

      你能像這樣先確定素菜搭配葷菜,畫出示意圖嗎?動手試一試,看誰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師:我們像這樣畫出示意圖,不僅有序的表示了我們搭配的過程,而且能夠保證搭配的方法不重復、不遺漏。你們學會了嗎?

      3、實踐操作、用示意圖表達搭配過程

      師:看來同學們都學會了配菜,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配菜工人了。后天我店將推出二葷三素的菜,誰能一次配成所有種類的盒飯,就有可能被聘請為本店配菜部經理。你們有信心嗎?

      菜譜三

      葷菜:肉丸子素菜:白菜

      蝦豆腐冬瓜

      搭配方法一、確定一個葷菜搭配素菜(課件出示示意圖的制作過程)。

      肉丸子有3種搭配素菜的方法,蝦也有3種搭配素菜的方法,所以一共能搭配出6種不同的盒飯。

      師:先確定素菜,再搭配葷菜該怎么畫示意圖呢?自己動手試一試。

      小結:2個葷菜3個素菜搭配成1葷1素的盒飯有2X3種搭配方法

      看來你們都能成為合格的配菜經理了,真了不起。那你能試一試:3個葷菜3個素菜搭配成1葷1素的盒飯有多少種搭配方法。

      4、探究符號表示搭配過程的方法

      我們要很快畫出示意圖,可以用字母、數字或是符號來表示這些葷菜和素菜,我們用大寫字母表示3種葷菜,用數字表示3種素菜,同學們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其他符號試著畫出搭配過程吧?凑l搭配的最有序,還能不重復不遺漏。

      學生自主練習,教師課件演示示意圖的畫法,總結搭配方法有9種。

      有些同學不畫示意圖直接寫出算式3X3=9來表示3個葷菜3個素菜搭配成1葷1素的盒飯有9種搭配方法,這樣可以嗎?

      小結:這樣列算式表示搭配的方法有9種也是可以的,通過同學們畫示意圖搭配也驗證出這個答案是對的,看來數學的簡潔之美大家都能體會了。你們不光可以成為配菜部的經理,我看你們將來自己開個快餐店都不成問題了。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勤于思考將來一定能有所作為。

      5、思考:4個葷菜3個素菜搭配出多少種不同的盒飯呢?

     。ㄔO計思考:這樣的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

      三、課后練習,生活中的其他搭配問題

      1、搭配路線。

      師:搭配問題不僅體現在配菜方面,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搭配問題,課后看誰能成為學習的有心人,找找生活中的這類問題,并利用我們學到的本領解決它。

      同學們看一下這幅圖,說一說你看懂了什么?(出示由學校到動物園的路線圖)。

      師:共有幾條路可以走,這是搭配問題嗎?你能用畫示意圖的方法找出這道題的答案嗎?

      方法一、畫示意圖總結搭配方法

      方法二、一一例舉

      A→C B→C A→D B→D A→E B→E方法三、直接列出算式2X3=6 2、搭配服裝。

      看來,搭配還真是一門學問。

      不僅菜要搭配,路線可以搭配,日常生活中的衣服也是要講究搭配的。

     。ㄕn件出示課后第二題),要配成1套衣服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請同學們自己試著搭配,畫出示意圖總結搭配方法。

     。ㄔO計思考:為了讓學生真正了解更多搭配中的學問,設計了“搭配服裝”“搭配路線”兩個活動,讓學生在獨立嘗試解決的基礎上集體交流。)

      四、拓展應用練習

      師:剛才同學們演示了6種搭配方法。那么3件上衣、3件下裝、3雙鞋子搭配成不同的一套服飾,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呢?

      1、用符號表示上衣、下裝和鞋子,試著畫出搭配示意圖。

      2、課件演示固定一件上衣搭配下裝和鞋子一共有9中不同的搭配方法。

      3、所以3件上衣一共可以搭配出27種服飾。

     。ㄔO計思考:這樣的練習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學生能熟練的掌握用符號表示的示意圖的畫法,解決起來并不難。這一部分的練習重點不是學生的搭配方法和過程,而是課件演示搭配方法,學生感受搭配的數學意義和作用。)

      五、課后總結

      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感覺高興嗎?你學到了什么?自己說說吧。

      今天我們認識了生活中的許多搭配問題,解決了葷素搭配、路線搭配、服飾

      搭配的數學問題。我們知道了要想不重復不遺漏的搭配可以用畫示意圖的方法,當然了在數學學習中養成有序思考的好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數學三年級教案1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第34—35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律。

      教學難點:

      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出示掛圖,在果園里,小刺猬摘了5籃子蘋果,每個籃子6個蘋果。他一共摘了幾個蘋果呀?回到家它又來找小兔子、小猴子、小熊貓、小鹿和它一起分享蘋果,每個小動物都把自己籃子里的6個蘋果吃光了,還剩幾個蘋果?結果是多少?

      二、玩中學

      1、探索有關0的乘法規律。

      (1)出示情境圖,引導觀察。

      引導學生看圖小刺猬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用6530(個)每個小動物籃子里的6個蘋果都吃光了剩幾個呢?讓學生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再匯報。

      (2)獨立計算,提出問題。

      0×3   7×0   0×26

      引導學社列舉出類似的口算題,如:8×0=? 19×0=? 0×14=?......

      (3)總結規律

      學生觀察教師板書上的算式,說一說你從中發現的什么?

      2、 探索因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計算

      (1)獨立探索計算方法

      讓學生獨立計算130×5,列出豎式,想一想各位上的0應該怎么乘?

      (2)組內交流

      小組之間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結合13×5=65,使學生明確13個十乘5德65個十,就是650,而且“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所以130末尾0不用成直接落下來。

      (3)自主探索、掌握因數中有0的計算方法

      出示題目402×3,獨立計算,然后交流算法互相比較,找出最正確的再讓學生舉幾道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題,思考:看一看結果你發現了什么?最后總結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商的中間不一定有0。

      三、學中做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并進行比較,發現上、下兩題之間的不同的變化規律。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引導學生獨立解答,結合具體的情景,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用加法,也可能用乘法。如果用乘法可以進一步解釋第(1)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解答時為什么要乘3.

      3、完成“練一練”第3、4題。

      第三題學生填空后,可以讓那個學生說一說判斷大小的方法。觀察和估算的方法都要給予鼓勵。

      4、 下面計算對嗎?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5、總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

      (3)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誰表現的好?

    數學三年級教案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2、學會換算質量單位。

      3、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這些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

      教學難點:

      學會估計生活中的物體的質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體的'質量

     。1)老師手里握著一枚胸花,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手里有什么,并估測它的質量。

     。2)、猜一猜老師約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頭牛媽媽、一匹馬爸爸、一頭豬姐姐、一只熊哥哥約重多少千克?

      2、講故事

      師:這些動物們都住在美麗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條河岸上,這條河,河水很清,在河對岸也有一個村莊,這個村莊住著白兔、小猴等動物。

      3、認識噸,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

      師:

     。1)牛媽媽、馬爸爸、豬姐姐、熊哥哥能一起過橋嗎?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第十一頁,看第十一頁的例6。

     。2)各學習小組議一議,這四只動物能一起過橋嗎?為什么?

     。3)匯報;

      4、小結:

     。1)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

     。2)1噸=1000千克

      5、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二、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1、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匯報

      3、總結單位名稱的換算方法。

      三、鞏固、運用新知

      1、讓學生說一說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獨立完成練習三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3、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題和練習三中的第三題和第四題。

      四、全課總結:

      說說這節課你認為自己表現得如何,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三年級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算法的比較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運用遷移類推進行計算,自己得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以及有順序地、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情感態度:在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養成獨立思考與善于傾聽的.習慣。

      二、教學準備:

      制作相關教學課件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筆算連續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

      四、教學難點:

      正確掌握連續進位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眼急腦快(口算)

      利用羊村為了迎接亞運盛會,舉行了圣火接力賽,讓學生通過口算來幫助小羊勝利的完成任務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逐一出示口算題,指名學生說出結果

      8+7=9+5=8+42=46+9=

      34+53=28+12=520+300=

      2、心明手巧(筆算)

      師:同學們很順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來,必須打開密碼箱才行,你們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嗎?現在請拿出練習本,用豎式算一算,密碼是多少,看誰算得好。

      筆算下列各題:25+38=45+29=

      學生獨立用豎式進行計算后匯報結果并引導學生觀察。

      師:仔細觀察這兩個豎式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

      3、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幫羊村完成了這意義重大的任務,村長為了表揚我們對他們工作的支持,決定請我們去參觀野生動物園,高興嗎?準備好,看看你認識那些野生動物。

      伴隨悠揚的音樂,課件分別演示熊貓、東北虎、丹頂鶴、蜥蜴、青蛙、金絲猴、藏羚羊等受保護野生動物。

      (二)交流探索,解決問題

      1、分析統計表,提出問題

      (1)引導學生觀察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注意思考從“已知種數”到“瀕危和受威脅種數”的數量有什么變化?并結合數據教育學生愛護野生動物。

      (2)讓學生仔細觀察中國特有的種數的統計圖表,說出表中的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3)出示第一個問題: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讓學生思考。

      2、嘗試解答

      (1)師:這個問題你會列式嗎?請用豎式算一算結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計算。

      (3)師生齊分析學生完成的情況,并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4)結合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把這題的計算過程再說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3、比較總結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打開密碼箱的兩題和例題,同桌互相交流討論,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匯報交流結果,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3)通過比較總結出兩位數加兩位數(連續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特點并引出課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神機妙算(直接寫出結果)

      65396743

      +78+86+95+88

      學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教師巡視。

      指名說出結果及計算過程。

      2、拔蘿卜(用豎式計算)

      58+9468+5286+77

      (1)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出結果,同時指3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計算過程,教師巡視學生的完成情況。

      (2)讓3名學生當小老師,批改同學的計算。(提醒學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數抄錯)

      (3)集體評講學生的完成的情況。

      3、配鑰匙(連一連)

      師:班長暖羊羊它負責小羊們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間的鑰匙給調亂了,你們能幫幫暖羊羊,把鑰匙給配好嗎?同桌互相討論一下,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確!

      58+9458+6759+7579+89

      125168152158134

      指名學生說說如何算得又快又準。

      4、活學活用(解決問題)

      師:暖羊羊為了感謝大家那么快就幫他配好了鑰匙,就請我們去參觀他們的農場。你們看,飼養園里養了什么?

      師:你會解答嗎?請把你的算式寫在書上。

      巡視學生的解答情況,并指名說出解答的算式。

      師:除了上面這個問題,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5、想一想(擴展延伸)

      兩位數加上的兩位數加和是多少?

      (四)回顧總結,反思提升

      同學們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三年級教案15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求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求周長的計算。

      2. 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中交流等方式經歷求周長的過程,使學生掌握求周長的方法。

      3.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衢州的哪些公園(學生自由發言)

      喜歡逛公園嗎?今天,咱們就一起到一個小街心公園游覽一下吧。

      板書課題:游園

      請同學們將課本翻到第46頁情境圖,提問

      觀察公園平面圖,你能發現那些數學信息?

      如果學生沒說出課本中提出的問題,教師就創設情境,并提出問題:張奶奶每天早晨都要繞著公園邊的`小路散步。算一算,張奶奶走一圈是多少米?

      師:你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先自己試著做一做,然后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教師巡視指導,讓先做完的學生板演。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的做法

     、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

     、190+410=600(米)240+560=800(米)200+200+=400(米)600+800+400=1800(米)

      師:這位同學,請你跟大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師對學生發言給與恰當的評價,并啟發學生說出不一樣的方法。重點學習怎樣湊整。

      可以問:你是怎樣想的?誰跟他的想法一樣?你為什么這樣做?

      誰還有類似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哪里比較相似?

      誰還有不同的方法?和他的方法不同在哪里?

      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師:其實我想的和你們一樣,我也喜歡這種方法。同學們用好辦法求出了公園的周長,那么算一算中圖形的周長你們會算嗎?請同學們先自己算一算。

      二、師巡視指導,并指名板書。

      重點指導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

      學生可能列出的算式

      36+20+36+20 (36+20)×2 36×2+20×2 22+22+22+22 22×4 22×2+22×2 引導學生明白各個算式的意思?梢蕴釂

      圖中只有一個36和一個20,你寫了兩個是怎么回事?

      誰還有不同方法?你是怎樣想的?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到了這么簡便的方法。接下來請同學們試著用學到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出示題目)

      師:房頂三角形長20米,房子高(不包括房頂)長41米,房子寬39米,房子的周長是多少米?(20+41+39+41+20=161(米))

    【數學三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三年級教案01-27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01-14

    三年級關于數學的教案03-03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3-01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9-09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14

    數學優秀教案三年級07-13

    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案08-25

    數學三年級教學教案11-08

    三年級人教版教案數學06-17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