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第一課時
課題:
平行四邊形分類、平行四邊形、梯形特征
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分類、關系、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課文第70頁的例1)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學生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3、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全過程,掌握它們的特征。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圖表示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圖形、剪子、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圖形
。保鍪拘@圖(70頁)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你能找到那些四邊形?
。玻嫵瞿阆矚g的一個四邊形。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展示學生畫出的四邊形,請學生標出它們的名稱。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梯形正方形
。常〗M交流:從四邊形的特點來看,四邊形可以分成幾類?學生討論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歸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點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強調說明:只要四邊形的每組對邊分別平行,就能確定它的每組對邊相等。因此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提問:①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圖形嗎?它們的外形像什么?
、谶@些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是什么圖形?
、圻@幾個四邊形有邊有什么特點?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121122頁,練習二十八第13題。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能正確識別直線、線段和射線,掌握它們的聯系和區別。
2、認識角和角的符號,知道角的頂點、邊和角的大小。
3、學生可以用畫圖工具來角。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射線和角;知道角的頂點、邊。
難點:總結畫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四、教學設計理念:
基于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課程的生成性,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基礎上,師生共同生成新知識。
五、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動角。
學具:學生三角板一副、活動角。
六、教學過程:
。ㄒ唬╀亯|孕伏
師:孩子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運用了線。例如:木工師傅、建筑工程師、縫紉工人、我們的課間游戲活動跳皮筋等。在我們以前的學習中已見到過線,F在就請孩子們在紙上畫一條線(板書:線)
生:操作。(期望:學生能夠畫出:直線、曲線、線段)
。ㄑa救方案一:如果學生都畫出直線,教師出示曲線凸現直線的直)
師:你兩(生1畫的是直線,生2畫的是曲線)畫的線有什么區別嗎?
生:(一直,一曲。)(板書:直)
師:我們把這種線叫做什么?(直線)
師問生1:你畫的'這條直線還可以像這樣一直畫下去嗎?(可以)
師:那么,我們能量出直線的長度嗎?(不能)為什么?(沒有盡頭,無法量)
師: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直線有什么特點?(無限長、沒有端點。完成板書)
師講述:我們在畫直線時,只畫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板畫: )
過渡:在實際的生活、學習中,我們很少用無限長的直線,只用其中的一段。展示生3所畫的線段(有明顯的兩個端點)。
。ㄑa救方案二:如果沒有學生畫出線段,由教師畫線段)
師:這條線與直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都是直的、直線沒有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線段可以量出長度嗎?為什么?
師講述:實際上這種線是直線的一段,我們以前把它叫做什么?(線段)在數學中科學的說是:直線上兩點之間的一段。(板書:直線上兩點間的一段)
。ǘ┨骄啃轮
1、認識射線
引言:剛才我們進一步認識了直線和線段,下面我們來看看這條線。
如果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了一條新的線。(教師版畫: )
大家看,這條線有什么特點?(直、有一個端點、無限長)(板書:一個端點、無限長)(如果學生不能說出無限長,引導學生可否把無端點的一邊無限延長?)
師講述:這種只有一個端點的線稱為射線。在日常生活中,經?梢钥吹揭恍┥渚的例子,比如:手電筒發出的光、電燈射出來的光線、太陽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把它們看成是射線。
師出示小黑板: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線段?哪些是線段?
引導學生想象:從一點可以引出無數條射線,為學習角做鋪墊。
師:我們已經知道,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射線,看,這里有一個點(投影)我從這個點引出了一條射線,從這一點能不能再引出一條射線?還可以嗎?
讓學生想一想:從這一點可以引出多少條射線?(無數條)
。◣熝菔竞笾涣粝聝蓷l射線。)
2、認識角
師:孩子們,這個圖形,我們以前好象見過,叫什么?(角)(板書:角)
。ㄑa救方案三:如果學生說不出來,出示三角板,讓學生指一指三角板的三個角在哪兒,形狀是什么樣)
師:請孩子們試著畫一個角。再畫幾個。在小組內交流你自己是怎樣畫的?
學生操作后討論。
。▽W生可能說:畫兩條線。進一步引導:是兩條什么線?教師補充是共同用一個端點的兩條射線)
那么我們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板書:一點 兩條射線)。師生同時畫一個角。
師:根據你們畫角的方法,試著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是角?
生在小組內交流,匯報。(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完成板書)
師:根據你們總結的角的概念,以后我們要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該怎樣判斷?(看它是不是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在定義中的一點、引出兩條射線下面加著重號)
師講解:我們把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邊。(板書:頂點、邊、邊)
師出示小黑板: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角?并請學生上臺來指一指角的頂點和邊。
過渡:在以后我們研究的圖形中往往是很多個角,例如:以前學習的正方形、長方形就有四個角,那么我們怎樣來區別它們呢?出示小黑板。
師講解:角通常用符號 來表示。(板書)讀作角。(生讀)角的符號和以前學過的小于符號 < 有一點像,但不完全一樣,角的符號第二筆是平的,以后在書寫時要注意。(學生練習)角多了,為了敘述方便,我們可以給它編上號,在角的符號內寫1、2、3、4,分別記作23 4
3、角的大小比較
師:出示活動角
我這里有兩根硬紙條,現在并攏在一起,大家看,我把兩根硬紙條怎樣了?
師把=根硬紙條叉開。(生可能說分開、張開、叉開、撐開等)
師:看起來,同學們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們就說成這兩根硬紙條是叉開了。
師講述:現在把兩根硬紙條看作是角的兩條邊, 1兩條邊是這樣叉開的, 3兩條邊呢?(叉開的比 1大) , 2兩條邊呢?(叉開的比 3。
教師利用活動角的投影片演示,使學生知道角的兩條邊叉開得大,角就大;叉開得小,角就小。出現在投影片上。
師問:看起來,角的大小跟角的什么有關系?(兩條邊叉開的程度)
師出示小黑板:下面的角誰比誰大?(屬于直觀的判斷)
在投影片上比較,著重比較的過程。
。ㄈ╈柟虜U展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隨意的比較角的大小,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你比較的是哪兩個角?結果是怎樣的?是怎樣比較的?
生操作后回報。
師引導:兩重合一觀察。
。ㄋ模┤n總結
今天我們共同研討了些什么問題呢?(完成板書課題:直線 射線 線段和角)你能用嗎?試試看。
。ㄎ澹┎贾米鳂I
書上第126頁練習二十八第1、2、3題。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0頁第2題,“練習二十一”第4~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以及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筆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2.運用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熟練地計算。
難點: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口算下面各題。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口算練習。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選一題,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頁第2題。
。1)討論:筆算乘、除法應注意些什么?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再指名說一說。
、儆嬎愠朔〞r注意對位和進位。
、谟嬎愠〞r注意試商,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2)分析這幾道題的錯誤原因。
在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
。3)把這幾道題在自己練習本上改正過來。
3.不計算,直接寫出下面兩題的積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說一說計算的依據:積的變化規律和商的.變化規律是怎樣的?
5.解決實際問題。
投影出示教材“練習二十一”第6題。
。1)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小組討論:單價、數量和總價的數量關系是怎樣的?已知總價和單價,怎樣求數量?針對題中所求的問題分別說一說,再計算。
。3)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數量關系?
讓學生議一議,說一說。
二、實踐應用
教材“練習二十一”第4、5、7、8題。
1.第4題。
(1)組織學生練習。
。2)在小組中交流檢查。
2.第5題。
。1)學生獨立練習。
。2)說一說驗算的方法。
3.第7題。
。1)不計算,直接寫出得數。
。2)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呢。
4.第8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匯報解答過程。
300÷4=75(元)
75×12=900(元)
三、課堂小結
在計算過程中,要根據題目要求,認真仔細地計算,算完后還可以運用估算進行驗算。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接觸與交流,對所帶班四年級三班、四年級四班的學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兩個班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個體差異有很大的差別。但總體來講,有70%的學生基礎好、能力強,能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學習積極性高,興趣大,有強烈的求知欲、自覺性高。有和20%的學生處于中等,學習比較被動,其中有10%的學生自覺性差,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興趣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維活躍。
四年級是小學生涯的重要階段,是承上啟下的年級。是小學數學開始進入系統學習的開始。經過前三年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的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能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
二、 教材分析
(一) 數與代數
1、認識更大的數(數一數、人口普查、國土面積、森林面積)
。ㄔ趯W生認識萬以內的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并了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
2、乘法 (衛星運行時間、體育場、神奇的計算器、探索 與發現 (一)、(二)、(三))
。ㄔ趯W生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學習了兩位數乘三位數,對一些較大數進行估計,認識計算器以及運用計算器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3、除法 (買文具、路程、時間、速度、參觀苗圃、國家體育場秋游、探索與發現、抗震救災)
。ū締卧饕獙W習三位數除以整十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探索商的運算規律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4生活中的負數(溫度、正負數)
。ū締卧饕箤W生認識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負數,對此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生活經驗。主要了解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
生活中的現象。
(二)空間與圖形
1、線 與 角 (線的認識、平移與平行、相交與垂直、旋轉與角、角的度量、畫角。)
。ㄍㄟ^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識別直線、線段、射線,會用字母表示直線、線段與射線;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垂線,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認識平角、周角;會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畫指定度數的角。
2、圖形的變換(讓學生經歷把一個簡單圖形經過變換來制作美麗圖形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能在方格紙上進行圖形變換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變換中的平移和旋轉的過程。
3、方向與位置(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能在具體的情景中,用數對來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具體的情景中,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ㄈ┙y計與概率 統計(栽蒜苗一、二、三)(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體會統計圖中1格表示多少單位的必要性,并進一步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理解復式統計圖的實際意義,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復式統計圖;了解單試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將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折線統計圖,并能從折線統計上預測事物變化的趨勢。)
三、 教材特點:
1、 提供密切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的學習素材,使學生能借助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
2、 創設探索數學規律的情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探索數學規律的意識。
3、 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是每個學生都能在設計方案中獲得成功。
4、 重視在多種活動中培養空間觀念,發展空間觀念。
5、 注重在統計過程中學習處理數據的方法,把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融會在一起。
6、 設計富有特色的綜合應用活動。使學生自覺地將各方面的經驗、知識、策略進行綜合應用。
7、 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周圍的事物,培養對數學美的理解,展示數學發展的歷史,滲透數學的文化價值。
四、本學期教學目標和任務:
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
教學目標 :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教學重點:大數的讀寫。教學難點:數位中含有0的讀寫。
第二單元 :線與角。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2、通過動手操作的活動,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和垂線;通過探索活動,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3、通過學具的操作活動,理解平角、周角,能區別角的大小之間的關系;會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數的角與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 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和垂線,會用量角器畫角。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相關文章: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計劃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教學計劃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一冊教學計劃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五冊教學計劃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初中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查看更多>> 教學工作計劃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重點:體會優化的思想
難點: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來提高效率?
2、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數學廣角。板書課題:數學廣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
1)出示情境圖片:
碼頭上現在同時有3艘貨船需要卸貨,但是只能一條一條地卸貨,并且每艘船卸貨所需的時間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樣的順序卸貨能使3艘貨船等候的總時間最少呢?
2)觀察圖,說說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問:要使三艘貨船的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卸貨?
學生討論
3)可以有哪些卸貨的順序?每種方案總的等候時間是多少?
列出表格,問:從表中你有什么發現嗎?
引導學生思考匯報
4)找出最優方案
三、鞏固新知:
1、書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葉同時來到學校醫務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怎樣安排他們的就診順序?
2、有210人選舉大隊長,有三位候選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選之中1人,不能棄權。前190張票中甲得75張,乙得65張,丙得50張,規定誰的票最多誰當選。若甲要當選,最少還需要多少張票?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補充練習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可以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并初步認識綜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順序正確計算。
2、知道混合運算兩步計算式題的書寫格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含有乘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及遞等式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到文具店買過文具用品嗎?(出示教科書第30頁主題圖)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來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請同學們認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師: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買學習用品。他們要買什么呢?
(出示問題)小軍說:“我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
【設計意圖:中年級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感興趣。呈現學生熟悉的購買學習用品的情境,能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從而愿意并且想學數學!
二、解決第一個問題
1、師:大家愿意幫忙嗎?在練習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絕大部分學生會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現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解答的情況)
2、學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
師:大家看這位同學做的對嗎?誰來說說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認識綜合算式。
師:觀察上面的算式,在解決小軍用去多少錢的問題時,用了幾步計算?
生:兩步。
師:也就是用了兩個算式。
師:像同學們這樣,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分別列了兩個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分步解答”,這兩個算式叫“分步算式”。(板書:分步算式)
師:同學們,你能把這兩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嗎?在練習紙上試一試。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5×3+20或20+5×3(手指5×3+20)像這樣的算式,它是由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這種算式叫做綜合算式。(板書:綜合算式)
【設計意圖:先引導學生分步解決問題,充分感受數量之間的關系,然后引導學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綜合算式。這樣分層推進,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綜合算式與相應的分步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和探索!
4、教學綜合算式的脫式過程。
師:在這個綜合算式里,5×3的積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計算時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這個得數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計算綜合算式時,為了看清楚運算的.過程,一般都要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用遞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這樣寫:在第二行先寫上等號(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與第一行的算式對齊,第二行的等號要寫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寫上第一步計算的得數,沒有計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板書如下:
5×3+20
=15+20
師:接下來算什么?得數是多少?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寫等號,等號與上面的等號對齊,然后在等號后面寫出得數。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5×3+20
=15+20
=35(元)
5、認識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交流,使學生明白:不論是分步算式,還是綜合算式,要解決這個問題,都要先求出3本筆記本的錢數,再加上1個書包的錢數。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兩個獨立的一步算式,一個是乘法算式,一個是加法算式;綜合算式是把這兩個獨立的算式綜合成一個算式。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運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運算。這節課我們就一塊來研究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逐步把計算過程寫下來,重視對混合運算書寫格式進行指導,既便于學生看清楚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又能促進學生自覺按格式規范書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解決第2個問題
1、師:小晴也想請你們幫個忙,愿意嗎?(出示問題)小晴說:我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誰能幫我計算出“應找回多少元”?
2、師:怎樣求出“應找回多少元”?綜合算式怎樣列?(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嘗試解答)為什么這樣列式?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0-18×2
3、討論綜合算式的脫式過程。
師:這道綜合算式應先算哪一步?怎樣把計算過程用遞等式表示出來?
引導交流,使學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筆是多少元,再做減數。因此在計算時,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來,寫在被減數的位置上,減號也要照抄下來,把18×2的得數“36”寫在減數的位置上。接著再計算減法。邊交流邊板書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歸納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師:請同學們觀察第(1)(2)兩道綜合算式,想一想,它們在計算順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白:第一個綜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個綜合算式含有乘法和減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后,當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減法時,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設計意圖:由于解答這個問題的綜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與學生已掌握的從發往右運算的習慣不相同,所以教學的重放在結合題意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最后交流計算結果,并指名說說為什么這樣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交流時,要說出各題錯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每一組算式有什么不同,應先算哪一步,然后獨立計算。
再次比較:每組中兩題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為什么計算結果會不同?
4、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5題。
5、談話:“算24點”游戲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備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用三張牌來玩“算24點;”的游戲怎樣?
第一次游戲:呈現三張撲克牌:2、4、10。
待學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師追問:兩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嗎?為什么?
小結: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時,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戲:再呈現三張撲克牌:4、4、7。
提問:這道題我們也可以列出兩道算式嗎?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們應該先算什么?
6、拓展(機動):80 ○ 8 ○ 4=
。1)請在○里填入兩種不同的運算符號,使它成為同一級運算。
交流質疑:(教師指著含有加減運算的兩條算式)這兩題你能不計算就知道哪一題的結果最大嗎?有什么奧秘跟大家分享一下呢。ㄅ囵B學生的估算意識)
。2)請在○里填入兩種不同的運算符號,使它成為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有關混合運算的順序后,及時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運用知識、鞏固知識的同時,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實際應用價值,體會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在交流中總結、反思所學知識,對混合運算的價值再認識!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 、用“綜合--分析法”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
2、能結合樹狀算圖理解“綜合--分析法”,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讓學生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綜合--分析法”分析數量關系,掌握分析復合應用題的基本方法。
結合樹狀算圖,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口答:根據問題說出數量關系。
(1)復印機37分鐘可復印多少張紙?
生1: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量
(2)實際每月生產多少輛汽車?
生2: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3)小巧從家到學校走了多少分鐘?
生3:路程÷速度=時間
出示課題“應用(二)”
二、新課探究
探究一:
出示主題圖和題目
(1)小丁丁從家到學校要走15分鐘
示意圖:
、賳枺簭念}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條件?
、趩枺耗憧梢蕴岢瞿男⿺祵W問題?
生1:從已知條件開始想,如果用同樣的速度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多少分鐘?
出示:小丁丁家到學校的路程是1020米,需要走15分鐘,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
生:1020÷15=68(米/分)
出示: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多少分鐘?
師問:把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結合起來思考,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
816÷(1020÷15)
=816÷68
=12(分鐘)
答:從學校到少年宮要走12分鐘。
探究三:
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少年宮回家要走多少分鐘?
師問:你會解答嗎?在小組里交流,并列式解答。(先討論,再列式)
根據學生匯報出示:先匯報分析思考過程,再匯報算式
340÷(1020÷15)
=340÷68
=5(分鐘)
答:小丁丁用同樣的速度從少年宮回家走5分鐘。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
一只成年的大熊貓一周大約要吃140千克的'鮮竹,照這樣計算,一只成年的大熊貓一個月大約要吃多少千克的鮮竹?(一個月按31天計算)
生1:
140÷7×31
=20×31
=620(千克)
師問:你是怎么想的?
生2:一只大熊貓每天吃的千克數×天數=一個月吃的千克數
練習二:
選擇題:
(1)復印機5分鐘復印了340張紙,照這樣計算,復印2516張紙需復印多少分鐘?算式是( )
A、2516÷(340÷5 )
B、340÷5×2516
C、(2516-340)÷5
問:你是怎么想的?選B或C問題可怎么改?
生1:我選(A)我是從問題想的。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奶牛場每天生產牛奶2100升,如果每升牛奶可以賣3元,8月份生產的牛奶全部賣出后總共可以收入多少元?算式是( )
A、2100÷3×31
B、2100×3÷31
C、2100×3×31
問: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選(C)。我是從問題想的
單價×數量=總價
練習三:
根據條件提問題,并列式。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45千米,從甲地出發行了4小時后,離乙地還有135千米。
師: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1: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45×4+135
生2:汽車從甲地到乙地共需幾小時135÷45+4
師:這樣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解答應用題先審清題意,然后可以從條件出發,也可以從問題出發,還可以把條件和問題結合起來思考。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1.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
2.中間、末尾有0的'億以內數的寫法。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在昨天的數學課上我們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國的人口數量,同時學習了較大數的讀法,下面這些數請你來讀一讀。
56900 40080500 14590320
2.提問:你讀得又快又準,能說說讀數的方法嗎?(學生回答)
3.請你說出億以內數的數位順序,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級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整理數位順序表)
4.寫出下面各數,并說一說怎樣寫萬以內的數。
七 七十 七百零八 一千五百三十二
5.根據學生回答,明確萬以內數的寫法。
二、探究新知
我們已學過萬以內數的寫法,今天我們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寫法)
1.整萬數的寫法。
出示:四十四萬、一千三百八十二萬、六百七十八萬
2.學生小組嘗試寫出這些數,然后交流寫法。
3.根據學生發言,說明:整萬的數,要寫在萬級上,只要在萬級上寫44、1382、678,然后在個級上寫四個0就可以了。
4.練習:五萬、六千萬、八十萬、九千六百七十二萬
含有萬級和個級兩級的數的寫法。
出示:十萬三千二百四十五
提問:這個數有幾個級?應該先寫哪級上的數,再寫哪級上的數?
學生嘗試寫數。(畫出分級線,讓學生檢查寫的數是否正確。)
老師說數,學生練習寫數
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五、四百六十三萬七千八百九十二、
十七萬九千三百、二十五億六千四百七十二萬
中間及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
提問:三十二萬零六百這個數有幾級?萬級上怎樣寫?個級上一個也沒有怎么辦?
教師在數位表上寫出這個數,再讓學生讀一讀進行檢查。
由學生在數位順序表上試著填寫二千零五十萬七千,再說一說是怎樣寫的。
學生回答:先在萬級上寫出二千零五十,再在個級上寫出七千,合起來就是二千零五十萬七千。
學生自主探究下面的數的寫法。
十萬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萬零六百、二千零五十萬七千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獲?你認為今天這節課誰表現的最好?為什么?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一、單元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P56——P70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重點: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難點:畫垂線、畫平行線、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四、單元教學安排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7課時
第一環節 平行
1、每個同學先獨立思考,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鉛筆畫一畫,小組長組織大家把可能出現的圖形匯總。
2、教師巡視,參與討論,了解情況。
3、集中顯示典型圖形,強化圖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個小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這幾種情況,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4、整理圖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圖形通過電腦來展示,并編上序號。這些圖形,同學們能不能對它們進行分類呢?可以分成幾類?為什么這樣分?
6、根據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進行分類。(重點討論第3幅圖,直線向兩頭無限延伸,因此應該是相交的)
總結:在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兩種: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況。
7、我們把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記作a∥b,讀作a平行于b。
。ㄟ@里我們要強調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內,舉出反例異面直線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關系。)
8、你能說一說生活當中在哪里見過平行的位置關系嗎?
第二環節 垂直
1、師黑板上把毛線拉,表示直一條直線,再拿出另一條毛線拉直,表示另一條直線,并與第一條相交。想一想兩條直線相交成幾個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圖)
2、如果教師轉動其中一條直線,使∠1變成直角,那么這其余三個角會變成什么角?
3、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垂足。記作a⊥b,讀作a垂直于b。
。ㄟ@里要再次強調是在同一平面內,舉出異面垂直的關系)
4、你能說一說生活當中在哪里見過垂直的位置關系嗎?
。ㄈ╈柟贪l散
1、教材P57 做一做
。ㄋ模┰u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ㄎ澹┌鍟O計
平行與垂直(在同一平面內)
平行:a∥b 垂直:a⊥b
教學反思:通過觀察、操作等學習活動,學生經歷了認識垂直與平行線的過程,掌握其特征。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和了解“雞兔同籠”問題,初步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體會“枚舉”、“假設”等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歸納概括出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
3.讓學生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受到祖國優秀數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會用假設法和方程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難點:明白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算理。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引入:
同學們,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國古代更是產生了許多位數學家和許多部數學著作,《孫子算經》就是其中一部,大約產生于一千五百年前,書中記載著這樣一道有名的數學趣題。你們想看一看嗎?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把它翻譯成現代漢語是:現在有一些雞和兔被關在同一個籠子里。雞和兔共有35個頭,94只腳。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這就是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非常多,這類問題應如何解決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雞兔同籠”。
為便于研究,我們先從簡單的生活問題入手,請看下面問題。
●學校買來50張電影票,一部分是4元一張的學生票,一部分是6元一張的成人票,總票價是260元。兩種票各買來了多少張?
【設計意圖】以我國古代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引入,讓學生感受我國悠久的數學文化,激起探知這類問題的`興趣。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對于這個問題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請根據提示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溫馨提示:
、儆昧信e法怎樣解決問題?
、谀隳苡卯媹D的方法解答嗎?
、廴绻堰@些票都看成學生票或都看成成人票如何解答?
、芑仡櫫蟹匠探鉀Q問題的經驗,怎樣用方程解決問題?
學生自己根據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
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共同協商解決。
教師巡視,要注意發現學生的不同解法,同時參與小組的指導。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對于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的好的方法,請把你的好辦法同大家交流吧。
1.列舉法。
可以有目的的先展示這種方法。(多媒體展示。)
學生票數(張)成人票數(張)錢數(元)
2525250
2426252
2327254
2228256
2129258
2030260
質疑:有50張票,是否有必要一一列舉,你是如何列舉的?
。ㄒ龑W生通常先從總數的中間數列舉。)
質疑:根據假設算出的錢數與實際總錢數不一樣時,你是如何調整的?
。ㄒ龑W生根據數據特點確定調整方向、調整幅度。)
師強調:像咱們這樣,采用列表的方法列舉出來,并最終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數學上叫列舉法,也叫枚舉法。(板書:枚舉法)
2.假設法
。1)假設全是成人票:
、贋榱吮阌趯W生理解,展示假設為成人票,學生試畫的分析圖。(圖略)
、谝龑В荷厦娴倪^程如果用算式怎樣表示呢?請同學們試試看。
。▽W生試著列算式,請兩個學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預設板演:
50×6=300(元)300-260=40(元)40÷(6-4)=20(張)
50-20=30(張)
、圪|疑:你這樣做是如何想的?你是如何理解多出的40元的?根據多出的40元如何求出學生票和成人票的?
預設回答:
假設全是成人票,就50×6=300元,而實際花260元,這樣就多出了300-260=40元。
而1張學生票看做成人票就比1張學生票多2元,學生票的張數就是40÷(6-4)=20張了,成人票就是50-20=30張。
。2)假設全是學生票:
如果假設成全是學生票該如何解答?(學生根據剛才的經驗獨立解答,交流時重點說清推理思路。)
總結方法歸納抽象出這類問題的模型。
學生票數=(成人票價×總張數-總錢數)÷(成人票價-學生票價).
成人票數=(總錢數-學生票數×總張數)÷(成人票價-學生票價).
3、方程法:
除了以上兩種方法,還有別的計算方法了嗎?
學生匯報列方程的方法。
。1)找出相等的數量關系。
。▽W生匯報,課件出示:成人票數+學生票數=50;成人錢數+學生錢數=260
元)
。2)根據等量關系列式:
設成人票有x張,則學生票有(50-x)張。
列方程為:6x+4(50-x)=260
。ń饴裕
4.學生比較以上幾種方法解題方法。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讓學生結合自己解決問題的經驗,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
列舉法:適合數據比較簡單的問題,但是如果數字比較大,這樣一一列舉法就太麻煩了。
畫圖法:操作簡單,比較直觀。但數字大的時候,畫圖也是比較麻煩的。
假設法:適合所有的這類問題,但比較抽象,不好理解。
方程法:適用面廣,便捷,容易理解。
師:同學們,我們這節課研究“雞兔同籠”問題,我們探討出了用枚舉法、假設法、解方程的方法解決這種題。只不過列舉法對于數據較大時比較麻煩。一般我們采用假設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比較簡便。
【設計意圖】通過適時的總結,引領學生歸納建立“雞兔同籠”問題的模型,及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有幾何?(回應開課時的問題。)
溫馨提示:
A.先讓學生認真讀題,(同桌討論)。
B.然后自己解決,匯報交流。交流時同時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數學文化。
2.王麗有20張5元和2元的人民幣,一共是82元。5元和2元的人民幣各有多少張?
處理方法:
、賹W生認真讀題,引導學生對比“雞兔同籠”問題模型,分析數量關系,然后選擇合適的方法獨立解答。
、谛〗M內交流算法。
、廴嘟涣。
【設計意圖】本題是“雞兔同籠”問題模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進一步鞏固“雞兔同籠”問題的各種解法,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3、鞏固練習:回應解決例題,引導學生用合適的方法計算。然后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嗎?(龜鶴問題、乘船問題、合作植樹問題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感受到“雞兔同籠”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全課小結:
回顧總結,引發思考
本節課,我們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采用了幾種策略,在這節課中,我發現同學們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下課后相互交流一下,并嘗試一下。
師總結:
這節課大家共同探究,解決了生活中類似“雞兔同籠”問題的實際問題。只要我們善于動腦,好多問題都可以歸為一類問題,抽象出一個總的模型進行解決。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第一、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有助于計算教學。李老師很好地把握了學生學習的起點,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教學目標。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計算題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計算題的普遍特征,學生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味地講、練,學生的興致會提不起來,學習就顯得很被動。而王老師的情景創設比較成功。課一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欲望激了起來。讓學生在主動中探索,在快樂中求知。超市購物活動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而且真切地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真諦。然后運用學生最喜愛的闖關題和抽卡比大小游戲,不斷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成為本課的特點。
第二、從知識與技能方面來看,李老師創設了現實超市購物情景,讓學生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有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正確進行計算,并能用來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而這樣的教學是建立在舊知遷移的基礎上的。而這種情境的創設,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生活中的數學”引入到“教材中的數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真正能為探究新知識服務。另外,教學完小數加減法后,老師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面對“列豎式為什么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數位對齊就是小數點對齊,讓學生在做中,說中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在愉悅中學數學、用數學,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情感態度上來看,李老師開展了一連串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新知,讓學生在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的基礎上進行闖關游戲。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總結收獲,鞏固新知。
1、講清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如講解例題:53.40 - 49.80學生不大容易講出算理,但通過小組合作,全班討論的方式,針對錯例,有學生說出了錯的理由,學生比較自然的說出相同數位沒對齊或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相加減等。
2、關注學生學習,強化學生自主學習,促進三維目標的落實。整節課著重關注的學習過程,注重挖掘利用學生練習中生成的錯誤,注意面向全體,傾心聆聽學生的發言,給他們改正錯誤,成功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剖析錯誤,從而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讓所有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3、注重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責任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生在本節課中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數學感悟。
4、石老師的課挖得深、挖得透,努力拓展學生的探究空間。
石老師的課讓人看到了課中的挖掘思維含量,拓展延伸學生的思維空間。她的課就在于不只讓學生知其然,更讓學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導學生探究出法則背后的知識。學生的思維總是在老師的設疑中步步深入,學生經歷了刨根問底、追本溯源的思考過程,這就是科學的探究過程,就是在研究科學、自主建構知識。李老師的課挖的透,還在于問題設計得好,問題設計的有空間,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所以,這樣的問題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發和鍛煉。
5、和諧的師生的關系。
課堂是學生的,就要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去研究、思考、發現。數學不在于學到多少知識,而在于真正使學生思維受到鍛煉和啟發。本節課,李老師幾乎沒有講,她所做的只是在關鍵處設疑和恰當的總結,引著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學生始終處在探究的主體地位,所以,學生真正得到了鍛煉。老師講得少。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鞏固商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掌握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及有關綜合練習;
3、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
。ㄒ唬┚毩暿5題,不用堅式計算,判斷商是幾位數。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討論怎樣能很快判斷出商是幾位數?
2、師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商的位數與被除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3、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歸納概括: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如果被除數的前兩位夠除,則商的位數等于被除數的位數減1;如果被除數的前兩位數不夠除,則商的位數等于被除數位數減2。注意培養學生形成做除法題先確定商的位數的良好習慣。
。ǘ┚毩暿3題,開放題。
1、先讓學生根據表中信息,獨立計算并把表填完整。之后,交流檢查(在小組內完成)。
2、請學生根據表中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所提出的`問題(提高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ㄈ┚毩暿羁站毩。
1、第6題。
先指名說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再讓學生獨立完成,并填寫在書本上,小組內交流并檢查。
2、第7題。
、僮寣W生把計算結果填在書上,并說說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
、谡垖W生幫助王平選擇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
3、第11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在書本上,并討論對比第一組數與第二組數的異同點。
4、第13題估算。
讓學生口答出估算結果,并在書上給出估算方法,在全班交流,然后用計算器算出準確商。
。ㄋ模﹩栴}解決。
1、練習十六第10題。
、僮寣W生先獨立完成,并在小組內交流檢查。
、谧寣W生提出新的問題,并在選擇的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全班交流。
2、練習十六第12題。
、僮寣W生借助畫面和文字,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題意(滲透擁軍、熱心助人等教育)。
、谧寣W生獨立解決問題。
、巯胍幌脒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芙M織交流,請學生把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說給同學聽,讓學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ㄎ澹┱n堂練習。
練習十六第8、9題。
。┛偨Y: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并能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的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奢v不同的汽車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駛)
根據情景提出問題。哪輛汽車跑得快些?
二、獨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決哪輛汽車跑得快些?使學生認識到:兩個物體體運動快慢的比較,與路程和時間都有關系,從而引出路
程、時間和速度。
引出:速度 =路程÷時間
三、看一看
教科書P79頁的看一看,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
四、鞏固練習
1、完成P80頁的試一試的第1小題,
2、完成P80頁的試一試的第2小題。
3、完成 P80頁的第一小題。(在書上完成)
板書設計:
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 4千米/時
人每小時大約走4千米。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時間×速度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材分析:
“近似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中的第五課。這部分內容既豐富了對大數的認識,又是對后續學習除法“試商”的基礎。另外,近似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當很難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確數,或是用大數描述事物時,人們經常會選擇近似數。因此,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知識的銜接上近似數都顯得至關重要。
學生收到前面計算教學中估算的影響,以及學生自身的經驗積累,很多學生在課前已經可以憑借數感找出萬以內數的近似數,也有一部分學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來求大數的近似數。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四舍五入”法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對于“四舍五入”法具體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況下運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了小學中年級段,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與分析,了解近似數和精確數的意義,感受近似數和精確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借助數線,較直觀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情境創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分類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
1、觀看一段國慶60周年閱兵視頻,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師:這么大的`場面中一定蘊涵著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些數學問題。
2、課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讓學生默讀其中的數字兩遍,初步感知數據。
3、仔細觀察這些數,有沒有什么共同特點,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類?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按數據的大小來分,一些按單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個為單位的,20萬、2萬是以萬為單位的;蛘邔W生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
師:為什么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赡軙f是準確的數,估出來的數。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60、169、56這樣準確的數、不多不少正好的數,是精確數;而66、20萬、2萬是大概的,大約的,差不多的,與實際數接近的數,是近似數。
4、讀一讀以下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嗎?
小明身高130,2cm,就說約130cm;小紅從家里到學校走了395米,就說大約走了400米。
5、你能說說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精確數來表示,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近似數來表示?了解近似數的作用。
師: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圍就足夠了,這時用近似數來表示就比較方便?磥斫茢翟谏钪械膽眠是相當廣泛的。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國慶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又通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數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ㄒ唬┙柚鷶稻,直觀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
1、師: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這里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說說想法,學生可能會說18000接近2萬,所以用2萬來表示。
2、結合直觀的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
師:18000介于整萬數1萬和2萬之間,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變成0后向萬位進1,就得到了近似數“2萬”。
介紹18000約等于2萬,用“≈”表示,寫作:18000≈2萬全班讀一讀。
3、在數線上標出11000,120xx,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這幾個數,請學生嘗試分別說出它們的近似數及想法。
師:15000這個數約等于多少呢?
學生可能覺得1萬可以,2萬也可以,因外它剛好在中間。
師:15000離1萬和離2萬的距離是一樣的,但為了方便記錄,我們認為規定15000≈2萬。
課件上將約等于1萬和約等于2萬的數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組數據,仔細觀察,說說你有什么發現,能得到什么結論?請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了解情況。
學生匯報交流,學生可能會發現以15000為分界線,11000,120xx,13000,14000接近1萬,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千萬上的數,當千位上的數是1、2、3、4時,近似數是1萬,當千位上的數是5、6、7、8、9時,近似數是2萬。
教師借機在黑板上板書:0、1、2、3、4舍;5、6、7、8、9入,介紹“四舍五入”法。
【設計意圖:結合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與形結合,將四舍五入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ǘ┖献鲗W習,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參加國慶閱兵的精確人數是233482人,在下圖中找到這個數的大致位置,說一說“約20萬人”,這個數是怎樣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2、學習時,每人都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將討論的結果填在學習卡上。3、組織簡單、清晰的語言準備全班匯報。
教師巡視,了解小組討論的情況,并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數線圖上標出,發現233482接近20萬,;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萬;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萬位上的數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萬后面的尾數“33482”舍去變成5個0,得到近似數20萬。
請多組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說得有道理,給予鼓勵。
3、教師小結:四舍五入到十萬位,關鍵看萬位。
4、如果將233482四舍五人到萬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數分別是多少,怎樣得到的?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幫助直觀感知求近似數的方法。
5、引導學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怎樣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歷探索的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下面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一題)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分析,找出精確數和近似數,加深認識,并感受到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華山是我國的五岳之一,海拔約2155米,在下圖上標一標,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約是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學生在數線上找點時會遇到困難,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通過數線進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數。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學生認真看要求,仔細數數位。特別對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重點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三道練習題,加深對近似數的認識,感受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能用所學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請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師:這節課我們經歷了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同時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希望同學們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板書設計:
近似數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實驗目標: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1
課件出示例1的統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處熃Y合學生畫的統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計圖。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的統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計表你獲得哪些數據信息?學生匯報所獲得的信息。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制作條形統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統計圖,你有什么發現?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現,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么想說的?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數據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數據。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ㄕn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條形統計圖》課后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么?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課嗎?為什么?
統計數據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化學習效果統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的人數 認同率%
實驗班(40人) 39 97.5%
對照班(40人) 33 82.5%
效果分析:
1、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對于多媒體進入數學課堂有較高的興趣,喜歡多媒體教學的數學課,非常認同這種教學模式,認同率達到97.5%。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對照班學生也希望數學課中能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認同率也有82.5%,希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2、在實驗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放映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用 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用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看到了這是解決問題的需要,這較好的運用了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通過課件,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案01-15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9-15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案12-15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9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3
數學四年級上冊優秀教案02-17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9-07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05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6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秀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