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1
各位評委:
大家上午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5節《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一)》。課型是新課。我將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設計和說板書設計這五部分說課。
說教材:
教材分析:這一節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晝夜交替、地方時和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本節是這一單元的重點,也是高中地理的奠基,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內容較抽象且難度較大,如何突破難點成了重中之重。
教學目標:學生已習得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根據課程標準要求,設立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能解釋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及區別。
2. 能根據要求計算地方時、時區和區時。
3. 能運用地轉偏向力的規律解釋常見的地理現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觀察光照圖找出晨昏線的一些特點,學會分析地理事物的規律。
2. 通過自己繪制時區分布圖,學會尋找地理現象之間的`聯系。
3. 通過對比分析長江三角洲的發育圖,找出每幅圖的變化,并用自己的話說清三角洲形成的過程,學會從地理圖表提取地理信息及描述地理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雖然幾次活動對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并不能立竿見影,但我對學生有積極期望,這種期望會產生羅森塔爾效應(借用李家清教授論文里的句子)。故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設定為:
通過對眼、手、腦、口的調動,學會地理思維方法,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地方時。
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難點:
由于受年齡、理解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的限制,可能會出現如下問題:
。1)在太陽高度角即太陽光線對當地地平面傾角的問題上,較難以理解。(臨時改為:對太陽高度、太陽高度角及正午太陽高度區分不好。以致出錯。)
。2)在地方時差的計算中“遲”與“早”的概念容易混淆。
。3)地轉偏向力規律——北右南左中,左右難分。
說教法:
教無定法,針對本節內容較抽象的問題,可選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配合傳統教學方式,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的目的。利用探究法、作圖法提高興趣。
說學法:
學會探究、學會聯系、學會描述。
說教學程序:
說導入:
以實際生活為例引導學生思考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原因。
說重點:
觀察法突出重點:通過觀察某時刻光照圖,讓學生自主觀察晨昏線的特點:晨昏線平分地球,是過地心的大圓、晨昏線與太陽光線垂直、判斷晨線和昏線。
創設情景,利用生活地理激活思維,突出重點:春分日那天,全球晝夜平分,都是6點日出,18點日落。但是,當我在重慶106。5E聽到收音機里報出“現在是北京時間6點整”時,并沒有看到日出,日出竟然晚點了,同學們能幫我解釋一下嗎?引導思考地方時與區時的差別。(該創意來自半只煙老師)
說難點:
對比分析法突破難點:區分太陽高度、太陽高度角和正午太陽高度。糾正太陽高度是太陽高度角的簡稱,表示的是角度而不是高度或線段。
動手繪圖,加深印象,突破難點:繪制世界時區圖,取得地方時與區時的聯系與區別,并形成空間思維,自主得出計算規律。
辨析法突破難點:地方時東早西晚。平時所說的某某睡得比你早起得比你晚,和我們地理意義上的早晚是有區別的。
說興趣點:
若時間充足,讓學生觀察地球儀自轉時墨水從北極流下的偏移方向,若時間緊迫,讓學生觀察視頻“厄瓜多爾赤道線上的怪現象”,規律:北右南左赤道無,緯度越高越顯著。培養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游戲中學:看圖找不同,既而描述長江三角洲的發育過程。培養描述地理現象的能力。
:
課堂的作用除了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外,還應拓展學生思維。故設計如下:重點掌握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時間計算,地轉偏向力的規律。請學生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轉將會發生什么現象,如果地球不是自東向西而是相反的自西向東自轉又會對人們產生什么影響?
板書設計:板書設計除了要求簡明扼要、美觀規范外,還要能夠啟發學生思維,故板書設計引入“思維導圖”。(此處臨時改的,不是很清楚思維導圖的具體要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和對比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周期、軌道、速度等基本特征;
。2)理解黃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導致的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3)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觀察、理解、想象和創新的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運用地球儀演示或者通過播放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現象的視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間想象能力。
。2)運用比較的方法,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知識,從中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宇宙是運動的,運動與靜止是統一的辯證的唯物主義宇宙觀。
。2)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地球運動基本形式的一般特點
教學難點: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的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律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觀察法、演示法、繪圖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圖片展示]
[教師提問] 太陽東升西落、四季變化現象的圖片。
1、為什么太陽會東升西落?
2、地球上為什么會如此的四季變化現象?
。ㄒ胄抡n) 創設情境,設疑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課本的地理知識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教師提示] 這些現象都是由地球的運動引起的 通過簡略的告知答案,進一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教師提問] 地球的運動有哪兩種基本形式?
學生回答:自轉和公轉 引導學生看課本,找出知識點 [提示] 首先學習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繞轉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讓學生進入狀態,大致了解教師授課的邏輯順序,便于學生掌握 [教師提問]
[過渡]
簡單溫故一下初中地理課本學習過地球運動的基本知識,回答:(概念、繞轉中心、方向)
溫故而知新,為更好地學習新知識。
[教師點評] (1)地球圍繞其自轉軸的旋轉運動,叫自轉。
。2)繞轉中心:地軸
。3)方向:自西向東,北極看:逆時針;南極看:順時針(南順北逆)
[地球儀演示] 分別從側面、北極上空、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旋轉方向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式的教學,更利于學生掌握
[教師講述] 地球自轉的周期,有參考點的不一樣,一日的時間長度也略又差異,有恒星日(23h56′4″)和太陽日(24h) 教學難點,簡單講解,不要求學生深入理解。 [教師講述]
[教師設問]
地球的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線速度來描述,設問:什么是角速度和線速度,它們又是怎么計算的呢? 培養學生對實物模型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結合數學公式來分析,引出角速度和線速度存在的規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
[演示圖片、動畫]
[教師分析] 角速度:角速度是作圓周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轉過的角度(V=@/ t)
線速度是單位時間轉過的.弧長(V=L/ t) [鞏固練習]
[提問] 問:廣州和上海,哪個地方的線速度大?
學生回答:廣州 結合考點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過渡]
[提示] 從繞轉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四方面了解了地球的自轉,接下來,繼續按照這幾個方面來學習地球的另一種地球的運動方式——公轉。
適當過渡,為學生學習提供清晰的思路 [教師提問] 什么是地球公轉?繞轉中心是?它的自轉方向又是怎樣的? 引導學生看書,尋找答案
[學生回答] 地球圍繞太陽的運動,叫公轉。
繞轉中心:太陽
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培養學生歸納能力
[教師講述] 同樣地,地球的公轉周期由于參照點不通也有兩個,分別是恒星年(365 天 6時9分10秒)和回歸年(365天5時48分46秒)。
[教師講述]
[動畫演示] 觀察圖1、18,地球是繞著太陽公轉產生的軌道,叫公轉軌道。地球的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所以有了遠日點與近日點之分。地球繞太陽公轉,當地球繞到近日點時,北半球正好為一月初;繞到遠日點時,北半球正好為七月初。
更好理解地球公轉 [提示] 一些學生好難想象地球自轉和公轉同時進行的情景 過渡
[學生演示] 4個學生分成兩組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也公轉情景 把錯誤演示作為教學案例,及時指出錯誤,糾正,使學生印象深刻;演示正確則給與鼓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過渡] 接下來,我們學習公轉的速度。地球公轉也有線速度和角速度。補充一個定律——開普勒定律 結合物理、數學定律公式,使抽象知識簡單化、直觀化
[教師分析] 開普勒定律:太陽和行星的連線在單位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也就是圖中兩塊陰影部分的面積相等。用扇形面積公式推導s1=s2,s1=1/2L1R1=1/2L2R2,R1大于R2,所以L1要小于L2,根據V=L/t ,可以推出近日點速度較快,遠日點速度較慢。
[過渡]
[設問] 剛才講的是遠日點和近日點的速度,那地球公轉的平均速度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設置懸念
[教師講述] 因為地球繞日一周轉360度,而一個回歸年大約365日;所以平均角速度=360°/365日,每日59分,約為每日1度。由于日地平均距離為1、5億千米,所以平均線速度:V=路程(弧長)/T =約每秒30千米。
使抽象知識簡單化、直觀化
[練一練]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從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日數為186天,冬半年(從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的日數為179天。造成這種日數差異的原因是?
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學生回答] 夏半年,地球位于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較慢,冬半年,地球位于近3日點,速度較快,所以冬半年日數要比夏半年日數要多
[教師小結] 地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的一般特征都講完了,通過一個表格來對比記憶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運動教案3
教學目標
1、用簡單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轉和公轉。
2、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教學重難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定義、方向、周期和地理意義。
2、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
3、五帶的劃分及特征。
教學難點:
1、由于地球的自轉所產生的地方時差。
2、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
3、四季的形成。
教學過程
【導入】地球的自轉
[展示]課件:地球的自轉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并思考:地球是繞什么在不停地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怎樣?(地軸。自西向東)(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歸納,并講述自轉的周期)
[教師]這有一個地球儀,哪位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轉?(請2—3名學生上講臺演示)
[提問]日出日落現象是怎樣產生的?日月星辰為什么不西升東落?(由于地轉的自轉;因為自轉是自西向東)
活動2【講授】晝夜更替
[演示]教師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演示晝夜的產生,并講解產生的原因;然后再轉動地球儀,演示晝夜更替,并講解產生的原因。
[提問]地球自轉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個晝夜交替,其經歷的時間是多少?(大約是24小時)
活動3【活動】小組探究
[活動]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6人,每組一個地球儀,一個手電筒,完成:
、僬_演示地球的自轉,注意晝夜是怎樣交替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
、谠趫D上找到中國北京、美國紐約、日本東京,并在地球儀上作好記號。
[討論]
、佼敱本┦前滋鞎r,紐約、東京哪個是黑夜,哪個是白天?(紐約是黑夜,東京是白天)
、诒本┖蜄|京哪個地方先見到太陽?這說明哪個地方時間早?(東京。東京時間早)
、蹡|邊的地方和西邊的地方哪個時間早?(東邊)
、芙滩膱D1、18:在同一時刻,姨媽和暢暢互致問候時,為什么會有時間上的差異?如果暢暢中午12點打電話給姨媽是否合適?為什么?(由于地球的自轉導致東邊比西邊的時間早。不合適,因為這時紐約正是半夜)(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略作講解)
[教師]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
4、2第二學時
4、2、1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地球的公轉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并思考:
地球繞什么在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什么?(太陽。自西向東)(學生回答,教師略作歸納,并講述公轉的周期)
[教師]請同學們再觀察思考: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地軸是傾斜的還是豎直的?地軸指向是否發生了變化?(傾斜的。沒有)
活動2【導入】地球的公轉課件:地球的公轉<二>
。ń處熡檬髽丝刂,當地球公轉到二分二至日點時,單擊鼠標,使地球“!毕聛,再單擊使該區域放大,指導學生觀察太陽直射的緯線,然后完成下表。)
節氣 日期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緯度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到
[教師]地球繞太陽不停地公轉,太陽的直射點就在地球表面不斷地移動,這對地球表面的冷熱狀況產生了什么影響呢?
[提問](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識入手,激發學生的欲望)
、僖惶飚斨,早晨、中午、晚上我們感覺什么時候最熱?這與太陽光的照射有什么關系?(中午。陽光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得到的熱量就越多。)
、谝荒戤斨,我們這里最熱是什么時候?最冷是什么時候?這與陽光的照射又有什么關系?(7月,因為此時陽光照射地面角度大。1月,因為此時陽光照射地面角度小。)
。▽W生回答后,教師加以歸納,然后指導學生讀教材圖1、19,“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表)
北半球的季節 月份 北半球得到的光熱的多少
春
夏
秋
冬
[提問]南半球的季節與北半球有何不同?(相反)
[討論](分小組)(①是生活中的地理,②是拓展知識)
、傥覀冞@里一年當中白晝時間一樣長嗎?什么時候長,什么時候短?為什么?(不一樣。夏季較長,冬季較短。由于地球的公轉)
、谌绻厍虿皇莾A斜而是豎直的,地球表面有無四季變化?(沒有)
[教師]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在同一時間,緯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陽光照射的情況也不同,冷熱就有差別。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分成了五個帶。
活動3【活動】地球上的五帶
。ㄗx教材圖1、20“地球上的五帶”,請各小組完成)
、僭趫D上找出地球上的五帶,并找出它們之間的分界線。
、谥袊饕獙儆谑裁磶?還有小部分屬于什么帶?湖南屬于什么帶?(北溫帶。熱帶。北溫帶)
、弁瓿上卤恚
五帶 范圍 有無陽光直射 得到的太陽光熱多少 四季變化的情況
熱帶
北溫帶
南溫帶
北寒帶
南寒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