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政治教案>高二政治教案>高中思想政治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高中思想政治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02 17:36:38 高二政治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中思想政治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高中思想政治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傳統文化的繼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題內容。本框題是對第三課內容的拓展和提升,在肯定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展示和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進而緊扣“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這一現實性主題逐步展開教學內容。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從知識能力上看,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同時具有一定的認知、思辨和實踐能力,為理解傳統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奠定基礎。
    從學習心理上看,傳統文化滲透在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密切聯系,學生對這一課題有濃厚的興趣。但是,由于缺乏社會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看問題容易產生片面性,被現象所迷惑。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由社會調查實踐到感悟傳統文化,由理解傳統文化再到實踐中辯證對待傳統文化。
    三、設計思想
    本框題教學設計以泉州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背景,以“泉州入選全國文明城市候選名單”為引子,以學生設計 “泉州文化旅游線路”為主線,進行層層深入設問,引導學生由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現象進行分析思考概括出傳統文化的表現、特點和含義,進而探討在現代社會繼承傳統文化的作用和正確的態度。
    這樣處理教材是為了貫徹新課程理念,尊重、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設良好師生互動的課堂。針對教材內容,在教學資源的選取、教學環節的安排上,遵循“三貼近”原則,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理解生活,熱愛生活,更好的融入生活。從而實現由生活知識到學科知識的升華,實現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闡述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的要求,本框題教學目標設置如下:
    1、知識目標
    懂得什么是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的特點;明確傳統文化的作用。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辯證分析傳統文化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傳統文化的表現和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難點: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布置學生進行分組探究活動:就泉州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工藝等收集素材,并根據收集結果設計一條能夠展示泉州歷史文化名城風采,展現閩南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線路。
       分組合作探究,從網絡、報刊以及到實地調查訪問獲得相關資料,并制作成課件,指定中心發言人。


    (二)課堂教學

    教學
    環節 教學
    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
    意圖 多媒體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導入 播放《海峽名城泉州》城市宣傳片視頻,導入新課。 觀看視頻
    體驗感悟 
    從身邊事入手,讓學生容易接受,感覺親切,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為下一教學環節作鋪墊。 展示:播放《海峽名城泉州》城市宣傳片視頻。
    2、活動感悟突出重點 1、傳統文化面面觀 (1)傳統文化的表現 
    設問一:最近,泉州入選全國文明城市候選名單。這必將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泉州旅游,作為一名泉州人,為了向來賓展示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展現閩南文化元素,你將如何向來賓介紹你的家鄉泉州呢?

     

    設問二:“博物館啟智之旅、戲曲文化之旅”如何展示泉州傳統文化特色?


    設問三:傳統文化主要通過哪些形式表現出來?

     

     
    學生展示“泉州文化旅游線路”探究成果:博物館啟智之旅:泉州(南建筑博物館—泉州陶瓷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戲曲文化之旅(泉州戲曲的“五朵金花”:南音、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


        學生思考
    討論交流

     

    學生思考
    討論交流 
    讓學生更充分的參與課堂,真正充當課堂的主體。從生活觀察體驗中來感受傳統文化。


    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明確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落實教學目標,
     
    學生展示博物館啟智之旅、戲曲文化之旅圖片和音相等相關資料。

     

    展示:
    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
    傳統習俗傳統工藝傳統建筑傳統文藝
    傳統思想
      (2)、傳統文化的特點 設問:傳統文化表現的各個方面,可以共同概括出哪些特點? 學生思考
    討論交流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明確傳統文化的特點,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的統一。 展示:
    傳統文化特點:
    繼承性;相對穩定性;時代性;鮮明的民族性
      (3)、傳統文化的含義 引導學生由傳統文化的特點概括傳統文化的含義 學生思考
    討論交流    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明確傳統文化的含義。   展示:
    傳統文化的含義

     2、傳統文化在今天 傳統文化的作用    播放余光中《鄉愁》視頻,同時結合08年12月15日兩岸實現大三通的時政材料。
     
    設問:閩臺緣博物館很好的展現了海峽兩岸人民同根同源,但一彎淺淺的海峽卻引起了兩岸同胞最大的“鄉愁”!班l愁”是一種怎樣的中華傳統思想?在今天它有什么作用?

     
    設問:有沒有起消極作用的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從展示的傳統習俗、傳統思想和生活經驗中體會感悟并舉例交流)

        學生感悟探究思考交流(鄉愁體現了期盼中華統一的思想,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班l愁”把兩岸人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必定成為推動祖國統一的強大精神力量。)

    學生思考
    討論交流 活動探究,突出重點,引導學生明確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傳統文化對社會和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實現情感升華,突顯政治學科特點。

    引導學生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明確一成不變的傳統思想對社會和人的發展起消極作用。
    培養學生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展示:余光中《鄉愁》視頻;與時俱進的傳統文化對人和社會起促進作用;

    一成不變的傳統思想對社會和人的發展起消極作用。
    3、層層深入突破難點 3、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設問:既然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既可能起積極作用,又可能起消極作用,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呢?

     

     學生思考
    討論交流 引導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明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展示:
    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4、歸納小結探究遷移 
    課堂小結,
    課堂實例探究

     引導學生課堂小結,針對知識重難點進行鞏固練習。 學生小結課堂知識點,并完成鞏固練習。 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遷移。   展示:板書設計和練習。
    5、課后拓展升華踐行 
    課后活動探究


     為了更好的保護泉州的優秀傳統文化,請你以給市長一封信的形式,就保護泉州優秀傳統文化從某一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議。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實踐調查的基礎上形成建議,形成書面材料。 做到知行統一,體現新課程理念 
     [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1、教材的使用:能靈活使用教材,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做適當的調整,更好服務于教學,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
    2、教學資源的利用:充分利用泉州歷史文化優勢,通過學生社會調查實踐生成新的本土教學資源,圍繞文化旅游線路設計主線,做到一材多用,層層剖析,為教學服務。
    3、教學思路:思路清晰,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層層遞進,突破重點,化解難點。
        4、學科特點:突顯政治學科特點,把時政熱點與平時教學有機結合,彰顯政治學科生命力。


    泉州外國語中學  張敦樺

    點評:

    1、從學生主體地位看,從課前的文化旅游線路設計,到課堂的展示、討論、思考、交流、回答都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良好,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從教師的主導作用看,從課前文化旅游線路方案的預設,到課堂教學中指導點撥,特別在對傳統文化的表現、傳統文化的作用、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重難點知識的教學時,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層層深入,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從宏觀上駕馭全課堂,從微觀上放手讓學生活動探究,師生互動,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3、從教學目標看,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進而提升學生認知、分析和應用能力,實現情感升華,從而很好的實現三維目標。

    附:文化旅游線路展示

    ——泉州專項文化旅游線路之博物館啟智之旅:泉州南建筑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德化陶瓷博物館。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館設在市區溫陵路與湖心街交叉路口。
    展館已征集從晉、唐到現代品種繁多的建筑史料的圖片和實物,集中展現了泉州傳統建筑精深、厚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精堪的工藝技術。
    展館分二大部分:主館布置近千幅泉州歷代各種建筑類型結構的圖片以及征集來的石、木、磚等雕刻構件和建筑梁架等實物和傳統民居建筑模型;附館以精美結構的古建筑洪氏宗祠作為襯托,并布展近百幅反映泉州古城風貌的照片。展館還陸續征集歷代失散的建筑圖片、實物構件和部分現代建筑工藝品。
    閩臺緣博物館座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區西北側,北倚國家級風景區清源山,南接風景秀麗的西湖。
    閩臺緣博物館共分為四層,展廳總面積6355平方米。二樓為綜合主題館,按地緣、血緣、法緣、商緣、文緣來設計,分為七個部份,展示閩臺兩地從古至今密不可分的淵源關系。三樓為鄉土閩臺專題館,按“春夏秋冬”四個時節,展現閩臺兩地共同的民俗風情。
    德化縣陶瓷博物館是福建省第一家資料齊全、陳列考究的陶瓷專業館。
    該館于1993年8月落成,位于德化城關醒龍橋南側,建筑面積2318平方米,分為四個展廳。第一展廳有德化陶瓷產區發展及有關瓷都德化題詞的照片;第二展廳有解放后各個時期的實物作品;第三展廳有當代名師作品;第四展廳有德化出土、征集的古瓷標本及國內、外德化古瓷器照片。
    德化制瓷歷史悠久,蜚聲海內外,對國內外陶瓷業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早在新石器時代,德化即有陶瓷生產。唐末五代,出現了陶瓷專著,宋元之世,德化窯的青釉、青白釉、黑釉和白釉瓷,暢銷海外。明代,獨樹一幟的象牙白瓷享有“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盛譽。清代,德化青花瓷器爭奇斗艷,深受國內外人們的喜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德化瓷苑進入了萬花齊放的春天,繼承傳統工藝,發展現代科技,瓷雕、建白瓷和高白瓷被譽為瓷壇的“三朵金花”,玉白瓷、玉紅瓷、朱白瓷、瑩玉紅、寶石黃、白云瓷、紫砂陶等新瓷種和各種顏色釉相繼問世,日用瓷、陳設瓷、西洋工藝瓷等各類產品品種齊全,紛呈異彩,F館中展出的德化有代表性的古今瓷器2867件。
        想了解泉州嗎?想一睹昔日東方第一大港的風采嗎?讓我們一起領略她浩翰的歷史文化吧!
    ——泉州專項文化旅游線路之 “戲曲文化之旅”
    曲曲笙歌曲曲妙,處處鄉音處處情。
    泉州是個“戲窩子”,戲曲飲譽海內外,有泉州人的地方就有戲。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曾經輝煌過的泉州戲曲,目前雖還未嚴重滑坡,但危機已現!皯蚯幕巍本路的推出,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走近戲曲,了解戲曲,從而推動古城戲曲文化的繼續繁榮。
    南音與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是泉州戲曲的“五朵金花”。
    每天晚上,陣陣或清雅柔美,或明亮激昂,或悱測凄婉的南琵琶聲,總會準時地從市區工人文化宮飄出,穿透夜幕,若隱若現地彌漫在古城上空,細膩、深邃的南音歌詞,訴說著對故土、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抒發著對人生境遇的悲喜感悟。彈唱者全神貫注,傾聽者如癡如醉。
    有“中國古典音樂明珠”之譽的南音,不僅僅作為一種獨立的戲曲形式存在,還融入了其他戲曲的表演當中。無論是被譽為“宋元南戲活化石”的梨園戲,還是以演丑戲著稱的高甲戲,其音樂都與南音有著水乳交融的關系。梨園戲蕭弦伴奏,南琵琶橫彈,“泉腔”優美悅耳;高甲戲樂曲調則以“南音”為主。
    泉州提線木偶戲曾出訪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16至36條提線在表演者10個手指靈活的調度下,造型形象的木偶人活蹦亂跳,其生動傳神、妙趣橫生的動作,還有表演者抑揚頓挫的獨白或唱詞,引來一批又一批驚嘆不已的觀眾。
    源于閩南民間僧人道士敬修功德法事活動的打城戲,是風格獨特的地方戲種。僑鄉奇葩布袋戲其實就是掌中木偶戲,鄉情濃郁,深受海外僑胞和臺灣同胞的喜愛。泉州歌劇,情深意濃,展現一幅幅生活的畫卷。
    你想看戲嗎?請到泉州來,美妙的旋律,動人的曲詞,淳厚的情感演繹,任你盡情暢游。

    【高中思想政治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類型及其教學設計要求08-18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08-23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反思08-25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反思12-28

    合理繼承傳統文化07-31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反思02-04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12-18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計劃04-25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的踐行08-16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