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二教案( 4.2 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4.2 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了解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是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的方法論要求。
理解:列舉事例,說明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如何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能力方面
、爬碚撀撓祵嶋H的能力,本框題的內容是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運用。通過列舉事例,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原理和方法論要求,分析在個人成長中的問題,初步理解黨的關于堅持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相結合的方針和政策,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妻q證思維能力,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個人成長中的外部環境問題。對外部條件要做“一分二”的分析,這種分析是客觀辯證的,以此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峭高^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講述弗萊明的偉大發現,啟迪學生正確對待機遇。使學生認識到機遇是一種幸運,但它畢竟是外因,個人的主觀努力是內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覺悟方面
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正確對待機遇,正確分析和堅持我國把對外開放和自力更生統一起來的方針和政策。
教學重點
、旁趥人成長過程中要學會正確地對待內因和外因。
、茍猿謨纫蚝屯庖蛳嘟Y合的觀點,正確認識深化改革,堅持自力更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系。
教學難點
在個人成長過程中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要對外部環境作“一分為二”的分析。
教學方法
閱讀——講授——議論。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分別起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ㄊ挛锏陌l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是同時存在,缺一不可的。我們在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時,就要既看到內因,又看到外因,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二、堅持內因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為配合教材第l22頁第2自然段介紹弗萊明發現青霉素的事例?稍诖藭r用幻燈投影或錄音故事的形式向同學們補充下面的材料?裳a充出示一些圖片材料。目的是激發同學們興趣。)
弗萊明與青霉素
弗萊明(1881一1955),英國細菌學家,曾任倫敦大學細菌學教授和瑞特·弗萊明研究所所長。1922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發現青霉素。 l945年獲諾貝爾獎。
弗萊明19O6年開始做細菌學研究工作。1928年發現青霉素。但由于難于提取和生產,一直未能用于醫學。直到1935年,他的助手錢恩和佛羅理也參加了研制,最后終于在美國姑娘瑪麗找到的爛甜瓜上采到了青霉素。
自從發現和提取出青霉素之后,人類掌握了殺死葡萄球菌、鏈狀球菌等多種病菌的有力武器。據統計,那時每年有近2000萬人患肺炎,而給他們注射食霉素之后,很快就可以康復。另外,用青霉素治療轉染性腦膜炎、白喉、腥紅熱等也非常有效。往常戰場上的傷員傷口化膿發燒之后,護士們總是趕緊拿來紙筆,叫他們給親人留下遺言。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青霉素的出現,不知挽救了多少傷兵的性命。
弗萊明
弗萊明出生在蘇格蘭的亞爾郡,他的父親是個勤儉誠實的農夫,生了八個孩子,弗萊明是最小的一個。由于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歲便要出來謀生;在二十歲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筆遺產,才可以繼續學業。二十五歲醫學院畢業之后,便一直從事醫學研究工作。在1928年,弗萊明在倫敦大學講解細菌學,無意中發現霉菌有殺菌作用,這種霉菌在顯微鏡下看來像刷子,所以弗萊明便叫它為“盤尼西林” (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細毛的) 。從這時開始,弗萊明便對盤尼西林作系統的研究,到了1938年,盤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盤尼西林救活了無數人的生命。 弗萊明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他不尚空談,只知默默無言地工作。起初人們并不重視他。他在倫敦圣瑪麗醫院實驗室工作時,那里許多人當面叫他小弗萊,背后則嘲笑他,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蘇格蘭老古董”。
有一天,實驗室主任賴特爵士主持例行的業務討論會。一些實驗工作人員口若懸河,嘩眾取寵,惟獨小弗萊一直沉默不語。賴特爵士轉過頭來問道::“弗萊,你有甚么看法?” “做! 小弗萊只說了一個字。他的意思是說,與其這樣不著邊際地夸夸其談,不如立即恢復實驗。 到了下午五點鐘,賴特爵士又問他::“小弗萊,你現在有甚么意見要發表嗎?” “茶!痹瓉,喝茶的時間到了。 這一天,小弗萊在實驗室里就只說了這兩個字。 弗萊明像往日那樣細心地觀察培養葡萄球細菌的玻璃罐!鞍,罐里又跑進去綠色的霉!”弗萊明皺了眉頭。 “奇怪,綠色霉的周圍,怎么沒有葡萄球細菌呢?難道它能阻止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細心的弗萊明不放過一個可疑的現象,苦苦地思慮下去。 他進行了一番研究,證明這種綠色霉是殺菌的有效物質。他給這種物質起個名字:青霉素。有了這個發現,人類又從死神的手里奪回許多生命。
學生閱讀后,教師提問:青霉素的發現是不是純屬“偶然”?
1.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要學會正確地對待內因和外因
因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它決定事物發展的性質和方向。所以:
(l)要重視內因的作用
①個人的成長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觀努力
提問:一個人的進步過程中如何充分重視內因的作用?大家先說說一個人進步的內因有哪些?
(學生發表意見后,教師歸納。)
一個人進步過程中的內因主要是指本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具體表現在理想、志向、進取精神、意志、毅力、勤奮、戰勝困難。挫折、逆境的勇氣等。一個人的進步快慢和程度主要取決于本人的主觀努力。在相同的條件下,個人主觀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績和做出的貢獻就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即內在動力,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更大的成績。即使是孿生兄弟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里學習,外因雖相同,但進步的情況也會有所不同,進步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成績有好有差。其關鍵就在于每個人的基礎、動力、進取精神、努力程度等內因不同。所以,我們必須充分重視內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中國著名的古訓。在歷史上,它鼓舞了無數仁人志士,為中華民族的富強而奮斗,為個人的成長而努力。今天,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在各種學習和工作環境中,一定要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②正確看待機遇
生活中也確實有這樣一些強者,他們把握住了某一稍縱即逝的機會,或者說是“機遇”,從而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一個農村姑娘,如果不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被田徑教練看中,可能她就將在農村中度過自己的一生,絕不會成為世界田徑場上的名將;一個射擊選手,如果不是緊緊把握住了一次進入省射擊隊的機會,也絕不會在奧運會上實現我國奧運史上的零的突破,取得冠軍。因此,能否把握機遇,往往成為能否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環。
但是,機遇畢竟只是事物發展的外因,它在事物發展中不起支配和主導作用。主觀努力才是內因,只有通過長期的主觀努力,才能培養和具備善于捕捉和利用機遇的能力。機遇的出現對于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講都是非常公正的,關鍵是我們能不能把握住。在牛頓之前不知有多少人看見蘋果落地,卻沒有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魯班之前不知有多少人被草割破了手指卻沒有發明鋸子。正如教材所分析的那樣。
牛 頓
牛頓的成就 在數學方面:萊布尼茨曾說過:“在從世界開始到牛頓生活的時代的全部數學中,牛頓的工作超過了一半”,他從二項式定理到微積分,從代數和數論到古典幾何和解析幾何,甚至在概率論等方面,都有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牛頓在數學上最卓越的成就是創建微積分。他不但清楚地看到,而且大膽地運用了代數的方法論,完成了積分的代數化。從此,數學逐漸從感覺的學科轉向思維的學科。
牛頓是極坐標的創始人。牛頓在代數方面也作了經典的貢獻,他大大推動了方程論。他發現實多項式的虛根必定成雙出現。牛頓還設計了“牛頓方法”。
在天文學方面:在 牛頓 之前,哥白尼、布魯諾、開普勒等人曾經取得了很大成就。牛頓繼承并發展了他們的研究成果。牛頓年輕的時候,就相信開普勒提出的行星按照一定軌道運動的理論。但為什么會這樣運動呢?他感到一定有種隱藏著的力量在牽著這些行星,使它們不至于脫離軌道,在天空中亂飛。月亮繞著地球運轉,一定是有種力在牽著它;一件東西向地面落下,也是因為被這種力吸向地面。經過深入地思考和研究,牛頓發現任何物體都具有吸引力。于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就是:宇宙中的任何物體之間,都存在著相互吸引力;各個物體間吸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反比。牛頓還把這個定律用數學公式表達出來,后來它成為天文學上的基礎定律,極大地推動了對天體運動的研究。同時,它對于研究物體的運動,都有普遍意義。
哈雷彗星本來也應帶上牛頓的名字。因為沒有牛頓,哈雷是永遠也不會有這一重要發現的。17世紀初,牛頓開始把他的萬有引力理論應用于天體研究,以確定行星、衛星以及彗星的運動。牛頓的摯友和同事埃德蒙·哈雷,對他的計算結果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在1684年拜訪了牛頓。哈雷與牛頓的討論使得哈雷得出結論,1682年出現的那顆明亮的彗星同分別于1531年和1607年兩次出現的彗星是同一顆彗星,并將于1758年再次出現。16年后,哈雷還未能證實他的預測便去世了,但是這顆彗星的確再次出現了。從此,人們便把這顆彗星叫做哈雷彗星。
在光學方面: 牛頓用三棱鏡進行光的實驗,把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帶。他通過倒置棱鏡,又把七色光帶綜合為白光。這樣,就正確解釋了白光(即日光)是由有色光組成的,從而奠定了光譜學的基礎。另外,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遠鏡,能夠放大40倍,通過它,可以看到木星上的衛星。反射望遠鏡的發明,使人類對天體的觀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在力學上: 牛頓在伽利略力學理論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深入研究,解釋了眾多的力學現象,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中國最早的創造發明家——魯 班 距今2400多年前,當時處于春秋末年戰國初年,奴隸制正在瓦解,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正在逐步建立,社會上出現獨立的手工業者,魯班就是這個歷史時期中能工巧匠的代表人物。魯班的史跡,在先秦的《墨子》、《孟子》、《戰國策》以及后來的《漢書》注、《文選》注、《史記集解》等歷史典籍上有眾多的文字記載,兩千前來歷代相衍。在社會上特別是在建筑行業有廣泛的歷史傳說,宋元時期營建業開始奉魯班為祖師,明清之后各地以魯班命名的廟、祠、殿、館等,即成為木工、瓦工、水作、石作行業公所的所在地!吨袊糯ㄖ夹g史》稱“魯班為我國最早的能工巧匠和創造發明家之一”是有科學依據的,魯班確實是中國古代建筑各專業能工巧匠的智慧化身。
試想,弗萊明如果不是一個細菌學專家或他對葡萄球菌沒有經歷數年的研究,或者他粗心大意把發了霉的培養液隨手倒掉了,那他還能成為青霉素的偉大發現者嗎?假如諾貝爾不是一個不怕炸死的人,為了馴服裂性炸藥曾數十次和死神擦身而過,他能獲得成功并被人們譽為炸藥工業之父嗎?在現實生活中,當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時,有的人能夠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犧牲成為見義勇為的英雄,而有的人卻退避三舍明哲保身,這難道能僅僅歸結于英雄的外部機遇嗎?因此,正像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說的,“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蔽覀円ㄟ^自己的主觀努力,把握住一切機會,以取得學習和事業的成功。
③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
人生道路上,順利的境遇能為個人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逆境會給個人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那么,如何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能不能把自己的成功和失敗都歸結為順境和逆境的作用、影響呢?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順境、逆境都是外因。把自己的成功和失敗都歸結為順境和逆境的作用屬于外因論。外因論完全到事物的外部去找原因,是完全錯誤的。關于外因論的錯誤,我們可以用地理環境決定論為例來說明。地理環境決定論主張,地理環境(包括氣候、土壤、地形、水源、礦藏等)直接決定人類的體質、心理和道德,決定人口的分布、種族的優劣、文化的高低、經濟的盛衰、國家的強弱,并由此決定各國社會制度的性質和變化。沙俄時代的一位學者叫做列夫·梅尼科夫的就曾經說:“水是歷史的動力”。其實不管是水,還是氣候,還是資源,任何地理環境都不可能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原因。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國家的地理環境差不多一樣,但有的是社會主義國家,有的是資本主義國家,有的經濟發達,有的不發達,差別非常大,用地理環境是無法解釋這種差別的。就在同一個國家,社會的變化是幾千年、幾百年、甚至幾年或幾個月就很顯著的,而地理位置的顯著變化卻需要若干萬年。在若干萬年內沒有多大變化的地理環境,怎么能解釋很短時間內的社會巨大變化呢?我國一百多年前是封建性的大清帝國,1840年后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1949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在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我國的地理環境沒有什么重大變化,長江、黃河、珠江、黑龍江一樣奔流,珠穆朗瑪峰照樣屹立在西藏高原上,硬說這一百多年中國社會性質的巨大變化,根本原因在于地理環境的變化,豈不是天大的謊話?
因此,無論順境或逆境,都只是一種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當身處順境時,我們應頭腦清醒,抓住有利時機爭取早日成才。遇到逆境時,我們也決不能悲觀、消沉,而要以堅強的毅力,去迎接各種困難的挑戰,并學會揚長避短,變不利為有利,堅定地走向成功的未來。
前面我們強調了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要重視內因的作用,但是,外因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是不是就不重要,可以忽視呢?
(2)也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
據說古代有一個人,他不知道鴨蛋從何而來,別人告訴他說是鴨子生下來的。某一天,他吃到咸鴨蛋,便趕快向人說;“你知道咸鴨蛋是什么生的嗎?我告訴你,那是咸鴨子生的。" 提問:請同學們分析,這個人的思想方法有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從思想方法上說,這個人完全不考慮外因,不能理解鴨蛋可以由于外部矛盾的作用而變為咸鴨蛋,他單純從鴨蛋的內因去考慮,所以認為咸鴨蛋是咸鴨子生的,鬧出了笑話。
因此,我們決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部環境對個人的成長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請同學們議一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成語包含了什么哲學寓意?是不是“近朱者必赤,近墨者必黑”。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對于外因,我們要作“一分為二”的分析!敖煺叱,近墨者黑”,說的是外部環境對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們決不可忽視外因對事物變化發展的作用。這方面,既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名師出高徒”等有益經驗,也有“哥們義氣害死人”之類的沉痛教訓。因此,我們必須對周圍的環境作“一分為二”的分析,看到對我們成長的有利因素,并充分發揮這種因素對我們成長的促進作用,力爭做到“近朱者赤”,以便早日成才;又要看到對我們成長的不利國家,并盡量抵制、削弱其不良影響,努力做到“近墨者未必黑”。
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把內因和外因結合起來。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要學會正確地對待內因和外因,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必須和外因結合起來。
2.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必須把內因和外因結合起來
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正確處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關系。
(l)深化改革,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必須首先充分重視內因。這個內因就是始終把立足點放在我們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依靠我國各族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團結奮斗,艱苦創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如果我們自己不努力奮斗,再好的機遇,再有利的國際環境也是會白白錯過的,那么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就只能成為一種美好愿望。
(2)擴大對外開放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實現主要靠我國人民自己的團結奮斗,艱苦創業,這是決定四化大業能否實現的關鍵所在。但是,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當今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世界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商不開世界。不能把自力更生理解為閉關鎖國,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我們必須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先進的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利用
國外的資金、資源、人才等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因此,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對外開放的目的是增強我國自力更生的能力和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加速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當然,在實行對外開放中還要抵制資本主義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有害的東西的侵蝕。
(3)堅持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
鄧小平同志在談到對外開放時,總是強調“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強調“要繼續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執行一系列已定的對外開放的經濟政策”。上述論斷深刻地揭示了堅持自力更生與實行對外開放的辯證統一關系。
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二者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首先,自力更生是發展經濟的立足點,是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和前提。其次,應該清醒地看到,
“從發達國家取得資金和先進技術不是容易的事情。有那么一些人還是老殖民主義者的頭腦,他們企圖卡住我們窮國的脖子,不愿意我們窮國得到發展。所以,我們一方面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另一方面……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外援!(《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405—4O6頁)
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也指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堅持以質取勝,努力擴大出口。進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鼓勵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堅持“引起來”和“走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 外貿進出口規模顯著擴大
課堂小結
我們學習了內因和外因相互關系的原理,就要堅持用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對待個人成長的種種問題,使自己順利成長、成才;也才能使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關系,不斷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也指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堅持以質取勝,努力擴大出口。進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鼓勵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堅持“引起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據此回答1——2題。
1..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堅持“引起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這兩種方針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
A..堅持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
B..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
C..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
D..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2..“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堅持以質取勝”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 )
A..深化改革,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B..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必須把內因和外因結合起來
C..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
D..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
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巴斯德指出:“在觀察的領域中,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睋嘶卮3——4題。
3..對待機遇的認識,下列看法正確的事 ( )
A.機遇是內因,個人的成長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
B.機遇是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C.機遇是幸運,意外地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
D.聰明的人才會有機遇
4.這句話說明了在實踐中 ( )
A.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B.必須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
C.必選客觀規律辦事
D.必須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思想
參考答案
1.D 2.C 3.B 4.C
【高二教案 4.2 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相關文章:
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08-17
高二教案(2.6 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08-17
堅持內外因雙修 做公道正派的組工干部08-16
外因也能決定事物的性質和方向嗎08-07
選題和觀點方面的毛病08-11
選題和觀點方面的毛病08-06
和閱讀相結合與生活相聯系08-05
現場教學和課堂教學相結合教案設計之我見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