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享受數學
教師們可都有這樣一個體驗:學生上到音體美課就歡呼雀躍,興致勃勃,上到數學課就無精打采。為何會出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呢。究其原因,恐怕離不開以下幾點。1.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了教師注重評價學習結果,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宰,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堂氣氛緊張沉悶。藝體課則有相對寬松民主和諧的氣氛。2.數學課大多正襟危坐,先聽教師分析講解,再做大量習題鞏固新知。藝體課能讓學生多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滿足學生好動的愿望。3.為保證正確率,數學答案強調固定統一,藝體課上學生可大膽想象、創造,學生的思維有馳騁的空間。要讓學生同樣喜歡上數學課,這就要從以上幾點入手,改變我們數學課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法。讓學生在數學課上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悅,從而學好數學。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民主和諧的氣氛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知識創新的重要條件!
1.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某一教師,必然也喜歡這個教師上的課,形成教師越喜歡我,我越喜歡這位教師上的課,我越學越起勁的良性循環。所以教師要愛每一個學生教師要象主持人一樣具有“親和力”,讓學生有“向師性”。教師的每一個親切的稱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關切的手勢和充滿愛意的微笑都可以在無形中縮短師生情感上的差距,教師應摒棄:“師道尊嚴,教師權威”的思想,倡導師生人格平等。教師應越來越多地成為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的學習伙伴。
2.創設良好的人際環境
課堂上教師要力求改變優等生和教師一統天下的局面,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不是充當旁觀者的角色。教師可以把提問分成幾個層次,較難的題目可以讓能力強的學生回答,一般的題目讓普通學生回答,容易的題目讓能力差的學生回答,也可以讓他們把別人的回答重復一遍,這樣,可以讓所有的學生在各自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提高。
3.減少過多統一的規定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往往向學生作出劃一的規定,如:讓學生齊唱“一二三,坐坐好”“要發言,先舉手”。諸如此類的規定確實讓學生上了規矩,但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講,過多過細,過于整齊劃一的限制,必然會分散學生的精力,不利于學生積極思維。在課堂上我對學生不作不必要的限制,學生可以站著聽,也可以直接站起來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同時我們也要正確對待愛插嘴的學生,因為循規蹈矩的學生不會插嘴,膽小的學生不敢插嘴,不動腦筋的學生無法插嘴,只有上課精神集中,思維敏捷的學生才會。雖然插嘴有時會擾亂課堂秩序,有時還會讓你難堪,但畢竟插嘴的學生在思考,與其為擾亂課堂紀律而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不如順水推舟,讓他當回老師,說不定他會有更新穎的想法,讓他成為課堂的一個亮點。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活動就會帶來疲倦!币虼,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通過設置各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可以采用故事導入的方法來激趣。一天,四個小伙伴高高興興地到樹林里去采蘑菇。白兔、藍兔采得最認真。黃兔呢,邊采邊玩;彝米畈徽J真,瞧,它一會兒去捉蝴蝶,一會兒去采紅花,玩得甭提多高興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天快黑了,于是他們決定回家了,你們看最高興的是誰,最不高興的是誰,為什么?
2.聯系生活實際,提高興趣
人們總是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感興趣,所以教學中如果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素材,創設一種模擬生活的情境,能使學生感到數學是可親可近的,在不知不覺中展開對數學問題的探索。逐步產生求知的欲望。第一冊“統計”單元,例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聚會情境提出問題,體現了生活里需要統計,以便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學時,我對教材進行了加工,使整堂課圍繞過生日這一內容展開,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過生日時,家里來了哪些客人,并說說當時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話鋒一轉,大象今天也過生日,看看它的家里來了哪些客人?這時學生興趣高漲,爭著說自己的發現。我抓住時機問:你還想知道什么呢?通過討論交流,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顯然正是由于學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不僅學得主動,而且興趣盎然。
3.開展游戲競賽,提高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勝,好強的心理特點,教學中可適當開展一些競賽和游戲活動。如:口算大王比賽,登山奪紅旗比賽,小組對抗賽,“找朋友”“送信”等一系列活動,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使所有學生比,學,超,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4.加強操作,提高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是從動作開始的。只有讓學生自己經歷新知的形成過程,不在教師的指令下默默接受,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才能同時得到發展,動手操作活動,以動促思,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積極進行探究。例如: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數出11根小棒,然后引導學生想怎樣擺能讓人一眼看出是11根?
生1:一根一根地擺。
生2:左邊擺一根,右邊擺6根。
生3:左邊擺5個2根,右邊擺1根。
生4:左邊擺5根,中間擺5根,右邊擺1根.
生5:左邊擺10根,右邊擺1根.
……
再通過討論和教師的點撥引導歸納出這幾種擺法的實質都是先擺10根,再擺1根.為了更清楚方便,我們可以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個"十"。由此“十”也是一個計數單位表象初步進入學生的頭腦。學生在擺11~20中的每個數時,就很自然地拿出一捆再加上幾根,從而突破了10個一就是1個十的難點。這樣教學,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如果教師運用賞識教育理論,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那么學生將會獲得一種再接再厲的內趨力。
1.課堂評價
課堂中的評價往往影響到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評價得好,學生勁頭實足,思維空間擴大,對下一知識掌握得好。評價不得體,學生會失去興趣,郁郁寡歡。有時不光影響一堂課的情緒,還會影響一天的情緒。更為嚴重的甚至影響對某一教師、對某一學科的興趣。積極評價時不要吝嗇表揚。比如,學生發表了一個有創新的見解,教師可以豎豎大拇指,或者讓全班鼓鼓掌。學生的回答不成熟時,教師可以這樣鼓勵:“你能再想一想嗎?能否說得更完美些”“你真愛動腦筋,繼續努力!薄罢l愿意幫助他?”教師要避免直接否定的評價也要避免同學間的嘲笑?傊,要調動學生更積極主動思維,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回答問題時無后顧之憂。
2.作業評價
要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必要的技能技巧,學生必須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但是部分學生的作業是敷衍教師的,完全是為了交差,更有的是抄來的。這樣的作業不僅無效,而且獲得的反饋信息會導致錯誤的判斷。我想,學生做完作業后肯定急于想知道自己的作業是否正確,這是及時出示答案,必然收到較好的效果。因此,我讓同桌互換作業,相互校對答案。錯的改正,但不擦去批改痕跡。再收上來教師批改,對校對后改正正確的作業,教師仍評“優”。這樣有兩個優點:一是錯誤的信息在頭腦里停留短暫,取而代之的是正確的信息,且印象深刻。二是學生交換批改是對所學知識的再次運用與鞏固。在作業評價等第上,我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正確的給“優”,正確且清楚的給“優*”。如此一來學生勁頭實足,作業書寫及正確程度大有提高。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蔽覀儜粩噢D變觀念,在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激發學生的熱情。米盧以“享受足球”的理念,帶中國足球隊首次沖出亞洲,沖擊世界杯。我們數學老師何不以“享受數學”的理念幫助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呢。
【享受數學】相關文章:
創設情境,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習之樂08-25
享受08-22
享受幸福08-19
享受的作文08-30
享受孤獨08-24
享受的作文02-27
享受快樂02-27
享受讀書作文08-22
舌尖上的享受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