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高三語文教案>《最先與最后》...

    《最先與最后》...

    時間:2022-08-16 16:27:33 高三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最先與最后》...




    教學要求

    1、了解由話題引入正題的雜文一般寫法

    2、理解本文一步 步揭示中心論點的寫法

    3、體會本文深刻的含義:贊美“不恥最后”的精神,強調具有這種精神的人才是中國將來的希望所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預習要求

    1.回憶學過的魯迅雜文

    2.詞語解釋

    處世金針:指做人的訣竅。

    作鳥獸散:象受驚的鳥獸一樣四處逃散。

    異口同聲:形容很多人說同樣的話。

    如入無人之境:所向無敵的意思。

    土崩瓦解:形容崩壞之徹底與迅速。

    自知之明:透徹了解自己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交流預習并導入

    (一)、回憶論雷鋒塔的倒掉、白莽作<孩兒塔>序等魯迅雜文的大體內容,小結:雜文有一種常見的寫法,就是以某個話題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逐步展開議論,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本文以賽馬為話題,引出的議題是對某些中國人處世態度的議論,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態度?(存疑,先看下文)

    1.“最先”與“最后”是兩個概念,請談談你對其各抱何種態度?
    學生可能答:敢為最先,不甘最后。
      
    2.閱讀課文,思考:

    (1)中國人對“最先”的態度是什么?具體表現?心理依據?

    (2)中國人對“最后”的態度是什么?具體表現?心理依據?

    (3)魯迅先生認為這種民族心態造成了什么結果?他又表明了怎樣的態度? 

      學生默讀、在書上勾畫,然后分小組討論,在課堂上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板書)
    最先與最后
    態度具體表現結果
    對“最先”怕“不為戎首”“不為禍始\"\"不為福先”(怕出頭)社會“不容易有改革”國民 “日見其卑怯”
    對“最后”恥見危機作鳥獸散,遇困難中途放棄(缺韌性)敵人“如入無人之境”,國家有難“土崩瓦解”
      教師小結討論情況:從板書中我們可以了解作者的大體思路,即列舉出某些中國人的處世態度,批判其“怕出頭”、“缺韌性”的劣根性,并分析其危害,用意是很深刻的。魯迅先生批評“不為最先”,或(敢為最先);反對“恥最后”,(也即提倡“不恥最后”)。

    二、具體課文分析
    1、文章的思路是怎樣的?[可以讓學生討論發言。]

    (1)、第一段概括內容要點。(學生發言)
    明確:話題引入,國人處世。
      
    (2)、(國人作為“處世金針”的東西是什么?)
    明確:“不為最先”。有何根據? 
               
    (3)、“但那第一句是只適用于賽馬的,不幸中國人卻奉為處世金針了!
    理解:“第一句”指什么?作者對國人的處世金針持何態度?或問:(“不幸”有何含意作用?)
    明確:指“不為最先”!安恍摇睅в凶髡啧r明感情色彩,對之持否定態度。
      
    2、概括第二段要點。 
    (1)、首句表達了什么含義作用?
    明確:國人持有“不為最先”處世金針由來已久、程度嚴重。(不但“不為戎首”,“不為禍始”[說明:不好的事不做。]甚至于“不為福先”[說明:連對自己有好處的,也不肯先做。]) 
      
    (2)、第二句“所以”開頭,引出下文主要說什么? 
    造成危害:改革不易,前驅怕做。欲得卻多,就搞陰謀。
    不敢“不恥最后”,即“恥最后”。 
      
    文中“既是“不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恥最后”,這句話的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由“不為最先”轉入“不恥最后”這一論述重點。 
                見危機   鳥獸散 
                不退轉   稱傻子          
      
      [ 板書:]   話題引入,國人處世 
        不為最先 
              由來已久  
                 造成危害{改革不易,前驅怕做 欲得卻多,就搞陰謀      
                     不敢“不恥最后” 即“恥最后”    
    見危機     鳥獸散 
    不退轉     稱儍子     
      

    3、閱讀第三段,思考: 
    本段起何作用? 
    明確:例證。(生活角度——影響廣泛) 
                賽跑落最后者   失了勇氣{中途擠入} 
                                       {佯為跌倒} 
                               盡跑盡跑{大家嗤笑}      
      
    4、閱讀第四段,思考: 
    本段起何作用? 
    明確:例證。(歷史角度——危害嚴重) 學生以實例充實之。
               四個“少有” 
                          {失敗的英雄——如項羽} 
                          {韌性的反抗—— 
                          {單身鏖戰的武人——荊軻}   后果  見敗兆紛紛逃亡 
                          {撫哭叛徒的吊客                  土崩瓦解 
               本段用了整句修辭,強調了文意。 
    “少有”表示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如荊軻、項羽、文天祥、譚嗣同等,但“少有”畢竟造成民族精神墮落,民族命運出現危機。(中國人素以成敗論英雄)

    5、最后一段作用?.總結。 

    請歸納出作者的論點。20字內[明確:“不恥最后”的人,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脊梁”,在此的修辭含義是什么? [明確:支撐的頂梁柱,中堅力量。] 
      
    三、作業 
    1.聽寫:

        即使不能有勝利的闖將,也應該有失敗的英雄;即使不能有速決的勝仗,也應該有韌性的反抗;即使不能有旌旗蔽空的大軍,也應該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即使不能有殺身成仁的志士,也應不缺“敢撫哭叛徒的吊客”。因為絕望的抗爭總勝于卑怯的茍活,戰敗的悲歌總勝于等死的哀哭。

    2.給課文標題加幾個字,反映作者的觀點:

    《敢為最先與更不恥最后》

    3.小評論:《我讀<最先與最后》

    [1]


    《最先與最后》...由范文先生網教案頻道http://www.annahuzar.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先與最后》...】相關文章:

    《最先與最后》讀后感03-31

    最后09-05

    最后的擁抱作文05-05

    最后的告別作文03-07

    最后的較量作文03-31

    最后優秀作文04-13

    最后的決戰作文05-26

    最后的六一作文03-03

    最后悔的句子02-21

    最后的呼喚的作文08-22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