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詩歌教案(精選21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詩歌吧,詩歌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詩歌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詩歌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詩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喜歡聽、讀古詩《小池》。
2、了解古詩的主要內容,感受詩中初夏的美麗景色。
教學準備:
1、與古詩內容相符的《小池》圖片。
2、古詩《小池》VCD。
3、與古詩內容相符的圖譜。
教學過程:
一、幼兒背古詩《春曉》,教師:剛才我們背的古詩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
二、教師出示《小池》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非常的畫,你們來看一下,這幅畫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樹、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會在春天開,但有一種花它是夏天才開的,你們知道它是什么花嗎?(荷花)山上有一個洞,從洞里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兒跟讀)泉水靜靜地流著,池塘邊的樹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現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角葉伸出水面,你看那調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們說這景色美不美?
三、幼兒學念古詩。
1、教師“我們古代的大詩人楊萬里看到這幅美景后寫下了一首詩,這首古詩的名字叫《小池》”教師念一遍古詩。
2、教師講解古詩的意思,邊講解邊出示圖譜。
3、引導幼兒聽古詩《小池》VCD一遍。
4、幼兒和老師邊看圖譜邊誦讀。
5、幼兒跟隨VCD邊拍手邊誦讀數遍。
四、教師帶幼兒欣賞幼兒園的景色。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班詩歌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閱讀繪本,理解“清清、密密”等詞。
2.會用繪本的句式,在一問一答中表現繪本內容。
3.感受有家的溫暖。
活動準備:
繪本《家》人手一份,相關的PPT圖片,《家》的大書一本以及相關場景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寶寶們!今天老師帶了一只找不到家的小動物,它是誰呢?小蟲子、誰知道小蟲子的家在哪里呢?幼兒說一說、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哦,真的是草叢。出示飛躍的草叢圖片、它是什么樣子的草叢呢?幼兒說一說、
2、師:那我們一起來問問小蟲子吧!“小蟲子,小蟲子,你的家在哪里?”如若你是小蟲子,你會怎么回答呢?引導幼兒說我的家在綠綠的草叢里、
3、師:我們一起來聽聽小蟲子是怎么說的?“小蟲子,小蟲子,你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綠綠的草從里!蹦俏覀儊硗嬉粋游戲,你們做小蟲子,我來問,好嗎?師幼共同游戲、。
二、自主閱讀,尋找其它動物的家
1、師:我們知道了小蟲子的家在綠綠的草叢里,我們還有小動物需要找家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小鯉魚、小黃鶯、小白云圖片、我們一起來猜猜它們的家在哪里呢?幼兒猜測、
2、師:這些小動物的家都藏在這本叫《家》的`書里面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呢?
3、引導幼兒自主看書。提示幼兒:看書時要保持安靜,學會用大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閱?吹较矚g的地方可以和好朋友說一說。
三、集體交流,游戲體驗
1、師:寶寶們,看好了嗎?你找到了哪些小動物的家呢?它的家在哪里呢?
追問:池塘是怎么樣呢?幼兒回答、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書中是怎么說的?我的家在清清的池塘里、
2、欣賞繪本《家》至“我的家在高高的藍天里”,提醒幼兒注意:書里面是怎么說池塘和樹林的,用了哪些好聽的詞語?理解“清清、密密”。、
3、幼兒看著圖片分組和老師一起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讀繪本至藍天頁。
四、聯系生活,拓展經驗
1、師:老師這里也有一本大書《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從開始到我的家在高高的藍天里、
2、師:其實這個故事到這里還沒有結束呢?這個是誰呢?寶寶、沒有出生的寶寶的家在哪里呢?誰知道嗎?在媽媽的肚子里、那誰會用好聽的話來回答我呢?小寶寶,小寶寶,你的家在哪里?幼兒回答、
3、小結:每個人和動物都有自己的家,這個家是暖暖的、溫馨的。在自己的家里,我們很開心、很幸福。
小班詩歌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只知道索取,從不知道家長的艱辛,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的特點,他們來到幼兒園就會很思念自己的媽媽,針對這些問題,我選擇了本首詩歌,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在思念媽媽的同時進行情感滲透,使幼兒了解媽媽的辛苦,感受到媽媽的愛,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懂得要關心,愛護自己的長輩。
活動目標:
1、豐富詞匯:綠色的、美麗的、清清的
2、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能夠伴隨動作朗誦詩歌。
3、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教育活動準備:
幻燈片,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我的好媽媽》
活動過程:
一、 以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引出活動內容
導語“小朋友,剛才聽的什么歌?小烏鴉這么關心自己的媽媽,那小寶寶門也愛自己的媽媽嗎?在幼兒園里誰就是你們的媽媽呀?今天老師媽媽也給小寶寶帶來一件神奇的禮物猜猜看是什么?”
二、 新授詩歌《愛媽媽》重點
1、出示課件(1),豐富詞匯:綠色的'、美麗的、清請的
提問:這件禮物是什么?畫面上有什么?
什么顏色的大樹?
花朵漂亮嗎?那它是一朵什么樣的花呢?
小河里的水是什么樣的?
2、結合課件(2),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難點)
導語“今天老師媽媽還請來了幾位小客人,猜猜它們是誰呀?”
。ń處煱殡S動作聲音演示小鳥,蜜蜂、魚兒的到來)
提問:小鳥喜歡在誰的身邊飛來飛去?
蜜蜂喜歡在哪里采花蜜?
魚兒離不開什么?
我們小朋友離不開誰?最愛誰呢?
為什么最愛你的媽媽呀?
。ㄒ龑в變夯貞浾f出媽媽的辛苦以及媽媽是怎樣關心小寶寶的)
3、教師有感情地伴隨動作朗誦詩歌,幼兒欣賞。(結合課件)
4、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ㄒ笥米匀坏穆曇衾收b)
5、教師、幼兒分角色朗誦詩歌。
。ㄒ舐曇糇匀,伴隨相應的動作)
三、 結束:
1、教師小結幼兒朗誦及表演詩歌的情況及時進行表揚。
2、激發愛媽媽情感。
提問:你應該怎樣去關心愛護自己的媽媽呢?
。◣熡谆舆M行情境表演,幫助幼兒進行愛媽媽情感滲透)
小班詩歌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朗讀、討論、表演等方式理解詩歌,并嘗試完整朗誦詩歌。
2.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翩翩起舞”,并嘗試運用“我要飛到.....,變成.....,的語言進行講述。
3.感受詩歌的優美,體驗飛翔變化的情趣,激發幼兒主動大膽想象和表達的興趣。
活動準備:
《如果我能飛》PPT
活動過程:
1.感知學習詩歌
。1)幼兒感知學習詩歌的第一句
孩子們,你們見過小鳥嗎?它是怎么飛的?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鳥飛的樣子。
如果你像小鳥一樣,有一雙翅膀,你要飛到哪里去呢?
我們張開翅膀飛一飛吧。ǔ鍪井嬅嫠{天、星星,播放歌曲《閃爍的小星》)
我們飛到了哪里?藍天上有什么?引導幼兒學習詞語:閃閃發光。(星星眨著眼睛,閃閃發光)
我們做做他閃閃發光的樣子!你變成了一顆小星星,閃閃發光。
藍天上可真美!有個小娃娃他也飛來了。(出示畫面:娃娃變飛邊說: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藍天上,變成一顆小星星,閃閃發光。)
娃娃說什么了?我們一起來說說(幫助幼兒鞏固詩歌)
。2)引導幼兒學習詩歌的第二句
小娃娃又飛了,這次他飛到了哪里?(出示大海的圖片)
大海上有什么?浪花在干什么?我們來學學它的樣子
跳舞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翩翩起舞。
浪花會翩翩起舞,還有誰會翩翩起舞?(蝴蝶會翩翩起舞)
我們來聽聽娃娃飛到大海上說了什么?
你們會用這樣好聽的話來說說嗎?(個別幼兒)
誰會像他這樣,用好聽的話說出來。
。3)創編第三句
原來有一雙翅膀,是這么神奇這么有趣!,寶貝們,你們神奇的翅膀在哪里?讓我們和娃娃一起飛吧。w的同時出示畫面,森林)
我們飛到哪里?森林里有誰?小鳥在干什么?唱歌時心里會怎樣?誰會像小寶寶一樣,用好聽的話說出來。
我們來聽聽娃娃是怎么說的?。
我們和小娃娃一起來說說。
2.完整的感知朗誦詩歌
娃娃真能干說了這么多好聽的話,其實把這些好聽的話連在一起就是一首優美的詩歌哦!聽!完整的'感知詩歌。(朗誦配樂詩歌,畫面同時出示)
你們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說嗎。◣熡淄暾v述)
我們也跟著音樂一起來說說吧!
3.創編詩歌
孩子們,飛到森林里,除了能變成一只小鳥兒,還可以變成誰?(幼兒自由講述)
你想變成誰?又在干什么?你可以用好聽的話里說說嗎?(幼兒討論)
如果我們能飛,我們可以飛到藍天上、大海上、森林里,其實我們還可以飛到更多的地方,說出更多好聽的話呢?下節課我們再來討論!
附:散文詩:如果我能飛
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藍天上,變成一顆小星星,閃閃發光。
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大海上,變成一朵小浪花,翩翩起舞。
如果我能飛,我要飛到森林里,變成一只小鳥兒,快樂歌唱。
課后反思:
詩歌《如果我能飛》這是一節幼兒中班的語言教材上的一首小散文詩,非常的抒情優美。當拿到這個教材,我還是挺擔心,對小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挺有難度的!一長句有四小句,怎樣讓幼兒來完整朗誦這首詩歌?怎樣去理解詞語“翩翩起舞”、“閃閃發光”、“快樂歌唱”這些詞語。詩歌的教學活動基本模式肯定是要先欣賞后理解分析,最后創編。然而怎樣讓活動能夠更加符合小班的年齡特點;顒佑行乱?我能不能勝任這次的展示活動等等。一大推的問題在我的腦海里浮現。不知道該怎樣下手?
通過這節詩歌活動的教學,讓我很有收獲。
首先,在這次備課、上課的活動中,我更加體會到活動設計的重要性。當我的第一次備課被淘汰后,大家討論應該怎樣設計這節活動,討論意見很多。最后,確定應該讓孩子感受這種意境美,通過孩子的視覺感受,欣賞理解詩歌,欣賞兩句,最后一句嘗試創編。方向確定了,具體怎么設計,細節怎樣處理,都引起我一次次的思考,反復的斟酌。在第一次試教后,我發現孩子們還是很能干的,基本上都能夠完整的朗誦詩歌,能夠按照句式編出完整的話來,這讓我很驚喜。在創編這個環節,有爭議,我在PPT中,出示了一些動物圖片,輔助幼兒創編,但大家覺得這樣創編太局限了孩子的思維,可以提供各種場景讓孩子發揮想象創編,但考慮到孩子年齡太小,要創編還是挺難的,最后就抓住一個點,只出示一張森林的背景圖,讓幼兒自己想象,如果我能能飛,我要飛到森林里,變成...的句式進行創編。發散孩子的思維。同時覺得語言活動一定要讓孩子多說,多感受。教師的每句話、每個提問都是圍繞這個目標的,不要講多余的話,每句話都有目的。比如我的提問:如果你像小鳥一樣有一雙翅膀,你要飛到哪里?當第一個孩子說美國時,我馬上提醒他把話說完整!拔乙w到美國”后面的孩子也都能完整的講述。把這句話的句式讓孩子先感受,先說。這樣在詩歌學習時,孩子能更好的掌握。當孩子們說到星星一閃一閃的,發光等,我幫孩子們總結閃閃發光這個詞語,在我的手勢影響下,個別孩子也學著星星眨眼睛,我馬上說道:你變成了一顆小星星,閃閃發光,這既是讓孩子學習鞏固詞語閃閃發光,同時也把詩歌的句式滲透在里面,這樣孩子既能接受,也為后面的是個學習做了一個鋪墊。因為這些細節的關注,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首詩歌并不是很難,特別是最后的創編,孩子們已經很熟練的掌握了詩歌的句式,創編起來也得心應手。
其次是課件制作方面,自己嘗試著做課件。這是我上的課,我更加知道什么樣的課件能夠更好的輔助我的教學,雖然在課件制作上,我是個新手,但我還是努力去嘗試了,遇到問題上網查詢,花了比高手更多的時間做出了自己需要的效果。通過這件事讓我明白,遇到事情只要自己想做,認真做,一定能夠做好。
再次,是對我心理素質的一個挑戰。第一次站在這樣一個階梯教室上課,面對這么多的同行上課,當我一踏進場地,拿著話筒講述我的教學目標時,我能清楚的看到我的手在顫抖,但我發現自己的聲音還算穩定,當我領著孩子進場時,我深呼吸一次,讓自己能夠更快的平靜下來,在整個活動中,我覺得自己沒有想象的那么緊張,看來心理素質在一次次活動中,變得更加強了。
當然,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語言還不是很精練,還需要提升自己的語言素養。在上課時有時表情還不夠好,不經意間會皺眉頭,當孩子回答問題錯誤時,會露出一些小動作。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不斷改進自己,讓自己在教學上有更大的進步。
小班詩歌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進一步感受大海的美麗。
2、初步學習仿編。并能正確運用常見的量詞:理解詞匯:出海。
3、理解詩歌的內容,學習朗誦詩歌。
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學習朗誦詩歌。
難點:
初步學習仿編。
活動準備:
配樂詩歌《出!、大海背景圖、大海里的各種東西、幼兒人手一張長方形紙。
活動過程:
一、感受詩歌的意境
1、出示圖片(大海背景圖)
。1)師:看看,這是什么地方?
。2)師:看到這么美的大海,你想干什么?
。3)師:我呀,想出海,想到海面上去看看、玩玩,你們幫我想想,坐什么去呢?
小結:有這么多的海上交通工具,我可以劃著小船去,可以坐飛機去看海,可以坐大輪船去……那好吧,我就坐大船去,海上有什么呢?
2、欣賞詩歌《出!
二、理解學習詩歌
1、提問:
。1)我出海時,看到了什么?
。2)在聽的時候,你喜歡詩歌里的哪一句?
2、再次欣賞,跟念詩歌。
小結:大海真美!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看,玩玩?好,我們一起《出!
三、學習仿編詩歌
1、師:我們看到了浪花、白云、海鳥、帆船,你還會看到什么呢?
2、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仿編。
如:幼兒:海龜。
師:海龜有多少呀?
幼兒:海龜一只只。
3、師幼一起仿編詩歌。
小結:真棒!把你們看到的`東西,都編到詩歌里去吧!
四、一邊折船,一邊欣賞詩歌
1、師:(出示船)你們看,這是什么?(船)你們誰知道我是怎么做的?讓我們一起折艘船出海吧!
2、引導幼兒用長方形紙折船。(自由想象折船)
師:比比誰折的船漂亮?
五、帶領幼兒拿著紙船在詩歌的意境中邊念邊開出活動室。
師:好了,我們開著小船出海去了。(隨著音樂律動做動作)。
小班詩歌教案 篇6
一、 活動目標:
1、 復習以某一物體為中心,認識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間方位。
2、 通過環境的創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3、 學習句式:我在╳╳上(下…)發現(抓到了)一只老鼠。
二、 活動準備:
1、 黑貓警長頭飾,白貓警士頭飾若干(與參加的幼兒人數相等)老鼠玩具若干(是幼兒人數的2-3倍)其中一大老鼠作為“鼠大王”,《黑貓警長》的音樂帶。
2、 創設環境:老鼠偷糧打劫場面:內設糧倉(紙盒)制,糧袋數個,椅子五、六把、方桌一張,這些物體的上下左右布滿老鼠,“鼠大王”在中間指揮。
三、 活動過程:
1、 談話導入游戲,分配游戲角色,老師扮黑貓警長,幼兒全部扮演白貓警士。
2、 “接電話”進入情境,黑貓警長:“剛才接到╳地方打來的電話,說有老鼠偷吃糧食,我們派白貓警士們先偵察 一下敵情,記住,偵察敵情時不驚動老鼠!
3、 白貓警士進入創設的場景中,偵察后需向警長報告敵情,教師著重指導匯報時的正確表達。 “我在╳╳上面(下……)發現(抓到了)一只老鼠
4、 黑貓警長:“情況火急,白貓警士們快去抓老鼠吧!”白貓 警士聽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場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貓警士抓到一只老鼠后方回到警長面前報告,在音樂背景下活動。
5、 黑貓警長“緊急集合,白貓警士們你們 真能干在不同的位置找到了老鼠,黑貓警長對你們的表現很滿意!
《黑貓警長》課后反思:
整個活動的效果是比較成功的,在整個活動中,幼兒一直處于比較興奮的狀態,這種狀態主要是教師的情景設計滿足幼兒學習的愿望,達到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活動中教師扮演的黑貓隊長,不僅從角色中能符合活動的情景,同時黑貓隊長的角色位置能夠較好的'控制整個活動。幼兒扮演的白貓警士同樣讓每一個幼兒欣喜若狂,因為他們喜歡這個動畫片,喜歡動畫片中的黑貓警長和白貓警士們,活動中的幾個環節處理較好,如:為了讓幼兒能夠充分說出我在╳╳上 (下…)發現(抓到了)一只老鼠。
第一次教師使用了語言指導策略“為了不讓老鼠發現,我們要先進行偵查,偵查時腳步要輕,發現老師要馬上回來報告”,利用這種策略及控制幼兒發生亂跑亂叫的現象,同時給幼兒創設了說句式的機會,孩子們的表現相當好,第一次的偵查都是輕輕的在屋內的每一個角落看,有的幼兒還打開抽屜進行檢查,當發現老鼠后,都悄悄地跑到黑貓警長那進行報告;顒又薪處熋恳徊皆O計較好的幫助幼兒完成任務做好鋪墊。是幼兒能夠在非常愉悅的環境中掌握知識。今天活動同樣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陪伴教師教研,集體活動造成活動中幼兒過多,教師不能將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情況了如指掌。有的幼兒沒有表現的機會。
小班詩歌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詩歌內容,理解“家”的含義。
2、借助圖畫和已有經驗,理解、感受、記憶詩歌內容,并嘗試仿編詩歌。
3、感受詩歌的意境,體驗家的溫馨。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幼兒園的單幅背景圖。
2、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教具。
3、大黑板、書架。錄音機、背景音樂。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引出“家”的話題,理解“家”的含義。
老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嗎?你的家在哪里?家里有誰?
老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我們都住在不同的房子里,家里的每個人都非常關心我們,我們的家多好!多溫馨呀!
二、欣賞畫面,理解作品。
1、幼兒自由討論,說說小客人的家在哪里。
老師:今天,有一群小客人來我們幼兒園,我們看看他們是誰?(出示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教具。)你們知道他們的家在哪里嗎?
2、借助畫面,幫小客人找家。
老師:我這里有一幅圖,請小朋友們看看,圖上畫的是誰的家?(出示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的單幅背景圖,并逐幅圖幫幼兒分析,將教具貼在背景圖上。)
三、理解、感受、記憶詩歌。
1、教師示范朗誦。(配樂)
提問:你最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為什么?
2、幼兒跟著老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配樂)
提問:藍藍的天空為什么是白云的家呢?
密密的樹林為什么是小鳥的家呢?......
3、將部分貼絨教具拿掉,幫助幼兒記憶詩歌。
1)將一個貼絨教具拿掉。幼兒和老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配樂)
2)將三個貼絨教具拿掉。幼兒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配樂)
4、將單幅背景圖訂成一本書,并給書起名字。幼兒和老師邊看書,
邊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配樂)
四、嘗試仿編詩歌。
1、 教師:藍藍的天空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幼兒回答,教
師即興將幼兒所說內容畫下來,貼在書上。)
2、幼兒自由發言后,教師對幼兒的仿編詩句進行組合,并和小朋友一起念,一起欣賞。
附:詩歌“家”
藍藍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樹林是小鳥的家,
綠綠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魚的家,
紅紅的花兒是蝴蝶的家,
快樂的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家!
小班詩歌教案 篇8
活動內容:
古詩《絕句》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
活動準備:
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
2、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于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前兩句采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老師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象畫出這兩句的意思,并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2、后兩句采用看大掛圖的形式,理解其詩句的內容。
(1)“窗含西嶺千秋雪”。西嶺: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從窗戶里向外望去,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幼兒用手勢當作“小窗戶”,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戶”里了。
(2)“門泊東吳萬里船”。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里有幾萬里路,
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泊”;門外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
3、老師示范朗誦并演示操作活動教具,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4、教師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上:飛上;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泊:停泊、?。
5、知識拓展: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的景色?
你是從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誰?他為什么要寫這首古詩?
三、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
小班詩歌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初步理解并感知詩歌中所展示的色彩和快樂的情趣。
2、根據已有經驗,嘗試替換詩歌中的色彩,進行簡單的兒歌仿編活動。
3、進一步萌發對大自然美的感受力,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
活動準備:
1、紅、黃、綠色透明的塑料瓶制成的眼鏡若干;
2、幼兒用書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一、直接出示用雪碧瓶制成的眼鏡,引起幼兒的興趣。
1、寶寶們看朱老師眼睛上戴的是什么呀?(用手勢引導出眼鏡)
2、那朱老師為什么要戴眼鏡呀?(生答因為近視了,所以要戴眼鏡)
3、今天老師也準備了一副神奇的眼鏡,這副眼鏡是什么顏色的?(生答綠色)(強調是綠色的眼鏡)
4、我請寶寶戴上眼鏡來看一看,你看見了什么?是什么顏色的?(生可能答墻壁、鋼琴、電視機等等)(讓寶寶完整的說出綠色的鋼琴等)
5、老師也來戴一下看看,哇,我看到了綠色的桌子,綠色的電腦、綠色的窗戶、綠色的柜子。這兒一片綠,那兒一片綠,到處都是綠、綠、綠。當我把綠色的眼鏡拿掉,綠色的世界忽然不見了。有趣吧
二、欣賞幼兒用書上的畫面,鼓勵幼兒邊指畫邊朗誦詩歌。
1、我們書上的小寶寶也有一副這樣的眼鏡呢?他又看到了什么呢?(讓生連貫的說看到了綠色的天空、小貓、甜糕、手套)
2、哇,這么多的綠呀,這兒一片綠,那兒一片綠,到處都是綠、綠、綠。
3、接下來老師跟寶寶們來玩個小游戲,老師手指到哪個?寶寶們就很快的說出來,好嗎?
4、老師還能把寶寶們剛剛說的東西連成一首兒歌,寶寶想聽聽嗎?這首詩歌的名字叫《綠色的`世界》,開始咯。
師:這首詩歌有趣嗎?(有趣)是啊,戴上綠色的眼鏡我們看到很多東西都變成綠色的了,這兒一片綠,那兒一片綠,到處都是綠綠綠,可是把綠色的眼鏡拿掉了呢?綠色的世界怎么了?(不見了)
5、寶寶們想跟老師一起來學這首有趣的詩歌嗎?
6、我們一起來加點動作試試看好嗎?
7、剛剛男寶寶的聲音真大,看來男寶寶已經會了,我請男寶寶站起來給我們朗誦一下好嗎?
8、男寶寶朗誦完了,男寶寶朗誦的好嗎?那我們女寶寶一定可以比他們念得更好,對嗎?
9、想不想戴上眼鏡來念一念這首詩歌呀?(寶寶們戴上眼鏡果然念得很棒)
三、給寶寶每人一副眼鏡,讓他們通過眼鏡看看教室,嘗試自己創編詩歌。
1、現在寶寶們手里都有一副綠色的眼鏡了,請寶寶們再戴上眼鏡看看,你們還在教室里看到了什么?(讓寶寶嘗試自己仿編詩歌)(要讓幼兒完整的說出看到了綠色的什么)
2、讓我們把剛剛寶寶們看到的也變成一首新的詩歌,好嗎?
四、讓幼兒去戶外看看外面的世界
1、剛剛寶寶們戴了綠色的眼鏡,看到了一個綠色的世界,那老師這里還有一副眼鏡,看!這是什么顏色的眼鏡呀?(生答紅色)
2、那紅色的眼鏡會看的什么樣的世界呢?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吧!
活動反思:
《綠色世界》是小班下學期的語言活動,是一篇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詩歌,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難度非常大!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經驗,而且語言發展也很不完善,所以理解和朗誦詩歌,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活動開始時,我先通過課件來展示其優美、風趣的意境,讓孩子對詩歌有一個大概的、整體的認識;接著引導幼兒戴上綠色眼鏡親身體驗顏色的變化,幫助他們分段理解詩歌內容;然后再通過課件的引導,搭建了一個學習朗誦的平臺!最后,通過讓孩子到戶外去找一找世界還會變成什么顏色,來進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維!
小班詩歌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傾聽,理解記憶詩歌內容。
2、嘗試運用小圖片替換詩歌中的部分內容,愿意參加詩歌學習。
3、喜歡和同伴共同朗誦,體驗朗誦詩歌的樂趣;顒訙蕚洌涸姼鑸D譜、幼兒人手小圖片一份。
活動過程:
一、感受、欣賞詩歌,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1、導入,引導幼兒感受小圓形變魔術的樂趣。
導語:這是什么形狀?小圓形變變變,變出什么了?
2、出示圖片,教師完整朗誦詩歌。
導語:這里面藏著一首好聽的`詩歌呢!
二、理解、記憶詩歌內容。
1、傾聽詩歌,圖文匹配。
導語:詩歌里小圓形變變變,變成了什么?
太陽是什么顏色的?(紅彤彤)氣球到哪里去了?(飛上天)
蘋果是什么味道的?(甜又甜)
2、幼兒完整朗誦詩歌,以游戲的形式練習鞏固。
導語:小圖片要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戲呢!
三、進一步理解詩歌,嘗試運用圖片替換詩歌中的部分內容。
1、出示圖片,幼兒嘗試替換。
導語:小圓形又變變變,看它變成了什么?
它們也想放到兒歌里,放在哪里呢?
誰是紅彤彤的?誰會飛上天?誰的味道甜又甜?請小朋友來幫忙找一找。
2、替換成功后幼兒完整朗誦詩歌。
四、經驗遷移,拓展幼兒想象。
導語:小圓形還能變成什么,我們一起去找一找把它們也編到兒歌里。
小班詩歌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1、感受家庭的溫暖和親情,萌發愛護小動物的家的意識。
2、能根據詩歌提供的線索,嘗試初步創編詩歌。
教學準備:
光碟《我愛我家》里面附有幼兒全家福相片 各種小動物圖片 大自然的背景圖
教學過程:
一、音樂欣賞,《讓愛住我家》讓幼兒感受歌曲,欣賞全家福相片。
二、 感知理解活動
1、交流:你們的家里都有誰?
2、幫小動物找家。
。1)、出示圖片毛毛蟲、蝴蝶、小魚、蜻蜓和大自然的背景圖。
思考:毛毛蟲的家在哪里?蝴蝶的家在哪里?小魚、蜻蜓的`家呢?
。2)幼兒送小動物回家(幼兒將小動物圖片放到樹葉,小河等標識的盒子里)
3、幼兒一起閱讀大圖書
與同伴說說:誰是誰的家?小朋友的家里有什么?
4、教師朗讀詩歌,幼兒認真傾聽。
5、幼兒觀看大圖書,師幼共同講述。
。1)樹葉是誰的家?花朵是誰的家?草地是誰的家?
。2)小朋友的家里有誰?她為什么愛自己的家?
。3)回家是什么感覺?你們愛自己的家嗎?
重點引導幼兒感受家庭的溫暖和親情。
6、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樣愛護小動物的家?幼兒討論,教師做正確的引導,讓幼兒產生初步愛護小動物家的意識。
三、 創造活動
1、幼兒充分想象,創編詩歌單句,教師在卡片上記錄幼兒的想法。
樹葉是誰的家?花朵是誰的家?小河和草地是誰的家?你的家里有什么?
2、師幼完整創編詩歌,幼兒朗讀創編詩歌。
四、結束,以音樂《我愛我家》做手語結束活動。
小班詩歌教案 篇12
活動重難點:
1、重點:通過欣賞詩歌,初步了解不同顏色、味道、軟硬糖果,感受糖果帶給孩子不同味覺感受。
2、難點:根據糖果不同的特點,嘗試創編。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中糖果的美味感受。
2、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學會用“有的……有的……”句型。
活動準備:
1、課件《甜甜的糖果》、各種糖果及糖果盒。
2、課前教幼兒積累豐富描述糖果的語言。
3、描述糖果的掛圖或卡片。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看一看,初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形狀、軟硬、顏色、味道等)。
1、出示糖果盒,請幼兒猜猜盒子里面有什么?
師:小朋友,今天張老師帶來了一個漂亮的盒子,你們猜猜看里面會有什么東西?你們喜歡吃糖嗎?吃過什么味道的糖果?糖果都有什么顏色?
2、請小朋友摸一摸盒子里面的糖果,并介紹一下自己摸到的糖果?
師:張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好多糖果寶寶,請小朋友到糖果盒里面摸出一粒糖,說一說你摸到的糖果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看一看、念一念,引導幼兒說說糖果的特征(形狀、軟硬、顏色、味道等)。
1、播放課件,請幼兒欣賞詩歌;
2、請幼兒說說在詩歌里聽到了什么?老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師:原來糖果有的長、有的圓、有的硬、有的軟。舌尖兒輕輕舔過去,紅紅的草莓糖,好甜,黃黃的.橘子糖,好酸,紅、黃、藍、綠五彩糖。
3、看圖片和老師一起念詩歌;
三、想一想、說一說;
1、強調“有的……有的…”句型,讓幼兒學說詩歌中的話;
師:小朋友,因為糖果顏色、形狀、味道的不同,所以用了有的,有的,說明糖果的種類很多,你還看到過那些顏色、味道的糖果,試著來說一說好嗎?(老師幫助整理)
2、老師根據手中的糖果,進行示范創編;
師:現在張老師手里有一些糖,請小朋友來說說這些糖是什么樣的?
老師示范創編內容:我有一大把甜甜的糖果,有的方、有的長、有的紅、有的黃
3、幼兒進行自由的創編,鞏固新句型。
師:糖果寶寶有的長、有的圓,還有的怎么樣?動動腦筋想一想?梢韵群湍闩赃呅』锇、客人老師商量一下,一會舉手告訴我好嗎?
四、嘗一嘗、樂一樂;
師:剛才我們學了一首好聽的詩歌,現在就請寶寶們來品嘗一下,下課后你可以和客人老師或同伴說說你品嘗的糖食什么樣子,什么味道。
師:剛才我們學了一首好聽的兒歌,現在就請小朋友來品嘗一下,下課后你可以和老師或者同伴說說你的糖是什么樣子,什么味道的。
附詩歌:甜甜的糖果
我有一大把糖果,
有的長、有的圓、(形狀)
有的硬、有的軟。(口感)
舌尖輕輕舔過去,
紅紅的草莓糖,好甜。(味覺)
黃黃的橘子糖,好酸,
紅黃藍綠五彩糖。(顏色)
活動背景:
跟據小班幼兒精神不集中、坐不住并且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的特點我選擇了詩歌《甜甜的糖果》,為了讓小班幼兒更好的理解詩歌內容,熟悉詩歌后嘗試詩歌的創編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意圖:
對小班幼兒而言,《甜甜的糖果》詩歌欣賞活動不可能是對詩歌內容的單純的解讀,詩歌欣賞前的體驗和感知鋪墊更為重要,也必不可少。本次活動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在設計本次詩歌欣賞活動時,我將重點放在調動小班幼兒參與和豐富他們體驗、感知上力圖和幼兒相互互動和呼應的活動效果。
我活動流程主要分成三步:欣賞——理解——學句型“有的———有的”。
1、我采用ppt課件圖示分解方式為幼兒創設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情景,能很好地幫助幼兒更快的熟悉、理解詩歌內容,從而感受詩歌語言的豐富并激發幼兒能用各自不同的表達方式大膽表達為后續詩歌創編產生強烈的興趣。
2、這個活動設計中,我設計了多種途徑和多種方式的互動機會,如在活動開始時的出示實物“糖果罐子、糖果”,能讓幼兒產生好奇和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參與活動的熱情同時,對《甜甜的糖果》詩歌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思考、敏銳的去觀察和發現。再如,“想一想說一說”環節的“有的———有的”句型讓幼兒學會說的目的,我再次拿出糖果鞏固新句型為了讓幼兒自己能夠會說有的——有的。
3、根據糖果不同的特點,了解它們形狀、顏色、味道、軟硬不同的表現基礎上,這里主要采用活動式的卡片,將詩歌的內容分解化了,通過教師和孩子互動,以及用詩歌的語言進行小結講述,關注幼兒初步對詩歌感受,也是為幼兒構建了能發揮自身語言機會和平臺。
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平時喜歡吃糖果,也對糖果比較熟悉,在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們感知糖果的特征,讓孩子們更好的欣賞詩歌的內容。
感知;在和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方式讓幼兒知道糖果形狀、顏色、味道的不同,雖然小班孩子語言詞匯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樣的豐富,但是小朋友在老師引導下可以說出長、圓等詞匯。
改進措施:
。、在事先的準備上,裝糖果的袋子還要神秘一些,讓寶寶們伸進布袋子里面摸摸,容易激發孩子對糖果的表達欲望。
。、教師還要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重視個別在集體中表現。
小班詩歌教案 篇13
一、活動名稱:
《媽媽》
二、活動目標:
1、能從詩歌中體會到媽媽對孩子的愛,同時對幼兒進行母愛教育。
2、會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認識字詞:洗臉、梳頭發、換衣服
三、活動準備:
1、教師大圖書,大字卡。
2、幼兒小圖書。
四、活動過程:
。ㄒ唬、穩定情緒。小游戲“小手轉轉”。
。ǘ、導入,引出詩歌。
1、“小朋友都愛自己的媽媽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為什么愛媽媽。如:生病時媽媽會照顧我等)那媽媽愛你們嗎?我們來唱一首愛媽媽的歌《我的好媽媽》。(與幼兒一起拍手演唱歌曲。)
2、小朋友都怎么愛自己的媽媽,那我們現在要來學習一首愛媽媽的詩歌。
。ㄈ、讓幼兒帶著問題自由閱讀。
1、“請小朋友取書后翻開12頁,認真看看圖上都有誰,他在干什么!
2、自由閱讀后請幼兒把書放在自己的椅子下。
3、讓幼兒自由發言,講述自己看到的內容。
。ㄋ模、師幼一起閱讀大圖書
1、“到底是不是小朋友說的那樣呢?聽老師朗讀一遍詩歌,你們就知道了!”(教師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2、詩歌叫什么名字?
3、詩歌中說到“誰”給我洗臉?媽媽還給娃娃做了那些事情?(依次出示“洗臉”、“梳頭發”、“換衣服”字卡)
4、出示字卡后幼兒跟教師念兩遍。
5、詩歌里還說到“我”是誰的'媽媽,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ㄎ澹、小結:我們都愛自己的媽媽,媽媽也非常愛我們。
。、幼兒跟教師一起劃指念詩歌。
“請你們把右手食指放在封面《分級閱讀》四個字上開火車,再翻到12頁,手指放在“媽媽“上開火車!
。ㄆ撸、放音樂,幼兒收小圖書。
。ò耍、“我們再來唱一首愛媽媽的歌《hello,mommy》”
。ň牛、活動結束。
小班詩歌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數字入詩的意趣,認讀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培養幼兒對文學的興趣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活動重點:
背誦詩歌,引導幼兒講述樹葉還能用來做什么?
活動準備:
圖片,幼兒用書。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古詩“一望二三里”導入。(板書課題數一數)
二、新授
1、故事《森林里的音樂會》、
教師示范公雞叫,大公雞的叫聲驚動了小馬,小馬呱噠呱噠地跑來了,小馬又帶來了幾位演員?請小朋友來數一數、(出示圖片1、2、3、4、5)小動物都來了,唱的唱、跳的跳、吹的吹、打的.打、表演的很好,大象伯伯寫了一首很好的詩,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放錄音)
2、提問:你從詩歌里聽到了什么?這首詩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3、教師總結:這首詩有從一到十這幾個數字念起來特別的有趣、
三、讀詩歌、
1、教師范讀、
2、教師教幼兒讀、
3、游戲、
4、分組賽讀、
四、教師引導幼兒認讀數字,嘗試用這些數字再來仿編詩歌、引導幼兒從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親近又平常的事物來表現詩歌的特色。
如:一只鴨、兩只鴨、鴨子下水嘎嘎嘎、
小班詩歌教案 篇15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習朗誦詩歌,并在原有詩歌的內容上擴展,找出會跳、會飛、會游的動物,提高思維的兼容性、連動性。
2.在學念詩歌的過程中,讓幼兒了解不同動詞的運用。
(二)情感目標
鼓勵幼兒愛思考,喜歡嘗試新事物,樂于與人交往。
(三)人格目標
通過大膽表述和在集體面前朗讀,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對動物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熟悉幼兒園的活動。
(二)物質準備背景圖一幅:天空、小河、草地、大樹。頭飾及動物圖卡:小兔、小魚、小鳥、小猴,錄音機及配樂磁帶。
(三)環境準備營造溫馨的氛圍,創設幼兒熟悉的動物樂園環境。
三、活動過程
1.模仿動物走律動入室。
2.觀察背景圖,請幼兒講述在圖上看到了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3.出示小兔、小魚、小鳥、小猴的'圖卡并分別擺放在草地、小河、天空、大樹的位置。
、僬堄變河^察、講述小兔愛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學動詞:跳)
、诔诵⊥眠有哪幾種動物愛蹦蹦跳跳?(如:青蛙、袋鼠)
4.思考小魚、小鳥、小猴分別愛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分別學游、飛、爬的動作,并說出游、飛、爬的動物還有哪些。
5.模仿動作,學會完整短句:小魚愛在水里游;小鳥愛在天空飛;小猴愛在樹上爬;小兔愛在草地跳。
6.提問:“小朋友喜歡什么地方?為什么?”(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7.教師與幼兒學短句:“小朋友愛上幼兒園,唱歌跳舞真熱鬧!
8.完整欣賞、念詩歌。
9.幼兒個人表演朗誦。
10.說說還有哪些動物愛在天空、水里、樹上和草地上。鼓勵幼兒想的、說的盡量與別人不一樣。
11.教師評價:表揚大膽、動腦筋、有創意的幼兒。布置幼兒在原詩歌基礎上嘗試改編詩歌。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讓幼兒多做動物律動,嘗試用不同動作表達。
科學:認識動物。
五、生活中滲透
讓幼兒學習在各環節活動后表達自己的感受,如:開心、愉快。
六、環境中滲透
擺設大量動物模型供幼兒觀察、學習。詩歌圖片擺放在語言區供幼兒操作學習。
七、家庭中滲透
請家長注意豐富幼兒的動詞,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正確使用動詞。
附詩歌
小朋友愛上幼兒園
小魚愛在水里游,
小鳥愛在天空飛,
小猴愛在樹上爬,
小兔愛在草地跳。
小朋友愛上幼兒園,
唱歌跳舞真熱鬧。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課,幼兒初步知道幼兒園有很多得樂趣,并愿意與同伴交流,大部分幼兒能夠用漢語表達出故事的情節,在互動的過程中,幼兒愿意參加,積極性很高。有個別幼兒不愿參與,但經過老師的鼓勵,能夠用語言表述,只是沒有動作。本節課教學目標完成良好。
小班詩歌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通過詩歌,萌發幼兒觀察周圍美好事物的興趣,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發展幼兒的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記憶力。
3、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跟誦詩歌,感受詩歌意境。
活動準備:
多 媒 體 課 件
活動分析:
這是一首意境優美的詩歌,詩歌描寫了天空的美麗景色,并把天空比喻成了牧場,把白云比喻成了牛羊,同時,將太陽、月亮、星星、風兒擬人化,充滿了情趣,有利于幼兒理解,能激發起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因此,我沒有機械地將學會朗誦詩歌作為活動的重點,而是把跟誦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作為重點,主要運用情景法、講解法進行突破;難點則是能理解詩歌的內容,運用提問法、觀察法、鼓勵法突破;顒拥难由煺堄變焊鶕姼鑳热葸M行繪畫。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到主題上,使幼兒的注意力很快集中。
二、展開:
1、欣賞單幅圖片,教師利用詩歌中的語句進行總結,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突破活動的難點。
2、完整欣賞課件,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3、聽教師朗誦詩歌后,請幼兒用詩歌中的語句回答“你聽到了什么?”逐句學習詩歌。
4、完整欣賞詩歌,同時跟誦,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掌握詩歌的名字。
5、幼兒再次跟誦詩歌。
三、結束:
自然結束,請幼兒回班后,利用進區時間進行繪畫——《天空牧場》。
小班詩歌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初步感受詩中優美的語言與意境。
2、學習詞:綠綠的、紅紅的、圓圓的、甜甜的。
3、發揮想象力,初步嘗試仿編詩歌。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前與幼兒交談、了解幼兒做夢的情況及內容。
2、課件。
3、小兔子手偶。
4、蘋果、皮球、星星、香蕉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入場(播放入場音樂)
師:寶貝們,今天小兔要邀請我們去她家玩,請寶貝坐上公共汽車跟著老師一起出發吧!
師:(出示小白兔)小朋友們好!歡迎你們來我家做客,請隨便坐。ㄒ龑в變鹤轿恢煤,有禮貌的跟小兔子問好。)
2、師生談論夢
師模仿小白兔口吻:小朋友,昨天晚上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聽媽媽的話很早就睡著了,可是明明睡著了卻看見香香的胡蘿卜,還看見了自己把太陽當球踢呢。這是怎么回事呢?
師:寶貝你能告訴小兔子這是怎么回事嗎?那你會做夢嗎?夢見過什么?
二、理解詩歌內容
1、欣賞詩歌《夢》
師:剛才寶貝都講了自己晚上做的夢,寶貝做的夢真美、真有趣。老師也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夢》。我們一起來閉上眼睛靜靜地聽一聽詩歌里有誰愛做夢?(播放課件音樂,教師完整朗誦)
2、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寶貝,剛剛老師念的詩歌的名字叫什么?你聽到詩歌里有誰愛做夢?它們都做了什么樣的夢?播放課件,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小草愛做夢,夢是怎么樣的?(綠綠的)為什么?(學習詞:綠綠的,因為小草的顏色是綠綠的,它喜歡穿綠綠的衣服,穿上綠色的衣服很漂亮,你們喜歡綠綠的小草嗎?綠綠的小草最美了。)
。2)小花愛做夢,夢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學習詞:紅紅的,因為小花的顏色是紅紅的,小花穿上紅色衣服真漂亮。)
。3)露珠愛做夢,夢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學習詞:圓圓的,因為露珠的形狀是圓圓的,露珠晚上睡著的時候做的夢都是圓圓的。)
。4)小朋友愛做夢,夢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學習詞:甜甜的,因為小朋友在爸爸媽媽的關心愛護下幸福的生活,做的夢也就很美很甜。)
3、學習完整朗誦
師: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能不能把詩歌《夢》完整朗誦。
。ㄒ龑в變焊鶕シ诺恼n件完整朗誦詩歌。)
4、配樂朗誦詩歌。
師:這么優美的詩歌《夢》配上動作一定很好看,讓我們一起來表演這首優美的詩歌。(帶領幼兒邊朗誦詩歌邊表演,加深幼兒對詩歌的記憶。)
三、嘗試創編詩歌
1、結合課件,啟發幼兒仿編(白云、星星、月亮…)
師:瞧!白云也愛做夢,它的夢會是怎么樣的呢?誰能把這句話連起來說?(啟發幼兒仿編,把幼兒仿編的詩歌串成一首新詩并完整朗誦。)
2、讓幼兒自由選擇圖片,嘗試創編。
師:我們知道了小草、小花、露珠、白云的夢是什么樣子的,還有誰會做夢?他的夢是怎么樣的?
師:老師這兒有很多圖片,寶貝可以選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來編一句好聽的詩歌。(創編時可以從顏色、形狀、味道等方面引導幼兒,拓展幼兒思維)
3、詩歌展示
師:有誰愿意把編好的詩歌念給大家聽?小兔也很想聽了!
。▌钣變寒敱娬故痉戮幍脑姼。)
四、結束
教師模仿小白兔口吻:小朋友,你們編的詩歌太棒了。我的`小伙伴小貓咪、小熊也想聽一聽了,你們愿意念給我的小伙伴們聽嗎?那就坐上公共汽車跟我出發吧!
隨音樂退場。(播放退場音樂)
活動反思:
《夢》這首詩歌句式短小、簡單適合小班幼兒,因為小班幼兒由于詞類范圍較小,正處于發展期,他們分析理解力都正在提高,可以通過這次活動了解到更多詞類。
。1)教學狀態、教學目標、師幼互動。
從孩子的學習狀態來看,教學目標定位的較合理。本次活動主要有三個目標(介紹活動目標)。師幼互動方面,我盡量引導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給他們充分的主動性,孩子們對我的提問有積極的回應,這是我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
。2)課件的運用。
活動中讓孩子欣賞教師的配樂詩朗誦,其目的是讓幼兒閉上眼睛來專心的傾聽和感受詩的意境,而課件上過多的畫面雖然有利于幼兒記憶,但也會讓孩子過多的關注畫面,影響其傾聽和感受。(反思教學中各環節課件運用中的情況)
。3)在幼兒傾聽記憶的過程中,有的幼兒沒有記準確,把“小花“說成了“紅花”,我沒有直接否定,更正,而是讓幼兒再仔細聽一遍,自己去發現、解決問題。其目的是強調語言的嚴謹性和記憶的準確性。
。4)在幼兒創編的環節,我的引導語剛開始無論如何也不能激發孩子的思維,孩子們不知怎么創編,好幾個幼兒都想象不出ABB的詞來,我借助實物圖片幫助孩子,同時也鞏固了教學目標二,學習詞匯:紅紅的、綠綠的、圓圓的。接著,孩子們的思維發散開了,創編了帽子、香蕉、眼睛、水、橘子等等,而我卻覺得活動的時間到了,應該進行下一環節了,急忙收住,結束創編,把幼兒拉入下個環節。我認為這個環節,如果我再大膽一點,放開一些,臨時調整原教案的設計,再充分的滿足孩子創編、表達、展示自己的需求,也許會更好一點。因為創作的靈感往往是一時的,如果到另一個時間和環境下,再讓幼兒去創編,也許幼兒就沒有了當時的創編興致和靈感。
另外,在整個活動中,在朗誦詩歌上,我的語氣還不夠柔美,導致孩子在念詩歌的時候也沒有加入優美的語氣,做為一名年輕教師,在活動的環節過渡上還不過自然,任需努力。還有幼兒在創編上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學會隨機應變,方便幼兒更好的學習。我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在積累經驗的同時我要將自己在活動中發現的錯誤慢慢改正。
小班詩歌教案 篇18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理解動詞;搖、張、拔,嘗試仿編詩歌,發散幼兒的想象能力。
3、體驗和感受詩歌獨特的情趣和意境。
活動準備:
課件PPT;雨聲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音樂,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雨聲)提問:你們喜歡下雨天嗎?
你知道小雨點落下來了,它們都落到哪里去了嗎?今天老師帶來的這首好聽的詩歌,就能告訴你答案。
二、引導幼兒學習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提問:詩歌的名稱叫什么?詩歌里有誰?(小魚,小花,小苗)
2、出示PPT圖片,請幼兒觀看圖片再次欣賞詩歌。
提問:誰在魚池里?魚兒怎樣了?(理解動詞:搖)誰能用剛剛詩歌里的話來說說看?小魚是怎么做的?誰來模仿一下?
花園里有誰?花兒怎樣了?(理解動詞:張)詩歌里是怎么說的呢?我們一起做做看。
苗兒在哪里?它在干什么?(理解動詞:拔)誰來說說看?小苗兒是怎么往上拔的呢?
3、學習詩歌。
。1)引導幼兒完整跟讀詩歌,提示幼兒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誦。
。2)分別以集體、小組形式背誦詩歌。并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三、學習創編詩歌。
教師:除了小魚,小花,小苗兒,小雨點還會落在哪里呢?引導幼兒大膽、合乎邏輯地想象。讓幼兒自由說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1,提問: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誰會怎么樣呢?(荷花,青蛙的引導。荷花樂的張嘴巴,青蛙樂的叫呱呱,笑哈哈)
2、觀察森林圖片,提問:小雨點,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誰會怎么樣呢?引導幼兒用詩歌里的句式說話。(小樹樂的往上拔,小鳥樂的叫喳喳)
3、與幼兒一起將新編的詩句組成新的詩歌內容,并完整朗誦一次。
附教材:小班詩歌《小雨點》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魚池里,樂得魚兒搖尾巴。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花園里,樂得花兒張嘴巴。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稻田里,樂得苗兒往上拔。
活動反思:
這首兒歌,結構簡單,朗朗上口,比較能激發小班幼兒的學習興趣。因為他們的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豐富,他們只能聽懂淺顯的語言,喜歡聽有重復情節的故事,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學作品,在聽懂的基礎上學習一些簡單的文學語言,并逐漸遷移到生活中!按河辍笔怯變阂呀浻^察過的想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在聽聽、說說、做做中充分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首先以聽錄音引出“小雨”,落下來的聲音,再通過讓幼兒說小雨點會落在什么地方再出示圖片欣賞,理解內容。美麗的'畫面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充分講述表達的機會,并且教師通過引導讓幼兒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并且借助動作、表情等等把幼兒的.思維引入詩歌豐富的內涵中去,幫助幼兒把描述的口頭語逐步轉化為生動的書面語言,為下一個環節——幼兒學習詩歌打下基礎。在學習的詩歌的這一環節,讓幼兒邊念詩歌邊做動作促進他們更快、更好地記憶。
不足,在最后一個環節中,是安排幼兒在學會朗誦詩歌的基礎上學習簡單的仿編,但是有由于幼兒生活經驗的缺乏,幼兒仿編還是比較有困難的,因此,這個環節可以安排到第二課時。
小班詩歌教案 篇19
活動要求: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體驗詩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樂的情趣。
2、引導幼兒用詩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大膽進行藝術想象。
3、學習仿編詩歌句,體驗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學用書——“綠色的世界”
2、綠色的眼鏡,幼兒每人一副。
3、紅、黃、蘭色的玻璃紙。
活動過程:
。ㄒ唬┯^看無色彩的圖書——“綠色的世界”
1、圖書上有什么?
2、這些畫都是黑、白顏色的,有什么辦法讓它變成彩色的?
3、我想了一個辦法,請你們來看一看!
。ɡ蠋煷魃弦环G色的眼鏡)
4、請你們猜一猜,現在我看見的畫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
5、請你們也戴上綠色的眼鏡來試一試
。ǘ┬蕾p詩歌——“綠色的世界”
。ɡ蠋熍錁防收b)
提問:
1、這首小詩說了什么?
2、綠色的世界都有些什么?
3、為什么一切都變成綠色的.呢?
。ㄈ⿲W念詩歌——“綠色的世界”
讓幼兒帶著綠色的眼鏡讀念詩歌。激發興趣。
。ㄋ模┓戮幵姼杈
提問:
1、如果你戴上紅顏色的眼鏡,又會看到一個什么顏色的世界呢?(讓幼兒自由選用彩色玻璃紙,邊看邊仿編。激發幼兒創造的快樂)。
活動延伸:
帶著彩色的玻璃紙,到戶外去看。
小班詩歌教案 篇20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并能用肢體動作進行模仿。
2、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小動物摘果子的過程中果子數量由多到少的變化。
3、懂得好朋友之間要合作、分享的道理。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謎語
2、PPT
3、數字故事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好朋友之間要合作、分享的道理。
活動難點:
知道小動物摘果子的過程中果子數量由多到少的變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
1、猜謎語,引發幼兒興趣。
問題:猜一猜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禮物?
教師說謎語,引出蘋果。
皮兒有紅又有綠,
長在樹上真美麗,
味道酸甜又可口,
營養豐富人愛吃。
2、運用不同的方式,讓幼兒了解并模仿動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
二、基本部分
1、播放PPT圖片,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觀察圖片,并講述圖片內容。
(圖一)都有誰?它在做什么?
(圖二)誰來了?發生了什么事情?樹上有幾顆果子?(小鳥飛過來,銜走一顆果子)
(圖三)誰又來了?它來做什么?還剩幾顆果子?(長鼻子一伸,卷走了一顆果子。)
(圖四)這個小動物是誰?它是怎樣把果子摘走的?樹上的果子多了還是少了?(蛇繞著樹爬呀爬,咬下了一顆果子)
(圖五)小猴子來啦,它也想吃紅紅的果子,小朋友們學學猴子是怎么摘果子的?(猴子爬上樹,摘下了一顆果子。)
(圖六)“嗖”的.一聲,一個果子掉了下來,我們看看是誰又來摘果子了?(鱷魚長尾巴一掃,掃下了一顆果子。)
小看到樹上只剩下兩顆果子了,它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圖七)海豹來了,小朋友看,它做了什么事情呢?(海豹來了,他把小頂在鼻子上,往上一拋——小就摘到了果子)
(圖八)海豹和小在干什么?(他們一起享受香甜的果子,一顆給海豹,一顆自己留著。)
2、幼兒欣賞數字故事《摘果子》
三、結束部分:
師幼討論:
1、如果小是一個人摘,他摘得到果子嗎?如果海豹一個人摘,摘得到果子嗎?
幼兒:海豹身上滑滑的爬不上樹。
2、他們是怎么摘到果子的?
幼兒:他們是合作才摘到果子的。
教師小結:以后小朋友遇到問題也要像他們一樣多動腦筋,想辦法和好朋友合作解決。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利用了直接進入主題的方式,幼兒對內容感興趣,能夠完全跟著老師的思維,積極回答問題,其中大部分孩子思維活躍,為小動物找出了很多摘果子的方法。最后的模仿小動物時,孩子們更是興趣濃厚,把淺顯易懂的故事內容用運作表示出來,更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加深了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本次活動做到了有效性,師幼互動非常好。如果再讓我上這次活動,我會更放手地讓孩子們去理解看圖,讀故事,給孩子更大的空間。
小班詩歌教案 篇21
活動目標:
1、能理解詩歌內容并學會朗誦。
2、結合已有經驗進行詩歌創遍。
3、發展幼兒的創造想象力及口語表達力,并敢于在眾人面前發言。
4、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有節奏地完整朗誦詩歌。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與詩歌內容相符的電腦課件,白紙兩張,膠水,各種動植物 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請小畫家出場,出示電腦課件第一張 小畫家出場,有禮貌的和小朋友打招呼,并介紹自己的作品(朗誦一遍詩歌內容)
2、提問:小畫家都畫了什么,畫的葉兒怎么樣,花兒怎么樣?小蜜蜂、小青蛙怎么叫? 豐富詞匯:青又青 紅又紅 嗡嗡嗡 呱呱呱
3、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1)教師范頌,并請幼兒說一說最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鞏固詩歌內容。
2)幼兒隨教師朗誦
4、出示課件的第二個畫面 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初步學習創編,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培養幼兒敢于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延伸:
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粘貼,一組繪畫。并將粘貼和繪畫的內容與大家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活動反思: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小班詩歌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詩歌教案02-09
小班詩歌教案【精】02-10
小班詩歌教學活動教案08-26
小班語言教案:詩歌07-19
小班詩歌語言教案02-10
小班詩歌教案14篇02-10
詩歌小班語言教案08-21
小班詩歌綠色的世界教案02-06
小班詩歌《小雨點》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