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調研報告>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情況調研

    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情況調研

    時間:2022-08-24 03:09:13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情況調研

      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情況調研
      
      **市**區地處浙江中部沿海,總面積280.12平方公里,轄8個街道,1個鎮,1個農場和1個漁業總公司,41個社區居委會、275個行政村,總人口49.97萬人;2008年財政總收入316242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68163萬元。近幾年來,區政府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要求,從完善政策、整合資源、規范行為、協調行動著手,積極探索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社會救助體系。初步形成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醫療救助、農村五保供養、臨時救助、救災救濟、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專項救助為輔,以慈善救助和社會互助為補充,與經濟社會水平相適應的城鄉全覆蓋新型救助體系,全方位關注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一、基本情況
      
     。ㄒ唬┗旧罹戎
      
      1、不斷增加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投入
      
      **區自1997年實施城鄉一體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經過10余年的實施完善,低保救助制度基礎性地位已經確立。通過不斷修訂《**市**區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制定《**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規范》,形成低保標準自然增長調整機制,先后六次提標,城鎮居民低保標準從1997年的150元/月?人提到2008年的340元/月?人,農村居民從1997年的105元/月?人提到2008年的210元/月?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已走上了不斷完善的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2008年財政支出低保資金635萬元,發放退伍軍人安置費260萬元。其中,發放最低生活保障510萬元,發放物價上漲一次性補貼124萬元。
      
      2、不斷細分享受低保人群
      
      為使低保制度更加完善,對全區在冊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872戶,人數3143人,進行了分類統計,其中農村戶數為1649戶,人數2694人,城鎮戶數為223戶,人數449人。全區享受低保金對象基本可分為三大類:農村"五保"與城鎮三無對象、殘疾人、特困戶,所占比例詳見圖表
      
      3、不斷加大低保動態管理力度
      
      這些年我區在一直積極穩步擴**鄉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圈和提高救助標準同時,進一步加大了低保調整力度,切實做到低保對象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退盡退"。2007年,全區新增低保戶222戶,其中城鎮18戶、農村194戶,總計334人,取消低保252戶,總計455人,調整補助標準1872戶。
      
     。ǘ┽t療救助
      
      城鄉困難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仍不健全,農民養老負擔較重,抗御重大疾病能力弱,一些貧困農民處于"有病不就醫、小病成大病、小病疼自已、大病苦全家"的困苦中。針對這一狀況,區政府圍繞構建和諧社會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舉措。
      
      1、統籌新農合資源,提升救助效果。
      
      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以來工作運轉良好,全區共有95304人次得到補償,其中住院為15386人次,補償金額2383.52萬元,參合農民受益面達31.9%。2008年度參保率為89.55%。區政府投入60余萬元,全面完成了新農合信息化建設,實現刷卡即時即報;為了讓參合農民得到較多實惠,我區對新一輪新農合政策進行調整,門診補償比例提高到30%,并擴大門診定點醫療機構。繼續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深入開展"健康到農家"等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公立醫院支援社區衛生服務工作,2007年共派出醫療隊43次,醫務人員260人次,義診服務近5300人次。
      
      2、統籌救助力量,實現功能互補。
      
      2004年制定出臺《**市**區城鄉困難居民醫療救助實施辦法(試行)》,同時建立城鄉困難居民醫療救助工作小組,全面指導此項工作。2007年共對符合救助條件的101人進行了救助,醫療救助金額74.54萬元,人均救助額7380元,個人最高救助金額達30000元,最低金額523元。2007年11月對《**市**區城鄉困難居民醫療救助實施辦法》做了較大的修訂,建立即時"零起點"醫療救助制度,并增加了對見義勇為者、其他突出貢獻人員救助等。
      
      3、統籌社會發展,全面協調推進。
      
      隨著我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外來民工對我區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可外來民工經濟收入低,醫療、住房、子女教育得不到有效保障,特別是突如其來的重大疾病,對于他們來說更是無法承受昂貴醫療費,為了使醫療救助惠及更多困難群眾,2006年制定出臺了《**市**區外來民工醫療救助實施方法(試行)》。外來民工醫療救助工作有序開展,06年、07兩年,已救助6名外來民工,累計支出救助金23988元,最高救助金額支出9823元,最低金額543元。
      
      4、統籌醫療力量,實現一卡互通。
      
      惠民醫院建設是建立新型社會保障體系和救助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新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貧困家庭基本就醫難的壓力。2007年對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五保戶"和城鎮"三無"人員及區政府確定的其他應當救助的人員發放了3100多張"惠民醫療卡",實行24小時"一卡通"服務,在惠民醫院醫療過程中的醫療費用貼補,優惠限額為每年600元。**惠民醫院2007年來共接診持"惠民醫療卡"的病人5510人次,優惠醫療費用總額為35萬余元。
      
     。ㄈ┺r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供養
      
      據統計,全區60歲以上總人數6.97萬人,占總人口14.12%,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目前我區已納入農村五保對象有186人,城鎮"三無"人員44人,棄嬰19人,全區五保對象集中供養人數為173人(其中戶院掛鉤14人),集中供養率達到93.01%。"三無"人員全部實現集中供養(其中戶院掛鉤1人),集中供養率達100%,供養標準為本區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五保對象和"三無"人員都已納入新農合醫療保障、城鄉困難居民醫療救助和惠民醫院醫療費補助,基本上解決了他們的看病難問題。2007年根據上級有關集中供養對象門診醫療補助政策和標準,確定每個集中供養人員在原有救助內容之外再可享受人均450元的門診費補助。
      
     。ㄋ模┳》烤戎
      
      住房問題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區政府高度重視解決城市低收家庭住房困難問題。2007年全區共辦理廉租住房資格證76戶共120人,其中享受租賃補貼58戶,發放租賃補貼13萬元。新建成廉租房24套(48戶),實行實物配租2戶。百姓家園經濟適用房開始銷售,受理購房申請1700多戶,發放《準購證》1510份,銷售住宅1210套。繼續實施農村低保家庭危舊房改造,投入資金50多萬元,完成了100戶農村低保家庭危舊房改造,其中新建30戶,修繕49戶,租用21戶。
      
     。ㄎ澹┙逃戎
      
      近年來,區政府始終把教育救助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件大事,積極制定出臺教育救助政策,整合社會資源,為貧困生的就學鋪設了充滿陽光的綠色通道。2007年開展義務教育免雜費,97066名義務教育學生被免除學雜費,金額1059萬元,極大減輕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愛心營養餐工程"和"貧困生擴面工程"落實到位,投入資金270萬元,發放營養餐券4746張,義務教育券13946張,資助面達到13.99%。盲、聾啞、弱智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為98.02%。"三殘"適齡兒童少年、低保線以下貧困家庭子女均享受全免費的十五年基礎教育,其他貧困家庭子女亦享受全免費的義務教育;投入2萬元對20名特困生給予生活補助。
      
     。┐壬凭戎
      
      慈善事業是社會大眾的事業,按照黨政推動、社會參與、民間實施的原則,本著"關愛貧困家庭,共建和諧**"的宗旨,成立了**區"慈善愛心超市"。到2007年底,慈善愛心超市已發放物資價值約27多萬元,接收社會捐贈總價值約9.9多萬元,接收其他物資捐贈折價約1千多元,愛心超市物資采購約35萬元,在街道一級成立了兩家"慈善愛心超市"。慈善資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慈善總會共撥出各項慈善救助金120.8元,在助學幫醫、扶老助殘、扶貧濟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ㄆ撸┢渌戎
      
      在2007年除了以上的救助外,各項救助不斷的補充著救助體系,擴大救助渠道,探索實踐社會化救助新路子,在救助內容和形式上有所創新。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全年臨時救助148人次,發放救助金26萬元;在"作風建設年活動"中,全區開展"一戶一策一干部、結對幫扶"活動,參加干部總人數為2100多人,進行一對一的幫扶,幫扶對象分別是特困戶、特困黨員和殘疾人,累計支出幫扶金100多萬元;全國物價指數上漲,為了使低保家庭和困難群眾生活不受影響,我區分三次發放物價補貼,累計共支出67.74萬元,發放液化氣補貼5萬余元。
      
      此外,我區還建立了自然災害救助、困難群眾再就業、法律援助等制度,試點建設避災工程,逐年加大救助力度和范圍。
      
      二、存在問題
      
      新型的社會救助體系現還處于初始階段,在取得成果的同時,各項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ㄒ唬┑捅V贫戎写嬖趩栴}
      
      1、家庭收入核定難。2007年省出臺《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核定辦法(試行)》對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核定做了詳細的規定,然而困難家庭的經濟收入具有不穩定性、臨時性、零星性、報酬少等特點,只能是從自我介紹和鄰居的調查中得以證實,在核查家庭收入時無法對他們的銀行存款等金融性資產進行核查。
      
      2、低保人員再就業率低。低保群體總體素質偏低,思想觀念落后,部分喪失勞動力,歲數偏高。低保人員再就業難,制約著他們自我發展能力,低收入群體中存在嚴重的"等、靠、要"依賴思想。
      
     。ǘ┽t療救助中存在的問題
      
      1、救助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是目前我區農村困難家庭急需的救助項目,目前建立了特困群眾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農村特殊困難家庭成員患大病,如血液病、尿毒癥、癌癥等產生的高額經濟負擔仍難以完全解決,致使社會上一些困難重病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醫療。
      
      2、醫療救助時效性不強。救助按季辦理的方式,比起剛開始時一年救助一次已有很大的進步,但救助時效性較差。困難群眾看病后至少要3至4個月才能拿到醫療救助補償款。
      
      3、不少困難群眾在慢性病、常見病方面的醫療開銷較大,患這些病的為了減少開支,很少住院,往往發生的醫療費用無法通過合作醫療報銷,也無法享受醫療救助給予的補助。
      
     。3)農村"五保"供養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特困戶群體里有一部份孤寡老人尚未被納入"五保"或三無對象,"應保未保"現象仍然存在。其次,敬老院思想觀念落后,認為把幾個五保老人養起來,有飯吃就行了,缺少長遠發展目光,服務跟不上,群眾對"敬老院"養老缺乏信心。
      
     。ㄋ模"慈善"事業中存的問題
      
      慈善愛心超市的建立,歷經一年多的運行,對于我區慈善事業做出了一項重要舉措,可在實施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社會捐贈意識較弱;捐贈非所需物品突出;自身無"造血"能力,成為捐贈東西、領取東西的倉庫。
      
     。ㄎ澹C制中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形勢是好的,發展是健康的,取得了社會的好評,但畢竟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起步不久,困難和問題仍然不少。制度上已初步形成:"小組為中心、橫向至部門、縱向到群眾",但由于信息化建設滯后,各部門的救助信息不能及時、有效、科學的共享,造成救助出現"不準確、不統一、不合理"等現象。
      
      三、今后發展
      
      我區社會救助體系建立的時間不長,下一步應該繼續抓好各項救助制度之間的完善和銜接,讓社會救助的各項制度能夠發揮整體的效益;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逐步提高救助水平;要加強規范和管理,讓社會救助工作真正做到公開、透明、公正,使社會救助真正惠及到困難群眾身上。
      
     。ㄒ唬├^續按照分類、分層策略完善補貼型社會救助辦法。以現有城鄉低保制度為基礎,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醫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援助等專項救助制度,使之能夠覆蓋所有困難人群;規范分類施保的方法和程序,使特殊困難群體能夠享受更好的保障;建立分類、分層救助機制,使不同人群、不同家庭、以及不同支出需求的救助對象能夠享受不同類別的綜合性社會救助。
      
     。ǘ┎粩嗤七M城鄉社會救助制度協調發展。以農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為契機,繼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制度框架在全區的建立;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各專項社會救助制度,逐步縮小城鎮農村社會救助差距;加大部門間協調力度,不斷整合社會救助資源,鞏固并完善社會救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ㄈ┓e極建立健全臨時救助制度。為妥善解決城鄉貧困居民的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種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家庭,給予非定期、非定量生活救助的制度。臨時救助工作程序要嚴格規范,(www.annahuzar.com)既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又要盡可能避免繁瑣復雜,符合"救急救難"的工作特點。
      
     。ㄋ模┗I建"統一"救助網絡。按照解決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醫療、教育、住房、就業"五個基本需求為目標,以";、全覆蓋,多層次、相協調,可持續、高效率、共富裕"為要求,構筑統一救助平臺、統一救助網絡、統一救助內容、統一救助標準、統一救助帳戶的"五統一"新型困難群體救助體系。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各類專項救助作補充、社會化服務相配套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初步建立,社會救助資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ㄎ澹┚S護保障社會救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民生是政府的根本職責,社會救助是政府解決困難群體民生問題的重要任務,社會救助能力的強弱,也是對政府執政能力的一種檢驗。從合理設置救助機構、不斷提高人員素質、足額保障救助經費以及穩步推進信息化等方面入手,通過開發教材、加強培訓、交流考察等方法,使社會救助能力有一個大的提高,為社會救助事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情況調研】相關文章:

    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調研報告06-03

    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情況調研報告05-12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調研報告(精選12篇)08-15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08-15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自查報告03-06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結8篇12-31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自查報告12-31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自查報告03-06

    單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自查報告03-05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匯報(精選6篇)11-17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