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調研報告>加快山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

    加快山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

    時間:2023-02-24 14:36:46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加快山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

        縣域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政權穩固的基礎,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當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如何加快山區縣域經濟的發展步伐,是一個值得我們探討的話題。
         
         一、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改革開放的力度和經濟發展速度。
         
         山區縣經濟發展上的差距,歸根到底在于思想解放上的差距。例如在區部分鄉鎮,特別是深山區的鄉鎮,由于邊遠閉塞,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較深,不少干部群眾市場經濟意識不強,缺乏開拓創新、敢擔風險的精神,“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經濟發展由此深受影響。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山區縣域經濟,必須把解放思想這一先導工程作為首要任務來抓,著力推進“四個創新”。一是觀念創新。重點做好“四破四立”,即破除認為山區客觀條件差,難有作為的消極思想,樹立善于揚長避短、化被動為主動的進取觀念;破除僅僅依賴自然資源謀發展的落后思想,樹立既依托自然資源,更要依托科技、政策、人才、資本、管理、服務等要素資源的先進觀念;破除只滿足于在一地一隅謀發展的狹隘思想,樹立善于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搶發展的宏觀觀念;破除條塊所有和部門利益的封閉思想,樹立“海納百川”共求發展的開放觀念。二是體制創新。要圍繞加快發展突破制約山區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如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以拍賣、租賃為主要形式,深化國有、集體企業尤其是鄉鎮企業改革,大膽放開搞活;加快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權依法有償轉讓機制,改革農產品流通體制,健全利益和風險保障機制,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建設,完善山區市場體系;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改進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和手段。三是科技創新。山區縣經濟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落后,因此必須把科技創新作為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重點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并有選擇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形成具有山區特色的優勢產業群;加快構建和完善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大力實施“山區科技人才建設工程”,為科技進步奠定雄厚基礎。四是工作方式和用人制度創新。山區干部要轉變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傳統工作方式,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緊緊圍繞加快發展的主題,創新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特別是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思考和解決山區經濟戰略性、全局性問題上,放在搞示范、抓重點、創特色、求突破上;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過去用人問題上的舊框框,大膽選拔重用敢干、能干、實干,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才能的干部,努力造就一支適應市場經濟的高素質干部隊伍。
         
         二、縣域經濟實質就是特色經濟。
         
         作為山區縣,必須立足當地優勢,圍繞“特”字做文章,突出重點,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就而言,大的方面說,就是要大力實施“科技先導、結構調整、開放帶動、生態興區”四大戰略,堅持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特色產業;深化各項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重點鼓勵和引導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集體企業的改革、改組和改造,讓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快速擴張工業經濟總量。就具體產業來說,則要著力解決工業不優、農業不強、三產不活的問題。改變工業不優的著力點在于培植支柱產業和骨干企業。要集中力量辦好縣區級工業園區,搭建招商引資平臺,興辦龍頭企業,實現工業的“二次創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發展資源加工型行業特別是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并重點抓好化工、礦產、醫藥、建筑建材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骨干企業和支柱產業。改變農業不強的著力點在于立足山區土壤、氣候、資源等自然生態優勢和毗鄰西安等大中城市的區位優勢,以市場為導向,推動傳統農業向“訂單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特色農業轉變。大力發展高產高效優勢特色生態安全農業,做大做強以核桃、板栗、肉牛、食用菌、蔬菜、中藥材等為重點的產業開發和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反季節蔬菜和特色瓜果;大力發展肉牛、三元雜交豬、布爾山羊、蛋雞以及特種養殖業生產,大幅度提高養殖業在農業中的比重;利用山地優勢,以天麻、丹參、桔梗、丹皮、黃姜為重點,大力發展中藥材。改變第三產業不活的著力點在于抓好以縣城及鄉鎮農貿市場為龍頭的市場經濟,堅持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結合,發展仙鵝湖、靜泉山等風景區,以及農業生態觀光為主的旅游業。
         
         三、城鎮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城鎮化有助于推進農村工業化進程,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和農市場的啟動,又能通過“集聚效應”吸引農民進城安居從業,擴大消費需求。加快城鎮建設步伐,對拉動山區經濟發展尤為重要。一般而言,山區縣城經濟相對滯后且發展不平衡,推進城鎮化不宜處處開花,而應集中力量發展以縣城為核心的中心城鎮和以國道、省道為軸線的小城鎮,使其上規模、上水平、上品位,成為輻射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中樞和紐帶。為適應城鎮化的要求,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把城鎮建設當作重要產業來運作,在建設和管理中融人“經營”理念,樹立城鎮是有形資產,城鎮建設是資產保值,城鎮管理是資本增值的意識。通過“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開發業主歸口管理土地二級市場,放開搞活土地三級市場”的方式,盤活土地資源,讓土地生財。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放開供水、供氣、道路、房屋、橋梁及教育、公益事業等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市場籌資為手段,主要依靠社會資金參與建設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四、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做好招商引資和激活民資兩篇大文章。
         
         一要優化政策環境。用足用活上級各項政策,本地能確定的政策規定要靈活寬松,并確保各項政策的落實和承諾的兌現。對招商引資的企業和項目,實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對引薦外資人員給予重獎。允許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停薪留職或暫帶薪留職創辦實體,承辦、租賃企業,從事農業開發、農業產業化經營。二要優化服務環境。減少政府行政審批項目,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實行“一站式”辦事、“一個窗口”收費等辦公制度,以及納稅人評議政府職能部門及工作人員制度、涉企收費制度、辦事效率監督員制度、服務承諾制度。要嚴肅查處執法部門中的違法違紀行為,嚴肅查處一切干擾破壞招商引資的案件,依法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全力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環境,誠信有序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形成“寬松、寬容、寬待”的社會氛圍。三要優化社會環境。加大行政執法力度,以鐵的手腕治理“三亂”;狠抓市容環境整治,深入開展以消滅城鄉“臟、亂、差”為目標的環境美化活動;實行法制宣傳教育和嚴打整治“雙管齊下”,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確保社會治安穩定,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加快山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相關文章:

    貧困山區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調查思考08-12

    加快xx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08-12

    加快xx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08-15

    貧困山區如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08-12

    貧困山區如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08-15

    如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08-12

    關于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若干對策08-12

    提高執政能力加快縣域經濟發展08-16

    關于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若干對策08-15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