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鎮興建養豬場的可行性報告
一、基本情況
**縣位于****地區東南部,東與四川**縣隔江相望;本縣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別與本**地區的芒康、察雅、**、江達四縣相鄰。全縣共有1鎮11鄉,157個村委會,縣總人口37530人。
縣境內幅員遼闊,地形復雜,高山峽谷遍布,江河縱橫,臺地山地分布極廣。共有940.25萬畝,耕地5萬余畝。全縣平均海拔4021.5米。該鄉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3℃,全年最高平均氣溫14.6℃,無霜期在80天以上,年降雨量482mm,蒸發量1826mm,日照時間長達2100小時。
**鎮是**縣城駐地,面積607平方公里,鎮境內平均海拔3640米,年平均氣溫6.3℃,年降雨量約48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時,年無霜期約80天。全鎮31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其中:3個牧業行政村,全鎮1845戶,10314人,其中農村戶933戶,8473人,城鎮戶數852戶,1841人,總勞力4532人,全鎮耕地面積16723.58畝人均耕地約2.3畝,草場面積45萬畝,森林面積(含灌木林)23085公頃。截止2003年底,全鎮牲畜存欄5.4萬頭(只、匹),人均約占6.3頭(只、匹)。
二、發展生豬養殖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隨著**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使我縣城鄉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提高,為了使縣城干部職工及附近鄉村人民群眾生活中所必需的肉食得到保障,豐富肉籃子,繁榮市場,促進我縣脫貧致富步伐,在該鄉發展養殖業就顯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一)可行性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兩個長期不變政策和國家扶貧政策的落實,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特別是中央第四次**工作座談會與全區扶貧工作會議的召開,更加激發該鄉人民為改變家鄉貧困落后面貌,早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要求發展個體養殖業的愿望日益迫切。為了通過養殖生豬、生雞擺脫貧困,他們在各方面都做出不懈努力,利用空地修圈、開荒,學習科學的飼養方法等。我們認為在該鄉興建和發展養豬、養雞業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同時也是符合我縣和該鄉的實際情況。
2、由于該鄉地處縣城駐地,縣城城鎮常駐人口3200多人,一是干部職工家屬子女常住人口1300多人;二是流動人口和流動常住人口1900多人;三是縣城附近居住著**鄉大量的農牧民,因而具有廣闊的銷售市場,使生產出的肉、蛋、禽能直接銷售,產生經濟效益,增加群眾收入。
3、該鄉還具有飼養生豬、生雞的眾多優勢;一是當地海拔3640米,年平均氣溫高,適宜各種生豬及雞的生長;二是當地的交通方便,飼料充足,可保證養豬戶所需的物資及消費物資供應;三是有縣獸防機構雄厚的科學飼養技術的指導和醫療技術的保障;四是水電方便,距市場近且有可靠的消費群;五是養殖場所在地有大片荒地可供開發利用,種植飼料,降低養殖成本。
(二)必要性
1、在我縣機關駐地,隨著人民思想的解放,消費觀念得到了轉變,生活水平提高后,對物質生活的需求也就不斷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人民群眾沒能擺脫貧困。飼養生豬后,可在一年之內直接增加他們的現金收入或將豬肉直接用于改善生活,提高實際生活水平;幫助他們從發展經濟的角度,徹底脫貧致富,并逐步邁入小康,進而促進我縣經濟的發展,市場的繁榮;同時對我縣的局勢穩定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2、蛋、禽、肉在我縣市場上是奇缺商品,使人民生活得不到合理的調配。夏秋兩季平均兩三天才有一頭鮮豬肉上市,到了冬春季節,市場上的鮮肉更罕見,就連凍肉都是極少數商販從內地購進,只是短短幾天便銷售一空,不但價格昂貴,而且有時還是帶腐變質的豬肉。雞蛋全靠外運,不僅不新鮮而且價格高,為了使干部職工能吃到優質新鮮的蛋、禽、肉,穩定人心,平抑市場價格,繁榮市場經濟,提高生活水平,在該鄉發展養殖業顯得十分必要,意義也是相當的深遠而重大。
三、飼養規模
養殖場初步設計飼養生豬200頭,養雞1000只,養殖開荒40畝,作為飼料種植基地,采取集中飼養的方式。
四、效益分析
(一) 經濟效益
1、生豬一年出欄,按月10頭生豬預算,每頭產凈肉180斤;按市場最低價10元/斤計算,月收入1.8萬元。此外,每頭豬雜約60元,月收入600元。每月合計收入1.86萬元,年收入達22萬元。
2、4頭豬種年產豬仔30只,按市場價格300元/頭計算,又可創收0.9萬元。
這樣該鄉養豬業收入可達23萬元,扣除飼料9萬元,當年純收入達14萬元。第二年隨著養豬業步入正軌,有了方法和經驗后,啟動資金及其它不可預見資金可減少1萬余元,加之開荒種植飼料,使養豬成本降低,年產值純收入17.5萬元左右,第三年產值純收入可達21萬元左右。
3、年出欄雞300只,每只50元,年產值1.5萬元,月產雞蛋3600元,每個雞蛋0.6元,月產值0.22萬元,兩項共計年產值2.64萬元。
4、另外豬糞,所帶來的間接肥效益也明顯。將200頭生豬所產生的糞便深施100畝耕地,相當于每畝深施化肥20斤,則可節約化肥2000多斤,每斤按0.5元計算,可節約經費1000余元;畝增產糧食按200斤計算,共可增產糧食2萬斤,折款3萬余元。
(二) 社會效益
1、作為縣級財源建設工程的養殖業投產盈利后,按年平均效益,年純收入20萬元計算,可使200人脫貧,并逐步過上富裕的生活。當貧困戶受到養殖的實惠后,就會擴大飼料養面,發揮輻射作用,帶動該鄉人民一起走發展養殖業致富之路,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基礎。
2、可提高人民實際生活水平,徹底解決我縣城鄉人民吃肉難的問題;另一方面,肉、蛋、禽投放市場后,可以起到平抑市場物價,制止不法商販牟取暴利,將促進我縣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
通過以上分析,說明在該鄉興辦發展養殖業,是完全可行而又十分必要的,不但扶貧效果明顯,而且還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必將有力地推動該鄉扶貧開發的進程。
【*鎮興建養豬場的可行性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在興建綜合性商場的可行性報告08-12
XX鎮關于海島地區改善水質續建飲水工程的可行性報告08-12
鎮關于復查“文明鎮”的報告08-12
可行性報告08-18
可行性分析報告08-20
鎮政務公開報告08-12
——**鎮鎮長對**鎮農民增收問題的調研_[實習報告]08-15
技術可行性分析報告08-20
可行性分析報告格式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