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七年級《生物學》中繼“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水循環”之后和“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個學習內容,在教材編寫及知識結構中起者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通過對這一節內容的學習為以后學習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課標對本節的要求是: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舉例說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綠色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
2.實驗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3.闡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4.嘗試設計實驗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索知識的發生過程,認識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理解光合作用發生的場所和產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從中歸納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探索,明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物的情感。
三、重點和難點
1.探索綠葉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
2.為確保實驗順利進行,對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四、教法
多媒體教學法;實驗法;探究法;
五、教學程序
第一部分導入新課
活動:請同學列舉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分析這些食物與綠色植物的'關系。學生發現,人們的食物都直接或間接來自于綠色植物。
置疑:“植物體由一棵小苗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自身營養物質的積累從何而來?”“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是什么?如何檢驗呢?”“綠葉制造有機物需要什么條件嗎?怎樣證明?”以此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引導學生聯想小學自然課的內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體內有機物來源于植物體的光合作用
第二部分探究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審視探究課題,引導學生說出探究實驗的變量,如何控制變量,怎樣設置對照實驗。然后,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最后,對照課本上的方法步驟,分析每一步操作的原因。
播放實驗視頻
分析試驗結果
1、同樣是天竺葵,葉片見光部分變藍了,說明了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一種使碘液變藍的有機物——淀粉
2、遮光部分未變藍,說明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是——光。
第三部分歸納總結
1、從實驗題目中體會光合作用的三個重要因素——綠葉、光、有機物
2、總結光合作用的概念。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和動物交朋友》是品德與生活第四冊第二單元《讓家園更美好》中的第四個主題。動物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要學會和動物和諧相處,懂得關心動物就是關心人類自己。設計此課,旨在從愛護動物出發,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的教育。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2)了解動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重要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探討動物作為人類朋友的作用。
。2)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等多種方法,創設問題情境,師生共同探討動物與人的親密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喜歡和動物交朋友。
。2)培養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3)學會與動物和諧相處,懂得有愛心地生活,愛護動物。
3.教學重、難點:
喜歡和動物交朋友;能夠善待動物,知道戲虐動物的行為是錯誤的;知道要保護珍稀動物。
二、說教法
教學中為體現生活性的課堂教學,我以情為線索,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用真實的小動物與學生交流,結合學生實際,創設活動的情境,充分發揮兒童的各種感官,動腦、動手,積極思考,逐漸完成主題目標。
三、說學法
本節課教學中主要是結合具體真實的小動物和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感受、體驗、表達真情實感。學生在如生活般的活動中學習關于動物的知識,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生成必要的品行修養。
四、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兩課時,本堂課是第一課時。
五、教學流程設計
這節課我充分體現《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生活性特征,教學過程中的激情、明理、導行等環節都來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導于生活。具體我設計了以下幾項活動:
活動一:我喜歡的動物
1. 謎語導入:口述幾條有關動物的謎語讓學生猜
猜謎語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項游戲活動,通過猜謎語自然而然地引出動物這個話題,課堂之初就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為整堂課開一個好頭。
2欣賞錄像:一段各種動物的視頻錄像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功能,通過大屏去感染學生,把學生從課堂帶入生動的大自然當中去,真切地去感受動物的可愛,激發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3小組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為什么最喜歡它。通過小組交流,學生能初步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4全班交流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動物。
這個環節,我設計了游戲的活動形式:猜猜我是誰。讓學生不直接說出自己最喜歡什么動物,而是以模仿動物的動作、叫聲或說一條有關它的謎語讓大家猜來介紹,然后再說說為什么最喜歡它。通過此游戲活動,可以發展學生個性的創意與表現,學生熱情高漲,使課堂氣氛進一步升溫。
活動二:動物之最知多少
激勵學生:動物這么可愛,又這么討人喜歡,那你們有什么愿望嗎?(和動物交朋友),那老師先要考考你們,看你們對動物是不是很了解,你們愿意接受測試嗎?
動物之最知多少
——世界上最高的哺乳動物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么鳥?
——世界是最小的鳥是什么鳥?
——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是什么鳥?
——世界上短跑最快的動物是什么?
我把測試題配以課件說明,既考查、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提升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與態度。
活動三:我和動物交朋友
1.此環節我先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人和動物親密接觸的畫面,以真實的畫面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也想和動物交朋友的熱情。
然后創設活動情境:和小貓交朋友
讓真實的小貓走進我們的課堂,讓學生有機會與動物零距離接觸,因為學生都愿意與小動物進行親密接觸,這與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都是密切相關的。在這項活動中,我讓學生和小貓打招呼、輪流摸摸它、給它取名字、喂食、夸夸它……從而讓學生在如生活般的活動中學會了如何與動物交朋友,這也正體現了品德與生活課生活性的 特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然后再利用課件出示學生還喜歡的動物,這個環節主要是為引出明明和小鳥的故事而設的。
2.故事:明明和小鳥的故事
這個故事 我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再現故事情節,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看完通過讓學生思考:明明也想和小鳥交朋友,可為什么卻把它放走了呢?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要和動物成為真正的好朋友,需要了解、尊重動物的生活習性,對待動物要有愛心和責任心,初步明確了如何與動物和諧相處。
活動四:表達喜愛之情
1.欣賞動畫歌曲《我有一只小毛驢》、《兩只老虎》。這種配以精彩畫面的`歌曲極具感染力,增強了學生的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教育意義也是很深刻的。
2.學生表演有關動物的歌曲,或畫畫自己喜歡的動物,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抒發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充分展現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創造帶來的歡樂。
六、新理念、新《課標》精神在教學中的體現
我覺得自己設計的這節課,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讓小動物走進課堂,讓孩子在與真實動物的親密接觸中感受著與動物做朋友的樂趣,構建了一個真實互動 的生活化課堂,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也正體現了品德與生活課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基本特征。
多媒體的恰當使用擴大了教學的容量,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動物的可愛。而且節約了課堂教學的時間,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說課稿 篇3
《老王》說課稿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我由此設計一個閱讀的系列教學,計劃安排三個課時,具體的知識目標:
1.了解楊絳、錢鐘書及其作品。
2.學習用平淡樸素的語言表達深沉的感情的方法。
3. 學會從具體事例中分析人物性格。
4.培養拓展閱讀能力、指導閱讀方法,閱讀習慣的養成,
運用多媒體、教材 、課外讀物、學生習作相結合,以及質疑討論、合作交流、學后運用,實際訓練結合的方法
具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主要包括--------導入進入情境,自讀匯報,整體感知、研讀文本,合作探究、體驗反思,質疑交流、表達思想,實踐練習 、拓展閱讀,深化理解 小結以及作業布置等幾個環節。
主要讓學生走近老王:
A、愿意給我們家帶送冰塊,車費減半。
B、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
C、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著
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
走近作者:
A、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車;
B、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
C、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不能讓他白送,也給了錢;
D、關心老王的生計:三輪車改裝后,生意不好做,關切詢問他是否
能維持生活。
E、她的女兒也如她一樣善良,送老王大瓶魚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癥。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文本思想)
導入最后一句話,
比較 多吃多占 幸運的人
“ 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 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幫助他們改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王的關愛遠遠不夠,所以感到“愧悟”。
總有人不如我們,我們要“奉獻愛心,關愛他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最后以關愛為話題實際的愛心寄語訓練,將課堂引向高潮
達到預期的效果 突出的重點
第二課時
由優秀作業展示導入拓展閱讀的方法與角度
首先用 聽讀 《誠實致富記》的形式引起學生的思考---拓展的角度
教師明確—與的主題有關 ------與人物的品行有關----與平民的話題有關
其次 閱讀拓展資料
干校六記 我們仨 圍城 讀《伊索寓言》片段
教師歸納 拓展的用意
1.了解作者夫婦二人的人生態度、生活經歷、文學創作、作平風格等,對進一步理解《老王》有補充提示作用
2.學習拓展閱讀的其它方法
最后 教師小結(ppt展示)拓展閱讀方法及其選文的角度
1.題材相同或者相關的(主題情感人物)
2.體裁和語言風格相同或者相近的
3.同一個作者不同風格的
4.與作者有關的對學習本文有
補充提示作用的等
合理設計 閱讀作業
1.拓展閱讀《讀書苦樂》、《記傅雷》
2.獲獎作文 《熱》《不和諧的聲音》
第三課時 主要是實踐各種讀書方法
比如 朗讀法齊讀《讀書苦樂》、
思考 作者的語言特點
作者是如何描述讀書的樂趣的
用跳讀法 《閱讀------用心靈的眼睛》
用圈讀法 畫出集中閱讀的方法
師生一起歸納閱讀的方法
---------比較法 --------朗讀法--------摘貼法 --------跳讀法
--------修改法 ------圈讀法--------討論法 -------現炒現賣法等
最后是實踐應用
運用比較法閱讀 《熱》《不和諧的聲音》
和運用修改法 完成 《熱》《不和諧的聲音》兩文的修改
。ǜ戒洠貉a充材料 1名著網等 2《語文教參》3《中文自修》《新讀寫》)
課堂教學設計:《老王》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了解楊絳、錢鐘書及其作品。
2.學習用平淡樸素的語言表達深沉的感情的方法。
3.學會從具體事例中分析人物性格。
。ǘ┠芰δ繕耍 培養拓展閱讀能力、指導閱讀方法
。ㄈ┣楦畜w驗: 體悟作者的感情,關愛弱勢群體,培養愛心、同情心。
教學重點:
1.學習用平淡樸素的語言表達深沉的感情的方法。
2.體悟作者的感情,關愛弱勢群體,培養愛心、同情心。
教學難點:拓展閱讀能力、閱讀方法及其閱讀習慣的養成
教學手段及其用材: 多媒體 教材 課外讀物
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質疑討論 合作交流
具體教學步驟:
一.導入
“和諧” ------社會的美好愿景
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要與動物們和諧相處,
然而最重要的,是作為萬物主宰的人與人要和諧相處。
然而,你可曾看到有多少露宿街頭的心在孤獨地吶喊,又有多少為了這個美麗的城市流血流汗卻得不到尊重的'靈魂在屈辱中偷生?正是有這樣一群被稱之為“弱勢群體”的人們讓我們的心無法平靜。在我們無意享受幸福的時候,不要忘記,有一群本應和我們一樣的人正在苦苦掙扎。
老王就是這么一群中的一個。讓我們走進楊絳女士的作品中,一起來走進老王的生活,來體悟另一種層次的愛!
二.自讀匯報,整體感知
1.匯報整理的資料:介紹楊絳、錢鐘書及其作品。
2.自主瀏覽課文,用一句話概括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要有理由)
。▽W生有可能答道厚道、老實、善良、知恩圖報、生活困難、樂于助人等,老師歸納:苦,善。)同學們已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現在,讓我們從內容上進行還原。
三.研讀文本,合作探究
1.讓我們感動的事有:(學生自主回答)
走近老王:
A、愿意給我們家帶送冰塊,車費減半。
B、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
C、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著
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
走近作者:
A、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車;
B 、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
C、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不能讓他白送,也給了錢;
D、關心老王的生計:三輪車改裝后,生意不好做,關切詢問他是否
能維持生活。
E、她的女兒也如她一樣善良,送老王大瓶魚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癥。
如果給上面這個問題加個“最”字,你選哪件事?.為什么?(預設學生答案:老王送雞蛋和香油這件事,因為老王已病入膏肓還來給我們送東西……)既然最感動,讓我們來深情地朗讀這一節(一個同學讀)
。ㄗx得好,感情好,讓人感動的事情還要依賴于作者精妙的語言,而楊絳的語言是很有特點的,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獨有的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語言)
2.語言運用精妙的地方有:(可以討論)
1)學生可能會發現“強笑”,“鑲嵌”“繃”,提示課后第二題“前任”:大詞小用,簡潔風趣。
導到楊絳語言的特點:平實質樸,感情深入――樸實自然,清麗淡雅,寧靜平和。
2)老師范讀16節,引導學生思考:用了什么描寫方法?作者的感情怎樣?兩個地位懸殊的人為何能和睦相處并產生了感情?——互相關愛,心與心在交流。
四.體驗反思,質疑交流
1.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文本思想)
。ㄍ瑢W們對內容及語言把握得很好,再深入思考一下,她寫作的目的只是為了些這么一個人、這么一件事嗎?)
導入最后一句話,
比較 多吃多占 幸運的人
“ 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 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幫助他們改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王的關愛遠遠不夠,所以感到“愧悟”。
總有人不如我們,我們要“奉獻愛心,關愛他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2.還有疑惑的問題是:(提示最后一句話)
五.表達思想,實踐練習
1.“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語言,緊緊地握住你的手,這溫暖依舊未改變……”讓我們帶著對愛的理解和渴望,用我們真誠的心寫下我們此刻的感受,請同學們以“關愛”為話題寫一句話,表達我們此刻的思想。(背景音樂:愛的呼喚)
寫在小紙片上,投影并粘貼在“愛心寄語”上。
2.口頭訓練 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
假如我是一團火,要給別人送去溫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要給別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顆星,要給別人送去光明
假如 要給別人送去
以這種形式,表達你的心愿
六.小結:
用善良體察善良,用愛心澆灌世界,希望同學們平時也能象自己所說的那樣,
尊重別人,關愛他人,有一顆善良博愛的心,為了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而不懈努力!
七.拓展閱讀,深化理解
課外閱讀楊絳的《我們仨》及錢鐘書的《圍城》,并記錄讀書心得。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軸對稱圖形》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簡單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進而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為學生今后進一步探索簡單圖形的軸對稱特性,把握簡單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系打好基礎。教材先通過天安門、飛機、獎杯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分析他們的共同特點,引出“對稱”的概念。接下來教材將這幾樣物品抽象為平面圖形,引導學生通過對折發現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會識別軸對稱圖形,并初步知道對稱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識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三、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注重豐富學生對形狀的感受和認知,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采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經歷探索,獲得知識。
四、說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折一折、議一議、說一說、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動中感知對稱的特征。
五、說教學程序
。ㄒ唬、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天安門、飛機、獎杯圖片(注意不同角度的對稱),引導學生觀察歸納這些物體的共同特征,接著通過多媒體演示將這些物體抽象成平面圖形。最后通過課件演示這些圖形的對折,讓學生觀察這三幅圖的左邊和右邊或上面和下面,它們的形狀、大小怎樣?通過觀察,估計學生能發現圖形的左邊和右邊或上面和下面形狀大小一樣,從而自然的引出課題。
。ǘ、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折一折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天安門、飛機和獎杯三個圖形,動手對折,引導觀察發現。
2、說一說
操作后引導學生交流,根據學生的表述,抓住時機,引導理解“對折”、“重合”、“折痕”等關鍵詞,引導學生采用比較法區分“重合”與“完全重合”的區別,適時幫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知道對稱軸。
3、辨一辨
結合“試一試”,讓學生從學過的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中識別其中的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判斷,操作驗證,說理由,對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展開討論,辨析,結合直角三角形和菱形,讓學生明確要針對“這個三角形”或“這個平行四邊形”進行辨別,體驗數學的嚴謹性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初步思想。
4、做一做。(創造軸對稱圖形)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制作軸對稱圖形,通過制作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兩邊能完全重合。學生制作的方法是多樣的,畫、剪、圍、拼……都可以,制作方法雖然不同,原理都是相同的,都在制作對稱軸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在這里我引導學生一邊制作一邊體會,相互說說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為什么說做成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以達到制作的目的。
。ㄈ╈柟叹毩、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系,做到形式均勻,層次分明,我設計以下幾組練習題。
1、基礎練習:“找一找”!跋胂胱鲎觥钡1、2、5、6題。
設計理念:讓學生進一步的鞏固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能準確地判斷出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2、拓展練習“畫一畫”“猜一猜,連一連”!跋胂胱鲎觥钡3、4題。
。ㄋ模、全課小結
課的最后,讓學生說說收獲和體會,以學生自我回顧的方式進行小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掌握,培養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能力,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下一節課的學習。
。ㄎ澹┬蕾p圖片,情感體驗
課件播放:生活中的對稱。
設計理念: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的美,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
五、說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完全重合——軸對稱圖形
對折
折痕——對稱軸
設計理念: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了然。
六、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能夠做到充分理解教材,大膽挖掘創造使用教材。教學過程中能夠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采取“折一折,拼一拼,分一分,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培養學生觀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一)、新授新穎,注意學生動手操作。
在新授部分,通過出示天安門圖形、飛機圖形、獎杯圖形,讓學生動手折一折去發現對稱軸,讓學生去自己做一個軸對稱的圖形,這樣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并且找出關鍵詞:對折和完全重合。讓學生記憶深刻。
二)、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我把學習的權利放給了學生,從一開始的感知,到進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學生運用自己的體驗,創造出各種軸對稱圖形。整個的教學過程,都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這種空間下,和諧發展,真正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為學生樂學創設了一種情境,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審美情趣。
學習數學的過程應當成為積極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過程。本節課從導入到新授,到練習操作,學生動手“做”出軸對稱圖形,又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值得探討的問題:
1.《軸對稱圖形》一課,就教材特點來說,很容易把課上得生動、有趣,但本節課有點欠缺,就是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對折后完全重合)強調的不夠。
2.探究新知的教學環節有點零亂,應做適當的調整。
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教材的內容及其地位兒歌貼近幼兒的生活,易于理解,而且兒歌的前三句的格式為重復格式,有利于幼兒進行創編活動。同時這首兒歌的內容符合我們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現有水平,接近中班幼兒現階段的最近發展區,可以發展我們班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組織能力和大膽創編兒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和社會教育。
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喜歡說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創編兒歌內容。
能力目標:知道自己長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感目標:通過創編兒歌讓幼兒體驗創編的快樂與獲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重點:在這里,我將理解兒歌的內容,設計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創編兒歌的內容。
活動準備:
請家長幫助收集幼兒小時候的用品,照片等。
在發現區布置"我小時候"的展覽,展覽的內容為幼兒小時候的照片,物品,身高體重增長圖以及小班的美術作品等。
幼兒用書掛圖《別說我小》一副
二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要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活動,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探究"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活動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直觀法:以多媒體課件直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使活動生動活潑。
采用提問法:在活動中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于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
交流討論法:皮亞杰指出: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他的活潑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通過直觀法讓幼兒交流討論是個很好的時機。
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他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我就引導幼兒扮演故事中獨自在家的'孩子,共同體驗合作的快樂,我在幼兒旁邊理由孩子在表演過程中理解的進行表演,和表演以后進行表揚。
三 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活動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直觀法:讓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讓幼兒在討論談話的過程中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也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游戲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的的活動,人們的記憶效果會明顯提高,采用游戲體驗法是讓幼兒加深理解所學的知識。
我在活動過程中國共產黨設計了三大環節,第一大環節,讓幼兒學習兒歌,并理解兒歌的內容;第二大環節,談話"我會做的事",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我將這三大環節靈活的貫穿于整個活動過程中。
現在我就先說一說第一大環節: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這一環節共設計了三個步驟:
1。 活動開始,我以木偶引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這里教師用好聽的聲音有感情的朗誦兒歌,讓幼兒聽一聽木偶在家是怎么做的。
2。提問:你們都聽到兒歌里說了些什么?小姑娘都幫誰做事情了?幫他們都做了那些事情?這里我用提問的方法,一方面,是幫助幼兒回顧兒歌的內容,另一方面,讓幼兒用"我會XXX"的句式表述,為后面的創編教學難點作為前期的經驗準備。
3。請幼兒跟木偶一起朗誦兒歌,這主要是為了加深幼兒對兒歌內容、句式、結構的理解,使我的教學重點得以解決。
接下來我就說一說第二大環節:談話:"我會做的事",這一環節我共設計了兩個步驟:
1。通過談話,引導幼兒討論,使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讓幼兒學會用"我會我會XXX"的句式。
2。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當自己在家時,家里的大人會說你小嗎?為什么?你承認嗎?你能幫他們做什么?"鼓勵幼兒積極的回憶自己的經歷,當幼兒提到相關事情時,教師可以將圖片貼在黑板上或出示勞動工具,以增強孩子們對自己所做事情的理解和認識。
在這一大環節中,我創設了一個寬松的語言環境,孩子們講話的欲望一下子被激發出來,在幼兒自由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把兒歌內容遷移到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中,同時,我會適時出示圖片和常用工具,自然地過渡到教學的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
接下來就是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
我引導幼兒用分部創編兒歌的方法,來突破教學難點。
首先,引導幼兒將自己做過的事情創編到兒歌當中,前面部分不變,只創編后一部分,讓幼兒學會用句式"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XX"創編。其次,當幼兒把后半部分編好后,繼續創編前半部分,讓幼兒學會用句式"XX你別說我小,我會XX"創編。再次,在創編的過程中,我會將小圖片提供給他們,幫助幼兒記錄兒歌創編。最后,鼓勵幼兒把創編的兒歌在集體面前進行朗誦。主要是為了讓幼兒取得成功時,為幼兒提供展示和感受成功的機會。
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個循序漸漸的培養過程,為此,我鼓勵幼兒將自己創編的兒歌說給爸爸媽媽等人聽,并且和幼兒一起將幼兒自己創編的兒歌圖片貼好,裝訂成冊,投放到圖書區,供其他幼兒欣賞、交流,作為活動延伸。
活動特色:本次活動中,我在中班已有實際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用討論問題和分步驟的方法,幫助引導幼兒進行創編兒歌的內容,并在創編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相應的圖片和勞動工具支持幼兒創編。
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13課課文《那只松鼠》,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心靈的共鳴,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尊重生命,呵護生靈的教育。
《那知松鼠》這篇課文作者按發現松鼠——逮松鼠——放松鼠的順序來敘述的。文中緊扣一“逮”一“放”塑造了一個心地善良的“我”和一只活潑可愛的松鼠。人物情感跌宕起伏,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松鼠深深的喜愛之情。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心理,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合課文實際,新課程理念以及學生實際,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靈活勁、異乎尋常、躡手躡腳、逃之夭夭、俘虜、蔑視"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目標
體會松鼠的可愛和"我"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熱愛自然,尊重生命,呵護生靈的教育。
我認為本課的重點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松鼠的.可愛和作者的矛盾心理,感受人物的心靈美。
為了更好的突破重點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朗讀感悟法,表演法來引導學生體會感受人物的心靈美,使他們受到美育熏陶,懂得“愛”不僅在于擁有,更重要的是給予付出。具體運用體現在我下面的教學流程之中。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首先我運用多媒體展示松鼠的活動場面,把學生帶進歡快和諧的大自然之中,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松鼠的活潑可愛,從而激起學生的探知欲。隨后我提問:誰能用一兩個詞形容你所看到的松鼠?點將回答之后就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里面的那知松鼠到底是怎樣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敘述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在此同時指導理解生字詞,掃清障礙。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在初讀課文,理解生字詞之后,去討論交流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同時得到團結合作能力的鍛煉。最后,我通過小結使學生明白主要內容的概括必須是完整的句子,讓人明白你是說誰在干什么或者什么東西怎么樣。因為本班學生在概括主要內容時,經常出現句子不完整的現象。
三、直入重點段——第四自然段逮松鼠,體會松鼠的可愛。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問題: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作者對松鼠懷著一種怎樣的情感?然后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討論交流,教師再小結反饋情況,使學生明白作者對松鼠的喜愛。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描寫松鼠及我的動作的詞語,在理解這些動詞的基礎上,讓學生表演逮松鼠的情節。這樣一來迎合了學生表現欲強的心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二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一些詞語,如躡手躡腳,躥,癱坐,喘著粗氣等等,三來使學生把文字描述跟場景再現統一起來,可以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四、指導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語言,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
我先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讓感情的朗讀和音樂氛圍把學生帶進文中的情境,使學生與進行激情交流,初步體會作者內心的跌宕起伏。然后出示相關句子,指導朗讀、交流感受,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心理變化。
例如“逮住了一只松鼠的我,心里當然異乎尋常的高興!
這一句的朗讀,要求學生讀出高興的語氣,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出示的第二個句子是“但我突然看到了兩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絕望,像是乞求,更像是對我的蔑視和抗議!
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來朗讀,“絕望”“乞求”要感受到作者對動物的憐愛,“蔑視和抗議”是作者對自己行為的不滿,這一切情感變化都于作者對松鼠的愛。
第三個句子是:我的身體有點顫抖,手也像觸電般些縮回原處。
讓學生交流體會,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然后引導學生結合“松鼠的目光”去體會作者的心理,這時的“我”再也開心不起來了,在松鼠的目光中,我的心被震動了。
第四句:我長嘆一聲,終于把它放了。
在理解這一句時,我是這樣安排的:先提出問題“我因為愛松鼠而捉松鼠,可為什么現在又放了他?”讓學生討論。為了讓學生懂得“放”也是一種愛,而且是一種更深切,更高尚的愛。我又安排了松鼠活動場面和網袋里的松鼠兩個視頻,使學生親眼目睹重歸大自然后活潑可愛的松鼠和網袋里老實得想沒有了生命的松鼠,兩者進行對比。之后,出示一組補充句子的提型,
為了小松鼠能( ),我把它放了。
為了小松鼠生活得( ),我把它放了。
為了我們生活的大自然( ),我把它放了。
這樣一來,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捉”一種自私的愛,而“放”是一種高尚的愛。學生在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的同時受到熱愛大自然,尊重生命,呵護生靈的教育。
作業布置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的立意是簡單明了,使學生一目了然。
捉
我 愛 松鼠
放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生命和健康的權利》,我準備從九個方面對本課題進行分析說明:一、說教材;二、說教學目標;三、說教學的重、難點;四、說學情;五、說教法;六、說學法;七、說教學手段;八、說教學程序。
一、說教材
《生命和健康的權利》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課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第一框。主要講了三個問題——首先,介紹了什么是人格權,讓學生了解了人格權的內涵及意義;為學習這一單元提供一個框架。其次,闡述了“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利”,讓學生明確了生命健康權的地位;最后,介紹了相關的法律知識。依據課程標準“我與他人的關系”中“權利與義務”的相關部分:“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边@框在第三課中承接前一課“權利與義務”的內容,為下一框《同樣的權利同樣的愛護》作鋪墊,是第二單元《我們的人身權利》的起始課,可見其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
二、說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人身自由權的內涵,特征及重要性。2.知道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身權;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3.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權給予的特殊保護。4.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夠正確區分哪些行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行為,逐步形成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的能力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依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認真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
教學難點:人身自由權的涵義及特點;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權的特殊保護。
難點確定的依據是:由于初二學生思維的形象直觀仍然占有主要地位,清晰建構起復雜的法律知識框架存在一定難度;又因為把具體的法律遷移到身邊的現實生活案例中去分析、解決問題,有待于學生法律意識的不斷形成和完善,所以我把教材中這兩部分理論性較強的內容確定為教學的難點。
四、說學情
1、學生面臨的問題:
現實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行為時有發生,對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隱患也經常存在,而作為未成年人,很多學生缺乏安全、健康意識,加上法制觀念不強,對生命健康權也了解得不全面,以致自己的生命健康經常受到侵犯或傷害。所以教學中,應突出生命健康權的重要性,并強調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的特殊保護,引導學生懂得重視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權。
2、學生的需要:
從現實角度看,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傷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的行為和隱患,作為未成年人有必要對自己的生命健康權進行了解,從而對某些行為作出是非辨別,運用法律加以維護。從法律角度看,生命健康權是公民享受并行使其他公民權利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未成年人只有全面了解并正確行使了這項權利,才能保證其他權利的實現。從未成年人成長的角度看,正確理解并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有利于生命意識、健康意識、責任意識的培養,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等。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于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為了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優選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五、說教法
1、情景式教學法:旨在通過情景激發導入新課,創設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
3、讀書指導法: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學生通覽并研讀教材,發現并提出問題,即找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內容主線;
5、小組討論法:討論要在關鍵處、疑難處,在明確任務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從而通過優勢互補、互幫互學達成共識、完成任務。
7、案例教學法:教師精選案例,巧設問題,進行以案說法、法理結合,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真正體現“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六、說學法
1、自主學習:主要體現在學生自主閱讀環節。
2、合作學習:主要體現在參與小組討論和知識競賽環節。
3、探究學習:主要體現在學生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七、說教學手段
本課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的強大功能,帶給學生生動形象的直觀感受和真實豐富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清晰全面的知識理解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八、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我通過漫畫《救命》讓學生討論,激發學生了解生命健康權的重要性,從而引出課題。
二、揭示教學目標。通過大屏幕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清楚本節課學習要達到的目標。
三、下發導學提綱。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提綱的內容,主要明確生命健康權和人身自由權的含義、重要性、法律依據、侵權表現、維權途徑等。學生小組自學過程中教師參與交流。
四、學習小組展示。教師給每個小組分配展示任務,小組長進行分工展示,其它小組給予補充,教師在學生展示交流的過程中精講需要補充或是不易理解的內容。如:人身權利包含的內容、非法侵入和合法進入的區別、未成年人被雇傭的案例、人被狗咬傷的案例等。
五、一課一測。學生在測試時教師監督學生獨立完成,然后由同桌互評,小組評價,教師點評。
六、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收獲。教師出示電子板書,學生識記知識點。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制第一冊數學第103-104頁的8、7、6加幾的口算方法。
2、教材分析:本節教材內容是9加幾的基礎之上學習的、計算方法與9加幾的方法相同,都是用湊十法來解決問題。同時本節教材還兼有鞏固9加幾這節教材的任務。8、7、6加幾分兩段進行教學。第一段是8、7、6加幾的口算方法,就是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第二段是“用數學”。
3、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對教學效果進行全面預測的基礎上,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得出計算8、7、6加幾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地口算8、7、6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比較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和數學應用能力。
4、教學重點:正確計算8、7、6加幾的題目
5、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湊十法”
6、關鍵點:8、7、6加幾時,“湊十法”的運用
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節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采用如下的方法:
1、運用遷移規律、比較的方法進行啟發誘導式教學,這是中小學的學習都具有積極作用。
2、一年級學生正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所以教學中運用電腦課件,討論、總結等方式和口算思路的分析,激發學生主體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深化學法訓練。
3、教具:課件、磁性小黑板、計數棒
4、學具:學生用計數棒
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學前準備
用電腦課件出示以下題目
1.口算
9+4= 9+2= 9+7= 9+5=
2.寫出計算過程
9+6= 9+8=
3.筆算下列題目
8+( )=10 7+( )=10 6+( )=10
8+2+6= 7+3+2= 6+4+1=
4.口答
3 5 7 4 5
2 ( ) 2 ( ) 3 ( ) 3 ( ) 4 ( )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1、用談話式的口吻引入課堂,同時創設情境,帶學生去動物園玩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件出示動物園買票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畫提一個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本堂課能否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你的身邊,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說話能力。
三、教學8、7、6加幾的口算方法。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我在本環節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
1、怎樣解決“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先四人小組合作把算式寫出來。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5=
2、探索8+5的計算方法。用手里的計數棒擺出算式,然后看怎樣把8湊成10。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指導學生。在大部分學生擺出計算過程后,集體交流。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課堂氣氛,學生踴躍發言。
3、指名用磁性教具演示自己的過程。教師用課件演示過程。
4、教師及時進行小結,讓學生明白:看到8要想到2。
5、學生將課本103頁的例1填寫完整。指名說出完整的過程。教師板書。
6、然后緊接著學習例2,先讓學生用計數棒擺出計算過程,然后把“湊十法”的.過程寫出來。進一步鞏固新知識。
7、點明課題:8、7、6加幾,并板書。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我安排了三個層次:
1、看圖列式計算,104頁“做一做”第1題。同時滲透了對學生的說話訓練。學生做完后交流做法,然后教師用課件展示正確答案,并進行講評。
2、寫出計算過程的練習,讓學生正確解題的同時進行算法的鞏固。104頁“做一做”第2題。指名學生來電腦上輸入正確答案。
3、直接計算的8、7、6加幾的練習。104頁“做一做”第3題。指名學生來電腦上輸入正確答案。
在設計這些習題時,我是堅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來設計,為學生進一步鞏固8、7、6加幾的口算方法來設計的。讓學生操作電腦,培養他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的興趣。
五、思維拓展
課件展示下列題目
1、8+4=8+2+( ) 8+( )+( )=8+7 7+( )+( )=7+5
2、8+( )﹤15 7+( )﹤14 6+( )﹤12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師講評。
六、課堂小結:用“湊十法”計算進位加法,看到8要想到2;看到7要想到3;看到6要想到4。
說課稿 篇9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劉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我設計了文本細讀、學情分析、教學流程以及課堂預設四個環節,來進行我的說課。
通過文本細讀,我發現這是一篇形神兼備的優美散文,它以獨樹一幟的語言,豐富多彩的修辭,再現了“安塞腰鼓”的沖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張揚。根據文本價值我們可以提取如下的教學價值:一、進行誦讀教學的價值;二、優美語言傳達蓬勃生命力的審美價值;三、文章蘊藏多元化主旨的探究價值。
要在教學中體現以上價值,就必須了解學生的學情。我總結了一個陌生:即對安塞腰鼓表演形式的陌生;兩個障礙:對散文的激情朗讀技巧把握不夠,不能充分傳達鼓聲中所蘊含的磅礴氣勢;對本篇散文厚重的思想內涵解讀不到位,不能順利的透過安塞腰鼓本身看到其背后隱藏的深意。 ;三種能力:初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散文誦讀能力、語言賞析能力和感悟表達能力 。
基于以上分析我預設了本課的教學流程。
指導思想:
少教多學思想,這是我校剛剛申請的國家級課題的主導思想,即盡可能的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結果:
1、激情朗讀散文,賞析優美語言,感悟散文意蘊之美。
2、滲透方法指導,提升散文的誦讀、賞析及體悟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賞析語言之美,感受意蘊之美,體悟修辭之美。
教學難點:
少教多學----自主探究文字背后的文章主旨。
教學方法:
少教多學法,讀析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傾聽美文----理清文路、讀出氣勢----探尋主旨、升華精神。
下面,我結合課件來具體匯報一下我的.課堂預設:
導入新課、傾聽美文:課前播放《黃土高坡》,激情造境,使學生快速進入情境。美文聽讀,打造視聽盛宴,使學生在視頻中認識安塞腰鼓,在聽讀中醞釀激情。
理清文路、讀出氣勢:此情此景,我順勢拋出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文章中四次反復出現一句話強烈贊美安塞腰鼓,請找出來。這四句話既是指導朗讀的突破口,也是明晰文章內容和結構的切中點。朗讀技巧指導最能體現少教多學思想,我就指導一個 “鼓” 字,許多學生是這樣讀的,但是你再聽,學生恍然大悟,鼓字上揚更能凸顯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他們紛紛效仿,躍躍欲試。一個字點燃了學生激情朗讀的熱情火焰,四兩撥千斤,一字帶全篇的目的輕巧達到,課堂氣氛漸入佳境。接著,我仍以這四句話為突破口,順勢解決文章結構和主要內容。課堂到此,學生朗讀的欲望特別濃烈,我適時地給他們一個抒發的時機,讓他們的感情在詠嘆中得到升華。他們陶醉其中,激情四射。我知道這樣的做法已暗合了以讀促解的語文規律,他們有了想說的欲望,我提供了一個品味語言的平臺,讓學生品味自己喜歡的句子,巧妙涵蓋了文中紛繁復雜的修辭、多種多樣的句式、正面側面的描寫等內容,使學生對安塞腰鼓的意蘊之美有了更深層面的認識。這樣,我再鎖定這幾段進行朗讀驗收,我采用多種朗讀形式,而師生合作讀是又一大亮點,老師是引導者,參與者,呈現出一個民主化的和諧課堂,教室里充滿了此起彼伏的朗朗的讀書聲,不,是安塞腰鼓的隆隆聲!在背景音樂的的烘托下,課堂氣氛再次進入高潮。
探尋主旨、升華精神:在品味文字魅力之后,我拋出這樣一問題,作者僅僅是在贊美安塞腰鼓么?讓我們再欣賞一段安塞腰鼓的視頻,看看安塞腰鼓背后隱藏的深意。再次觀瞻安塞腰鼓的火烈場面,學生看到的不僅僅是安塞腰鼓本身了,而自然而然進入到蘊藏其中的精神層面,為學生突破主題做了鋪墊。此處是難點,我適當點撥,把抽象的黃土高原的精神具象化,采用情境教學法,出示圖片:貧瘠的黃土高原,卻有這樣一群生龍活虎的后生,他們樂觀、積極向上;而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因此,黃土高原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多元化的主題水到渠成的展現出來。出示以前黃土高原的破窯洞圖片,貧瘠、荒涼、滄桑的面貌不言而喻,幾十年過去了,黃土高原會有怎樣的變化呢?你來看!學生一定是一片驚呼。再次升華了主題,使文章雋永,回味無窮。
教師寄語: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走過一段又一段艱難的歷程,創造了美好的今天,靠的就是樂觀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而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要帶上民族精神,風雨兼程,一路高歌,一路前行!
課堂戛然而止,我的說課也到此為止,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相關文章:
掌聲說課稿04-28
《背影》說課稿04-30
《理想》的說課稿04-19
翠鳥說課稿04-24
《松鼠》說課稿04-27
《吆喝》說課稿06-10
《假如》說課稿06-18
數軸說課稿08-06
趙州橋說課稿08-10
《故鄉》 說課稿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