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區政府政務辦年度工作總結范文
20××年,區政務辦在省、市政務辦關心指導下,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各進駐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踐行“馬上就辦”作風,切實優化行政審批流程,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轉型,推進中介監管品牌化創建,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系統,拓展便民服務功能,有效提升了“四位一體”政務服務格局。預計全年共辦理各類行政審批服務事項140萬件,群眾評議滿意率99、9%以上。區政務辦被評為20××—20××年度XX市文明單位(標兵)。
一、搶抓改革新形勢,釋放行政審批新活力
在行政審批改革方面,按照區委、區政府“617改革方案”,以清單管理和并聯審批改革為重點,暢通經濟、民生、建設類審批鏈條,有效激發市場活力。
1、行政審批事項實現目錄清單管理。對進駐政務服務大廳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全面梳理,公布進駐目錄清單總計324項,取消調整所有的非行政許可事項62項,進駐服務事項338項,在線上線下同步公開行政審批目錄清單和審批流程。同時,重點對政府投資項目和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流程進行了梳理,編訂了核準類權限內政府投資項目流程圖、審批類權限內政府投資項目流程圖和新企業用地項目、老企業用地新項目、不用地備案項目審批流程圖。
2、企業登記制度改革實現“一照一碼”。聯合市場監管、國地稅等部門對企業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個證照”合并登記進行了系統改革,6月3日上午,我區首張“三證合一”營業執照在區政務服務中心順利發出,在此基礎上繼續推進此項改革,9月2日頒發首張“一照一碼”證件,我區正式進入“一照一碼”營業執照新時代。同時,為擴大“一照一碼”登記的受理范圍,方便申請人就近辦理,將“一照一碼”并聯審批平臺的專用網絡延伸到鎮級行政服務中心和各鎮市場監管分局,率先實現了“區鎮聯動,內資和外資同步”的目標。截至11月底,共辦理“一照一碼”營業執照2850件。
3、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實行并聯審批。繼續優化工業建設工程項目聯合竣工驗收程序,今年已有171個項目組織了驗收,其中有120個合格,51個在整改,一次性通過項目16個,通過驗收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印發《關于實施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并聯審批的意見》,開展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并聯審批改革,按流程分為前期備案、土地出讓、規劃設計、工程施工和竣工驗收五個環節,并明確了各環節牽頭部門和并聯審批事項,建立聯合審批機制,壓縮并聯審批時限,全部審批完成時間控制在50個工作日以內,最長不超過70個工作日。同時,積極開展“多評合一”、“多圖聯審”工作機制調研,采取提前介入,部門協同,縮短各部門審核時間,提高服務效率,促進重大投資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
二、開創互動新渠道,引領便民服務新模式
在便民服務方面,緊貼當前群眾咨詢、求助、投訴新動向,以“一個號碼對外,一條熱線全管”為目標,緊抓平臺、制度、隊伍建設,拓展便民服務維度,“12345便民服務熱線”成為反映民意的重要渠道、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服務民生的有效載體。
1、便民服務平臺全面優化升級。完成便民服務信息系統二期項目建設,建成集業務辦理、辦件跟蹤、生活服務、知識查詢、監督考核和數據分析等功能為一體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同時,緊跟當前移動互聯網熱點,主動對接區信息中心研發的“智慧城市手機app”客戶端,將“12345便民服務熱線”融入移動終端服務模式,上線“政務服務”公眾*信號,實現便民服務模式由傳統媒體向全媒體轉變,拓展了與群眾互動新渠道。
2、便民服務熱線工單督辦機制持續強化。建立完善并嚴格執行部門協作、跟蹤督辦和考核評估機制,完善了《辦理“12345便民服務熱線”暫行辦法》,建立了督辦回訪制度。定期編發《便民服務情況通報》,匯總熱點難點問題和各單位超期辦件情況,并報送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
3、便民服務組織架構更加完善。在現有婦聯、商務、農委、環保、國稅、人社、人口計生、食品安全舉報、老干部等部門服務熱線進行有效整合的基礎上,強化“96888”國稅班組和“12333”人社班組建設,形成了“一中心、二班組(國稅、人社)”的服務構架。截至11月底,共接到市民有效來電335042個,處理工單數286331件,通過熱線平臺派發工單21392件,辦結率為99、4%,電話回訪市民滿意率為99、1%,收到市民感謝電話56個;處理由蘇州寒山聞鐘論壇轉送的電子工單5014件,已辦結4973件,網上跟帖表揚致謝100余次。
三、探索監管新路徑,塑造中介服務新品牌
在中介機構監管方面,在“政府監管、協會自律、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管模式和“市場準入、備案管理、聯合檢查、信息公開”四項監督機制基礎上,持續創新中介監管模式,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1、開展執業行為檢查,加強日常監督。會同區經信委、商務局、財政局和水利局聯合開展了中介機構執業行為檢查,涉及拍賣、典當、擔保、水利工程招標代理和政府采購代理等5個行業,重點檢查執業行為記錄以及“服務承諾、工作流程、收費標準和公司制度”等上墻公示情況。同時,認真做好處理投訴咨詢工作,今年以來共接受處理涉及人力資源服務和房產經紀等方面的投訴咨詢共25起,有效凈化了中介市場服務環境。
2、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強化示范引領。根據《市中介機構信用評價管理辦法(試行)》要求,我區各行業主管部門對照本部門制訂的《信用評價實施細則》,對所轄中介機構2014年度信用等級進行了評定,發布了2014年度715家中介機構信用等級評定結果,其中a級120家,b級557家,c級37家,d級1家。同時,開展部門使用中介情況的督查,加強信用評定結果的應用。
3、推進中介品牌創建,提升服務形象。倡導“誠信、規范、自律”經營理念,規范全區中介服務市場秩序,積極做好中介行業服務品牌創建和iso9000認證導入工作。目前有四家公司的品牌注冊材料正在申報中,兩家機構正在開展iso9000認證導入工作。同時,印制“誠信服務惠萬企——區誠信中介機構巡禮”宣傳冊,擴大品牌示范效應。開展“誠信創造美好”———“我與誠信中介”有獎主題征文,擴大中介監管的社會參與度。
四、強化資源新統籌,構建網上交易新體系
在公共資源交易方面,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5〕63號)精神,不斷規范我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運行管理,提升平臺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形成規則統一、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監督規范的交易平臺體系。
1、公共資源交易網進一步完善。今年以來,以推進公共資源網上交易為重點,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網上操作系統,其中,工程建設類招投標系統全面對接省級平臺,政府采購電子化管理系統也日趨完善。目前,已有電梯、家具、物業三大類公開招投標實現了網上招投標,促進了政府采購過程的透明化和陽光化,逐步實現交易全過程網上公開。
2、評標專家管理進一步規范。規范專家抽取管理,做到依法抽取評標、評審專家。同時,根據網上招投標工作的需要,繼續實行評標專家ca身份認證和電子簽章,為新增評標專家辦理了手續,保障了日常評標的順利開展。
3、中心機構組建進一步加快。根據XX市《市委辦公室 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組建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蘇委辦發〔2015〕66號)文件精神,積極借鑒先行地區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經驗,聯合區編委辦開展調研,梳理機構編制和人員情況,編制了《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組建實施方案》,中心機構的設立正在有序推進中。預計全年公共資源進場交易超過1600個,中標金額200億。
五、建立區鎮聯動新體制,擴展基層服務新空間
在完善區、鎮、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以業務創新、信息共享、事項協調為重點,不斷夯實為民服務平臺,全區鎮級行政服務中心功能日益完善,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1、推進涉及民生的行政審批事項下放委托。把面向基層、涉及民生的行政審批事項,加大權限下放和委托的力度,公章刻制備案業務新增一個辦理點,全區16個派出所設立出入境服務分理點,方便群眾就近辦理出國(境)證件,《餐飲服務許可證》的制證、發證工作也陸續下放到各鎮級行政服務中心或各鎮市場監督管理分局。
2、搭建鎮級行政服務中心交流平臺。定期舉辦鎮級行政服務中心主任聯席會,加強對鎮級行政(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區鎮信息聯通實現新突破,全區鎮級行政服務中心監控系統實現全聯網,完成企業登記“一照一碼”系統向鎮區延伸,基層群眾和企業辦事更加便捷。
3、聯合開展區鎮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督查。 作為2014年度政府實事項目工程,聯合區財政局開展鎮級行政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工作室建設情況督查。先后檢查了盛澤、震澤等6個鎮級中心及17個村(社區)便民服務工作室,對日常運行、功能拓展等情況提出了完善建議。
六、強化黨建新引力,打造政務服務新標桿
在黨建引領方面,全面落實黨建主體責任,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宣教,展示政府窗口第一形象。
1、突出活動引領,讓黨建工作下基層、融民心。今年先后赴太湖新城、汾湖、七都等地開展“政務服務進企業”、“便民服務進社區”活動,累計答復咨詢和問題36個,發放宣傳冊和資料500多本(份);開展“黨員干部進萬家”活動,多次赴掛鉤村進行慰問走訪;積極參加奧林清華社區“一聯雙管”成員單位志愿服務進社區活動,實現了機關黨員進社區的宗旨。
2、突出品牌塑造,讓組織旗幟成特色、筑核心。圍繞“無疆服務”品牌,先后組織開展了“無疆服務——巾幗情” “無疆服務——能量營”、“無疆服務——書香滿窗”、“無疆服務——行走的力量”等系列活動,積極參加“學習日”、“微型黨課”活動,充分調動了黨員干部的活力,增強黨組織凝聚力。開展“無疆服務——廉潔力量”主題書法征集,讓廉政文化宣教走進科室。利用行政服務大廳為媒介,進行“無疆服務,清風之窗”廉潔服務品牌展示,創新開辟廉潔文化走廊,傳遞廉潔文化氣息,打造清風之窗。
3、突出內涵提升,讓窗口服務爭先鋒、樹品牌。在政務服務窗口持續深化“三項爭創”競賽活動,修訂《窗口及其工作考核辦法》,將公共機構節能指標納入考核體系。今年,窗口共申報一流服務水準10項,一流服務形象21人次,一流服務環境評定12個。創新引進“第三方測評”,對窗口日常服務和業務開展暗訪,每一季度發布測評報告,促進了窗口日常服務質量的提升。持續開展“紅旗窗口”、“服務標兵”評比活動,在政務服務系統形成了互評互比、趕超比拼的工作氛圍,持續擴大“無疆服務”品牌效應。
七、全力引領新常態,高效服務新發展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政務服務也面臨著重要的改革機遇,區政務辦將繼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確保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務服務信息化建設、便民服務質效提升、中介服務品牌化創建和規范公共資源交易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績,不斷優化政務服務環境。
1、踐行“馬上就辦,辦就辦好”作風。強化黨建引領,優化活動載體,持之以恒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貫徹《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展“我為‘無疆服務’做什么”大討論活動,暢通“馬上就辦”工作機制,努力做到提前辦做驅動、馬上辦成引擎、創新辦爭先鋒。
2、持續推進并聯審批改革。重點加快推進以企業投資為主體的并聯服務改革,推動“多評合一”、“多圖聯審”等工作,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不斷簡化審批流程,進一步優化我區發展軟環境,助力企業投資興業。
3、繼續完善區鎮村三級行政(便民)服務體系。以功能拓展、信息互聯為突破口,加強區鎮村三級聯動,重點開展村一級便民服務工作室情況調研,加強村(社區)一級標準化試點建設,提升一線便民工作室服務水平。
4、進一步提升便民服務便捷度。配合做好區社會治理“大聯動”中心籌建工作。加強蘇州“寒山聞鐘”論壇、“東太湖”論壇“民生效能”的事項處辦力度,優化“12345便民服務熱線”工單處辦流程,規范便民服務加盟商管理,完善便民服務手機app功能,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服務。
5、加強中介機構信用體系建設。做好2015年度信用評價和2014—2015年度“誠信中介機構”評選工作,推進中介機構品牌注冊和質量管理體系導入,加強中介機構社會測評,做好投訴咨詢協調處理工作,持續創新中介監管模式。
6、進一步加強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網,打造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配合推進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機構組建,形成切實有效的監管機制,努力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打造成為公開、公平、公共的“陽光交易平臺”。
7、強化政務服務信息化支撐力度。配合做好XX市信息惠民工程系統建設,在此基礎上,將我區審批系統數據推送至XX市平臺。提升政務服務大廳“互聯網+”水平,添置自助服務設備,同時開發手機app軟件,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平臺上,實現與行政審批系統對接。
【區政府政務辦年度工作總結范文】相關文章:
發改委政務公開工作總結范文08-22
政務公開年終工作總結05-18
外事辦年度工作總結范文08-22
政務信息工作的年度總結02-22
區政府述職述廉報告08-17
區政府述職述廉報告08-17
區政府自查報告01-18
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述職報告范文08-17
政務公開政務服務工作調研報告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