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演講稿>領導講話>鄉鎮農村>新農村建設典型事跡材料

    新農村建設典型事跡材料

    時間:2022-08-16 01:39:05 鄉鎮農村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農村建設典型事跡材料


            靠發展凝心聚力共同致富建強村
    **村位于秦皇島市東北方向,102國道新舊線之間,屬于城市近郊村。有耕地893畝,人均收入4880元,全村263戶,765口人,村黨支部現有黨員19人。自“強村工程”建設活動實施以來,村黨支部按照“強村工程”的創建標準,結合村里的實際,自己動手、真抓實干,三個文明協調發展,一個經濟發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實、環境優雅的“城市化”新農村正在形成。一、抓班子,強核心,打造過硬“指揮部”
    幾年前,**曾是一個遠近有名的窮村、亂村,并于2001年被海港區列為倒排5后進支部。村子窮,村班子散,群眾的心寒了。
    2001年11月,新任村黨支部書記張建國上任后,組建了新的兩委班子。俗話說: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新一屆“兩委”班子決定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從自身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入手,打造一個團結務實的村班子。
    為了改變黨員活動沒有固定場所現狀,新班子上任后,多方籌措資金,建立、完善了黨員活動室、農民學校、圖書室,購買了電視機、VCD機、音響等電教設備和5000余冊圖書。依托黨員活動室、圖書室,黨員干部加強學習,通過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質、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樹立了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團結一班人,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帶領群眾致富。
    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取信于民。村委會辦公室以前經!拌F將軍”把門,他們拿下“鐵將軍”,改為村干部8小時上班工作制,這樣一來群眾遇到事情或難題,能夠隨時找村干部解決。變“一言堂”為“透明”工作法,做到小事有溝通,大事會上定,村內宅基地發放、計劃生育指標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焦點問題均由黨員會、村民代表會討論決定,并在公開欄中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從此,村干部圍著群眾“轉”,事事有人管、有人問,且村中的大事小情公開、透明了,群眾心氣順了,上訪的沒有了。
    “兩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眾有了向心力,干部、黨員、群眾擰成一股繩發展經濟,使**村甩掉了“落后”帽子。2002年底,**村黨支部榮獲區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且各項經濟指標跨進全鎮前三名。
    二、抓調整,引項目,經濟發展創新高
    **893畝耕地上種植的多是玉米、大豆,產值低、收入少。村干部與群眾共同分析臨近城區的地理優勢,積極引導群眾調整種植業結構,并把怎么調、調什么的決定權交給群眾自己掌握,村干部把精力放在服務上。2001年12月,村支部帶領群眾赴山東省壽光等地參觀、學技術、啟思路。同時,村里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電線拉進地頭,在缺水的地塊開挖了一座100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為群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做好準備工作。轉年開春,全村共建起50多畝溫室大棚,許多村民搞起了綠色蔬菜種植,初步改變了多年來單一的種植結構。2003年被區政府評為蔬菜種植先進村。
    為了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在經過多次市場考察后,村干部號召村民種植“中華壽桃”,走特色種植業之路。村干部把從外地學習來的經驗傳授給村民,并與群眾一起總結栽培、管理經驗,提高了壽桃的質量和產量。該桃個大肉甜,晚秋時上市,市場價每公斤可達五元。目前,全村果品種植面積達500畝,每畝年收入近兩千元,經濟效益可觀。
    為了拓寬致富門路,村干部號召群眾發展養殖業,開始群眾怕有風險,不敢養,持觀望態度。于是,村干部帶頭辦起了養豬場、蛋雞養殖場,并注冊了全區第一家農產品品牌“秦皇高莊”雞蛋。在村干部的帶動下,群眾紛紛養殖豬、雞、羊來增加收入。2004年,村兩委響應鎮政府的號召,帶領村民大力發展養牛業,肉牛養殖和奶牛養殖在全村百姓中逐漸興起。經過一年的發展,現在規模大的奶牛養殖戶每戶養牛十余頭,年產奶收入可達兩萬。2008年村兩委謀劃在村外閑置地興建養殖小區,做強做大牛經濟。
    在富民的同時,村集體經濟也不斷壯大。2003年,102國道新線鋪就,為**村發展帶來了新契機,村黨支部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102國道新線與**村之間進行整體規劃,廣泛招商引資,吸引了中油瀝青廠、吉百利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百權商貿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業落戶于此,年工業總產值可達2500萬,并為村里安置40余人就業,大大增加了村集體收入,為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2004年底村集體收入達30余萬元,比2003年增加近十倍。
    三、抓活動,增設施,精神生活上檔次
    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由于沒有活動場所、沒有文化活動,**部分群眾在農閑時節常常聚在一起玩麻將。為改變村民文化生活單調的現狀,一個大膽的設想在村干部頭腦中逐漸形成——建一個高標準的文化廣場。這一想法雖得到了黨員會及村民代表會的支持,但農村建廣場畢竟是件新鮮事,這對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百姓來說,多多少少有些不理解。隨著工程

    新農村建設典型事跡材料


            的推進,百姓風言四起,村干部頂著壓力繼續施工。2002年6月5日,占地2500平方米的廣場竣工時,群眾歡呼雀躍,老老少少走了出來,唱歌、跳舞、扭大秧歌,齊聲稱贊建廣場好。廣場建好了,群眾文化生活也隨之豐富起來,秧歌隊、籃球隊、夕陽紅藝術隊等文藝團體相繼成立,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2003年,**村榮獲市級宣傳文化示范村、市級文體工作先進單位、市級“鄉村青年文化節”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村干部于2001年籌資10萬余元為村里上了有線電視,有線電視覆蓋面達100。2002年協調網通公司為村里接通了光纜,村里現有電話240戶,占總戶數91,方便了群眾與外界聯系。村干部還組織群眾先后去北京、上海、青島、大連等地游覽,了解外面的世界。**人日子過的滋滋潤潤。
    改變村里落后的生活環境!扒缣煲簧硗,雨天一身泥,摸黑走夜路!边@是**村貌的真實寫照。村干部結合文明生態村建設,組織村民修筑村內坑洼不平的道路。當修路資金不足時,黨員干部帶頭捐款,群眾慷慨解囊,263戶累計捐款2.3萬元。同時,群眾自己動手建家園,有人出人,有車出車,拉土鋪路,修筑了2.7萬平方米水泥道路,實現了村內水泥路面戶戶通。同時,投資2萬元在村內道路兩側栽種花草3萬余株,投資12萬元在進村主干道安裝了高標準路燈58盞,并在村南北路口分別設立“龍騰”和“壯志凌云”兩尊雕塑,現已成為**村標志性景觀。**人自豪地說:“我們的生活環境同城里人一樣,干凈、整潔!
    下一步,**村干部謀劃并實施建設**住宅小區,美化大東溝建農民公園,全力打造一個環境幽雅、民風淳樸的城市化新農村。

    【新農村建設典型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典型經驗材料08-17

    新農村建設標語12-17

    師德典型事跡材料07-14

    班級典型事跡材料01-13

    護士典型事跡材料06-09

    村新農村建設指導員事跡材料:愛在古鎮08-21

    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08-24

    新農村建設情況報告04-25

    社區創業典型事跡材料08-24

    先進典型事跡材料03-20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