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演講稿>領導講話>鄉鎮農村>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

    時間:2022-08-16 01:26:58 鄉鎮農村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揮鄉村黨組織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促進農村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協調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如下意見。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農村的根本保證,是推動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解決的重要途徑,對于提高農村黨組織的執政能力、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保持農村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先進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2、近年來,市委高度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推進“三級聯創”活動,積極培育高素質的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黨群共建富民行動,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明顯提升,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進一步增強,為全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但也要看到,農村基層黨組織特別是村級黨組織的現狀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勢、目標任務還存在一些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些農村黨組織重視經濟工作、忽視黨的建設,“一手硬、一手軟”;有的鄉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服務功能弱化,缺乏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能力;黨員隊伍年齡老化、文化偏低、活力不足,難以發揮應有作用;少數干部科技文化素質、作風不民主,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勢必影響農村發展穩定的好局面,削弱黨在農村的領導核心地位和執政基礎,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A不牢,地動山搖。只有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切實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好,才能妥善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全面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和市委一屆十八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來進行。堅持新導向,把為加快發展服務、為穩定大局服務、為群眾利益服務、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落到實處;建立新體系,健全網絡完善、覆蓋全面的基層黨組織,擴大黨在農村的工作覆蓋面;拓寬新途徑,以開放為標志、創新為動力、放活為手段,不斷創新黨員發揮作用的特色載體;構建新格局,建立黨群互動、上下聯動、社會推動的工作運行機制,形成體現時代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格局。
    二、進一步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職能作用
    4、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圍繞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進一步明晰發展思路,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千方百計壯大集體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5、促進社會事業進步。圍繞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加大村鎮基礎建設投入,加快鄉村道路建設,發展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逐步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和安全問題;認真抓好九年制義務教育,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文明戶創建活動,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6、領導農村各種組織。圍繞實現民主管理,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理順“兩委”關系,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加強對共青團、婦女、民兵組織的領導,支持他們從各自的特點出發開展活動;加快發展各種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性服務組織,引導和幫助農民更有成效地進入市場,為新農村建設建功立業。
    7、教育培訓新型農民。進一步加強動員宣傳,組織、引導和帶領農民全面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農民知法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建立制度化、規范化的農民培訓體系,提高農民科學致富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造就一大批有較高科技素質的新型農民。
    三、大力推進創業型鄉村班子和致富帶頭人群體建設
    8、科學調整鄉村班子。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探索新時期用人標準,改進選人方式,建立科學規范、充滿活力、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任機制,著力打造創業型鄉村班子。結合實際,大力推行“兩推一選”、“雙推雙投”等辦法,把素質好、能力強、群眾擁護的優秀人才選拔為村黨組織書記。鼓勵村黨組織書記與村委會主任“一肩挑”,提倡“兩委”成員通過選舉交叉任職,三年內“一肩挑”的比例要達到80以上。認真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和“一村一能人”計劃,確保每個村班子中至少有1名大學生和一名致富帶頭人。
    9、健全實績考核評價體系。堅持定量與定


            性相結合,從先進性建設、精神文明、集體經濟發展、農民增收、村務規范管理、公益事業、農村穩定、群眾滿意程度等方面細化量化指標,制定創業型鄉村班子實績考核評價體系,每年進行一次全面考核。根據實績考核情況,建立創業排行榜,完善獎懲措施,樹立正確導向,激勵鄉村班子想事干事、推動發展。
    10、深入實施“四培養”工程。加快黨員干部素質升級步伐,努力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深入開展“學習付華廷、當好帶頭人,學習興十四、建設新農村”活動,每個縣(市)區都要培養樹立3至5名“付華廷、佘樹德式”的村黨組織書記;積極推行開放式選學,加強新理論、新政策、新知識、新技能培訓,培養造就小康領路人、產業帶頭人、科技明白人、市場經紀人、群眾貼心人“五型”黨員干部。農村黨員干部的培訓經費要納入市、縣財政預算,黨費給予適當補貼。
    11、充分發揮農村“技能型”人才作用。以鄉鎮為單位,以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各類能人為主體,分類建立人才庫,研究制定管理辦法。積極引導農村各類技術人員、鄉土人才充分發揮作用,面向農民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和科技信息服務,提高農民的組織化、職業化程度。進一步強化人才共享觀念,建立人才聘用制度,借助“外腦”推動農村發展。
    四、不斷創新示范群眾、服務群眾、致富群眾的有效載體
    12、大力開展“樣板村”創建活動。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扎實開展新農村“樣板村”創建活動。認真研究推進“樣板村”建設的具體意見,細化創建標準,整合社會資源,制定優先發展政策,加強重點指導,著力培養一批示范作用強、有牽動力的樣板村,牽動新農村建設步伐。每個縣(市)區培養樹立“樣板村”不少于10個,一定五年不變,充分發揮示范引帶功能。
    13、規模推進黨群共建“四個工作模式”。進一步擴大發展規模,探索建立政策扶持、資金援助、規范管理、跟蹤服務一體化的發展機制,推行取消坐班制、鼓勵支持鄉村干部領辦創辦新經濟組織的有效辦法,強化在農村新經濟組織中培養干部、選拔人才的具體措施,使鄉村干部、黨員和各類能人充分發揮帶領群眾致富的作用。每個縣(市)區建立“四個工作模式”示范點不少于10個,每個鄉鎮新組建產業示范服務基地2個以上,農民股份公司2個以上,專業合作社(或協會)3個以上,每個村新組建黨員服務區經濟聯合體1個以上。
    14、積極組建鄉鎮干部助農服務隊。著眼于解決鄉村黨組織服務功能不強、黨員干部服務作用不突出的問題,以鄉鎮干部為主體組建助農服務隊,面向群眾公開職責任務、個人特長、聯系方式,開展政策宣傳服務、法律咨詢服務、技術推廣服務、信息提供服務、勞務輸出服務、技能培訓服務、貧困救助服務,并健全完善管理、考核、獎懲機制,把鄉鎮干部推向引領群眾致富的主戰場。
    15、深入開展黨員服務區活動。結合農村先進性教育,對農民黨員服務區進行全面整合,重新劃分服務對象,明確服務重點,落實以方針政策講一講、致富經驗傳一傳、科學技術帶一帶、鄰里糾紛勸一勸、貧困農戶幫一幫、天災病熱訪一訪、計劃生育抓一抓、迷信賭博管一管為內容的“八個一”服務措施,并健全管理、考核、獎懲制度。積極推動黨員服務區由基礎服務型向合作經濟型和現代企業型發展,進一步擴大黨員服務區的影響力。每名有活動能力的黨員都要建立服務區。
    五、健全完善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長效機制
    16、健全黨組織工作運行機制。按照開放活躍、規范高效、服務有力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制度體系建設,形成保持農村基層黨組織先進性的長效機制。重點建立健全鄉村黨組織《重大事項議事決策規則》、《黨務公開制度》、《任期目標責任制度》、《后進黨組織集中整頓制度》、《基層干部培養選拔制度》等,規范鄉村黨組織的工作和行為,提高服務水平。
    17、健全村民自治運行機制。大力推進農村民主議事懇談會制度和“一事一議”制度,逐步完善和規范重大事項決策程序、村民代表議事程序,推進決策民主化。健全鄉鎮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制度,建立以村民代表議事會、村民代表監督會、民主理財小組為重點的“兩會一組”等群眾性組織,推進監督民主化。健全協作制度,進一步理順村黨組織和村委會的關系,推進管理民主化。
    18、健全服務聯系群眾機制。建立健全農村領導干部調查研究制度,經常深入基層、指導工作、解決問題。完善農村領導干部定期接待群眾制度,密切聯系群眾的渠道。建立農村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經常到點工作,體察民情。建立定期通報制度,確保群眾及時監督。建立聯系群眾責任制,及時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
    19、健全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完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管理制度和發展黨員預審、公示、票決、責任追究制,確保黨員隊伍質量。建立《黨員議事制度》、《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貧困黨員救助制度》、《黨內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健全黨員批評、檢舉、申訴、控告權利保障制度,落實黨員對黨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建立《特殊類型黨員分類管理制度》、《黨員崗位目標管理制度》,完善“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雙重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進一步加強黨員管理工作。建立《處置不合格黨員制度》,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六、切實改進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領導和指導
    20、強化管黨責任。各級黨委書記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其他黨員領導干部要結合分管工作,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嚴格執行黨建工作聯系點制度,市、縣、鄉黨員領導干部都要確定不同層面、不同類型的黨建聯系點,每年到點上工作不少于1個月,重點研究解決1-2項黨建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指導面上工作。要加強考核,認真兌現獎懲,確保管黨責任落實。
    21、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按照中央和省委關于鄉村黨組織要實現“五個好”和創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市)區委的目標要求,制定創建方案,建立“三級聯創”考評細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成員單位要齊抓共管,密切配合,形成抓“三級聯創”的合力。每年要命名一批“五個好”鄉村黨組織。
    22、改進黨組織設置。堅持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開展活動、有利于發揮作用的原則,打破單一按行政區劃設置黨組織的模式,按照黨員流向加快在農村新領域建立黨組織。具備條件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要建立黨組織,積極探索按產業或經濟合作區設立黨組織。突出抓好在“四個工作模式”和勞務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工作,不斷擴大黨在農村的覆蓋面。
    23、推動工作創新。各級黨組織要堅持與時俱進,圍繞“四個服務”導向,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基層黨組織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積極探索創新工作載體,切實完善特色黨建工作體系,不斷把全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向新的發展境地。設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創新獎,鼓勵基層創新出新。
    24、加強陣地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村級黨組織活動陣地,解決“有陣地活動”、“方便群眾辦事”問題。確保每個村黨組織都有固定的辦公和活動場所,有配套的黨員教育培訓設備。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相關文章:

    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08-17

    縣圍繞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工作調研匯報(1)08-16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典型經驗材料08-17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總結08-24

    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08-24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自查情況08-23

    鄉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交流材料08-17

    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調研報告范文通用10-08

    真抓實干,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08-17

    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幾點建議和思考08-17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