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敲》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推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敲》教學反思1
這是一個歷史故事,通常孩子都是喜歡故事的。所以,在上課堂課時,與其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第九課《推敲》”倒不如跟同學們說“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講一個‘推敲’的故事”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這篇課文還有另一個現實意義,就是要讓學生學習賈島這種鉆研文字的精神。結合同學們的寫作,舉平時學生們在進行作文時反復修改、字斟句酌的例子,讓大家一起體驗斟酌的過程。開課題解后,讓學生默讀課文,讀后思考課文大致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推敲的意思。
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會說這個詞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學生體會到了這個詞的意義,加深了理解。同時,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斟酌文字的樂趣。如果學習課文之前,先介紹賈島這個人,也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想知道有關他的故事。所以在學習的時候同學們的積極性非常強,都爭著要讀這篇課文。而且也比較善于發現問題。
《推敲》教學反思2
本次課《推敲》在設計上就緊緊地抓住文本中的課后訓練點-----練習1。以講故事作為讀寫結合的小練筆是符合高年段的目標。只是對于剛上五年級學生來說,加強書面語的口表能力訓練尤為重要。光會講清楚故事的大概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講得繪聲繪色。那如何做得到講得清、講得好?就讓老師給一些關鍵詞,并在指導下有層次的訓練。老師首先從文本的生字新詞入手,在讀通文本的基礎上理解部分的詞語,接著由老師指導學生從每個自然段中找出關鍵詞語,按照故事發展為線索進行連詞成句的訓練。在連詞成句的中,有一個短句過渡到一個長句再一段話。然后,把大家說好的一段話再次進行適當的加工,用筆寫下來。
關于《推敲》第一課時的定位上,我們的設計是: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能讀通課文,能通過講故事方式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每節課完成課后的一個訓練點就是有效的教學。
“同課異構”活動后聽課者的建議:
作為高年段的語文教學,更多要傾向于學生的自學及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的`與體驗。在本次課的設計中,有意識地用詞串聯課文大意,這樣的訓練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內驅的興趣點,同時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能按照語文教學的第一課時模塊的流程設計,比較適合中下成績的學生的學習掌握基礎知識的要點,比較注重讀的訓練,有生字---生詞---短句----長句-----一段重點段,有一定的坡度的訓練使絕大多數的學生能在課堂上實實在在地落實讀好、讀通、讀懂的過程?梢哉f是一節扎扎實實的常態課,這樣的教學去掉的浮躁與走場的形式,以一節原生態的課堂正真意義上的語文課。建議授課過程中,設計一些學生之間互動的環節,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與時間,消除教師牽引的痕跡,讓課堂更接近學生的自我體驗。
《推敲》教學反思3
《推敲》一課,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和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來表現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是“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顯示了賈島極為嚴肅的創作態度,是詩人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是“推敲”。讓賈島結識了韓愈,讓“推敲的故事”成為文壇上的一段佳話;也是“推敲”,啟示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詞語更加準確、傳神。因為如此,所以我在教學時,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實際,多渠道引導學生感悟“推敲”的好處。
首先在開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利用已經給出的一組關鍵詞語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設計了這樣一個坡度,讓學生有個大體的方向,使學生能比較準確地復述課文的內容,達到了第一個教學目標。
其次,在學習課文時,我充分地運用了文中的插圖。請學生觀察書上“賈島敲門”的插圖,讓他們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有些什么景物,這些景物給你傳達了怎樣的信息,通過個別讀,品讀,齊讀等方式把課文第二自然段描寫畫面的句子反復吟誦,來體會月夜的寧靜,為下面使用“敲”字奠定了環境基礎。
接著,在整個教學中,我緊扣課文的題眼“推敲”,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詞句來突顯賈島對文字嚴肅認真的態度。設計了讓學生自讀字悟寫出體會,根據 “想起、覺得、不夠妥帖、或許、更恰當些”等詞語來體會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通過比較句子、看圖想詞語來感受賈島斟酌文字時如癡如醉的樣子,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突顯學生的個性。在第七自然段教學中,使用小組團隊合作學習方式,給出思考題,讓學生小組思考,集體匯報,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樣,從不同的途徑感悟“推敲”,賈島這一人物形象就逐漸地豐滿、鮮活起來,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顯露出來,學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欣賞、認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最后,通過講故事進一步體會賈島對文字的敬重,我送給了學生一句話“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告訴學生寫作文的方法,深刻體會“推敲”對于寫作的好處。
課堂是一門殘缺的藝術,在上完課,我也覺得有些遺憾的地方,課堂上一直引導學生如何體會“推敲”卻沒有通過練習來檢驗同學們是否學會推敲。應該把課后第4題的練習適時地穿插到課堂中,從推敲文中的詞語入手,教給學生推敲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學以致用。還嘗試讓學生推敲王安石的“綠”字之妙。讓學生比較“綠”與“到”、“過”、“入”等詞,從而感覺到“綠”字寫出了春風吹后江南水鄉那生機勃勃的景象。這樣學生的知識性到能動性就會有一個大的飛躍。
《推敲》教學反思4
《賈島推敲》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的內容比較淺顯,并且學生已經接觸過文言文,不會感到陌生,但是逐字逐句理解卻會有困難。那么如何理解語言結構與現代文不同的文言文,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品味文章語言,從中受到教育呢?為此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著實進行了一番“推敲”。 一節課結束了,卻不能停止我對教學的“推敲”。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 反復朗讀課文之后,問: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和我們現代文不一樣,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學習文言文,讓那些豐富的內容再現出來?學生說出幾種學習方法,然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開始自主學習。課堂上,學生能夠專心的讀書,有的邊讀邊做批注,有的選擇和同學一起交流?梢,這種學習方式符合學生的需要,不同的學生能在相同的課文中獲得不同的體會,真的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2、入情入境,品味語言,體會人物 學習文言文,專門理解字面含義是不夠的。于是在理解“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這句話時,抓住句子中的“吟哦、引”等詞語,先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然后問:“當時的賈島是怎樣的狀態呢?誰愿意表演?”在學生到前面表演之前,再問大家:她是賈島了,那么你們是誰?此時,學生已經都進入情境了。表演后,都能說出作為街上的行人自己的感受。這時,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賈島對學問認真,專心的態度。 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指出:“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照個性發展!痹谶@節課中,我覺得我聆聽到了一個個有個性的聲音,珍視了學生獨特的感受。更難得可貴的是學生在對人物形象認識的同時,也受到了教育。比如,在品味韓愈的時候,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韓愈也對學問的認真態度,還體會到他為人隨和,作為“京兆尹”不但沒有重打賈島,反而,“立馬久之”,與其“共論詩道”。
3、知識拓展,讓學生對詩人有了深刻的認識 理解課文之后,我出示了賈島的一首五言絕句《題詩后》,讓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古詩,從而體會到賈島專研詩句的`苦心。進一步對賈島有了深刻的認識。
4、積累運用,激發了學生積極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此環節設計了三個訓練,逐層深入。首先讓學生品味詩中重點字的好處,然后補充句子,這樣讓學生也經歷了“推敲”的過程。而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平時課堂上從來不專心聽講的一個小男生,居然也悄悄地舉起了手,我慶幸當時沒有忽略了他。雖然他表達的那個不夠完整,語意不是很明確,但我知道,在這節課中,他真的全身心的投入進去了,并且思考了。 所以,在反思這節課的同時,讓我認識到,在今后的教學中,精心設計每一節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是要關注所有的學生,真正的讓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收獲。讓自己成為一名“推敲”型的教師!
《推敲》教學反思5
《推敲》這個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中的一個字眼,不知不覺闖入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課文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表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比如“吟哦”這個詞語,在表演中有的學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詩,“小觀眾”就提出了意見,“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的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的思考,應該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推和敲!蔽艺J為在具體的語境里理解詞義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點詞語,我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和鉆研精神。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的認真!
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得開心,學得靈活,記得牢固,相信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推敲”,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如果賈島當時碰上的不是韓愈,而是你,你會幫他出什么主意呢?推?還是敲?還是其他的詞?小組之間可以討論,但一定要有根有據!睂W生暢所欲言。有的說改為“拍”字,因為賈島走了很長時間的路,沿著山路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摸到李凝的家,這時他肯定又累又餓,迫不及待的想見到他的朋友,也想快點進去弄點吃的,再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是“拍門” ;有的說改“推”字,因為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兩人關系密切,用不著這么多禮節;還有的說“扣門” ……對于他們的答案我給予了肯定,孩子們儼然一個個小賈島,一個個小韓愈,推敲的不亦樂乎。
再就是讓學生練習說這個故事,不僅讓學生再次回顧課文內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培養語感,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這節課中,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的開心,學的靈活,相信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推敲》教學反思6
課文是關于“推敲”一詞來歷的典故。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地沖撞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以問促讀,自主誦讀。
在簡單的復習導入課題之后,我便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不巧( ),賈島( )寫下了( )這首詩。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 )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商量了起來。
。4)韓愈認為還是用( )好,理由是:一、( ); 二、( )。
這樣讓學生自主誦讀故事,在整體感知故事的基礎上,仔細研讀故事內容。
二、抓住關鍵語句,品讀感悟
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緊緊抓住“拜訪”一詞。讓學生通過朗讀下面的兩句話,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詞,感悟賈島對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誠意,同時感悟出兩人的友誼非同一般。再請學生聯系《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學生能感受到它們是相通的。
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賈島為了詩中的一個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我讓學生根據“想起、覺得、不夠妥帖、或許、更恰當些”等詞語來體會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通過比較句子、看圖想詞語來感受賈島斟酌文字時如癡如醉的樣子。
三、創設情境,以演促悟,注重口語訓練。
學習賈島專心推敲詩句一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圈出表現賈島認真推敲的句子,認真讀一讀,想象當時的情景。接著指名一大膽的男生進行即興表演,讓其他學生擔任長安街百姓的角色。
同時組織學生評議表演,指出優缺點,力求讓表演入情入境。表演中,學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時機成熟,我做起了采訪者:“各位父老鄉親,你們在笑什么呀?”學生馬上心領神會,說出了笑的原因。當學完下一個自然段時,再問:“各位,現在,你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還覺得賈島可笑么?為什么?”課堂上,通過營造寬松的'交際氛圍,就能使學生進入逼真的教學情境,他們的心靈就能得到解放,表達也就靈動起來。
四、深入淺出,滲透知識點
文章有一個知識點是關于“反襯”手法的運用。韓愈認為用“敲”好的第二個理由是“用‘敲’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蔽覇枌W生為什么用“敲”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生心中有數,但說不出來。我便問學生:“文中還有這樣的用法嗎?”學生立即饒有興趣地思索起來,然后集體討論出:
1.“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倍按蠼稚系娜丝吹剿@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2.韓愈出場,“行人、車輛紛紛避讓”而“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斟酌得很投入,已經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3.韓愈見賈島沖撞自己的儀仗隊質問他,后來知道原因后,也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我見學生已經理解“反襯”的用法,時機也成熟,便相機點撥:“古人很講究字韻,“推”(tuī)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ɑo”,當然后者讀起來要響亮些。月夜的“寧靜”是無聲的,而“敲”字讀得響亮,用有聲襯托無聲,這叫反襯,更顯環境的安靜。
五、拓展延伸,學會推敲
我把課后第4題的練習適時地穿插到課堂中,從推敲文中的詞語入手,教給學生推敲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學以致用。學完課文,我還嘗試讓學生推敲王安石的“綠”字之妙。讓學生比較“綠”與“到”、“過”、“入”等詞,從而感覺到“綠”字寫出了春風吹后江南水鄉那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節課中,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的開心,學的靈活,相信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推敲》教學反思7
《推敲》一課,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和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來表現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首先,在揭示課題后,我嘗試著做了做“推門”和“敲門”的動作,引導學生憑借生活經驗,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義。雖然是很簡單的兩個動作,卻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也學著我的樣子,伸出手比劃著,思索著……紛紛舉手發言,說得也許不是很正確,但是我尊重他們的理解。在沒有學習課文之前,這樣的理解是憑借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而的來的,是多么的難能可貴。接著,在學習課文時,我充分地運用了文中的'插圖。請學生觀察書上“賈島敲門”的插圖,讓他們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有些什么景物,這些景物給你傳達了怎樣的信息,以此來體會月夜的寧靜;看看圖上賈島的動作、表情,猜測他此時的心情怎樣,心里會想些什么,以此來體會他的斯文、禮貌,從而感悟出和環境、人物、事實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的時候,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韓愈說的話,在熟讀的基礎上請學生思考,韓愈的話講了幾層意思,還說明了用“敲”字的幾點理由。這樣,從不同的途徑感悟“推敲”,賈島這一人物形象就逐漸地豐滿、鮮活起來,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顯露出來。 教學時我不僅僅停留于這一點,而是進行適當的課外拓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推敲文字的重要以及實用技巧。我在黑板上寫下了“紅杏枝頭春意(**)”這一詩句,請學生填一填,用個什么字比較好。由于剛學完課文,大家對賈島的“苦吟”精神所動,決心斟酌出最妙的一個詞來,課堂氣氛相當好,大家你說一個我說一個,分別說出了“來”、“到”、“入”、“滿”、“美”、“多”、“艷”、“濃”、“深”等,應該說最后兩個說得比較到位,但相比較而言,與真正的答案“鬧”比起來意境相差太遠,同學們聽了都不由嘖嘖贊嘆起來,不得不佩服詩人用字的巧妙與講究,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欣賞、認同、向往、追求“推敲”了?傊,課文就應該教得實在!我越來越感覺到這一點的重要!
《推敲》教學反思8
【案例】
《推敲》課后作業:
下列句子中的帶點的詞語能換括號里的嗎?為什么?
1、一天,賈島到郊外去拜訪(訪問)一位叫李凝的朋友。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即時)寫成的那首小詩。
3、再說,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安靜),讀起來也更響亮些。
師:“拜訪”能否換成“訪問”?我們也來推敲一番。
生:我覺得不行,因為“訪問”好像帶著問題帶著事情去的,而拜訪則是禮節性地看望。
師:哦,你是這樣理解的。這么說,如果沒有事情就不能“訪問”了嗎?(學生為難的樣子)看來這個答案不夠準確?纯催有什么不同的理解?
生:我覺得“拜訪”是帶著對對方的敬意,很尊敬地看望。而訪問好像是一般的看望。賈島對李凝應該是懷著敬意的,所以我認為用“拜訪”更好。
師:嗯,你感覺很“準”。是的,“拜訪”和“訪問”其實是一組近義詞,但是,他們還是有區別的。也就是他們之間不能畫等號。如果我們一定要在他們之間畫一個等號的話,你認為應該怎么處理?
。ɡ蠋熢诤诎迳习鍟喊菰L=訪問 )
生:我認為應該在訪問的后面加上“帶著敬意”。
師:好。ɡ蠋煱鍟埃珟е匆狻, 拜訪=訪問+帶著敬意)
師:呵呵,今天我們用數學的方式表示了這一對詞語,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會意地笑)。(呵呵,我最陶醉于學生這樣的笑。)
師:下面還有兩對這樣的詞語,你有沒有本領也能用這樣的方式來表示?試一試。
學生思考。片刻,交流。
生1:即時+興致=即興。(第二句)
生2:即時+詩興=即興。
生3:寧靜>安靜。(第三句)
師:解釋一下。
生:寧靜比安靜更靜。
師:好,有道理。
生4:寧靜=安靜+美。
師:不錯,很有意思,安靜加上美能否等于寧靜呢?
生:是“約等于”。
師:好,改成“約等于”!皩庫o︾安靜+美”呵呵,看來,這個“寧靜”還有美的意思在里面。。ㄒ驗槲业木W名是“寧靜”,多數孩子都知道,所以又有很多會意的.眼神投向我,曖昧的眼神投向發言的學生,呵呵,得意。)
。ㄏ抡n了,黑板上就剩下了這么多“公式”,還有點舍不得擦掉。)
【感觸】
這個點子也是突如其來。用一種比較新鮮的形式包裝傳統的訓練內容,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推敲》教學反思9
蘇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第四期培訓會暨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堂教學觀摩展示活動在江蘇揚州舉行。培訓會上,我們有幸聽到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執教的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推敲》一課!锻魄谩芬晃闹v述的是唐朝詩人賈島用詞推敲的那段膾炙人口的故事,告訴我們推敲一詞的由來,從而讓學生懂得遣詞造句要善于推敲這個道理。
本課教學過程中,盡管我們看不到時髦、前衛的教學方法,但是學生卻學得積極主動,聽課老師感覺到親切輕松。整堂課給人一種清新質樸的感覺,感覺這是一堂實實在在的語文課!本文試圖透過本課教學的過程來分析賈志敏老師的一些最基本的教學理念。
一、注重雙基,著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推敲》一課的教學,教師一直把雙基訓練貫穿于80分鐘的教學過程之中。具體表現在:
1、生字教學。老師專門花時間讓學生讀字、組詞,并引導學生聯系熟字記住生字,比較形近字的區別。教學方法簡單、實用,教學風格清新質樸。
2、對于練習中的詞語,老師在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通過問答、比較、表演等形式讓學生感悟、理解詞語的意思,為學生學好課文掃清了障礙。
3、努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達技巧。如教師讓學生試著用“賈島”、“唐朝”、“詩人”這三個詞語按照不同的順序練習說一句話等。
4、注意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教師采用4個填空題訓練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
5、注重朗讀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
由此不難看出,教師對于語文知識和能力十分關注!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對于課標的這種講述我們無疑是認同的,因為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事物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沒有離開人文性的工具性,也不可能有離開工具性的人文性。然而就這兩個方面而言,我認為工具性更能夠體現語文課程的特質,人文性則應該滲透在各門課程之中,只不過在這一點上,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相比較而言則更多的體現出它的優勢?梢赃@樣講,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至關重要,它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注重雙基就是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谶@樣的認識,我們應該毫不動搖地堅持把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訓練擺在語文教學的首位!
二、注重訓練,著眼于每個學生的進步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很少聽到“訓練”這個字眼。似乎一談到“訓練”,學生就失去了主體性,就沒有了“自主學習”!筆者認為,訓練和自主學習之間并不矛盾。所謂的“自主學習”是就學習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而言的。我國學者龐維國將“自主學習”概括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基礎上的“堅持學”?梢赃@樣說,只要是學生內在需要的,并且以積極的態度、高昂的情緒所面對的',這樣的學習都可以認為是自主學習。只有那些違背學生意愿、無視學生需要、背離教育規律的教學行為才為我們所丟棄。賈老師在上課之前,就提出了“一本二主”的思想,即以學生為本,以訓練為主、以鼓勵為主,大張旗鼓的提出課堂還是需要“訓練”的。
其實,訓練并不可怕,關鍵是看訓練什么?怎么訓練?《推敲》一課的教學中,從生字的識記到語言的實踐,從內容的概括到朗讀的指導,都非常好的體現了“以訓練為主線”的思想。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表現出一種躍躍欲試的情緒。在訓練的方法上,賈老師十分注重訓練的層次和坡度,面向全體學生,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實踐和展現自己的機會。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引導之下,學會的是怎樣感悟語言、推敲語言、運用語言。我想,當這一班學生下課之后,他們的內心一定會對語文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文字在他們心中,將不再是一個個呆板的符號,而是充滿情感、充滿睿智、充滿活力的生命體。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們無須避談訓練!只要激發了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學生想學了,而且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回避甚至丟棄這種多年來通過實踐檢驗并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呢?
三、注重實踐,著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推敲》一課,非常突出地體現了課標的這一理念。主要表現在:
。ㄒ唬、對課文內容的概括訓練
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老師通過四個填空題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請看下面的一段教學過程。
師:黑板上有四個填空?春诎。
。1)賈島在()去(),結果()。
生:賈島在深夜去看朋友,沒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詩。
師:看第二個。
。2)他對詩中的( )字究竟是用()還是()猶豫不決,甚至于()。
生:他對詩中用“推”還是用“敲”猶豫不決,甚至一路走,一邊比比劃劃。
師:誰能把兩個問題連在一起說。
。ㄉ岩欢䞍蓚問題連起來說。)
師:(3)結果沖撞了(),()和賈島一起商量,()認為還是用()好。理由有三:1、()2、()3、()
生:填寫。
師:介紹韓愈。
師:把一、二、三個問題連在一起說。
生:練說。
師:(4)后人把斟酌字詞便叫()
自己把黑板上四個問題連起來說,待會看看誰說的好。(學生練習)
師:我請四個同學。(指名)
生:賈島在一個夜深人靜時去拜訪李凝,沒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詩。他對詩中的“推”字猶豫不決,甚至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韓愈和他商量起來,決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現自己有禮貌,二是更能襯托出夜色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好聽。后人便把斟酌字詞叫做“推敲”。
師:真好,表揚。第二位要后來居上。
《推敲》教學反思10
本文敘寫了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闖進了韓愈的儀仗隊,又在韓愈的幫助下確定了這個字的經過,表現了賈島反復吟詠、認真琢磨的可貴精神,也為文壇留下一段佳話,使學生從中獲得深刻啟迪。
上課通過課文中推字和敲字的斟酌過程從文中尋找“苦吟詩人”的形象。很快學生找到了文章的三四兩節。這兩節的學習要點很多,既要斟酌一些詞語的含義,例如:“吟哦”、“簇擁”、“比比劃劃”等,又要通過這些中的一些詞語來領會賈島作詩時的專心致志、刻苦嚴謹的品質,這樣教學的一個重點得以化解了。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表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比如“吟哦”這個詞語,在表演中有的學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詩,“小觀眾”就提出了意見,“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的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的思考,應該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推和敲!蔽艺J為在具體的語境里理解詞義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點詞語,我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和鉆研精神。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的認真!
接下來,對于教學內容的另一個重點——知道“敲”字好的原因,文章表達的很清楚,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品味韓愈的話,發表自己的感受,說說韓愈的分析有無道理。在一番自我思考之后,孩子既消化了韓愈的言語,也深深地引起共鳴,真切地感悟到推敲文字的魅力。在此基礎上,適時地引入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中推敲文字的故事,體會“綠”字的妙處。這樣課內外的結合與補充,讓學生在感悟到何謂推敲,并且感受推敲文字的重要,相信,這對他們今后的作文會有幫助。
《推敲》教學反思11
《推敲》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課主要講了唐朝詩人賈島和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根據課標要求與學生的學習情況,我設定了三層學習目標。首先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講這個故事。其次,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推敲”的含義。最后,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為了達到這些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三個環節。一是通過閱讀課文,完成填空,梳理文章內容,學習復述課文。二是通過對比人們對賈島的態度,結合文章,感受賈島嚴謹的創造態度和鉆研精神。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認真!理解賈島對創作認真嚴謹,樂于鉆研的精神。三是結合課后習題,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感悟,課后我又布置給家長復述課文,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
教學過程中,我對孩子提出準確的要求,目標明確。教學重難點清晰明了。并且結合本組教研主題,設計了許多小組合作的環節,比如,小組討論、同桌互相檢查等。但是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評價語言不夠豐富。在某些環節上過渡不夠自然。在引導學生填空時,可以讓學生根據填空將課文第二部分分為三層。這樣條理會更清晰。學生學習起來也更容易。在學習過程中,我對部分孩子的關注度還不夠,因此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夠好。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關注每一個學生,設計一些教學環節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從《推敲》一課的教學中,我看到我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學習,與時俱進,依托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推敲》教學反思12
《推敲》這篇課文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中的一個字眼,不知不覺闖入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課文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推敲”,我在教學中運用了表演這一教學方式:賈島騎在毛驢上,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動作?請同學來演一演。
1.通過表演,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比如“吟哦”這個詞語,在表演中,有的學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詩,“小觀眾”就提出了意見,“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地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地思考,應該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念‘推’和‘敲’!痹诰唧w的語境中理解詞意才是真正的理解。
2.在表演中感受到賈島嚴謹的.創造態度和鉆研精神。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認真!
3.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得開心,學得靈活,記得牢固,相信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推敲》教學反思13
這一則故事敘寫了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闖進了韓愈的儀仗隊,又在韓愈的幫助下確定了這個字的經過,表現了賈島反復吟詠、認真琢磨的可貴精神,也為文壇留下一段佳話,使學生從中獲得深刻啟迪。
學習本文,讓學生很好地感悟了“推敲”的好處,并教育學生要養成“推敲”的'好習慣。賈島斟酌詩里的一個字眼兒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頭腦中,他那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真是值得大家學習!“推敲”的好習慣從現在開始應逐步養成。
教完了本課,我覺得我收益不少,學生也是。在課上,我給他們講到王安石改泊船瓜州的故事:“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后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斑^”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里,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為了突出他反復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后人所說的“詩眼”。后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學生聽了后感想較多,都覺得自己平時的作文在修改方面比較馬虎。我真的希望學生在學了本課后,獲得更多。
《推敲》教學反思14
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入手:
一、抓住關鍵句、關鍵詞品讀感悟,進入故事的情景中,學習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賈島為了詩中的一個字是怎樣想,怎樣做的,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我讓學生根據“想起”“覺得”“不夠妥貼”“或許”“更恰當”等詞語來體會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通過比較句子,看圖想詞語來感受賈島斟酌文字時如癡如醉的樣子。
二、讓學生通過表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比如“吟哦”這個詞語,在表演中,有的學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詩,“小觀眾”就提出了意見,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的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的'思考,應該念的慢一些。理解了重點詞語,我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和鉆研精神。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的認真!
三、讓學生會推敲,我把課后第四題的練習適時地穿插到課堂中,從推敲文中的詞語入手,教給學生推敲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學以致用。
《推敲》教學反思15
《推敲》講的是唐朝“苦吟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講述了“推敲”這個詞語的來源,也體現出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設計時,我準備緊扣“推敲”這個主題,通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感受詩句之中美麗的情景,去體會故事中人物的真實情感,從而學習人賈島認真嚴謹的鉆研態度,繼而帶領學生學習斟酌字詞,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一 感受景美
賈島摸黑找到朋友李凝家時,適逢圓月當空,郊野之中,有一種寧靜的美!斑@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边@樣獨特的景色,引得賈島詩興大發,才有了《題李凝幽居》中的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敲)月下門!苯虒W中,我引導學生體會這樣的美,具體做法是: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再聯系自己曾經觀察過的月夜進行“入境”,最后通過朗讀課文及詩句,把這種寧靜的美傳遞開來。
二 體會情真
賈島應該是個性情中人,尊敬朋友,對朋友的友誼是很看重的,這在這學期所學的《尋隱者不遇》中,學生已有初步體會。在《推敲》這個故事中,賈島訪友,更是誠心誠意——“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
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我再次讓學生觀察插圖,并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這兩個詞,想象郊外道路的崎嶇綿延,走夜路的.諸多困難,從而體會到賈島訪友之誠心。然而,李凝不在家,賈島并不沮喪,反而留詩一首,“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边@次沒見著,下次還來!這時,補充《題李凝幽居》的全文就很有必要了。這讓學生想到了劉備的《三顧茅廬》,一樣的誠心誠意啊,或許,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會對朋友相處之道有所感悟吧。
三 直面“推敲”
第二天,賈島突然想起昨夜的題詩,感覺到“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敝械摹巴啤弊植粔蛲滋,或許改用“敲”更恰當些,于是開始了他的“推敲之路”。這一部分,我采取了圖文結合,激發想象,自讀自悟的方法進行教學。先出示了“賈島獨自騎著毛驢走在路上”的畫面,要求學生用一兩個詞說出對這幅圖的第一印象,學生很快說出了“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等詞,由此抓住了賈島推敲之時的神韻。接著,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的3-4自然段,找找里面的句子來驗證這種專心致志。在交流朗讀這一環節,我還要求學生想象當時長安街上人們見到賈島這幅模樣時的語言、動作等,體會了賈島當時沉浸于推敲,對周圍事物無知無覺的入神狀態。另外,我還引導學;貞浺郧皩W過的一些人物故事中主人公專心研究學問的故事,入《黑板跑了》中潛心算術的數學家安培,《貝多芬》中在道路上進行音樂創作的貝多芬,如此聯系起來,可見古今中外,但凡能在自己的領域作出一番成就來的,專心、執著是必不可少的品質。
【《推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假如》的教學反思 假設教學反思08-14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8-09
教學反思06-07
精選教學反思08-31
五年級語文教案:《推敲》07-26
教學dtnl的教學反思03-07
小學四年級語文《推敲》教案11-23
《看戲》教學反思08-03
《神鳥》教學反思10-23
氓教學反思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