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菱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菱形教學反思
篇一:菱形教學反思本節課我先在黑板中央畫了一個菱形,因為今天主要就是圍繞這個圖形展開教學;仡櫫似叫兴倪呅蔚亩x和性質,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增加鄰邊相等,就得到了一個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得出定義。
從圖形中得到第一個性質,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由于性質的證明比較簡單,由學生進行簡單的分析,已經說出證明思路。
第二個性質,引導學生對照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從對角線的角度來考慮有什么特殊性。自然就想到了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著重對這個性質進行證明,證明的思路重要是用到了前面的性質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
證明出來后,對于菱形的面積進行了補充,練習二的證明提醒學生可以用面積的思想來證。當告訴我們兩條對角線的長時,怎么來求菱形的面積。菱形被對角線分成了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菱形面積的四分之一,從而得到了菱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菱形的面積是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在選擇和填空的時候可以直接拿來當性質來用,但是如果是證明還必須要經過推理。
這節課整體感覺比較好,因為安排的比較緊湊,學生練習的時間比較充分,在課內節本上把作業題做完,而且大家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特別是一些成績中下的學生,也問了好幾個題目。
不過感覺到自己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一些困惑都不怎么了解,這就是我對學生交流的太少。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
篇二:菱形教學反思
先是在黑板中央畫了一個菱形,因為今天主要就是圍繞這個圖形展開教學;仡櫫司匦蔚亩x和性質,矩形的特殊性在于,有一個角是直角。性質就增加了四個角都是直角,對角線相等。如果從邊來考慮得到什么的圖形呢?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只能增加鄰邊相等,就得到了四條邊都相等。得出定義,并板書。
從圖形中得到第一個性質,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www.annahuzar.com)由于性質的證明比較簡單,由學生進行簡單的分析,已經說出證明思路。
第二個性質,引導學生對照矩形的性質,從對角線的角度來考慮有什么特殊性。自然就想到了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著重對這個性質進行證明,證明的思路重要是用到了前面的性質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
證明出來后,對于菱形的面積進行了補充,練習二的證明提醒學生可以用面積的思想來證。當告訴我們兩條對角線的長時,怎么來求菱形的面積。菱形被對角線分成了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菱形面積的四分之一,從而得到了菱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菱形的面積是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在選擇和填空的時候可以直接拿來當性質來用,但是如果是證明還必須要經過推理。
這節課整體感覺比較好,因為安排的比較緊湊,學生練習的時間比較充分,在課內節本上把作業題做完,而且大家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特別是一些成績中下的學生,也問了好幾個題目。
篇三:菱形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我先組織學生復習矩形的有關知識,再按書上要求安排學生進行操作:將一個等腰三角形繞底邊的中點旋轉180度,得到一個四邊形。然后,要求學生分別寫出這個四邊形的至少兩條性質,并與同桌交流,數分鐘后,請學生把自己的結論寫上黑板。學生表現踴躍。在此基礎上,我和學生一起總結出菱形特有的兩條性質,并通過例題加以鞏固。還沒有來得及進行課內練習,就到了下課的時間。
第二課時,在復習菱形定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猜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很幽默地引出課題。然后,用圓規分別在黑板上用兩種方法作了兩個菱形,要求學生先猜形狀,后說理由。說理我是要求學生走上講臺,仿照老師的樣子,指著圖形進行說理的。連續找了6個學生說理,訓練學生有條理的說理,活躍課堂的氣氛。和上一課一樣,上完例題,沒能來得及安排課內鞏固練習。
總結這兩課,我的體會有兩點:一是不備課就上課,憑的是吃老本。新教材的理念和知識體系發生改變,書后的練習題和習題基本上是重新編排的,不備課,教學環節松散,教學內容不緊湊。二是傳統教學模式“導出定理—說出定理—證明定理—應用定理”,不利于四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在操作、猜想、討論、說理和訓練中學習數學,讓學生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讓學生走上講臺,當眾說出菱形性質的推理過程,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暴露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發現學生進行圖形推理的困難,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菱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菱形的性質教學反思04-22
數學菱形教案12-29
數學菱形教案9篇12-30
數學菱形教案(9篇)12-30
教學教學反思03-22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22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經典教學反思10-19
教學反思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