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
1、我在解釋詞語“洋溢”,先解釋洋溢的字面意思,然后讓學生讀含有洋溢的句子,最后和第一段結合,聯系上下文解釋“洋溢”一詞,使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認識“洋溢”的意思。
2、我在處理描寫巨人對待孩子的第一處語言描寫的句子,是這樣設計的:學生讀句子——簡單談感受——(體現教師“導”的作用、訓練的痕跡、學生學力的.升值)提問:這么生氣當時是怎么想的?在深入思考之前指導了感情朗讀。在指導朗讀環節,體現“導”,學力的升值:孩子讀得不錯的情況下,教師點評:引導學生總結出讀好的方法,即帶著體會讀書,好。第二個學生讀得也不錯,及時引導學生總結出閱讀方法,即,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處理,應該先體會內心,再指導感情朗讀。
3、處理第3處語言描寫的句子
我先指導朗讀:孩子讀得不好——我提示是叱責,讓第二個學生朗讀。再指導品味:提問:為什么發脾氣,怎樣想的?用朗讀再加上圖片、表演等,加深感悟,體現出老師導的價值。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2
今天我執教的是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二課《巨人的花園》,本單元的主題是讀中外經典童話,單元要素有兩個,一個是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的真善美的形象。第二個是按自己的想法新編故事。
《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便趕走孩子,在花園周圍筑起了圍墻,不讓孩子進入花園。但是,從此花園里都是寒冷的冬天。一天孩子們從墻洞爬進去,園里立刻有了春意。但巨人再次將孩子們趕出了花園,之后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后來,在一位小男孩的啟示下,巨人醒悟了,他立刻拆除了圍墻,花園又成了孩子們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提示道理。結合課文內容上對比的特點,在教學時,我以“對比”為主線,采用一系列的對比來進行教學:花園里不同景象的對比,巨人前后態度的對比,拆墻前后的對比,循序漸進,步步深入,最后理解重點句子,提示道理。在教學中我重點分析了巨人這個人物形象,通過找句子,談感受等方法讓孩子們知道文中的巨人內心本來是善良的,但長久以來獨來獨往的習慣掩蓋了這種善良,這種善良一旦被激發,被喚醒以后會給他人帶來快樂,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讓學生發掘人性中原本就有的真善美。
作為四年級的同學,讀懂童話已經不再困難,所以閱讀的關注點就不能只停留在內容的理解上,除了要把握童話的特點如:奇特的想象,擬人化的手法,揭示的道理以外,還要讀懂童話背后的意思。比如《巨人的花園》這篇童話中,巨人這個形象就折射出了作者王爾德本人的心聲,巨人對孩子們態度的轉變,就是王爾德自己對孩子態度的轉變,是他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童話源于生活,它不僅是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童話故事,我們更要讀懂它的'本質。
從今天的上課情況來看,課堂上漏洞百出,很不理想:
一、面面俱到,反而收獲很少。
在分析巨人前后變化的時候,我想讓孩子們把文中所有描寫巨人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都找出來,并且說出自己的感受,盡而把巨人這個形象全面地展示出來,沒想到把方方明明都顧及到,這樣反而顯得很啰嗦,問題也很多。
二、時間的安排前松后緊
因為前邊花園的變化和巨人的變化這兩個版塊中,設計的小問題太多,所以交流起來就很費時間,導致后邊小練筆就沒有時間寫了,草草收場。教學設計還需要再優化。
一堂課下來,學生在讀課文時讀得不夠透徹,不夠深入。另外各環節之間的銜接還不夠緊湊。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課堂結束了,我深深感到想要上一節好課實屬不易。這節課雖然有很多漏洞,但也為自己提供了一次成長、歷練的機會。唯有千錘百煉,才能締造不凡,我還要多多向他人學習,也期待著,自己能不斷進步。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3
童話以其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故事情節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也正是因為同學對童話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如何讓學生在感受到童話帶來快樂的同時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話以及其中蘊涵的道理顯得尤為重要。
在教學本課時我從美麗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園入手,讓學生從中感受花園的美麗,為之后花園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做好伏筆。然后以“原來四季交替正常、景色美麗的花園,為什么巨人的加入會使花園產生如此反常的變化”提問學生,引導學生找出花園反常的有關句子。學生通過對比,反復的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使學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園冬天時的寒冷與荒涼。最后將整篇文章中巨人花園發生的反常變化進行梳理,即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課文,又進行了寫話的`訓練。通過想象巨人發火時的神態動作引導學生從“生氣、訓斥、叱責”的意思中感受巨人的任性與冷酷。再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最后揭示巨人終于明白的道理,讓同學隨著孩子們的歡笑聲一起進入這美麗的花園。
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有一些地方不盡人意。比如對于讀的部分讀得不是很透徹,尤其是描寫花園反常變化的內容,由于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讀得不夠透,不夠深刻。引導學生說出“喚來暖春需要怎樣的心”這部分由于時間的原因沒能讓學生充分的來說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4
《巨人的花園》是英國著名的作家王爾德的童話作品,原文名叫《自私的巨人》。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夠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關鍵詞提示的方法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感受到孩子對園子的喜愛,理解巨人由自私到無私的變化過程,體會到真正的幸福就是分享快樂,并能夠有感情讀文。
我采用了以下有效策略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一、詞語提示,整體感知內容。
在教學生字新詞,掃清讀文障礙一環中,我將與故事發展密切相關的幾個詞語提煉出來,幫助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它們是:(1)洋溢、允許、圍墻、告示牌;(2)覆蓋、增添、訓斥、逃竄;(2)凝視、火辣辣、拆除、愉快。
我將這三組詞語分別出示出來,既教學了生字新詞,又能夠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可謂一舉雙得。
二、入情入境地讀童話。
在這里,我尤其強調的是“讀”,怎么讀呢?不是照本宣科地放聲朗讀。而是想辦法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入境地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獲得良好的語感。
在課文的第一段這樣寫到“從前,一個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園。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歡到那里玩!蔽易寣W生大膽想像花園里四季的美景,并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一個季節說說喜歡的原因。孩子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置身于這樣一個“美麗”的花園中,觀看美景,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受著大自然的美!芭囊匀肭,情動而辭發”,此時,正是朗讀的好機會,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后,又將“這里的孩子”改成第一人稱“我們”,用了“巧換人稱”的方法,學生讀得更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在花園中游戲的孩子。
三、巧設疑問,將閱讀引向深處。
在感知花園的美麗之后,我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了巨人!巴蝗,巨人回來了,他說了些什么?快速默讀課文,用橫線將巨人的語言畫出來!睂W生讀文后,首先找到的是巨人訓斥孩子的句子:“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喂!你趕快滾出去!”顯然,有些孩子因為語言不美,對于“滾出去”不愿張口讀出來,所以此處不適合朗讀。但,在課堂上,我卻讓學生反復讀這幾句話,留下了不少遺憾。
讀過這幾句,我讓孩子說說,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巨人?孩子說到自私、兇惡、惡毒等等答案。當學生對巨人已經完全失去好感時,我又轉而設問:“真的是這樣嗎?在課文中,除了對孩子們的訓斥,巨人還說了些什么?”孩子又找到了“噢!是這么回事呀!”“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了。謝謝你。!”讀過這些句子,我又問,他真的是那樣的自私、兇惡、惡毒嗎?孩子顯然產生了懷疑,紛紛說到“是呀,巨人不那么自私了,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薄笆茄,讀到此處,對比著巨人剛剛的自私、惡毒,你有什么疑問嗎?”“巨人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呀?”這是多有價值的問題,這正是真抵文章核心的問題。但,這樣的問題太大,不具體,怎么辦?我又將學生的關注點落在具體的詞句上!笆鞘裁词咕奕擞辛诉@樣大的變化呢?”學生自然在第八自然段找到了具體的詞句“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薄安恢趺,巨人看著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薄斑@個小男孩在樹下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綠芽,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朵!睂W生理解到是這個具有神奇力量的.小男孩使巨人知道“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然而,我并不滿足于這樣的理解,又繼續引導著這段話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呢?有些好孩子就能夠幫助其它的孩子將關注點落在“火辣辣”上,“巨人心里為什么會感到火辣辣的呢?”我在充分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后,又補充到“是呀,巨人看到這個小男孩那雙會說話的大眼睛,使他仿佛回憶起了以前的哪些畫面,才會覺得心里火辣辣的呢?”我讓學生第三次帶著問題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答案是豐富而多元的,“我覺得巨人一定回憶起了孩子們愉快游戲的情景,是他的冷酷趕走了孩子們的快樂,所以,他覺得很后悔!薄拔矣X得巨人一定想起了春意盎然的花園和終日寒冷的花園,這使巨人明白,原來,有孩子們的地方才有春天,它看見男孩清澈的眼神,一定很后悔這樣做!薄熬奕艘欢ㄏ肫鹆俗约航ㄆ饑鷫、立起告示牌時的畫面,他是多么粗暴地趕走了孩子們呀!贝藭r,我再讓學生朗讀巨人的話,學生的理解就更深一層了。
這樣層層深入的理解,是我順勢而導,少而精的設問帶來的教學價值、教學效果,這樣的設問,問在關鍵處,不重復學生的思想,而是每一問都給學生再次深入思考的機會,這也就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過程。
四、不一樣的“幸!。
童話故事之所以美好不僅僅是因為它勾勒了美好的想像世界,更在于它有一個令人溫暖的結尾:“從此以后,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边@篇童話也不例外,“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卑橹鴥灻、緩和的音樂,我與學生一起朗讀最后一段。當孩子們沉浸在幸福中時,我又設問:“是什么讓巨人感到無比的幸福呢?”答案也是多元的“美麗的花園”“美好的春天”“孩子們的陪伴”“歡快的笑聲”,此時,如果有理解能力強的孩子能夠說到“分享與快樂”最好,說不到,也不強求了。因為,我要讓幸福的感覺留存在孩子心中,而不是又將它變成假、大、空的說教和虛偽的崇高。
最后,我又讓學生結合“幸!眮碚f說自己的感到最大的“幸!笔鞘裁?“是努力學習后獲得的滿分!薄笆菋寢、爸爸能抽出時間陪我出去玩!薄笆呛托』锇樵谝黄!薄笆翘焯斐宰钕愕牟恕边@時,我已經在孩子心里埋下了幸福,并真誠地祝福他們一生都能夠幸福地生活。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5
一、設計思路
學習花園和巨人的變化,抓住重點段落,感知人物的真善美,體會童話的奇妙,并能發揮想象進行小練筆。
二、成功之處
1、以讀促學,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進行人物品質的學習理解,把握巨人品質的變化。
2、讀寫結合,在學習了童話中花園和巨人的變化以后,我讓學生發揮想象,把孩子們在巨人花園里盡情玩耍的情景寫下來。
三、不足之處
1、取舍不到位,沒有做到“一課一得”,把所有的變化、對比的'寫作方法都放在了一課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人物品質變化的時間。
2、時間分配不合理,如果能夠把花園的變化在第一課時完成,那么在第二課時體會巨人品質變化地過程,就會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讀和悟,進而把童話中人物的真善美,真正體會出來。
3、小練筆訓練沒有時間展示,由于前面既感受了花園的變化,又走進了人物的品質轉變,導致后面的時間所剩不多,僅有寫話的時間,還不是很充分。
4、為了完成流程而授課,一節課下來,感覺自己就是為了把自己所設計地問題都呈現給學生,沒有考慮學生接受的好壞,也沒有考慮孩子有沒有真正的消化了,我所講得所有的知識點。
教研員點評
下課的鈴聲剛剛響過,xx老師就面帶喜憂參半的神情向我撲面而來,在與xx老師親切交流過程中,被xx老師這種反思課堂教學的精神所感動。同時也被毛寶力格語文備課組的教研氛圍所感染。
正如xx老師所反思的這樣,我們要界定好一二課時的教學內容,第一課時整體感知《巨人的花園》這則童話的主要內容,并通過朗讀感受花園的變化帶來的奇妙。第二課時圍繞花園的變化這條線索,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體會巨人的變化,從而感受人物真善美的品質,落實單元語文要素。設計成讀寫聯動課型加強片段的想象寫作練習。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我們要有文體意識,這也是我們統編教材編審,小語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主任xx先生在多次教材培訓會上提到“六個意識”之一,抓住文體,備課就有了抓手,有了方向,童話閱讀就可以抓住童話的奇妙,人物的真善美品質和道理進行教學設計。
值得肯定的一點就是訓練學生的朗讀,有點到面的訓練,在朗讀中體會和感受童話的魅力。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6
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學習了巨人不在時,孩子們在花園里快樂玩耍的情景,然后,話鋒一轉:巨人回來了,花園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開始學習后面的文章,在學生初步了解巨人的加入給花園帶來的變化之后。我引導學生抓住“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边@句話從“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沒有孩子就沒有春天”兩個方面展開閱讀。學生通過找句、品詞,慢慢地感悟到了文章的主題:巨人不愿意讓孩子到花園里來玩,所以春天永遠不會來到花園里,是巨人的自私換來了寒冬,文章告訴我們有了快樂和美好的事物應該和人分享。應該說,通過這樣的對比閱讀,學生的.語感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對文章主題的感悟也是在自主閱讀,充分思考的基礎上,水到渠成的結果。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也有一些遺憾。
首先,在引導學生對“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沒有孩有孩子就有春天”的相關句子進行對比閱讀的時侯,注重了朗讀的訓練,而忽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描寫冬天的詞“雪花飛舞、狂風大作、鮮花凋謝、樹葉飄落、冰雪覆蓋”和描寫春天的詞如“陽光明媚、草翠花開、綻出綠芽”等這些詞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和運用,也沒有讓學生進行積累。
其次,是在討論問為什么巨人不讓孩子們到花園里玩耍?這一問題時,有學生回答巨人是怕孩子們損壞花園里的花草,這一明顯不符合文章主題的答案時,沒有及時地引導,所以學生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在最后引導學生對冷酷的巨人說話的時侯,許多學生都告訴巨人自己不會損壞花草的,而不是針對巨人的冷酷進行勸說。事后想來,當學生回答巨人是怕孩子們損壞花園里的花草,而不讓孩子們到花園里玩的時候,只要引導他們再去讀一讀,巨人回來之前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的美好景象。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7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學生較為喜歡的童話故事,主要是通過巨人建、拆圍墻的故事,啟示學生克服自私的缺點,提倡知過即改的精神,體會與人共享的幸福和歡樂才是真正的幸福和歡樂的道理。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是讓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探究幸福的真正含義。因此本文的重點是讓學生能深刻地感悟:與人共享的`幸福和快樂才是真正的幸福與快樂。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充分理解和對幸福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我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或是家庭生活,或是收集名人談幸福的基礎上來認識自身的幸福觀點。通過主題論談,不僅訓練了學生思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充分認識自身幸福觀的優劣,使學生對幸福的認識再上一個臺階。通過學生們的各抒己見,他們達成了共識:“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痹趯W習中,大家共同探討,交流想法。不僅把自己的快樂表達出來,還把自己成功的快樂傳遞給他人。我也享受到因為為學生創造快樂而帶給自己的快樂。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8
張田若先生說過:“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笨梢,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學生語文潛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都要從朗讀著手。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在《巨人的花園》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能夠幫忙學生理解課文資料,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從故事中受到教育,體會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及其心理變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學會愛,快樂只有和大家一齊分享了,才會真正快樂。
筆者認為,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能夠幫忙學生積累超多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潛力和表達潛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在《巨人的花園》教學中運用多種朗讀感悟方式,以情導讀,以讀促悟,效果很好。
在《巨人的花園》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學生感悟課文蘊含的深刻道理呢
一、利用范讀,調動學生朗讀的用心性。
在學生心中,老師是最偉大的偶像,他們喜歡模仿老師的動作。筆者認為老師精彩的范讀能調動學生朗讀的用心性。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資料。有時朗讀還能夠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到達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主角。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毒奕说幕▓@》這篇童話的故事情節和優美的語言,能把學生帶入完美的情境,使學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學生從故事中受到教育,體會到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及其心理變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學會愛,快樂只有和大家一齊分享了,才會真正快樂。在教學中,筆者先自己范讀,讓學生明白節奏的把握,再引導學生練讀,感染學生,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用心性,為理解課文資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分主角朗讀,引導學生理解寓意。
小學生是極富想象力的,常常將自己當作故事中的人物來看待,與之同喜同樂。根據這一特點,筆者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分主角讀,讓學生讀課文里描述的巨人和小男孩的語句,把自己當成是巨人或者小男孩,體會他們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讀感悟他們的語言,學生把自己當成是課文里的一員去感受、去理解,讀得入情入境,充分感受到巨人醒悟前的冷酷、無情,同時找讀描述巨人醒悟后言行的語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不要自私,要學會愛,快樂只有和大家一齊分享了,才會真正快樂”的寓意。
三、比較朗讀,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見解。
《巨人的花園》最大的特點是運用比較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比較,如,花園有孩子時和沒孩子時比較,春天來臨時村子的美景與巨人花園的冷清的比較,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比較等。故事所要說明的道理巧妙地蘊涵在這些比較之中。在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比較朗讀,引導學生讀出了自己的見解。
例如,先讓學生對花園變化前后資料進行比較讀,說說花園的神奇變化。隨后讓學生比較朗讀描述花園漂亮的語句、描述花園因為巨人的行為而變得寒冷、荒涼的語句和描述花園又有了春意的語句以及描述花園又變成了冬天的語句,在讀中思考:同樣一個花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不同呢之后,讓學生對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資料進行比較讀,引導學生去感受體會巨人和孩子性格的不同。
為了讓學生讀好課文,收到以讀代講,以讀促解的效果,在朗讀教學中除了采取上面提到的三種朗讀形式,筆者還采取了齊聲讀、個人讀、分組讀、想象讀、表演讀、比賽讀等方式,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9
第三單元一組課文是有關童話的,通過學習,學生了解童話的內容,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我首先讓學生回憶讀過的童話故事,學生馬上說出《灰姑娘》《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裝》等許多童話故事,如數家珍,然后讓學生說說童話的特點,最后總結出:想象神奇;想象豐富,故事有趣;能給人以有益的啟示。之后,再來學習《巨人的花園》,感受童話的特點。
《巨人的花園》講了一個外出旅行已久的巨人,回來后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就在花園周圍筑起高墻,將孩子們拒之墻外。從此,花園里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里。一天,孩子們從墻洞爬進來,春天也就跟著孩子們來了,花園里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他再次把孩子干出花園之后,花園里又被冰雪覆蓋了。后來,在小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隨機拆除了圍墻,花園又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文中語言優美,情節生動,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十分神奇。
一、感知童話的神奇
教學本課,我主要圍繞“神奇”一詞展開教學。同學們,你們認為花園神奇嗎?從哪里感受到了神奇?請默讀課文,畫出感受神奇的語句,再感情讀一讀。
學生找到:
“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蔭,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
同學們想象一下,春天都會有哪些花開?玫瑰開了,月季開了,草翠花開,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夏天呢?孩子們在大樹下玩捉迷藏,捉蛐蛐,開心快樂。同學們,無論春夏秋冬,這里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多么美麗的景象!
“與此同時,鮮花凋謝,樹葉飄落,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一剎那,瞬間被冰雪覆蓋了”,多么神奇!
“小男孩沒有拔腿就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著他的眼神,心理感到火辣辣的。小男孩在樹下一伸手,套數馬上綻出綠芽,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朵”。
這樣讓學生讀一讀,并圍繞所述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再配有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很容易感受到了童話的特點,并將此特點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
二、體會對比寫法的好處
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運用對比進行寫作,如巨人回來之前和巨人回來之后花園的不同景色;春天來了花園內外的不同變化;孩子們進入花園和巨人趕走孩子們后花園的不同景色等等;正是在一次次的對比中揭示了文章的主題。因此,我在上課的過程中緊緊抓住教材的這一特點,運用對比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問學生巨人不再時,花園里是什么景象?孩子們迅速找到在花園里快樂玩耍的語句,之后,我問,巨人回來了,花園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在學生充分讀文的基礎上,找到了巨人回來,花園里是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巨人過著毯子,還瑟瑟發抖。至此,對“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這句話水到渠成。你認為巨人是個什么樣的人?學生馬上意識到巨人冷酷,巨人自私,巨人有快樂不與別人分享,從而感受到對人不能太冷酷,太自私,有快樂要與人分享的道理。通過對比閱讀,對比理解,學生更清晰地理解了課文內容,感受到了對比寫法的好處。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多種形式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品味課文生動、形象、準確的語言。
2、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3、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勵學生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教學重點:
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激發學生閱讀童話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課前游戲:
老師知道大家都很喜歡童話故事,那么我們來做個跟童話有關的小游戲,好不好?看圖片猜童話。請你認真看圖片,然后猜一猜,這是來自哪篇 童話?(課件出示:圖片)
你們知道得真多!是呀,童話伴隨著我們成長,我們快樂著!
老師發現今天的你們格外精神,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張開想象的翅膀再一次飛進王爾德筆下的《巨人的花園》。(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趣中探疑
1、一提到花園,在你的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用你積累的詞句描述一下。啊!太美了,那么巨人的花園又是什么樣呢?
2、指名讀文,你覺得故事中的這個花園怎么樣?
3、交流個體感悟。(可能:漂亮、神奇、變化多端)
誰能帶我們走進巨人漂亮的花園?(交流后課件出示:那里,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
4、集體朗讀:好美的花園呀,讓我們一起去美美地享受這花園的美麗。(齊讀)
5、范讀想象:這一次有了新的要求,同樣讀這幾句話,腦海里要浮現出畫面。請把眼睛閉上,靜靜地聆聽。(教師范讀)你仿佛看到什么了?聞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6、感受歡樂:當學生說聽到了孩子們的歡笑聲時,出示:“花園里常年洋溢著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過渡:看,花園四季交替多正常啊!可巨人的加入就使這個花園發生了變化;▓@是怎么變的,請大家用心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句子。
7、讀文思考:(課件出示)
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 。
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卻 。
當巨人拆除圍墻時,花園又 。
三、交流感悟
1、這可真是一個神奇的花園啊!忽而春意盎然,忽而寒冬臘月。原本一年四季正常交替、景色美麗的花園,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學生匯報)是的,與其說是花園在變化,還不如說是人在變化。當巨人面對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地進入他的花園,他的態度怎樣呢?
(1)再次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
(2)交流,點撥:
態度:生氣
相關語句:“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倮斫狻八奶幪由ⅰ,想象理解巨人嚇壞孩子們的情景畫面。
、谧x好這句話的語氣,正確把握巨人的生氣程度。
相關語句:“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
、倮斫狻凹娂娞痈Z”,想象巨人傷害了可愛的孩子的情景場面。
、谡_把握此時巨人的生氣程度。
相關語句:“喂!你趕快滾出去!”
理解“叱責”,想象此時此刻的巨人發怒的情景。
(3)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讀這充分體現巨人性格的語句。
(4)這三句話什么地方相同?巨人如此強烈地讓孩子們滾出去,是為了什么?(獨自享受花園的美景,不讓孩子們享受快樂。)聽,滾出去!滾出去!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
(引導學生自由交流)
2、師:是啊,正是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粗暴,才一次次地趕走了孩子,也一次次趕走了美麗的春天。老師想和同學們合作讀一讀精彩的句子。男同學讀巨人一次次發火的句子,女同學讀孩子帶來春天不同變化的句子;請大家聽清楚老師的提示,又快又準地接讀下去。
(師生合作讀)
3 、看來有著自私、冷酷的心墻的巨人只能擁有冬天,可是最后春天為什么又來到花園里呢?
請畫出描寫小男孩的句子,猜想小男孩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會說什么?巨人從小男孩的動作中知道了什么?
師指導朗讀:是的,小男孩用無聲的語言和滿樹的桃花讓巨人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他是多么感激小男孩啊,我們一定能讀好第9自然段!
4、情境渲染:真是春風融化冰雪,暖語滋潤心田,醒悟后的巨人變得怎么樣呢?我們男X賽讀最后兩段。
師:巨人終于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孩子帶來春天里一切的美好。
5、揭示寓意:巨人最后明白了什么?
出示: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1)引導學生理解句子。
(2)從童話中領悟道理。
(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別人、寬容的人才會有快樂、快樂要大家分享......)
6、美讀末段:巨人用寬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堅冰。從此,他的花園里又春意盎然,充滿了歡聲笑語,它又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出示畫面)
7、瞧,他們玩得多開心啊,此時的巨人變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了?(寬容、豁達)和孩子們在一起他會有什么感受呢?
我要采訪一下巨人。(現在你和孩子們在一起有什么感受?)
8、總結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四、拓展創新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1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樸實的童話故事,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正是這些對比使故事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顯現出來,但所有的情節變化都以墻為線索,所以我在教學這課時,就以“墻”為切入點。然后,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索出與墻有關的對比變化。結果,有的組發現巨人砌墻前與拆墻后花園情景有了很大的'變化:之前花園風景如畫,之后卻花不開,鳥不來,還有的組發現巨人砌墻與拆墻態度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先前他表現的很自私,之后變得寬容了……然后我讓學生們把自己的發現用列提綱的形式板書到黑板上。最后,再根據學生提出的這兩個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同學們都積極踴躍地說著自己的想法和體會。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整堂課上都是以學生的思維發展為取向,我只是充當了引導者,參與者。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2
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本篇課文是選自王爾德童話集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自古以來,童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章體裁,尤其受孩子們的青睞。這篇童話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巨人擁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但當他看見孩子們在里面玩時很生氣,把孩子們都趕了出去,之后他的自私換來了花園的寒冬,之后經一個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園送給了孩子們,自己也獲得了快樂和幸福。這篇童話要讓學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氣跑了完美的春光和快樂的花草樹鳥,教學生懂得待人要寬容,要學會給予、奉獻。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接觸了不少童話,童話本身以其生動搞笑深深吸引了這些愛幻想的孩子。孩子對童話的濃厚興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師的精心引導,因為孩子們畢竟沒真正掌握閱讀童話的技巧。
在教學時,我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
具體的措施:
。、抓住巨人的言行細細品味,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
。、讓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資料的基礎上懂得完美的東西應與別人同享。
上完課后,蔡老師和石老師給我提了兩條寶貴的意見,第一,在學習“同一個花園,為什么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呢?”這個問題的時候,由于我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出示了“當巨人外出,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時,花園里巨人回來后禁止孩子們玩耍,當春天來臨時,花園里();當孩子們偷偷鉆進花園里玩耍時,花園里又當巨人訓斥孩子,孩子紛紛逃竄時”這一系列的填空,結果好心辦壞事,這些填空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教學過于死板。兩位老師認為,就應在學生讀的基礎上,讓他們自由說說原因,再回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第二,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細品味時,總是從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園里玩,心里會怎樣想,進行朗讀指導,體會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教學方式太單一。
要上好一堂課真的很不容易,今后要多上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3
《巨人的花園》選自王爾德童話集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自私的巨人》。自古以來,童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章體裁,尤其受孩子們的青睞。這篇童話主要講述了一個巨人擁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但當他看見孩子們在里面玩時很生氣,把孩子們都趕了出去,后來他的自私換來了花園的寒冬,后來經一個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園送給了孩子們,自己也獲得了快樂和幸福。
當我將王爾德的原著《自私的巨人》再一次細細品讀后,我深刻感受到課文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刻畫,還是情節發展的走向,改動都是很大的。然而,很明顯原著的內涵更豐富、更廣博深邃。文中的巨人應該是作品的核心,而教材中則是指向“花園”,仿佛巨人已經淪落為花園的附庸,被忽略了。我希望在教學中能還原作品的原貌,通過和原文的對比教學,讓學生走進巨人的世界,通過補充原文中的語言文字的感悟觸摸巨人的人物特點,理解文章內涵,并在理解中進一步感知童話特點,領略童話魅力,進而激發學生對童話的興趣,引領學生走進更多有關巨人的童話作品。
回顧課堂教學有以下幾點收獲:
一、在教學中以閱讀為“經”,以想象為“緯”,引導學生在角色轉換,言語訓練等具體、靈活開放的閱讀實踐活動中感受童話語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倘徉于童話王國,既培養了語感又感知了文本的內涵: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如:在感受巨人自私時,孩子在文中找出描寫巨人語言的句子后,讓孩子來想象表演讀巨人的三句話,并想象巨人會怎么做?讓孩子通過神態、動作大膽地表現巨人的樣子,通過這樣的角色轉換、想象,孩子深刻感受到了巨人的冷酷、自私和殘暴。
二、通過與原文的對比閱讀,讓孩子更深入的感悟巨人的形象。在課文的開頭沒有任何巨人的描述,只說他旅行去了,讓巨人的形象顯得很突兀,在這里我補充了原著中對巨人的描寫“原來他到自己的妖怪朋友科尼西家串門去了,他和朋友一起待了七年。七年的時間里他把要講的話都講完了,因為他的交談是受限制的。接著巨人決定回他自己的城堡了!彼呐笥丫尤皇且粋吃人妖鬼,讓人毛骨悚然。巨人竟然在妖怪朋友那里一住就是七年,即便他說話能力有限,這樣的朋友竟然能讓他也忘了回家?令人費解的巨人。這樣孩子對巨人的'冷酷也就有所理解了。另外在感悟巨人的無私時,我也補充了原文中描寫更為細膩的片段,讓孩子靜靜閱讀,用心感受文字中對巨人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讓孩子深刻感受這是一個貌似自私其實心地善良的巨人。埋藏在內心深處美好的品性被他丑陋的外表和粗魯的言行所遮蔽,孩子的淚水與親吻觸及到巨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善良、溫柔和真摯在一瞬間綻放。書可以讀厚,也可以讀薄,在這里我們就需要讀厚。因為,編者再改寫的過程中刪掉了很多描寫性的句子,留在課本中的僅僅故事的枝干而已,而賴以展示這篇童話優美的文字都被刪除掉了,僅僅是讀課文,學生不能真正感受到經典的魅力。所以,就用展示原文和學生想象相結合的方式盡可能多的重現經典的魅力,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從文中的巨人形象拓展感知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中的巨人形象系列,一起欣賞了達爾的《好心眼巨人》,并推薦了大量有關巨人的作品,孩子們見到他們熟知的那些巨人,興趣盎然,躍躍欲試要讀這些作品。
但是在教學中還有許多不足,在學生品讀補充材料時,應該把節奏再放慢一點,讓孩子充分地品讀、感悟、想象,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領略童話的魅力。拓展部分補充的材料過多,應該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對文本的感悟上。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4
根據課文特點,圍繞“對比”展開教學。包括花園變化前后內容的對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討論,關注課堂教學生成,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立足于學生自身的特點,追求孩子們的快樂源,在文本與學生之間構建了一座橋梁,孩子們多元解讀文本,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自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因此,課堂上呈現了五彩繽紛的精彩場面!翱鞓返恼n堂”營造著“課堂的快樂”。我也享受到因為為學生創造快樂而帶給自己的快樂!361”快樂課堂建設為教學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它可以讓“快樂從這里啟航”。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快樂起來吧,因為學生的快樂會使教師的快樂永不停息。
當然在這節課上,存在有許多不足,這也是我們在常規教學中一直思索探討不得其解的問題:
1、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由于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讀得不夠透,不夠深刻。
2、在引導學生對“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沒有孩子就沒有春天”的相關句子進行對比閱讀的'時侯,注重了朗讀的訓練,而忽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描寫冬天的詞雪花飛舞、狂風大作、鮮花凋謝、樹葉飄落、冰雪覆蓋和描寫春天的詞如陽光明媚、草翠花開、綻出綠芽等這些詞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和運用,也沒有讓學生進行積累。
總之,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在不斷探索、反思、總結,再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成長,我們的課堂也會是真正的高效的、快樂的課堂。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5
《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它通過講述孤獨而自私的巨人與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間的故事,告訴我們快樂需要與人分享的道理。此課我上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教學重點難點是:1、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軌跡,以及這些變化帶來的結果,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2、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感受童話魅力。
在課文文本的解讀上,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在2個課時內讓學生把課文學完,所以我就把巨人的第一次叱責與以后的二、三兩次叱責割開了。而在第二課時開頭通過簡單回顧然后再連上去,整個教學流程就是按照課文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進行的,F在回想起來,我對文本的解讀還是不夠,還沒有抓住一篇文本的提綱挈領性的關鍵詞來展開教學,以致整個教學有著按部就班的感覺,整個教學零散、思路不清,這也說明我們對文本的`把握能力還不行,還需要好好地認真地領悟。
其次,因為受過去中專教學的影響,我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被我的潛意識遮蓋了。課堂上我講得比學生還多,有時本該是學生講的也被我給代勞了,原本還不覺得怎么樣,現在想來真是一個致命的錯誤。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自主的思考和閱讀空間,這樣學生才能對文本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理解,才會讀懂課文。
因為本堂課教學內容較多,所以我上此課的速度較快,這也是我應該注意的一個方面。
再次,對于反面人物如巨人,他們的語言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少正面引導朗讀,而對于正面人物的語言或精彩語言則應該引導學生多懂,并且讀通讀順,品出味道來。
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人文性是語文學科區別與其它學科的顯著特點。所以對于文本特別是童話,其中所揭示的道理我們只要讓學生有所領悟就行了,沒必要問學生生硬的道理、你該怎么做、你會不會這樣做的等這些硬性說教的內容。在“明白的道理”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只需要保留寫“告示牌”這個環節就行了。
最后,一篇課文是單元中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不應把課文和單元割裂開來,而要注意相互的關聯性,這也是教材處理與把握的一個問題。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有時就是單看具體的一篇篇課本,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引起高度注意。
業精于勤毀于嬉,形成于思毀于隨,希望以后能在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在以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更上一層樓!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0-18
巨人花園教學反思02-24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02-25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精選21篇)05-19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5篇11-30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精選14篇)05-06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5篇02-02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5篇04-15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11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5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