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十幾減7》教學反思

    《十幾減7》教學反思

    時間:2025-02-28 09:24:46 小英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十幾減7》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十幾減7》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幾減7》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十幾減7》教學反思 1

      《十幾減7、6》是在學完《十幾減9、8》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來以為將學《十幾減9、8》的`破十法、連減和想加算減法用到《十幾減7、6》,同學們會掌握的挺好,但是實際效果并不如此。如果給一年級學生寫出算式,讓孩子們視算,可能還會算,但如果讓學生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并讓他在腦中想著算式,說出計算過程,對于孩子們來說有點難,這一點我忽略了。另外,在學《十幾減9、8》的計算方法時,基礎打的不好,有些孩子不理解破十、連減或想加算減,以至于不能熟練說出計算過程,導致計算十幾減7、6算式的不熟練,有的出現方法混淆的現象。

      另外,在自主探究13—7=?時,可以舍棄用小棒擺一擺的環節,直接讓孩子在練習本上寫出某種方法的計算過程,這樣一方面節省時間,另一方面能充分進行自主探究,以免有為了形式增加環節的嫌疑,而為了節約時間,又倉促結束,讓人感覺沒力度,還不如直接去掉。

      本節課做練習的時間也很少,知識不練就得不到鞏固,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加強練習,注意當堂檢驗學習效果。

      《十幾減7》教學反思 2

      滿意之處:

      這節課的重點是能利用加減法關系計算十幾減7、6,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減”的思考方法。在教學例3前出示一副點子圖,讓學生根據這幅圖寫出一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為感受“想加算減法”的價值奠定基礎。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感受“想加算減法”的簡捷性。

      不足之處:

      1、這節課的.重點并非算法的多樣性,但仍然通過視頻播放了4種算法,沒有對“想加算減法”進一步展開,交流計算方法。雖然有適時點播,但導致部分孩子難以分清重點。

      2、對于“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法”的比較,由于很多孩子習慣用“破十法”來解決問題,這節雖有引導孩子對二者進行觀察與比較,但是時間關系,沒有連麥引導孩子說發現。

      3、顧慮連麥有延時,孩子說不對,時間較短等,與孩子連麥次數較少,僅讓家長將孩子的答案打到對話框里。

      4、上午半個小時播放視頻加適時點播,將練習題放到下午再鞏固提高這一做法有待反思和改進。

      改進措施:

      1、認真備課,對資源進行篩選、整理,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

      2、切記“貪多嚼不爛”,精講精練。

      3、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多與孩子連麥,特別是總結發現提升之類的問題,多讓孩子說說想法,讓孩子自己去明確體驗。

      4、開展組內教研,及時調整下一步的教學方式。

      《十幾減7》教學反思 3

      這節課是在上完十幾減9的這一課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從以下幾方面體會比較深刻。

      1、我先復習十幾減9的算法、分組討論算法、示范算法、總結

      算法,然后安排大量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掌握算法。上這一節課時我是讓學生同桌說一說自己選擇算法,然后反饋交流,再來計算的。這樣的結果是出現了,多種方法,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2、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當問題產生以后,解決問題便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目標。但由于教師沒有提供解決問題的統一方法,學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賴的.基礎,整個探究空間也有了比較大的自由度。學生既可以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這一問題,也可以“創造”出一種新方法來解決。于是便出現了多種算法,雖然有的算法看上去“笨拙”,卻也是學生自己腦力勞動的成果,而且對學生來說,數學方法可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合適,“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機會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

      3、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評價與反思的過程。學生在展示自己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時,他們同樣也關注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策略。當別人的方法與自己不同時,學生自然會產生“為什么他的方法與我的不一樣”,“我的方法到底有沒有問題”等想法,從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當他們確信自己的做法沒有問題時,則會去評價別人的方法,這實際上學生在優化算法。從這一角度看,優化的算法不一定是統一的一種算法。應該把優化的過程作為一個學生主動尋找更好方法的過程來展開,不要追求全班幾十名學生算法的高度統一,應當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哪怕學生的選擇出現了兩種甚至多種算法。其實,問題并不在于算法本身,而在于這種算法有沒有與學生的知識經驗相聯系,學生喜歡不喜歡這種算法。學生算法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思考習慣等,經過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得到的結果,它植根于學生個體知識經驗,與學生的情感體驗緊密聯系,整個過程是學生創造的過程,這些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只要學生認為合適,自己喜歡,教師就應當加以肯定。

      《十幾減7》教學反思 4

      成功之處:本節課我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重點放在情景圖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一節教學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生利用簡單的遷移就很容易想到并掌握了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課上采用靈活自由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跋爰铀銣p”的方法簡便,但也有少數同學認為先用整十減完再加的方法也有它的優越性。教學中我讓學生討論說出具體的思路,同時并借助身邊的實物進行操作,在探究計算方法時,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

      不足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不精練,不會使用專業的教學術語,比較羅嗦。一個問題學生說完后,我又接著重復一遍,不僅浪費了時間還讓學生感到不耐煩?偟膩碚f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

      記學生:本節課部分孩子們掌握得不好,計算的正確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當慢,令人疑惑的是:相加法算減法是孩子們樂于用的一種方式,并且在上學期對求加法中的未知數練習得也比較多,但是為何現在計算減法就那么難呢?可能對加減法之間的關系還沒真正地理解。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強退位減法的`練習,希望在練習中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再設計: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學生自由表述他們的想法,一方面使他們充分感受加減法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又使學生明確體驗到了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的優越性。

      《十幾減7》教學反思 5

      一、滿意:

      1.備課組選用的教學視頻資源中老師講課思路清晰明了,語言特點、教姿教態也符合學生年齡段特點。

      2.學生上課期間在班級釘釘群踴躍發言,課堂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進行4種計算方法的'嘗試

      二、不足:

      1.這節課堂上與學生連麥互動時,因為網絡問題沒有順利進行

      2.個人講授與視頻資源沒有準確結合,在視頻與麥克風切換之間播放時長銜接不夠準確

      3.殺毒之后依然會有廣告小窗口出現,迅速關掉

      三、措施:

      1.視頻連麥不成功時,可以挑選孩子在釘釘群進行語音發言,雖然耗時,但能更好地隨機與學生進行互動,檢驗學生的聽課狀態,進行實時監督

      2.視頻資源停頓,進行講解時注意時長跟上,操作練習熟練

      3.試著安裝不同安全軟件深入殺毒,攔截廣告

      《十幾減7》教學反思 6

      本節課在前面學習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十幾減8、7、6的計算方法。

      通過一節課的教學,受舊知正遷移影響,學生對于“破十法”和“想加算減”這兩種計算方法都掌握得不錯,比上節課更能表達清楚。但在練習中卻發現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當慢,不如十幾減9的計算掌握得好。就此,我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兩個原因:

      一、這節課的內容是教學十幾減8、7、6,教學內容相對前面更復雜,不像前面學習十幾減9那樣內容專項單一,所以效果不怎么好;

      二、有些學生對于10的組成及有關8、7、6的進位加法掌握得不太好,所以導致計算慢及正確率低。對此,接下來,我打算首先加強10的組成及8、7、6的進位加法的復習,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同時先進行十幾減8、減7、減6的專項練習,讓學生找規律,然后進行十幾減9、8、7、6的計算混合練習,希望這樣能使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十幾減7》教學反思 7

      上一節課,感覺孩子們對于十幾減8、7的口算還是很不熟練的,所以今天的練習課特別關鍵。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我想盡了辦法。一年級的孩子,練習的形式一定得多樣化,才能保證質量。

      這么想,也就這么做了。今天主要的任務是完成練習二的`第6至第8題,讓孩子們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初步的數學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6題,是三個題組,看似數字不同,其實是關系密切的,以前,我總是讓孩子們先計算再比較、發現規律,今天,我沒有這么做,是讓孩子們先比較、發現規律,結果證明,孩子們的觀察力是不容小看的,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找到規律:根據第一道加法算式,可以直接推算出下面兩道相應減法算式的得數。發現了這個規律,再去寫得數,就變得輕而易舉了。我想,通過這樣的題組練習,“想加算減”的優勢在孩子們的心里會得到更大的凸顯。

      第7題,完全是十幾減8、7的綜合練習。我將其設計成比賽的形式,讓孩子們產生更大的競爭意識,這樣更能提高孩子們的口算速度。在比賽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孩子們都是很積極的,我給他們計時,又評出了“口算小能手”,孩子們興奮極了。我想,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們的口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9題,是一次加、減的混合練習,有不進位加、不退位減,也有進位加、退位減,我將其設計成了數學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玩一玩“闖關”,請一組的同學為單位,比一比哪一組能率先順利到達,孩子們的積極性也完全得到了激發。

      看來,口算能力的提高,與死記硬背無關,與大量的題量無關,重在方法的引導,加上科學有趣的訓練。

      《十幾減7》教學反思 8

      一、滿意:

      這節課設計是先讓學生通過蘋果圖,列出一圖四式,復習上學期學習的知識,對這節課用想加算減法進行計算做鋪墊,然后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學習了用四種方法解決問題,老師通過對方法的總結,讓學生感受想加算減法在解決這道題的優勢。最后通過練習,讓學生知道什么情況下用想加算減發計算更方便。

      學生上課期間在練習本上做題,在班級釘釘群里踴躍發言,課堂上通過看視頻講解和老師講解相結合,通過做練習題鞏固這節課學習的知識。

      二、不足:

      1、這節課堂上視頻播放時中間出現畫面不同步卡的的現象。停下來讓學生重新進入直播,調節清晰度。

      2、課堂講解以老師為主,總結也是老師進行總結。

      3、講課語言不夠簡潔。

      4、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想加算減法在計算中的簡便,講解中雖然提到了想加算減法的優點,但是習題中學生還是以破十法進行計算為主。

      5、缺少與學生連麥互動,應該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自己總結想加算減法的在哪種情況下用更簡便。

      6、下午上課以復習上午學習知識,講解習題為主,和學生連麥次數多,用的時間較多。

      三、措施:

      1、出現卡等問題時,及時停下來和學生進行溝通。

      2、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

      3、認真備課上課,做好上課準備,提高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4、多與學生進行連麥互動,多讓學生進行思考和總結。

      《十幾減7》教學反思 9

      具體與抽象之間孩子們已經對十幾減9的口算很熟練了,我以為今天教學十幾減8、7會輕松許多,其實不然。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教得特別累,我想孩子們也一定學得很累吧!

      一上課,我就給孩子們復習了8、7加幾的口算,孩子們的表現還是讓人滿意的,順理成章地引入到例題,例題還是直觀的小號情境圖,然后文字形式出現問題:“拿走8把,還剩多少把?”列出算式并不難,一切都進行得挺順利?墒,當我問孩子們:“你是怎么計算的?”孩子們一下子都愁眉緊鎖了,甚至剛才已經能報出答案的孩子,也是糾結的表情。顯然,完整地表達計算過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幸好,孩子們身邊有小棒,仿佛救命稻草一樣,我趕緊讓他們拿出來擺,因為有了上一課的活動經驗,孩子們的操作還是比較嫻熟的,書本上的思路,孩子們也能擺出。

      等操作完后,我再讓孩子們交流自己的思路,可孩子們還是很難表達清,能根據小棒圖流利地說出算式的孩子并不占大多數。很多孩子明明會操作,卻不會將操作與算理之間建構起橋梁來,這正說明了具體與抽象之間的距離無法逾越。課堂上,我多次結合著小棒的`拼擺,不斷重復著計算的過程,期待能加深孩子們的認知。

      在鞏固練習時,孩子們的計算速度不是很理想,都是慢吞吞地才能說出答案,看來,十幾減9到十幾減8、7并不是那么好遷移的,還是需要不斷地去深化的。相信經過多一些的練習,孩子們會熟練起來吧!

      《十幾減7》教學反思 10

      今天教學的內容是《十幾減8、7》。由于有了前一課的基礎,學生已經能把十幾減9得計算方法學得較好,能把方法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因此學習十幾減8,7比較輕松。本課練習中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將枯燥的計算寓于學生喜歡的活動中,將計算技能的訓練落到實處。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法指導,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在本節課的算法交流中,大多數人能用2種以上的方法來完成十幾減8、7的口算,而且一部分同學對不同的題目會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說明有一部分學生在做題的時候還是會根據題目來選擇相對簡單的或者更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計算,當被減數小于15時,大多數學生用想加算減,因為他們對加法比較熟悉,而被減數大于15時,選擇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我覺得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教學“試一試”15—7,13—7時,放手讓學生運用學習十幾減9的經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學習十幾減7的計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熱情。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算法多樣化,對計算有困難的學生,指導他們通過擺小棒,探索計算方法,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不同算法的優劣,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養學生發表意見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十幾減7》教學反思 11

      本節課在前面學習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

      雖然書本上提供了三種不同的口算方法,但是孩子們似乎對前面兩種方法很難理解,所以,課堂上當有學生列出15-8這一算式后,我就讓孩子們說說是怎樣想的,發現許多孩子知道答案是7,但說不上來是怎么計算的。能說上兩句的,是這樣兩種方法:一是15可以分成8和7,所以15減8等于7;二是想到了8加7等于15,所以15減8等于7,這也就是書本上的第三種方法。至于書本上的前兩種方法沒有一個孩子提出來,于是我就結合書本上的情境圖,引導孩子們理解,但是盡管如此,許多孩子還是不能接受,在后來的《一課一練》的練習中就暴露出來了。

      總之,本節課孩子們掌握得不好,計算的'正確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當慢,令人疑惑的是:相加法算減法是孩子們樂于用的一種方式,并且在上學期對求加法中的未知數練習得也比較多,但是為何現在計算減法就那么難呢?可能對加減法之間的關系還沒真正地理解。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強退位減法的練習,希望在練習中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十幾減7》教學反思 12

      上這節課之前,我以為學生已經能把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說得較好了,那么只要學生能把方法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學習十幾減8,7一定沒什么問題的?稍谏险n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著實讓我大吃一驚。絕大多數學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時候卻沒有這么熱鬧。有的學生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學生還不知該怎么“破十”——減不知減幾,加不知加幾;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時,由于對8,7加幾這方面的知識不是很熟練,想起來也是磕磕絆絆,速度慢正確率也不高?磥砦腋吖懒藢W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口算能力。

      特別是對于“破十法”,我們不能只教給學生“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還要幫助學生認識到這種方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幾減9”,有一小部分的學生雖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們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想到的。至于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這樣做有什么好處”,他們卻不明白,更別說還沒想到的學生了。因為他們沒有體驗或者是有過這種經歷卻不曾思考過“為什么要這樣做”,也就是對“破十法”沒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學習中出現了有部分學生不知道利用遷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該怎么用?磥磉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運用,帶著它走進課堂,幫助學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這樣才能使知識真正地成為自己的東西,才能為自己靈活運用。

      《十幾減7》教學反思 13

      《十幾減7、6》是在學完《十幾減9、8》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來以為將學《十幾減9、8》的破十法、連減和想加算減法用到《十幾減7、6》,同學們會掌握的挺好,但是實際效果并不如此。如果給一年級學生寫出算式,讓孩子們視算,可能還會算,但如果讓學生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并讓他在腦中想著算式,說出計算過程,對于孩子們來說有點難,這一點我忽略了。另外,在學《十幾減9、8》的計算方法時,基礎打的`不好,有些孩子不理解破十、連減或想加算減,以至于不能熟練說出計算過程,導致計算十幾減7、6算式的不熟練,有的出現方法混淆的現象。

      另外,在自主探究13-7=?時,可以舍棄用小棒擺一擺的環節,直接讓孩子在練習本上寫出某種方法的計算過程,這樣一方面節省時間,另一方面能充分進行自主探究,以免有為了形式增加環節的嫌疑,而為了節約時間,又倉促結束,讓人感覺沒力度,還不如直接去掉。

      本節課做練習的時間也很少,知識不練就得不到鞏固,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加強練習,注意當堂檢驗學習效果。

      《十幾減7》教學反思 14

      這節課是在學習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雖然書本上提供了三種不同的口算方法,但是孩子們理解能力差,覺得兩種方法很難理解,所以,課堂上當有學生列出15-8這一算式后,我就讓孩子們說說是怎樣想的,發現許多孩子知道答案是7,但說不上來是怎么計算的。能說上兩句的,是這樣兩種方法:用分解法和想加法

      1、15可以分成8和7,所以15減8等于7;

      2、想到了8加7等于15,所以15減8等于7,這也就是書本上的.第三種方法。至于書本上的前兩種方法沒有一個孩子提出來,于是我就結合書本上的情境圖,引導孩子們理解,但是盡管如此,許多孩子還是不能接受,在后來的《一課一練》的練習中就暴露出來了。

      本節課部分孩子們掌握得不好,計算的正確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當慢,令人疑惑的是:相加法算減法是孩子們樂于用的一種方式,并且在上學期對求加法中的未知數練習得也比較多,但是為何現在計算減法就那么難呢?可能對加減法之間的關系還沒真正地理解。

      《十幾減7》教學反思 15

      一、教學背景

      在2025年春季學期的數學課堂上,我教授了《十幾減7》這一內容。本節課旨在通過具體情境引導學生掌握十幾減7的計算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

      二、教學目標回顧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掌握十幾減7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導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過程反思

      情境導入的有效性:

      在課堂開始,我通過創設一個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如分蘋果、買文具等),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情境導入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十幾減7的實際應用,還為后續的計算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算法探索的多樣性:

      在算法探索環節,我鼓勵學生嘗試多種計算方法,如“破十法”、“平十法”和“想加算減法”等。

      通過比較不同算法的優缺點,學生逐漸認識到“想加算減法”的簡捷性,但仍有部分學生習慣于使用“破十法”。這提示我在后續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加強算法優化的引導。

      練習設計的針對性:

      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從基礎計算到實際應用,旨在鞏固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數學應用意識。

      然而,在練習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對于復雜情境下的十幾減7計算仍感到困難。這可能是因為我在練習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認知發展水平。

      師生互動的充分性:

      在課堂上,我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但由于時間限制,部分學生的發言機會較少,導致他們的'想法和困惑沒有得到充分的表達和解決。這提示我在未來教學中需要更加注重課堂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給予更多學生發言和展示的機會。

      四、改進措施

      加強算法優化的引導:

      在后續教學中,我將通過更多實例和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想加算減法”的簡捷性和實用性,逐步引導學生優化計算方法。

      調整練習設計:

      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認知發展水平,我將設計更加分層次的練習題,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增加師生互動機會:

      在課堂上,我將更加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給予更多學生發言和展示的機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融入生活情境:

      在教學中,我將更多地融入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

      五、總結

      通過本次《十幾減7》的教學反思,我深刻認識到在教學中需要注重情境導入的有效性、算法探索的多樣性、練習設計的針對性和師生互動的充分性。只有不斷反思和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十幾減7》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十幾減7教學反思04-03

    《十幾減8、7》的教學反思04-05

    十幾減8、7、6教學反思04-06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03-26

    十幾減9教學反思07-17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05-26

    《十幾減9》教學反思03-12

    《十幾減九》教學反思03-27

    《十幾減9》教學反思05-26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