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生周活動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生周活動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生周活動心得體會1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第三條是關愛學生,的確,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教育而言,愛更是其核心,其靈魂。我國著名教育學林崇德教授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每個教師都知道要關愛每一個學生,但是,真正做到關愛每一個學生是很難的,臺灣教育家高震東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作為教師如果能做到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愛,那就是真正的愛學生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媽媽對待孩子是打從心里疼愛。從骨子里喜歡,所謂“孩子是自己的好”就是最好的證明,媽媽對自己孩子的這種“真愛”是不講代價,不計得失,不圖回服,含辛茹苦,辛苦一生,只求孩子成材,將來過得比自己更好,這種愛是天地之間至純至真的愛,是最崇高和偉大的愛。一個老師,如果有了對待學生如同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神圣的情感,就會平添一種責任,平添一份壓力,就會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學生教育成人,培養成材,學生進步了,他會發自內心的高興,學生有缺點,他會溫和地指出,而不是粗暴的批評。
關愛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情感品質,可關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偏不袒,做到教育公正,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這種情感品質。
首先,要優化師生關系。師生之間應建立自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要善待學生,關心學生,要傾情弱勢學生,包括孤兒、單親家庭的孩子,特困家庭的孩子等。我們班單親家庭的孩子有4名,但成績都不錯,我經常鼓勵他們,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此外,還要寬容犯錯的學生,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要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學生是成長中的孩子,難免要出錯,要允許學生犯錯,要尊重學生,這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體罰、辱罵學生,不大聲訓斥學生,不冷落學生,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要因材施教,尊重鼓勵后進生,在工作中盡可能捕捉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使他們自覺向優秀生轉化,對于優秀學生,教師的愛應該是適時和適當的提醒與批評,對于他們身上的`缺點要大膽地批評,不能心軟。
其次,要以身示范,“身教重于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就說明了以身示范是強有力的教育手段,其實,教師每一次贊許的點頭,期待的目光,會心的微笑,都會使學生受到激勵和鼓舞,一個愛學生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愛。
借學校的搞“愛生周”這個活動,我深刻地感受到:關愛學生,其樂無窮,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能滋潤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心靈。有了愛,師生才能以誠相待,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不是一周的事,而是一生的事,是一種責任,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出更多的愛的方式。
愛生周活動心得體會2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了教育事業的主題。教師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體,就是用自己的才德、學識,通過言傳和身教去啟迪、感化、熏陶和塑造學生的心靈。教師的師德如何,對學生的成長和發育有著很大的影響。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的那樣:"這種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是無論什么樣的教科書,無論什么樣的思潮,無論什么樣的獎懲制度都代替不了的。"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
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學校教育學生主要通過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通過教師一定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對學生知識結構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就是通過教師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舉止等對學生進行熏陶。
師德的內涵是豐富的,但我認為高尚師德的核心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愛!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根,是教育永不枯竭的源泉。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在朱小蔓《教育職場——教師的道德成長》一書中我看到,教師對學生僅有本能的愛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理性的愛,"教師的理性之愛是指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僅僅是出于人對人、成人對兒童的自然之愛,更為重要的是具有理性的自覺之愛。這種愛不是母愛,但勝似母愛,她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她超越了母愛的盲目性。她是教師在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了充分認知、對教育本質有了真正領悟、對教師職能和角色有了清晰把握的基礎上形成的理性之愛"。學生一旦體會到教師的這種真摯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實現教育育人的根本功能。
在教育的這片原野上,是愛催開了學生青春的花朵,是愛點燃了學生前行的路燈,是愛照亮了學生純潔的心靈。在從教的十幾年里,我時刻提醒自己:講臺下,我所面對的不止是幾十雙求知的眼睛,而是一個需要用師愛來傾注的浩瀚的海洋。對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責備,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苛求。用師愛為他們引路,用師愛在他們的心里譜寫一曲最美的歌。我現在教的高二的一個學生曾經這樣說,“我是一個特別不愛學習的學生,一拿起課本就犯困,但我特別喜歡聽您的課。我喜歡聽您叫我孩子,讓我覺得很幸福,我知道老師很愛我,所以我不可以對不起您!
另一個學生在我辦公桌上留下字條說,“我喜歡恩師批評我,老師就像父親,嚴肅卻不乏仁慈,從你那里知道了我可以委屈但不能言放棄,也可以感受到你不吝賜予的溫暖與信任。都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悉心教育我兩年了,在此,我是否可以喊你一生‘父親’?”
還有一位學生這樣說,“老師,我雖然在本次階段性測試中名列前茅,但從與你的交流中我知道了什么才是優秀,失敗時不低頭,成功時不驕傲。老師,請你放心,我會把目標定的更高,要求自己更嚴格,下次再看我的表現!”
這些很質樸的話,卻讓我感動。這些都是師愛的結晶,它讓我明白: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愛是世上最偉大的語言,是激發潛能的最好動力。
今天,師德教育的'春風吹拂著校園,師德學習在廣大教師中已蔚然成風,于是我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的潮流中,和其他老師一起努力提高著自我。它讓我明白:在教師的崗位上,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沒有顯赫的聲名和地位,也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當教師就要排除追名逐利心理的干擾,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心情來干實實在在的事情。它更讓我懂得:教師,是一個神圣的稱呼。當老師只有懷著一顆堅定的責任心,仁慈、寬容的父母心,淡泊名利的寧靜心,才能一生心胸坦蕩無邊,心情也會暢快自然。當你用心去愛你的學生,你一定會收獲一種為人師的幸福和自豪。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熱愛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有什么理由不去愛我們的學生呢?
讓我們用智慧和汗水,去澆灌希望的奇葩,用愛心與執著,去點燃理想的火把;讓我們用高尚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為我們的學生構筑一座愛的天堂!
愛生周活動心得體會3
熱愛教師這種職業是因為熱愛學生,崇尚教師!白鋈颂、化春蠶、當蠟燭”。這句看似平淡但細品后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話語,成為我踏上教育這片熱土以來一直信奉和恪守的座右銘。做班主任幾年來,充滿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愛,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中外教育家也一再強調“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作為班主任總把愛心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放在首位,“愛學生”就是為學生的將來著想,不能片面追求成績,還應提高道德水平,身體素質,學會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我班王現玲與小賣部發生誤會,晚上11點渾身哆嗦不省人事,送到醫院我一直陪到天亮;另一名女生多次談戀愛夜不歸宿,為了更好做工作,我們圍著操場走了3個小時;趙璨同學因為壓力大,家長不理解,很壓抑,發現后溝通交流多次,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并且每周向我匯報兩次學習情況等等。我既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又是人生指引者。
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其中有部分學生表現差,學習成績差,即所謂的“差生”。對于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關愛“差生”,絕不放棄。因為我始終相信:“差生”是“有待提高的`學生”,是“后進生”,是能夠轉化的。給后進生足夠的尊嚴和信心“實際上就是嚴中有愛,愛中要嚴,寬嚴相濟!
加強自身建設,我堅信一個好班主任應該首先是好老師,深知“要想學生一勻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钡牡览,所以工作上愛崗敬業,備課精益求精,每節課都精雕細刻,努力上成精品課,讓學生無可挑剔。我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做好學生的表率。
愛生周活動心得體會4
踏入教師行業已匆匆數載,班主任也擔任了幾年,幾年的礪煉讓我深深感到,教師的工作的瑣碎、繁雜,每日面對那一群年齡差不多,思想卻各異,性格也不同的學生,處理他們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一顆真正關愛他們的心,就很容易感情用事,在處理問題學生時急躁魯莽。我覺得要使一個班級有良好的班風,有強大的凝集力,一直不斷前進,班主任除了做好一些常規工作外,還應有一顆愛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學生中間,多理解他們,使他們愿意把你當作他們的好朋友,愿意與你交流。
一、“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一下,或許會真正走近他們。
作為一名教師,要尊重學生人格,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關心學生學習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鼓勵,使學生逐漸對老師產生一種親切感、安全感。班主任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就能喚起他們的自信,更能激勵他們發奮學習,戰勝困難的決心。相反,如果班主任不信任、不尊重學生,尤其在公共場合,哪怕是無意識地用羞辱的語言去刺激學生,在學生面前,你就失去了為人師的最基本的素質。當然,朋友關系并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要嚴出于愛,愛寓于嚴,嚴而不兇,寬而不松,嚴在當嚴處,寬在當寬處,一分嚴格之水,再摻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釀成教育的甘露。
班主任與學生畢竟是兩代人,更何況班主任與學生所具有的`學識不相同,人生閱歷、性格、修養各方面存在著差異,諸如此類還有許許多多的不一致,當然會產生思想觀點的不一致,看問題角度不一致,解決問題方式也不一致,于是,許多矛盾便產生了。此時,如果多一點理解,經常想想自己是他們那個年齡時,面對班主任的教誨是怎樣一種心態,樂意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厭惡反感什么樣的方式,恐怕就不會埋怨了。班主任應該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學生。沒有歧視,沒有偏愛,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心,能夠放得下班主任的“架子”,洗去臉上的“古板”,與他們一起迎接歡笑,一同承受苦惱,這樣才能真正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誰都知道“理解萬歲”這個口號在當今學生中很受歡迎,這表明當今青年學生渴望與成年人溝通,具有填平代溝的良好愿望。尤其是學生在遇到失敗、受到挫折時,更希望有人去理解他,這時班主任若能及時地表示關切、理解,伸出熱情之手,力所能及地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必然會獲得比平時更難以獲得的良好效應——學生對班主任的感激,進而是尊敬,師生間的情感會更加貼近。
二、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民主的環境,也讓他們為自己“辯解”幾句
班主任也是平凡人,處理問題也會帶上一些自己的主觀色彩,如果事實和班主任了解的不一致,那么不僅僅是學生受委屈,而且班主任也將面臨著信任危機。學生首先是人,也有自己的自尊!稗q護”不僅能讓班主任多方面了解事情真相,有助于解決問題,也可以是學生維護自己的權利和自尊的手段。做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自尊,學生懂得自尊,班主任應當高興。如果班主任不管青紅皂白地訓斥學生,甚至將本應有的解釋也當作狡辯,那么不僅對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無益,還會嚴重地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師生間產生隔閡,信任不再。
三、多賞識學生,讓表揚和鼓勵助學生走向成功之路
每個人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學生也是一樣,班主任不要總是要帶著挑剔的眼光去看他們。學生是非?释p識的。當然,對好的學生給予賞識也許不難,而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更要多給一些關愛、賞識,因為他們更需要鼓勵,更需要信心。一個信賴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效應。讓每一個學生都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是一個班主任的職責。
四、把班會課還給學生,班主任只是他們中的一員
在班會課上,很多時候,班主任總是一個人從頭講到尾,結果,犯過的錯誤照樣犯,講過的道理沒有多少進入了學生的腦海。如果班會課來討論問題,讓每個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進行總結引導。讓學生在班會課上發表意見,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營造良好的班會氣氛,有利于強化班級的凝聚力,有利于學生接受教育。
幾年來做班主任工作,我還體會到,對學生有一份愛,再加上扎實努力的工作,與同學建立起了團結、親密的師生之誼,那么他們有什么想法、要求就會主動找我們談心,尋求幫助,同時我們也深入到他們中間,關心、了解每一個同學,師生關系融洽,嚴而有格,嚴而有情,班集體的總體成績也就會有較大進步。事實證明,關愛學生,理解學生,主動的去做他們的一員,才能真正贏得他們的敬重,才能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的前進,才真正盡了一個班主任應盡的職責。
從總體上說,班主任和學生要建立一種新型關系,從此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探求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特別重視師生關系,試著走近他們,走進他們,和他們做朋友,和他們一起成長!
【愛生周活動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愛生周”活動心得06-14
愛生周活動心得:我的學生觀09-16
“愛生周”教師工作心得體會03-18
珍愛生命心得體會01-19
珍愛生命的心得體會01-17
“愛生周”活動心得:愛崗敬業為人梯,甘當紅燭照學子06-14
愛生學校項目遠程培訓心得體會-愛生學校理念與規劃學習心得07-14
珍愛生命預防溺水的心得體會03-09
珍愛生命心得體會(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