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上三單元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上三單元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上三單元教學反思1
本單元的主題是智慧人生。選文都是一些文質兼美的經典故事。有教會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的《父子騎驢》;有教會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的《一只梅花鹿》;有讓我們知道“不同作法有不同結果”的《三袋麥子》;還有教會我們堅忍、清白做人的古詩《竹石》,以及教會我們要控制自己情緒,不亂發脾氣的《釘子的`故事》。
這些故事充滿思辨,飽含哲理。不僅僅是人生的智慧,而且也是人生的修養。
學生們在學習這些故事中受到啟發,受到教育。學習用辯證的觀點來認識事物,學會思考與選擇,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與思想水平。
這個世界像一個萬花筒,豐富多彩,變幻無窮。孩子們用他們那雙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注視著這一切,他們覺得新鮮、奇妙,也充滿了許多疑問。童心看世界,有童心的理解。這個世界充滿了奧秘,也充滿了智慧。我們不但要讓孩子們保持水晶一般純潔的心,還要教給他們許多人生的智慧,做人的道理,讓他們變得更聰明、更可愛。
本單元的課后問題重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一些難于理解的地方。特別是進一步體會一些有深度的表達情懷的詞句。也有適當的拓展題,讓學生把從課文中學到的內容應用于觀察體驗更廣闊的世界及自己身邊的生活。把自己擺進去,達到開闊視野、拓展襟懷、用科學的方法認識事物的目的。
“積累與運用”中的“綜合性學習”和“習作百花園”聯系緊密,教學時可以拉通進行。
六年級上三單元教學反思2
1.在教學設計上,我創設了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去學習新知識。
2 .在呈現這些單詞時,我以舊引新,通過復習上節課的時間來呈現新知;注重培養他們書寫習慣,因此在板書呈現方面全部放在四線三格中。對重點單詞講解詳細,如newspaper,從new開始先變復數成news然后再加上紙paper.并拿出一張新報紙和一張舊報紙,詳細講解何時用作可數何時用作不可數名詞。這也是我本節課講解最大的亮點之處,也是講解最成功的地方。并按音節教單詞,來降低知識難度,如:dictionary我把它分成四個音節dic_tion-a_ry學生在短時內記住單詞。呈現之后我讓學生以聽的形式來模仿單詞的發音。聽力是英語教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它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注意力集中起來。事實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也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3 .在整節課的流動行程中,我主要是運用任務型教學,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來幫助學生學會知識,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并且這些任務之間是存在著一定的'關系的,它們由易到難,以遞進方式上升,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
4.在教學中,要體現真實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從學生已經掌握的本單元的知識入手結合舊知識來創設購物場景。教師設計的活動真實有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到親切而自然。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在單詞教學的過程中花了很長時間,導致后面的教學任務有些緊,時間不足,特別是最后,讓學生自己去運用的部分時間過少。其次,把購物知識忘了許多,小黑板太小不能一面展示,沒起真正的作用.
六年級上三單元教學反思3
《蠟燭的變化》是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蠟燭變化的研究認識物質的變化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物理變化,另一種是化學變化。并能辨別身邊看到的各種變化屬于哪類變化。
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使用教材提供的典型物體——蠟燭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為什么這樣做?因為蠟燭在燃燒時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現象:一種是形態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的產生。由固體變為液體,又由液體變為固體,變來變去還會變回來。另一種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例如:蠟燭在燃燒的時候產生的黑煙是顏色的變化,在燃燒時產生火苗又是發光發熱的變化,這些都符合第二類性質。學生通過這兩個實驗,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是有新物質產生,什么是沒有新物質產生。本課的重點難點也就突破了:能夠變回來的就是形態的變化。
接著我又引導學生思考還可以借助哪些物體來驗證上面的結論。學生一下子就想出了水、白糖、鹽等。接著學生選擇白糖來研究,把白糖放在金屬勺里,用點燃的蠟燭燃燒白糖,觀察白糖有什么現象發生。學生發現剛開始白糖由固體變成液體,也是形態變化的過程;接下來又發現,白糖繼續加熱會改變顏色,由白色變成深褐色、黑色,這又是產生新的物質變化,顏色的變化。
應該說在實驗的同時學生體會到了白糖既有形態變化,又有產生新的`物質變化,即學到知識又學到了本領,對學生今后生活有很大的幫助。當然,本課的實驗很多,活動量大,不過大多數都很簡單,易于操作,因此我把每一個實驗的主動權都交給學生,讓學生全身心地經歷和體驗,在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中,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得已充分的展示和培養,體現了科學探究式學習不僅僅是追求一個結論,更重要的是一種體驗,一種感知,一種認識的過程。
總之,我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始終遵循科學的要求——探究,這個要求來設計教學過程。始終將自己放在引導者的角色上,通過與學生的對話,指導學生來展開研究。
【六年級上三單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08-24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04-20
語文第三單元教學反思04-03
單元教學反思08-24
上單元教學計劃09-21
《統計》單元教學反思09-11
面積單元教學反思08-25
語文單元教學反思08-25
《圓》單元教學反思04-15
英語單元教學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