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管理學習心得] 無為而治:從制度設計入手
[管理學習心得] 無為而治:從制度設計入手
作者: 陳文生
當一個人不與社會發生關系即獨自一人時,無所謂“性本善”或“性本惡”,其任何行為都是出自“本能”,即“自利”使然。評判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只有根據這個人融入社會、與他人交往之后的表現才能辨別。如果這個人的“自利”行為損害了“公利”,可以謂之惡,損公肥私行為多了,則成了“壞人”;反之,為“公利”不惜犧牲“自利”,則謂之善,善事做多了,人們自然稱之為“好人”。作為一家企業,當然希望每個員工都是好人,然而事實上不可能要求員工只為“公利”做奉獻而放棄“自利”,因為“自利”是員工的“本能”。
如何做到在保證企業獲得“公利”的前提下,又能滿足員工的“自利”呢? 先看以下幾個也許已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
例一,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降落傘合格率為99.9%,這就意味著一千個跳傘士兵中會有一個因為降落傘不合格而喪命。后來軍方改變了降落傘的出廠檢查制度:每次交貨前,從降落傘中隨機挑出幾個,讓廠家的負責人親自跳傘檢測。從此,降落傘的合格率達百分之百。
例二,早前英國政府雇傭私人船只運送犯人到遠方目的地,按照裝船人數付費,多運多付。不久發現,犯人在路上的死亡率很高,即使派官員上船監督限制裝船人數,還是有偷偷塞人的情況。后來他們改變了一下付款程序:按抵達目的地的人數付費。自此之后,犯人的死亡率大幅下降。船主為提高犯人的生存率,還在船上配備了醫生。
例三,華為公司是我國的成功企業。該公司對員工的激勵方式是“1+1+1”機制,即薪酬由工資、獎金和股票分紅三部分構成。在這種分配制度下,員工工作不僅是為拿到基本工資,獎金使得員工產生主動提高業績的動機,而股票紅利使得員工也主動關心企業整體業績,自覺自發地努力工作,從而公司得到迅速發展。
從以上例子不難發現,軍方、政府之所以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公司之所以能迅速地得到發展,得益于科學的制度設計。其核心在于保證“公利”不受損害的條件下,才能滿足“自利”的獲取。華為公司更是把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綁在一起,形成“命運共同體”。以上各例的雙方,都是把本來雇方對傭方的監督行為,轉化為傭方的自覺行為。從而,雇方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
其實在酒店管理實踐中,也不乏科學的制度設計。比如酒店對營業部門不僅下達銷售指標,考核其工作量,還下達促使部門自覺控制成本的利潤指標。再如,營銷部制定業務員的薪酬制度是“基本工資+業務提成”,促使業務員完成銷售定額的同時,為爭取超額獎金而努力增加銷售額。同理,客房部房務員在完成清潔房間數定量的情況下,愿意為取得超額獎金而努力增加定額外的清潔房間數。
實踐證明,“無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必須建立在“制度有為”的基礎之上。如果軍方沒有改變降落傘出廠檢查的制度、政府沒有改變付酬程序的制度,如果華為公司沒有薪酬的“1+1+1”機制,則不可能有“無為而治”。
總之,要想達到“無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必須從制度設計入手。
【[管理學習心得] 無為而治:從制度設計入手】相關文章:
設計變更管理制度05-17
設計學習心得11-08
學校制度學習心得03-21
網頁設計學習心得12-21
管理規定學習心得04-12
《管理溝通》學習心得08-09
戰略管理的學習心得02-25
管理培訓學習心得05-15
車庫管理管理制度08-10
綠化管理管理制度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