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教條示龍場諸生有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教條示龍場諸生讀后感(精選7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條示龍場諸生讀后感(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條示龍場諸生讀后感1
立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惟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
簡單幾句話告訴我們立志的重要性,心之所之,心之所向,即個人或團隊都要有一個既定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心中有志,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才能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如王陽明先生所講:心有所思雖然停留在意識中但有著不可小覷的力量,心中所想還要付之于行動,朝著既定的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一步步接近目標,達成目標。如同團隊發展,團隊中從上至下都有明確的.目標,并且所有人員都向著目標前進,最終團隊也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也會取得成功。
勤學
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游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既然有了明確目標如何實現?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在工作中切勿以過往資歷,過往成就夸夸自談,更不可依仗聰明敏銳優勢貶低輕視他人。時刻應以謙虛勤學的態度去他人之長,清自身之短,尤其在現在復雜多變的汽車市場,只有通過不斷學習,虛心借鑒成功案例才能完成團隊志向。
改過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于無過,而歸于能改過。
在工作中我們應當做的是去清晰認識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隱藏不足,隱藏不足只會讓我們不能清晰認識自己,影響團隊的成長喪失團隊的戰斗力,我們要通過發現問題然后去改正問題,不斷糾錯,不斷提升才是團隊漸循漸進的發展之道。
責善
使吾而是也,因得以名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責善,朋友之道,然需忠告而善道之。
責善當是朋友相處之道。也是職場相互提升之道,在工作中一路扶持,真誠的互相指出錯誤以求改善。指出錯誤目的是避免以后再出現,而不是顯示威風,盡心盡力體現你對他的關心愛護,采用委婉的表達方式,使團隊成員能聽勸告并付出行動,自己弄懂道理并能改正,有感觸而不發怒,在團隊出現錯誤時切勿當眾批評。
以上是這次學習的收獲,通過這次學習日后工作謹記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并學以致用。
教條示龍場諸生讀后感2
1、聽導讀 《教條示龍場諸生》
2、談心得
今天開始認真學習陽明先生的思想體系。陽明先生《教條示龍場諸生》這篇文章是他在“龍場悟道”時為龍岡書院的學生所書,讀完,感覺如被圣人當面示教一樣受教,收獲甚多。先生對立志、勤學、改過和責善作了全面的引導。
關于立志。先生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即是說,人如果不立志,就像沒有方向的船和沒有龍頭的馬,終究達不到目標,只要立志成為圣人,就可以成為圣人,立志成為賢人,就可以成為賢人。所以,我們來到世上,就應該志存高遠,敢于擔當,立志為社會為人類作貢獻。企業家更應如此,要經常問自己:“你為國家為社會貢獻了多少?“公司的使命是什么?”“世間各種美好,哪個由你創造?”
關于勤學。先生說“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于學!薄安灰月敾劬轂楦,而以勤確謙抑為上!薄捌堄兄t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說的是人要成為君子,必須虛心學習,勤學好問,善于學習別人,善于查找不足,忠誠守信,樂觀豁達,表里如一,即使他的資質略有不足,也可成為賢人。我們現在處于知識經濟年代,新知識不斷“撲面而來”,不更新知識,很快就會落伍,必須堅持終生學習。
關于改過。先生說:“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币馑际谴筚t大能的人也可能犯錯,沒有誰能免除,然而過錯對賢能之人沒有造成不良影響,是因為他們能知錯就改。不以沒有過錯為貴,而以善于改正錯誤為貴。所以,我們應該“吾日三省吾身”,要經?吹阶约旱'不足,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適時“歸零”,懷有空杯心態,方能達致更高境界。
關于責善。先生說:“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薄肮史灿撊酥,攻發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薄爸G師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隱耳!蔽业睦斫膺@段有三重意思,一是說對于朋友,我們應該互相監督、提醒,使對方品格臻于至善。二是說如果直言告訴朋友過錯和缺點,痛罵他的過錯,讓他無地自容,即使他表面服從,但內心抵觸,反而達不到效果,所以不要揭別人的短處,攻擊別人的隱私。第三重意思則表現了陽明先生的“豁達”,他說在老師面前提意見,直言相諫不能說是冒犯,如果老師做錯了,也能夠接受和改正錯誤。這段話體現了陽明先生的大智慧,一是教導了與人相處的道理,人應先自我檢討,洗去自己的污垢才去幫助別人去掉塵埃,且應該以誠相待,婉言相勸。二是對待別人的批評應該有“海納百川”的心態,在包容心態下不斷修正自己,做人如此,做企業更如此。
以上是我學習《教條示龍場諸生》的一些體會,希望得到各位同修的指點。感謝立平老師的導讀。
教條示龍場諸生讀后感3
我是通過關注集團的“致良知”微信公眾號開始,學習和了解明陽先生的文章。通過近期來的學習,感悟頗深,F將讀完《教條示龍場諸生》這篇文章的感悟,記錄如下:
該文通過: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四個方面闡述了明陽先生對學生的期許和勉勵。如今體會,也是包含很實用的道理。第一:感覺類似于我們目前廣泛使用的PDCA管理法:計劃、實施、檢查、改進。不由的感嘆我們中國古代學者的驚人智慧。再深入閱讀,發現文章的含義不僅于此,他不只是講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是一種人生哲理的深刻闡述,字字觸動我的內心。
立志-樹立志向
他不僅是要給我們的所做的事情樹立一個目標,更是對我們人生的目標進行的一個策劃。每個人的人生起點及狀況各有不同,當然也不可能樹立同樣的人生目標,但是我們每個人可以酌情樹立一個通過自身努力可以達到的'、切實可行的目標,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在目標設立之前,我們的志向要是正確的,也就是我們要有端正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果志向錯了,越努力就距離成功越遙遠,偏離了方向,將無法到達終點。作為一名遠通集團的老員工,要樹立與集團共拼搏、共患難、共輝煌的堅定志向,就像我們《遠通之歌》里唱的:“遠通成長我成功”。再有能力的人,都需要一個好的平臺來展示自己,所以維護這個平臺,人人有責。只有大家團結一心,志同道合,才能讓這艘大船一帆風順,我們每個在船上的人才能平安前行。有了正確的志向還不夠,我們還要將志向付諸于行動進行實施。也就是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在自己的崗位上,設定短期及長期的工作目標,盡職盡責,為整個集團的發展添磚加瓦。作為一名主管經理,除了自我努力以外,還要帶著自己的團隊勇往直前,帶隊伍是一個部門負責人的首要任務。我們不能只是超人,我們還要當好一個教練。
1、 勤學-即勤奮學習
上面講到了立志,既然樹立了目標,就需要去努力,努力的過程中需要方式方法和經驗,同時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充電來完善自己,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在自己提升的同時,注重對員工的培訓,帶領整個隊伍不斷學習,進步。
2、 改過-即改正錯誤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不可怕,只要勇于面對和改正,錯誤終究會成為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經驗積累。有的人,永遠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整天生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沾沾自喜中,這是非?膳碌氖虑。人要一天三省,能夠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理性的面對是與非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自滿自大,嬌縱浮躁,只會讓自己的錯誤越來越嚴重,從而最終鑄成大錯。還有的人,當聽到別人指出的錯誤時,自己也能認識到自己錯誤,但是就是不愿意去改正,覺得唯我獨大,聽不進別人的忠告。以上兩種人,都是不可取的。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理解集團管理層對我們的監管和指正,所謂旁觀者清,集團指出我們的問題,不代表否定了我們的成績,只是覺得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一些。這時候我們要虛心接受,并認真改正。糾正錯誤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當我們改正了一個錯誤時,說明我們又有了新的起點,更高的起點。想想也是一件和令人振奮的事情。
3、 責善-即善意的責備
在我們指出別人錯誤的時候,要婉轉一些,最好用一些被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我們的最終目的是出于好意的提醒,不要因為方式的不恰當,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好事變成了壞事,那就有悖初衷了。在日常的工作中,作為一名管理干部,在指出員工的錯誤和不足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力求讓對方“有所感而無所怒”。力求讓員工對于我們指出的錯誤能夠由衷的認知,對于我們的管理工作達到讓被管理者“心服口服”。如果只是簡單的“以暴制人、以權壓人”也許短期內從表面看不出什么,可是時間久了,員工就會爆發出心中的不滿,或者不爆發,也會帶著情緒工作,影響了工作效率和客戶滿意度!皼]有滿意的員工,就沒有滿意的客戶”。所以,我們要不斷的總結和學習管理經驗,注意:語言、態度、方式,溝通三要素。
以上陋見,望予指正。
教條示龍場諸生讀后感4
“立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毕壬脙删浜唵蔚脑捳f明了立志的重要性。心中有志、心之所之、心之所向,即人要有一個既定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有明確的目標和理想,才會有前進的動力!傲⒋笾尽彪x不開“立小志”。我要求學生在每個階段“立小志”,寫“立志勤學卡”,其實也是讓學生要明確近期的學習目標。當階段性目標逐漸實現就會促成質的飛越。當然,“大志”就是我們的遠期目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所有的“小志”都是為實現“大志”做準備。求學時,我立志成為一名教師;現在我成為一名教師,更應該思考要成為一名什么樣的教師,心有所思是不可小覷的力量,心有所思還要付諸于實踐,朝著立定的目標,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標,達成目標。
“勤學”
“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有了既定的目標,還要通過學習不斷創新。在工作中勤奮學習,不抱怨,盡己責。不要好大喜功,更不要因小小成就就沾沾自喜、洋洋自得。時刻以謙虛勤學的態度習他人之長,清自身之短。尤其在教學過程中,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學習,以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改過”
“故不貴于無過,而貴于改過”。在工作中應當做是去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隱藏自己的不足,通過問題折射出自己的問題從而改之。虛心聽取別人的教誨,在教學中汲取經驗,不斷的完善自己。
“責善”
“‘責善,朋友之道’,然需‘忠告而善道之’”。責善是朋友相處之道,也是互相提升之道,扶持之道。在工作中,對別人建議和意見應注意語氣,避免傷害到他人的自尊心,盡量的采用委婉的方式代替強硬的方式。
教條示龍場諸生讀后感5
一篇好文章、一本好書,在不同的時期閱讀,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取得不一樣的收獲。學校將《教條示龍場諸生》這篇文章作為我們致良知學習的第一篇,是非常合適的。陽明先生的“立志”、“勤學”、“改過”、“責善”這王門四規,寄托了陽明先生對世人的良苦用心,這看似毫不出奇的八個字,闡釋了貫穿指導一個人一生的基本理念。深刻正確認識,反復領悟精髓,行之必定對我們今后的工作、生活、學習等產生巨大促進作用。
首先陽明先生所說的立志,不是簡單的對工作的策劃,而是可以理解為人生的一場策劃,雖然作為普通人,我們無法個個都立志成為圣賢,但所立志向至少要向善而非作惡,所謂吾心安處即吾鄉,那么又要怎么讓自己心安呢?就我而言,因為從事的是學校學籍管理和招生工作,這項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中心,是政府貫徹以民為本原則,執政為民的一個重要體現。那么在學校學籍管理和招生工作讓學生、家長滿意,便是我心安之所在,便是我應該立的志向。
至于責善,陽明先生明確指出:責善就是互相監督、提醒。一個人在工作中,難免會犯錯,就拿我來說,在學籍管理中出現不少失誤,給學校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就到今天,還到教育科修改高中學籍。知道過錯,就要有勇氣改正,敢于承擔責任,所以,為了避免今后給學校工作帶來影響,前天向學校提出了工作變動申請。外在的監督、提醒,不僅僅指好朋友之間的互相糾錯,一個單位的.制度,也是對人的一種監督、提醒。在好的制度下,壞人也能變好人;在壞的制度下,好人也能變壞人。凡是好的制度,都是一些人在良知命令下做出來的。陽明先生知行合一致良知的人生態度確實需要加強宣傳,讓更多的人受其感化,讓大家在交流時,能更多一些真誠。
教條示龍場諸生讀后感6
《教條示龍場諸生》是他在龍場落難期間,對跟隨他學習的儒生的一番教誨。這篇文章一開頭就開宗明義,“諸生相從于此,甚盛?譄o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其慎聽,毋忽!”
翻譯成白話文的大致意思是,“有感于諸位儒生相隨于此間,盛況空前。但我的教學對于各位可能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因此我想到人生之中有四件至關重要的事情,說與大家聽,以答謝各位相隨之情。這四件事,一是立志,二是勤學,三是改過,四是責善。請大家用心琢磨,不要聽過且過。
其中,關于“立志”,他說道“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翻譯成白話文的大致意思是:“不能樹立志向,那么天下就沒有可成之事,即便對以手工技藝謀生的工匠而言,也沒有在最初不立志向的人。但是,比工匠們的社會地位更高、將擔負未來更重大社會責任的學子們卻整日懶惰散慢、空度時日而一事無成,這都與當初沒有樹立正確的志向有關。立志成為圣人,那么就會以圣人為榜樣確立人生的方向;而立志成為賢人,那么就會以賢人為榜樣確立人生的方向。而不能確立一個明確的志向,如同船無舵,馬無銜,隨波逐流,精神將無從依托。
他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關于“立志”的一番教誨,放在當今社會中也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在他看來,立志是任何事業的開端。
但是,對于他的教誨要正確理解,不可無限放大并產生誤讀。而要正確理解,必須注意他在說這一番話的具體對象和場景。比如,將文章中的“故立志而圣,則圣矣;立志而賢,則賢矣”。翻譯成“故而立志成為圣人,就能成為圣人;立志成為賢人,就能成為賢人”,就屬于誤讀。天下哪有心想事成,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事情,而都是秉承著“盡人事,聽天命”的原則。
他以及他的弟子都是當時的一些高人,不僅是精通儒學的學者,更是從政治國的儲備人才,而他的教誨又較為簡潔直白。但總體上仍延續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原則,因此沒有高深的儒學基礎,可能不太好理解。也就是說,他說這樣的一番話是面對怎樣的一個知識群體和社會階層,必須首先搞清楚。
明代就寫《了凡四訓》的袁黃(號了凡)曾受教于他的弟子王畿(汝中,號龍溪)。袁黃的父親袁仁也與他,及其弟子王艮(字汝止,號心齋)、王畿有過學術上的交往。袁仁曾說“士之品有三,志于道德者為上,志於功名者次之,志于富貴者為下”(《庭幃雜錄》(明·袁衷等錄,《叢書集成新編》第33冊179頁,新文豐出版公司)這對于了解“志”的具體含義有一定的參考作用?鬃右苍f:“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因此“志于道”才是立志的本義。
陽明心學體系中有“百姓日用即為道”(出自陽明弟子王艮)的說法。他本人也說過“與愚夫愚婦同的,是謂同德,與愚夫愚婦異的,是謂異端”(《他全集》卷三《傳習錄》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21頁,吳光等編校)。清代學者焦循揭示陽明心學的特點時曾說:“紫陽之學所以教天下之君子,陽明之學所以教天下小人”([清]焦循《雕菰集》卷八《良知論》,《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23頁)。其中,紫陽是指朱熹,而陽明是指他,即王守仁。
那么,從普通人所接觸的日常生活常識來看,即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角度,又如何來理解“立志”這件事呢?
當珍貴的木材被無知的人當柴火燒掉的時候,我們一般的直覺反應就是太浪費了。用文謅謅的詞語來描述,這就是“暴殄天物”。
雖然,珍貴的木材也能為做一頓飯作出貢獻,但是所付出的成本遠遠超出了普通木柴的價值,故而讓人覺得不值得。
為什么會覺得不值得?這是因為能做一頓飯的珍貴木材按其同等重量,可能可以換來十倍以上重量的普通木柴。也就是說,做一頓飯所用的珍貴木材只能燒一頓飯,但換成普通木柴后可能可以燒十頓飯。
也就是說,珍貴木材與其十倍重量的普通木柴的價值相當。但當在普通木柴都可以承擔的燒火領域中,珍貴木材只能落得與普通木柴一樣的使用價值。
因此,珍貴木材要充分彰顯其價值,就一定不能選擇在燒火的領域中發揮作用,而是應該在其它最適宜的領域中,比如制成家具,或其它精巧的器物。
基于這樣的認識,人的才能也是一樣。當我們無視自己的潛力,不去挖掘自己的才能和價值,滿足于混跡于普通的人之中,那么我們只能成為普通人。在這個語境下,我們倡導立志,無疑有積極的人生意義。
但是,這一切都是基于對自己有充分認知的基礎上。假如,自己原本只是一個庸才,那么盡管成天不切實際地想著不要做普通人,并且還長期堅持超高志向而矢志不改,也終將一事無成。在中國歷史中,一些儒生自視清高,但窮經皓首、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的例子俯拾皆是。而《儒林外史》等中國古典小說也栩栩如生地對這些人給予露骨的譏諷,一針見血,毫不留情。
畢竟,立志是為了確立一個未來的精神走向,讓自己的價值在現實社會中得以充分展示。不能成為圣賢,成為一名工匠也可以,成為一名教書匠也可以,這些都能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也就是說,自己的才能必須要與可能施展的環境相匹配,這就是“命”,這就涉及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而當所處環境有朝一日突然改善,使得自己的才能有更廣泛的施展空間,這就是“運”。雖然“命運”是相對于“立志”的約束條件,但千萬不能陷入宿命論的觀念之中而失去自我奮發的勇氣,而應立足于天時、地利、人和等相關條件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一客觀認知,開展實事求是的理性分析,設計最適宜的自我發展路徑,同時隨處補充自己的不足。
《周易·系辭》說“生生之謂易”,就表明發展的條件是變化的、不絕的,人應依此建立起一種基于客觀的生存自信和文化自信。
凡是古代圣賢的立志,不僅要對現實社會做出貢獻,達成一些具體、務實的.目標,更要達到一種心境,或一種精神境界,追求道德上的完善。也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忘勢》)。而儒學的較高精神境界就在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宋·張載)。
中國歷史上,有才能的人如過江之鯽,但是絕大部分人都懷才不遇。人盡其用,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雖然,李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邁詩句,但觀其一生,除了會寫一些向皇帝和官吏獻媚,以及抒發牢騷的詩句以外并無大的建樹,最終淪落為一個酒鬼而已,對社會并無一點積極的作用,其道德境界也不怎么高,故而不在古代圣賢之列。
因此,“命運靠自己把握”的真正含義就在這個節點上。也就是說,當處于不利的環境中時,從不氣餒,而是韜光養晦,務實準備,耐心等待。一旦機會來臨,迅速反應,當斷則斷,不拘泥于社會地位和身份認同,要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己任,為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這也是寫《了凡四訓》的袁黃從云谷禪師處得到“命自我立”開示的真義。
因此,立志并不是僅僅是自我激勵,而是對于未來發展相關條件和相應結果進行務實分析的結果。超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的立志,就是好高騖遠?樟⒅静蝗绮涣⒅,常立志不如立常志。
從行為學分析來看,“立志”僅僅是一個具體的行為,并不涉及善惡與好壞!傲⒅尽背鲇谧晕艺J知,以及自我預期和自我需求的實現。并不是為了給別人看,或為了獲得別人的贊揚。因此,以務實的態度,審視自己的預期目標和人生定位,量力而行,不斷、逐步、漸進地完善自我,這就是“立志”的本義。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屬于自己的人生,每個人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因而,每個人的立志也都應該是有益于人生價值的立志。立志也應該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高處立意,低處立足。從完成小目標起步,逐步累積成大目標。隨著人生閱歷的不斷豐富,再進一步完善自我的目標定位,由物質境界的完善向精神境界的完善躍進。也就是說,在他看來,立志、勤學、改過、責善,皆立足于“自我完善”這一基本原點,而且是四位一體的事情,相互裨益,故而不可分割對待。
當一個人志大才疏,德不配位,那么這個人一旦獲得了權力,一定將成為對社會有害的人。例如,一些大搞政績工程的官員,不可謂志不大,但對于社會的整體進步而言就是一種損害和破壞。
因此,對于“立志”而言,既要反對碌碌無為,不思進取的人生態度;更要反對好高騖遠、迎合世俗的浮夸。這也符合儒家所堅持的“中道”理念和原則。袁黃的《了凡四訓》中說,“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這與他所提出的“立志、勤學、改過、責善”有相通之處。
作為題外話,對于閱讀他的著作,應結合當時的文化和社會背景。這是因為任何思想一旦失去具體語境,就會失真。
教條示龍場諸生讀后感7
跟隨盤子老師學習陽明心學接近1年,這段時間經常去坂田學堂學習。2個月前在官總的坂田學堂參加《教條示龍場諸生》的共學,當時感受不深,印象中僅有立志、勤學、改過和擇善這8個字,心中只覺得這8個字實在過于淺顯。
然后最近1個月,我突然對于這8個字有了重新的解讀,原來這八字戒律我條條都違背,實在是自以為是加上自欺欺人。
立志不清,望塵莫及
7月下旬參加了呂錚老師的簽售會,看了一些呂老師的簡介。他年近30,傳媒出身,做過一段時間記者,F在以文字為生,寫出了銷量百萬的天機破,他還出版了關于顧準和袁世凱等人的書籍。
8月份中旬一個新媒體小姐姐離職,她說自己的時間很寶貴,在這里耽誤不起,也不喜歡品牌中心的管理模式。我做離職文件整理和清理電腦時,發現她在電腦里面存了一些小說篇章,我把內容和標題放在百度搜索,居然找不到,原來這位小姐姐在眼皮底下勤筆不綴。
回頭看看自己,少女時代倒是每年拿作文一等獎,可是畢業以后,很早就轉攻品牌了,目前為止一周寫不了兩千字,可惜了一張國家編輯記者從業資格證,沉睡了快10年了。
今天想到寫一本書,策劃了一周篇章,就翻篇忘記了。明天想賺點塊錢,搜集下資訊看看什么項目和行業熱門。后天想去練拳,每周去武館打卡喝茶。外后天去學室內設計,掛了2門課程…
沒有恒定的志向可真不是好事,這樣下去實在不妙,人與人的差距就是這樣形成的…
點到不止,屢教不改
點到即止,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話總在電視里看到。我自認為這句話說的很對,自以為對人也是友善和不太計較的,可是突然有一天,我發現自己有時候是得理不饒人的,沒有做到點到即止。有些話因為直接和真實,才會讓人接受不了?v使對方有錯,多留點情面也是好的。
剛入職1家連鎖餐飲集團,手下的新媒體運營不出活。平均每月發布2篇軟文,自媒體賬號沒有注冊完成,寫報價單看不出費用怎么合計來的。
我在部門從7月開始實行每周工作制,發現他的工作量偏少,每周工作量不到3天,于是我對他進行了1個多月的引導,收效甚微。他說自己文案不擅長,公司可以再找1個,它主要不負責寫東西。我也是震驚了。
原本計劃帶他去湖南參加培訓,再給點時間看看效果,實在不行調崗做媒介。結果調查發現這小伙確定好下家,還來占用培訓名額,我挑明了這件事情,我說重了幾句,他就自我放棄加上心生怨念了。這小伙在基層聚眾造謠了不少莫須有和添油加醋的事情,平白招惹了不少麻煩。
其實這個事情,我應該用懷柔政策。有些人類似圣人的兄弟“象”,只能感化,用直接剛硬的方式反而不能促使事情好轉。
縱使我自問心中無愧,也應該點到即止,這點確實是我的過錯。
擇善無度,過于剛直
我現在單身,除了緣分和挑剔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責善無度”。有時候工作中受到他人的攻擊,也是這個原因。
勸勉向善本來是件好事,但是需要用委婉適當的`方式。如果一上來就揭露他人的過惡,說人家怎么不好,擺事實說各種問題,令他無地自容,他將羞愧難看,憤怒不已。到這一步,其實就是在刺激和引導人家作惡了。
那么我這哪里是在擇善呢,我又怎么會又好果子吃呢。
有時候有些朋友做了一些小惡,比如老婆即將臨盆的朋友,晚上玩得太晚,我會去不客氣的指責他,讓他早點走,然后他就會漸漸退出我的朋友圈。
有些男生追求我的時候,我發現他和其他女生走的太近,或者過于膚淺無力。我就直接把話挑明,質問對方并指出他的貪心或者膚淺,然后追求者就無疾而終了。
每個人都是希望被寬容相待的,沒人喜歡自己的短處比攻擊。試想自己若是被人家不客氣的質問時候,又會如何呢?到30歲我才終于明白了這么一點道理。
從心出發,時刻修行
500年前的《教條示龍場諸生》確實講出最質樸也最博大的真理,他的致良知真是中國偉大的力量。以后的路還很遠,我要在心學這條路上時刻修行,不斷向前……
【教條示龍場諸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教條示龍場諸生有感(通用5篇)02-14
默示的承諾與意思實現02-20
《示兒》語文教案05-24
龍的諺語05-27
《示兒》教學反思(精選10篇)08-01
示兒改寫作文02-06
《示兒》語文教案(熱)05-24
龍的音樂教案01-03
龍的故事作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