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共關系與素質教育的關聯
我們必須盡快開展公共關系教育,將其相關的理論和思想逐步深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實踐中去,從而幫助大學生盡快擺脫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帶來的一些思想困惑,為其盡快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對于21世紀的大學生來說,要想更好地應對新時代的挑戰,除了扎實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還必須具備以下四種素質:1.具備較好的語言素養伴隨著我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成員國之一,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和貿易往來必定會越來越為頻繁和密切;與此同時,當今社會的經濟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個體不僅要和本土的社會成員進行溝通與交流,更為重要的是,要具備和他國人員自由交流的素質,這就要求大學生一定要具備良好的語言素養,這是適應經濟國際化趨勢的基礎和條件。2.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互聯網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了解更多的、更加真實的信息。為此,大學生一定要掌握一定的網絡知識,為自身創造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3.大學生必須具備團結協作的意識當今社會最為主要的特點之一就是人們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只有不斷加強彼此間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應對激烈的社會競爭。4.大學生必須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在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中,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得以延續。如果大學生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很容易被失敗和挫折打垮,也就很難成為真正優秀的人才。通過公共關系教育,我們就能夠向大學生傳授傳播與溝通的技巧,并且逐漸教會大學生如何向社會、向公眾推銷自己,并根據主動反饋的社會信息,及時、準確地去調整自己的行為,進而提升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為未來更好地生存、發展與公平競爭提供必要的保障[2]。
有助于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進程對于新世紀的大學生來說,思想道德素質是他們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因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是關系到他們能夠真正做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關鍵所在。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基本都是以教師的講授與分析為主,學生所做的就只是被動地接受,由于缺乏實踐性而很難真正為學生所接受。公共關系教育憑借其自身的特殊性恰恰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通過公共關系教育,能夠使大學生逐步認識到樹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能夠盡快解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實效性的問題。
有助于大學生作為社會個體的全面發展如何實現大學生作為社會個體的全面發展是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如果能夠將公共關系教育與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就能夠盡快達成培養大學生公關意識的目的,而這恰恰也是個體全面發展的客觀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公關意識與個體的全面發展在本質上是高度一致的。學生一旦在公共關系教育的影響下,樹立起一定的公關意識,不僅能夠創造良好的物質文化,同樣也有助于大學生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與交流以及個體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全方位發展[3]。
大學生的素質現狀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當前大學生確實在素質建設方面遇到了一些問題。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大學生在文明禮貌與維護公共秩序上的欠缺與不足近年來,在公共場所吸煙的人數比例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而大學生則占有較大的比例,這與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是極不相符的;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大學生在公共場所隨處吐痰、亂扔瓜皮紙屑、隨意采摘花朵以及不愿給特殊人群讓座的現象經常發生。
(二)大學生“個人利益至上”的觀念根深蒂固對于當代的大學生而言,“個人利益至上”的觀念極為嚴重[4]。在很多大學生的眼中,他們認為自己為了接受大學的教育,已經上交學費,那么,自己就理所當然成為學校的消費者。很多學生不尊重教師,不維護學校,以自我為中心,急功近利的思想較為嚴重;與此同時,他們的勞動觀念較為淡薄。舉個最為簡單的例子,一旦遇上大雪天氣,很少有學生會主動去清掃學校的積雪,即便有也是迫于教師的強制規定。
(三)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差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尤其是一些來自城市的孩子,他們的生活條件較好,從小就嬌生慣養,他們往往具有較強的個性,凡事都喜歡爭強好勝,不懂得怎么去關心、體貼周圍的同學。雖然在大學這樣一個大集體中,卻依然缺乏團結協作的意識。他們抗挫折的能力極差,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很容易出現思想和心理上的波動,甚至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四)大學生誠信意識缺失近年來,大學生中偷盜和作弊的現象較為嚴重,尤其是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大學生考試的作弊手段越來越多樣化,每年因考試作弊而被開除或給予處分的學生越來越多。此外,大學生自信心不足、自我約束力不強、學習能力不足等現象也較為普遍。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解決當前困擾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因素,他們很難真正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為了有效改善這種狀況,很多學校開始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但是效果卻并不理想。由此可見,盡快找到提高和改善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顯得尤為重要,強化高校公共關系教育恰恰是很好的突破口。
高校公共關系教育融入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對策
(一)現狀分析
近年來,伴隨著公共關系學科建設的發展,很多高校的工作者從自身的實際工作出發,對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索,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意見與建議。從目前來看,高校公共關系與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融合還存在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就是,高校公共關系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融入不足、不夠全面。
1.理論層面的不足目前,公共關系學科并沒有成為高等學校開設的必修課程,只是在一些公共關系專業院;蛘呓洕芾、市場營銷等一些與此相關的專業開設了公共關系課程。事實上,公共關系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是集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眾多學科研究成果于一體的特殊學科,對教師的素養也有著較高的要求[5]。但是,當前的高等學校即便開設了這門課程,教師也都并非專業出身,教師對學科尚且缺乏全面、準確的認識和了解,公共關系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也就無從保證了。
2.實踐層面的不足對于公共關系這樣的一門特殊學科,最為重要的是,將先進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積極效用。但是,目前的實踐情況不容樂觀,即便是專業的公關學校也僅僅停留在禮儀服務等方面的社會實踐;與此同時,資金的匱乏、設備的不足也是制約高等學校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真正融入公共關系教育的關鍵所在。
(二)對策分析
1.高等學校工作者一定要樹立先進的理念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動先導。只有具備了先進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去指導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一般來說,先進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作為高等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意識到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其次,高等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意識到公共關系課程對全面提升大學生素質的積極效用,并且不斷加強學習,深刻領悟公共關系課程的本質和內涵。
2.將公共關系教育融入大學生的專業理論教育中如果能夠將公共關系教育融入大學生的專業理論教育中,勢必會產生更為積極和良好的效果。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努力:(1)建立有效的師生溝通,為公共關系教育的融入奠定基礎。對于大學生而言,要想真正提升自身的專業文化素養,是離不開專業的理論教學的。如果教師能夠對公關關系的思想和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并將其自覺運用到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去,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都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雖然與傳統的教學相比,教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卻從未改變過。一般來說,學生在進入大學校門以前,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很少,甚至根本沒有,有的是因為對某一個專業特別感興趣,有的則是被調劑到某一個專業,因此,大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與此同時,大學生對未來有著較高的期望,他們急功近利的心理狀態也尤為顯著。要想盡快改善這種狀況,教師就首先要獲取學生的理解、支持與認可,也就是要盡快實現師生間的良好溝通與交流,這就需要教師對公共關系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尤其是要掌握公共關系的溝通技巧,即影響傳播過程效果的五個重要因素“who、say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s”[6]。如果教師能夠了解并掌握上述知識,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和學生進行交流,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更好地開展專業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在這種良好師生關系的影響下,學生會逐漸產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認同感,自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進而逐步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2)以教師自身的良好形象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學生接受大學教育期間,教師是與其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勢必會對學生產生某種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為此,教師一定要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進而對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正向的影響。第一,教師應該通過得體的著裝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大學生作為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他們對時尚有著一種特殊的追求。為此,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氣質、年齡和性格等得體裝扮自己,塑造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外部形象,以此達到引起大學生共鳴的目的。第二,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內在素養。對于大學教師而言,良好的內在素養應該包括以下內容: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勤奮鉆研的專業素養、教書育人的奉獻精神等。教師這些優秀的內在品質會逐漸成為學生模仿和追求的目標,勢必會有利于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建設和專業文化素養建設。
3.高等學校在公共關系思想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如果能夠將公共關系的指導思想融入進去,勢必會對大學生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1)主題班會活動。當代的大學生在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上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給高等教育工作者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為此,我們應該盡快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大膽融入公共關系教育,將學生作為我們的重要公關對象,采用公關調查的常用方法以及一些有效的傳播與溝通手段,深入了解學生們的思想實際,并以此為基礎來確定班會活動的主題內容,盡力營造一種輕松、愉悅、民主的班會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去解決心中的疑惑,實現與其他班級成員的溝通與交流。事實上,通過主題班會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同時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
(2)在文體競賽活動中融入公共關系教育。形式多樣的文化和體育競賽活動可以更好地展示大學生的才華。在這些比賽中融入公共關系的先進思想和理念,可以幫助大學生盡快樹立形象意識,從外在形象和內在涵養兩方面著手去為參加比賽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如參加比賽的著裝、語言以及如何獲取觀眾的喜愛進而贏得勝利等,這其中都體現了公共關系中的形象傳播思想、公眾意識以及溝通觀念等。通過舉辦文體競賽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同時可以鍛煉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加快推進學風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氛圍。此外,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們一定要特別注意,在大學生面對就業的嚴峻形勢時,更要注意對公共關系相關知識的應用,引導大學生正確地定位自己,客觀看待就業時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挫折,正確認識社會對人才的高層次要求,進而找到適合自己專業的理想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加快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進程刻不容緩。為此,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們一定要充分意識到高校公共關系教育與大學生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并盡快將公共關系教育全面、深入地融入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中。只有這樣,才能盡快實現全面提升大學生素質的目的,為其真正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
作者:丁心鏡單位:南陽理工學院教育學院
【公共關系與素質教育的關聯】相關文章:
公共關系論文07-28
企業公共關系職能分析10-24
古代公共關系探究論文03-17
關聯詞教學反思08-25
關聯詞造句大全06-07
公共關系與市場營銷的論文11-02
素質教育感想08-23
關聯詞不但而且造句08-24
帶有關聯詞的句子08-23
目前警察公共關系建設的誤區之我見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