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商務管理論文>電子商務論文>建立繼承性的電子政務互聯互通平臺

    建立繼承性的電子政務互聯互通平臺

    時間:2023-02-20 08:28:07 電子商務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建立繼承性的電子政務互聯互通平臺

        經濟社會的任何組織單位都應是價值鏈中的環節。從原材料開采、產品的生產加工、商品市場交易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由眾多的企業完成的,每一個企業的價值最終凝結在商品的價值上,形成完整的價值鏈。

      處在經濟社會之中,我們在建立一個企業甚至于一個工作崗位的時候,都需要對它的存在價值進行評估認定。對于企業與企業之間,崗位與崗位之間的價值比較分析,是價值鏈分析的基本思想。經濟學家已經習慣于從產業角度用產業鏈觀點描述產業中不同企業的價值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鏈中各個環節越來越緊密,這種合作的緊密程度,很大程度取決于對價值的評估。因此,運用價值鏈的評估思想,來認識不同業務應用系統的集成,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啟示。

      信息系統的真正作用是提高生產力水平。信息系統的建設,需要與產業的整體發展規劃保持同步,否則信息系統的應用不僅不能對生產力起到推動作用,反而會影響日常的工作效率。對于企業是這樣,對于政府工作更是這樣。

      政府機構職能分析

      從當前的政府機構組成分類來看,基本分類方式取決于國民經濟構成的分類,如管理生產力要素的有勞動局、人事局、土地局、水利局;控制管理宏觀經濟的有發展計劃委員會、經濟貿易委員會、稅務局、財政局、國有資產管理局等;管理社會公共事業的有教育局、衛生局、文化局、公共事業局、環境保護局等;以監督職能為主導的機構有技術監督局、工商管理局、物價局等。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大部分由市場來判定其價值,不同企業的價值,更多地從其綜合市場競爭能力來體現。政府機構的職能也逐漸轉化,為企業最大限度地創造自由竟爭環境成為主題。政府機構逐漸由對國民經濟的計劃執行,轉變為如何有效地營造市場環境,推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目前,政府的大部分機構,既擁有制度制定權,又擁有行政審批權,還帶有對法規、政策的解釋和監督權。它們的關鍵業務流程和輔助業務流程并不十分清晰。從政府職能改革的方向來看,將以審批制度執行過程為主導,逐漸形成政府職能的關鍵業務流程。法規、政策制訂的過程,對制度執行監督的過程,還需要隨著機構的調整、政府職能的明確,逐漸去清晰業務流程模式。

      從系統工程的角度來認識問題,關鍵業務和輔助業務對于組織機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業務流程更容易比較準確和量化定義、描述,可以認為屬于常規業務系統;而輔助業務系統更多體現為對關鍵業務系統的支持作用。如網上審批系統更多體現為常規業務系統,而信息發布、E-mail系統也是政府業務辦公不可或缺的,更多體現出非常規業務系統的特征。

      描述一下行政審批的實際工作場景。當公務員在執行審批工作時,收到業務審批請求,首先,要確定此審批事件是否屬于本部門的職權范圍。然后對相應審批事項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審核,同時需要與其它政府機構進行協調,還需要將現有審批事項的有關內容,與現有政策法規等進行對照分析,再作出相應審批意見,并報請本機構的主管領導批準,最終完成本機構的審批工作環節。

      公務員面對的常規業務系統是網上審批系統,同時,需要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審批信息的共享資料庫。日常工作大量的業務交流,采用E-mail、電話、傳真、文件、會議機要等信息交換方式,來支持常規業務系統的工作。

      應用集成與數據集成需要

      公務員在實施審批工作時,常規業務依賴于機構的內部辦公自動化系統或者業務系統和多機構并聯的審批系統支撐,需要有審批相關的共享數據作為輔助支持,形成完整的聯合審批系統,才能在實際工作中真正發揮效應。

      下面是一個目前政府機構對固定資產投資的部分前期業務審批模式。

      首先是申報用戶填寫《項目基本信息表》中的部分基礎信息,然后審批機關根據是否已有土地使用權進入審批流程:

     。ㄒ唬┮延型恋厥褂脵嗟纳陥箜椖,向規劃委申報《規劃意見書》,規劃委受理、審批后,向計委報《項目建議書(代可研)》;

     。ǘ┬栊抡饔玫仨椖,則首先向計委報《項目建議書(代可研)》,計委審批過程中需向規劃委發《建設地點征求意見函》,規劃委則回復計委《規劃意見書》,然后計委批復《項目建議書(代可研)》。在這一過程中,規劃委收到計委的《建設地點征求意見函》,回復《規劃意見書》之前,需同時向環保局、園林局發出征求意見函,等到回函后才能繼續辦理,給出審批結果。

      這是一個典型的政府機構的聯合審批業務。從其業務流模式來看,聯合審批常規業務系統需要與各委辦局的內部業務系統進行有效的集成。同時每一個委辦局的具體審批業務又依賴綜合經濟信息資源的共享。

      構成審批業務的綜合數據來源可能不同,數據格式標準差別很大,聯合審批業務需要整個鏈條上的各個環節對相關數據進行有效的數據共享。這些經過整理后的數據,才能真正為業務提供支撐,提高整個審批鏈條的效率。

      機構改革的要求,同時需要常規業務系統支持機構調整后的新業務體系。行政審批的業務模式調整,更多是從價值鏈的觀點,針對政府機構如何營造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上的市場競爭環境,如何通過產業政策的調整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進行價值評估,從而確定整個行政業務審批的具體模式。這一切都需要建立有效的支撐平臺來解決日趨復雜的業務需求。

      互聯互通平臺的建設目標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信息化的發展,面對國內城市化的高速增長,人們對于信息系統的依賴越來越強,系統的輻射深度和寬度越來越大,互聯互通問題已經成為瓶頸。

      由于國內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性很強,信息系統建設的水平差異也很大。政府部門不同機構的業務系統千差萬別,采用的技術手段和數據相關標準是不同的,建設過程也有所不同,計算機技術應用水平也有所差異,需要把不同的應用進行有效的集成。

      隨著城市信息化的全面展開,城市綜合經濟數據庫、城市數字地理信息系統、市民信息廳、公共事業統一交費系統、城市應急指揮系統、市民一卡通系統、智能交通指揮系統、政府便民服務的社區服務系統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建設規劃,每一項綜合系統都面臨應用集成和數據集成的問題。如果開展每一項工程都需要與相關系統進行互聯互通的開發整合工作,就會導致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費。

      很多城市都在嘗試,制訂統一的IT基本建設標準,通過標準的建設來解決系統之間的集成問題。但這樣做又帶來新的問題:首先是標準的建設滯后于系統的建設過程,其次是已經建設的系統很難再重新改變模式,重新改建成新標準體系下的系統。

      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可以繼承原有系統,并承接未來業務系統的標準化軟件平臺。軟件平臺與業務系統以松偶合方式連接,核心功能解決應用整合和數據整合的問題,貫穿安全體系和數據標準體系,按照高靈活性和高可用性的原則

    ,按照信息化發展規律和實際應用的需要來建設。對于政府信息化的相關應用系統,成熟一個,上線一個;先用少量的投資進行建設,然后再根據實際需要,不斷擴充軟件平臺的建設規模以及應用系統的上線規模,形成真正的城市綜合服務平臺。

      這樣一個城市綜合服務平臺應采取統一規劃、集中管理、分級負責的建設原則,在系統容量和管理模式上,充分考慮到未來幾年內信息化發展和變化的需要,最終達到以下建設目標:

      · 可以高效、快捷整合現有的業務系統和數據資源;

      · 支持復雜的網狀結構,系統之間的業務邏輯關系可以靈活定制、調整;

      · 技術與系統設計具有高伸縮性、增長性和兼容性;

      · 系統具有超長生命周期和對新技術的適應能力;

      · 獨立實現系統之間的數據描述、協議與通信接口,降低耦合性;

      · 能夠逐步投資與分期建設,保持與其它業務系統的同步增長。 


    【建立繼承性的電子政務互聯互通平臺】相關文章:

    突破電子政務中互聯互通08-05

    建立電子政務實驗室推進電子政務向縱深發展08-18

    電子政務平臺建設情況匯報材料08-24

    建立長效機制打造發展平臺08-17

    努力打造電子政務信息工作新平臺08-15

    區域文獻特色數據庫的建立及其服務平臺的搭建08-09

    建設政府信息平臺目標性不強 電子政務好看不中吃08-05

    電子政務發展及我國電子政務現狀08-18

    武寧縣司法局建立網絡機制構筑調解平臺經驗介紹08-17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