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理工論文>土建水利論文>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發展戰略與對策

    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發展戰略與對策

    時間:2023-02-20 22:34:21 土建水利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發展戰略與對策

    一、小城市(鎮)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小城市(鎮)的發展成為我省城市化進程中最重要的促進力量,小城市(鎮)在我省社會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小城市(鎮)發展戰略與對策的研究是十分重要而且急迫的。

    1、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與對策是促進小城市(鎮)合理發展,強化我省城市和區域發展進一步協調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茖W的發展戰略和具有針對性的發展對策是指導城市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論依據。我省小城市(鎮)類型多樣,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只有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具有黑龍江省特色的小城市(鎮)發展戰略和對策,才能切實指導小城鎮的健康發展。

    2、小城市(鎮)是黑龍江省重要的城鎮發展類型,是黑龍江省未來城市化的主要力量。黑龍江省有各級各類城鎮近500個,其中97%以上是小城市(鎮),目前,我省共有地級市11個,縣級市20個,縣47個,鎮466個(含縣城),其中僅有11個城市為大、中城型市,縣級市中僅有綏化市達到了中等城市的規模,而地級市中黑河市也是小城市。長期以來,由于我省資源型、重型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小城市(鎮)的發展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使我省在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情況下,小城市(鎮)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全國先進水平。加快小城鎮的發展,對于提高我省城市化質量,促進全省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小城市(鎮)的發展有利于全省農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小城市(鎮)是聯系城鄉的重要環節,同時是農村城市化的重要載體。小城市(鎮)經濟實力和城市規模的提高,將進一步擴大小城市(鎮)的發展空間和就業容量,促進全省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和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利于城鄉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利于城市經濟和生活方式向農村的擴展,利于縮小城鄉“二元化”結構。

    4、縣級城市是近期我省小城市(鎮)發展的重點。在我省眾多小城市(鎮)中,縣城和縣級市中心區是其中發展速度較快。經濟實力較強、城市規模較大的一類?h級城市的發展,對于縣域社會經濟和城市化的帶動作用是其它類型城鎮所不能比擬的。在我省目前經濟實力尚不十分強大的情況下,重點發展縣級城市是近期內促進小城市(鎮)快速發展的重要選擇。

    二、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發展特點與存在問題

    (一)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發展歷史與現狀特點

    1、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特別是縣級城鎮是黑龍江省城鎮體系中最早形成的相對完善的類型體系。黑龍江省現代城鎮體系的形成始于19世紀末,1907年黑龍江省建省之初共設39個府、廳、州、縣、旗,至1929年,全省共轄58個縣、9個設治局、3個旗,形成了以縣城為代表的黑龍江省縣級城市的基本格局,一直延續至今。據資料記載,1930年縣級城鎮的平均人口規模為1.27萬人。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小城市(鎮)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全省21個設市小城市除綏芬河外均為改革開放以來設置,建制鎮也由1928年的109個發展到1997年的466個。各級小城市(鎮)的規模不斷擴大,功能不斷完善。1997年,全省小城市(鎮)平均人口規模為1.48萬人(非農業人口),其中縣級城鎮為6.85萬人(非農業人口)?h級城鎮作為全省形成最早,并且一直處于穩定發展態勢的城鎮類型,是全省城鎮體系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城鄉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級小城市(鎮)也根據各自的發展條件形成了各種職能類型。

    2、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的發展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結合。黑龍江省情中最具特色的是豐富的自然資源、邊境省份和中國最東北的地理位置,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的發展與省域社會經濟發展特色相同的是形成了資源型城鎮、邊境口岸城鎮和寒地城鎮共存的特征。全省小城市(鎮)的發展進程也與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的進程相一致。80年代之前,以煤炭、森林等自然資源開發為重點的小城市(鎮)發展迅速,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全省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小城市(鎮)成為城市化進程的主力軍。

    3、小城鎮處于農村與城市聯系的前沿,小城市(鎮)的發展是促進全省農村城市化的最重要力量。我省除部分由于資源開發形成的資源型城鎮、旅游型城鎮和沿邊的口岸型城鎮外,80%以上的小城市(鎮)都是由農村型聚落發展而成,其發展至今仍與農村經濟的發展密切關聯。這些小城鎮往往同時具有城市型和農村型兩類人居環境的發展特點,是聯系城市和農村的重要紐帶。小城市(鎮)的發展是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相對于許多大中城市,我省小城市(鎮)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在農村城市化的進程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4、全省小城市(鎮)地域分布差異明顯。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的分布受到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發展歷史、區域生產力布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城鎮分布密度明顯地表現為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東部、平原高于山區等特征,全省農業發達地區,特別是開發最早的松嫩平原成為全省城鎮分布最密集的區域。

    (二)存在問題

    1、小城市(鎮)經濟結構趨同,產業層次偏低,發展特點突出。黑龍江省80%以上的小城市(鎮)均由農村型居民點發展而來,使這些小城市(鎮)均具有較為典型的農產品集散和初加工型城鎮的特點,而發展較快的縣級城鎮的產業也多以農產品加工和為其自身服務的建材、農業機械修配等為主導,其中心地職能也僅限于縣城的政治、文化中心。這種建立在農業開發之上的城鎮類型在發展中無疑缺乏足夠的竟爭力。趨同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使各級小城市(鎮)難以形成群體力量。

    2、小城鎮發展相對緩慢,力量薄弱。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對于發達地區,小城市(鎮)的發展仍然是我省城鎮體系發展中的薄弱環節。人口規模偏小、經濟實力弱、建設層次低等使小城市(鎮)在推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村城市化進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3、小城市(鎮)城市建設層次偏低。我省許多小城市(鎮)的城市建設沿襲了農村型居民點的發展模式,造成了城市用地集約性差,給排水、道路、園林綠化、環境衛生、集中供熱、燃氣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城市景觀風貌缺乏特色等許多問題,使小城市(鎮)的舒適度、安全性等不盡人意,進而減小了小城市(鎮)的吸引力,影響到小城市(鎮)的進一步發展。

    4、“條塊分割”影響小城市(鎮)的統一管理和健康發展。由于我省長期以來計劃體制之下形成了森工、農墾、煤炭、石油等多種體制與政府并存的現象,許多小城市(鎮)形成“一城兩制”甚至“一城多制”的發展格局,使城鎮的經濟、社會、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有機統一被人為割裂,從而嚴重影響了小城市(鎮)的健康發展。

    三、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發展的基本原則

    1、可持續發展原則。應立足于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適應面向21世紀的發展需求,尋求一種具有其自身發展特色的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發展模式。

    2、區域性原則。充分協調小城市(鎮)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在各級區域的市場中尋求發展優勢,確定發展方向,避免低層次的重復建設和惡性

    競爭;同時,建立城鄉一體有機復合生態系統的觀念,使城市的發展與農村的發展相協調,促進農村城市化的發展。

    3、整體最優原則。小城市(鎮)的發展與建設,要堅持高標準、高起點,最大程度地減少條塊分割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從整體的角度解決一系列發展中的問題。

    4、政策性原則。積極貫徹國家、省、市等各級政府的發展政策與發展戰略。

    5、以人為中心的原則。以滿足城鎮居民不斷提高的物質文化需求為發展前提,強調城鎮發展中人的主體地位,建設優良的生存環境,創造城市發展特色。
        四、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發展戰略

    1、總目標

    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的發展,應立足于自身的發展特色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適應兩個根本轉變,貫徹國家可持續發展、科教興國和黑龍江省“二次創業、富民強省”的發展戰略,調整經濟結構加強城鎮基礎設施、社會設施的建設,逐步實現城鎮職能和城市建設的高級化,尋求一條高質量、內涵式,具有地方特色的發展之路,促進全省農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

    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的發展,應逐漸形成發達的經濟發展水平、富裕的人民生活水平,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穩定的社會保障體系,高水平的科技文化發展規模、完善的基礎設施、可持續的資源利用,較強的環境污染治理力度、高質量的人居環境、高效的城市管理體系。

    2、黑龍江省小城市(鎮)戰略發展模式

    黑龍江省各級小城市(鎮)有著不同的區域基礎和現狀發展特點,合理發展模式的選擇是小城市(鎮)發揮其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根據全省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小城市(鎮)的發展差異,從現實和發展的雙重角度出發、可以有多種發展模式。下面以67個縣級城鎮為例,提供10種開發模式對全省小城市(鎮)的發展戰略進行初步探討(詳見表1)。

    (1)中心城市型

    綏化、北安、富錦、尚志等城市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或良好區位條件,是潛在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或有發展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條件。此類城市應完善自身經濟、社會、基礎設施的綜合服務功能,增強城市中心地職能,使之能夠吸引和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等各種資源的合理流動。

    表1 黑龍江省縣級城鎮發展模式選擇構想

    發展模式 城 鎮 名
    中心城市型 綏化、北安、富錦、尚志
    城郊型 阿城、呼蘭、雙城、肇東、海林、寧安、安達、福利
    工業主導型 阿城、呼蘭、賓州、方正、依蘭、訥河、龍江、依安、泰來、甘南、富裕、克山、克東、拜泉、肇州、肇源、林甸、泰康、雙城、尚志、五常、巴彥、木蘭、通河、延壽、綏化、安達、肇東、海倫、望奎、蘭西、青岡、慶安、明水、綏棱、綏芬河、海林、寧安、八面通、東寧、林口、同江、富錦、樺南、悅來、湯原、撫遠、密山、雞東、虎林、鳳翔、綏濱、福利、寶清、友誼、饒河、勃利、鐵力、朝陽、杜安、嫩江、青山、奇克、孫吳、呼瑪、塔河、西林吉
    商貿型 阿城、呼蘭、賓州、方正、依蘭、訥河、龍江、依安、泰來、甘南、富裕、克山、克東、拜泉、肇州、肇源、林甸、泰康、雙城、尚志、五常、巴彥、木蘭、通河、延壽、綏化、安達、肇東、海倫、望奎、蘭西、青岡、慶安、明水、綏棱、綏芬河、海林、寧安、八面通、東寧、林口、同江、富錦、樺南、悅來、湯原、撫遠、密山、雞東、虎林、鳳翔、綏濱、福利、寶清、友誼、饒河、勃利、鐵力、朝陽、杜安、嫩江、青山、奇克、孫吳、呼瑪、塔河、西林吉
    資源一加工型 尚志、海林、林口、雞東、勃利、朝陽、嫩江、塔河
    旅游服務型 阿城、呼蘭、依蘭、泰康、林甸、尚志、綏芬河、海林、寧安、同江、撫遠、密山、虎林、鐵力、青山、西林吉
    交通依托型 富裕、林口、北安、綏化、龍江、泰康、安達、肇東、阿城、尚志、海林、寧安、綏芬河、東寧、五常、雙城、八面通、雞東、密山、虎林、勃利、樺南、湯原、悅來、友誼、慶安、鐵力、綏棱、海倫、克山、依安、綏濱、同江、撫遠、福利
    口岸型 綏芬河、東寧、撫遠、同江、朝陽、遜克、呼瑪、饒河、富錦
    生態示范型 八面通、虎林、慶安、拜泉、泰來、五常、鐵力、綏化、木蘭、望奎、青岡、密山
    市場開發型 阿城、呼蘭、賓州、方正、依蘭、訥河、龍江、依安、泰來、甘南、富裕、克山、克東、拜泉、肇州、肇源、林甸、泰康、雙城、尚志、五常、巴彥、木蘭、通河、延壽、綏化、安達、肇東、海倫、望奎、蘭西、青岡、慶安、明水、綏棱、綏芬河、海林、寧安、八面通、東寧、林口、同江、富錦、樺南、悅來、湯原、撫遠、密山、雞東、虎林、鳳翔、綏濱、福利、寶清、友誼、饒河、勃利、鐵力、朝陽、杜安、嫩江、青山、奇克、孫吳、呼瑪、塔河、西林吉

    2、城郊型

    阿城、海林、安達等位于省城中心城市或大城市的有效吸引范圍之內,應充分利用這一區位優勢,借助大城市的市場、信息、資金、人才、科技優勢。發展為大城市發展配套和服務的、與大城市有互補性、協作性特點的產業。

    3、工業主導型

    黑龍江省縣級城鎮目前均為小型工業城市,其發展對于促進縣城經濟增長和省內區域發展、生產力布局的平衡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全省各級縣級城市在選擇主導工業門類時,一定要立足于市場,選取具有競爭力的工業發展門類,避免“小而全”及與其他地區低層次惡性競爭的出現?h級城鎮應立足于鄉鎮企業的發展,建設有規模效益的鄉鎮工業小區,推動鄉鎮企業上規模、上水平。

    4、商貿型

    縣級城鎮均具有一定的商貿服務職能,有較好的商品流通市場。選擇商貿型發展模式的城市,應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強化商品市場建設的同時,一定要重視信息等要素市場的發展。單純商貿型城鎮的發展,其市場應突破縣域行政范圍的限制,面向更廣闊的市場,同時應選擇有特色的流通商品。


    【黑龍江省小城市鎮發展戰略與對策】相關文章:

    黑龍江省小城鎮發展戰略研究08-06

    試談我省花卉業發展戰略及對策08-08

    黑龍江省城市化機制與對策研究08-06

    XX縣小城鎮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論08-12

    加快網絡經濟發展戰略選擇和對策08-05

    水陽鎮水運造船產業發展戰略與對策調研報告08-12

    黑龍江省災后重建家園對策研究08-06

    從國內外市場需求淺談我省果樹發展戰略及對策08-08

    《海濱小城》08-15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