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5篇[精華]
現如今,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工程專業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
【摘要】生物工程產業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主導性產業,已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文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工科為背景、以化工學科為優勢、以生物學科為基礎,制定了滿足社會需求的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并根據社會需求、生源質量和未來就業方向提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型、應用型、復合型),在學生個性化下功夫,培養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單位對不同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
【關鍵詞】生物工程;培養方案;分類人才培養模式
生物工程專業是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成立的專業,包括生物化學工程、微生物制藥、發酵工程、生物化工等專業,并且首次將生物工程列為本科專業目錄中工學門類中的一種,與化學工程、輕工等并列,對生物技術領域產業化發展以及人才培養都具有極其重要意義[1,2]。隨著時代發展生物工程已經逐漸發展成主導性產業,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必將成為國家大力發展生產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極大的推動力。生物工程專業發展迅速,但近年大規模擴招和許多學,F有辦學條件的限制,致使生物工程專業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資源緊張且師資薄弱,教學質量方面出現較多問題,更為重要的是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辦學力不從心;(2)由于目前生物工程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化,許多高校又增設了生物工程專業,導致畢業生就業出現困境;(3)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為一級學科,但卻沒有生物工程碩士和博士點,從而導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出現脫勾現象,對于生物工程領域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培養非常不利,為此應加快生物工程碩士和博士點建設,切實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加強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各種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是當務之急。目前部分高校也實行創新型、復合型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同一個專業只實行一種培養模式,一種培養方案,學生入校后,只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去學習,學生卻沒有選擇余地,結果導致同一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規格全國差不多[3-5]。而社會同一行業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的學生要求卻不同,即雖然來自同一專業畢業生,其工作崗位性質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學生在學校培養規格基本一樣,這樣的畢業生就不能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性質崗位的需要。比如現行生物工程專業按照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規范要求,生物工程專業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培養,而學生畢業后有的出國、有的考研、有的到研究性質的單位、有的到技術崗位、有的到本專業管理崗位工作等等。如果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與之配套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培養,這樣的畢業生是無法滿足上述這些不同崗位工作的要求。所以說現實社會中,需要各種培養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如研發型人才、技術型人員、專業管理人才、教學型人才等不同規格的各類人才。因此,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以滿足社會和學生本人的需求,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進而適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為此,我們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工科為背景、以化工學科為優勢、以生物學科為基礎,制定滿足社會需求的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并根據社會需求、生源質量和未來就業方向提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型、應用型、復合型),在學生個性化下功夫,培養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單位對不同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我院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專業建設目標,認真總結專業辦學經驗,深入開展本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和分析,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本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對于創新能力和自身素質要求,對人才培養方案不斷進行優化,突出專業特色。以增強人才創新性、實踐性、前瞻性和適應性作為根本原則,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并做到持續改進,以保證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適應企業、行業、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著重建設實踐教學環節,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真正為企業提供高素質的對口人才。
1拓寬專業口徑,制定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
1.1準確定位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
緊密追隨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按照企業和市場需要不斷調整和重組現有專業,使生物工程專業更好的適應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另外要不斷拓寬就業基礎,著重增強創新能力和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改變過去專業意識強和“填鴨式”的知識傳授,按照社會發展需要使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更加合理。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結構體系。遵循“橫向拓寬,縱向理順,加強基礎,調整結構,更新內容,精簡學時,突出實踐”的原則,并根據吉林化工學院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的原則和意見,重新構建培養方案,使其更加符合人才培養需要,其主要特點是:(1)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培養目標更加明確;特別是增加了本科生在讀期間,必須修滿4個創新教育學分,否則不能畢業;(2)明確主干課程的同時重點建設實踐教學環節;(3)拓寬專業口徑,把注意力放在創新能力的培養;(4)采用3+1模式,即大一到大三學年主要學習理論知識,大四學年重點進行實踐環節教學。新培養方案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目標,有利于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符合新時代對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求,對于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由此,我們確定了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具有扎實的理化知識、社科知識和人文素養;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學會學習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掌握生物工程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從而成為在該領域從事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以及生產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1.2明確生物工程專業分類人才(研究型、應用型、復合型)培養要求
以“注重素質、強化基礎、拓寬口徑、增強能力、開拓創新”為教學指導思想,融業務培養與素質教育為一體,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融教學與科研為一體,培養素質高、基礎厚、知識寬、能力強和具有創新精神的生物工程技術人才,并對素質結構、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均做了明確的要求。對于素質結構要求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文化素質、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良好的'身心素質,只有具備健全人格、人文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發展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對于能力結構要求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應用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在相關領域進行獨立研發和生產設計,才能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科研開發。對于知識結構要求具備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工具性知識、專業基礎知識、生物工程專業知識、工程技術知識和管理知識。只有掌握這些基本的理論和知識才能熟練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成長為社會發展需要的研究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2注重課程建設,建立科學、可行的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修訂與之適應的教學大綱
按照拓寬就業基礎和增強創新能力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思路重新設計教學計劃,綜合考慮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協調發展,改變過去專業意識強和各門課程相互獨立現象,增強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積極推進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改革。新的課程體系既體現了學科交叉融合和文理工滲透也體現了上下游技術結合。設置的課程選擇性更強,專業任意選修課由原來的14門增加至20門,并且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各專業主干課程綜合大實驗的重要性,設置了《基因工程綜合實驗》、《細胞工程綜合實驗》、《生物分離工程綜合實驗》等綜合大實驗課程,并增加了《發酵工程課程設計》。增設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英語聽力課。同時修訂生物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大綱。并確定重點建設《基因工程》、《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分離工程》等課程,每門課程均設課程負責人,由課程負責人制定本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及組織課堂教學。另外,加強教材建設,制訂“生物工程專業教材選用原則”,優先選用教育部獲獎教材、優秀教材、規劃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引進國外優秀教材的中文譯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學出版社近3年出版的教材。同時學院編寫了生物類優秀教材推薦目錄,供任課教師在征訂教材時參考。
3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構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而生物工程專業是生命科學從實驗室研究通向工業生產的橋梁。所以,我們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充分發揮科研的支撐作用,合理安排實驗課程、課程設計、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教學環節,建立一定的研發訓練體系;而全程導師制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課外創新實踐活動的質量,貫徹了“全人教育”的思想,保證了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
3.1結合生物學科特點,統籌安排實驗教學
生物工程專業原來專業基礎實驗課大多為驗證性實驗,這樣不利于交叉學科、前沿學科內容的引入,更不利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為此,重新構建了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優化了實驗教學體系內容,增加了綜合和設計性實驗。將所有實驗課分為專業基礎實驗和生物工程綜合大實驗兩大類,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特點組織教學,突出實驗教學的綜合性和創新性。按照新思路,我們將生物學基礎實驗課程內容按基本技術、宏觀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四個層次重新組合,優化課程體系,打破課程界限,內容合理銜接,由易到難,避免重復;將實驗課程分為學科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和專業綜合實驗三大類,使本專業的實驗教學具有基礎性、系統性、綜合性和先進性。另外重視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并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導師的科研課題以及各種學術講座和Semi-nar形式的學術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充分了解本領域的發展前沿,從而使其明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增強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最終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3.2建立“四個三”實踐教學體系,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實行“四個三”實踐教學體系,即三個實驗層次:宏觀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三種實驗類型:基本驗證實驗、專業綜合實驗、研究設計實驗;三種教學途徑:必修實驗、開放實驗、創新實驗;三種考核方式:實驗習慣養成和基本儀器使用、實驗報告、實驗操作考核。通過“四個三”實踐教學實施使學生充分認識了各門課程的內在聯系,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推動了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實現了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
3.3尊重教師科研背景,理論實驗同步建設
我們充分尊重教師的科研背景,使課程或部分教學內容與教師科研方向一致,使之能將科研成果及時融入理論與實驗教學。由主講理論課程的教師總體負責對應實驗課程的建設,使之合理銜接,內容融匯貫通,從而促進了課程的整合和理論、實驗教學內容的更新。
3.4技術方法合理綜合,內容與科研、生產有機結合
根據實驗內容的內在聯系,科學綜合實驗技術和實驗方法,基本技術不計學時學分,實行實驗室開放性訓練,合格者方可進入實驗環節。結合“本科生創新教育基金項目”引入科研成果和社會應用項目,為學生開出設計創新性實驗。另外導師將個人的科研成果進行重新設計轉化為學生能夠操作的綜合性大實驗,通過學生再現科研成果可使學生明白科研成果必須能夠復現并且經得起推敲,從而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科研興趣。逐步實現了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的基礎實驗技能化、實驗平臺多元化、實驗思維科研化、培養過程個性化的實驗教學體系。
4結束語
教育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的產品——人才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的焦點,為此,如何培養出一專多能、幾專多能的高質量的人才來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已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十分突出的重要課題。目前部分高校也實行創新型、復合型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同一個專業只實行一種培養模式,一種培養方案,學生入校后,只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去學習,學生卻沒有選擇余地,結果導致同一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規格全國差不多。而社會同一行業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的學生要求卻不同,即雖然來自同一專業畢業生,其工作崗位性質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學生在學校培養規格基本一樣,這樣的畢業生就不能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性質崗位的需要,F實社會中,需要各種培養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如研發型人才、技術型人員、專業管理人才、教學型人才等不同規格的各類人才。因此,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以滿足社會和學生本人的需求,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進而適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因此生物工程專業建設應抓住機遇創新發展,不斷地探索改革培養方案,最終實現培養生物工程領域研究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崔鳳杰,孫文敬,黃達明,錢靜亞.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與實踐[J].輕工科技,20xx,29(4):142-144.
[2]潘志明,孫林,周福才,等.生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的實施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xx,51:268-269.
[3]江成英,劉曉蘭,鄒東恢,等.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J].高師理科學刊,20xx,33(6):118-120.
[4]張德華,江瑜,陳存武,等.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框架結構與教改探索[J].皖西學院學報,20xx,27(5):53-56.
[5]付明,吳鏑,鄒娟,等.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J].懷化學院學報,20xx,34(5):90-92.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2
摘要:以服務內蒙地區經濟為導向,將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向定位為發酵與生物制藥,全面修訂了生物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對課程群、實驗環節、實習以及畢業設計(論文)等過程進行了改革。實踐證實,專業建設顯著地促進了學生的就業以及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生物工程;專業建設;培養方案;教學改革
從20xx年開始,隨著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東部沿海地區的生物發酵制藥企業逐步將生產基地遷移到中西部地區。在此期間,內蒙古自治區的生物發酵制藥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國內相對集中的大型生物發酵基地,分布著眾多規模較大的生物工程企業,其生產噸位及規模位居全國第一[1]。為了滿足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內蒙古科技大學于20xx年新建生物工程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于20xx年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品牌專業,20xx年被學校確定為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生物工程專業立足內蒙古,面向全國,緊密結合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發酵、生物制藥等行業需求,形成了一定的人才培養特色,為自治區及全國生物工程相關產業輸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1生物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針對目前發酵與生物制藥等生物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結合地區產業特點,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體、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與工程職業道德、具備良好的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人文修養,掌握扎實的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和技能,能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具有解決復雜生物工程問題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優化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是培養學生過程中的一個綱領性文件。為了更好地服務地區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結合內蒙地域經濟特色,修訂的培養方案強化了發酵與生物制藥專業方向,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課程體系。在培養方案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培養滿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為出發點。在制定過程中,建立用人部門參與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機制,大量收集聽取相關企業與已畢業學生的反饋意見,同時聘請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參與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以使培養方案制定的既科學又符合社會需求。培養方案對課程結構體系進行了優化,適當加大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的比重,為本科教學厚基礎的要求提供保證;為發酵與生物制藥等專業方向設定了模塊,供學生任選其中幾個模塊學習,使學生在加強基礎的同時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拓寬學生就業的口徑;增加任選課程的門數和學分,為學生提供學習廣博知識的條件;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以強化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
3構建課程群
課程群是指若干門彼此獨立,但內容上密切相關、相承和滲透,具有某一共同屬性的一組課程集群[2]。圍繞發酵與生物制藥的專業培養方向,以建設主干課程為主線,以大的課程群為體系,根據專業知識體系的需求,將生物學基礎課分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群、微生物學課程群;將專業課程分為發酵工程課程群和生物分離課程群。在建設課程群的過程中,主要進行了四方面的改革。(1)有效地協調課程群內部課程間的教學內容分配以及課程群之間的有效銜接。(2)合理確定課程體系之間的比例,安排好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3)整合教學內容,著力減少課程間教學內容簡單重復問題,同時積極開發反映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的新課程與新知識。(4)在教學中探索以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推廣使用現代信息工具的教學方法,推進啟發式教學,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
4實驗訓練環節的改革
生物工程是一個實驗性的學科,對專業的主干課程都配置了獨立的實驗課程教學環節?v觀學生的培養全過程,共分為三大類實驗,分別是化學和物理等通識類基礎實驗,生物化學、微生物、分子生物學等專業基礎實驗,以及發酵工藝和生物分離工程專業實驗;A實驗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而專業實驗以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為主。比如在發酵工藝實驗中,包含了三大綜合性專業大實驗體系:抗生素發酵生產體系、酶制劑生產體系以及啤酒發酵體系。這些綜合性實驗都是按照實際的生產工藝路線設計教學內容,達到模擬生產的目的。而生物分離工程實驗內容的設置則是充分考慮了周邊企業常用的單元操作模塊,進行實驗內容的'安排。
5加強實習管理
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中安排學生每學年至少有一次實習教學環節,主要有工程教育、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電子實習、金工實習。目前電子實習和金工實習在校內的實習基地完成,工程教育、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完成。生物工程專業根據專業培養方向,在校外共建立了12個穩定的有協議的實踐教學基地,這些基地都是學校所在地附近的大型發酵制藥企業。實習基地建設過程中,專業教師聯合企業的生產技術骨干人員共同編寫了實習指導書,包括實習目的、意義、注意事項以及實習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生產設備等內容。我們探索了實習的指導方式,聘請企業相關技術人員與專業教師共同指導實習過程,以此彌補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不足。同時,強化了實習過程考核,在學生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學院相關部門和實習單位技術人員定時檢查學生實習進展情況、實習筆記及實習總結,幫助學生查找以及解決實習中出現的問題。
6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畢業設計(論文)是人才培養體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旨在考核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查閱文獻、整理數據、判斷推理等科研能力。因此,畢業設計(論文)這一教學環節是其他任何教學環節或課程所無法比擬與替代的,其質量直接反映了專業教學質量總體水平的高低。近年來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環節通過規范流程,形成一套規范的管理方法。主要體現在:(1)根據生物工程生產特性,將畢業設計的課題規劃為與培養方案方向一致的課題,區分為好氧發酵與厭氧發酵課題兩大類,且分別建立相應的實習基地,要求學生在實習基地進行不低于三周的現場實習;(2)依據生物學科的優勢,畢業論文類的課題要求必須具備科學基金的支持,使得課題具有實際的科研價值;(3)將提前進入實驗室的管理制度與本科畢業論文結合起來,保證提前進入實驗室的學生所做課題與畢業論文課題一致,工作具有連續性,促進了學生提前參與教師科研項目;(4)對指導教師進行了基本要求,根據教師職稱、學歷、科研項目以及以前指導情況,規范了可指導的學生數;(5)規范了學生在就業企業或研究生錄用學校等校外進行論文的管理方式,形成了正式的三方協議(學院與學生、學院與家長、學院與企業或其他學校)。對于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學生畢業設計題目基本與就業企業的生產情況一致或直接相關,提高了學生就業后對于生產工藝設備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而考研的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科研訓練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素養?傊,地方院校建設生物工程專業,要以服務地區經濟為導向,設置專業培養方向、制定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在我校生物工程專業建設過程中,緊扣發酵與生物制藥這一培養方向主題,對課程體系、實習、實驗以及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進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實踐證明,就業企業對我們專業的學生評價很高,認為畢業生具有“上手快、留得住、后勁足”的特點,近幾年可就業崗位與畢業學生比達到5∶1以上,學生成為內蒙古地區發酵與制藥行業的人才首選。
參考文獻
[1]趙宏宇,季祥,鄭春麗,等.地方院!吧锕に噷W”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xx,31(12):185-187.
[2]趙宏宇,季祥,蔡祿.生物工程專業發酵課程群建設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xx,43(4):793-797.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3
摘要:為培養適應產業化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探索和實踐,主要措施有:完善生物工程專業建設體系;制定體現學生個性化的培養與教學計劃;提高專業師資隊伍教學與科研水平;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與SRTP訓練;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對同類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和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生物工程;SRTP訓練;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為適應湖南省經濟的發展,我校于20xx年開始籌建生物工程專業,20xx年開始招收本科專業。經過十年的專業建設,本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逐漸成熟,形成了理工交叉、工科特色突出,厚基礎、寬口徑,適應湖南省經濟發展的一套生物工程本科專業培養體系。
1專業培養目標定位
1.1學科定位
生物工程專業是工科辦學專業,或者說是側重工科、工管理結合的復合型專業,以培養應用型、產業化人才為主。
1.2培養目標
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成為既掌握生物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又具有工程科學背景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對生物工程基本原理學習、實驗技能訓練、工廠實習及參加科學研究等多種現代教學手段,為學生的進一步深造或到相關科研單位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或經營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1][2]。
2專業建設具體實踐
2.1完善生物工程專業建設體系
十幾年來我們十分重視專業教學計劃的設置與修訂,基本上每年修改或重編一次教學大綱、培養方案。培養方案是根據學科發展,以構建教學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體系為目標,在聽取廣大教師與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經專業教學小組及系、院教學委員會討論后精心制定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有特色、有措施。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設置圍繞“突出具有工程知識背景,又掌握一定的生物科學與技術知識”這兩個基本出發點。實踐證明,這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與社會需求相吻合的[3]。
2.2制定體現學生個性化的培養與教學計劃
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目標明確,充分考慮了生物工程學科發展現狀和趨勢,制定了加強基礎、拓寬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的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基礎及專業知識的學習,使畢業生具有對新資源、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工廠工藝設計、組織生產生物工程產品的實際工作能力,樹立國際競爭意識和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20xx級培養方案與20xx級相比,具有較大的改變,在總學分下降8分的情況下,選修學分反而提高了4.5分,使選修課程的學分與總學分的比例從18%提高到近22%。通過學分的調整,給本專業學生提供了較大的自由選擇課程的空間,培養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專業選修課的設置,以前開設課程較少,專業方向單一,特色不明顯,通過近5年來不斷對選修課程進行整合,到20xx級為止,新增了8門選修課程,并將選修課分類成2組研究方向,如生物化學工程、生物制藥,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選課自由度,使他們能充分按自己的個性發展[4]。
2.3提高專業師資隊伍教學與科研水平
科研是源,教學是流,教師積極參加科學研究工作,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并能及時將學科前沿知識向教學內容滲透,向學生傳遞最新的科學信息,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長期以來我們十分重視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在國內大環境下,積極創造條件改善師資隊伍結構,以適應生物工程專業學科發展與教學需求;通過引進、送出去培養等方式提高專業師資隊伍。生物工程系的學科隊伍是一支基礎理論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知識結構合理的隊伍,同時也是一支富有合作精神、年富力強、戰斗力強的隊伍。目前生物工程系現有教職工10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教學、科研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已高達90%,平均年齡為41歲。生物工程系十分注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近10年來,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973項目1項、863項目1項、“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項,以及一批省部級基金、攻關和重大橫向項目等。近3年來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0余篇,獲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8項。
2.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與SRTP訓練
2.4.1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整個大學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能培養學生獨立組織、完成實驗的能力及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從而為畢業后從事科學研究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打好基礎。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管理規范,嚴格按照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在課程、實驗、畢業設計等環節的設置上,充分考慮到對本專業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了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切實了解和體驗到整個生產過程,達到實習教學效果。專業制定了符合本專業特點的生產實習與認識實習的大綱。在實習前,由學院統一安排所有專業的實習時間、內容、要求等。實習指導教師按大綱制定出詳細完善的實習計劃,對實習的目的、要求、內容、考核、紀律等都作明確的規定。在每次聯系實習時提交給實習工廠,以使實習按計劃進行。實習結束后,教師提交實習小結,學生提交實習紀錄本。
2.4.2專業實驗教學
生物工程實驗室設備精良,能夠滿足專業教學需求。專業實驗教學人員力量強,在帶好常規教學實驗外,注重專業實驗室建設。認真制定實驗方案,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通過專業實驗對本專業有更深刻的了解,通過專業實驗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驗室目前共開出專業實驗8個,均為綜合性實驗。對學生開出的所有實驗課程均有實驗指導書,并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對實驗內容進行不斷補充和改革[5]。
2.4.3SRTP訓練
我校針對二、三年級學生推出的大學生科研究訓練計劃(SRTP),給學生提供了參與科研訓練的機會。從第二期開始至第七期專業教師和學生共立SRTP項目15項,據不完全統計有40名以上學生參加該項訓練。學生參與各類課外活動積極性高,近年來獲得校級及以上獎2項,發表論文4篇。我們采取的舉措有:1)安排學生參與到本系的科研中鍛煉,邀請本科生參加研究組的的專題學術研究討論會。2)在一些專業課中布置大型作業,經過教師的評閱后,在課堂上由教師或學生本人作報告,教師組織同學點評與討論,由此提高學生的文獻檢索與閱讀能力,提高文獻綜述和表達能力,營造一種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體的學習氛圍。3)實驗室對本科生全天候開放,平時可以在教師或研究生的指導協助下做實驗,培養動手能力。
2.5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信息化水平,促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針對目前專業課程學時少內容多的矛盾,生物工程專業對現有課程的教學方法、模式、手段進行改革、以適應信息時代對教育創新的要求。經過幾年的努力,生物工程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課程已經達到100%,其中討論課、工程設計課、網絡教學及雙語教學課達到3門。
2.6加強畢業設計階段的'管理
我院對畢業環節非常重視,首先在選題上要求更多注重前沿性、實用性與創新性。根據選題原則,先各自上報論文題目及容納學生數,再由學生自由選擇填報,在畢業論文(設計)前一學期落實到學生,以便學生提前作好準備。近3年來,學生選做的畢業論文題目95%結合課題或生產實際,部分與SRTP項目、實驗室建設、課程建設結合。在每年的畢業論文進行過程中,學院督導組隨機抽查5%~10%的學生,著重檢查學生是否按照學校和學院關于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條例進行工作,如完成文獻綜述、工作進度、存在的問題及指導教師情況。后期論文撰寫答辯,各專業制定統一評分標準,對學生的研究水平、獨立完成工作能力等進行考核。今年學院還專門下達了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鑒于院、系管理到位,近5年來,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在論文復評中沒有出現不符合原等級的論文。
3專業建設的體會與討論
經過十年來的建設,生物工程專業已逐步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畢業生培養質量顯著提高,體會如下:
3.1突出過程工程背景的培養模式
生物工程專業與生物科學、生物技術明顯差異在于生物工程更強調工程概念,必需培養學生理解與掌握“過程工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這是培養具有工程知識背景人才的基本點。因此,我們必須圍繞這個基本點來制訂生物工程學科的發展規劃,制定培養方案,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落實教學計劃。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改革證明,堅持這一方針符合生物工程學科的發展趨勢,也與當前社會需求相吻合[6]。
3.2高水平科研工作是教學與教研的基礎
及時將前沿性科研成果引入課堂和教材中是提升專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實現此過程的關鍵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我們長期堅持安排有科研經驗的教師擔任相近課程的主講教授。加強對年青教師的培養,健全教師培訓機制,同時,利用我校多學科優勢,注重學科間的交叉滲透,對于進一步增強科研活力、開辟新的課題或研究方向、促進本科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始終安排高水平的教師活躍在教學一線,將新思想、新成果展現在學生面前,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是提高生物工程專業教學水平的基礎與關鍵。
參考文獻:
。1]趙寶華,劉偉,齊志廣,等.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xx(6):131-135.
。2]張超,張健,侯茂,等.生物工程專業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方案初探[J].安徽農業科學,20xx(18):11343-11345.
。3]杜志強,沈秀麗.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xx(35):40-41.
。4]李偉銘,黎春燕.產學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xx(5):102-105.
。5]陳六一.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現狀及其動力機制的建構[J].中國高教研究,20xx(3):77-79.
。6]周秀梅,盛清,郭江峰,等.新形勢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xx(9):175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4
題目名稱:硅酸鹽細菌的分離篩選和純化
一、選題的依據:
硅酸鹽細菌又稱鉀細菌,是一類特殊的細菌。這類細菌能分解巖石礦物,把其中植物不能利用的養分釋放出來。
自然界中含鉀素很豐富的長石和云母等硅酸鹽礦物,是組成地球表面巖石和土壤的主要成分(占60%以上)。這些礦物雖然含有豐富的鉀素,可是并不能為植物所利用,因為它們都是很穩定的礦物。但是,有些細菌能分解穩定的礦物,把其中對植物有用的鉀素釋放出來,硅酸鹽細菌即屬此類。
硅酸鹽細菌研究已有80多年歷史,這類菌可分解土壤中難溶的磷、鉀,此類菌發酵液中有激素類物質,在植物根際形成優勢種,可抑制其它病原菌生長,達到增產效果。這類菌能分解土壤礦物,在瓷業中作添加劑,還可用來處理污水。其代謝產物如多糖、有機酸、蛋白質對作物有增產效果。
已經發現的硅酸鹽細菌有膠凍樣芽孢桿菌(Bacil—lusmucilaginosus)和環狀芽孢桿菌(B.circulans)等。李鳳汀等人在1997年報道了分離到硅酸鹽細菌HM8841菌株,經工業發酵制成菌劑,使農作物提高產量。
本論文通過分離、收集硅酸鹽細菌,豐富菌種資源庫,篩選高效解鉀菌,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在菌肥生產及農業生產上也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二、研究內容
本課題主要目的是分離篩選出具有解鉀作用的硅酸鹽細菌,并對篩選出的菌種純化以利于保存。研究的主要內容有:
1、硅酸鹽細菌培養基的配制;
2、分離篩選硅酸鹽細菌;
3、硅酸鹽細菌的純化;
4、高效解鉀硅酸鹽細菌的篩選。
三、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以鉀長石粉為惟一鉀源的硅酸鹽細菌選擇性培養基篩選能夠降解土壤中鉀元素的細菌.利用梯度稀釋分離法和平板劃線分離法對其中的細菌進行篩選并純化。用純化的細菌進行培養,利用ICAP儀器檢測鉀元素的'含量,篩選高效解鉀菌株。
技術路線:土壤樣品稀釋液制備→涂布接種→恒溫培養→定期觀察記錄→挑菌落純化菌株→ICAP儀器檢測
實驗方案:
1、土壤樣品稀釋液制備:所取材料為吉首大學內土壤
2、涂布接種:按梯度配制的稀釋液接種到培養基上進行恒溫培養
3、初次篩選:在平板上挑選大部具有一定特征的菌落進行純化培養
4、經過兩次的純化后,得到純的菌落
5、用純菌株配制的檢測液用ICAP儀器檢測,從而篩選出高效解鉀菌株
可行性分析:主要運用微生物的一些基本實驗方法,操作簡單,但需要細心和耐心。指導老師彭清靜教授曾經做過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豐富經驗,能很好的指導我完成論文。實驗室也具備該論文實驗的條件。
四、進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1階段:(20xx年11月)論文選題
第2階段:(20xx年11月至12月)查詢資料文獻,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實驗材料
第3階段:(20xx年1月至3月)根據方案完成實驗內容
第4階段:(20xx年4月至5月)在導師的指導下修改論文并完成論文
五、主要參考文獻(不少于10篇)
[1]連賓.硅酸鹽細菌的解鉀作用研究[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1998.
[2]周德慶.微生物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俞大紱,李季倫.微生物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4]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細菌鑒定分類組編.一般細菌常用鑒定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
[5]王大耜.細菌分類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
[6]唐亮,張進忠,于萍萍,等.硅酸鹽細菌的分離、純化、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xx(1):71-73.
[7]胡開輝.微生物學實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xx:95-97.
[8]李鳳汀,郝正然,楊則瑗.硅酸鹽細菌HM8841菌株解鉀作用的研究[J].微生物學報,1997,37(1):79-81.
[9]劉光華,林洋,黃昭賢.硅酸鹽細菌解鉀兼拮抗活性菌株的篩選[J].應用和環境生物學報,20xx,7(1):66-68.
[10]連賓.硅酸鹽細菌GY92對伊利石礦粉釋鉀作用研究[J].礦物學報,1998,18(2):234~238.
[11]劉榮昌,李鳳汀,郝正然,等.生物鉀肥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A].葛誠.微生物肥料的生產應用及其發展[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6.66~74
[12]MonibRoleofSilicateBacteriainReleasingKandSifrombibliteandorthoclasetheBiosphere.SoilBiologyandConservationoftheBiosphere[J].1984,(2):42-47.
[13][美]Breed等.BERGE’SMANVALOFDETERMINATIVEBACTERIOLOGY(EighterEdition)[M].WillansWilkins,1974.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5
摘要:化工原理實踐教學是生物工程等工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實踐課,是連接學生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重要橋梁,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工程意識的重要途徑,對工科類專業學生的學習必不可少。本文對我院生物工程專業近幾年的化工原理實踐教學進行了總結,同時就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措施,為進一步提升化工原理實踐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化工原理;實踐教學;改革措施;實踐教學質量
工程類學科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ぴ硎腔瘜W工程類、生物工程類及各相關專業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內容涉及基本理論、工藝計算、設備工藝設計和選型、經濟核算以及節能等問題[1-2];ぴ韺嵺`教學是化工原理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使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的重要責任,是增強學生工程意識,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在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我院生物工程專業自20xx年開始開展化工原理實踐教學,經過多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通過對現有成績、經驗的總結,不足之處的分析,以及改進措施的提出,以期與兄弟院校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為進一步提高生物工程專業化工原理實踐教學質量提供借鑒。
1實踐教學取得的成績
1.1建立相對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
基于生物工程專業工科的教學要求和化工原理課程所擔負的教學作用,我;ぴ淼膶嵺`教學堅持遵循讓學生一定能深入到大型化工企業中去鍛煉的理念,這就要求學校與企業之間必須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20xx年實習之初,由于生物工程專業成立時間較短,缺少人力、物力積累,學院與化工類大型企業的聯系較少,實習基地尚未建成。因此自20xx年至20xx年三年內,我們的化工原理實踐教學基本上都處于“游擊戰”狀態。這樣必然導致教師、學生以及企業三方面互相了解較少,各方準備不足,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從20xx年至20xx年,我們先后與興平化肥廠、西安南風集團和渭南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聯系,開展實踐教學。至20xx年,在院領導和相關教師的不懈努力之下,經過多方對比、協商,把實踐教學地點定在渭南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后簡稱渭化集團)。經過20xx至20xx三年連續合作,深入了解,校企雙方達成“合作共建、互利雙贏”的共識,于20xx年6月舉行了隆重的化工原理實踐教學基地掛牌儀式,化工原理實踐教學基地正式建立,教學基地的建立,一方面改善了實踐教學條件,另一方面為促進“產、學、研”結合打下基礎[4]。
1.2實踐教學過程逐漸秩序化、正規化
經過幾年的實踐教學,基本上已經與渭化集團之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實習模式。每一學年,實踐教學時間定在第三學期化工原理理論課程結束之后。參加人數約120人,分兩批,每批60人。每批學生由三名帶隊教師負責。實踐教學開始之前,由學院主管教學院長和帶隊教師與企業進行聯系,商洽實踐教學具體事宜,使企業明確實習目的和學生人數等情況,做好實踐教學接待準備工作;進企業之前,統一給學生辦理臨時通行證;進企業后,先進行安全紀律教育和企業概況介紹;正式實習時,一般將學生分為三組,每組20人,跟隨基地指導教師下到不同車間實習,實行倒班制,基地指導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現場表現進行打分,反饋給帶隊教師。最終實踐教學考核成績包括紀律(20%)、實踐教學表現(30%)和總結報告(50%)。
1.3實踐教學成效顯著
經過幾年的化工原理實踐教學表明:(1)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對化工生產過程的生產組織、管理措施和經營狀況有了較全面的`認識,通過觀看現場真實設備和了解實際的生產工藝流程,對進一步鞏固、加深和理解化工單元過程的原理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工程觀念,為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和后續其他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5];(2)實踐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之逐步樹立正確的工程思想、經濟觀點和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3)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加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學生在工業生產中感受到知識用于實踐后所產生的巨大效益,主動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工業生產中所需的知識進行比較,找出差距,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2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2.1實踐教學時間短,不能完全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
一方面由于化工生產自身具有的易燃易爆性和隨著現代化工生產自動化、連續化和集成化,企業對外來人員數量的限制越來越嚴格;另一方面,高校擴招以來,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學校實踐教學經費緊張,導致目前我院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實際的實踐教學時間僅為2.5天/人,與生物工程專業本科教學培養計劃所要求的7天/人實踐教學的標準還有很大差距。由于實踐教學實踐的限制,目前的實踐教學還停留在“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式實踐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最終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2.2實踐教學內容和基地指導教師的不確定性
按照化工原理實踐教學計劃,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實踐教學指導書便于指導學生學習,但是由于大型化工企業的生產特點,生產車間隨時都有可能出現一些意外情況,導致我們的實踐教學內容很難保證按預期計劃進行。此外,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目前的大型企業都處于不斷精簡狀態,企業人員編制少,工作任務重。因此在整個實習過程中,車間技術員或車間主任很難抽出時間給學生詳解生產的主要工藝流程及關鍵技術,只能臨時抽調人員,基地指導教師人員不穩定,導致實踐教學內容和效果的波動性。
2.3學生難以真正深入車間,了解相關設備構造和原理
近年來,我國的企業大多進行了改制,技術保密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好多企業已經出現了拒絕和學校合作的趨勢。在這種發展背景下,廠方為了技術保密或擔心侵犯知識產權等原因,不允許學生瀏覽有關的技術圖紙,甚至不允許觀摩設備內部結構(除非是巧遇設備檢修或其他原因停機檢查,否則學生根本無法了解主要設備、管件等的內部結構及物流情況[2])學生到現場后,只能學習熟悉流程、認知設備,對一些基本的安全生產控制方法,開停車和簡單的事故處理是得不到鍛煉的,學生真正深入車間時間很短,深入了解相關設備構造、原理的機會很少。學生對實習的總體感覺是“實習有用,但是較膚淺”。
3幾點改進措施
為了使化工原理實踐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改革措施。這些措施的提出將為進一步提高我院生物工程專業化工原理實踐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3.1調整教學計劃、將原先安排在學期末進行的實踐
教學調整到學生期末考試之后進行將實踐教學環節調整到所有理論課程考試結束之后進行,便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實習實踐中去,為提高實習效果提供了時間上和精力上的保證。
3.2系統編寫和修訂化工原理實踐教學指導書,為教學效果提供保證
通過多年實踐教學經驗的積累,化工原理實踐教學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為了進一步提高實習效果,必須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重新編寫切合自身實習情況的實踐教學指導書。內容主要涉及:(1)實踐教學的目的、意義和預期效果。實踐教學的目的意義和預期效果的提出,一方面使學生能夠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教學實習,端正實習態度;另一方面也使實踐教學單位明確責任,依此做好接待實習的準備;(2)實踐教學基地概況、生產技術、主要車間的儀器設備、工藝流程、產品種類及特性介紹;(3)實踐教學的管理、評估、考核標準。①實踐教學考勤占20%,主要考核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出勤情況和遵守紀律情況;實習期間由學校帶隊教師考核;②實踐教學的現場考核占30%,由實踐教學基地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參與情況和業務能力考核;③總結報告占50%,由所有實習指導教師根據實習報告質量統一考核。實踐教學指導教材的編寫,是實踐教學進一步正規化的重要保障,這樣教師有據可依,學生有章可循,企業任務明確,實踐教學效果有明顯改進。
3.3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實踐教學指導書,減少實習的盲目性
實踐教學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理論課教學的,單純靠書面上的介紹是很難讓學生完全理解和接受,學生直接進入企業,必然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及網絡資源,將實踐教學基地的生產工藝、所涉及的典型單元操作、典型設備的原理、結構以及部分現場工作錄像片制作成電子課件在實踐教學前、實踐教學中和實踐教學后讓學生觀看。實踐教學前,播放電子課件并與實踐教學指導書結合起來進行實踐教學動員,使學生在進入實踐教學基地之前就對要實習的目的、重點做到心中有數,減少實踐教學的盲目性。同時,通過形象、生動、色彩繽紛、圖文并茂的電子課件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增強感性認識,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為進一步現場實習奠定基礎。
4結束語
總之,化工原理教學實習的改革,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和教育部培養創新人才戰略思想的不斷深入,給化工原理教學實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原理教學實習的改革勢在必行。上述內容和觀點是我們在總結六年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希望能為今后的化工原理教學實習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軍.化工原理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xx,77(3):80-81.
。2]張頌紅.化工原理課程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xx,77(3):83-84.
。3]婁向東,王曉冰,趙曉華,等.《化工原理》課程實踐教學改革[J].新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26(1):87-89.
。4]王記蓮.高職院!痘ぴ怼穼嵺`教學改革淺析[J].化工時刊,20xx,23(3):73-77.
。5]楊玲,朱孝欽,楊明,等.化工原理認識實習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xx(1):71-72.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6
摘要:“普通生物學”為生物工程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其教學目標是夯實生物學基礎。該門課程使用雙語教學授課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專業英語詞匯積累、英文文獻閱讀、英語聽說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傳統的板書授課方式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提高了單一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同時提倡“雙主體教學”,增加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環節,通過英文個人知識展示和小組討論等方式,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讓學生在英文自我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合作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鍛煉。
關鍵詞:雙語教學;生物工程專業;普通生物學;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xx)50-0193-02
一、高校生物工程專業實施雙語教學的重要性及實際意義
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是指使用兩種語言講授非外語語言類課程和專業外語課程的一種教學方式。雙語教學在北美、亞洲、歐洲和大洋州的許多國家應用廣泛。我國教育部20xx年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也將雙語教育作為重要項目內容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因此,培養雙語人才一度列入中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目前已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點。
生物工程已成為21世紀的龍頭產業,生物科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依據。而歐美國家一直以來在屬于高新技術的生物工程領域內具有領先優勢,科技優勢決定了英語的語言優勢,因此這個學科在世界一流的高校里普遍采用英語教學,同時也主要用英語發表論文、專著和進行學術交流。為了使東北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跟上學科發展的最新進展,培養其創新能力、國際交流與競爭能力,需要實施雙語教學。
二、“普通生物學”雙語課程體系建設內容
1.堅持雙語授課,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英語講授、漢語說明、英語專業詞匯講解以及英語提問等環節為學生提供英語學習和實踐的環境,使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掌握如何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并使學生在原來大學英語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英語水平,掌握使用英語這一語言工具獲取專業知識的技能,包括能夠流利地閱讀和理解生物工程相關學科的英語文獻等。讓學生更容易地獲取國外前沿知識,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
2.探索“雙主體”授課方式,增加學生參與教學環節。為了鍛煉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使課堂真正變成教師和學生共同的課堂,在課上安排“個人知識展示”環節。學生搜集與課程相關的專業知識,制作講解提綱和教案,為其他學生講解相應的'課程內容,分析自己的觀點;虬才拧靶〗M討論”,把學生按照課程內容分成若干組,每組選派組長一名,以組為單位對課程內容進行討論和交流。在交流之后每組要向全體同學介紹本組的討論結果,供全班同學共同交流和分享。
3.編寫適合東北大學生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雙語教材。教材的編寫立足于我校的生物工程專業,編寫既有東北大學辦學特色,又能真正適合生物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生學習“普通生物學”雙語教學教材,從而改善傳統的同類教材中內容深淺不一、系統性不強等不足,同時填補國內“普通生物學”雙語教材的空白。
4.完成課程網絡平臺建設,方便學生課程學習。在“東北大學質量工程雙語教學示范課”建設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完成了“普通生物學(雙語)”課程的資源平臺建設。學生可以通過課程注冊后,在網上下載課程相關教案、作業、習題以及其他與課程相關的資料和網絡鏈接等。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課程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東北大學生物工程專業“普通生物學”雙語課程體系建設主要創新點
1.掌握雙語運用的合適度,形成“漸進式”英語教學模式。由于雙語課程采用原版英文教材、運用兩種教學語言授課,對“教”與“學”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課堂上既不能為了用外語上課而忽視專業內容的傳授效果,也不能為了專業學習而把外語當作負擔。不然,就失去了雙語教學的意義。雙語運用的合適度,成為雙語課堂教學的焦點。我們從教學語言媒介的運用切入,采取“小步引進、穩步推進、逐步滲透英語”的策略,形成了“漸進式”英語教學模式。
2.適應專業辦學實際,有效開發雙語教材資源。教材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資源條件。選用優秀的外文原版教材是快速接近世界學術前沿的有效途徑。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的辦學特點,在原有文本基礎上適當增刪一些內容,刪除原版教材中不適用的部分;增加符合教學大綱的內容,同時節選其他原版書中的章節,補充最新研究成果。還對某些章節進行合并歸類,使之更加符合中國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結構需求。為了保證學生有效地掌握專業知識,還編寫了與英文教材內容相對應的中文教材,以期達到“專業知識和外語雙贏”的教學目的。
3.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并實施“雙主體”教學模式;趥鹘y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雙主體”教學是對師生關系的一種全新的界定。它對教育的價值取向、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形式、教學過程的結構和模式、新型人際關系的建立等等都將產生良好的促進效果。為了鍛煉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使課堂真正變成教師和學生共同的課堂,本課程建設過程中,在課上安排“個人知識展示”環節。學生搜集與課程相關的專業知識,制作講解提綱和教案,為其他學生講解相應的課程內容,分析自己的觀點;虬才拧靶〗M討論”,把學生按照課程內容分成若干組,每組選派組長一名,以組為單位對課程內容進行討論和交流。在交流之后每組要向全體同學介紹本組的討論結果,供全班同學共同交流和分享。
4.根據專業辦學特點,完善課程體系。立足于我校的生物工程專業,編寫既有東北大學辦學特色,又能真正適合生物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生學習“普通生物學”雙語教學教材,從而改善傳統的同類教材中內容深淺不一、系統性不強等不足,同時填補國內“普通生物學”雙語教材的空白。完成了“普通生物學(雙語)”課程的資源平臺建設。學生可以通過課程注冊后,在網上下載課程相關教案、作業、習題以及其他與課程相關的資料和網絡鏈接等。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課程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使課程體系日趨完善。
5.傳統授課方式與多媒體授課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本課程除了采用傳統的板書授課方式之外,在需要圖片演示和添加動畫效果的知識點采用多媒體演示圖片和影音資料等方法,很受學生歡迎,兩種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采用其中任何一種單一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瓦.美國雙語教育發展歷程探析[J].教育研究與實踐,20xx,(2):53-55.
[2]來茂德.推進雙語教學適應教育國際化[J].中國大學教學,20xx,(6):17.
[3]Sousa D.How the brain leans[M].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20xx.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7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興旺的標記。但自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轉變,很多院校大量擴招,大學生學習能動性明顯下降;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大學生在校期間定要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實踐創新的能力。因此,第二課堂這種隱形的知識學習方式油然而生,現已是大學教育過程和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什么是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相對于顯性知識課堂教學而言的,是指在規定的教學時間里、依據教學大綱及教材進行的第一課堂外以外的時間進行的與第一課堂有關的教學活動,是對第一課堂教學知識的補充,或者是對自己生活常識的補充。唯有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最終實現特定課程的教學目標。
從教學內容來看,第二課堂的教學內容也是源于教材,但又不僅僅局限于教材;它一般無須考試,學生學習更加輕松,但它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從形式上來說,第二課堂不僅在教室,可以在圖書館,也可以在操場、在宿舍、在家里或者在社會等,可見它的學習地點、空間和范圍非常廣泛,形式豐富多彩。在廣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以傳統課堂、實驗、實習和設計等課程為主體的第一課堂教育手段已不足以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應該在第一課堂學習的基礎上,以“提思想,求創新,促能力”為主導整合的第二課堂活動為實踐載體,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進而提升其就業能力;同時第二課堂也會對第一課堂教育產生良好的影響,特別是對工科大學生而言,第一課堂教育的學習的理論知識相對較抽象,需要在第二課堂這個平臺上進行實踐?偟膩碚f,大學教育是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復雜有機結合體。
二、開辟《生物工程專業英語》第二課堂的重要性
理論只有聯系實際才有生命力,第一課堂的知識只有通過調研實踐、學術競賽等第二課堂活動方能日臻完善與成熟。特別是對于工科大學生來說,第一課堂教育的理論性較強,有可能會脫離實際,第二課堂的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但必須要找到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平衡點,更好地將書本上的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另外,只有更加注重學生的興趣所在,發揚學生的特長,才能開展更多有意義和有價值的第二課堂,最終使學生從中獲益,進一步可以影響學生對第一課堂的學習效果。
新課程改革以來,第二課堂顯得越來越重要,很多學校已經將第二課堂納入了專業培養方案;例如,第二課堂已經廣泛應用在語文、生理學、神經生物學、日語和英語等多門學科中,但在有關專業英語等學科中尚未見報道。而生物工程專業英語第二課堂是對生物工程專業英語課教學的必要補充,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證,是生物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整體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生物工程專業英語》第二課堂開展的課程體系
根據“整體決定部分,部分影響整體”這一客觀規律,利用網絡投票平臺,例如“問卷星”,互聯網+的“投票吧”,進行了現場投票,實時反饋結果后,我們對生物學專業英語第二課堂的課程體系做了整體設計,并在我們的課程中進行了實施。
1.觀看生物工程專業相關影視劇作品。推薦有意義的英文生物相關影視劇作品,例如《生命起源第一部》、《生命起源第二部》、《生命的奇跡》、《一個細胞的正常死亡》和《人體奧秘之細胞暗戰》等作品,也可以鼓勵學生手機一些與生物相關的有趣的新聞及日常生活中的相關素材,例如可以在課后叫學生學習一些產品和儀器的英文說明書,上課堂老師隨機抽查學習情況。
2.用英文描述生物學專業相關儀器的名稱、使用方法及實驗結果。結合生物學發展史和其他實踐教學,布置學生在進行實驗環節時多觀察儀器、器皿的英文名稱,實踐課后將實驗方法技術、實驗環節中涉及的相關內容及主要結果用英文口述出來。例如,一些常用的實驗技術和實驗儀器通常以縮寫形式出現,且許多生物學網站常用縮寫字母代替具體含義,如FTIR Spectrometer代表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UV-Vis代表UV-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等;學生了解這些縮寫的含義,也將為其快速利用網站檢索相關專業知識提供便利。這樣學生們在學習檢索技巧的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和水平。
3.閱讀主流專業雜志的英文文獻。首先,可以從《Plos On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和《BMCPlant Biology》等期刊上精選一些難度適中的生物科學論文,讓學生可課下自學摘要、關鍵詞、材料與方法和結論等內容,最后以作業的形式提交學習成果,或在課堂上用漢語敘述某個環節。其次,挑選某些難易適中的英文實驗方法,或者學生在自己的專業課實驗中用過的實驗方法和結果,用英文描述生物實驗數據結果圖表、用英語撰寫生物類科技論文摘要等等。最后,針對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學習內容,比如對于要找考研的同學可以建議他們用英文介紹自己及其他高;蚩蒲袉挝辉核膶I特色及主要研究方向,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如何選擇考研方向;對于計劃畢業找工作的同學,可以搜尋若干國內外知名公司的簡介,介紹這些公司主營的產品和公司理念,這些做法在彌補了課堂教學不足的`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4.設計生物學專業英語角。用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要應該盡量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由于第一課堂時間有限,故在第二課堂可以設置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生物學專業英語角。在英文角中可以進入情景教學及角色扮演,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將細胞想象成一座生產和加工蛋白質的工廠,分別安排5個同學用英文扮演高爾基體、線粒體、內質網、質體及核糖體等角色,然后每位同學選擇其對應的一種功能,最后再安排一位同學作為蛋白質來判斷每種細胞器是否選對了相應的功能,并將生產線上錯誤的環節進行調整,最后根據表演程度排名頒發一定的小獎品;也可以安排學生們一起做游戲,比如猜英文單詞、詞語接龍、一起唱英文歌等等。在這些交流和對話中產生新的想法和做法,使學生在認知上提升參與度,提升英文表達能力。
四、結語
通過上述的教學改革,我們探索出具有特色的《生物工程專業英語》實踐型教學模式,滿足了工科院校人才培養需要,體現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時代特征。實踐證明,我們進行的《生物工程專業英語》第一課堂結合第二課堂的實踐教學是切實可行的。課程體系更合理,教學內容和手段更豐富,考核機制更全面。本門課程的教學改革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應了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使學生更快地適應以后的生產和科研工作;同時,生物工程專業英語第二課堂的開展將是提高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環節,也必將極大地豐富校園的文化生活。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8
1課程體系建設
l)課程設置順序調整。作為一名教育的工作者應該很清楚的認識到教學的知識是一環套一環的可謂是環環相扣。就拿我們的生物這一學科來說吧里面涵蓋著很多方面的信息如我們對于數學方面的要求對于化學反映的涉及以及物理方面的影響等等這些方面都需要我們進行詳細的研究對于其教學的安排要有明顯的層次感,這樣才有利于教學的順利的開展。
2)知識體系重疊部分前移講授。對于我們此類的教學工作是非常的繁雜的肩很多的問題出現了像是一些基礎的部分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的過程會發現有很多的從重疊的部分出現這樣對于教學的時間的安排就是一種浪費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對于這一部分進行很好的總結分析在前一次的講解的過程中把問題分析的更加的全面具體這樣對于整個的教學的.進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3)課程的增加與拓展。目前我們的學生面臨著一些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對于理論的知識掌握的非常的透徹但是一拿到實際的工作中來就會有很多的問題出現這與我們傳統的教學的方式有著直接的關系想要更好的教學就要在我們的教學計劃中更多的融入先進的知識的理念開闊學生們的思維使學生們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在學生們的思維中建立一個模型能夠使得我們的學生更加的理解整體的教學的思路。
2師資隊伍建設
2.1加強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
提高教師學術水平與教學水平。教育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教學觀念的陳舊在很多的方面人們對于教學的理念還停留在二十世紀對于未來人才的需求的方向理解的不夠深刻這樣就要求我們的教育界進行改革針對于目前的問題進行更加徹底的分析。對于我們的教師隊伍進行專業性的培訓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創新的愉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教育世界的進一步的發展。
2.2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我們應該不斷地提升學校白勺教學的水準使得學生們在學校白勺實踐的過程中能夠真正的學到實踐的知識這樣就要求我們的學校要進行改革針對于問題進行徹底的分析應該與大的企業達成合作伙伴的關系為學生們創造更多的實習的機會這樣對于學生們是更加的負責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此外我們的教學過程要積極的聘用一些企業在職的專業的人員,這樣就是為了更好的使學生了解到實際的工作的性質以及相關的具體的問題有利于未來的發展。
2.3深入推進教師培訓和交流
教師是知識的最為直接的傳遞者對于學校以及各個方面的作用是非常的巨大的所以與世界接軌是我們必須要進行的課題在我們的平時的工作中要使我們的教職人員積極地反映教學中的困難以及問題,當問題積累到了一定的量的時候可以聘請專業的講師進行系統的問題的處理對于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提升。學校要積極的組織交流研討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我們的教學方面的不足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很好的補充。世紀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我們就邁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我們看到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的不斷地進步。各個領域都在不斷地進行改革月的就是不被這個時代所淘汰。有很多的新興的項目、學科已經出現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的規律我們的生物工程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我們的過去的發展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只要我們繼續發展下去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9
摘要:根據生物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提出了以課程實驗教學為基礎,以虛擬仿真訓練、科研培訓、畢業實習、自主創新創業為依托等主要環節的實踐教學體系,為提升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物工程;實踐教學;創新體系
1明確培養方案,改革理論與實驗實踐教學
。保鄙锕こ虒I人才定位及培養目標
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5].生物工程專業以基因工程為特色,以“重基礎、抓素質、強實踐、跟需求”為辦學理念,遵從教育、教學規律,改革培養模式,完善教學管理制度,規范課程體系,制定出科學且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走多模式辦學之路,建設一個特色鮮明、質量過硬、以“立足西南,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應用型專業,培養在生物技術與工程等相關領域從事產品生產、工藝設計、生產管理、新產品研發的應用型人才.
。保病埃保玻常从媱潯崩碚摻虒W改革
以培養方案為基礎,實施“1234計劃”課程改革方案,達到以改促教的目的.
。保玻贝蛟煲婚T重點課程
整合師資力量,更新知識體系,豐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技能,提升教學水平,體現教學藝術,如將《分子生物學》打造成為校級重點課程,中長期打造為市級重點課程.
。保玻步ⅲ矀教學團隊
生物工程上游技術教學團隊和生物工程下游技術團隊.以教學團隊為單位開展教學工作、實施教學改革探索和組織教學研究活動.
。保玻硨嵭校硞鼓勵
鼓勵任課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嘗試,推動教學水平的提高;鼓勵專業教師申請教改項目,以此為抓手,實施先進教學理念的體現;鼓勵專業教師對重點建設課程如分子生物學等開展“雙語教學”的探索和實踐,使生物工程專業教學與國際接軌.
。保玻撮_展4項活動
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開展生物工程講座;定期組織專業教師開展專業教學研討活動;定期召開專業教學情況通報會;定期開展科研交流的以研促教活動.
。保场埃校灿媱潯睂嶒、實踐教學改革方案
以“培養創新性人才”作為出發點,實施以提高學生動手實踐(Practice)能力和提升(Promotion)綜合創新能力的“P2計劃”,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設立課外開放性研究課題,旨在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學習的興趣,逐步建立科學研究思維,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為實現P2計劃目標,積極爭取各方面資源建立生物工程教學平臺,形成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生物物質制備與分離工程以及生物信息學4個實驗室,為本科實驗教學和學生創新學習提供支撐平臺,成為學生提高科學實踐能力的基地;組成導師組,指導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參與科研項目,參加科技競賽;建設并固定一批與生物工程緊密相關的生產實習基地.
2以實驗課程為基礎,培養科研實驗技能和綜合創新能力
。玻被A實驗課
學科專業基礎課,主要是讓學生牢固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為以后的專業學習、專業擴展以及個性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基礎課程實驗是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如化學實驗、微生物實驗等,主要是對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技巧的訓練.根據課程特點和開設先后制訂系列大綱,確定完成的訓練任務,各課程圍繞訓練任務精選實驗項目,減少驗證性實驗,形成基礎性、實用性的科學實驗基本能力訓練平臺.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建立開放式實驗室,并制訂畢業設計(論文)規定等規章制度,使實踐教學管理規范化,為實踐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提供條件[6].
。玻矊I發展實驗課程
為了深化生物工程學科專業知識,掌握應用學科理論和進行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習,設置了專業發展課,讓學生有較強的`生命科學科研實驗技能和創新能力,能夠勝任有關生命科學及相關領域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為了培養學生的科研實驗技能和創新能力,以專業實驗課為核心,對本專業的實驗課程進行合理整合,避免多門課程中內容的重復,如將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的實驗課程有機整合,定期討論教學內容,避免實驗重復.注重上下游實驗的有機銜接,如利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學課程中分別做上游的天然DNA獲取、克隆、重組等實驗,利用酶工程和發酵工程進行擴大培養并探索培養條件,利用生物物質分離技術分離純化獲得生物產品.
。玻尘C合實踐課程
綜合實踐課程包括社會實踐、科研能力培訓、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生物工程學生須完成工程基本技能訓練、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要求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和創新,使學生在充分分析專業相關課程構成和在課程教學規定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研究工作,按照綜合性實驗的教學要求構建新的實驗項目,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綜合實踐課程學習,以期實現以下目標:①在實踐中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實現專業理論和工程實踐的有機銜接;②結合實踐基地生產實際完成部分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學習;③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團結互助的團隊協作精神.
3以虛擬仿真平臺為補充,縮短社會實習適應期
近10年來,仿真技術在操作技能訓練方面的應用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得到普及.仿真系統能逼真地模擬工廠開車、停車、正常運行和各種事故狀態的現象,沒有危險性,能節省費用,大大縮短培訓時間[7].為了縮短學生的社會適應期,構建了生物工程實驗教學仿真中心,并引進了與現場生產裝置非常相似的實習仿真教學系統,如生物分離工程典型工藝單元仿真實驗,讓學生在系統中了解和掌握板框過濾、納濾、離子交換、溶媒萃取、結晶、噴霧干燥等實際生產工藝、設備及原理;通過對工業級發酵工廠3D虛擬現實仿真系統的反復操作,使學生對無菌空氣制備、一級種子培養、二級種子培養、發酵過程多參數優化控制等生產過程有了很深的認識.學生按照具體制訂的實驗方案實施,對仿真軟件中所涉及的主要工藝參數進行實時監控,并對生產過程是否正常做出評判.一旦出現異常,首先根據仿真軟件的實踐經驗和前期測定的數據,提出自己的調整方案,同指導教師討論后對相關操作和參數進行調整,直至生產恢復正常.因此,仿真系統中學生可親自動手操作,不僅提高了專業應用技能,還將所學專業知識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生產實習的興趣和能動性[8].
4以科學研究和校企合作基地為依托,構建創新能力訓練創業平臺
。矗睂嵭袑嶒炇逸営栔,充實第2課堂內容
充分利用高校實驗室資源優勢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學習與實踐的時間和空間,這不僅與素質教育要求相一致,而且也成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載體[9].生物工程專業為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覆蓋面,特制定了《生命科學學院非師范專業學生進科研實驗室培訓管理辦法》,要求全部科研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向本科生開放,每年6月制定培訓計劃并于當年9月吸納2年級學生進入實驗室培訓輪訓,實驗室安排專人負責培訓計劃的實施和管理.輪訓結束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起愛好選擇合適的專業研究方向和指導教師開展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工作.
。矗查_展科學研究,提升綜合實踐技能
生物工程專業依托研究型學院的6個研究團隊和研究平臺吸納本科生進行學術科研活動,在強化學生專業知識功底的同時,為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培養奠定基礎.學院為鼓勵和支持本科生開展科研實踐活動,制定了《學生科技創新指導獎實施辦法》、《資助獎勵本科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實施辦法》和《本科學生進入科研實驗室培訓管理辦法》,對本科學生的課題申報給予經費配套支持,在綜合測評和推免等工作中加大了學生課外科技成果比例.學院每年舉辦一次“春蕾杯”課外科技學術比賽、創新性實驗設計方案大賽,推動了學院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氛圍,每年參加科研和創新活動的學生達60%以上.
。矗承韧鈱嵺`基地建設
生物工程專業目前專業學習實踐基地主要有三峽庫區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淡水魚類資源與生殖發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甘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南大學自然博物館、西南大學生態園、西南大學柑橘研究所、縉云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生產實踐基地主要有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桐君閣藥廠有限公司、重慶威斯騰生物、重慶高校園林花卉工程研究中心等.聘請部分企業人員為學院兼職教授,參與生物工程專業本科學生校外實踐實習教學計劃、培養計劃的制定,并通過專題講座、學術報告等形式對我校相關專業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
。矗串厴I實習(論文)
畢業實習是培養學生綜合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就業的起步訓練.畢業實習能夠檢驗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程度,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生物工程畢業生必須完成研究論文1篇.按照學校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規定,學院要求畢業生選擇1個選題作為畢業選題,堅持做到一人一題,堅持所有論文全部有開題報告制度、全部交叉評閱制度、全部答辯制度.同時,所有論文必須是實驗性研究論文,不能是綜述性論文.正因為要求嚴格,本科論文質量得以保證和穩步提高,一些論文經過整理在核心及以上級別期刊發表.每年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合格率均為100%.
。矗底灾鲃撔聞摌I
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展,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品學兼優的學生,更加注重全方位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因此現代大學的教育已經不是只注重學生成績,更應該促進大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大學生提供創業環境,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10].大學生應適應社會,逐漸培養自己的創新實踐能力,對待知識應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想法,將創新精神運用到自主創業中去.我們力爭通過建立多元化與科學化的創新創業培養模式、搭建校內創新創業研究平臺、建設校外校企合作創新創業基地、強化創業教育等方式加強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實踐.
5結論
一流大學必須依托一個強大的專業建設.生物工程專業是專門培養精生物、通工程、善管理的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以滿足社會對生物工程人才需求的綜合性應用專業.因此,加強綜合實踐能力提升是生物工程專業的重要環節.本文從實驗實踐教學、實驗課程設置、虛擬仿真平臺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構建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為形成個性化的實踐操作平臺,促進創新素質人才培育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郏保萁逃扛叩葘W校生物技術、生物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生物工程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4,4(4):8-12.
。郏玻菅︼w燕,劉燦,申曉鴻,等.北京農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的構建[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7,7(1):14-17.
。郏常荻〈喊,楊婉身,馬恒東.生物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7(11):65-67.
。郏矗輪淌剽飳W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現狀分析[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2,2(3):3-6.
。郏担萃跛赜,陶永清,張明春.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與課程體系構建[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1228-1229,1232.
。郏叮莨鹆,巫錦雄,柯德森,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生物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整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8):322-325.
。郏罚萦谪,林劍,鞠寶,等.計算機仿真技術在生物工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4):163-164.
。郏福荽髑逶,朱秀靈,陳濤.三維虛擬仿真技術在發酵工廠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優勢[J].科教文匯旬刊,2011(13):37-40.
。郏梗萃醣,張成鴻,李連宏,等.利用實驗室開辟高校教育第二課堂[J].醫學研究雜志,2011,40(12):155-156.
。郏保埃輳堄,能洛紅.淺析如何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J].決策探索,2016,22(11):31.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0
摘 要: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為提高同吉林省生物產業需求對接,分析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存在問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規劃課程配置、修改授課內容、進行校企合作、打造雙師型教師,適應市場需求,提高地方高校對地方經濟的服務能力,促進吉林省生物產業發展。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吉林省生物產業需求對接;協同創新;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Q81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79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及人才需求模式的改變,國家對高等教育戰略方針進行了修訂。根據學校類別,將傳統的“象牙塔”式高等教育細化為“研究型本科院!焙汀皯眯捅究圃盒! [1]。其中“應用型本科院!币耘囵B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為主。
1 本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與吉林省產業需求存在問題
生物工程專業是我國繼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專業之后開始招生的生命科學專業,是21世紀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1998年教育部布的全國本科專業目錄中,將生化工程、微生物工程、發酵工程等專業歸為到生物工程專業。由于該專業具有典型“工程”性決定其專業特征為工科專業,所以學生培養模式與生命科學領域的其它專業具有明顯區別——該專業以培養應用型、產業化人才為主[2]。本科畢業從事非對口工作在吉林省地方院校及新建本科院校所開設生物工程專業中較為常見。根據學院多年就業跟蹤調查顯示,本校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生(考研生除外)僅有1/3從事本專業,且大多從事層次較低的技術工作;1/3畢業生從事醫藥銷售等生命科學相關工作;1/3畢業生放棄本專業。企業普遍反映,入職畢業生實踐能力滯后于理論能力,必須在“師傅”的帶領下,經過實踐學習才能獨立勝任專業技術崗位,增加了企業運行成本。
隨著國家政策與吉林省經濟發展和轉型,吉林省生物產業發展迅速,生物產業涵蓋醫藥、化工、檢驗、食品、環保等領域。已擁有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修正藥業、通化東寶等生物醫藥研發和生產企業。20xx年1—6月,全省生物醫藥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7.4%[3]。
此外,吉林省在生物化工,特別是“玉米化工”領域具有廣闊發展前景,F已具有大成集團、吉林燃料乙醇、中糧能源生化、松原吉安生化等龍頭企業,打造吉林玉米生物化工材料基地,基本建成中國玉米生物化工材料示范基地。預計到20xx年,吉林省生物質經濟形態基本確立,生物質經濟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包括玉米深加工產業),使生物質產業成為吉林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的主導產業[4]。
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宗旨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根據吉林省生物產業發展情況可預見未來吉林省將大量需要生物工程專業人才。但由于應用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存在專業建設調整滯后、專業與產業不對接等問題,暫時無法滿足就業單位的要求。所以,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工程系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配置、授課內容、校企合作、教師培訓方面進行改革,以滿足人才培養與產業對接的需求,促進吉林省生物產業發展。
2 根據市場需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吉林省經濟轉型和生物產業的發展,吉林省急需大量應用型生物人才。因此生物工程系決定一改過去的“精英式”人才培養模式,轉換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學院組織生物工程專業骨干教師深入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輝南長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責任公司、大成生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進行調研,并同職業研發專家和行業技術專家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在原有“生物制藥”教學模塊的基礎上,增加“生物化工”部分。降低英語、數學等公共基礎課學時,增加實踐教學、教學實習學時,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時間及動手能力(表1)。此外增加學生在企業的生產實習時間,使學生在校內所學在企業進行檢驗。對于新增加的“生物化工”部分,系部教師根據企業一線情況增加發酵工程、生物制品工藝學等課程實踐教學學時。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基礎技術的操作要領。
3 根據企業需求,重新規劃課程配置
根據多年企業用人情況反饋顯示,應屆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實踐操作技能,但不具備畢業入廠即工作的能力。同時用人單位反映,學生的專業知識扎實,但對于行業新進展了解不多。因此,本專業重新規劃課程配置。降低專業課理論學時,將其中“深、難”部分作為自學內容(對于考研同學,如需學習,教師可課下輔導);對于酶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生物制品工藝學等課程,增加前沿知識介紹(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可讓學生課下準備,課上討論);增設“生物制藥”、“生物質能”等專題內容,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生物工程應用進展了解;此外,在增加實驗教學基礎上,進行實驗課程整合,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多門課程的實踐技能,還能使學生綜合運用多課程實踐技能。實驗課的整合,更加貼近生產一線的應用。
4 提高應用能力,修改授課內容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內容即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學生適應企業生產的'需求。為此,生物工程專業教師在重新規劃課程配置基礎上,修改授課內容。在具體教學中,增加應用能力培養部分,即采取部分“反轉課堂”模式,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所學解決問題,在課堂進行集體討論,確定最佳解決方案。此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結合企業調研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應用技術最新動態,適當調整授課內容,摒棄過去“一本教案講一生”的教學情況,做到在有限的學時內,盡可能多的講授實踐技能。同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增加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部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5 增加技能培養,進行校企合作
企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最好場所。生物工程專業具有極強的應用性,本校生物工程系任課教師在進行課程理論改革的同時,于多家用人企業進行合作,共同開展生物工程人才培養工作。截止到20xx年末,本校生物工程專業已同吉林正業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責任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用人單位達成了校企合作。學校與地方企業以“雙向制”形式開展校企合作,即用人企業為學校提供一線技術人員,參與實踐教學,以提高學生對企業應用能力的培養;學校為企業提供優質的生源,參與企業頂崗實習,以提高畢業生在企業的工作能力。同時企業與我系進行科研合作,利用生物工程系專任教師科研能力和學校實驗室資源,為企業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通過上述方法,不但使學生可以零距離接觸實際工作,提高實踐技能;而且教師通過與企業的合做,提高了整體教學水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 注重教師實踐能技能積累,打造雙師型教師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校生物工程系專任教師具有年齡輕、學歷高的特點,博士研究生比例62.5%,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但對于轉型中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不但要求教師具有高學歷、高科研能力,而且要求教師具有扎實深厚的實踐技能。為了提高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本院要求生物工程專業授課教師必須為“雙師型”教師。既有深厚的理論及科研能力,還應具有嫻熟的實踐技能,并掌握企業各生產環節,使教師可以深入細致的向學生傳授企業生產所需的各種節能。生物工程系要求新任教師必須到企業頂崗1a,之后進行專業技術技工資格考試,考試合格者方可進行專業教學。對于其他教師,要求5a內必須在企業下廠鍛煉累計6~12個月。通過上訴舉措,生物工程系專任教師“雙師型”比率達到100%。此外,本院從企業聘請高級技術人員承擔實踐教學,建設兼職教師儲備庫。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的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可進行理論課教學。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生物工程專業根據吉林省生物產業發展需求,積極主動進行轉型,并主動與地方產業對接。該舉措不但可以適應國家行業轉型升級,還可以提高畢業生本專業就業率,更能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生物工程根據市場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規劃課程配置、修改授課內容、進行校企合作、打造雙師型教師,不但提高了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也為深入進行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和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拓展了新思路、新前景。
參考文獻
[1]潘懋元,車如山.特色型大學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J].大學教育科學,20xx,(2):11-14.
[2]李全林.現代生物工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xx:13.
[3]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醫藥工業處.20xx年1-6月全省醫藥產業運行情況[EB/OL].http://gxt.jl.gov.cn/gxdt1/zdgz/zdhy/201609/t20160907_2428213.html,20xx-07-28.
[4]吉林省發展生物質經濟實施方案[EB/OL].http://www.chinaneast.gov.cn/20xx-02/14/c_133114063.htm,20xx- 02-14.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1
1.超高壓對蜂蜜酒成分的影響
2.小米保健酒的研制及營養分析
3.甜型酥梨酒生產工藝研究
4.年產5000噸蘋果酒工廠設計
5.年產5000噸梨酒工廠設計
6.年產5000噸黃酒工廠設計
7.年產5000噸山楂酒工廠設計
8.固定化細胞技術乳鏈菌肽發酵生產的研究
9.固定化乳酸菌發酵生產乳酸及提取工藝研究
10.年產10000噸酸奶工廠設計
11.年產50萬噸酒精廠設計 (蒸餾部分)
12.年產50萬噸酒精工廠設計(糖化發酵部分)
13.酸奶中亞硝酸鹽降解菌的分離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14.柚皮總黃酮對泡菜中亞硝酸鹽消減機理的研究
15.泡菜復合發酵的研究
16.WD02菌株產紅色素的性質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17.黑苦蕎茶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工藝研究
18.黑苦蕎茶中黃酮類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及抑菌作用研究
19.煙草內生細菌的分離鑒定及降低N-亞硝胺含量研究
20.華潤雪花啤酒(長春)有限公司污水3000m3/d污水改擴建工程項目
21.河南府泉酒業有限公司污水6000m3/d污水深度處理工程項目
22.南陽某污水處理廠二期20000m3/d污水處理工程項目
23.食品級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鈉的合成
24.駐馬店卷煙廠污水處理改造項目
25.高靜水壓處理擬南芥誘導穩定突變株系的篩選及突變體類型分析
26.高靜水壓處理對擬南芥植株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研究
27.高靜水壓處理擬南芥誘導穩定遺傳變異系的DNA分析
28.麥麩低聚木糖產品的脫色工藝研究
29.中普紫麥色素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30.嗜熱細菌α-1,6-葡聚糖酶基因克隆與表達
31.嗜熱酯酶cap結構域突變體構建及功能分析
32.嗜熱酯酶點突變體P166G和P169G構建與表達
33.一株降解苯酚細菌的篩選及培養條件優化
34.一株降解擬除蟲菊酯細菌的篩選及培養條件優化
35.酯酶芳香族氨基酸突變體Y164K和F168K構建與表達
36.廢生物體資源化利用吸附處理低濃度重金屬廢水研究
37.天然植物材料作為吸附劑處理低濃度重金屬廢水的研究
38.柚子皮化學成分分析及其對重金屬離子吸附行為的研究
39.不同分析法對有色金屬礦樣中有色金屬含量比較研究
40.超聲波提取辛辣調味料及其抑菌性的研究
41.鄭州城市蔬菜基地的土壤重金屬含量及其相關性的研究
42.酶解酪蛋白制備多肽工藝研究
43.紅酵母產β-胡蘿卜素發酵培養基配方研究
44.年產1萬噸紅曲色素工廠設計(發酵車間)
45.年產20萬噸啤酒糖化車間設計
46.年產2萬噸維生素C發酵車間設計
47.年產1萬噸青霉素發酵車間設計
48.年產2萬噸味精發酵車間設計
49.年產20萬噸酒精發酵車間設計
50.降解煙葉中類胡蘿卜素微生物菌株的篩選研究
51.真菌降解類胡蘿卜素產生致香物質的研究
52.異養EM菌的分離與鑒定
53.粗柄羊肚菌遺傳轉化系統的建立
54.檸檬酸發酵黑曲霉的誘變育種
55.香菇廢菌棒多糖的提取
56.香菇菌絲胞內多糖的提取
57.環境中分離的幾種酵母菌的鑒定
58.混菌發酵木聚糖制備乙醇的研究
59.城市污水廠污泥處理工藝設計
60.丙酸菌與酵母菌混和發酵制備丙酸的研究
61.C. thermobutyricum丁酸發酵pH控制策略的研究
62.毛發水解液制備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研究
63.谷氨酸γ-丁酯的合成條件研究
64.谷氨酸γ-丁酯物性表征
65.幾種食材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析比較
66.年產1000噸山楂果酒工廠設計
67.年產5000噸蒸餾酒工廠設計
68.年產1000噸大棗酒工廠設計
69.果酒中塑化劑的來源分析
70.白酒中塑化劑的檢測
71.系列紅棗酒的`研制
72.米曲霉中果糖基水解酶基因的表達分析
73.四個不同品系煙草轉錄組的初步分析
74.斑馬魚受精卵顯微注射DANA-m1的干涉RNA效應研究
75.韭菜不同品系18S和nad基因的進化分析
76.韭菜不同品系的rbc1和tanl基因的進化分析
77.懷山藥零余子中皂苷的提取和活性研究
78.懷山藥零余子中多糖成分的研究
79.利用果膠酶降解煙梗中果膠的研究
80.鎮江香醋醋糟對重金屬Pb2+的吸附工藝優化
81.鎮江香醋生產過程中微量元素Fe、Zn、Cu及重金屬Pb變化規律
82.巴氏醋桿菌Ap20xx-1的發酵特性研究
83.固定化巴氏醋桿菌Ap20xx-1在蘋果醋中的應用
84.高產黃酮類物質植物內生真菌的分離篩選
85.高靜水壓處理擬南芥種子對其生長特性的影響
86.蘋果內生菌的分離純化及發酵產物分析
87.煙草內生真菌的分離純化及其發酵產物分析
88.流感病毒恒溫PCR檢測方法的建立
89.腸道病毒EV71恒溫PCR檢測方法的建立
90.超表達SOD棉鈴蟲病毒的擴增及生物學活性測定
91.煙草青枯病病原的噬菌體的分離鑒定
92.高產果糖基轉移酶的微生物的篩選及分離鑒定
93.發酵煙葉表面微生物的多樣性研究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2
摘要:專業教育在引導新生正確認知、樹立專業觀念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對近年來在華僑大學生物工程專業開展新生專業教育的多種方法和實踐經驗中進行了探討和總結。
關鍵詞:生物工程;專業教育;本科新生;實踐
本科新生剛剛進入高校,對生物工程這個專業的認識一般是基于填報志愿時的宣傳以及父母、親戚、身邊朋友及中學教師的口頭信息或見聞,大多數新生對專業缺乏系統而深入的了解。而大學一、二年級的課程設置又多以通識課程為主,新生能接觸到專業領域的內容很少,影響新生對所學專業的認知,引起新生對本專業的誤解,無法激發新生的學習興趣[1]。此外,本校生物工程專業新生的調劑率較高,很多新生對本專業幾乎一無所知,再加上興趣不高,容易導致新生意志消沉而墮落,因此大一學年的專業教育極為重要。專業教育的核心是針對學生從事專門領域的工作所需知識和技能的培養[2],是引導新生正確認知、樹立專業觀念的重要途徑。本文就近年來本校生物工程專業開展新生專業教育多樣化實踐的情況作簡要介紹和探討。
一、做好新生的學習動員工作
與高中學習相比,大學的學習表現出顯著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多數新生對大學學習認識不足,無法很快地適應這一轉變,再加上經過高考結束后三個月的假期,在思想上有所松懈,因此大多數新生剛開始學習時表現得很迷茫,甚至無所適從,此時新生急需專業教師的點撥和指導;谶@一情況,在新生正式上課前,本系組織了兩次新生交流大會。第一次交流大會是迎新活動的一部分,由系主任為大家介紹生物工程專業的發展歷史和研究方向以及本專業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等內容,讓新生初步認識生物工程這個專業。第二次交流大會是新生學習動員大會,由分管教學的系副主任主持,邀請高年級成績優異的同學與新生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歷,探討對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領域的認識,傳授先進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并解答新生的困惑。此舉的優點:(1)能夠在新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雪中送炭,讓新生對大學的學習不再迷茫和畏懼。(2)能夠讓新生接觸到本專業的優秀學生,學習其先進經驗,樹立榜樣的作用,走上正確的道路。在幾年的實踐中,學生反響熱烈,不少新生對優秀的學長、學姐投以欽佩的眼光,多數學生還積極地記錄他們的學習方法要點,亦主動吐露自己的心聲。每一屆參加學習動員大會的新生中又會產生一些優秀學生,將成為下一屆新生學習的榜樣。如此以舊帶新,新舊交流,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二、導師組授課在新生專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為了加強新生對生物工程專業的認同感,盡早了解專業內容,本專業在第一學期設置了《現代生物技術》這門專業選修課(限選),并采取導師組授課制,每學年安排15位本系教師,從他們自己所熟悉的研究領域向新生講授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的內涵和外延。授課教師團隊根據需要每年進行微調,但每學年都能保證三分之二以上的授課教師具有高級職稱,其中博導至少為6人。授課形式由每位教師靈活掌握,采用講授、討論、辯論等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成為課程的主人,加強新生的專業認同感,堅定專業學習的信念。在第一次課上,由課程負責人發給學生一份介紹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的英文閱讀材料,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而后從材料最后的十道大題中任選五題作為平時作業,并建議用英文作答。所有題目均無標準答案,必須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來做答。在學期末,每位學生必須提交一篇課程論文,要求圍繞自己感興趣的生物技術領域,闡述他們對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的認識以及學完《現代生物技術》這門課的收獲。幾年的實踐結果表明,新生對生物工程這個專業的熱愛出乎所有教師的意料,他們在作業和論文中表現出來的想象能力令人驚異。例如作業中有一題是談談學生對克隆人的態度,有些同學聯想到科幻片里人造生物反客為主對人類痛下毒手的情景并加以類比;而有極少數同學支持克隆人,認為克隆人可以作為自己的分身,讓自己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盡管某些觀點有待商榷,但經過這門課所進行的頭腦風暴,學生對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的認識顯著加深了,在期末論文中他們已經可以較完整地描述基因工程和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的原理及操作方法,能說出生物技術在工業和服務業中的應用;甚至有些學生能緊跟學術前沿,把最新的學術成果及個人看法體現在論文中(如CRISP基因編輯技術、3D打印人體組織器官等)。雖然沒有強制使用英文,但不少學生用英文完成了作業和論文,說明他們對這門課相當重視。相比由一兩名教師承擔課程所有內容的授課形式,導師組授課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1)每位教師對各自研究方向的了解比較深入,可以把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講得很“!。(2)不同的教師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講授風格,這就使課程的知識面擴展得很“廣”,可以涉及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的各個方面。(3)選用英文版教學資料,與通識課英語教育安排在同一學年,可以鍛煉新生的英語閱讀和表達能力,并及早接觸一些專業詞匯,為后續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基礎。(4)導師組授課方式是建立并加強師生聯系的重要渠道,可以讓新生盡早接觸到本專業的教師,還促使了新生對教師的研究方向產生興趣,并為今后的課外創新實踐等創造條件。
三、重視認知實習
生物工程專業現在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理論與實踐并駕齊驅,因此新生專業教育不僅對理論知識的傳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對實驗和實踐的要求以及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要求也越來越高[3]。僅僅依靠理論課的教學難以使新生對生物工程有直觀的印象,因此我們必須提供一個實踐的機會,讓新生能夠親身體會生物工程的應用;谶@一考慮,我們把認知實習作為新生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知實習由分管教學的系副主任作為總負責人,直接負責實習單位的聯系和指導教師的安排,并親自帶隊。實習指導教師的.選擇必須滿足具有工科背景、工程實踐經驗、熟悉儀器設備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驟這三個基本要求。在實習基地的選擇上,需要考慮不同的研究方向,需要上下游兼顧。根據這些原則,我們選擇了學院自行建設的殼聚糖氧化降解中試平臺、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廈門古龍醬文化園四個單位作為本專業的認知實習基地。這四個實習基地涵蓋了從上游基礎研究、中試放大到下游工業化生產這一完整的產業化流程,囊括了細胞培養、植物育種、生化分析、生物醫藥、生物活性物質開發、食品加工、生物過程工程等不同的方向,能夠較好地反映生物工程專業的特征。學生在參觀、認知的同時,可以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嘗試一些儀器設備的操作使用,從而使學生通過理論學習獲得的知識得到鞏固,并加深了印象。實習期間,還邀請實習單位人力資源部門經理為新生介紹就業條件、招聘崗位、待遇、公司福利等情況,讓學生充分了解本專業的就業形勢,堅定他們對本專業的就業信心,激發更大的學習熱情。
四、試行本科新生導師制
本科新生導師制是指由專業教師擔任本科一年級新生的導師,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需求,對其進行學業、生活、思想品德等多方面及個性化指導的一種教育制度,旨在引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形成合理的人生規劃,樹立正確的目標,激發學習動力,提升育人質量[4,5]。我們試行導師制的初衷是提升學生的專業認識,通過專業教師的個性化指導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開學初,系主任向本系新生提供專業教師的名單、聯系方式和研究方向等信息,并根據教師的職稱設定指導學生的數量上限,而后由新生各班班長安排全體學生進行導師的選擇和協調。學生根據每位導師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興趣選擇導師。學生必須在名單確定后一周之內主動聯系導師見面,積極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并當面向導師請教;導師主動指導學生如何建立專業自信心和樹立人生目標,指導學生如何正確、高效地學習。導師和學生每月至少需見面一次,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狀態,給予積極的鼓勵,并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實行了本科新生導師制后,新生能夠通過導師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學習更多的專業技能,不少新生還提早進入學科實驗室開始了科研訓練,并在之后申請了課外創新和創業實踐項目、挑戰杯項目等,積極參與課外學術活動,對新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思維進行了有效的訓練。同時,導師制也加強了學生與教師的溝通,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避免了因大一專業課接觸較少而導致的新生專業熱情消退的弊端。從教師方面來講,導師制的實行為教師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潛在的后備人才,對解決實驗室人員緊缺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在首屆試行導師制的20xx級學生畢業反饋中,能夠明顯地看到學生對導師制的肯定,他們認為導師制的實行讓他們對生物工程專業有了更深的認識,還讓他們提前接觸了科研,堅定了對這個專業的發展信心。
五、引導新生做好人生規劃
前幾年在與學生交流時發現一個問題,只有少數學生對自己今后的人生做好了規劃,這些學生的目標比較明確,在平時會主動向著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因此在各方面都比較主動,而絕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他們在學習上往往比較被動,也說不清自己畢業后的打算,甚至有些學生到了高年級依然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考研、找工作都像跟風似的,遇到困難又退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認為應該在學生剛進大學時就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我系自行設計了一份《生物系新生目標意向調查表》。在表中,我們設置了“您對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何規劃?在大學畢業之后,您認為自己會成為怎樣的人?”“您準備如何度過大學四年的時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給自己制定一個在大一學年結束時要實現的短期目標”這三個小問題,其初衷是督促新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和人生規劃進行思考。此表一式兩聯,分別由分管教學的系副主任簽字后,一聯為學生自行保管,另一聯交由系副主任保管。大一學年結束后,對偏離短期目標較遠的學生,系里組織談話,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和困難,并給予一定的幫助和鼓勵。這一舉措從20xx級新生入學時開始實行,目前已實行了兩屆。學生對這一做法普遍表示歡迎,從交上來的表格中可以看到,絕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未來的人生和就業等問題進行了較全面的思考,因此可以說這一舉措是有一定效果的,但也發現了少數學生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不以為然,隨便敷衍了事。此外,還發現了一些共性問題,如不少學生把短期目標設定得過低,像所有科目考試都及格、讀一兩本好書等;有不少學生只是在學習方面給自己定了目標,而缺乏從自己的綜合能力素質方面提升的思考;對“如何度過大學四年時光”這一問題,有些學生寫得簡略而虛無,如努力學習、參加校園活動、充實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之類的過于寬泛的話屢見不鮮,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針對這些共性問題,我們將對今后的調查表進行修改和完善,考慮更換提問的形式,并添加適當的注解。此外,還應在新生填寫時給予更多的指導。
六、定期交流,了解新生所需
在每學期期中,本系都會組織一次新生座談會,正、副系主任和部分專業教師一同與學生面對面座談,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解答學生的疑問和困惑。新生在交流會上提出的問題主要包括學習方法、教師課堂教學方式、學;顒、對大學的適應、勤工助學及兼職等方面,其中有不少問題每屆學生都會提到。我們對這些問題均作了記錄,能解答的問題就在現場進行答復,部分問題會及時與學院和學校的溝通,尋求解決的辦法。在日常的學生管理方面,本學院還建立了班主任定期走訪學生宿舍的制度。每學期班主任走訪學生宿舍四次,深入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并就學生生活中的困難向系里和學院反饋。此外,本系學生遇到問題,除了向班主任和輔導員反映外,還可以直接向分管教學的系副主任單獨面談,尋求幫助。
七、總結
新生進入大學之后,應當盡快適應大學的環境,學會獨立、自主地生活,并盡早接觸專業知識,因此對新生進行專業教育是必需的手段。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探索專業教育的形式,從最初的由個別教師擔當的短學時課堂講授,逐步改進并融合新的方法手段,發展到目前的多樣化及全方位指導。專業教育對新生起到了有效的引導作用,主要表現為:(1)這幾年生物工程專業申請轉專業的人數明顯減少,甚至還有其他專業的學生轉入。(2)這幾年大一、大二學生聯系教師開展科研訓練及申請課外創新創業等項目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說明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熱情較高,重視對自己能力的提升。應該說,我們的實踐是比較成功的,當然,我們在工作中還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而且新生專業教育的形式也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生群體成長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彭惠.大學生物專業新生啟航工程專業教育課程教學的初步實踐[J].生物學雜志,20xx,26(3):87-88.
[2]徐曉燕,何應森.大學教育中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整合的研究———以生物科學專業為例[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xx,31(5):11-13.
[3]張茜.生物專業教育教學創新及發展[J].西部皮革,20xx,(20):226.
[4]王穎,王笑宇.本科新生導師制對大學生的影響路徑及實施效果研究[J].教育研究,20xx,(1):26-34.
[5]于超美,趙靜賢,張巖.全員育人理念下高校本科新生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J].高校輔導員,20xx,(4):71-74.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3
摘要:普通生物學為生物工程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其教學目標是夯實生物學基礎。該門課程使用雙語教學授課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專業英語詞匯積累、英文文獻閱讀、英語聽說能力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還有利于學生在研究實踐中應用英語積極主動地獲取專業新信息、新知識,了解快速發展的生物學理論及技術,為今后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打下了基礎。
關鍵詞:生物工程專業;普通生物學;雙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xx)52-0239-02
雙語教學分為廣義的雙語教學及狹義的雙語教學。一般廣義的雙語教學就是學校使用兩種語言對學生進行教育。而狹義的雙語教學是指針對于某些課程,數學、歷史、地理、生物、語文等學科內容,采用除本國語或常用語外的第二種語言進行教學。當然這都是國際上對于雙語教學的界定,而我國對于雙語教學的界定則是學校課堂教育全部或部分采用外國語(一般指英語)對學生進行學科內容的教育。我國著名的教育家王斌華教授還提出我國的雙語教學主要涉及的是課堂層面的教育活動,而遠未涉及到對于受教育者在德育、體育、智育等其他層面的教育活動。
一、生物工程專業普通生物學推進雙語教學的重要性及實際意義
。ㄒ唬┩七M雙語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在研究實踐中應用英語的能力
推進雙語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在研究實踐中自我表達及組織應用英語的能力。學生通過搜集與課程相關的專業知識、制作講解提綱和教案、為其他學生講解相應的課程內容、分析自己的觀點等,掌握使用英語這一語言工具獲取專業知識的技能,包括能夠流利地閱讀和理解生物工程相關學科的英語文獻等方面。
。ǘ┩七M雙語教學,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專業新信息、新知識
推進雙語教學對于達成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一偉大宏偉藍圖而言志在必行,這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必然產生的。在全球化背景下,隨著新知識、新信息的不斷涌現,生物學專業正處在日益發展的階段,專業知識的文化課建設需要與國外先進知識技術接軌、需要加強與國外的交流,通過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生物學公共課和主要專業課教學,尤其是對不斷有新技術、新理論出現的生物技術專業,以此使學生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這是雙語教學所能給予的,也是雙語教學的最大優勢。
。ㄈ┩七M雙語教學,有利于學生了解快速發展的生物學理論及技術
推進雙語教學,在充分將傳統授課方式與多媒體授課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編寫真正適合生物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生學習普通生物學雙語教學教材,從而改善傳統的同類教材中內容深淺不一、系統性不強等不足,填補國內普通生物學雙語教材的空白,在真正意義上達到滿足學生的課程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完善課程體系。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當中,在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也明顯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將雙語的專業課教學學習通過合適的展開,使雙語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焦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快速發展的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及專業實踐技能。
。ㄋ模┩七M雙語教學,有利于高校生物學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培養雙語人才一度列入中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目前已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點。生物工程已成為21世紀的龍頭產業,生物科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依據。而歐美國家一直以來在屬于高新技術的生物工程領域內具有領先優勢,科技優勢決定了英語的語言優勢,因此這個學科在世界一流的高校里普遍采用英語教學,同時也主要用英語發表論文、專著和進行學術交流。為了使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跟上學科發展的最新進展,培養其創新能力、國際交流與競爭能力,需要實施雙語教學。
二、目前高校生物工程專業普通生物學推進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ㄒ唬⿲τ趯W生來說雙語教學難度很大
由于存在語言障礙,學生聽起來很困難,同時學生本身除了生物學專業課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必修及選修課程,對本雙語課程內容一般也不會有很深的研究。而教師對自己所教授的課程有一定的研究背景和知識儲備,而且可以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研究,所以往往自己覺得很簡單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則可能很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這樣就形成了教與學的“代溝”。
。ǘ⿴熧Y問題是制約我國高校雙語教學順利進行的主要因素
現在高校雙語教學多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得賣力,學生聽得漫不經心;教師提問,學生常常不知教師所云。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動,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本來大學生已認識到通過雙語教學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學習積極性,但隨著這種“填鴨式”、“滿堂灌”課堂教學方式的“綿延”,他們的學習熱情與耐心逐漸消失,聽課變得越來越麻木。因此有些生物學雙語課不僅沒有達到“專業和外語水平雙贏”的初衷,而且削弱了生物學專業知識的學習效果。
。ㄈ┙滩膯栴}作為影響高校生物學雙語教學的一大硬件問題
高校生物工程專業普通生物學高精的專業知識決定了生物學雙語教學中雙語教材對于生物學雙語教學的重要性。外文原版教材本身難度太大,而外文譯作的生物學專業教材有時又會偏離真實內容,加上生物學專業知識本身也很深奧,這就使得教材問題成為了影響高校生物學雙語教學的一大硬件問題。
三、如何有效創新的實現高校生物工程專業普通生物學的雙語教學
基于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雙語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對于高校順利推行生物學雙語教學非常重要。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教育的價值取向、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形式、教學過程的結構和模式、新型人際關系的建立等都將產生好的促進效果。為了鍛煉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使課堂真正變成教師和學生共同的課堂,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引進人才、廣納賢良是高校在推行雙語教學中所必須遵循的事情。
由于雙語課程采用原版英文教材、運用兩種教學語言授課,對“教”與“學”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課堂上既不能為了用外語上課而忽視專業內容的傳授效果,也不能為了專業學習而把外語當作負擔。不然,就失去了雙語教學的意義。雙語運用的合適度,成為雙語課堂教學的焦點。我們從教學語言媒介的運用切入,采取“小步引進、穩步推進、逐步滲透英語”的策略,形成了“漸進式”英語教學模式。在生物工程專業普通生物學雙語教學建設項目的實施中,解決教材問題,實現普通生物學教學平臺的搭建和建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對于生物工程中普通生物學雙語教學效果最好的評價即英語在生物學知識的教學中的運用程度,當母語與英語這兩種語言在學生的思維中能夠互相交疊、自由切換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說,生物學雙語教學獲得了一定的成績。當然,這只是片面地對雙語教學進行考核,更加準確的、有效的考核標準和效果評價還有待于開發和被證實。
通過以上對雙語教學特點的分析來看,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克服學生學習雙語困難的問題,全面考慮雙語教學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在雙語教學的授課方式、教材編寫、等方面做有意義的嘗試,最終使課程體系日趨系統、完善,是高校生物學雙語教學的辦學宗旨。
參考文獻:
[1]邱海洪,肖韻蘭,蔣盛巖,劉建強,尹樂斌,劉靜霆.普通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xx,(38):181-182.
[2]顧志良,郁建鋒,孫海燕.生物工程專業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考試周刊,20xx,(34):151-152.
[3]任光云,蔣盛巖,趙良忠,余有貴.使用英文教材進行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實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S1):160-161.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4
摘要:生物工程《專業導論》課對于學生理性認識本專業、提高專業興趣、提升專業自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授課老師素質提升、教學內容及方式改進、特色學科建設、因材施教、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探討了工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導論》的教改之路。
關鍵詞:生物工程《專業導論》;自信力;課程改革
20xx年,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支持節能環保、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因此,培養高素質的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生物專業人才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就開設生物工程高校數量看,20xx年國內開設生物工程專業的高校已達165個,20xx年增長至293個[1]。目前,我國每年生物工程類專業畢業生約6萬人,由于人數的迅速增多,以及我國生物產業發展水平較低,再加上專業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造成生物工程類專業畢業生的暫時性過,F象,增加大學生就業壓力[2]。麥可思20xx年就業藍皮書中將生物工程列為紅牌專業,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3]。這也使部分生物工程類大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對學習和未來出路感到焦慮,并產生心理負擔,從而影響專業自信心。
那么如何提升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自信力和就業能力呢?除了加強實踐教學、鼓勵自主創業、進行產學研合作等方面,對低年級的學生開設高質量的專業導論課很重要也很必要。開設專業導論課可以使學生提前了解學科的發展現狀和前景,有助于拓展其對專業應用的整體把握,有助于其有針對性地開展后續的專業基礎課學習及畢業設計環節,最終可以提升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自信心和就業能力。本文以提升生物工程專業自信力為目的,探討新形式下工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教改的方向。
一、生物工程《專業導論》開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對于生物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相關研究還不是很多。景德鎮陶瓷學院通過對生物工程導論課程進行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探討,并通過問卷調查探討了其教改成效[4]。哈爾濱工業大學將參與式教學和傳統的教學結合,通過問題情境案例、討論和交叉領域專題四種方式,實現知識—趣味—專業背景融合[5]。筆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學于20xx年在大一下學期開設生物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由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教授進行授課,結合專業教師的主要研究內容向學生展示生物工程專業包含的內容和最新進展,既讓學生了解本專業,也順利地承接下一個學期將要開始的專業課程。但是以往的《專業導論》課側重于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探討,對于如何從教師素質、課程內容等方面進行教改沒有做出明確的回答,以下內容將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二、專業導論課教改的方面
1.提升任課教師自身素質。如何做好學生專業發展的領路人,專業老師除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之外,還需要思考以下的問題:(1)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信息獲取已經不再是什么難題,如何將這些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并對其發展前景做出前瞻性的指導?(2)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如何確保自己的研究及教學能夠緊跟專業前沿?(3)如何啟發引導學生,提高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如何解讀行業發展政策,從而對學生的就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教學內容及方式!秾I導論》課程具有概括性、前瞻性及引導性的特點,因此其授課內容及方式也與其他專業課有所區別。具體來講,大綱的制訂應該主要從研究前沿、應用領域、特色專業方向、企業導師講座和創新創業等方面進行;授課可以采用比較靈活的方式,包括教師面授、網絡課件、小組討論、ppt展示、講座以及慕課等方式。生物工程學科目前已經在化學工業、能源工業以及醫藥衛生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酶制劑行業為例,其制備成本低、效率高、污染小的特點已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工業催化、日用化學和食品藥品制造領域。因此,《專業導論》課程向學生講述生物工程應用領域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擴大眼界,提高對本專業的認知。
3.特色學科建設。余水靜等[6]提出以特色學科建設為導向,對生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使課程體系具備模塊化和特色化特點,這有助于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筆者以為,建設特色學科需要專業教師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對專業的發展趨勢、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做深入的調研。其次,要深入基層,充分了解社會及企事業單位對學生專業能力、職業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從而使我們的專業課教育及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引領或者緊跟市場需求。最后,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生物產業,通俗地講就是要“接地氣”,對于生物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4.因材施教!耙虿氖┙獭笔怪羔槍W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生物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具體情況,培育出研究型、教學型和工程型等不同層次人才。因此在講授《專業導論》時,應該將授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就業愿景相結合,教學大綱應該從科研、生產和管理幾個方面進行制訂,使導論課內容不僅能夠涵蓋生物工程就業的主要的領域,而且能夠做到有所側重。另外,可以聘請生物工程相關研究所或者企業導師為學生開展“企業導師面對面”的講座,從社會需求和就業的角度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專業發展現狀和企事業單位對人才需要的`標準。通過以上方式的課程教改,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使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具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對專業課學習不再迷茫。
5.創新創業教育。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訓練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嶄新的課題。桂林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在這方面做出了初步探索并初見成效[7]。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不僅鍛煉了學生創業、獨立思考和團結協作的能力,而且對于學科發展具有比較重大的意義。因此,筆者認為專業教師在講述專業導論課時,應該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領域同大學生雙創相結合,鼓勵學生鍛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結語
生物工程《專業導論》課程對于剛剛步入大學的本科生不可或缺,對其客觀理性地認識本專業的研究領域,培養其專業興趣,增強其專業信心具有明顯的作用,因此,加強導論課教學具有比較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生物工程《專業導論》教學只有不斷思考、摸索、實踐及改革,總結出一套適合的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優良的職業素養以及較高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宋忠誠,余勤,郭瑩,等.中國內地開設生物工程專業普通高校的統計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8):14-15.
[2]吳劍榮.高等學校生物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從生物產業發展和大學生就業分析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xx,(23):42-44.
[3]麥可思.20xx就業藍皮書:管理學就業率最高[J].勞動保障世界,20xx:24-24.
[4]廖潤華,杜潔,蘇小麗,等.《近代生物工程導論》課程教學改革的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xx,(34):155-156.
[5]鮑佩華,郭良,郭卓維,等.參與式教學法在非生物專業生命科學導論教學中的探索——以哈爾濱工程大學為例[J].黑龍江科學,20xx,(7):128-128.
[6]余水靜,鄧揚悟,宋秋華.以特色學科建設為導向的生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與實踐[J].高教學刊,20xx,(24):58-59.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15
一、教學內容的設計
(一)教學內容的方向性設計
教學重新設計的原則既要照顧專業需求也要照顧學校實際情況,在設計內容時要有特色不能照搬其他院校,我校旨在培養現代工程師,畢業的出口面相企業一線技術員,而一些985院校則面相科研領域,所以,在學習其他院校提升自身辦學實力的同時也要切忌照抄照搬。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上海交大生物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大多面相科學技術研發和生物科學技術的科研領域,所以,在這種方向的指引下,授課內容理論層次較深,在傳統化工原理精華的基礎上增加了較為深層次的理論細節,比如:萃取內容部分,反膠束萃取和雙水相萃取等都有詳細的講解,而我校目前的辦學的實際尚不能匹配。我們是要以突出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為目標,應用現成結論解決設計型或者操作型的實際問題,輔以化工典型設備的講解,在傳統化工原理精華框架范圍內,簡化理論細節,培養工程素質。
(二)教學內容的細節性設計
我,F行生物工程專業化工原理理論教學教學大綱的制定原則是以64學時為基礎,選擇傳統化工原理主要章節進行制定,沒有充分考慮到專業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對教學內容的細節進行合理化調整,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我校生物工程專業輸出人才的綜合素質。根據專業需求以及專業本身所授課程,建議對生物工程專業化工原理教學大綱作合理化調整!傲黧w流動”、“流體輸送機械”、“傳熱”以及“蒸餾”作為最基本的單元操作是很必要的,尤其是“蒸餾”這一單元操作緊貼生物工程專業知識體系的主干,與生物發酵、生物化工、生物制藥、食品等方向息息相關,因此無論是簡單蒸餾、平衡蒸餾、精餾還是特殊精餾都是重點要求部分,連續精餾的計算與分析、精餾塔設計的操作原理與現象以及塔設備的分類與計算等內容都非常符合專業要求,考慮到生物工程專業課中講解“氣液傳質設備”,因此化工原理課程中可以將該部分簡化;而由于“氣體吸收”基本不具專業需求性,建議取消該單元操作的講解;建議引入的`單元操作則有“萃取”、“干燥”和“結晶”等內容,這些單元操作與生物工程專業息息相關,該部分內容必能對后續專業教育提供充分其必要的支持。如此一來,我們取消了“氣體吸收”,增加了“萃取”、“干燥”和“結晶”,在這一基礎上,現行的64學時顯然不能完成教學內容,因此,建議增加至80學時分兩個學期來完成,這是保證教學效果以及為專業建設提供助力必要前提。
二、理論教學方式的合理運用
(一)理論聯系生活實際,將理論淺表化
從專業培養方案的安排上看,在化工原理之前,學生基礎的幾乎完全是純理科課程,化工原理是第一門工程技術學科。學習習慣上的各種不適應,使得學生對該門課程產生一些錯覺,諸如:“公式過多”、“推理復雜”、“各種指代符號繁雜”等等,總之,化工原理晦澀難懂,學起來實在吃力,進而產生厭學心理,嚴重偏離了教學的初衷。那么,理論形象化,淺表化則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劑良藥,利用生活實例導入理論,然后再將理論去靠近工業設備,之后在工業和生活實際之間構建相似性,如此循環,理論不再晦澀難懂,工程教育不再抽象生僻。舉例來講,在講授“傳熱”這一單元操作時,暖瓶則是學生天天接觸的東西,幾乎每位同學都見過瓶膽是什么樣子,圍繞瓶膽的設計規則對“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基本傳熱方式逐一解釋,那么學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熟知的常識對“傳熱”這一單元操作產生了熟悉感和親近感,同時也對該單元操作重要工業應用之一“保熱/保冷”形成了一些整體意識,在貼近工程素質教育的時候,學生在理解供熱管道外保溫層的材料以及結構時自然不會感覺“離自己太遠”,同時也會總結出保溫采用的一些常規性和一致性的方式方法。再比方說,生活中的暖氣片與工業用的換熱器,盡管從器型設計上有巨大偏差,但是也不難發現原理上相似的地方,這種差異性和共性上的聯系和對比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的掌握,因此化工原理才不會那么“難學”。
(二)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不得不承認數字化教學引入的十多年來,的的確確的大幅改善的教學環節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是,隨著知識量的逐年增長等等一些問題的相繼出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一定要找到新的出路。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有助于塑就“新鮮有趣”的教學風格,也有利于培養“清新”、“活力”的課堂氣氛。首先,必須把“老師的課堂”變成“學生和老師的課堂”,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戲份”,上課除了聽課之余,一定要有足夠量的“師生討論部分”,老師在拋出問題后,供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學生分別總結陳述,老師在依據討論結果進行總結歸納。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的思維跟上授課的節奏,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自學意識和習慣的養成。其次,教師授課過程中要善于總結,無論是階段性總結,還是跨章節的聯系性總結都能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體系的整體性把握。如可以通過伯努利方程進行展開,把“流體流動”和“流體輸送機械”兩章整合到一起,闡述各節知識點編排順序的合理性,這樣學生在理解知識結構事會比較容易;再比如,通過“牛頓粘性定律”、“傅里葉定律”以及“菲克定律”相似的“長相”,灌輸化工原理分析解決問題的一些相似性做法,同樣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解決創新性問題能力的培養。當然,教師自身也要刻意培養自身授課風格,讓學生喜歡上老師,以愛屋及烏的方式努力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這方面的方法方式多種多樣,比如新時代的網絡語言引進課堂無疑更能攫住90后的心;亦或者課間休息時間討論一下體育賽事、娛樂八卦這類;當然,作為教師,腦袋里要有足夠的勵志故事的儲備等。這些都能拉近師生距離,增進“教”與“學”之間的情感。
三、結語
少學時化工原理教學在整個化工原理教學任務中所占份額教學相對較小,長期以來依附于化學工程與工藝以及輕化工程等長學時專業的教學模式,只依據學時數量對教學內容簡單“做減法”;再者,現在教室的受眾群體也就是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過往的教育經歷也在悄悄的發生變化。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順應時代發展,適應時代需求,自我完善,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培養更加適應社會需求的畢業生,為社會發展注入更富活力的新鮮動力。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相關文章:
生物工程專業論文06-10
生物工程環境保護論文08-19
生物工程專業就業前景08-20
生物工程專業實踐報告12-07
生物工程專業求職信04-14
生物工程專業求職信10篇04-19
生物工程專業求職信(10篇)04-19
生物工程專業求職信12篇06-21
生物工程專業求職信三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