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教學計劃>技術教學計劃

    技術教學計劃

    時間:2022-06-23 11:48:18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好的計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通用技術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下簡稱《課程標準》)的頒布標志著我國課程改革步入了實質性階段,基礎教育改革進入了新的時期。課程標準無論是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設計思路,還是課程目標均為建國以來的首創。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的內容以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堅持基礎性、通用性、選擇性與時代性的高度統一,注重國際經驗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教育傳統與未來發展需要相結合,努力建設立足我國國情、體現未來走向、具有中國特色、富于開拓創新的普通高中技術課程的新構架。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開設的課程是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使用的是江蘇科技出版社的教材!凹夹g與設計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習的導入模塊,皆在使學生理解技術及其性質,經歷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并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勞動與技術學習的基礎上,形成結構較為完整的技術素養。具體內容有技術及其性質、設計的基礎、怎樣進行設計、設計的實現——制作、設計的交流與評價。

      三、教學目標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將:

      1、加深對技術的理解,增強使用技術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2、了解設計的基本知識,熟悉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通過設計的交流和評價,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四、實施措施

      1、在開學初將各班學生分為4-6人的技術小組,便于開展技術活動,每個小組的組長每周填寫《技術課過程考核小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學分認定過程中的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

      2、緊扣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設計、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避免教學過于專業化,防止陷入某項技能、技藝的教學。

      3、教學中要體現新理念,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應用,注重學生對技術的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注重學生在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和創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展。

      4、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生活出發,收集與技術有關的各種圖片、文字資料,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上技術課,使學生對“技術與設計1”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5、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在教學中要多跟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有關物理、歷史、化學、藝術等學科的知識。

      五、教學理念

      1、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2、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立足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

      4、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

      5、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六、實施過程

      根據安徽省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設置指導意見,本(技術與設計1必修)應該安排36學時,特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我校高一年級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必修)模塊課時分配計劃:

      章節建議課時分配(共計20學時)

      第一章 技術及其性質4:第一節兩課時,第二節、第三節各一課時;

      第二章 設計的基礎3: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各一課時;

      第三章 怎樣進行設計5:第一節一課時,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三節共用兩課時,第五節一課時,第六節一課時

      第四章 設計的實現——制作5:第一節一課時,第二節兩課時,第三節、第四節各一兩課時;

      第五章 設計的交流與評價3:第一節一課時,第二節兩課時。

      因課時少,時間緊大部分課都要安排在多媒體教室上。所以要求學校提供多媒體教室。

      因為學校有安排兩課時,所以有時間可以上一章必修二的內容。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開設的課程是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使用的是江蘇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凹夹g與設計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習的導入模塊,使學生理解技術及其性質,經歷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并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勞動與技術學習的基礎上,形成結構較為完整的技術素養。具體內容有技術及其性質、設計過程、設計的交流、設計的評價。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將:

      1、加深對技術的`理解,增強使用技術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2、了解設計的基本知識,熟悉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通過設計的交流和評價,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三、實施措施

      1、在開學初將各班學生分為2-4人的技術小組,便于開展技術活動,每個小組的組長每周填寫《技術課過程考核小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學分認定過程中的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

      2、緊扣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設計、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避免教學過于專業化,防止陷入某項技能、技藝的教學。

      3、教學中要體現新理念,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應用,注重學生對技術的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注重學生在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和創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展。

      4、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生活出發,收集與技術有關的各種圖片、文字資料,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上技術課,使學生對“技術與設計1”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5、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在教學中要多跟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有關物理、歷史、化學、藝術等學科的知識。

      四、課時計劃

      每周1學時,每學期20課時,共計40課時。

      五、《技術與設計1》教學內容安排表

      略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在《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和《溫州市教育局關于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思想指引下,認真學習與新高考改革有關的文件,以學生為中心,以通用技術課程建設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技術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為首要任務。關注深化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協調并解決好新問題,進一步提升技術課程的教學和實踐活動有效性。

      二、工作要點:

      1、抓好高三年級的通用技術高考復習工作,結合本校學生學情,通過系統化、專題化的復習與練習,讓學生更好的適應通用技術統一考試的特點,爭取在3月底的技術統一考試中獲得好成績,為高考打好基礎。

      具體措施:I、充分利用歷年高考真題,分析技術考試特點,精煉考核要求。

      II、抓學生薄弱環節,提高解題得分率,例如:草圖繪制、三視圖繪制。

      III、總結生活中技術案例分析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特別提醒生活中試驗類、新技術類等案例。

      2、關注課程建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鼓勵本組教師開發選修課程豐富完善技術課程體系,二是做好新高考改革中限定性選修課程(電子技術)研究與教學設計工作。

      具體措施:I、結合學校資源開設選修課程,完善已開發課程李曉淼老師的《機器人課程》,逐步開發以下課程:《3d制圖課程》(學校已采購3d打印機)《建筑結構設計》等課程。

      II、對限定性選修課程的研究,并分配教師完成各個章節的教學設計任務,通過集體備課進行集體討論。

      3、結合“溫州市“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要求本組老師在公共平臺上“曬課”和評選出“優課”。

      具體措施:I、本組每位教師在xxxx年5月之前,完成《必修1》第七章第二節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同課異構)。

      xxxx年5月之后,完成《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同課異構)。

      II、就以上曬課內容,在本組范圍中評選出“優課”一至兩節。并推薦給市直教研活動評優。

      4、結合市級優質課評比工作,積極參加各類學習活動,提高本組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

      具體措施:I、教研組內加強集體備課活動的規范性,積極開展同課異,力爭完善必修2《控制與系統》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組織教師開出校級公開課一至兩節。

      II、推薦一到兩名教師參加市直優質課評比(暫定陳xx老師),全組同仁獻計獻策,力求好成績。(4月中旬)

      III、鼓勵本組老師結合教學活動設計教具,并參加市教具評比活動(4月底)。

      5、結合課堂技術試驗活動,組織好學生的科學技術輔導工作,參加第二屆學生通用技術學科設計小論文比賽活動。

      具體措施:I、開展全校競賽類活動,例如:結構設計大賽。(3月底)

      II、高二年級課堂上開設兩次技術試驗活動:一、結構設計(3月底),二、電子制作。(4月底)

      III、利用學生活動開展學生小論文撰寫的培訓工作,并且推選出優秀學生參加市級小論文比賽。(4月中旬)

      6、積極設計通用技術微課程,努力構建本學科的資源庫。

      工作措施:積極的學習微課程設計與制作,認真分析教材和積累素材,制作優質的微課程視頻課件。

      7、關注評價,加強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研究。

      工作措施:以技術統考和新高考改革為背景,以《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暨高考選考科目考試標準(xxxx版)》為標準,要求本組教師注重平時素材積累和設計教學試題內容,做好學校期中、月考以及期末考試命題工作。

      8、本學期公開課計劃:陳xx、陳xx

      附錄

      市級各類工作安排

      第六周4.6-4.12:市直雙周活動(21中)

      第七周4.13-4.19:學生學科設計小論文大賽預審(電子稿件)

      第八周4.20-4.26:市直優質課評比(二外)

      第九周4.27-5.3:市教具送評(電子稿)

      第十周5.4-5.10:市直雙周活動(22中)

      第十三周5.25-5.31:市教具評比展示(電子稿)

      第十四周6.1-6.7:學生小論文評比、教師限定選修課程教學設計評比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4

      一、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向學生提問。有效的提問可以將師生行為以富有啟發的線索聯系在一起,從而激發學生連續不斷的互動,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主動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交互白板集圖片、音頻、視頻展示與播放為一體,還可以進行實時編輯和特效演示,是創設問答情境的有利條件。比如,技術與設計1第二章第一節《做一名優秀的設計師》引入部分,平面成正方形的九點如何用最少的直線連接起來,一下子就能激起學生的思維火花,從而深層次互動解決這個問題。再如,在《正確思維方式的培養》教學中,首先播放動畫版三國演義《空城計》片段,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諸葛亮和司馬懿思考問題角度有什么不同”。由于此材料貼進學生生活,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剛剛掀起師生互動熱潮的時候,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趁熱打鐵,繼續引導學生,引導學生大膽設問、充分想象、各抒己見,如教師應該追問一句:“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事例?”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找出“司馬光砸缸”事例,要通過一次次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拓展學生思路,使學生積極響應,參與互動。

      教師在使用交互白板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利用白板優勢,提出一些富有挑戰性、啟發性、發散性的問題。當然,教師在提出這類問題后應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既有一定的緊迫感,促使他們立即思考,又要讓他們能有時間去建構知識框架,主動學習。

      二、即時批注、拖放抓拍,滿足互動教學

      交互白板提供各種各樣的筆,創作筆、魔術筆、熒光筆、書法筆等,支持多種色彩書寫,不但可以隨時隨地在課件上圈畫、寫字和批注,還可以像在傳統黑板上那樣勾畫,對書寫內容執行拖曳、放大、旋轉、擦除、遮罩等操作。用不同色彩的筆進行標注,能提高學生對課堂上出現文字和圖片的注意力。交互式電子白板不僅可以克服傳統黑板“一擦即沒”的缺陷,而且能夠實時記錄,保存教學過程,教師可以隨時調用存儲的課堂教學資料,充分滿足互動教學的需求,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現積極的互動。在《控制系統的組成與控制方式》教學中,理解開環控制和閉環控制組成及工作過程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首先,播放完“游泳池定時注水”演示動畫后,讓學生思考此裝置的控制器、執行器、被控對象是什么?通過交互白板自帶的點名器,讓學生到白板前用不同的筆進行標注,然后進行拍照截取。緊接著講解播放“游泳池定水位注水”演示動畫,讓學生思考,并進行標注。這時把上面截取“游泳池定時注水”圖片拖出來,兩圖形成對比,從而有效地突出難點和重點。

      三、視聽結合,激發學生習興趣

      交互白板融合了多媒體和黑板的功能,提供了插入、書寫、板擦、放大鏡、聚光燈、幕布、局部快照、錄制、資源庫存儲、互聯網連接等多種應用功能,實現圖文并茂、動靜相兼、聲情融會、視聽逼真的表現效果,有必要時可以回放和重現操作過程和細節,可以設計出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這樣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技術發明與技術革新》時,引入采用“手機進化史”視頻,該視頻畫面精美,配音和諧,把學生帶入課題情境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知識產權”這一小節時,引發學生思考,最后引入知識產權相關概念。隨后又播放《iPad商標糾紛案》,讓學生歸納出商標權的含義。通過播放演示,由單向“灌輸”轉為雙向的“互動”,讓師生沉浸大信息量、大課堂容量中,積極展開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形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彼此融合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又如,在《設計與交流的技術語》教學中,三視圖的形成是個難點和重點,利用交互式白板可回放性,可以反復播放三視圖的形成過程,化抽象為直觀,化難為易,學生在動態演示中掌握了新知,有效地促進了課堂互動。

      四、運用工具軟件,促進生生互動

      現代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習應該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互動過程。生生之間是最熟悉,感受最真切,最易溝通,最易產生共鳴的。當然,每個學生又是獨立的個體,存在差異性,他們成長家庭環境、學習經歷不同,對同一事物的'認知可能也存在不同。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通過討論交流、相互評價、互問互答等形式,合作解決問題,可以促進彼此溝通,相互理解,可以取長補短,有利于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建構。

      交互白板不僅可以用來展示教學內容,開展師生互動,也可以用來展示學生作品,促進生生互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利用白板為學生創設這種合作學習、相互評價的機會,并且給予點撥和引導,讓學生逐漸養成合作交流的意識,實現“以評促學”。比如,在“制訂設計方案”教學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設計對象的構圖,將作品放在交互白板的實物展示臺上,實物將會被投影到白板上,適當放大,這樣既可以避免后排學生看不清楚作品的尷尬,又可以使學生從容自如地站到交互白板前成為小老師對同學們進行講解。在講解之后,教師要引導其他學生給予及時的評價,在學生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要隨意給出自己的評價,以免干擾學生的看法,影響最終的評價結果。通過借助交互白板開展合作學習,引導學生互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使整個課堂充滿生生互動的氣息。

      總之,交互式電子白板具有支持構建一個課堂教與學的協作環境的作用,具有技術集成高、資源整合強、交互功能好等優勢,同時,作為一種變革性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但基于交互白板的課堂互動教學成功與否歸根結底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取決于師生的課堂教學活動與協作。因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交互白板所有潛在互動功能都必須在教師創意下才能實現,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有效互動,才能真正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5

      一、教材、學情分析

      本學期教材為選修內容,電子控制技術,共五章內容。學生初次接觸,由于大多學生學習基礎不好,厭學學生不為少數,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

      二、教學目標

      1.首先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實踐能力。

      3.充分運用學科教學特點,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等教育,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文化、技術素質。

      三、教學工作安排如下(每周2課時)

      周次內容

      1電子元器件

      2電子元器件

      3電子元器件;

      4中秋節,第一章第1節

      5國慶節放假

      6第2節,第3節

      7第二章第1節

      8第2節;練習

      9第三章第1節;第2節第1課時

      10期中考試;

      11第2節第2-3課時

      12第3節 集成電路

      13第4節 繼電器

      14第4章 第1節;第2節

      15第2節

      16第五章第1節 開環設計

      17第2節 閉環設計

      18練習

      19元旦放假,期末復習

      20期末復習

      21期末考試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下簡稱《課程標準》)的頒布標志著我國課程改革步入了實質性階段,基礎教育改革進入了新的時期。課程標準無論是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設計思路,還是課程目標均為建國以來的首創。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的內容以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堅持基礎性、通用性、選擇性與時代性的高度統一,注重國際經驗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教育傳統與未來發展需要相結合,努力建設立足我國國情、體現未來走向、具有中國特色、富于開拓創新的普通高中技術課程的新構架。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開設的課程是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必修1),使用的是江蘇教育出版社的教材!都夹g與設計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習的導入模塊,皆在使學生理解技術及其性質,經歷一般的技術設計過程,并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勞動與技術學習的基礎上,形成結構較為完整的技術素養。具體內容有技術及其性質、設計的基礎、怎樣進行設計、設計的實現——制作、設計的交流與評價。

      三、教學目標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將:

      1、加深對技術的理解,增強使用技術的自信心和責任心;

      2、了解設計的基本知識,熟悉設計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通過設計的交流和評價,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審美情趣,學會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四、實施措施

      1、在開學初將高11班金額高12班學生分為6-8人的`技術小組,便于開展技術活動,每個小組的組長每周填寫《技術課過程考核小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學分認定過程中的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

      2、緊扣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設計、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避免教學過于專業化,防止陷入某項技能、技藝的教學。

      3、教學中要體現新理念,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應用,注重學生對技術的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注重學生在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和創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展。

      4、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生活出發,收集與技術有關的各種圖片、文字資料,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上技術課,使學生對“技術與設計1”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5、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在教學中要多跟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有關物理、歷史、化學、藝術等學科的知識。

      五、教學理念

      1、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2、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立足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

      4、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

      5、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六、實施過程

      根據國家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設置指導意見,本(技術與設計1必修)應該安排38學時,但我校只在高一一學年開設《技術與設計》(必修1)高二和《技術與設計》(必修2),,每周一課時,這樣我們只能壓縮課時,特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高一年級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必修)模塊課時分配計劃:

      周次

      教學內容

      備注

      1

      通用技術簡介(第1課時)

      總1課時

      2

      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

      第一節-技術的價值(第1課時)

      總4課時

      3

      第一節-技術的價值(第2課時)

      4

      第二節-技術的性質(第1課時)

      5

      第三節-技術的性質三技術的未來(第2課時)

      6

      第二章-技術世界里的設計

      第一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第1課時)

      總5課時

      7

      第二節-設計中的人機關系(第1課時)

      8

      第二節-設計中的人機關系(第2課時)

      9

      第三節-技術試驗及其方法(第1課時)

      10

      第三節-技術試驗及其方法(第2課時)

      11

      第三章-設計過程、原則及評價

      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第1課時)

      總6課時

      12

      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第2課時)

      13

      第二節-設計的一般原則(第1課時)

      14

      第二節-設計的一般原則(第2課時)

      15

      第三節-設計的評價(第1課時)

      16

      第三節-設計的評價(第2課時)

      17

      第四章-發現和解決問題

      第一節-發現問題(第1課時)

      總3課時

      18

      第二節-明確問題(第1課時)

      19

      第二節-明確問題(第2課時)

      20

      復習

      總1課時

      21

      期末考試

      總1課時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7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開設的課程是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2”,使用的是江蘇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凹夹g與設計2”模塊是在“技術與設計1”的基礎上設置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專題性技術與設計的教學內容,是“技術與設計1”所學知識的應用和深化。本模塊由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四個主題組成,側重于技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的領悟以及生活中具體技術問題的解決。這些對于高中生的生活、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該:

      1、理解系統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統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簡單控制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能使用常用的規范的技術語言表達設計方案;

      3、能結合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形成設計方案并初步實施;

      4、學會從技術、環境、經濟、文化等角度綜合評價技術設計方案和實施的結果,增強革新意識。

      三、實施措施

      1、緊扣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設計、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避免教學過于專業化,防止陷入某項技能、技藝的教學。

      2、教學中要體現新理念,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應用,注重學生對技術的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注重學生在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和創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展。

      3、教學中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通過技術試驗,領悟技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將它們遷移到日常生活中進行靈活運用,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中應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能否反映時代的發展的教學案例,以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對技術及其文化的理解。

      5、課程教學全部結束后全面進行復習。

      四、課時計劃

      本學期是第二學期,每學期每周1課時。

      五、《技術與設計2》教學內容安排表

      章 節

      課 時

      學習目標

      第三單元

      系統與設計· 系統的分析(1)

      1

      初步掌握系統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三單元

      系統與設計· 系統的分析(2-3)

      2

      理解系統優化的意義,能通過活動分析影響系統優化的因素。

      第三單元

      系統與設計· 系統的設計(1-2)

      2

      通過簡單系統的設計案例的分析,初步學會簡單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

      第三單元

      系統與設計· 系統的設計(3-4)

      2

      確定一個生活或生產中的簡單對象,根據設計要求完成系統的方案設計。

      第四單元

      控制與設計· 控制的手段與應用(1)

      1

      1.理解控制的含義。

      2.了解控制的手段。

      第四單元

      控制與設計· 控制的手段與應用(2)

      1

      理解控制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第四單元

      控制與設計· 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與方式(1)

      1

      1.了解控制系統的含義。

      2.通過活動和案例分析,熟悉簡單的開環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和簡單的工作過程。

      第四單元

      控制與設計· 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與方式(2)

      1

      熟悉閉環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能畫出一個簡單的閉環控制系統的方框圖,理解其中的控制器、執行器的作用。

      第四單元

      控制與設計· 閉環控制系統的干擾與反饋(1)

      1

      能結合活動和案例找出影響簡單控制系統運行的主要干擾因素,并作分析。

      第四單元

      控制與設計· 閉環控制系統的干擾與反饋(2-3)

      2

      1.熟悉閉環控制系統中反饋環節的作用。

      2.熟悉閉環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

      3.了解功能模擬方法和黑箱方法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第四單元

      控制與設計· 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施(1)

      1

      了解簡單的被控對象的基本特性,能確定被控量、控制量,畫出控制系統的方框圖,并形成初步的控制系統設計的方案。

      第四單元

      控制與設計· 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施(2-3)

      2

      能根據開環控制系統的設計方法,制作一個控制裝置。

      會考復習

      根據《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進行總復習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8

      一、教學目標分析

     。ㄒ唬┝私饨Y構的含義。

     。ǘ┠軓牧W的角度理解結構的概念。

     。ㄈ┩ㄟ^學習椅面、簡易橋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結構是如何承受力的。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結構的建筑物的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興趣。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時是《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的第一節“無處不在的結構”的第一課時。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結構,結構多種多樣且決定著事物存在的性質。本課時要通過放映蜂窩、蜘蛛網、大樹、動物的身體與器官等結構圖。通過對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結構的分析和研究,使學生明白“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習“結構與設計”,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結構給了人們無限的創造靈感和啟示。人們將其成果應用到技術領域, 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人類。本課時還要講解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壓力、剪切力、扭轉力和彎曲力,講解應力概念。當一個結構受到外力作用時,內部各質點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發生改變, 產生一種抵抗的力,稱為內力。應力從認識常見的結構開始,通過學生熟悉的事例,展開技術視野中的力與結構討論, 通過有趣的小試驗, 強化對不同類型結構的特點的理解。

      教學重點:結構概念

      教學難點:應力概念

      三、教學媒體、資源的運用

      紙板承受壓力試驗需要廢舊紙盒的紙板和給紙板加壓的重物,由于是第一個課時,不要求學生準備材料,教師應提供足夠的材料。

      四、學生學習狀態分析

      學生對結構有一定的了解。對結構的功能和分類也有一定的基礎。另外,學生在物理課中已學習了有關力學的知識,對物體的受力分析有比較好的基礎。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課教學中的難點,多數學生在受力分析中還是有困難的,所以在教學中還要利用模型演示形變的情況,分析說明拉力、壓力、剪切力、扭轉力和彎曲力等。

      五、教學策略

      從認識常見的結構開始,通過學生熟悉的事例,展開技術視野中的力與結構討論, 通過有趣的小試驗, 強化對不同類型結構的特點的理解。

     。ㄒ唬┙谭ǎ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講授法、閱讀法、案例分析法和提問法,讓學生共同討論、分析、交流互動等教學形式交叉和滲透靈活運用,并始終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當中。本課時要求學生親歷紙板承受壓力試驗并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與教學相關的`圖片展示給學生,都是為了讓學生盡快獲得感性認識,并上升到理性認識。

     。ǘ⿲W法: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不同的發展。引導學生從力學的角度理解結構的概念并注意基本受力形式與物理學中力的區別和聯系。

      六、教學過程:

     。ㄒ唬┩ㄓ眉夹g必修2學習介紹:

      1、通用技術必修2是一門什么課程?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國載人航天成功, 實現千年邀游太空夢; 長江三峽順利截流發電, 高峽出平湖; 水稻育種結碩果, 世界領先??我們今天努力學習技術, 是為了明天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我們將要學習的通用技術必修2, 應用廣泛, 具有寬廣的遷移價值!凹夹g與設計2”中的“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等四個主題都是具體的、通用的技術, 它們具有典型意義, 并與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聯。學習這些技術與設計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將使我們終身受益。同時也將使我們適應新世紀的科技發展、知識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成為有用的人才。

      2、學習通用技術必修2課程要注意的幾點:

     。1) 圍繞教材內容,以技術設計為主線索,認真鉆研各主題的技術與設計要點。充分調動自己的感知、思維、想像, 進行調查研究、批判性思考、 創新性想像,努力提高技術理論素養,增強各種思維能力。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版權所有 網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號B座808室

     。2) 參照教材中的案例,觸類旁通, 舉一反三。密切聯系實際, 挖掘技術實例, 既動腦又動手, 做好剖析、試驗、實習、設計制作、交流、評價各環節, 努力提高技術實踐素養, 培養動手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

     。3) 發揚在老師引導下的團隊合作精神, 把學習技術課程的過程, 變為一個創新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要以多種視角、多種思路、多種方法, 去探究一個個技術問題, 完成一項項設計任務, 努力造就我們的創造品質, 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4 學習技術課程, 尤其是“技術與設計”,會遇到困難, 會感到辛苦, 我們要以堅強的意志力, 鼓起戰勝困難繼續前進的勇氣, 努力增強我們的耐挫力, 磨煉我們的意志品質。

      同學們,努力吧

     。ǘ┌咐

     。ò鍟镜谝粏卧 結構與設計】

      1、放映蜂窩、蜘蛛網、大樹、動物的身體與器官等結構圖。

     。ò鍟疽、無處不在的結構】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結構,結構多種多樣且決定著事物存在的性質。

      2、引導學生觀察結構圖。

      引導學生分析蜂窩的結構。這種結構的優點在哪里?

      3、讓學生歸納結構概念:

      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4、讓學生閱讀案例:

      蒼耳子與尼龍搭扣;

      鳥與飛機;

      鷹眼與導彈跟蹤系統。

      5、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研究結構?

     。ㄈ┧伎寂c分析: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版權所有 網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號B座808室

      1、啟發學生回答:通過對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結構的分析和研究, 給了人們無限的創造靈感和啟示。人們將其成果應用到技術領域, 更好地服務于人類。

      2、討論以上三個案例,重點討論“鷹眼與導彈跟蹤系統”。

      鷹可以在幾千米的高空準確無誤地辨別地面上的動物,這是因為它的眼部結構比較特殊。人類每只眼睛的視網膜上都有一個凹槽,叫做中央凹。而老鷹眼中的中央凹卻有兩個, 這兩個中央凹的作用不同, 其中一個專門用于接收來自鷹頭側面物體的像, 另一個用于接收來自鷹頭前方物體的像。這樣,老鷹的視覺范圍就寬多了,能兼顧前方和側面。根據鷹眼的結構,人們正在研制“ 鷹眼”導彈系統。這種導彈系統能自動尋找、識別目標并跟蹤攻擊。

      3、進一步拓展:

      除了根據鷹眼的結構,人們正在研制“ 鷹眼”導彈系統以外,你還受到哪些啟發?

      如果在人類的視網膜上象鷹一樣有兩個凹槽,世界將會如何變化?將來運用技術手段在人的視網膜造出兩個凹槽,有這種可能嗎?

      看來我們人類好多地方不如動物,不能象鳥一樣在空中自由飛翔,不能象魚一樣在水中歡快游蕩,奔跑速度不如狗,打斗力氣不如虎。人類憑什么能成為動物界的統治者呢?

      啟發學生回答:憑大腦,憑學習,人類把幾千年知識在幾年十幾年中繼承過來并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現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知識總量幾年就要翻一番。

      教育學生:人與人之間有競爭,而且可能很激烈,能否立于不敗之地,在于不斷學習。

      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產品的結構是受到自然界事物結構的啟發而產生的?羊毛衣,潛水艇??。

      讓學生閱讀案例:魁北克大橋的坍塌。

      大橋坍塌的原因是什么?

      擅自改變橋的結構。

      在社會領域,也普遍存在著結構現象。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版權所有 網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號B座808室

      一篇文章的內容結構影響文章的表達與質量, 一家企業的人員結構關乎企業的運行與效率。

      請分別列舉自然界、技術領域、社會領域給你印象較深的有關結構的事例?

     。ㄋ模⿲W習“2 結構與力”

      1、(板書)【2 結構與力】

      從力學角度來說, 結構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構形態, 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狀和大小改變的力。

      2、分析一塊豆腐的受力情況,講解應力概念。

      當一個結構受到外力作用時,內部各質點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發生改變, 產生一種抵抗的力 , 稱為內力。應力達到某一極限值時, 結構就會遭到破壞。用公式表示應力為σ =F/s, 其中 ,F 是內力 ,S 是受力面積 , σ是應力。

      3、講解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壓力、剪切力、扭轉力和彎曲力。

      4、案例分析:人坐在椅子上, 椅面受到的力;行人和車輛通行的橋面受到的力。

      5、指導學生概括五種基本受力形式:

      學習椅面、簡易橋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結構是如何承受力的。

      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結構的建筑物的圖片。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9

      一、教學目標:

      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通用技術的意義和目的.。培養學生對通用技術課程的興趣。

      二、教學內容:

      1、什么是通用技術?

      2、為什么學通用技術?

      3、通用技術學什么?

      三、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對技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還沒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學生對技術尚處于無意識狀態,但一直在受潛移默化的熏陶。學生認為技術比較神妙,大家認為是技術人員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積極性不是很高。

      1、 必修模塊:

      《技術與設計1》(2學分)《技術與設計2》(2學分)

      2、選修模塊:

      電子控制技術(2學分)建筑及其設計(2學分)

      簡易機器人制作(2學分)現代農業技術(2學分)

      家政與生活技術(2學分)服裝及其設計(2學分)

      汽車駕駛與保養(2學分)

      3、各模塊之間的關系:

      技術與設計1介紹:

      包括技術及其性質、設計過程、設計的交流與評價等內容。

      技術與設計2介紹

      包括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四個專題。

      四、小結:思考與交流

      1、你打算如何學好通用技術,提升自身技術素養?

      2、大家要不要學習通用技術?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10

      一、課程理念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是此次普通高中課程實施的亮點和難點。它立足于九年義務教育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基礎,通過對寬泛的、基礎的、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技術內容的學習,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技術的設計與應用為基礎的技術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一定的人生規劃能力。

      普通高中階段的通用技術課程屬于通識教育范疇,是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旨的教育。課程的基本理念: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立足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元化。

      通用技術課程設9個模塊,其中必修模塊2個,為“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二者之間呈遞進關系。選修模塊7個,包括“電子控制技術”、“建筑及其設計”、“簡易機器人制作”、“現代農業技術”、“汽車駕駛與保養”、“服裝及其設計”、“家政與生活技術”,相互之間呈并列關系,供學生在修學必修模塊之后根據興趣和條件自由選擇。每個模塊2學分,教學時間為36課時(其中“現代農業技術”有6個專題,每個專題為18課時,均為1學分,選修“現代農業技術”至少應選擇2個專題才能完成本模塊的學分要求)。

      二、具體情況及主要措施

      通用技術涉及了廣泛的科學技術領域,對教師的泛學科知識和技能要求較高,教師的知識需要更新和提高;教師對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使用、課堂的組織形式、適合通用技術課程特色的教學方法等還需要不斷的探討和研究;通用技術課程涉及大量的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實驗器材器具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投入。通用技術學科目前處于建設階段,師資缺乏,教師工作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程的開展。

      切實提高通用技術課教學質量,組織科組教師認真學習各項教學常規制度,苦練內功,務實創新。開展校本研究,樹立新課程教育理念,學習課程標準;堅持網絡集體備課,評課;組織好本科組的公開課、觀摩課和示范課,加強交流與合作,不斷總結提高;了解兄弟學校通用技術課程的動向,加強校際交流和合作;以課標為本,以教材為綱,整合校內有用資源,挖掘身邊生活中的素材,形成特色的資源利用;精心組織各類技術活動,學以致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技術情感,提高學習興趣。

      三、體工作安排

     、偻瓿伞凹夹g與設計1”模塊的教學。本學期20周以前完成所有教學工作并進行作品評價、進行教學總結和學分認定方案等。

     、诎凑諏W校計劃進行集體備課和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的學習,發揮備課組的教學核心作用,提高備課效率;鼓勵科組教師之間相互聽課、評課,多交流,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倡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整合,做好課件、素材資源共享;根據學校教學工作安排開展“教學創優質,堂堂優質課”活動耟,爭當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

     、厶剿魍ㄓ眉夹g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為促進課程的實施,完善和充實通用技術實驗室儀器設備和實驗器材,爭取學校的支持。

     、芙M織本科組的公開課、觀摩課和示范課,加強教學方法、手段、過程的研究與交流;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工作中心,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特別是高中技術課程標準的學習,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升課程實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進一步落實學科教學建議,開展學科教師教育教學系列活動,提升我校通用技術學科的教學水平。

      二、工作重點

      1、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探索通用技術課程課堂教學規律。

      在新的學期中進一步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和課程理論,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針對通用技術課程實施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繼續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專題性研討;如:通用技術學科必修課程教學方法研究、學科課程標準的研究、學業評定研究等,提高課程理解和實施能力。繼續學習國內外技術學科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如任務驅動法、項目學習法、協作學習法、探究式學習等),并恰當地運用在技術學科教學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加強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動態生成資源及其關系的研究,構建符合本地實際、促進教師和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2、抓好常規教學工作,提高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的水平。

      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從整體上進一步提升學科教師的教學水平。引導學科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采取“研究課”與“常態課”“常規課”并存,多元發展的課堂教學研究思路。在學科教學中,以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方式多元化為研究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3、建立并落實通用技術學科學分制管理體系。

      技術課程學業評價以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為原則。通用技術的.學業評價內容既包括通用技術課程的知識與技能,也包括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和表現,以及技術方法的掌握與實際應用能力的評價。學科教師及班級學科學分評定委員會應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占20%)、方案及作品(占40%)、技術活動報告(占40%)等評價項目進行評價,給出學生的平時學習成績。學期結束前由各校組織書面測試。學生學期成績由平時學習成績和書面測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學習成績和書面測試成績各占50%。學生學期成績等級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課程結束后,要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完成技術學科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不斷提升學科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4、用好通用技術專用實驗室,提升教師和學生的技術素養。

      通過組織通用技術專用實驗室的使用培訓,提高通用技術學科教師的操作和使用實驗設備的水平。教師不僅要注重研究實驗器材的使用,充分為課堂教學服務;也要開足動手實踐課,給學生以實踐和創新的機會。另外,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操作安全和操作規范的教育,以全面提高學生技術素養。

      5、教學內容與進度安排。

      本學期開設《技術與設計1》,高二年級10個班同時開課,每周2課時,總課時數40節,其中課堂教學39節,教學評價1節。

      備課組成員:組長:謝圣瑜(任教3,4班級)成員:張琺良(任教1,2班級),楊先臨(任教5-10班級)

      第1周針對新課程特點,探討教學設想和措施

      第2周統一進行集體備課,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第3周就教材中出現的練習題進行可能答案的討論,以便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

      第4周學術研究討論

      第5周對前一階段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找出其中不足的地方,以待改進。進行六認真檢查

      第6周放假

      第7周討論組織學生進行哪種技術實驗

      第8周對青年教師的公開課進行點評

      第9周與兄弟學校進行經驗交流

      第10周統一教學進度

      第11周期中考試

      第12周進行六認真檢查

      第13周針對檢查結果指出不足,指導如何改進

      第14周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

      第15周就設計的交流語言進行討論

      第16周根據其他地區實施的情況,討論可借鑒的教學方法

      第17周就學生進行怎樣的模型制作討論

      第18周制定復習計劃

      第19周期末考查

      第20周進行教學評價

      6、校本課程與研究性學習

      圍繞技術與文化這個角度,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校本課程,組織完善研究報告,拓展學生的視野。

    通用技術教學計劃12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開設的課程是通用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2”,使用的是江蘇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凹夹g與設計2”模塊是在“技術與設計1”的基礎上設置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專題性技術與設計的教學內容,是“技術與設計1”所學知識的應用和深化。本模塊由結構與設計、流程與設計、系統與設計、控制與設計四個主題組成,側重于技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的領悟以及生活中具體技術問題的解決。這些對于高中生的生活、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生應該:

      1、理解結構、流程、系統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結構設計、流程設計和系統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簡單控制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能使用常用的規范的技術語言表達設計方案;

      3、能結合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形成設計方案并初步實施;

      4、學會從技術、環境、經濟、文化等角度綜合評價技術設計方案和實施的結果,增強革新意識。

      三、實施措施

      1、在開學初將各班學生分為2-4人的技術小組,便于開展技術活動,每個小組的'組長每周填寫《技術課過程考核小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學分認定過程中的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

      2、緊扣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設計、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避免教學過于專業化,防止陷入某項技能、技藝的教學。

      3、教學中要體現新理念,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應用,注重學生對技術的人文因素的感悟與理解,注重學生在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和創造,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共通能力的發展。

      4、教學中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通過技術試驗,領悟技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將它們遷移到日常生活中進行靈活運用,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5、教學中應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能否反映時代的發展的教學案例,以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對技術及其文化的理解。

      6、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評價,倡導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形成性評價可采用表現性評價和技術活動檔案袋評價兩種方式。

      四、課時計劃

      本學年二學期,每學期每周1課時。

    【技術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技術教學計劃01-17

    勞動技術教學計劃06-30

    信息技術的教學計劃04-26

    初中技術教學計劃11-30

    小學勞動技術教學計劃12-08

    信息技術教學計劃06-14

    信息與技術教學計劃初中12-19

    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01-16

    信息技術教學計劃06-15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