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id="549yd"></i>
  • 
    
  •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下的國際經濟法教學改革

    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下的國際經濟法教學改革

    時間:2022-08-05 13:18:45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下的國際經濟法教學改革

      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下的國際經濟法教學改革

    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下的國際經濟法教學改革

      董春麗

     。ㄎ錆h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00)

      摘要:高等法學教育發展和改革,國際型法律人才的培養,需要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上深入探討診所式法學教學模式。國際經濟法這門課程作為國際型法律人才目標實現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綜合始創國美國法學診所和現有高校診所式教學模式積累的經驗,最終提出適宜有效的國際經濟法診所式教學模式改革建議。

      關鍵詞:國際經濟法;診所式;教學改革;模式

      課題項目:武漢科技大學教務處(項目編號:2013Z040)

      作者簡介:董春麗(1976-),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法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學。

      國際經濟法這門課程是大學本科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之一,對于大學本科畢業生是否可以成為適應對外經濟交往需要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教學模式選擇、規劃,運用講授國際經濟法這門課程就成為當務之急。

      法律教學模式歷經教師主動型傳統教學模式、教師為主學生輔助半主動型案例教學模式直至當今倡導學生為主教師輔助型診所式教學模式。法學本科教學模式演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被動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那么什么是“診所式”教學模式?為什么國際經濟法這門課程中踐行診所式教學模式呢?

      一、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的緣由

      診所式法律教育首先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法學院興起的一種新型法學教育方法,創始人是美國著名法律教育家Frank。診所法律教育常常被描述為“在行動中學習”法律,即在有法律實務經驗的老師的指導和監督下,通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法律實踐開展法律教學活動,增強法律運用的真實感,讓學生切身體會實際辦案以及操作運用法律的過程。

      二、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下的國際經濟法教學改革必要性分析

      面對日益激化的國際經濟摩擦,運用診所式教學模式講授國際經濟法這門課程,才能使學生切實掌握國際經濟法律法規、國際經濟慣例基本內容,通過法律實踐學習律師的職業技能。

      1. 教師主動型傳統教學模式講授國際經濟法弊端。國際經濟法這門課程從教學內容上包括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稅法、國際經濟貿易爭議解決法律制度共五大部分。運用傳統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板書、學生抄筆記完成國際經濟法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其結果注重學生基礎理論的單純記憶而忽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和提升,導致期末考試成績高分卻對國際經濟法主要內容無法融會貫通,認知實習和畢業實習面對真實涉外案件無法獨立分析案件事實、獨立提出案件解決方案。

      因此,教師主動型傳統教學模式顯然不符合法學教育宗旨,運用這種教學模式講授國際經濟法必須摒棄。2.教師為主學生輔助半主動型案例教學模式講授國際經濟法弊端。案例式教學法是美國法學家首創的一種實踐教學方法,以案例討論課的形式進行,由任課教師選擇案例,或者由教師按照事先選好的案例教材按照教學計劃依次推進。由于教學計劃的安排和教學課時的要求,為了完成既定教學大綱任務,往往在教材、老師課件上隨附有說明或解釋性內容。因此,容易造成學生不需要進行嚴密邏輯思考,更加談不上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按照所學的法學基礎理論各抒己見甚至提出相互碰撞的法律意見。

      國際經濟法案例由于涉及當事人、案件事實、法律規范帶有涉外因子,因此往往了解爭議案件事實、案件分析及案件解決方案提出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案例教學模式最終只能在教師有目的提問、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提出觀點意見并分組討論、教師再質證、學生再分析……最終教師只能在有限的學時和并不完善的跟進教學配套中,由學生象征性討論后直接給出虛擬案件的處理意見。

      案件的虛擬性、法律法規的國際型、學生知識的有限性、學時的固定性等主觀和客觀原因造成案例教學模式空泛、成效差的結果。

      3.學生為主教師輔助型診所式教學模式適應國際經濟法講授。與案例式教學法的淵源相同,診所式法律教育也是起源于美國的一種實踐教學模式,不同之處在于:將案例真正還原到現實生活中,將案例討論從課堂搬到案件現場,將學生從案件的旁觀者轉變為當局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www.annahuzar.com)案件使用真實案件材料,使用“模擬角色訓練與評價”和“真實案件的代理”等多種創新教學方式,使學生將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經融法、國際稅法、爭議解決方式五大部分知識在真實案件中融會貫通。

      三、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下的國際經濟法教學改革實踐“瓶頸”

      從2000年秋季開始,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資助下,我國借鑒美國法學院的經驗,首次在全國7所高等院校嘗試運用診所式法律教育方式開設“法律診所教育”選修課程。隨后越來越多有資質的高校相繼開設“法律診所教育”選修課程。那么診所式教學模式進行國際經濟法這門課程改革在實踐操作中將會面臨哪些實際問題呢?

      1.資金來源。診所式教學模式進行國際經濟法課程改革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首先,需要診所的建立經費:需要一個辦公場所,以便學生接待、會見當事人,也便于那些需要法律幫助的人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提供法律服務的學生,這也可以增加法律診所的案源,提供更多學生鍛煉的機會。其次,學生辦案的必要經費:法律診所很多是以法律援助的形式出現,無報酬而言,那么讓學生自己倒貼錢提供法律幫助顯然是不適宜的。再次,指導教師的報酬:國際經濟法以診所式教學模式進行課改,教師在案源提供、案件跟進、資料獲取、指導學生方面都需要付出心力。要求教師在正常授課和科研項目之外無償承擔診所教育任務,不是長久之計,應給予教師以公正回報。

      大量資金投入單純依靠學校財政撥款是無法解決問題的,而教師從事的是學生知識給予和實踐能力提升的引導,絕非籌措資金的主體。因此,通過高校自身解決資金來源困難的問題是杯水車薪。

      2.案源獲取。診所法律教育常常被描述為“在行動中學習”法律。學生通過辦理真實案件,提升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增強學生做一名合格律師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而在校大學生近乎沒有律師從業資格證書,也沒有辦理實際案例的從業經驗,因此案源通常只能由帶隊教師自己所涉案源提供。教師主要工作是教學和科研而不是兼職律師,因此案源非常有限,且有限案源同樣涉及當事人及教師自身隱私。因此,案源獲取是國際經濟法診所式教學模式課程改革實踐“瓶頸”之一。

      3.帶隊教師配備。從配備教師來看,國際經濟法任課教師通常是學術型人才,具有辯護實踐經驗的高校教師儲備并不多,特別是具有從業涉外律師事務所獨立辦理涉外案件;具有法官、檢察官審辦涉外案件工作實踐經驗的教師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單純由高校教師或者兼職高校教師組成團隊進行國際經濟法課程診所式教學模式改革是實踐中極其突出的問題。

      四、國際經濟法診所式教學模式建構與創新

      診所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國際經濟法這門課程,使學生在真實案件中由旁觀者轉變成為當局者。那么如何將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模式切實運用在課程改革中,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探索教育部門與公益機構、司法機構結合方式解決資金難問題。診所式法律教育是一種高成本的教學模式。因此,我國目前的法律診所應該多渠道努力,爭取廣泛的國內外資助。我們可以探索向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提出資金申請,或者與愿意投資教育改革、促進教學課程改革的企事業單位、民間團體機構進行合作,探索多渠道資金來源解決資金問題。

      我國司法機構是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構。國際經濟法診所式教學改革學生必須到法院、檢察院司法機構長時間深入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各級法院可以在帶隊師資、卷宗材料審議、案件庭審過程等各個環節無償指導和協助,甚至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予以經費補足從而緩解學生學習負擔并起到物質鼓勵的作用。

      在“行動中學習法律”是診所式教學模式的精髓。從配備教師數量上看,診所式法學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師生比例最佳狀態為1∶7;從從業教師結構上看,高校大部分國際經濟法任課教師并沒有涉外經濟案件代理工作實踐經驗,屬于理論型、學術型人才,這樣根本無法勝任診所教學模式講授國際經濟法課程。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1)加強教師自身業務素質:投入資金,資助教師在涉外律師事務所工作實習,由辦理涉外經濟案件的律師帶領任課教師實踐;委派教師到司法機構(檢察院、法院)實習,參與涉外案件程序旁聽、卷宗整理歸檔等實物工作;要求國際經濟法任課教師隔期到國外學習交流……通過這些手段提高任課教師自身業務水平。(2)加強與司法機構、涉外律師事務所橫向聯合:邀請律師、法官與檢察官到學校擔任國際經濟法客座教授,定期舉行講座;由其擔任校外指導教師,直接帶隊學生,將手中代理案件、審理過程中的案件作為學生實踐案源,交由學生思考,學生繼續跟進案件進展。

      2.加強學生學習方式觀念的轉變,重新制定評價體系。診所式教學模式進行國際經濟法講授,力求在教師指導下從實踐和經驗中學習涉外經濟案件法律執業技能,“通過法律實踐學習律師的執業技能”。這種教學理念與運作模式與傳統開卷、閉卷的筆頭評價學習效果完全不同,應該由校內外帶隊教師、客座教師評教、同隊隊友的評價占學科成績小部分,和涉案當事人、帶隊教師的交流狀態、對案件的認知及建設性解決方案的提供占學科成績的大部分。

      診所式教學模式使學生重在平時課程內容積累與實踐,而非傳統教學模式考前突擊,這無疑會加大學生完成課程任務的難度。因此,轉變學生觀念,客觀逐步提升學生實踐認知能力,完成國際經濟法這門教學課程任務。

      五、總結

      在我國培養出“厚基礎、寬口徑、高質量”要求的“國際型法律人才”是我們既定目標,務實運用診所式教學模式進行國際經濟法課程改革,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地實現既有目標,應該是我們是現階段探討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包玉秋。法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杜承銘。法學教育改革與法學實驗教學模式探索[M].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診所式法律教學模式下的國際經濟法教學改革】相關文章:

    合班模式下的數學先開課程教學改革09-05

    法律診所實習報告08-24

    “學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反思08-24

    法律運行模式新探08-12

    淺談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改革08-12

    基于項目教學模式的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研究08-26

    課程教學改革下的公共關系論文08-18

    “讀悟式”閱讀教學模式初探08-17

    學生的主體性與“動感式”教學模式08-17

    小學“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08-14

    av片在线观看无码免费_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乱码视频_在线亚州av播放